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圆明园遗址有感

2024-04-28

游圆明园遗址有感(共17篇)

篇1:游圆明园遗址有感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来到万园之园圆明园游玩,

游圆明园遗址作文

圆明园坐落在

此时此刻,我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圆明园内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具有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夺,使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洗劫一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圆明园,这里火光冲天,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核心部分――西洋楼遗址西半部,基本保持着残垣断壁的原貌,向世人述说着一代名园的兴衰荣辱作文人网

[1][2]下一页

篇2:游圆明园遗址有感

走下食堂的台阶,密密麻麻的雨丝飘飘洒洒,使这个秋日充满凉意。我急忙跑回教室,躲在位置上,焦急的等着班车开来。

坐在车窗傍边,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水汽,隐隐约约,能看到银杏大道黄黄绿绿的颜色,马路湿漉漉的灰色。渐渐地,路旁的建筑越来越稀疏。我们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里小雨依旧,稀稀拉拉的雨滴点在树叶间,几枝树叶连同的枝干碰撞在一起,哗哗啦啦仿佛无力地呻吟声又像是脆弱的乐曲。当脚踏在青石板上,“当,当”的声音有规律的传来,我也沉浸在了这种悲伤的环境之中。

站在大水法的遗址面前,看着那破碎的石砖,龟裂的花纹,心中感慨颇多。回想曾经那繁荣的岁月,再看着眼前衰败的景象,我感慨颇多。在大水法的后面,有几块不知名的石碑整齐的排列着。这几块石碑小心翼翼地围绕着一个一个石头基座,基座上的东西早已消失不见。曾经,那是尊贵的皇位,皇上坐其上,听着震耳欲聋的喷泉声,在虚荣之中被各国联军拽了下来。

有一处地方,被烧得只剩下了一个大坑。爬满了绿油油的不知名的野草。谁能想象到这曾经是闻名世界的十二生肖的喷泉。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谁还能想象出它曾经辉煌的岁月。被火焰与时间带走了一切。看着这毫无艺术感的乱石,可他曾经也是那么的辉煌宏伟壮观。心中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不仅仅是对这文化宝库的失去而感到惋惜,同时也为各国列强的侵略而感到痛恨。

圆明园盛世模型展,是我一直最想看的地方。但真正看到了这处,我却受到了更大的冲击。那让我站在其面前而渺小的海晏堂,在此处也如同我当时的处境。

看着整个完全的圆明园,我的眼睛仿佛穿梭了时空,看到了百年前泛黄的回想中的圆明园,在一砖一瓦之间,寻找着辉煌岁月的痕迹;在浓烟烈火中消失殆尽的圆明园,就像是一个观察者,见证了清王朝的全盛与衰败……

篇3:游圆明园遗址有感

一、主要景点简介

1. 沈阳。

辽宁省省会, 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 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也是抗战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起点, 又是审判战争罪行的终点, 是世界近现代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既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起点, 又可反映其终点的几个城市之一。主要景点有:“九一八”纪念馆、张氏帅府、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皇姑屯事件旧址、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 是八十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馆内收藏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照片等文献资料及历史文物, 展示了东北人民从沦为亡国奴到走向抗战胜利的历史。

张氏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 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 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 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囚禁时间最长、施暴最凶残、涉及国家和民族最多的战俘关押场所。

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设在沈阳北陵电影院毗邻柳条湖。1956年6月9日上午8时30分, 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在这里开庭, 审判“九一八”事变以来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

2. 抚顺。

地处于辽宁东部, 占地1.2万平方公里, 是一座因历史而影响中国, 以资源而闻名世界的现代工业城市, 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素有“煤都”之称。抚顺也是抗战历史文化名城, 这个城市记载了日军在侵占东北地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对日本战犯改造的历史。主要景点有:平顶山惨案遗址、三块石抗联遗址、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等。

平顶山惨案遗址是现今我国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日军大屠杀现场遗址, 是日军侵华历史的铁证, 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侵略暴行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型遗址。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北部永宁街西侧, 原是侵华日军为镇压中国的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而修建的一所监狱, 当时称为“抚顺监狱”。新中国建立后改为战犯管理所。1950-1975年间先后关押、改造侵华日军战犯、末代皇帝溥仪等伪满洲国战犯及国民党战犯等一千多人。

3. 大连。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 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和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 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历经坎坷的城市, 清朝末期时曾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 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主要景点有:旅顺万忠墓遗址、南山日俄战争遗址, 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万忠墓是中日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遇难者墓地, 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东麓。1896年修建遇难者墓碑为“万忠墓”, 从此成为旅顺大屠杀纪念地。

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博物馆坐落于素有“半部中国近代史”之称的旅顺, 是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是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欧式建筑, 1906年该楼为关东都督府陆军部, 从1919年4月12号改为关东军司令部。

4. 丹东。

地处辽宁省东南部, 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 与韩国一衣带水, 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 是环黄海、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 也是一个经历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主要景点有:天桥沟东北抗日联军遗址、鸡冠山抗日遗址、大鹿岛甲午战争旧址等。

天桥沟东北抗日联军遗址位于辽宁丹东宽甸县, 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创建的抗日游击活动基地之一, 是人民英雄杨靖宇将军战斗、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是党在辽东最早建立的革命政权所在地。

鸡冠山镇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就被日本侵略, 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此遗址是国内现存日军侵华建筑群布局最集中、保存最完整、功能最齐备、说服力最强的历史见证, 其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堪称国内一流。

丹东大鹿岛是我国海岸线北端的第一大岛, 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近代史上让国人永远难忘的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岛前的黄海上。

二、旅游项目策划

1. 日军侵略辽宁历史遗迹游。

以“罪孽之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件, 占领沈阳, 从而侵占辽宁和东北全境, 蹂躏与奴役辽宁长达14年为脉络, 将日军屠杀、抢掠、奴役、残害辽宁人民的累累罪恶暴行充分向世人展示。使游客通过全国唯一一处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原貌现场遗址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 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囚禁时间最长、施暴最凶残、涉及国家和民族最多的战俘关押场所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和埋葬2万多具受害同胞尸体的旅顺万忠墓这些遗址遗迹充分了解日军的侵华暴行和罪证, 了解历史, 铭记国耻。游览主要景点及顺序为: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南山日俄战争遗址——大连旅顺万忠墓——大连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

2. 辽宁人民抗日斗争历史体验游。

沿着1894年民族英雄邓世昌驾驶军舰撞向日舰的中日甲午战争古战场为序, 沿着当年杨靖宇等抗联志士抗击日寇的历史遗迹, 了解辽宁人民从1894年到1945年长达半个世纪不屈不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特别是瞻仰、凭吊代表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历史遗迹, 体验和缅怀英烈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同时感受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今天辽宁秀美壮丽的景色和风光。游览主要景点及顺序为:沈阳北大营遗址—丹东天桥沟东北抗日联军遗址—丹东鸡冠山抗日遗址——大鹿岛甲午战争旧址。

3. 战争善后历史回顾游。

以参观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为起点, 沿着1945年抗战胜利后对日本滞留代表100多万侨民进行遣返和对日本战犯进行改造的历史遗迹, 参观葫芦岛的日本侨俘遣返旧址和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使游客充分了解到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际, 以近乎相濡以沫的方式把羁押在东北的100多万侨民和战俘安然送回到日本国内。在毛主席、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 对982名日本战犯进行了教育、改造, 他们把监狱和管教人员视为“再生学校, 再生恩师, 再生父母”。充分体现和展示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正确对待日本侵华战争千百万生命书写的历史, 才能避免重演千百万人再去流血的历史。游览主要景点及顺序为: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葫芦岛日本侨俘遣返地旧址——抚顺日本战犯管理所。

摘要: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辽宁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个世纪的抗日史留下众多遗址和遗迹, 是非常好的旅游资源。本文探索了若干旅游线路以飨读者。

篇4:游曲阜有感

下午,我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孔庙、孔府,在他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孔子及家族许多有趣的故事,儒家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地位的抬升和红卫兵的不懂得保护、珍惜文物。

刚开始,我们经过了一座桥,导游介绍说古时候想要在曲阜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都要迈过这座桥。随后来到了一座高大的牌坊前,看到了“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搞笑的是“玉”是错别字,其字和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出自同一人之手,其寓意就是高不可攀,居中思想,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我们即将迈过门槛时,导游又说到:“男左女右,男人先迈左脚,女人先迈右脚。”门槛越高,代表这户人家的地位就越高。看着面前这高高的铁门槛,心想:孔子的地位可真高啊!

从孔庙的树可知儒家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寿命最长的是一棵柏树,现在活了两千多年了,到现在还是郁郁葱葱的。从各种殿门上贴的对联和匾可以看出古代皇帝对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推崇,特别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从导游讲述的各种规矩中也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和对礼仪的苛刻要求。

在这次出行里,最令我感慨和愤怒的就是红卫兵的恶劣行迹了。据导游讲,孔庙在文革前有一千五百块石碑,上面记载的都是些珍贵的文字,文革时,红卫兵来了,仅仅三天,就砸了一千四百八十块,剩下的有的是被老百姓藏去了,有的是红卫兵对它心存敬畏。不但这些石碑,而且所有带字的,有匾、对联等,几乎全部被毁,这未尝不是一场莫大的损失啊!

篇5:游圆明园遗址公园作文

圆明园是乾隆年间建造的,它是用青铜板一点一点精心刻成的。后来有两个强盗混进宫殿,抢走了很多宝物,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格兰,另一个叫法兰西。后来八个国家都听到了这个“好消息”,组成了八国联军攻打了圆明园,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把圆明园的宝物全部抢光,即使这样他们还不甘心,用洋炮轰炸了圆明园,最后就成了今天的残局。

今天,科学家们从法国找到圆明园当初的设计图纸,用高科技手段复原了圆明园最初的景象。我有幸通过影像资料看到了复原景象,非常震撼。

篇6:游圆明园有感

秋日游圆明园有感

据说游圆明园最好的时节就是在秋季,于是在十月月末特意选了个不错的日子独游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后来的雍正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走进圆明园,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心忽然变得好静,仿佛这诺大的游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脚下的落叶簌簌作响,路不宽,两侧是高嵩参天的大树,那粗壮的树干仿佛是在向我炫耀着它经历过的沧桑,不过这树也该是后栽的吧,当年的大树恐怕多已被烧成炭灰深埋在地下了。我按照路口的指路牌,先去看了这园中稀有的活物——黑天鹅,然后便沿着蜿蜒的小路不知方向的往前走。

走在路边,除了肆意疯涨的杂草,偶然在路边还能发现一些历史的痕迹。有大小各异的石头在路边横竖的躺着,那明显是经人精心加工过的断石,百余年前,它们有都是那座庭院中耀眼的梁柱呢?而如今却以这般残破的躯体横卧在杂草丛中。这公园貌似是没有工作人员修整过的,除了扫扫游客留下的旅行垃圾,树、草、桥,都按照它们喜欢的方式躺着、长着,给了人们一个最自然最真实的圆明园,这种萧条反而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无限的追思。

如果单单走在路上,好像路边的景色都一个样,我跟着另一队有导游的旅游团一起找到了复原的圆明园全景沙盘展厅,当然要看一看!走进黑漆漆的一间平房,一个好似古代战时军用地形图似的沙盘全景几乎覆盖了整间屋子,我不禁感叹了一句“我的天!”,因为这里所呈现的圆明园,与我刚刚亲眼所见的圆明园遗址,判若两地。我像是发掘了一处埋在地下千年的古物,感觉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就在这模型室外面的世界,曾经经历了怎样的一段无比骄傲的岁月,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人顶礼膜拜的艺术瑰宝,值得所有世人追思、想象的峥嵘岁月,就这样,变成了我眼前的这般荒芜„我试图触摸这些灵物,这些我的先辈们的智慧的仿物,看着西洋石狮子、石翻尾鱼、青铜青铜十二生肖、大水法喷水就在我的掌间,然而实际上它们已经不复存

在。这历时三年耗资300万的真材实料的盛时全景,以一比一百五的比例用250多平方米精缩了史书中记诉的圆明园,可又能怎样呢?山林流水,亭台楼阁,毁灭的是我们的建筑,流失的是我们的财产,留下的,是中华儿女对历史的反思,和永远不变的尊严。

当年,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篇7:圆明园遗址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我听爸爸妈妈说:“圆明园曾经被八国联军破坏,他们掠夺了圆明园内的稀世珍宝——十二生肖铜兽头像。后来我国强大起来,铜像中的几个已经顺利回归祖国。”

我们一边走一边拍照,途中看到了一座残桥,我想:八国联军真可恨,不仅夺走珍宝,还放火烧了圆明园!真是太可恶了!我们走着走着,就到了展览馆。展览馆里摆放着十二生肖铜兽头像。那些头像做得惟妙惟肖,仿佛是真的呢!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您刚才不是说只有几个铜像回归祖国吗,怎么这里全都齐了呢?”“这些是仿制品。”妈妈告诉我,“那几个真品都在安全的地方放着呢!”我点了点头。

展览馆里的大屏幕播放了圆明园的中心建筑物——西洋楼以前的面貌,于是我们去了西洋楼遗址。哦,天哪!这堆大石头真是以前华丽的西洋楼吗?现在,西洋楼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只剩下断垣残壁。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尝试把那些石头在脑海中拼起来,隐隐约约还能看到西洋楼的影子,好像还能见到往日繁华的景象呢!

篇8:游南京鸡鸣寺有感

名称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在南京玄武湖边的九华山上,盘踞着一只十分厉害的蜈蚣精,能口喷数十丈毒火焰,经常喷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极大。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宫中报晓的金鸡下凡,以金鸡来对付蜈蚣。金鸡领命后来到凡间,果然见到蜈蚣精站在九华山上喷射毒焰伤人,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冲着蜈蚣精一声啼叫,蜈蚣精被这震耳欲聋的啼叫声吓得匆忙逃脱。不甘失败的蜈蚣精调整了状态后,又冲上山顶,疯狂地喷吐更浓的毒焰,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一见,飞奔过来,一口咬住蜈蚣精,经过一番搏斗,蜈蚣精被咬死,金鸡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金鸡,便把北极阁山上的那座寺庙称为“鸡鸣寺”。这个传说是美好的,表达了当时人们寄希望于上天来帮助除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南京鸡鸣寺名称的起源还有一说,认为是因寺前有鸡鸣埭,清人余宾硕的《金陵揽古》中,有一条关于“鸡鸣寺”的记述,日:“寺前有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也。”清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所作的《登鸡鸣寺》更有影响:“鸡鸣山上鸡鸣寺,绀宇凌霄鸟路长。古埭尚传齐武帝,风流空忆竟陵王。”其实,余宾硕的记述和王士祯都误引了齐武帝习武鸡鸣埭的典故,造成了鸡鸣山、鸡鸣寺名称与鸡鸣埭的密切关系,让人们以为“鸡鸣寺”之名是由鸡鸣埭而来的,造成了由来的误解。实际上,鸡鸣寺与鸡鸣埭相去甚远,鸡鸣寺的取名与鸡鸣埭无关,史学家蒋赞初先生说“鸡鸣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鸡鸣埭“在迈皋桥附近”,并非鸡鸣寺前有鸡鸣埭。

实际上,鸡鸣寺是因鸡鸣山而得名的。鸡鸣山为北极阁山,又名“鸡笼山”,此山最早是以学馆而闻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国子监,就亲临鸡笼山去选址,后来在鸡笼山东麓选中了馆址,但其山名“鸡笼”显然不合圣意,就改名为“鸡鸣”,取的是“晨兴勤苦”之意。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原来旧寺故址(旧寺是什么寺院还存在争议,下面另述)基础上重新兴建寺院。之后,在宣德、成化年间又有扩建,在弘治年间有为时6年的大修,其寺院的规模扩大到占地一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风格别具,背依明城墙,下瞰玄武湖,远眺紫金山,景色绝佳,环境清幽。

鸡鸣寺前身之争

古老的历史遗迹常常连带着许多传说,甚至依附着许多牵强附会的故事,让人感到离奇莫测,难以证明,但又常常舍不得放弃。关于鸡鸣寺的前身,至少有两种有影响的说法,一种是三国孙吴时“栖玄寺”之说;另一种是南朝梁时“同泰寺”之说。

第一种说法认为早在孙吴时期,现鸡鸣寺之处就已建有一寺,名为“栖玄寺”,因鸡笼山北面有栖玄塘而得名。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七皇子、建平王刘宏为人谦俭周慎,深得父王信任,遂赏赐其在鸡笼山东偏北处建宏敞府第。刘宏于宋大明二年(458年)临终前,嘱咐将鸡笼山下东偏北处的府第捐为寺庙,沿用名“栖元寺”,元、玄同义,南齐时改名“建元寺”。孙吴时期开拓了南北向的潮沟(在今南京市机关大院西墙附近),南接城北渠、运渎,经栖玄寺门前,北通玄武湖,后来,明代筑城时阻断了该潮沟,但此沟的南端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尚存,沟旁尚有几棵老槐树。从这些资料看,三国孙吴时的栖玄寺该是鸡鸣寺的前身。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鸡鸣寺的前身是南朝梁时期的“同泰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定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在鸡笼山所建的同泰寺是鸡鸣寺的前身。当时的同泰寺范围很大,从山下一直延伸到鸡笼山上。同泰寺寺内有大殿六所,小殿堂十余所,一座九层浮屠(宝塔),一座七层高的大佛阁,供奉着十方金像和十方银像,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

当然,不管其前身是同泰寺还是栖玄寺,或是其他的寺庙遗迹,都改变不了鸡鸣寺也是一座古老寺院的事实。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占鸡鸣寺”的匾额;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帝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为纪念他的门生杨锐,取杨锐所诵杜诗“忧来豁蒙蔽”一句,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还写了首五言咏《鸡鸣寺》诗;民国初,又增建了景阳楼。1985年鸡鸣寺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筑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使古老的鸡鸣寺成为南京很有影响的寺院。

寺庙建筑

鸡鸣寺有很特别的地方,例如同治年间兴建的观音楼,楼中的观音与其他寺院的观音不同,是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出了佛像的奥秘:“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颇有哲理意趣,耐人深思。再如,鸡鸣寺有座宝塔南面正门上的匾额有“药师佛塔”4个大字,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其迎奉于塔内;此外,在塔内的4个佛龛中,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在豁蒙楼东的景阳楼,有一副有趣的对联:“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鸡鸣寺门前坡下有一古井,传称“胭脂井”。多少年来,人们喜欢将胭脂井与陈后主和张丽华的故事联系起来。南朝时陈朝皇帝陈叔宝,史称陈后主,是陈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不到8年,荒政误国,最后无力与南下的隋军抵抗,当隋军进入皇宫时,陈后主被逼走投无路,带着两个宠爱的妃子躲进景阳楼下的枯井中,最后被隋军大将韩擒虎活捉。之后,陈后主及二太子、诸弟王及文武大臣一齐被押往长安。本来是昏君误国,与妃子无关,可是,陈后主最美丽的妃子张丽华却承担了祸国殃民的骂名。晋王杨广担心“美色误国”,将张丽华处死。那口胭脂井此后被称为是“辱井”,后来有诗人日:“可怜此井为何辜,一辱至今不能洗。”当时的胭脂井又称“景阳井”,《六朝事迹编类》说:“景阳井,一名胭脂井……其井有石栏,上多题字。旧传云: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

鸡鸣寺从南朝至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说也说不完。最后,读读张之洞咏《鸡鸣寺》的部分诗句,以作结尾:“一朝辟僧楼,雄秀发其秘,城外湖皓白,湖外山苍翠。南岸山如马,饮江驻鞍辔,北岸山如屏,萦青与天际。鹭洲沙出没,浦口塔标识,烟中万楼台,渺若蚁蛭细,亦有杜老忧,今朝豁蒙蔽。”

【责任编辑】王凯

篇9:参观圆明园遗址作文

这一段历史是一种耻辱,它表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人会同情你的善良,只有基于强大根基综合国力的背景下才能建立于国际地位和邦互谐的稳态,任何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对侵略者惨无人道的罪行、是否能够接受被成为俘虏的考验将以表明赤子之诚能无悯焉?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协同八国串谋下作对圆明园进行了毁灭式的洗劫,这一刻圆明园内的.所有建筑、殿内的宝贵器物、庭院里的花团水池被瞬间摧毁,空前浩荡的罪行让游行在园内的国人深感愤怒与痛心。虽然圆明园已不如往日富丽堂皇但是被遗留下的残迹仿佛依旧巍巍屹立在原地,它们竭斯尽力昂首挺胸,时刻在像那些当年施以龌蹉之举的暴行帝国主义者示之大中华精神永垂不朽,足以表明中华民族是打不垮、推不倒的。

漫步在园内心里面却久久不能平息,作为一名中国人走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思考些什么?同时又在反省些什么?不谋而合,难道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居安思危,认为自己身处的环境很和平?在你每天认为可以很安逸生活的时候,又可曾知道当今世界有多少周边国家以及誓以宣称要重返亚太远在大洋彼岸的那个它总是在以各种污蔑、栽赃、挑衅的行为来无耻厚颜的骚扰中国。然而看似和平稳定的环境你会想到每天有多少海、陆、空三军的兵力支出吗,它们守护着祖国的海岸线、领土的国境线、领空的防空线,严正以待打击非法份子的入侵。

在电影甲午大海战中邓世昌、方伯谦等一行人即将前往海外留学深造的时候临登上船之时尽言抒志家国之怀: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征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多年之后它们学成归来,用尽毕生所学保家卫国,可致力于国家兴旺,却被当朝政体的腐败一淹而蔑,洋人持坚船利炮、我们却是长刀大茅,在两军海上大战的时候致远舰临危难救国之际一举奋勇撞沉日军吉野舰。

然而邓世昌在落入大海即覆身海下之时热泪迈语道: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篇10:游圆明园遗址有感

暑假的一天,我们来到圆明圆参观,那里到处是碎石。这个被英法联军摧毁的皇家园林,已经看不到当年的壮观和豪华。听讲解员说,这里曾是清朝六代皇帝经常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供皇帝娱乐的大水法、蓄水楼、黄花阵、西餐厅等,不过都已成了残垣断壁。值得一提的是,大小法的喷水池向南,观水法的宝座是坐南朝北的,按中国传统不吉利。意大利设计师朗世宁在宝座后面,设计五个汉白玉石屏风,上面刻划着洋枪洋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后,这座园林正是被这些洋枪洋炮所焚毁。

随后我们又观看了圆明园的记录片,知道建造圆明圆用了一百三十年时间,当时是举世无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皇家园林都无法与之相比。可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么壮美的园林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焚毁,后来又被八国联军洗动,真可悲!

参观完圆明圆,我很气愤,回去要告诉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篇11:游圆明园遗址有感

圆明园作为一个遗址公园,用它的残垣断壁向我们活生生的展示了当年的那一段血泪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于圆明园的保护和宣传力度越来越强,圆明园已经成为激励青少年们好好学习建设强大祖国的一个基地,而今天我设计的这项产品就是面向广大青少年的。

我所设计的这个旅游产品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定向越野”。根据我们小组上次的实地考察,首先,圆明园面积很大,适合开展这种大规模的户外运动。其次,圆明园内的绿化很好,还有许多的湖泊,风景优美,能够吸引人们到这来来参加户外活动。

从硬件角度来说,圆明园也适合开展定向越野。第一。圆明园内的路况很好,而且基本上的路段都是禁止汽车驶入的,都是人行道,不会对参加活动的青少年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第二,圆明园内的指示牌与工作人员很多,这样的条件开展定向越野活动难度适中,比较适合青少年,而且这些对于青少年的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

篇12:游金溪旌义坊有感

蒲塘村是个千人大村。历史上特别是在明代,名人巨商众多,在金溪首屈一指。这些绅士名流热心村庄建设,后人甚至总结出了“蒲塘十景”,作为一个村,也算是很少有了。今天去造访蒲塘村的话,你仍能看到很多明清建筑散布村庄各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有旌义坊、大夫第、铜峰古庙等。这些建筑物的门楣、窗户、柱石上的雕刻、绘画,手法精湛,技艺高超,其图案之美、人物之生动、故事之丰满,令人赞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旌义坊,原因不只是其保存完好、艺术价值高,更在其向世人昭示的道德价值。

旌义坊又名“名荐天朝”坊,位于蒲池西岸,是明代洪熙皇帝表彰该村商人徐积善捐粮赈灾行为的牌坊。中国牌坊品类虽多,但绝大多数为官宦功名坊、贞妇烈女坊,作为表彰慈善义举的牌坊极为少见。蒲塘徐积善在600年前的农耕社会时代,捐谷4500石,合计今天的45万斤,用于救济受灾饥民。这事放在现今,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以圣旨全文刻于牌坊者,极为罕见。一般只是直书“圣旨”或“恩荣”二字而已。其次,洪熙皇帝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而且这个朱高炽,是明代少见的仁慈皇帝,他在位宽释了大批被其父朱棣囚禁的建文帝旧臣及家属。由于其在位的时间太短,故洪熙朝遗物也极为罕见。所以说这座牌坊是研究明代慈善事业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难怪有人称之为我国“慈善第一坊”。

就艺术价值而言,其构图新颖,雕刻精致,显示了当时设计人员与工匠高超的美学水平与工艺技巧,是一件有很大价值的石雕艺术、古建艺术珍品。其上面的龙纹、凤纹、鱼纹、花卉纹饰等,均可作为我们鉴赏明代工艺美术品的参照物。

牌坊主体为巨石结构,四柱五楼,宽6米,高7米,每楼以花砖砌成斗拱,支承瓦面。主题是三巨石横梁构成的二层题字空间。上层镌刻大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九日圣旨全文,下层题字空间镌刻“名荐天朝”四个大字及上下款题字。

三道巨石横梁镌刻的纹饰极为华美堂皇。最上层是展翅舞蹈的三只凤凰,凤间祥云缭绕,凤下圣旨文字正楷端庄,两边则支以二个龙纹立柱,龙呈昂首腾翔状。中层横梁是六边形花卉簇拥的古代“中国结”图案,彩带相互穿插。下层横梁是两条巨龙头部大特写。其他立柱、隔扇、雀替等,均以几何纹花卉装饰。整体构图新颖别致,宏丽大方。雕刻手法为高浮雕与浅浮雕相间运用,局部还有镂雕和圆雕,显示了极高的雕琢工艺水平。

旌义坊的建设之美,保存之好,一方面说明即使在封建社会,慈善行为也一直受到官方的重视和鼓励,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慈善事业更应发扬光大;从另一方面来讲,该村许多明清建筑物破坏不少,特别在文革期间,损毁严重,但旌义坊一直保存完好,说明哪怕在黑白颠倒的年代,在老百姓的心中,也都还有一块净土,供奉着他们的精神理念, “积德行善”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中,地位崇高。

旌义坊虽独立在乡间僻壤,但其倡导的道德价值和展示的艺术价值却闻名于外,令人深思,令人赞叹。

篇13:游圆明园遗址有感

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2015年11月29日10:00-13:00数学科学学院14博党支部组织了支部内9名党员参观了圆明园。

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走进圆明园,党员们看到遗址虽在,遗迹荡然,联想到之前观看的纪录片《火烧圆明园》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视频,不禁感到悲愤,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随后,支部组织大家通过微信等自媒体,抒发了自己参观圆明园的感想。丰富的图片资料与强烈的情感表达也感染了更多的同学,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篇14:武汉革命遗址游后感

国庆武汉行——革命篇

去年国庆回了江西,没能在武汉过一下国庆,今年不回去,老师在课上又有要求,就趁机看了下武汉地区的革命遗址。走了两天,小有感受,笔记之。

踏访辛亥遗址 体会首义沧桑

国庆武汉行——革命篇

大礼堂四周挂着工农革命的横幅,讲台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肖像,两边是国民政府旗帜。地上放的都是长条板凳,草草的数了一下,有300多条,可见当时这里的规模不小。后面是学院的食堂和寝室,俱是摆放得整齐有致。想到自己的寝室,不禁让我汗颜。

下午顺着出大门的路就去了五大会场。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武汉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为了挽救革命,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国庆武汉行——革命篇

他已是民国临时大总统。站在黎元洪的旁边,眼神幽深,没有看出很多的兴奋,倒是多了许多烦恼和忧愁。

在博物馆里,看见了当时辛亥志士们的来往信件。里面的字句细看来十分的耐人寻味。有一份武昌起义前夕孙武写给黄陂友人的信,一方面他对到来的革命充满信心,“吾辈将会造就全新的中国”;但同时又担心有敌人的破坏起义很难成功,就算成功,也难以“制衡”武昌的局面。可见当时的革命党人并不是对目前的情形盲目乐观,他们还是对目前的情形做了深度的剖析和长远的看待。

篇15:游“松毛岭战役遗址”小学作文

那是1934年,国民党实行“铁桶计划”,意图围困消灭红军主力。9月23日,国民党向松毛岭发起疯狂进攻,中央红军第9军团和第24师等部,在罗炳辉、蔡树藩统一指挥下,英勇阻击,浴血奋战七天七夜,以巨大的牺牲,为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羸得了最宝贵的七天时间,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仗。这是保卫人民群众利益,捍卫红军的尊严的一场神圣战役,是一部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悲壮的史诗。

春节里难得的暖阳下,我们来到了松毛岭战役遗址,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巍峨高大的“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它雄伟挺拔,令人起敬。乘车而上,山路弯弯曲曲,绵延向前,偶尔从对面驶来交会车,互相避让时,路旁的万丈悬崖让我的心儿提到嗓子眼上。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路颠簸,道路也越来越窄,也更加危险,我们找一处开阔地,把车停下继续向上爬。走在坡度大约70度角的陡峭山坡上,就像爬树一样艰辛,我大汗淋淋,气喘虚虚,小腿发麻,热得衣服脱了一件又一件。想到了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杠着沉重的枪,艰难上山的样子,我咬牙坚持着。终于爬到山顶处的瞭望台了,站在高台上放眼望去,群山环绕,层林叠翠,公园门口的烈士纪念碑已相隔了两座山。一阵微风吹来,竹林沙沙作响,我仿佛看到了红军对敌人的奋勇撕杀,仿佛听到红军吹着冲锋的号角。“青山处处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

红军是我心目中的勇士,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的日子。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要努力学习知识,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建设我们美丽祖国。

优爸点评:小作者的这篇文章,以革命历史和现实相交织,写了红军精神感召下的小作者怎样一边学习红军精神,一边实践的故事。文章开门见山地交代本次旅程的背景,随后以一段慷慨激昂的话语回顾了松毛岭战役的历史,歌颂中国军民的斗争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作者写了自己登山时的感受,“大汗淋淋,气喘虚虚,小腿发麻”,短促的语句将小作者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写了出来,十分真实可感,而小作者此时相到了抗争的红军将士,“咬牙坚持着”,这正是一次很好的对红军精神的实践!最后,对登顶感受的描写十分精彩,小作者从山风和竹林的声音中联想到了当年纷飞的战火,联想到了奋勇抵抗的红军将士,带着读者一同穿越了时空,感受当年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战争史,这样的写法相当妙!优爸也希望小作者和小读者们都能体会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然后胸怀革命先烈留下来的精神,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将来报效祖国!

小作者:林意翔

指导老师:洪丽娇

篇16:游冯雪峰故居有感等二则

我们小心地踏入院内,细细品读墙上别具一格的文字,品味着这位大作家笔下文思如泉的作品。故居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作家的一种朴素之中有着几分庄重的气质。

透过历史的凝重,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飞转着思绪……我们又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和作家、诗人冯雪峰那伟岸的一生: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在这老宅里写作长篇小说《卢代之死》,从不幸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到摘去“右派分子”帽子,从几藏手稿到愤然烧稿……作家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正如同四合院后面,通往山岙间冯雪峰墓的山路一般蜿蜒曲折,然而山路的沿途尽是青青的翠竹,美得令人陶醉,只见墓前品字形而立的3块墓石的中间一块上,赫然写有朱镕基的题字:“雪峰之墓”。

在返回的途中,我一直在想,能得到一样具峥峥铁骨的朱镕基总理的墓碑题字,作家会知足了。

冯雪峰安眠山岙间,雪松静护四合院,跌宕起伏人生路,品字石碑撼镕颜。山风吹过满山的青松,吹在我们的身上,汗水干了,格外凉爽。

(责编:田茵)

在德国坐动车组

何如平

到德国旅游,我体会了一次坐动车的感觉。

据我了解,德国的普通民众出远门主要是坐火车,城市间的汽车客运几乎没有,在德国硬件设施最好、速度最快的火车被称为ICE,也就是轮轨式高速火车,时速超过200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动车组。

买了一张从柏林开往法兰克福的二等座位的动车组火车票,花费97欧元。其实德国火车的票价非常灵活,只要我提前3天预订,还可以享受29欧元的优惠价。德国人均月收入是1500欧元左右,如果每次出远门都购买优惠价的火车票,德国人的出行成本相对还是很低的。

登上高速列车后第一感觉这不是车厢,而是一个阅览室。男女老少人手一份杂志、报纸或者小说,一个个都看得津津有味,车厢里没有喧嚣,没有闲聊,只有翻书时发出的“沙沙”声。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普及的今天,德国人依然对纸质媒体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

在这趟开往法兰克福的火车上,离车门最近的几个座位都是残疾人优先座位,并配备有固定轮椅用的金属装置,座椅旁也都用图示简洁明了地画出轮椅安放和固定方法。车厢内还有残疾人无障碍卫生间,为这些出行不便的乘客提供人性化服务。

高速火车一路飞奔开往法兰克福,我尽情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驿动的心却在此时出奇地平和。

篇17:游曲江池遗址公园作文400字

上个礼拜六早上,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我们月芽儿歌作文学校的全体师生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来到了曲江池遗址公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西安的`曲江新区,它号称为西安人民的肺,是由我国的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总设计建造的,以曲江池为中心分为八大景区,占地470亩,水域之大虽不能用“浩渺”来形容,但对黄土高原的故都人民来说还是喜爱有加,赞叹不已。

一走进曲江遗址公园就会被一个特大的气球所吸引,它是曲江池的标志,我们在公园欣赏了许多的美景,最新引人的还是阅江楼,它是整个曲江池公园最高的地方,它主要由四层构成,一到三层挂满了红灯笼,给阅江楼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阅江楼的旁边有一个特别大的湖,湖面上有栩栩如生的莲花雕塑,让人赏心悦目。湖上还有一个造型独特地石拱桥,湖边还有一排排供游人休息的石凳,这样的美景不仅让我想起了一首诗:“艳阳不炙在初夏,入园有意寻浓花,荷叶尚嫩未妆彩,但有新人拍婚纱。”

上一篇:石岘一中小班化教学策略分析下一篇:自以为是的哥哥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