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16

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精选6篇)

篇1: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有故事的美丽文字。是中华民族悠远文化的产物之一。

今天做看拼音写词的专练,批改对答案的时候语文老师走下来巡,生气地说:“怎么这么多字不会写!”这张字词卷上的很多字词我们早读才刚读过,而且我的语文成绩是不错的,但是我发现我也有很多字不会写。我开始意识到,有些字词我们经常见到,经常用到,经常打字打出来,但是却无法熟练地用笔写出来。

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更快地获取信息、得到灵感。

现在我想说,科技越来越发达,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的福祉,却也有它的弊端。

这个星期我们学了一篇英语?课文,题目是“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the computers?”文章讲述的是电脑科技的发展让更多人可以方便的获取信息,而书本却做不到这一点。网络的确便捷快速,打字比写字快上很多倍。网络聊天和电子邮件取代了写信的长期等待,网络作业也渐渐广泛应用。于是在便捷的生活下,我们的手经常摸到键盘,经常接触到许多文字,并自以为对它们很熟悉,谁知提起笔来却也不知道怎么写。

在电脑上可以切换不同的好看乃至完美的字体,而现实生活中,多少人的字迹歪歪扭扭、不工整、涂改多。电脑很好地掩盖了写字丑的人的弱点,却也让他们更加不乐意写字。

要是将来电脑技术真的取代了书本。人们用电脑做作业、写文章、教学……越来越少的人会提起笔去写字,越来越少的人会把写字当成一种乐趣。孩子们从小受到电脑的影响,用电脑来看书、学习、打字。当键盘取代了电脑,汉字变成了屏幕上的方块。那么汉字之美又有谁来传承呢?

篇2: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传承需要每一个人用行动将好的东西留给下一代,从中要学到悟到美好东西。现在敦煌博物馆里的一些素材,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敦煌当然美观,里面保护得很好,复原也到位,已成了诸多游客的旅游去处,可在她美丽的背后,却是一代代人的守护,将这份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字保留下来,将敦煌的文化传承下来。这里便不得不提现在敦煌博物馆的院长樊锦诗,被称为“敦煌的女儿”。当时的敦煌环境是很恶劣的,所以北大考古学毕业的樊锦诗和她的同学被派去敦煌考察并保护,在那里吃不好睡不好,每天有时还会受到沙尘暴困扰,对身体极为不好,樊锦诗体弱,不久便回老家调养身体,樊锦诗没有为此倒下,反而选择永远留在敦煌工作,而这一干便是几十年,在这期间她带领团队,不断考察并保护敦煌,担心这优秀的文化流失。她还运用了许多新科技,保护敦煌,恢复原来的样子,现在的她已经年过八十的高龄,可她继续守护在敦煌,朝夕相伴,早已成为敦煌的女儿。工资待遇不说,光是条件就让人难以忍受,可她是如何做到几十年守护敦煌,她这么做岂不就是为了传承敦煌的文化,因为她爱敦煌,所以她传承热爱,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爱上敦煌,这不就是对文化的传承?

我的外婆没有那么伟大,但也是家风的传承者。她是勤俭朴实的农民,一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尽管生活无忧,也依然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时时告诉我们:“不和别人比过年,只和别人比种田。”让我也悟出不和别人比吃穿,要和别人比学习。外婆对于剩菜剩饭总舍不得倒掉,认为热热又可吃,但我总是说那不健康。外婆依然种菜,每天去卖菜。她完全可以每天轻松地到处转转,玩玩,但她还是闲不住。手因种菜起了老茧,即便三十早上她也要去卖菜,正月又到菜地去忙乎。从外婆身上我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俭朴,我也悟出干什么事情一样要勤奋,如何更好利用手中的零钱,让它用到更好处,这就是美德的一种传承。外婆辛苦一辈子,都在种菜卖钱。也让我明白人生,必须要先吃苦,更明白学习要吃苦,这不就也是一种传承,是一个家族一辈辈传承下来的。

传承就是需要每个人把好的文化,品德,家风,经典的,传给下一代。现在电视上有许多有关传承文化类的节目,就是告诉人们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需要去传承的,这样文化历史等优秀的东西才能经久不散,发扬光大。

篇3: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音乐教育历来深受重视, 而且历史悠久。但是直到清末, 音乐才正式被列为普通教育中的正规课程。1889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主张废除八股文, 开始学校;后来, 梁启超等人倡导将乐歌课设立在学校教育当中。之后, 唱歌课在新式学堂中陆陆续续的开始起来, 音乐教育逐渐在普通学校中开展起来。当时的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学堂乐歌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期间, 蔡元培先生积极推行五四新音乐, 鼓吹建立中国现代新音乐教育体系;他主张“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在一些留学回国的音乐作曲家看来, 要想救国, 就必须对西洋音乐进行全面学习。无论是蔡元培先生的观点还是留学回国音乐作曲家的观点都推动了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的发展。1927年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 该音乐院采用的是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 课程内容参照德国音乐院校来安排, 我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也采用现代方法。

中国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推动了近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并且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当时的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为主, 并没有肩负起传承中国音乐的任务, 所以, 对于多数教育者而言, 并不能够很好的或无法接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虽然当时的音乐教育采取了有利的措施, 但是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 并没有取得主体地位。近百年来,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是欧洲的音乐理论体系, 这使得长期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在理论上完全遵从欧洲音乐理论;在创作上, 一方面将欧洲音乐体裁看做是效仿的楷模;另一方面, 音乐思维模式呈现欧化趋势, 甚至有一些人以西方的价值取向和感情来衡量、轻视和否定中国音乐的价值取向和情感, 使得民族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这样既沉重打击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也严重影响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入侵, 除去本土原生文化的传统音乐, 又有两种新的音乐文化体系在我国音乐中出现, 分别是本土次生民族新音乐体系和外来西洋专业音乐体系。而1980年之后, 当代流行音乐体系也逐渐出现。至此, 几个差异鲜明的音乐体系共同构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新格局。其中流行音乐体系是在西方全球化模式下发展而来的, 具有通俗性、娱乐性, 广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并且占有绝对优势。这种体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不利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我国各个民族都是有自己的民族音乐, 而且每个地方都有风格鲜明的剧种, 但是如今, 在大学生群体中, 很少有人会唱本民族的民歌, 会表演家乡特有的戏曲。受到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影响, 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未能承担其传承民族音乐教育的重任, 造成了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现象, 使得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衰落、越来越被漠视。面对这种情况, 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做出调整, 使其真正起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整合为一的。这是因为文化的必须要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必须要融入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当中, 这样才能够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的同时, 实现自身的发展, 成为富有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内涵的音乐文化。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接受美好音乐的熏陶, 在享受音乐的同时, 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民族语言类型的不同, 使得语言的音调产生了差异, 而这使得民族音乐的进行表现的基本素材、手段和技法也有了差异, 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进而形成了风格各异民族音乐。“音乐风格”可以简称为“乐风”, 或者叫做“音韵”、“神韵”。正是音乐风格的存在, 才是的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 各具特色, 而且鉴别音乐作品民族归属的主要标准就是音乐风格。比如:某部音乐作品是用朝鲜族的音调写成的, 并且演奏的技法也是朝鲜族特有的, 作品朝鲜族风格鲜明, 那它属于朝鲜族音乐文化。从对某种音乐文化的共享中, 朝鲜人民获得认同感;而非朝鲜作曲家, 利用具有朝鲜风格的乐风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并运用朝鲜族特有的演奏技法来具有朝鲜风格的作品, 这种作品是属于朝鲜族文化积累的一部分的, 同时也是非朝鲜作曲家对于朝鲜族音乐文化特征的认同。

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新模式

1.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必须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传播的主渠道

教育的作用在于传播文化知识, 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学校则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主要场所, 在学校环境下, 受教育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最多的知识。对于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 学校是会做出选择的, 将音乐文化的基本内核传递下去, 并使其系统化, 这样既保证了民族音乐文化风格的稳定, 也使得其得意延续和传承。所以, 为了保证民族文化的再生和繁衍, 必须做好民族音乐教育, 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很长时间以来, 我国的师范院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都是遵循着欧洲专业音乐教育的体制, 另外还有来自城市文化的挤压和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模式, 使得民族音乐一直不受重视, 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学习, 在学校音乐教育当中所包含的民族音乐的成分很多, 即使有其地位也是不明确的。学校音乐教育长期忽视民族音乐文化, 同传统音乐文化相脱节、相分离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2.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必须改革现有学校音乐教育

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所沿用的一直是西方传统的课程设置, 所涉及的民族音乐的内容很少, 而且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也明显不足, 在加上欧洲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 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难以传承。因此, 学校音乐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改变以西方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 更多的对民族音乐加以重视, 实现教育理念的多元化, 担当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任。

首先, 对课程结构进行调节, 实现教学内容的民族化。在课程设置中, 加大民族音乐的比重, 将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声和传统唱法、器乐的知识增加到教学内容中, 并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地方戏剧。并且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认真落实民族音乐, 例如让学生在声乐课的教学中多演唱一些中国民歌, 观看一些民族戏曲;在和声课上, 多对一些民族调式进行解析, 多进行民间曲调的练习;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 多涉及一些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课程中, 增加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音乐曲目, 多听赏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钢琴演奏时, 要多进行中国民族钢琴曲的演奏等等。此外少数民族地区院校, 还应聘请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人进校园, 教授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民间音乐, 让深山里的音乐传播出来。

其次,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有机的将民族音乐地方性、民族性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从本校实际出发, 对乡土音乐资源进行开发, 发掘和整理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戏曲和器乐品种, 教材要利用本校科研力量进行编纂,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增加系统化的乡土音乐教材。二是作品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民族风格的鲜明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也要考虑到是否贴近学生和生活。在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是, 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方式, 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极为陌生化的, 那么学生会难以适应, 最终会导致对民族音乐的疏远, 这样就无法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所以, 民族音乐课程曲目的选择一定要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要优美动听、催人上进,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 并接受其熏陶。

最后, 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兴趣。当前的文化语境下, 民族音乐地位一落千丈, 而商业文化的占据主导地位, 另外还有应试教育下学生浮躁、虚荣的心理倾向, 都使得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不感兴趣, 甚至有某种程度的反感。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这种心态做出敏锐的把握和判断,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兴趣。而新技术的发展, 为此提供了帮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教学内容直观、具体的展现出来, 实现即时互动。而且学生们从小生长在现代化环境中, 对于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十分感兴趣, 而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实现。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引入声音、图片和影片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能够将民族音乐的历史语境更好地还原出来, 同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3.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那就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已经支离破碎;显然, 要恢复原来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不现实的, 而且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保存和继承也不能够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能将其看做是一种博物馆似的文化。正确的做法是要有所创新的继承和弘扬。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 文化生态的环境应当是多元化的、富有生命力和建设性的。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是民族音乐成为人们所共同欣赏和享有的文化, 就必须将传统文明和时代精神相融合, 进行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沟通, 并且以本民族的文化为根基, 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 为我所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所以, 我们既要保护好原生态风貌, 寻找那些存在于民间的、真真正正的原生态民族音乐, 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抢救;又要对民族音乐接受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进行充分考虑, 音乐技巧和艺术手段要从民间、兄弟民族和国外音乐文化中借鉴和吸收, 并对民族音乐文化创新。例如:在借鉴小提琴演奏技法和西方曲式的基础上, 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了二胡作品《光明行》等。在比如, 在对西洋乐器小提琴和外来协奏曲形式进行借鉴基础上, 结合我国越剧唱腔的素材以及戏曲音乐散板、摇板等表现手法, 诞生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而且其中还大量运用了中国特有的音腔润饰法, 并在小提琴的演奏总使用了二胡的演奏技法。这些作品都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相互借鉴的典范, 他们都是中国音乐的经典曲目, 极大的促进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其中民族音乐就是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 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所以, 如何改革教育模式, 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目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和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音乐教育的责任之一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而作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担当起这一责任, 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和体味民族音乐的魅力, 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 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 从而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2]薛艺兵.在音乐表象的背后[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樊祖荫.中国现代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

[4]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5]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教育研究中国音乐, 2003 (1) .

[6]邹丽霞.学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杭州商学院学报 (原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1) .

篇4: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打饵块是会泽人的习俗。通常几家人扛着几十袋米,来到已经准备好的机器前,“呼噜噜”地把米全部倒进机器,“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下,一粒粒饱满的米变成了一筐筐细腻的米粉,再变为一段段短短的、诱人的、散发着热气的饵块。聪明的小贩此时也不失时机地把卖米凉虾的小车推来,孩子们一拥而上,讨来一段饵块,买上一碗米凉虾,把饵块泡在米凉虾里,一口下去,满嘴香甜,一年的幸福也就包含在其中。

千张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但在会泽,这个佳肴,却成为一份浓厚的年味。会泽的年味多种多样,过年的千张肉,几乎是各家各户亲手制作的。在家时,我也常常帮妈妈做千张肉。妈妈把买来的肥瘦适中的五花肉洗干净,加生姜片、花椒、料酒在锅内煮至七分熟,取出五花肉在肉皮上抹上蜂蜜,放到油锅里炸到七成黄,取出后,把五花肉切成薄片,再把切好的五花肉肉皮朝下放入碗中,肉上面放上腌制好的梅菜、生姜片、老抽、生抽、适量的白糖等,放高压锅内大火煮后转小火蒸30分钟,蒸熟后取出倒扣在盘中,一碗香喷喷的千张肉便出现在眼前。

千张肉的味道与年糕一样,食之唇齿留香,是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那一份年味。

大年三十,贴春联是头等大事。我们家的春联,往往都是买的。今年临近春节,学校买来大张小张的红纸,剪成条状,让我们自由发挥。我把毛笔浸润在砚里,然后将笔头多余的墨汁拭去,在裁好的红纸上挥毫泼墨,提笔、顿笔、转锋……很快,一个个方块字便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地跃于纸上。一副春联写好,我抬起头,同学们都围在我周围,时不时发出赞叹声。回家后,春联被外婆抢去,她拿着春联端详着,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又慢慢散开来,大笑着说了声:“写得真好!跟书法家一样!”得到夸奖,我的心头满是快乐。爸爸走过来,递给我一张“福”字,让我照着写。我从笔架里取出一支大笔,饱蘸浓墨,提按顿挫间,一个潇洒飘逸的“福”字便落成。外公和外婆一齐叫道:“好!好!”家人们也都拍手叫好。

篇6: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我是一个早产儿,7个月就来到人间,由于免疫力较差,从小体弱多病,每次去医院体检,我的身体素质总是比我同龄的伙伴差很多。病神总是喜欢眷顾我,不是发烧就是喉咙肿痛,爸爸妈妈总是很揪心!

记得7岁时,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父母都已经睡着了,突然我的一阵哭声惊醒了他们,爸爸立即醒来摸摸我的额头烫的厉害,赶紧给我量体温。因为是半夜,父母工作一天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可是父亲仍然忍着睡意为我打了一盆热水,并用湿毛巾放在我的额头上为我物理降温。20分钟过去了,温度仍然停留在39.1度,嘴里还梦呓不清,父母吓坏了,赶紧穿上衣服,抱上我就往医院跑去。在医院病床上,为了防止我咳嗽呕吐,妈妈用她单薄的手臂托起我的身体,整晚把我搂在怀里一夜无眠,第二天醒来我发现妈妈的眼睛有点红肿,就知道妈妈昨晚很辛苦。

上一篇:献给高中同学励志短文下一篇: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