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

2024-05-21

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精选8篇)

篇1: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

写读后感之前,首先我要肯定作者的表达能力,作者文字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联合实际去解释相对深奥的心理学知识,不说特别容易理解吧,起码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经过几次前后联系思考之后就能掌握其中想表达深层次的意思。武志红老师对书中每件事情都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几乎没有主观臆断的成分,也能看出来作者对研究学问的严谨性,在此我想表达对作者深深的敬意。

说起来心理读本,我也曾在几年前读过《少有人走的路1~4册》,当时真的给过我很特别的影响,意识到自身的很多问题,于我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给以修正,感觉这本书较侧重于自身修养,而《为何越爱越孤独》这本书更侧重于实践,从孩子到恋人,到家人以及身边社会种种,引出大量鲜活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剥茧抽丝,分析出根源问题,让我受益匪浅。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是一位老者和我促膝长谈,那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老师在解剖台上给我做细致的分析讲解。

书中还有大量颠覆我生活常识的见解,比如孩子的教育,一岁前怎么溺爱都不过分,不充分的爱还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可以想像,如果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以后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儿时教育的影响如果不在后期加以纠正会一直影响到进棺材板,很多不良习惯,相处问题,以及犯罪都和这有相当强的关联。

因为书中内容实在太多,我想说明此书的内容翔实以及厉害之处,但也不能把书本目录抄来,一一写个简介。但我还是能做一个我读这本书一个大致的总结。如果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不假,那么反过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某种角度上也是成立的。很多人的不幸表面是他自身造成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因素往往被我们自己或者父母忽视。很多问题都是潜意识的投射,我们压抑,无处排泄,便会有不自觉的投射行为,给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幸好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及时修正的,前提是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出在哪,如何影响到现在的。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即使是心理医生本身,这一点不能否认。我强烈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也许读完这本书,你能发现自己的问题,避免给自己或者他人继续造成伤害,或者,你能找到生活中你想要的答案。

篇2: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

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以何种方式生活,是小时候由原生家庭给我们埋下的种子。

我们追求或复制童年的幸福、修正不幸,是正常的人性。而完成这个目标的行动受原生家庭模式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情感不顺;为什么有的人知错犯错;为什么有的人出发点是好的,却总是伤人。

本书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与外部投射”,第二部分则分析了数个名人的性格特征,推测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

“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每个人内心的一对母子关系,包括“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

我们会默默的把这个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上。投射的规律是,(1)如果对方像自己“内在的小孩”,就将“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自己以“内在的父母”自居;(2)如果对方像自己“内在的父母”,就将“内在的父母”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自己以“内在的小孩”自居。

举个例子。大多数家庭,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不同的是,一些家庭要求孩子“坚强而听话”,如果孩子表现得很软弱,父母会更加严苛,所以尽管他内心深处软弱很受伤,他还是会表现的特别坚强。由于他内心深处的受伤感和软弱感并没有消除,只是被压抑住了。一旦这种感觉经常浮现出,他们就会非常难受,于是会特别渴望找一个弱者,将内心的脆弱投射到这个弱者身上。

第二种家庭则要求孩子“温顺而听话”。如果孩子表现的软弱,父母会对他很好,给他额外的奖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长潜意识里认为“软弱是一个好品质”,于是孩子会刻意软弱。

第一种家庭鼓励的是铁血,你越铁血越强硬,那么对你的伤害越少。

第二种家庭鼓励的是温顺,越温顺得到好处越多。当第二种家庭培养出的温顺孩子,遇上第一种家庭培养出的铁血孩子,就会很惨。因为温顺的孩子所知道的经验是,我越顺从越好,对方就会收手,甚至保护我。这种不由自主的想法恰恰错的很严重,因为铁血的孩子痛恨软弱,又渴望你软弱,因为这样才好对你实施攻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培养健康人格的孩子,首先父母必须看清自己的行为模式,看懂自己的原生家庭模式,分辨出自己“内心的小孩”与“内心的父母”。育人先愈己,疗愈好自己,才能让家庭悲剧不再“遗传”。

篇3:越爱越孤独:幸福,却不快乐

孤独也是爱的一部分,成熟的爱人尊重爱人的孤独。

早几年,子丽一定不会原谅德仁的。如果说,当初刚出校门的子丽是一张白纸,那么,德仁就是一个莫名其妙把一瓶墨水倒在纸上,然后逃之夭夭的顽童。

“你,还是一样漂亮!”在某室内建筑杂志社的开幕酒会时,有人从背后拍了萧子丽的肩,子丽猛然回头,仿佛有人倒了一盆冷水在她的头上。还好,是五年多前的事了;还好,周围也没有知情的亲朋好友在场。子丽除了惊愕之外,不必考虑自己错综复杂的面子问题。

她礼貌地点了个头:“你,怎么会在这里?”

“这个杂志是我朋友的朋友创办的,我刚回国,没什么事,就来当他们的顾问。”商德仁说话的样子,变得有点吊儿郎当,“你呢?”

“你那位朋友的朋友和我们的老板有些交情,所以我们公司上这个杂志的广告,我来捧人场。”子丽说。

“这里人太多,到外面那个咖啡厅去,我请你喝咖啡如何?”

子丽的心情还是很矛盾,她曾经发誓,即使这个男人发讣闻给她,她也不愿意再见他最后一面。偶然见了面,却很难拒绝他,怕拒绝了他,一辈子等不到第二次偶然吧!她走在他后方三步,脑袋一片空白地跟着他到了外头的小咖啡厅。

“我……后来到美国去,念了室内设计硕士回来。因为半工半读,所以足足念了五年!”商德仁说,“你喝什么,还是喝水果茶吗?”

他还记得她的小习惯,这个男人在离乡背井的五年内,一直记着她吗?那他并没有自己想像中无情无义。

“蓝山咖啡!”她说。

“以前你喝咖啡会心悸!”商德仁点起一根烟。

“我的心脏比以前强多了,很经得起刺激!”子丽说这话难免没有一点报复的意涵,“你以前也不抽烟的。”

“我现在的坏习惯也比以前多很多。”他开门见山说,“可不可以不要作比较研究?我知道,对不起你的人是我。你现在过得如何?听阿力说,你两年前结婚了,嫁给你以前的同事,一个很忠厚老实的人,过得很幸福,是不是?”

“是啊,很幸福。”子丽看着窗外,“你呢?”

“孤家寡人。我,其实是真的不适合婚姻……”

“你终于肯讲出这句话,可见这几年来,你也不是没有稍微成熟些,好现象!”子丽再也忍不住气。

“啊,没错,你还在气我吗?”德仁问。

怎能不气,他不声不响地逃婚!亲友们礼饼都吃了,礼金也缴了,新娘一脸盛妆,穿戴一脖子的金饰,让礼服裹粽子似的绑着身子,苦苦等待,所有的亲友都出动了,一遍遍地回报:“找不到新郎!”

明明在前一天分手时,他还含笑送她回家,对她说“好好睡”的。如果他被绑架、出了车祸、猝死在半路上,她都可以原谅他,但他却是用自由意志逃脱的!当初并非她强迫他娶她,是两人心甘情愿的,而且还是他的母亲来说的亲,说商家只有一个儿子,反正他们已经谈了那么久的恋爱,赶快送作堆吧!子丽对德仁的好,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每个人都知道,他娶她不会吃亏。可是德仁竟然逃走了!

“我能不气你吗?”想起那时的尴尬、彷徨与无助,子丽的嘴唇仍然气得颤抖,“你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为我想一想?你如果不想结,你大可以告诉我,不要临阵脱逃!”

“对不起……我也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懦弱,我知道你对我很好,我家人也都喜欢你,我也……我也觉得跟你相处蛮愉快的,可是那天晚上我忽然很害怕,我感觉我的人生会被排进一个永远也跳不出来的公式中,像一只被放在蜘蛛网里的蚊子……”

“你的意思是说,我就是那只黑寡妇蜘蛛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德仁说,“你是个很好的女人……”

“可是你要告诉我,其实你从未爱过我,是吗?”

德仁沉思了好一会儿,时移事往,他只记得,两个人念书时自然而然走在一块,先成了朋友,又自然而然地成了情人。爱呢,也许不曾轰轰烈烈地爱过,但什么又是爱呢?爱本来就是抽象又模糊的感觉,无法确定的感觉。

“应该说,跟你在一起,很幸福,但不快乐!”

什么叫做很幸福但不快乐?子丽呆住了。原来幸福和快乐还可以分开来讲。难道不是吗?她嫁给陈子祥三年来,是很幸福,因为陈子祥是一个跟桌子一样不会跑的男人,对她不错,但她并不快乐。那种不快乐,因为他真的不错,也没错,所以无从挑剔,只能埋在心里,不知怪谁,只有怪自己不知足、怪自己脾气坏、怪自己人在福中不知福!

她也明白,当陈子祥环住她的腰,问她“我们什么时候生个宝宝”时,她没来由地觉得烦厌与恶心,是为了什么?不过是跟商德仁得了一样的病,幸福而不快乐!

她忽然明白,什么叫做幸福而不快樂。这一刻,她看着商德仁,不自觉地露出会心的微笑。也许她也该透透气,暂时出走一下,想想自己到底要怎样?

“知道你过得很幸福,我的愧疚感也少了一半。”商德仁和她道别时,画蛇添足地说。子丽看着曾经许过终身的男人,心想,如果当初他没逃走呢?两人会变成怎样?像商德仁这种很难长大的男人,会给她幸福还是快乐?也许既不幸福又不快乐。他的逃走,至少让她学会坚强,告诉自己,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令人难堪的事了,怕什么呢?

人生单行道:别对梦想过分依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厌烦了人们对梦想的过度依赖。

不久前,我遇到一个旧识。在细雨纷飞的午后,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他十年前就有的抱怨。他说,台北新闻圈的应酬多得让他厌烦,社交场合里,看见的只是一张张虚伪的脸孔,与利欲熏心的眼神,袅袅不绝的烟味使他的肺长期呛伤,人们永不厌倦的奉酒游戏,更让他得了严重的胃溃疡。

我记得,每一次看见他,他都有同样的苦瓜脸和不快乐。十年如一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安安静静过日子,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我按捺不住,对他说:“你如果不喜欢应酬,大可以不去。”

“唉,这你就不懂啦!我……我做这一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忽然又防卫起他最憎恨的事情来。

事实上,应酬与他的工作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看得出,在他抱怨的时候,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无声地诉说着爱恨交织的情绪。

我缄默了。就让他爱恨交织下去好了。他只是在为他的无奈找听众,并不期待解决任何问题。

这让我想起,一些喜欢在婚姻中爱恨交织的男女。

“如果你这么痛苦,他又对你这么差,为什么不离开呢?”如果你好心地想当解铃人,你通常会得到类似的答案;那人忽而戒心十足地防卫起他最憎恨的事来:“你不会明白的,我身不由己啦……”“我,唉,认命了——”

真正认了命,就不该有怨言悱语,不是吗?

从前,有这么一个对子。诗人嫌院子里的芭蕉,风来发出沙沙声,雨来滴滴答答地响,吵得人不能静心入梦,挥毫写下:——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诗人的妻子,慧心独具,戏笔完成下联:——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芭蕉可不是你自己种的么?芭蕉是一样的芭蕉,只是你的心变了,发出杂音的,不是芭蕉,而是你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当初喜滋滋进了大公司的人,不久就为大公司的繁杂人事烦恼频添、早生白发;不久前,才因一见钟情而日夜想望,曾几何时,情人已经变成仇人;最亲密的朋友,翻转成致命的敌人……昔日的爱,变成今日的恨事,为什么?

只因一念之差。那个念,来自于期待,也来自于梦想;当事情背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的梦想便失去了回应,于是我们的心也越来越不能宽容。想来想去,当日心头的一块肉,如今十恶不赦。

篇4: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

言归正传,此书作者武志红是专攻家庭心理学的咨询师,本书围绕着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展开来写。阅读此书,成长中的一些困惑,以及自己现有的一些状态,还有平日里不可理解的一些人一些事都会从此书中找到答案。

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以何种方式生活,是小时候由原生家庭给我们埋下的种子。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追求或者复制童年的幸福、修正不幸,是正常的人性。而完成这个目标的行动受原生家庭模式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情感不顺;为什么有的人知错犯错;为什么有的人出发点是好的,却总是伤人。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写到这儿时,眼前闪现的是一个女孩儿的脸,特别茫然无助的一张脸,那个小女孩儿和家人相处得并不愉快,她的父母应该是爱她的,但爱的方式有点伤人,言语之间有讽刺嘲笑之意。女孩儿的父母也是缺少爱的孩子,一个是小时候因身体患病差点儿被父母丢弃,另一个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母爱。

一个没有安全感严重缺乏爱的人,是不懂得如何爱人的。空有满腔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对方的,那不叫爱!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但真正的爱是自由的、舒服的,是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的。多少人以爱的名义绑架了自己所爱的人,让相爱成了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让亲密关系变成了咫尺天涯。

那个小女孩儿的父母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小女孩儿呢,更没有安全感,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拒绝他人的靠近,同时,也拒绝信任他人。

轻轻地敲响一个人的心门,让对方敞开心扉信任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所以,能“救人”的心理医生固然不错,但最重要的,还是点亮自己心中的光,一点点的修正自己,修复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害,让温暖的阳光照进心扉,让爱照亮彼此的生命。

朋友A是阳光快乐的孩子,她的原生家庭给予她的是“坚强和乐观”,如果她表现出软弱的样子,她的父母就会对她很严苛。朋友B是温顺听话的孩子,她的原生家庭给予她的是“乖巧和懂事”,如果她表现出软弱的样子,父母就会对她很好,给她额外的奖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软弱是一个好品质”,于是孩子会刻意软弱。

成年后的A和B相遇了,而且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虽然,她们两个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坚强的A其实也有脆弱的时候,她需要找一个弱者来盛放她内心深处的软弱,而B正好出现了。同样,B也特别喜欢A的坚强,毕竟,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不是你一副软弱可怜的样子,就会有人对你疼爱有加的。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在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透过自己的行为模式看清原生家庭模式,同时分辨出自己“内心的小孩”与“内心的父母”。处理好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还有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这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的理顺关系,又不断的制造关系,不断的解决问题,又不断的制造问题。听起来很复杂,其实,解决起来并不困难,爱是化解一切的钥匙。而文字可以喂养心灵,让心中盛满爱!

摘录此书中一些温暖的文字,与喜欢的你共享——

1.我们要坦然面对现状,享受现在,不要纠结于过去。珍惜当下永远比怀念过去重要的多。活在当下,才能获得幸福。用心的去体悟当下,或许你会得到更多更深的感悟与认知。

2.不要总想着控制他人。降低自己的控制感。即便是你的爱人,你也无法控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要将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到他人头上。

3.家庭教育绝对不容忽视。不能娇惯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要想让孩子读书,父母也必须拿起书本仔细研读。要想孩子孝敬老人,父母首先要做到孝顺自己的双亲。

4.不要要挟孩子。不要把小问题看的非常严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尊重孩子承受挫折的机会。只有在生活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一些东西,亲身感悟一些东西,才会帮助孩子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蜕变。

5.不要替自己的孩子做决定。

6.只有在充分的爱与充分的自由的浇灌下,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自由实现者。

篇5:越爱越胆小散文

妻子怀胎十月,终于到了预产期。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妻子始终没有临产的表现,医生说预产期已过了七天,不能再等了,建议马上剖宫产。一大早,我就被医生叫去进行术前谈话。对方把一张打印好的手术风险单递给我,严肃地向我讲述着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看着单子上密密麻麻的说明,我的手心里早已冒出一层细汗。

看着我迟迟不敢签字,医生拍着我的肩膀说:“这些问题只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提前告知家属,你也不要过于担心,一旦出现问题我们会全力施救。”本来是句宽慰的话,我听后更加惴惴不安了。这时,站在一旁的表妹打趣道:“哥,看你平时胆子挺大的,现在怎么变得这样胆小了?”

是啊,在家里,我的大胆是出了名的。就拿五年前的那场车祸来说吧,当时我的头部撞伤,眼睛缝了二十多针,医生说关键问题还不在眼睛上,而是极易出现脑震荡。当时,面对已经哭成泪人的母亲,我把手一挥,豪气冲天地说了一句:“怕啥,没事!”旁边的病友也不停地安慰母亲,医生只是往最坏里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必担心。可面对众人的劝慰,母亲还是吓得两腿发软。那时候,我还在心里嘀咕,母亲一向大大咧咧,没有因为什么事情掉过眼泪,怎么此时如此胆小?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人的胆量和爱是成反比例的。不管一个人的胆量再怎么大,在自己所爱之人遭受磨难的时候,他一定谨小慎微,甚至战战兢兢。小时候我们之所以胆大包天,那是因为父母用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我们因为安全才肆无忌惮;长大以后我们之所以处处小心,那是因为我们要为所爱的人撑起一片天空,因为责任才谨小慎微。

篇6:越爱越陌生的诗歌

恋爱有烦恼

起初,我只知道

对于他,她是开心快乐的

这对于我来说

还是第一次遇见她会如此喜欢这么一个人

期待见到他的她

怎么说呢

该说傻,还是痴

曾今记得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现实中的.爱情和文学中的爱情是两码事

当初就觉得这句话绝了

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想象中的爱情总是完美的

当发现现实中的爱情远不如想象中完美时

我们是不是就开始怀疑了

是不是就开始变得不再在意了

甚至选择忽略了呢

还是说越爱越陌生了呢?

以致陌生到不知道自己内心的感觉了呢

熟悉的街,悠悠荡荡

没有方向

遇见了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使没有未来

也想要珍惜

因为不想失去

所以与其失去,

不如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

只要他愿意

只要一个回头

你会出现在他需要你的任何时候

刚好发现

有句话说的很好

“不要放弃喜欢我”

这是句悲伤的话

但是却很痴情

不是吗

我们没有未来日记

所以我们无法预知未来

但是我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日记

日记里记载什么

篇7:她为何越爱越使坏

折磨男友:惩罚坏人的快感

李琳已经谈了近二十次恋爱,却至今没有爱上一个人。往往是短则一个月分手,长则三四个月告吹。因为李琳与男友相处时间一长,觉得自己喜欢了,就常常会用一些无理要求去折磨他们。

一次约会,男友迟到了几分钟,李琳就让他跑到一个有三站路远的超市去买一个口香糖。其实这口香糖她也不是真想吃,就是借此“惩罚”男友。还告诉男友买了口香糖要在超市打一个收据,回来给她看。等男友买回口香糖给她时,李琳并不罢休,要他当面认几十遍错,还要说自己是猪,还让男友在附近一个操场里跑步。

有时候,李琳给男友打电话,对方说在家里,她就会要求:那你敲个碗给我听听。反正,李琳觉得自己提出的要求,男友都要去做,不做也得做。真不愿去做,那正好就此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但李琳从没因为这样做,有男友提出与她分手,反倒是她先提出分手。她也说不清怎么会有一种惩罚坏人的快感。她所追求的那些男友,可以说又有才,又很帅,可是在李琳的眼里就成了坏人。

李琳自认,好像都是自己的错。自己突然间变得像巫婆一样恶毒,有时候自己都没办法接受自己,觉得辜负了男友的一腔真情。但是她发现只要爱上一个男人以后,就有强烈的嫉妒心和报复欲,越爱他就越要整他。她也知道这样不好,经历那么多次与男友分手,感觉就好比一个农夫在天亮前捡到一袋石头,扔完后才发现这是一袋宝石,会有这种痛心的感觉。但与男友相处的时候李琳却想着:他最初是爱我的,谁知道若干年后,他会不会变成坏人?到将来他负我,还不如我先负他得了,提前惩罚他。一般女孩子,如果觉得爱上了一个人,肯定会更加投入,而李琳则会赶紧离开他,怕将来陷得太深再被男友抛弃,除了能抱着孩子哭就什么都没有了。

李琳记得自己初中时看过一篇小说,里面说,男人在爱女人的时候,把女人比作天使、星辰、小鸟,而当他不爱这个女人时,他就把天空占为己有,而把女人放回到地面。这在李琳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李琳就更加觉得男人都很坏。既然男友在爱自己的时候什么都能做,那就什么都让他做好了,如果不愿做,不听话,正好借此分手。

童年追忆:被爱抛弃的苦妞

李琳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出生半年后,父亲就抛弃了她和母亲。在父亲离开的第三年,母亲也和另一个男人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李琳很小就有这样的印象,那时候睡觉忽然醒来,总是妈妈抱着自己在哭,泪水一滴一滴落到脸上,把她砸醒了。渐渐地,她就觉得男人真是坏的,总让女人哭,还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然后出去找别的女人。她也听到周围人说:你爸爸很坏,在哪里哪里又有女人了。

长大以后,经过太多次与男友的分分合合,李琳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太过极端,便想到求助心理医生。在治疗课上,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选用了一个木偶构型,开始为她做治疗性工作。教授让她选择一个木偶代表妈妈,一个代表爸爸,再一个代表自己。她选了一个高个子的象征妈妈,她说妈妈是又漂亮、又善良的女性。她觉得一个呲牙咧嘴、有点像坏蛋的木偶可以代表爸爸。在李琳摆出的家庭构型中,专家看出了问题:在李琳的记忆中没有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父亲也一直没有给过她们关怀,因而父亲在李琳心中与妈妈和自己的距离非常远。李琳觉得父亲从没负过任何责任。记得上小学时,为了交学费,她去找过父亲,父亲却告诉她没钱。后来,李琳那一学期就没交学费,之所以没退学是因为她在学校的成绩名列第一。到了期末,还是她外婆给补上学费的。如果让李琳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父亲的话,那就是丑陋、恶心、肮脏。在她眼里,父亲就是一个没文化、没修养、丑陋的男人。

教授拿出几件打击乐器,让李琳尝试把用语言不能充分表达的对父亲的情绪,用乐器来表达。李琳选了类似板鼓的乐器,用力敲击,她觉得能从中感觉出一种愤怒,越敲越愤怒。她说:我要再敲下去,估计能把它敲烂了。其实,这是专家让她尝试着把她从小就被父亲抛弃的长年郁积的巨大愤怒释放出来。但心理学家发现,李琳在平时谈到对父亲极大的愤怒时,并没有太多情绪。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刻意去淡忘父亲带给自己的伤害,她把愤怒压抑在内心,把自己包裹得太紧,这就必然造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

专家支招:从恐惧的壳里跳出来

李琳小时候对亲人就没有真正建立起信赖感,没有安全感,爸爸很小就抛弃了她,妈妈后来走了也没给她音讯,外婆又在她14岁的时候去世了,李琳一直没得到真正的爱。她在以后与男友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模式:总害怕像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抛弃,以及外婆去世这样生离死别的痛苦经历,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实际上,她特别害怕如果爱上一个男人,那男人离开她以后,她又会像小时候一样的无奈和无助。妈妈深夜抱着她哭,眼泪把她砸醒的悲剧情形,在她内心留下了强烈的印记。所以,她不愿意成为一个妻子,不愿意成为一个母亲,她要回避自己处在那个悲剧的情景中。

她爱上一个男人,又会和那个男人分开,实际上就是害怕重复妈妈这样的人生悲剧。既然如此,李琳为什么还要主动去跟这么多男友交往呢?专家指出:这说明李琳的内心是不协调的。她有作为一个年轻少女对爱的需求,但她内心又有一个从小被父亲抛弃的悲剧情结。这两种力量同时存在。当她没有朋友时,她渴望被一个男孩子接受,当这样的欲望占上风,她就去恋爱。而一旦坠入爱河,又变得软弱,因为这时候妈妈给她带来的阴影开始活化了。她会想,这些男孩子比我爸爸还好,有学识、有才华,还很帅,我的结局肯定会更惨,内心就更加恐惧了。这样一来,李琳始终没形成一个正常的、比较平和的恋爱关系,如此下去,李琳将会慢慢失去正常恋爱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专家支招:第一,要学会表达爱。不要永远都是接受别人的爱,然后又害怕将来不再被爱。一定不要自卑。

第二,要多与人交流。要马上改变与男友的关系,可能会有困难。建议李琳从周围的人,或者自己的妈妈身上开始改变,通过不同爱的方式去面对这些人,不去逃避,而是去接触对方、接受对方。母亲不在身边的话,也可以给她写一些话留在日记上,把心情倾诉出来。以后有机会重逢时给她看。如果能学会从对母亲的爱开始,也许后面的路会一步一步走过去。

第三,挖掘深层的温暖。自小缺失父爱的人,并非找不到生活中有父亲般的温暖。比如,被一个男性长辈关爱,这种没有性色彩的爱,在你内心尽管看不到,但是有一天,如果你在男朋友身上找到了它,你发现男友就像大哥一样呵护你,你也喜欢上他,你忽然就从那个束缚你的恐惧的壳里跳出来了。

篇8:你知道女人越爱越现实

趁着过马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牵起小手,然后用吐着稚气的声音说我爱你。

心醉了,迷乱之下暗地里写起情书,然后爱情开始了。

第二场恋爱,起源于某次小小的善意。

或许是你病中的一碗粥,或是雨里递来的那把伞,或许仅仅只是一句关切的话。

略年长的男人如果此时给女人亲自下厨,餐做得好与不好皆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出西红柿面的男人在女人眼里,就是可爱的。

总之,实际的行动永远比单薄的语言来得温暖,毕竟哪个女人也不愿意拖着病体,一个人拉开抽屉找药吃。

第三场恋爱,是某个男人在工作上帮了你一把。

你遇上了难缠了客户,你遇上了苛刻的老板,你遇上了事业转折的关卡,这时候有男人站出来,帮你解决一切问题,且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你成长。

你会发现,其实职场中的男人,比生活中那个啰嗦男人可靠得多,只懂得在生活中谈论什么鱼怎么吃、什么蛋怎么煎的男人,就像樊篱中的婴孩,看着可爱,却不能带给你飞翔的翅膀。

而职场上的男人,不仅能带给你坚硬的翅膀,还能带着你一起飞翔。

而风景,只有飞翔起来才看得完整。

第四场恋爱,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

因为此时的女人已经变得成熟、睿智,且懂得了现实。

一个男人的外在跟内在,成熟女人一眼就能瞧出七八分来。

如果是一个稚嫩男生,女人只会把玩却不会当真,因为她知道,稚嫩的东西早在多年前就被自己看穿了,它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却不能提供永久的幸福;殷勤百倍待自己千般恩爱的男人,或许女人会感动,但她也明白,天天围着老婆转的男人,是没有事业精神的,没有事业的男人过于庸俗,定是带不出门的。

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能将目光投向那些飞翔在空中的鹰男;可鹰男不用问就知道,他们忙,忙到一个短信都要半天才回。

上一篇:中国瑜伽大会开幕式的主持词下一篇:结核病防治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