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读后感

2024-04-18

血战长津湖读后感(精选5篇)

篇1:血战长津湖读后感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是哭着将其看完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林老先生既是一位战士,又是一位裁缝,他的四个儿子都献给了革命。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红二方面军正在渡过湘江,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投射炸弹,一位战士被子弹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顶上去,毫不犹豫。

炸弹炸向两人。那一晚,大雨倾盆,两人躺在血水中望着对方,只听那名战士叫了一声“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阵的是父子兵。儿子为父亲戴正军帽,两人在深情对视中离世。

朱德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在决定渡湘江时,派去十八师到达枫树脚,可痛心的是,十八师的战士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李天佑带领第五师奔赴战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震撼,几千兵力对抗敌军源源不断的数万人,还有作战中的那一声声“坚决执行命令”,令人热血沸腾。

其实,我深感痛心的是,结束时电影屏幕上放出一段文字,中国红军由86000人,锐减为30000人。

看着战场上的中国人短兵相接,自相残杀,那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曾以为“浴血奋战”“血流成河”都是些夸张性的词,只是用来描述战场上的残忍,可是,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在血泊中时,我才真的意识到,血流成河是真的!

曾经看到的历史,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对此,我仅仅以为是一个小错误,对于伤亡人数也仅是个数字,当看到战场上子弹满天飞,毛泽东面对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我能深切地体会到。

百姓们都深信“跟着毛主席不死”,而毛泽东却为让无数百姓的儿女有去无回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们长在红旗下,正是每位战士的血肉之躯换来的这一切。这一次,我明白了“中国站起来了”的深切含义。

是的,中国站起来了,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2:血战长津湖读后感

血战湘江是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次。革命是需要随时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的,这是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但是不应该是盲目的、无谓的的流血牺牲,需要有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单凭一腔热血,可能会处于无比凶险的境地,最终丧失前途和希望。作为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事实证明,经过了__年艰苦卓越的战争和流血牺牲,新中国诞生了,我们的党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考验,突破三座大山,赢得了人民得到解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正是湘江战役,让我们年轻的党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才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从此我党才走向成熟。

篇3:血战长津湖

我们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于1950年10月中旬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当时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预备队,驻扎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在11月初,我们兵团接到调往东北的命令。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面临的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北朝鲜的西部防线上部署了第八军的13万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部署了23万人,在数量上很明显超过联台国军,比例达到了1.75:1。但是,在东线战场上,联台国军由X军团的9万人组成。志愿军在北朝鲜的这一地区只有第四十二军,部队的总数要比联合国军少2~3万人。11月,X军团从北朝鲜的东海岸迅速向北面的鸭绿江和江界推进。10月19日,金日成政府从平壤撤出后,把江界作为北朝鲜的战时首都。X军团来势汹汹,似乎要把金日成和他的政府赶出北朝鲜,并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路切断。11月5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请求,命令第九兵团马上进入朝鲜。拥有15万人之众的第九兵团的任务,就是在东线上阻击X军团。

11月21日,我所在部队到达了江界。在进入北朝鲜的第一个星期,我们遇到了一些想不到的困难。首先,在供给没有准备以及运输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就匆忙地投入到战斗中。战士们不得不自己背着所需的弹药和用品。当时我们团没有食物,我们不得不拿我们的毛毯、毛巾,甚至药品,和当地的朝鲜老百姓换大米和蔬菜。

我们对北朝鲜的冬天会有多么寒冷没有一点概念。当部队进入朝鲜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11月初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当地的温度还在15度左右。两个星期后,我们到了北朝鲜,当地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许多战士因为冻伤和感冒而跟不上队伍。我们师在第一个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为严寒掉队了。

为了隐藏10多万人的行踪,九兵团的两个军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穿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在这种情况下,行军根本就没有什么速度可言。师部炮兵营中有些马匹不肯在覆盖着积雪的、沿着悬崖的羊肠小路上走。这样走实在是太滑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就想出了办法,将羊毛围巾盖在悬崖边的冰雪上,用这方法使马匹安全地通过了小路。

我们部队比原计划到达的时间晚了。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下令九兵团在东部发起进攻。但是,当时九兵团还没有进入进攻位置。11月27日晚间,九兵团总部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两个军以长津水库为中心,沿东部前线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攻击部队由8个步兵师组成,在攻击的第一个夜晚便取得了成功。

联合国X军团的主力部队美陆战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当时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延伸达50公里。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料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的早上,X军团被九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为了尽可能多地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我们九兵团有意识地集中了总数达10万人的队伍,向联合国军发起攻击。而参与长津湖战役的X军团的部队有4万人左右。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数量上的优势以及快速的包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歼敌的胜利。

从11月28日开始,我们第五十八师下属的3个团,在台洼里对被分割包围的美陆战一师的一部分发起攻击。战斗进行得非常猛烈和艰苦。陆战队是美国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们在被分割和包围后,立即在坦克的帮助下,在3个方向构建防御工事。他们还快速地建了一个临时飞机跑道,能为他们及时提供弹药装备和补给,同时还能及时将伤员运走。他们强大的地面火力以及空中掩护,使得他们能够坚守住阵地。几天下来,我们五十八师想歼灭他们一个连或小股部队的作战计划,也都没有实现。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像美国陆战队那样的战斗推进。当三连的防御火力阻止了他们的冲锋时,陆战队并不后退到原来发起进攻的位置,而是就地挖掘战壕,准备下一次进攻。所以他们每一次进攻,都能向前推进一步。他们的每一次进攻被防御火力阻挡后,都停在原地,等待后援,然后继续冲锋。每次冲锋都使他们更加靠近三连的阵地。经过近4个小时的猛烈战斗,三连失去了他们的阵地,连长及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

大约下午时分,陆战队开始炮轰我们的阵地。随后,超过200名陆战队士兵对我们的防线发起冲锋。由于山头上的岩石很坚硬,我们防线的阵地很坚固。我们全连干部战士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击溃了陆战队的几次三番的冲锋。由于冬天天黑得早,陆战队终于撤退到他们在山脚下的阵地。他们不敢在晚上向山上进攻。

长津湖的夜晚是属于我们志愿军的。天一黑,我们就开始反击了。在11月29日晚上,我们一七二团对陆战队发起了夜袭,夺回了白天失去的一些阵地。但是,我们不能在日出前突破他们山脚下的防線,没能攻进他们的主阵地。第二天早上,陆战队利用强大的炮火和空中轰炸,又组织反攻,夺回了这些阵地。

长津湖战役就是这样一场拉锯战。战斗从始至终,非常激烈。在3天的战斗中,我们一七二团人员伤亡非常大。我们营的弹药全部用完了。每个战士每天只能得到所需要的一半的食物。而且气温继续下降,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我们连因为战斗消耗和冻伤,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两天以后,九兵团总部改变了计划。决定集中兵力,攻击美步兵第七师,而不是之前的同时攻击美陆战第一师和第七师。由于我们第二十军的伤亡严重,补给已尽,没有参加这次对美七师的攻击。我们还是包围着美陆战一师,等待作为预备队的第二十六军的增援。

12月1日,当第二十六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一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二十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九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二十军余部:追击美陆战一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二十六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一师创造机会。

在以后11天的日日夜夜,第二十军余部对美陆战队穷追不合。美军在公路上向南逃窜,我们在公路两侧的山头上,对他们进行骚扰袭击。我们在晚上设置路障,延缓他们的撤退。白天,陆战队突破我们的路障,继续南逃。

当时,我们连只剩下18个人。12月5日,团部通知我们连和其他的两个连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连队。虽然战士们之间不是很熟悉,但残酷的战斗和艰苦的环境使我们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战斗,分享我们有限的食物。我们还把毛毯切成小块,给那些冻伤的战士,用来包裹他们冻伤的手脚。我们本以为可以从陆战队撤离的台洼里得到一点补给,起码能得到一点食物。但是美陆战队在12月3日从合洼里撤退前,烧掉了堆积如山的供给和食物!

12月12日,美陆战一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三步兵师汇合。一路上,虽然我们第二十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二十六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12

月24日,美陆战一师和美第三步兵师在成兴港登船,撤离了北朝鲜,开往南朝鲜的釜山。

美军陆战一师下士的回忆

当我在1948年12月报名参加美国海军陆战队时,只有18岁。当时可没有想到,我会远离美国,跑到东亚,和共产党中国及北朝鲜的军队进行一场残酷的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8月份,我们营的大部分开到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地亚哥,开始了紧张的作战训练。10月份,我们离开加州,乘船抵达日本,在离大阪不远的一个美军基地继续进行训练。11月份,我们离开大阪,乘船抵达北朝鲜的元山港。当时联合国军已跨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以美军为主的联台国军,占领平壤,迅速北进。我们得知:北朝鲜的人民军已经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在元山,由于战斗进展的需要,我们这些新兵打乱编制,分头补充到不同的部队,在克洞里,我们六个新兵被分配到海军陆战一师的七团一营一连,补充该连的35火箭筒班。在一周前的一次战斗中,该班大部阵亡。

11月中旬以后,气温急转直下,越来越冷。陆战一师遵循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的命令,冒着漫天大雪,沿着北朝鲜的东海岸,继续北进。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华氏零下20多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更让人心寒的是,我们被告知:中国共产党政府已经派出志愿军部队,进入北朝鲜,解救人民军。我们很有可能要与中国军队作战。

我们师北上的下一个目标是长津湖水库,一个接近中朝边界的战略要地。11月20日,我们连接近长律湖。远远望去,只见湖面,地面,天边,全是大雪,白茫茫连成一片。感恩节那天,我们又接到继续向北开进的命令。大家一片怨言,因为我们将吃不上盼望已久的感恩节大餐了。当天傍晚,我们到达指定地点,扎寨过夜。第二天一早,我们惊喜地发现,一连连队厨房已连夜赶到我们驻地,开始准备感恩节的晚餐。我们吃到火鸡、火腿、苹果派,和其他很多好吃的。我吃的太多,肚皮都要撑破了。当时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根本没有想到,对于我们中间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晚餐”。

感恩节一过,陆战一师在长津湖遭到志愿军的重重包围和猛烈地攻击。这是我们和中国军队的第一次交锋,大家心里都没数。11月25日,我们一连继续向北推进。傍晚时分,在前面的两个排突然被志愿军包围,战斗十分激烈,他们很快就与连部失去了联’系。我们后面的两个排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向营部呼叫增援。因为夜晚没有空中掩护和火炮支援,营部也不能派兵。我们就地待援,等着天亮。

这天早上,我们接到命令:就近修筑工事,防守待援。我们剩下的半个连,加上一些伤病员,进到永达里(Yudam—ri)。这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靠山小村,也是我们进人北朝鲜后到达最北的地方。我们35火箭筒班的人员还全,立即抢修工事。但是天寒地冻,一镐下去,只是一个白点。我们干了一天,只挖出了两个屁股大小的火力点。

天一擦黑,我们马上进入战斗状态。我们知道中国军队会在黑暗中发起进攻。不久,枪声和炮声四处响起,特别是在山顶,非常激烈。我们很幸运,在山下面,没有受到攻击。第二天一早,我们退后0.5英里,和一营的二连、三连会合。他们都已激战了一夜,伤亡很重,疲惫不堪,弹药也不多了。营里发给我们三天的食物,说是要做好撤退的准备。但是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在路边修防守工事,以防中国人的进攻。上午11时,上尉连长带回我们连要进行正面攻击的命令,大家一个个愁眉不展。

陆战队毕竟是陆战队。我们虽然体力不支,但是我们的火力不减。下午1时左右,我们的攻击开始。首先是陆战队的四架F-51野马式战斗轰炸机呼啸而来,对这个小山头一通轰炸和扫射。它们的火力非常猛烈,顿时把一个白山头,变成了一个黑土岭。我们躲在山脚下,只感到地动山摇,好像经历地震一样,震得坐都坐不住。他们的第二轮轰炸也给我们地面部队造成了一些伤亡。我们班里的一个士兵被弹片炸伤了腿,变成了终身残废。下午1时20分左右,空中轰炸刚刚结束,地面炮火轰击又开始了。我们陆战七团的野战炮和迫击炮连续不断地对志愿军的野战工事进行炮击。一群又一群的炮弹纷纷落在山上,整个山头被一片浓烟和烈火所笼罩。连续的火力攻击不但给我们壮胆,也给我们驱寒。

大约下午2时,我们连长发出进攻的命令。我扛起火箭筒,拎上火箭弹,跟在我们班长后面,一路攻上山去。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路走上山去。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攻山的战斗并不激烈。山上的志愿军没组织什么有力的抵抗。他们的火力分散,而且多是近距离射击,对我们的攻击部队没有多大阻击力和杀伤力。他们的弹着点和手榴弹只落在几个地方。只要你绕着走,就可以完全避开志愿军的火力。他们也没有重武器和火力点。我们的35火箭筒基本上没派上用场。我们团仅以很小的伤亡,就攻到山顶,占领了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跟在班长后面,一路走上山顶。一到山顶,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小小的山头上到处是死亡的中国士兵,大约有一二百具志愿军的尸体。每走一步都会踩到尸体。我从来没有一次见过这么多的死人。我的上帝,真是恐怖极了!我们攻击时并没有这么激烈的战斗,造成中国军队这么大的伤亡。他们好像大多是在空袭和炮击时被炸死的,尸首不全,肢体四散。但是班长根据他们铁青的肤色和无血的肢体推断说,很多志愿军士兵在我们的空袭和炮击前已经被冻死了。是头天晚上,还是这天早晨?为什么他们不生火取暖?为什么指挥官不组织他们跑步运动保持体温?中国军队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我看到有些尸体三三两两抱在一起,可见他们是想借同志的体温维持生命。他们都是身着薄衣薄裤单鞋,没有棉大衣。难道中国志愿军不知道北朝鲜的严寒气候?他们有军火供应,却没有过冬准备?

刚刚开饭,天就黑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连长传达命令。中国军队一定会组织反攻,我们要防守山头阵地。但是如果他们攻击猛烈我们就撤退下山。不久,命令传来:中国军队开始上山了,做好战斗准备。

天已经完全黑了,10—12码以外就看不清了。四处一片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中国军队的近战和夜战是有名的。我只有火箭筒和一把小匕首,近战一定吃亏。正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几颗照明弹忽然腾空而起,把我们眼前的山坡照得雪亮。

我的天呀!小小的山坡上挤满了正在爬山的志愿军,少说也有几百人吧!他们都低着头,背着枪,很快地向山上奔来,好像没有准备射击,好像山上没有守军。“开火!”连长一声令下。顿时,我们的枪炮齐发,山坡上一片火海。虽然我既没看到坦克,也没看到什么重武器,但我还是扣动火箭筒的发射扳机。不知道连续发射了几颗火箭弹,就听到班长连声喊道:“撤退,撤退!”“撤退”的命令对我来说再亲切不过了。我马上跟在班长后面,向山下跑去。

山头上的枪声越来越激烈。我们借着火光,越跑越快。好在我们熟悉路线,不到30分钟,就跑到山下的公路边。班长查点人数,一个不少,一个伤亡也没有。幸好中国军队只是攻占山头。如果他们追到山下,我们一定会全军覆没。

篇4:血战长津湖读后感

无数渴望平等自由,盼望翻身做主的父老乡亲,无数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英勇献身,无不是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无数先烈和平凡人的付出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美好的国家,人们享受的自由、和平和幸福。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怀有一颗爱国与感恩之心。

伟大的长征史实和永恒的长征精神,孕育了《血战湘江》这样“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原本八万多的红军,成功渡江的却只有三万,多少红军的鲜血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中的高谈阔论。如今我们生活在“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月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让我们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如今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逝者已去,愿烈士们被人们铭记,被历史铭记,我们的亮剑时刻到了,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相信我们的强国梦会早日实现!

电影让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深受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央红军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虐,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篇5:《黄河浴血战》读后感!

黄河,无可厚非!大中华之母!以此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能讲不多,可有感觉的还真就不算太多。李伟 李大导演的作品我知之甚少。当然这跟我们李导没有任何关系,是我孤陋寡闻而已。主要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其实,我也很想关注,毕竟那是一个美事。大家想,清茶一杯,躺椅一把。。。。那不是很美吗?

作品所表述的细节细的不说。想说的也说不完,也不好说。但总体感觉就那么几个字:“跌宕起伏、凄惨有序、无政无治、民风刚直”

还有我想说的是地域风情及演员非常到位,至于后面的支持部门和别的什么后台也非常卖力,收支不计,读后感《《黄河浴血战》读后感!》。渭水养人啊!

彩云之南不无奇人呀!大彝奇人孟获远在三国就有南王之称。彝人还有 卢汉(昭通人),昭通人又有 罗炳辉。不分国共都是将军!南诏故地就不说了,明卿素柳不乏其人,丰毅、丽萍等等,多了去了。。。。。

云南怎么就没有好的----------东东呢???

咧咧白髯仙!

上一篇:代建工作流程下一篇:蔬菜检测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