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励志人物故事

2024-05-11

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励志人物故事(共4篇)

篇1: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励志人物故事

他生就一张男主角的脸,也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却心甘情愿地去综艺节目当一个跑龙套的,低三下四地扮演着丑角,被人污辱被人踩,就连最伤心的失恋都会被人拿来当笑料调侃,却仍旧要表现得谈笑自若,全力做观众们的“笑果”;他以选秀者的身份出道,一直在别人身边当绿叶,却直言不讳自己的目标是走红,毫不介意别人调侃自己的功利心。在他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一样东西没有错,只要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下去,就能换得让自己骄傲的人生。他的名字叫陈汉典。

直言不讳:我就是个超想红的人

陈汉典出生于法学世家,爷爷是受人尊敬的大法官,爸爸也是一丝不苟的书记官,陈氏家族拥有不错的社会声望。没想到,在这种严肃的家庭氛围中,居然培养出了一个搞笑明星。陈汉典自小就有着非同凡响的搞笑天赋,小时候,只要他一站上讲台,就算是不说话,同学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发笑,因为他长着一双吉娃娃一样的大眼睛,眼睛一眨就能传递各种幽默讯息,引得大家不禁捧腹,搞得陈汉典自己都莫名其妙,经常以为自己牛仔裤的拉链没拉好。

慢慢地,陈汉典的笑话越讲越好,还经常在文娱晚会上模仿各种卡通形象,搞笑的他成了班里的开心果。老师对陈妈妈说:“这孩子,活脱脱就是个大活宝,将来不当笑星可惜了!”

听了老师的话,陈妈妈却有点不以为然,她觉得儿子乖巧又听话,成绩也很不错,将来完全可以考律师或者医生,再不然做生意也不错,没必要当个演员逗人笑。

考大学的时候,一向孝顺的陈汉典在妈妈的建议下报考了真理大学国贸系,并开始准备攻读硕士课程。可是,他没有选择继续读热门的国贸系,而是向家人提出要改读传播学,大家这才知道,原来陈汉典心中藏着一个艺人梦,他不但想从事演艺行业,而且下定决心要做出成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家人决定支持他,他们对他说:“不怕吃苦就大胆去做吧,只要你开心!”

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后,陈汉典果断申请了佛光大学的传播学硕士,并于同年参加了校园选秀节目《全民大闷锅》。选秀中他一出场就表现非凡,获得了“选秀模仿王”的称号,在台湾的年轻人中小小地红了一把。

然而,夺得选秀冠军并不意味着陈汉典就此进入演艺圈,选秀王带来的光环很快就消失殆尽了。还好不久后小S待产,《康熙来了》剧组邀请Selina替班,因为担心节目的现场气氛不够活跃,策划组决定增加一个新人来调动气氛,最好这个人还是个超级想红的人,这样调笑起来会更有意思。这时,有人推荐了陈汉典。看完《全民大闷锅》的录像带,蔡康永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将陈汉典招入麾下。

最初收到《康熙来了》节目组的邀请,陈汉典高兴坏了,但还没来得及给大家报喜,他就接到了制作方的简讯:“请你来不是做主持的,而是给小S按摩的。”听到此言,陈汉典的心有点冷,但他天性乐观,转念一想便又高兴了起来,他给对方说:“按摩就按摩,按摩也是一种出镜啦,只要拍到小S的镜头就会带到我,这样就能增加我的曝光率。我是新人,有曝光率最重要。”

难得陈汉典如此想得开,于是他顺利进入节目组,开始任劳任怨地做绿叶。有人问陈汉典:“你真的就那么想红吗?”“想红有什么错,我一不靠背景,二不靠潜规则,坦坦荡荡地红,有什么问题?”反倒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的确,比起许多明星口中陪别人考试却一举高中、无心成名却被星探发现等千篇一律的故事,陈汉典的确坦率得可爱。他想成名,然后努力,就这么简单。就是这份简单,支撑着他一路向前,忍他人所不能忍,努力做到无可替代。

微笑受“辱”,做块最棒的人肉背景板

就这样,陈汉典开始拿着每集1350元新台币的通告费,被嘉宾和主持人们开着各种玩笑。为了节目效果,小S和蔡康永会时不时狠“踩”陈汉典,甚至要他做各种各样贱贱的表情。《康熙来了》里最常出现的一幕是:小S怒目圆睁,狠狠瞪着插嘴进来的陈汉典说:“有让你说话吗?还不快点给我闭嘴!”

有一次,陈汉典偶然聊到自己大学失恋的事,小S和蔡康永居然大声叫好,被戳到痛处的陈汉典只能默默苦笑,不做任何反抗,一副“欢迎来打脸”的可怜模样。就这样,陈汉典在舞台上窘态百出,频频受辱,而与他的出丑次数成正比的,是《康熙来了》节目飙升的收视率。

与此同时,大家在笑得流泪的同时,也会对陈汉典大加议论,纷纷说:“他怎么那么窝囊啊,被小S欺负成那样,还一味傻笑,真的是够呆的!”的确,虽然一切都是为了节目效果,上节目之前主持人也同陈汉典打过招呼,但他们说的话的确够激烈,冷嘲热讽的功夫也十分到家。但陈汉典却能照单全收,难道他心里真的无所谓?

陈汉典说,最初自己受虐时也会难过,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连自己都认为自己受了委屈,那么还怎么把工作做好呢?于是,他便努力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引导自己多看事情积极的一面,这样一来,日子不但不难熬了,反而能找到不少乐子。

不过,虽然陈汉典很看得开,但陈妈妈的心疼却是实实在在的。每次看到儿子被逼着做各种动作,或被小S欺负嘲笑,陈妈妈就难过得悄悄抹眼泪。陈汉典看见了,便叮嘱家人在他的节目时间换台,还买了首饰哄妈妈开心,宽慰她说节目中发生的事都是假的,私下里大家都待自己极好。

事实证明,陈汉典当初甘做人肉背景板,争取曝光率的做法相当有效,在《康熙来了》的舞台上走红之后,不少剧组开始对陈汉典产生兴趣,开始找他洽谈合作事宜。陈汉典首次“触电”是在电影《艋舺》中扮演一个小流氓,他带点痞气的本色出演很快就赢得了不少好评。尽管演的只是男八号,但陈汉典的星途却从此平坦了起来,他的努力甚至打动了王力宏。

2011年夏天,王力宏通过陈汉典的经纪人找到他,诚邀他参演自己的电影《恋爱通告》。乍听到消息,陈汉典有点蒙,完全不知道王力宏看中了他什么,而他本人也与王力宏并无私交,两人只是在公共场合有过两面之缘,甚至连一般朋友都算不上。但王力宏在看了陈汉典在节目中的表演之后,十分欣赏他,觉得他特别有文艺范儿。这个评价让陈汉典大吃一惊,虽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和文艺挂上钩,但还是很努力地向影片里的形象靠拢,出色地演绎了影片男二号的角色。这一次,他不仅博得了满堂彩(其中还包括来自小S的力赞),还和王力宏成了好友。

在《恋爱通告》的首映现场,陈汉典见到了很多支持者,他们用热情的呐喊声告诉他,不管在港台还是在大陆,他都很红很红。而陈汉典的微博飙升的粉丝数量,也昭示着他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不断提高,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

陈汉典是个头脑清醒的人,自出道以来,他就对自己的优缺点一清二楚。他知道自己最拿手的本事是模仿,其次是演戏,而他最薄弱的环节是主持。所以一开始,他就会下意识地扬长避短,吸引观众们注意自己的优势。

于是,陈汉典在节目中屡出奇招,他曾惟妙惟肖地模仿过美女和木乃伊,甚至还模仿过《赤壁》中那匹难产的母马,他的卖力演出换得了观众们的笑声。然而在模仿的过程中,陈汉典也感到困惑,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改变,但又找不到突破口。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很认真地问陈汉典:“汉典,我怎么觉得你模仿来模仿去就一个路子呢?”

听闻此言,陈汉典心里“咯噔”一下,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原来这种重复模仿的模式禁锢了他的发展,也让他忽略了去拓展自己。于是,陈汉典开始关注自己的薄弱面,试图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陈汉典说,自己的周围都是高手,只要足够用心,就可以学到好些东西,比如向蔡康永学习说话之道,向小S学习制造话题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从学校里学不来的,唯有用心揣摩,才能巧妙吸收,为自己所用。

在这个过程中,陈汉典的模仿技能日益纯熟,很快摆脱了“人肉背景板”的身份,成了助理主持人。但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清醒,他说:“做我们这行,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因为节目设置比较灵活,变数也大,所以搞不好哪一天这个节目就突然停掉了,或者说突然有一天人家就不要我了,所以,我每次做节目都会把这一期当做最后一期,努力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在这种心态下,陈汉典的表现愈发精彩。在此期间,陈汉典还一面主持一面接了不少新戏,并尝试了配音,甚至还写了一本书。新书付梓前,蔡康永和小S特意为之作序,蔡康永在序言中夸奖陈汉典说,不管他想尝试什么,都会勇敢地先去做了再说,如果做不好,再修正,这是很珍贵的优点。而正是这种优点,注定了他能得到各方贵人的赏识,左右逢源。

而一向习惯恶搞陈汉典的小S,也热情地推荐了陈汉典的新书,并在新书发布后以搞笑的方式向陈汉典致歉。但此后不久,小S又“卷土重来”,继续恶搞陈汉典,说自己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他彻底消失。而陈汉典早已习惯了这种无厘头的搞笑方式,他插科打诨,熟练应对,继续敬业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希望能和众人齐心协力做出最佳的节目效果。

正如陈汉典的那句搞笑名言所说,只要观众喜欢,他就可以奋不顾身地“贱”下去。而这种“贱”,其实就是一种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也是敬业的表现。虽然经过这么久的努力,陈汉典仍然是一片“绿叶”,用来映衬红花点缀春意,但陈汉典对此毫不介意,因为在他看来,做绿叶照样可以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只要努力汲取养料,释放能量,他就一定能做一片最好的叶子,完成“绿肥红瘦”的终极梦想。

篇2: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励志人物故事

看着朋朋一脸的少年老成,再看看旁边床上一直在静静观望的朋朋爸爸,我的心酸了。这个家,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已经彼此支撑着走过五个年头了。屋子很小,屋里几乎没什么家具。一张大床占去了小屋子的大半,床前一张木桌,木桌上摆着一个电磁炉,他们爷儿俩的一日三餐都是朋朋在那个小电磁炉上做熟。

“他妈妈在他三岁那年就走了,留下我们爷儿俩……我四十岁才得这么个小娇儿,还没来得及疼他自己就成了这样子……”爸爸不能坐,几年前的一次煤窑事故让他的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出事后,他们给了朋朋爸爸两万块钱,那两万块钱,像一片叶子落到漩涡里,一眨眼就不见了,朋朋爸爸的病却丝毫不见好转。

“那年,朋朋才五岁,我天天躺在床上,连自己都不能照顾了,更不用提他。那时真的不想活了。朋朋怕我想不开,天天寸步不离地蹲在我的床上。他的记忆里没有妈妈,他说,朋朋只有一个爸爸,爸爸在,家就在……”

朋朋什么也没说,悄悄爬到床上,伸出一双小手去擦爸爸腮边的眼泪。

朋朋的那双小手,黑黑的,瘦瘦的,手背上布满皲裂的小口儿,手掌上却是厚厚的茧子,手指上,虎口处,还有一道道深深浅浅的伤。那些伤,是几年来朋朋给爸爸切菜做饭时留下来的。

“他五岁就开始给我做饭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电磁炉,只有一个煤炉,他往煤炉上提一壶水都提不上去,后来自己想了办法,就只装小半壶。切菜,够不到菜案子,就踩在小板凳上……经常把手指切得哗哗流血……我躺在床上干着急、心疼,这小子倒是很勇敢,切破了手指从来不哭,自己找点破布缠缠就没事了……”

穷人的日子有穷人的过法,强大的苦难面前,会有更强大的心灵与之抗衡。朋朋爸爸的脸上那会儿才露出一丝笑容。朋朋已经将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一口一口喂爸爸吃下去,之后,他跳下床,到院子里去打水洗衣服。

一口压水井,是村里帮他们爷儿俩打的。朋朋双手握住压井的压水柄,整个小身体几乎都压在上面,双脚一缩,压水柄被压下去,再放下脚去,压水柄被抬起来,一股白亮的水从井口哗哗流下来。朋朋笑得咯咯的,一边玩儿一边就把水桶压满了。大半桶水,朋朋拎起来还有点费力,他只能靠那股惯性带着它往前走。

“去集上买菜太贵了,俺跟俺爸一个月才有一百块钱,那些钱光给爸爸吃药都不够,哪有钱买菜啊。俺就在这里种了些小菜。”朋朋和爸爸每天都靠那些小菜和缸里的米对付日子。“俺已经两年没吃肉了,就吃这菜。”朋朋伸出小舌头轻轻舔了下嘴唇,或许他早已忘记了肉是什么滋味儿。

几年里,朋朋除了照顾爸爸的饮食起居,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爸爸翻身活动腿。爸爸常年躺在床上不动,最担心的就是肌肉萎缩。为了避免那些,朋朋从五岁就开始站在床上,抱着爸爸的腿帮他拉伸。

“一,二,三,四……二十九,三十。”每天上午三十下,晚上睡前三十下,从来没有间断过。爸爸人不能动,一条腿的重量几乎就超过朋朋的体重。他双手抱着爸爸的腿,前腿弓,后腿蹬,嘴里还在清晰地数着,一下不多,一下也不能少。每次下来,他的头上都得冒出汗来。

“朋朋,累吗?”

“累。”

“想没想过偷懒不做?”

“没。”朋朋摸着脑袋笑。

“朋朋,说一说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或许叔叔阿姨能帮你实现。”采访的最后,我问朋朋。说真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想过朋朋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答案。一个八岁的孩子,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所欠缺的实在太多了,一顿美味的大餐,一件可爱的玩具,一个书包,甚至一个疼爱他的妈妈……他都没有。

朋朋眨巴着黑黑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同事的镜头,看了一会儿,回身问我:“你们真的能帮我实现我的梦想吗?”

“只要我们能做得到,就一定帮你实现。”

“我的梦想就是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好有力气背着俺爸到街上转转。”朋朋认真地说。

篇3:唇间的梦想花开的励志人物故事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香港家庭,爸爸是一家点心店里的糕点师傅,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那颗繁华的东方之珠侧畔,那该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一族。然而,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草根家庭,却在今年的“高考”中输送了一位“女状元”。在本届文凭考试中,曾芷君获得了三科5++、两科5+的佳绩,按照当地的评分标准,这样的成绩相当于“状元分”。

金榜题名,红袍加身,是多少学子心中无法企及的梦,也是世人眼里最美最可艳羡的一幕场景。今年的这位“女状元”却格外惹人注意,不仅仅是来自她的草根出身,还有她身上那个特殊的名称——特教生。

是的,女生曾芷君是一位特教生。特教生,或聋或盲,身体上的某些缺陷让他们无法与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他们只能接受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千倍的汗水方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立足。当然,他们中间,也有冲破重重障碍登上人生巅峰的励志人物。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因19个月大时的一场高烧导致失明失聪,却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父母曾不止一次用海伦的事迹来鼓舞教育女儿。因为曾芷君也是一个又盲又聋的孩子。双耳中度至严重听障,平时须戴助听器才能倾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双眼仅看到光影,弱视程度在医学上被界定为完全失明。他们也曾想象着自己的女儿像海伦·凯勒一样,在凹凸不平的盲文书上触摸到一片彩色的世界。可他们很快就痛心地发现,那样一条路,吝啬的上苍也不曾给,命运对她的刻薄程度让人震惊。曾芷君长到四五岁时,才发现手指有触感缺陷,抚摸点字全无感觉。

看不到世界就来倾听吧,听不到世界就来触摸,曾芷君的指尖,却触摸不到丝毫这个世界的温度。像她这样的视觉、听觉、触觉三感都有着严重障碍的孩子,就连特教学校的老师们也很少遇见。上帝似乎把曾芷君面前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哭泣过,挣扎过,爱女心切的父母也曾带着她跑遍香港大大小小的医院。无果,现实就那么无情地摆在那里。曾芷君却不甘心认输,她坚信在险要的高山大川面前,只要耐心寻找,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唇读就是她于险要逼仄的人生途中为自己开辟出的一条路。一本书,捧到脸前,红润的嘴唇,轻轻地在那些突起的文字上一一小心地吻过。不了解情况的人,乍看过去,以为她是在亲吻那些洁白的纸张。却不知,那是她与这个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中国文学科、英语文学科,对正常的学生来说都是极其繁重的两门课,大量的阅读、记忆,让他们放弃了对这两门课的选修。曾芷君却毫不犹豫地选修了这两门课。

唇读阅读速度相当慢,文学科又需要极大的阅读量。一般人一两个小时就读完的文章,曾芷君却要花费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读完。那是一个苦乐参半的过程,也是一个看上去怪异的过程。文文静静的一位小女生,捧着一本书在“吻”,一“吻”就是数个小时。天冷时,纸张冰冷,刀片一样硬,曾芷君的嘴唇,像吻在冰冷的冰面上,一字一句,一行一行,嘴唇慢慢冻得乌紫,没了知觉。停下来,活动一下,再继续。夏天天热,长时间的伏案“吻”书,额上、颊上的汗流下来,打湿了唇下的盲文书,又滑进曾芷君的嘴里,又苦又咸。看到女儿如此辛苦地用功“读”书,做父母的曾不忍,劝她休息,不要那么苦累。曾芷君每每都笑着拒绝:凡事不可逃避啊,不然以后困难就会跟着我。她坚持当日事当日毕,再苦再难也要坚持把每天的计划完成。

十多年来,多少次月白风清,多少个严寒酷暑,就在曾芷君的双唇间悄然滑过。她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学习,却还是坚持走在他们中间。她像他们一样背着书包读小学读初中升高中;她像他们一样,通过文字,通过接受学校教育这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亲密接触。时间老人很公平,给每个人的时间银行里都是每天分配二十四个小时。她不能分到更多。她亦无法像平常人一样向时间要效率,便只有“借用”,她把自己娱乐、休息甚至连正常的吃饭睡眠时间都借用了,用来“亲吻”那扇命运留给她的唯一的机会之窗。

篇4: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励志人物故事

大二时,系里开设了第二外国语课。为了“小特”,赵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班牙语。“小特”是赵菁最喜欢的西班牙球员的昵称,可惜并不是什么大牌,估计这辈子都难有机会跨出国门远渡重洋到中国比赛。赵菁却毫不在意我们的冷水,一脸坚持地说什么“一想到能听懂‘小特’的语言,心里就特幸福”,仰着头虔诚地对着墙上“小特”的巨照发呆。

赵菁很努力,一学期下来,真成了班里的“西语狂人”。放假时,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忙着会友出游,她却捧着一堆西语补习班的资料挑选合适的课程。

偶像的力量,还真不可忽视!

新学期开始,我们重返校园,可赵菁却失踪了。再见到赵菁是开学两周后。

“怎么才来,不会是偷渡到西班牙刚被遣送回来吧?”我们打趣地说。

“我是从西班牙回来,但不是遣送。”赵菁得意地摇摇头。

“无图无真相!”我们继续调侃她。

赵菁诡异一笑,从包里掏出个金边的相册。古老的教堂,热烈的斗牛场,旁若无人的行为艺术家,还有——“小特”!照片中,赵菁站在高大的“小特”边上咧着嘴傻笑。经我这个高手鉴定,这照片绝不是PS的。

“你该不会是买彩一夜暴富了吧!”大家惊呼。

赵菁故弄玄虚地摇摇头,说:“本美女的西班牙之行分文未花。”原本赵菁确实想报个西语班来个突飞猛进,可价格太贵!一天中午,她发现食堂边的广告栏里,贴了许多韩国留学生假期寻找中文语伴的广告,也想照葫芦画瓢找个西班牙语伴互惠互利。

后来,某网站左下角有个快沉下去的帖子引起了赵菁的注意:寻道友。点开一看,里面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写着“寻找一道旅游的北京朋友”。楼主叫伊莎,是位四十多岁的西班牙大婶,打算七月中旬到北京自助旅游,要找个懂西语和英语的北京姑娘陪同。赵菁不禁手舞足蹈,赶紧加了她的MSN,操着生硬的西语毛遂自荐。

陪伊莎游玩的几天里,赵菁的天然呆发挥到了极致。她笑呵呵地说着学生半价优惠,坚持景点门票自掏腰包;吃饭,打车也绝对AA制;她还主动把伊莎带到她家的四合院,体验老北京生活,弄得伊莎颇感不好意思。可赵菁爽朗一笑:“只要您教我西语,一切OK!”伊莎一口答应,为在遥远的国度,有人如此喜爱她的母语而骄傲。赵菁却老老实实地说出了希望有朝一日,用西语和“小特”交谈的花痴梦想,惹得伊莎哈哈直笑。

半个月的时光一转眼就过去了。临行前,伊莎塞给赵菁一个大信封。赵菁撕开一看,里面有张办护照用的担保书和伊莎的亲笔信:她邀请赵菁八月中旬到她的家乡做客,以此感谢赵菁热情的招待;待一切准备就绪,她会把机票寄过来。信的末尾还有一行小字:我为你的单纯执著所感动,请Google下我的名字。

原来,伊莎是位政府官员,而她的丈夫是位出色的外科医生,受聘于多家足球队。就这样,赵菁去了西班牙,见到了魂牵梦萦的偶像。

大四那年,她破格和西语系的学生们一起参加了专业西语考试,获得了八级证书。在我们还为学艺不精而难找工作发愁时,赵菁已和一家西班牙贸易公司签约,做起了多语种翻译。

上一篇:简单毕业求职信下一篇:财经纪律执行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