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感言

2024-05-07

师德学习感言(精选8篇)

篇1:师德学习感言

师德专题学习感言

前段时间通过网上培训学习了《教师专业理论和师德》,感受很深。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间断地、长期地组织学习,加强实践,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一、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师德认识。

学习是修养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使修养不迷失方向。为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引导教师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学习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规范教育行为。

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为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我们经常要认真学习,使大家作到知法、懂法,然后才能守法、执法。不仅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权利,还要让教师明确自己应履行的义务,使教师增强法制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观念。

2、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水准。

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没有教育观念的改变,即使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做法,那么,其师德的表现行为也只是短暂的,形式的,虚伪的。再说,师德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教育该的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师德内涵在不断提升,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更新。我们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只有真正确立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懂得了教师人生的价值,明确自己对人民所负有的使命,其行为活动才能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始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乐于做“人梯”,甘当“铺路石”。通过举办师德师风专题讲座,进行师德大讨论等活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对“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深刻认识,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积极探究教育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既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精神,又能教书育人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保障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师德素质。

教师修养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可以说,离开了教师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就不可能有教师的修养。因此,高尚的师德,需要在敬业爱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去锻炼,而不能单纯靠说教、靠学习。要说与做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可以开展多种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提高修养水平,陶冶高尚情操,引导和激励教师努力作到“三全”、“三爱”、“三让”、“五心”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对待学生:热心、诚心、关心、耐心、细心。还可以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与学生交朋友。爱是教育的桥梁。在教

师中开展与学习、思想品德后进的学生交朋友的活动。

三、在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中提高师德信念。

师德建设要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服理、服人而不服势。绝大多数教师是通情达理的,富有一定的正义感,敬佩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因此,加强情感投资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突破口。在对教师中存在的某些有损师德形象的问题时,我们是注重摆事实、讲道理,申明利害关系,引导教师自己去思考,去明辨是非,和风细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以势压人。有的教师往往因为一时急躁,偶尔发生一些问题,我们坚持做到点到为止,从理解、爱护的角度做善意的批评,用启发的方法解决一些认识问题,作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面对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帮助教师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培养耐挫能力,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又一突破口。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体验,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体念之分。同样的情景,作用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同样是对待学生的顽皮、淘气,有的教师会大动肝火,气得“血压升高手冰凉”,有的教师则把它看成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天真活泼的表现,并加以正确引导,显得十分冷静。任何一种情绪刺激因素都必须经过人的大脑的调节、加工、处理后才能发生反映,所以从本质上说,情绪的发生、发展以及情绪的强度、持续性等,都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加以控制。教师的工作随时都有不顺心的事件发生,如学生不听规劝,发生“顶牛”,工作受挫等,如果不能自制,便会发生情绪冲动,做出缺乏理智违反师德的事来,如发火、斥骂、发牢骚甚至体罚等,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很重要。如幽默感和教育机制常能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紧张局面“化险为夷”。一句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一个对学生善意的揶揄,使学生敞怀大笑时,紧张空气得到了缓和。我们成立了心理辅导指导中心,每月一次的心理辅导讲座、研讨、指导,内容都是平时比较常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有关于教师的,有关于学生的,大家兴致很高,觉得受益非浅。因此,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这几方面要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塑造教师美好的心灵。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专题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篇2:师德学习感言

一、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师德认识。

学习是修养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使修养不迷失方向。为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引导教师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学习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规范教育行为。

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为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我们经常要认真学习,使大家作到知法、懂法,然后才能守法、执法。不仅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权利,还要让教师明确自己应履行的义务,使教师增强法制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观念。

2、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水准。

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没有教育观念的改变,即使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做法,那么,其师德的表现行为也只是短暂的,形式的,虚伪的。再说,师德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教育该的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师德内涵在不断提升,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更新。我们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只有真正确立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懂得了教师人生的价值,明确自己对人民所负有的使命,其行为活动才能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始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乐于做“人梯”,甘当“铺路石”。通过举办师德师风专题讲座,进行师德大讨论等活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对“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深刻认识,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积极探究教育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既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精神,又能教书育人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保障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师德素质。

教师修养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可以说,离开了教师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就不可能有教师的修养。因此,高尚的师德,需要在敬业爱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去锻炼,而不能单纯靠说教、靠学习。要说与做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可以开展多种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提高修养水平,陶冶高尚情操,引导和激励教师努力作到“三全”、“三爱”、“三让”、“五心”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对待学生:热心、诚心、关心、耐心、细心。还可以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与学生交朋友。爱是教育的桥梁。在教

师中开展与学习、思想品德后进的学生交朋友的活动。

三、在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中提高师德信念。

师德建设要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服理、服人而不服势。绝大多数教师是通情达理的,富有一定的正义感,敬佩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因此,加强情感投资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突破口。在对教师中存在的某些有损师德形象的问题时,我们是注重摆事实、讲道理,申明利害关系,引导教师自己去思考,去明辨是非,和风细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以势压人。有的教师往往因为一时急躁,偶尔发生一些问题,我们坚持做到点到为止,从理解、爱护的角度做善意的批评,用启发的方法解决一些认识问题,作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面对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帮助教师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培养耐挫能力,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又一突破口。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体验,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体念之分。同样的情景,作用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同样是对待学生的顽皮、淘气,有的教师会大动肝火,气得“血压升高手冰凉”,有的教师则把它看成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天真活泼的表现,并加以正确引导,显得十分冷静。任何一种情绪刺激因素都必须经过人的大脑的调节、加工、处理后才能发生反映,所以从本质上说,情绪的发生、发展以及情绪的强度、持续性等,都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加以控制。教师的工作随时都有不顺心的事件发生,如学生不听规劝,发生“顶牛”,工作受挫等,如果不能自制,便会发生情绪冲动,做出缺乏理智违反师德的事来,如发火、斥骂、发牢骚甚至体罚等,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很重要。如幽默感和教育机制常能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紧张局面“化险为夷”。一句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一个对学生善意的揶揄,使学生敞怀大笑时,紧张空气得到了缓和。我们成立了心理辅导指导中心,每月一次的心理辅导讲座、研讨、指导,内容都是平时比较常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有关于教师的,有关于学生的,大家兴致很高,觉得受益非浅。因此,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这几方面要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塑造教师美好的心灵。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专题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篇二:师德学习感言

师德学习感言

在学习完师德专题中的《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与《向更高的师德境界攀升—人文关怀》之后,我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说的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让我们大家一起向这同一方向共同努力,都能成为学校“师德”标兵。

总之,做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篇三:师德专题学习感言 师德专题学习感言

在学习完师德专题中的《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与《向更高的师德境界攀升—人文关怀》之后,我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

篇3:师德学习感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传统。高校作为传播现代文明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其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把握住了中

原崛起、河南振兴所应秉持的核心精神,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把弘扬“三平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对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对象与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师德在具有师德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其内涵应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教育教学道德,而且包括教师的政治方向、综合知识、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人际关系等,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

2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基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动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强国政策的保障。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方向转变。其规模的扩张导致大批青年教师走向教学一线。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作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队伍中的生力军,其师德的好坏,对高校科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各校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3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3.1 政治责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不坚定

部分教师在教育方向和性质上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高校是培养社主义合格人才的地方,忽视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不关心政治理论问题,在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不清。对党的教育事业缺乏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精神,对担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缺乏自觉性,甚至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3.2 敬业精神欠缺

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缺乏为教育奉献的精神,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把教书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或者副业,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未能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不钻研教学内容,不关注教学效果,不注重教学创新,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3 师爱缺乏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有些教师只愿做“经师”,满足于课堂的知识传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和学生交流,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不能正确解答和引导。

3.4 行为失范

教师的内在品质、外在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存在着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不以身作则,教风浮躁、学术造假、言语粗俗、不公正对待学生等等行为失范的情况。

4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1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致使教师的行

为不可避免地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诱使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流行,导致错误的价值取向的产生。

4.2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扩招造成了师资严重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导致一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下降。

4.3 高校师德建设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制约机制和操作规范,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注重对教学、科研绩效的评价,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缺乏硬指标。学校在用人机制上没有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未能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师德建设方式、方法滞后。

5 深入学习“三平”精神,加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此为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师德修养的目标,也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平凡”与“伟大”、“平静”与“激情”、“所得”与“奉献”的关系,“三平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5.1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而神圣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内化为自己职业和人生的信念。通过组织学习马列著作、党政领导人的文选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班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积极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年教师明确教师的神圣职责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戒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理解日常工作的平凡与琐碎,领悟教育事业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增强从教的光荣感和使命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最平凡的人生,质朴的平凡中透现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教师要甘于平凡,只有甘于平凡才能坚守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把无私奉献、拼搏奋斗、教书育人作为自身一生的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职业自豪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平凡中放歌,使自己的才华在教书育人中发挥最大价值。

5.2 热爱教育、爱生如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祖国是献

身教育的强大动力和基础,而献身教育又是热爱祖国的集中表现和实际行动。一个好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的积极追求,以育人为乐,以奉献为乐;爱教育事业,最终的落脚点在爱学生,应胸怀一颗爱心,以对学生充满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永远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爱传递给每个学生。

5.3 坚持平常中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体在自身和社会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要在平常之中履行责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工作,把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的教育当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5.4 完善激励、竞争、考核机制

学校管理者应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评选表彰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系列活动,树立典型,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始终存在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激活教师的进取心,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事业面临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教育工作的新实际,促其不断充实自己。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2005】1号)中,明确提出要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通过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包括明确考核目的内容、选择考核方式、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等,将师德与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遣进修和评优奖励等挂钩,为青年教师提供公开、平等竞争的机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地发挥法规的约束力,为师德建设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需要相应的内涵建设来支撑,师德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平精神”不仅是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南针,更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卢展工书记等领导提出的要求,以“三平精神”为标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以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的新生力量,承载着高校的未来,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其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本文从学习“三平”精神的角度,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其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三平精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

参考文献

[1]刘柏清.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85-86.

[2]郑其婷.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6-128.

[3]秦雄志.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242-243.

[4]林玲.师德建设: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J].长治学院学报,2010,(4):58-60.

[5]李朝霞.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7):209.

篇4:学习师德师风教学反思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a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34-01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就本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尽量做到:优良的得以发扬,失误、过失毫不遮掩。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我们都应该重视的一点。下面,笔者就把本学期的德育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1从教生涯积累的一些经验

在依法执教方面。本人从教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十不准》等,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依法执教,用法律手段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在履行义务方面。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从来没因为自己的事情和情绪影响任何一节课,从我本身做到了保证四十分钟的上课时间,严格的按教案上课,有的教师说:好多教案没有用。但我不是,我敢保证,几年来,我就是按教案上课的,不管是谁听课,我保证是教案上应当讲的内容,因为我尝试到了按教案上课的好处,因此,我的课后小结写得非常清晰,保证了学生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在爱岗敬业方面。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教以来,我以校为家,本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干好本职工作,从不撂挑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热爱学生方面。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体现在既爱“双优”的学生,更多地关爱“欠发展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学生心心相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努力做到在关爱与严格要求学生上把握好分寸。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人格不断完善的动力。

在严谨治学方面。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补充,因材施教。

在团结协作方面。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謙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

在为人师表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2经过近阶段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在核心

自己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及根源:

(1)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

(2)教研力度不够,平时只是在本校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校,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

(3)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

(4)工作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当然我的缺点还很多,自己脸上的黑点自己看不到,恳请同志们给予帮助指正!

3针对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

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就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Study Teacher’s Morality Teaching to Review

Wang Zhiyong

Abstract: Teacher’s morality is teacher’s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er’s building of contingent to strengthen teacher’s morality and build. I have summarized the situation of the moral of this term, put forward and discuss with everybody.

篇5:师德学习感言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本次教育技术远程培训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深刻查找剖析,我觉得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一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2、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篇6:学习师德标兵感言

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 朱奕颖

观看了学校十佳师德标兵的事迹,我深深被感动着。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热血澎湃的豪言,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有的只是对教师职业的执著。走近他们,舒展的是一幅幅淡墨浓彩总相宜的水墨画卷。

被孩子们称作“徐妈”的徐静芳老师,已经连着两年获得师德标兵的称号了!孩子们爱徐老师,徐老师更是倾注了双倍的爱在她的学生身上,她就像妈妈一样,用她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导着孩子们,许多学生都在徐老师的充满着爱的教育和引导下,进入了重点大学。徐老师平时还默默地资助班级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让那些学生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看到她的学生们都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单的时候,徐老师的喜悦也是溢于言表,家长们都激动地与徐老师拥抱着,连连说着感谢的话语。

徐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把教育教学事业看得比自己的家庭还要重要的老师,她为了自己学生的学习,甚至都忽略了自己孩子,看着徐老师一边说一遍流下愧疚的泪水,我不禁感概,这是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爱呀!一个人做成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十几年如一日做好这件事。徐静芳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徐老师的从教生涯中,她一直就是怀着这样一份真挚的爱来面对她的每一届学生的!

那么好的一名教师,学生们怎么会忘记呢!每年的节日里,徐老师都能收到她的学生们发来的祝福短信,这也就是我们作为老师最幸福的事情了。徐老师对她学生的爱就是师德的最好诠释。

师德是什么?这些平凡普通的教师向我们诠释得清清楚楚,师德就是一份责任,师德就是一颗爱心。责任、爱心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拥有爱心,才能理解、尊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拥有责任,才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拥有责任、爱心,才会领悟教育的本质,才能把这种领悟转化成一种精神、一种素质、一种热情,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篇7:师德学习感言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盏黑夜里明灯,它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耳读目染,潜移默化中终身受益。做为一名教师应该把全部的爱都撒给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用自己的关怀感化学生,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明辨是非,懂礼仪,知廉耻。今后,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成长,健康中学习。

如今的学生,生活富足,思想自负自私,家长的功利心重,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如何教好他们,是我面临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法宝就是爱,用爱心来感召,用爱心来教育,用真诚来换取学生的真心,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爱的教育是相互的,我在工作中收获着学生爱我的快乐,同时,也收获着我爱学生的快乐。

另外,在工作中,我认为教师要及时根据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观,不但要业务精,还要做到作风正。当前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有些教师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的,比如,招学生补习来发学生财。把学生当做挣钱的工具,而不是当人来关爱,我认为这样的教师不但没有师德,而且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又如何为人师表呢?反而那些高尚的教师如石兰松,他是那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进取,不畏艰难,二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摆渡接送学生,这种师德是多么的可贵。又如那些在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工作的教师们,他们努力创新教育,提高课堂效率。肯于做服务型的教师,爱岗敬业,无怨无悔。这些教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都是学生做人的参照对象。我认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在工作中不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还要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发现异常学生,应及时关注,疏导。热爱学生不是用口号喊出来的,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点点滴滴,切切实实的关爱中。

篇8:师德学习感言

一、师德为先,《指南》为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指南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德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智慧。”无疑,我们可以在《指南》中汲取无限的“爱的智慧”。

当我仔细研读《指南》的时候,发现她在教导我们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的岗位上,除了有爱,有耐心,有事业心,更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评价观,要明确学前阶段是为一个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她懂孩子,爱孩子,希望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追随孩子,追随孩子的游戏、学习,追随孩子的生活、运动,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因此,她给出一些合理的、可操作的建议,引领我们力争做一个有德行的教师。比如,在语言领域中她就告诉我们要“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以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要“引导”“帮助”“提醒”“支持”“赞赏”;态度应当是“欣赏”“尊重”“亲切”“关心”“耐心”,创造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幼儿在关爱、尊重、信任的集体生活氛围中获得安全感,发展自信、自尊。《指南》要求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做到“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随意打断别人”,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也就是要求教师一定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幼儿社会学习重要的影响源之一。《指南》建议我们“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啊,在幼儿园里,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一定要首先做到。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教育者,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认为教育者的素质是幼儿获得良好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能够拥有文明高雅的言行举止,准确规范的语言评价,谦逊温和的态度,宽容大度的胸襟,就会非常有助于幼儿提高品位,正确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对教师而言,《指南》提出的种种规范,都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者。

二、幼儿为本,呵护孩子幼小心灵

幼儿为本,是《指南》突出强调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是实施《指南》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的核心要义,要求我们建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也常把“幼儿为本”“因材施教”挂在嘴边。但是,在幼儿活动室中,占据显著位置的墙上不乏“比一比”“我最棒”的评比栏,有孩子的名字下面贴着一串小红花,有孩子的名字下面却只有“珍贵的、孤独的”一枚。我想,我们的老师真正理解何为“幼儿为本”了吗?是不是把小红花作为管理的工具了呢?有没有倾听自己定义的“落后”孩子的心声?有没有呵护孩子的心灵?《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在沿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发展的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事件不完全相同”,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我想,我找到了答案。老师缺乏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教育行为缺少了科学性是不行的。相信老师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一定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放慢脚步,跟随孩子,守望孩子的童年。

为支持幼儿游戏,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然而投放活动区的材料时,教师为了活动室的整洁、美观,不太关注材料的开放性和适宜性,看重材料的外观和数量,但这样做是不是以幼儿为本呢?是幼儿游戏的需求吗?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吗?为什么老师精心设计制作的材料,孩子们不喜欢呢?《指南》能给我们答案。比如:“幼儿园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剪、画、折、粘等美工活动”,看来,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认真研读、领会《指南》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提升专业能力。逐渐理解《指南》精神,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一定会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区域活动,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老师也有了时间和精力观察、了解幼儿,如果能渐渐成为“懂”孩子的老师,不仅能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能使教师个人发自内心地爱上幼教事业。

呕心沥血,几度春秋,《指南》通过大量实验论证,借鉴国外经验,凝聚了无数幼教前辈、学前专家的心血,我觉得这是他们“爱的智慧”的结晶。《指南》的出台,使广大家庭和教师智慧地爱孩子有了抓手。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圆一个美丽的中国梦,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从理念到行为,任重而道远!

摘要:<正>2012年10月,我国正式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教师和家长理解儿童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关注到李季湄老师在她《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一文中指出:“要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必须做到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求真务实”,只有做到这些,《指南》的实施才能切切实实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升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上一篇:招待所官兵开展集中警示教育剖析材料.doc55下一篇:小学校本培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