虞姬台词

2024-04-17

虞姬台词(共3篇)

篇1:虞姬台词

虞姬怨,虞姬怨冯待征,虞姬怨的意思,虞姬怨赏析 -诗词大全

虞姬怨

作者:冯待征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妾本江南采莲女,君是江东学剑人。逢君游侠英雄日,

值妾年华桃李春。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行逢楚汉正相持,辞家上马从君起。岁岁年年事征战,

侍君帷幕损红颜。不惜罗衣沾马汗,不辞红粉著刀环。

相期相许定关中,鸣銮鸣佩入秦宫。谁误四面楚歌起,

果知五星汉道雄。天时人事有兴灭,智穷计屈心摧折。

泽中马力先战疲,帐下蛾眉□□□。君王是日无神彩,

贱妾此时容貌改。拔山意气都已无,渡江面目今何在。

终天隔地与君辞,恨似流波无息时。使妾本来不相识,

岂见中途怀苦悲。

篇2:梅兰芳虞姬形象的海外表演研究

一、虞姬扮相

虞姬扮相中最有特征的是如意冠和鱼鳞甲。虞姬“古装头套, 顶插如意冠, 外穿鱼鳞甲”, 4这个扮相是虞姬地位和战事境况下随军妃子的独特艺术形象。如意是象征祥瑞的器物, 长柄微曲, 头为灵芝或云状。清代皇家常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 民国时期, 富有之家视如意为贵重礼品而相互馈赠。如意冠是梅兰芳在民国时期首创, 与当时为上层流行之物不无相关。虞姬在第三场首次登场, 头戴如意冠, 前低后高。两鬓分别插水钻鬓花和缎花, “身穿以电光亮棍串成万字形上绣团花的黄帔, 项带巨型金锁, 下有白色绣五彩花的百褶裙。”5此扮相既有虞姬妃子尊贵地位的显示, 也寄托她期盼祥瑞的心愿, 塑造了一位雍容典雅、清新利落的妃子形象。同时, 如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遗产, 在国内和国际演出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在第四场, 虞姬换装, “内穿拼金鱼鳞云肩及小腰裙, 外着黄色绣凤斗篷”。6第八场舞剑前脱掉斗篷后, 梅兰芳的鱼鳞甲更加突出和新颖。在访美交流中, 外国人旧观念多认为中国封建妇女身受压迫, 地位低下。然而虞姬着军装鱼鳞甲, 刚柔相济, 暗香浮动, 亮片闪烁, 着实从观演关系上使观众耳目一新。所以说虞姬的扮相既是剧情和人物塑造的考虑, 也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些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外方心理期待和十分看重的方面。在访美前, 外国人表示“大家想看看中国戏, 你既不是真正中国戏, 那大家就不要看了”“所以一切照旧, 一点也没有更动, 果然大受欢迎”。7

二、相由心生

梅兰芳演戏最重要的诀窍在于“能体会剧中人的性格和当时的心理”。8因此他极其注重表情的表演, 相由心生, 外化情感。 这一点即便是不懂戏曲的外国人, 通过观摩梅兰芳的表情, 也能揣测出角色心情之一二。各类表情中外人士大体一致, 如忧愁会蹙眉, 喜悦会微笑等等, 因此梅兰芳的表情表演没有对不懂戏的外国人造成障碍。她一上场, 满面愁容, 她想劝项羽不要发兵, 但她也深知项羽为人, 倔强暴躁, 劝兵之事实属不易, 焦灼不安挂在脸上;待项羽说出苦闷之时, 梅兰芳眼珠一转, 微微点头, 与观众传递的信息是“时机已到, 赶紧劝说”;当虞姬说到“悲秋之声, 令人可惨时”, 她转身掩面拭泪;项羽的“霸王歌”伴着哭声, 一代枭雄都慷慨悲歌, 潸然泪下, 叫虞姬心中怎不难过, 梅兰芳伏在项羽臂上轻声哭泣;虞姬不想给项羽增加更多的惆怅, 内心虽然无比伤心, 脸上却勉强带笑, 宽慰丈夫, 要为项羽舞剑消愁, 下场更衣前面向观众露愁容向外摊手表示无奈。这些细致入微的表情刻画是梅兰芳在戏曲文学基础上的二度创作, 是“梅兰芳作为演员在用自己的技术手段去剖析虞姬的心理”9所以, 梅兰芳的表演是传神的, 他的传神除了自身与观众的神情交流, 也与项羽的表演配合默契, 浑然天成。注重表情与西方话剧的身体表演有内在的统一性, 因此梅兰芳的戏在国外演出中, 观众也能体会其情感的传达, 只不过梅兰芳的表情更美术化, 而西方话剧相对写实。

三、剑舞传播

梅兰芳的“剑舞”是他在《霸王别姬》中的一大创举, 是区别于案头文学的独特特征。在以往《史记·项羽本纪》《千金记》《西汉演义》中虞姬均是与项王饮酒遣愁, 梅兰芳首次增加了舞剑消愁的剧情和表演。王国维主张, “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10意为成熟的戏曲表演艺术是与戏曲文学作品相辅相成。 中国戏曲的组成架构是歌舞演故事。歌、舞、演是表演艺术, 而故事是戏曲文学的核心。梅兰芳的剑舞充分发挥他在舞蹈方面的优势, 涮剑、栽剑、劈马、加鞭、回花、剑花、云手花、大刀花、斜步插花等舞姿, 架势优美, 刚柔并济, 完全不同于武旦、 刀马旦只倚重武功, 不强调表演和歌舞。梅兰芳的剑舞是戏中舞, 是扮演的扮演, 因他在舞剑之前对项羽说:“大王慷慨悲歌, 使人泪下。待妾歌舞一回, 聊以解忧如何?”11剑舞既与剧情相关, 也能很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和剑术的表演魅力, 为增强舞台艺术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梅兰芳剑舞艺术精湛的原因在于他吸收众家所长, 按他自己的说法, 他曾请教武术教师教授太极拳和太极剑, 也吸收《群英会》的舞剑, 《卖马》的耍剑, 甚至对外行设计的动作也有吸收。12这段剑舞作为单独表演的零段几乎涵盖梅兰芳访美的各个城市, 广受欢迎, 一方面“外国人则主张演零段的, 理由是美国人好动”, 13另一方面即使看不懂剑舞的涵义, 也能领略中国舞姿的魅力。剑舞后的诀别将悲剧气氛推向高潮,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爱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14虞姬为免拖累项羽向其索剑, 项羽不从, 两人舞台上一番周折后终于智取夺剑, 虞姬眼睛一瞪, 剑在颈间一抹死去。 如此胸怀大义的美人香消玉损, 让观众扼腕痛惜。可见“悲剧人物的灾祸如果要引起同情, 他就必须本身具有丰富内容意蕴和美好品质”, 正如黑格尔所言“只有真正的内容意蕴才能打动高尚心灵的深处”。15西方人能够欣赏并接纳《霸王别姬》除了梅兰芳的表演魅力, 与西方一直以来的悲剧传统不无关联。

四、唱舞演结合

梅兰芳剑舞的成功还要得益于她边舞边唱及[夜深沉]曲牌的运用。[西皮二六板]过门后, 虞姬唱到“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这一句在“劝君王”处是虞姬向项羽一拜, “饮酒”是一手握剑, 一手执酒杯, “听”是手指耳旁, “虞歌”是蹲身行礼。其后的“解君忧闷舞婆娑, 嬴秦无道把江山破, 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 成败兴亡一刹那, 宽心饮酒宝帐坐”等均是舞剑与唱段同行。边歌边舞边演是花衫行当的基本特征, 然而演好此行需要旦角有较高的基本功。歌以抒情, 舞以悦目, 演以叙事, 是对戏曲旦角综合素质的考量, 三者和谐乃为上乘。梅兰芳唱腔高低与剑舞起伏配合默契, 才使梅兰芳的表演浑然一体, 自然自在。同时[夜深沉]曲牌, 取自《思凡》[风吹荷叶煞], 与舞剑的姿态也十分契合, 节奏感和韵律感均强, 具有一整套丰富的工尺, 为舞姿的变幻提供了表演空间。因此说剑舞的成功是舞姿、表演、唱段、曲牌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致在国内“‘虞姬自刎’之后, 观众‘起堂’, 不再看项羽‘乌江自刎’的现象, 足见梅兰芳表演虞姬的惊人魅力”。16

综上所述, 梅兰芳饰演的虞姬塑造了不一样的中国女性, 贵为妃子, 善解人意, 有情有义, 国难当头, 大义凛然, 慷慨赴死的舞台形象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欢迎。梅兰芳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表演和歌舞中, 又采用西方人善于理解的表情和悲剧理念使虞姬形象在海外传播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摘要:梅兰芳演绎的京剧《霸王别姬》将虞姬形象推向了一座高峰, 成为梅兰芳舞台艺术海外交流中的重要代表作。梅兰芳饰演的虞姬受到国外的广泛欢迎, 与他注重虞姬扮相、相由心生、舞剑诀别、音乐刻画有重大关系。

篇3:霸王,别虞姬

近日,在英国Totalfilm评出的银幕50大经典形象中,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的《埃及艳后》排名第10位,而排在其后的不乏有钢铁侠、超人、甲壳虫、哈利波特、阿甘、威廉·华莱士、肖恩等明星大腕,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凯撒与Cleopatra之“霸王”别“虞姬”

“别动,我叫你走了吗……这是我的地方,由我发号施令,我不是你的犯人,你则是我的客人。”

这是《埃及艳后》影片中从地毯中“滚”出来的Cleopatra继“谢谢”之后的第二句台词,没有比这更加嚣张的“战俘”,女人的强势与征服欲望放肆到了极致,而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只能是凯撒更大的征服欲望——征服世界与征服面前这个傲慢的女人。不难看出,这是Cleopatra的本性使然和刻意表演,对于从小在骄奢淫靡的宫廷中长大的贵族,这种讲话的语气来源于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骄傲。同时,Cleopatra也深知怎样俘获一个男人的心,特别是面对一个能够统治世界的铁血男人,需要满足的是他疯狂的征服欲望,而不是投怀送抱的似水柔情。

在影片的开始,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就巧妙的告诉了Cleopatra被历史记忆的原因——美貌、智慧、才华、傲慢……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在强化历史本身的记忆。这位尼罗河畔的绝色佳人以她倾城倾国的姿色不仅保证了埃及王朝二十年的和平,也让古罗马帝国的君臣心甘情愿的为其效劳。从凯撒大帝举国欢庆入城,到大将安东尼叛离罗马,在江山与美人的选择中,征服世界的雄性欲望将二者同时选择,或者干脆放弃江山,但绝不拒绝美人。

对于Cleopatra的评价,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文学艺术意义上,埃及艳后的绝色无可争议的成为一段传奇,引起女人的嫉妒和男人的疯狂;从历史范畴上讲却具有善恶的双重标准——善,对于古埃及人民,这位女主人用自己仅有的资本避免了埃及的战争;恶,对于古罗马帝国,她蛊惑了罗马的两名大将,干扰了帝国蓝图和征战欲望,差点让埃及变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毋庸置疑,艳后无疑变成了妖后。也正是因为这样,但丁和莎士比亚认为Cleopatra是“旷世的性感妖妇”,萧伯纳称她为“任性而不专情的女人”。

对于凯撒和Cleopatra来说,无疑是“霸王”和“虞姬”相互利用,政治意图将爱情的因素淡化——凯撒的野心需要埃及的小麦、黄金等物质支持,而Cleopatra则需要凯撒帮其夺得埃及王位,并实现“同一个民族,同一个世界”的伟大理想,而这个巨无霸民族的主人则是她和凯撒的孩子——凯撒里昂。这个疯狂的计划让Cleopatra的野心彰显无疑,在她发现凯撒面对亚历山大石棺独自垂泪时,她必然迟疑,她歇斯底里的说服甚至是命令凯撒,以激发凯撒内心的欲望,从而达成自己的目标。

“听说布鲁特斯是你的儿子,真的吗?”

“我没有儿子。”

“卡普妮雅,你的第三任妻子。”

“第四任。”

“结婚多久了,十二年?而凯撒仍没有继承人。”

“大家都知道卡普妮雅不孕。”

“不孕的女人如同干涸的河流……女人负有使枯木结果的责任,使荒地生机蓬勃,就像尼罗河滋养大地——我就是尼罗河。我将会有众多子孙,艾瑟斯女神告诉我的,我的双乳精于孕育爱与生命,双臀曲线分明而浑圆,据说这种女人善于生儿育女。”

这是Cleopatra在加冕为埃及女王后躺在床上和凯撒的对话,对于凯撒大帝来说,向一个女人说出自己没有儿子而且自己的妻子不孕的事实,这意味这什么?凯撒的大将们在埃及女王登位仪式上肯定想不通,凯撒为何要求罗马帝国的大将为埃及女王下跪。如果Cleopatra与凯撒的爱情实为相互利用,那Cleopatra在获得埃及王位后,为何继续露骨的诱惑凯撒?也许她的野心不仅仅在于统治埃及,凯撒面对这样一个女人,在闺房激情之后他是否会有些后怕?一个能管理国家兵马,善于用兵和征战的男人,不可能无法参透其中的玄妙。“亚历山大征服世界死时三十二,我现在五十二”,也许凯撒在面对亚历山大石棺时说出的这句话可以解答这个疑问。

Cleopatra的可爱随时都在显露,哪怕是在庄重的入城仪式上,Cleopatra也不忘在罗马人民面前向他们的主人当众抛媚眼。在凯撒遇刺身亡后,Cleopatra美梦顷刻化为泡影,黯然离开罗马,虽然在离开时略显悲情,但是与爱情本身的关联太少了,她留给安东尼的手绢暴露了这个女人的心思。

安东尼与Cleopatra之“霸王”别“虞姬”

安东尼与Cleopatra,无疑是“霸王”先动了情,“虞姬”日久生情,后来的结局是否印证了《非诚勿扰2》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谁动感情谁完蛋!虽然二人爱得狂热,并有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美好,但恐怕只有马克安东尼会这样认为,Cleopatra则是从利用开始。

“她征服了罗马人民!”这是马克安东尼在Cleopatra进城仪式上万众欢腾时说的话,人民里面必然包括了安东尼自己,从导演不断的给马克安东尼镜头也可以看出,马克安东尼必然是之后影片的主角。

马克安东尼的爱情爆发与Cleopatra的激发有很大的关系。除了Cleopatra在视觉上对安东尼难以抵挡的诱惑之外,她脖子上佩戴的凯撒币做成的项链便是激发安东尼的最大杀手锏,这再次表现了Cleopatra的智慧,她熟知男人的心思,要让安东尼羡慕、嫉妒、征服,然后拥有。当安东尼在Cleopatra床前对于凯撒和自己的一翻激辩,就可以看出这剂药的催化作用有多大。

Cleopatra本来只想借助安东尼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没有想到被安东尼的激情煽旺了爱情的烈焰,也正是这如痴如醉的爱情烧毁了马克安东尼,最后也烧毁了Cleopatra自己。

一个野蛮而钟情的武夫在成为Cleopatra的爱情俘虏之后,沉迷在埃及的奢华和女王的美色之中,从安东尼在亚历山卓度过了公元前41—前40年的冬天以后,一切灾难可以预见的来袭。安东尼作为罗马的大将,承担着罗马帝国的伟业,但为了满足Cleopatra的野心,安东尼把埃及、塞浦斯路等地赠给了Cleopatra,这足够让罗马人们对安东尼和Cleopatra恨之入骨,同时加上屋大维的挑拨,安东尼在罗马的威信全无,渐渐失去了国内的支持者。就在元老院争论不休的时候,曾经少语本分的屋大维不顾冒犯罗马的传统习俗,从维斯塔贞女手中拿到了安东尼放置于神庙中的遗嘱,遗嘱记述了安东尼对Cleopatra的领土分配,还要求和Cleopatra合葬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内容。屋大维将遗嘱在元老院宣读,顿时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屋大维顺理成章的拿到战争金矛,并对埃及宣战。

公元前31年,屋大维与安东尼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驰骋沙场战无不胜的安东尼有些得意忘形,忽视了海战与陆战的区别,并且不听劝解一意孤行,最终安东尼的舰队受挫。当得知安东尼生还的可能性减少时,Cleopatra乘坐之船开始撤离战场。奋力拼杀的安东尼看见“盟友”的撤离,无心恋战,不顾将士的挽留,抛下自己的残余部队任由屋大维歼灭,弃舰队乘小船追随Cleopatra而去。安东尼追随的目的有些模糊,为了责骂?为了报复?还是为了自己的逃离?或者是因为爱?

安东尼的光辉形象在此时已经耗尽,回到Cleopatra船上,安东尼逃兵的标签更加明显。Cleopatra的护卫扔掉了安东尼的佩剑,“陛下的命令,她怕你伤害自己”,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安东尼,这是Cleopatra对他的爱和关心,还是对他的羞辱?安东尼已经无法面对自己,开始走向绝望。此时Cleopatra对于安东尼的爱开始高涨,她希望用两记耳光唤醒丧失斗志的罗马大将,却没想到被安东尼一记耳光打到在地。

“为什么你不壮烈牺牲?为什么不躺在深深的海底?为什么不光荣的战死?——你因为逃跑而求我原谅,以身为母亲、一国之君向我哭诉原因,我能向谁哭诉,得到谅解?谁?向千千万万死去的同胞?——你该解释吗?还是简单的一句……因为爱?当我看见你逃走时,我失去所有知觉,只关心——你走了,不关心同胞生死,不关心埃及和罗马,不理胜败、荣誉羞辱、敌人朋友、过去未来,只关心我的爱人走了,我一定要追随她,我的爱,我的主人在呼唤!我只能紧紧追随,直到那时……我回过头……了解……你以前说的多么正确!假如……爱,从不是你的主人。”

在墓穴中,安东尼处于情感崩溃的状态,在这一段独白中,是对Cleopatra诘问,还是爱的告白,恐怕早已分不清。也正是安东尼无助而脆弱的时候,很容易被鼓舞。在Cleopatra在爱情宣言中——“安东尼,你追随的爱在这里,作为对罗马帝国的献礼,没有你,我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更不要说东征西讨,因为世上再也找不到爱。愿意的话,我陪你一起死,还是,你愿意与我一起活下去?那要看你怎么抉择——重新成为了斗士”。只是此时,安东尼已经没有了锐气,仅仅剩下一时之勇。

重新站起来的安东尼并没有阻止住屋大维坚定的步伐,在一个没有卫兵叫醒的早上,安东尼再次失败了。当他冲向屋大维的骑兵中,用佩剑不断击打罗马士兵的盾牌——曾经也握在他手上的盾牌——他不想再杀戮多少士兵,只想借士兵之剑成就自己的光荣,但他受到了士兵的“礼遇”。安东尼不断的嘶吼:“出手呀,你们为什么不出手?”最后安东尼跑出屋大维骑兵的包围,举起佩剑,怒吼道:“难道没有一个人,愿意成全安东尼战死?”沙漠中的士兵以死一般的沉默回答,安东尼失落逃亡。

安东尼回到埃及宫殿,他请求阿波罗德斯结束的自己的生命。对于一个深深暗恋着自己的女主人的护卫来说,面对自己的情敌提出这样的要求,阿波罗德斯咬牙切齿“我愿意,但我不可以。”最后安东尼在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回到躲在墓穴中的Cleopatra身边,要求Cleopatra抱紧自己,并要求Cleopatra用吻封住自己最后一口气。安东尼在爱人怀中走到生命的终点,即使在最后,英雄主义也以浪漫情怀终结。

在安东尼死后,屋大维成功了,他剿灭了最有威胁的竞争者,但是绝对落寞,如同西门吹雪打败了叶孤城的落寞。英雄的世界需要争斗,最有力的敌人是自己信念的标杆。他嘶吼着宣布罗马勇士安东尼的死讯,同时也感知到了战场平淡如同汤热汤冷的结局。在成王败寇的战争逻辑中,战场上的安东尼戛然而止。

屋大维与Cleopatra之“霸王”别“虞姬”

对于屋大维和Cleopatra,显然是“霸王”、“虞姬”各怀鬼胎。屋大维想带Cleopatra回罗马,与活捉安东尼回罗马的目的一样,想以此展示自己的威信和成功,强化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但是屋大维没能如愿。作为女人,也许最开始和最后选择的都应该是爱情,Cleopatra最开始没有选择爱情,但最终,她选择了爱情。

她就是埃及,埃及就是她。没有一段历史可以这样存在于一个女人的股掌之间,她带给埃及的辉煌和留给后人的谈资永远都不失色。很多人一直在谈论,历史中的Cleopatra是否真如伊丽莎白·泰勒那样美丽动人。其实Cleopatra如果仅仅靠涂脂抹粉的性感,完全无法征服那么多显赫的男人。在看似毒辣、工于心计之中,Cleopatra也有感性的一面,看着凯撒的战火烧毁了西索吉诺斯图书馆、亚里士多德的手稿……柏拉图的评论、剧本、史料……希伯来神明的圣经……Cleopatra落泪了,也许是对于历史更替与传承的责任,也许是对于本族文化消失的惋惜,一个帝国的女人如此动情流泪,而不是肤浅到只关心她的独特眼妆或者高贵的发饰。

《埃及艳后》拍出了男人最高的梦想——征服世界,也再现了一个母系社会的余辉。Cleopatra控制着那些对她痴迷的男人,左右着他们的理想,即使在那样英勇的男人中间,她的光芒丝毫未被遮掩,面对女人,历史也是如此的豪迈!其实Cleopatra只是女人的一个极端面——她的命运至高无上,她的爱情辗转难定,最后无法逃避也无法更改。

红颜多情,Cleopatra对于罗马帝国,是红颜祸水,而对于她自身来说应该就是红颜薄命了。她的陨落代表着埃及的和平岁月终结。有人说,安东尼其实就是楚霸王,他的死意味着人类幼年时代的结束,人类开始进入世故、圆滑、狡诈的成年期。也许正是屋大维的卑鄙成就了世俗意义上惊天动地的成功,但是在一场卑劣的“达尔文主义”战争中,失败者更值得我们尊重。安东尼失败了,Cleopatra选择了不被理解的死亡方式,就像没有人相信在《鸿门宴传奇》中,柔美的虞姬会借刘邦的短剑自刎于楚霸王的怀中一样。

Cleopatra是一个时代自我炒作和崇拜的至高点,最智慧的富二代、最不可思议的姐弟婚姻、英勇的凯撒大帝、铁血柔情的安东尼,精致的妆容与发饰、最高傲的气质、最毒恶的自杀方式……每一个标签都足够让一个普通人变得不平凡,更何况是集这些经历于一身,只是这种自我的炒作方式没有当今社会的恶臭,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人生,Cleopatra生于乱世,也成就于乱世。

凯撒称雄一世,最后也不得不面对晚年的愚昧;安东尼曾驰骋战场,陨落于自己成长的困惑;屋大维是最大的成就者,除了生硬的历史他少有被歌颂。Cleopatra作出了最大的牺牲,那是因为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多么清醒呀,生存好像一场漫长的梦——别人的梦。此时终于要结束了——现在,应该开始,我自己的梦了——场永不醒来的梦。”

上一篇:与徐仲元自读书台上定林,与徐仲元自读书台上定林王安石,与徐仲元自读书台上下一篇:潢川三小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