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2024-05-21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1篇)

篇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教学活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目的是使幼儿获得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经验。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必须不断探索新形式、讲究艺术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谈话活动的艺术性

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在进行谈话活动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时,有趣的中心话题能使幼儿产生急切交流的愿望,争着举手发言;然而,在活动的中后期,幼儿的兴趣渐渐下降,使谈话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较好地延续这种谈话兴趣呢?这就要靠组织谈话活动的艺术性,并充分反映在活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首先,要创设谈话情境,引出中心话题。可以通过朗诵一首儿歌或说一段话、提出一些问题等方法来创设谈话情境;也可以利用活动角的布置、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等,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更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形象化活动画面,激发谈话兴趣,启迪谈话思路。

其次,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和发言时,教师要调动一切手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确保谈话的气氛宽松、融洽,充分保护幼儿的自尊,特别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新求异。

第三,要因势利导,逐步拓展幼儿谈话的范围。教师要借助各种艺术化手段,使谈话逐层深入,向幼儿逐步展示新的谈话经验,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谈话思路和谈话方法。

二,绘画活动中语言的艺术性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也不一样。如:小班幼儿绘画明显地表现了一种感知活动性思维,情感意图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画画时跑来跑去;中班幼儿不会从生活中独立选材,不能把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分开,无意想象仍占主要地位;大班幼儿已有了观察、产生创作和形象记忆、独立组织画面等简单的绘画过程,创造想象的发展。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基础上,教师在幼儿绘画前的指导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在整个谈话活动,教师处于参与者兼主持人的角色,既要做好演员,更要当好导演。“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所谓“巧妙”,就是要环环紧扣有中心,独具匠心有创新——无论在创设谈话情境方面,营造宽松自由的谈话气氛方面,还是逐步拓展谈话范围方面,教师都要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具有较强的驾驭整个活动的能力,要尽可能让最大范围的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以促进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

篇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第一,他必须乐意来园,愿意和幼儿园里的人来往,并喜欢使用那里的物质材料;第二,他必须克服一些矛盾心理,减少对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依赖,愉快地在幼儿园为他提供的新天地里生活,并在那里追求可能得到的新的满足。

他必须适应与亲人分离,能够自由行动,高高兴兴地去探索那些可能成为他新的快乐源泉的新的人和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儿能地幼儿园的新环境,他对自己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幼儿园可以巩固他们在家庭和邻里中已经培养起来的信任感。而对少数孩子来说,入园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使他们通过设法解决以前的难题,而逐步重建对他人的信任感。除此之外,更何况幼儿园还有受过专门训练的老师,还有幼儿教学课程,分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五大类,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寓教于乐的游戏课程,相信宝宝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一定能健康成长的。

现在很多家长都只看重表面上的东西,如写字、算术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他们将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学业知识传授,以幼儿能识多少字、算小学几年级的算术题为标准来评定幼儿园的好坏。于是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不顾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违背素质教育原则,强行向幼儿灌输知识。

幼教专家指出,幼儿正处于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这种做法,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篇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1. 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幼儿园指导性文件的要求。

体育教育能够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健康, 它属于全面发展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的综合发展。鉴于此, 幼儿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启蒙性和全面性的, 能够将其划分成艺术、科学、社会、语言和健康等几项内容, 健康是首要的, 而体育在推动人的健康上是德育、智育和美育所不能及的, 这充分地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 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活动是孩子体育教育的启蒙时期。

处于婴儿期的小孩由于受到直接作用的事物而出现行为上的改变, 会移开事物, 小孩的心理活动也能够改变或者是停止。在学前的幼儿阶段, 因为幼儿受到不断教育与成长的影响, 语言系统与皮质抑制发展, 所以能够自觉性地发展自身的行为, 并且可以让自身的行为与比较远的目的相服从, 这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幼儿的这种个性在其终身当中都留有一定的痕迹, 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 要求幼儿参与体育活动, 有利于对幼儿实施启蒙教育和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 并且能够奠定幼儿的终身体育。除此之外, 在幼儿阶段, 要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推动幼儿生理的健康发展, 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有效地防止疾病与不良体形的出现, 这有效地确保了幼儿将来各个成长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生理基础。

3. 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属于人先天具备和后天形成的一种品质的综合和稳定的特性。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有3类6种, 也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3类, 6种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劳技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以及政治素质教育。在新的世纪, 教育部指明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立足于幼儿时期, 通过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启迪孩子的智力,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制。而要求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和保育的有效统一, 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教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 增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

目前形势下, 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对体育教育的观念还较为狭隘, 总是关注体质论。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涵盖了运动训练学生、体育心理学、人体科学等诸多学科, 它牵涉到人的生理、社会性、心理、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为此, 这就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只有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指导下, 才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而具备与时俱进的体育运动发展意识。可以结合下面的两个方面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 有效地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能力以及教育与运动环境, 从整体上思考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 体育教育并非单纯性的户外体育活动, 而是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智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实施体育教育, 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2. 幼儿园设备与场地器材的健全。

倘若幼儿园实施体育教育的硬件条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 那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就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硬件条件有利于幼儿体育教育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可是, 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还面临着分配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情况。为此, 要想健全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 需要创设一种有益和良好的环境。第一, 市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高度地重视幼儿教育, 确保足够的幼儿教育投入, 实现不同地方的发展要求, 进而使得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减少。第二, 教育不但是国家的职责, 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都需要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尽可能地确保幼儿能够获得更加完善和标准化的体育教育。

3. 科学组织体育教育中幼儿的运动负荷。

教师应当以人体生理机能获得的通常性规律“上升”, 再到“稳定”最后到“下降”来组织体育活动。事实表明, 通常幼儿的生理机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着比较快的上升趋势, 然后在某个时间段内实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然而这个时期的持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幼儿承担急剧改变的负荷能力比较低, 最后的时候又慢慢地降低。其中, 上升、稳定、降低这几个时期是互相联系的和密不可分的。对于幼儿来讲, 因为幼儿的体育基础、身体健康状况、年龄特点以及气候条件、教学安排、体育项目的特点等的不一样, 他们上升时期坡度和时间以及最高时期的持续时间和高度的不一样, 再者, 幼儿担负急剧改变负担量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结语:

综上所述, 幼儿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来讲, 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实施体育教育, 从而使得幼儿体会到一种愉悦感。

摘要:幼儿园教育属于教育的启蒙时期, 在国民经济日益进步和发展的影响下, 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幼儿园的教育中, 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为此, 本文论述了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岩.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 2009, 12 (4) :71-73.

[2]温婷.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改革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3]刘美奋, 孙秀荣, 张茂林, 等.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 (10) :83-85.

篇4: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引导幼儿具备对危险的预见性及保护技能,将意外伤害降到最低,提高生命质量。大部分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制订各种各样的安全制度和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师工作經验,分析幼儿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园频发安全事故的原因

1.幼儿安全意识不强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对危险情境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动作反应慢,控制水平低,生活经验缺乏等,这些都是导致意外发生的导火索。由于学前儿童的各项身体机能未发育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所以,多数意外的发生都是因为幼儿已经察觉到危险靠近,却无法做出及时反应及相应的动作,最终酿成惨剧。

2.幼儿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园内设施条件不完善

幼儿园内相关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园设置的滑梯、跷跷板等一些游戏设备,初衷是为了丰富幼儿的娱乐生活,但如果缺乏相应的保养维护,就会造成设备老化陈旧,带来安全隐患。另外,配套安全设施的缺乏也给幼儿带来安全隐患,包括消防器材的缺乏或者没有消防通道等。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安全教育方法枯燥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能达到安全要求,但也存在幼儿园缺乏对幼儿安全管理认识的情况,如家长接幼儿放学时蜂拥而至,人多且秩序混乱,很容易发生碰撞甚至踩踏事件,幼儿园保安没有及时组织秩序,或先听之任之;幼儿园对幼儿的饮食问题不够重视,对食品的采购、加工等环节缺少监管,存在食品货源不正规、卫生状况差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枯燥乏味,无法让幼儿牢记安全知识,所做的安全教育毫无效果。

(3)教师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认识不足

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但许多家长重视智力的培养,为了配合家长的要求,教师忽视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或者只是流于形式。由于缺少相应的安全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教师对一些突发的安全事故束手无策。

(4)家庭对安全教育的缺失

现今社会,以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寸步不离照顾孩子,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这种行为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行为反应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将幼儿遮藏在保护伞下,一味地躲避。

二、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提高安全意识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如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家长不在身边时,有陌生人送吃的要不要?自己能不能去碰热水瓶?能不能去摸电源插座?哪些地方比较危险?过马路时的注意事项等等。

2.寓教于乐

幼儿都喜欢做游戏,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根据幼儿都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设计一些渗透安全教育的游戏环节,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躲避危险、处理危险的简单方法;还可以让幼儿越过一些故意设置的障碍物,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教师应将安全知识融入故事、绕口令、儿歌中,强化记忆,让他们树立深刻的安全意识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家长在幼儿安全教育工作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家长要适时地向孩子传授安全知识,此举也是对教师所教的安全知识的强化,使他们真正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通过家园开放日、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自救”知识,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幼儿生活细节的训练,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动手技能,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6(11):4-5.

[2]辛洁,冀东莹.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及改进对策[J].科技导刊,2015(7):144-145.

[3]安隽丽.谈幼儿应急应变能力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4):119-120.

篇5: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近几年来,心理教育蓬勃发展,我们宁波市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北仑区更是走在了“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前列。幼儿教育是启蒙的基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其他领域工作都可以、甚至都应成为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这些足以证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背景――现实需要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我们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近年来不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晨谈开展心理谈话,进行初步疏导;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我们往往“重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忽视孩子得到了什么,怎么学,如何达成孩子的“经验统整”等,为提高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有效性,我园在开学初策划开展了“幼儿园心理教育比赛月活动”,根据幼儿园心理教师队伍,合理组建了“三人行心理团队小组”开展心理教育研讨、展示比赛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实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积累较为成熟的心理课案例,实现资源共享。

二、亮点――关注感动精彩

亮点一:三人行关注成长

“幼儿园心理教育比赛月活动”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成立“三人行”小组,即一位开课教师,一位组织教师,一位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团结一致;第二阶段设计教案,各组根据日常教育过程中的健康问题,寻求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设计教案;第三阶段自主试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积极突破;第四阶段展示比赛环节,互帮互助,以最好的姿态为我们展现了心理辅导的精彩。我们以简单的形式,走脚踏实地的教育研讨之路,最终服务于我们的孩子。从开学到比赛走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表明了三人小组研磨、合作、努力了一个月,从一次次试教到精彩的现场展示足以证明,三人行,我们正同舞着心理这一快乐的圆舞曲。

亮点二:三人行感动你我

这一次比赛活动有那么多感动:

1.感动于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涉及到20位心理老师,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园领导还是一线班主任都在这次活动中积极参与,承担着开课、组织、指导的任务,特别是有两位教师,我们的钟贞老师虽已获得高级职称,但还是把握机会,希望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身成长;而我们的郑朝亚老师在那8位开课教师中年纪最大,本可以退掉开课活动,但她还是主动参加了开课任务,这让我们感动,她们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所有的指导老师都有高级教师承担,每一位高级教师就像一家之主,关心开课教师,指导开课教师的成长,更是一位传业解惑者,带领着小组奔向成功。在我们的组织教师中还邀请了心理教师之外的青年教师,她们将此次活动当成学习的过程,奔前奔后,组织活动、记录研讨、制作教具,是那么的有冲劲,就像自己开课一样,尽心尽力。在这里特别要感谢钮老师、鲍老师(因为临时人员变动,需要新加入或改组,但她们毫无推脱,积极、真正地加入进来)。

2.感动于老师们的孜孜不倦。虽然才开学不久,班级的一切都还在调整,我们的成员早就利用假期寻找主题灵感,一开学就设计教案。三人小组时不时聚在一起商讨教案的可行性;一有空就找班级试教,一次次试教,一次次调整方案,寻求突破的策略,每一小组至少都试教了两三次,正是她们孜孜不倦的精神,积极认真的态度,造就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心理活动。我们听课的分园教师张维英说:这是我听过的最精彩、最认真的心理活动,真得收获很大!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感谢你们的进取,感谢你们的支持,所以我们的研讨活动十分成功。

3.感动于老师们的同心聚力。

一根快易折断,一捆筷子难折断。三人行小组就像三足鼎立,顶起了一节精彩的活动,顶起了老师们的情感,更顶起了师幼的共同发展。在教案设计中,三人积极寻找主题,不分你我;试教中思维碰撞、修改教具、加班加点;展示中,更是目不转睛、配班帮忙,每一位成员都是主角,都拥有主人意识。不仅小组内团结一致,就连其他组教师也都能相互听课、提出建议、现场帮忙,我们不是竞争者,而是协同的促进者,你进一步我进一步,那是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我们拥有最团结的教师,最积极的团队,我们享受着过程,也共同期待着认可。

亮点三:三人行精彩呈现

本次我们呈现了8节精彩的活动,王琴琴老师执教的`《好孩子不任性》、徐S执教的《蜡笔小黑》、金丽老师的《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陈维维的《我不害怕》、钟贞执教的《勇敢试一试》、郑朝亚的《好吃的巧克力豆》、郑建英老师的《快乐是什么》、马金娜执教的《我的心情我做主》。8个活动从多个角度出发,有情绪管理、性教育、了解自我、良好性格个性、勇敢意志品质等,在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和策略,如集体研讨、小组交流、游戏体验、换位思考、冲突选择等,丰富有效。在孩子们积极讨论中、自主体验中,教师关注幼儿心理问题,帮助解决或缓解,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

比赛只是一种形式,虽有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的成长和情感。孩子们在自主体验中成长,获得初步的心理意识;参赛选手们在磨砺过程中成长,获得好的心理教育方法,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协助、指导的老师们获得了教育智慧的碰撞,同伴的信任和感谢;教科研部门获得了案例的积累,不断积攒着活动开展的经验。

篇6:关于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的重要性

为人师表,幼儿教师的本身就是最现实的活教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人生最初的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教师是这个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这个期间的孩子情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是孩子们接受外界影响,形成性格特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家长、周围人的语言行为,为人处事,时刻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还重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它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篇7:试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 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环境教育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它已经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幼儿园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让儿童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成为健康、活泼、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现代儿童。

【关键词】 环境 幼儿园环境 布置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把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近年来,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绝伦的构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条“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1 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

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2 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 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广告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让环境动静交替

所谓环境动静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来了的画面,再结合主题知识,引导幼儿学习种植“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豆豆的生长情况,豆豆发芽了,豆豆长叶了,豆豆长大了……在自然角让幼儿主动观察会变的小蝌蚪,是先长后腿还是长前腿,尾巴在长出前腿后还有没有等等。这样的环境动静交替,幼儿充分感知万物始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

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产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全国特级幼儿教师应彩云在《孩子是天,我是云》一书中写道:“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使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成功教育,2008(08)

2 早期教育,2010(01)

篇8:德育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 历来被人们所关注,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 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 是学习做人的奠定期。“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幼儿园为什么开展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二、研究方案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

案例一:陈明是一个七岁的幼儿, 从没上过幼儿园, 早上要奶奶给他穿衣服, 不穿自己就不会了。吃饭奶奶要喂他, 不喂就不吃。上完厕所也不懂得洗手。有时奶奶不依他, 他就会冒出一句“你这个老太婆, 我不喜欢你”。他自理能力、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都很差。

案例二:王鹏是一个七岁的幼儿, 现在读大班。每天起床自己穿衣, 奶奶要帮他, 他就对奶奶说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很受老师的喜欢, 经常主动地与老师打招呼。他是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好孩子。

三、研究分析

通过案例一、案例二的比较。同一年纪, 上过幼儿园和没上过幼儿园的两个幼儿他们的德育水平是不同的, 从而可以了解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德育。

1. 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 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学习与人的交往, 与社会交往, 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

2. 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上过幼儿园的王鹏在老师的教育下, 各方面都比没上过幼儿园的陈明要强。良好的行为品格习惯的形成应从小培养纠正, 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 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3. 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的主要目标之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为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四、思考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幼儿的德育培养, 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1.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常规教育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 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 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让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3.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 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 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

4. 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我们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5. 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做到一致性

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而家庭则相反, 孩子就会迷失方向, 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 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 及时传递信息, 相互沟通。

摘要: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 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关键词:德育教育,开展,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9:浅谈幼儿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言;重要性;幼儿教师

夸美纽斯曾说:一个动听、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苏霍姆林斯基在谈教师的素养时也提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在活动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积极、快乐的语言态度会使幼儿产生正面的情绪,反之,教师消极、低沉的语言态度会使幼儿产生负面的情绪。

一、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为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通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你今天真帅”可能让一位小男孩向同伴炫耀一上午,幼儿表现好时一句“你表现真棒,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可能使这位幼儿以后表现得更棒。教师经常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教师积极、稳定的语言及语言态度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幼儿。试想如果当时教师一味厌烦孩子,用消极的语言态度说孩子,孩子会信任老师、喜欢老师吗?

二、教师消极的言语不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

教师消极的言语会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也影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如“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像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第一次见到。”等;如乐乐小朋友,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太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有一次,在上音乐活动时,教师教了一首歌曲《值日生歌》,教完后,教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领唱,请到乐乐后,他就站着不动,也不唱。教师非常生气,责问他:“为什么你不唱,刚刚老师不是教过了吗?”他刚开始不吭声,但当教师让其他小朋友领唱时,他却放声大哭起来。教师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态度伤害到孩子了,这个孩子本来就有着不安全感,教师这样说他,就增加了孩子的不安全和不稳定的情绪,导致孩子用哭来发泄心中的害怕。

三、教师的语言还会影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除了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无疑是学习兴趣产生和保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幼儿爱听、乐意听,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幼儿的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幼儿对幼儿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也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

四、教师恰当的语言,会影响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

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深受幼儿的喜欢,其组织的活动之所以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他们有丰富的知识之外,纯熟、优美的语言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语言可以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五、教师的语言还会影响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幼儿尚不能在思维和语言水平上直接理解道德,而只是在感觉和行动上理解道德,因此,教师语言对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通过说教产生影响的,而是由教师的暗示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的。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难以保持,也已产生的某种道德行为还需要经过多次和不同形式的正向强化才能逐渐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及时的言语表扬、鼓励、奖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会起到加强和促进作用,及时、恰当的批评、否定等对幼儿不良的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言语的强化如果配合以表情、动作、实物的强化对幼儿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对小班、中班的幼儿。

俗话说:“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语言能力,让语言更好地为生活服務,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鄢月.教师的语言艺术[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惠杰.浅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11).

[3]张娟妙.教师教学中的十大误区[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4]谢文举.教师语言艺术手册[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本文对幼儿园性教育进行探索性研究,目的是希望当今幼儿园工作者对幼儿性教育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和少年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已被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同。旨在了解学龄前儿童性心理行为及性教育状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早期性教育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探讨当前幼儿性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并为制定幼儿性教育的实施方案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师

幼儿园性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观念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性别教育的理解不全面、不科学,对性别教育内容了解不多;对男孩的教育比对女孩的传统,大多数教师不了解双性化教育.我国的中小学已经不同程度地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或组织相应的活动,人们已经从不同方面进行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情绪教育、个性教育、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教育、挫折教育、社会性教育、以及性教育。然而在这诸多方面的教育中,性教育的开展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性教育至今处于令人尴尬的境地,这种处境,教育对象(学生)年龄越小情况越严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性教育至今没有形成有计划的教育体系,一直被小心翼翼的置于一个“阴暗”的不敢触及的角落里,在我们的教育中,成人有意无意的回避着“性教育”这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关于幼儿园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许多专家学者以及研究人员一致赞同从幼儿时期就开展性教育。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高伟德教授指出,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有两个重要阶段,2、3岁是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是另一个关键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孙云晓认为,应在孩子还未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进行性教育;中国的性教育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在小学二三年级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黄金时期,那时讲阴茎、阴道、子宫就象讲杯子一样,对他们来讲都是知识。北京市二中的韩虹老师(以“韩大夫信箱”而知名)也认为,性健康教育应在孩子还没有性发育之前就进行。美国性信息与教育委员会主席哈夫纳认为,对于孩子的性疑问,成人不能说假话,假若这些假话,即便是在不经意间暗示了孩子。对这些重要的事情,孩子还不到他们该知道的年龄,等到他们需要了解这些情况时。他们也许就不会再来问大人了,而那时的孩子则有可能道听途说了一些不健康的性故事。二 .幼儿园性问题的分析

1.性教育是什么,它应包括哪些内容。

所访的几位教师中,大家都认为这在幼儿园是一个新问题,而且是以前没有仔细考虑过的。但所有人都能够坦然讨论这一问题,并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师过去的观念中,性教育就是单纯以两性关系方面的知识为主要内容,因而觉得性教育与幼儿无关,也就与自己工作无关。但所有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都把对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作为必要的教育内容。同时因为她们已经阅览过我们编制的性教育(家长)调查问卷,因此她们比较认同幼儿园进行性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防止形成性抑制,正确回答幼儿提出的性疑问。

2.幼儿园是否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适宜的时机是何时。关于这一问题,教师间的异议较大。虽然大家认同幼儿期的性教育同青春期和成人期的性教育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但由于每个人的教育对象及实践经验的千差万别,不同的教师有其不同的看法。

其中有大部分人认为性教育有必要在幼儿园开始进行,但不必讲太深太多,而且是当孩子有相关问题或行为表现时再去干涉,而较为正规的性教育在青春期之前进行即可。有2人认为幼儿园没有必要进行性教育,但原因各有不同。一种认为孩子(她所带过的孩子)在园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或问题自然就无必要,这是一种较为乐观的态度;另一种则是出于对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性犯罪的忧虑,认为现代社会的开放人们的思想包括性观念的开放,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青少年走上歧途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考虑到孩子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一旦给他们讲一些性知识,反而使他们有可能去尝试。基于这种担忧,这位教师对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持比较保守的态度。最后一人对在幼儿园进行性教育是否有必要还考虑不清,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总之持三种不同态度的教师都有,如图所示:

表一:教师关于幼儿园进行性教育的态度。

3.教师对待家长不正确的家教行为的观念和态度。

教师们都知道,早在孩子三岁或更早一些,幼儿在家庭或周围环境中开始意识到性别角色,父母的态度及亲子关系对孩子性别角色的识别期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不能恰当的打扮孩子,或硬要按照自己的性别愿望打扮孩子,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甚至将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养,在取名、购买玩具、对幼儿谈话、对其行为要求及玩游戏中不能以幼儿正常性别角色去强化,最终造成孩子性别角色识别障碍,成年后往往导致性变态。所有教师都特别反对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做法,发现以后会尽力劝说,帮助家长纠正错误观念与行为。

4.各种传媒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信息社会,孩子也置身其中。各种影视节目、广播、街头广告、书刊杂志、光盘等资源丰富,这在为成人和青少年提供必要的信息的同时,幼儿也不可避免的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性知识信息。这种传媒的方式也是我国性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然而这些媒介对幼儿的深刻的影响的性质如何界定,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各种传媒的存在,必然也使幼儿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性知识和现象,这些知识和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也无需判断其正误。但由于媒体往往不加过滤地充斥着过多的色情内容,这才是最值得大家忧虑和反思的。有的教师还提到电视台应对少儿不宜的节目的播出时间加以有效控制,家长也应细心地避免让孩子接触那些不适合孩子的光盘或书籍。

三.教师对幼儿性问题的处理办法。

1.教师提高自身的性教育资源、能力、经验,需要有关专家提供理论和操作层面的有效指导。

以往教师在对幼儿有意识或无意识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懂得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原则,但实践中她们对性教育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却极感困惑。也就是说,当孩子提出性疑问时,教师不知该给孩子讲多少,讲到何种程度为止,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深入追问,教师更不知如何去把握。

如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对有些孩子说一句“妈妈生的。”或“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即可,但有的孩子则要追问:“那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教师就不知如何回答了。因此就容易出现转移孩子注意力或阻止孩子再追问的做法。再如看到孩子性游戏或自慰行为时,教师自己也不知道何为最适宜的教育行为,于是出现要么顺其自然、视而不见,要么委婉的加以干涉(如“这样不卫生”或暗示孩子“老师可看着你呢!”

仅有一小部分教师(调查中仅一位教师)平时能够阅览健康、医学杂志,从中获取一些有关的教育信息,但大部分教师均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处理孩子的问题。

2.性教育中与家长经常沟通。

幼儿园教育家园共育至关重要,幼儿的性教育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在家园之间形成连续体。才能巩固幼儿园教育的效果,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但在调查中,除一位教师外其余教师都对家长工作感到棘手。

首先是性观念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公开谈“性”有失大雅,因此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其次作为家长,总希望同时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容不得孩子出现问题尤其是关于性方面的问题,或者是羞于启齿,“家丑不可外扬”,或是根本没有注意到。总之大部分家长从来不与教师主动谈起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再次作为教师,既然揣测到家长的这种心理,她们就自然不敢开口,当然教师会出于自己的教育责任,委婉地向家长反映但是否有效却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如一位教师在园发现一个孩子午睡时有自慰行为,就对家长说:“请您回家观察观察孩子。”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有的家长会说:“请老师帮帮我们共同教育好孩子。”这样家园合作的效果自然就好。然而更多的家长没有反应,不了了之。其实这种态度也给教师造成暗示:教师太多事!因此教师只能尽到自己在园时的责任,家庭方面的工作只好放弃。而最终结果只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还有的家长工作特别忙,常请保姆接送孩子,这样也不利于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只有对教师在职前和在职的培训过程中,让教师意识到教育的必要性,树立性教育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掌握性教育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再加上教师在自身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升,这样教师的教育水平就不仅仅只停留在个人经验层次上,而是上升到丰富经验基础之上的理论层面了。

参考文献:

1.刑少颖.贾宏燕 关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 2001(4)

篇1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作者姓名:张燕飞

科 目:环境教育论文

单 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健成幼儿园

手 机:地 址: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新城四号区

邮 编:

*** 511515 1

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爱孩子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孩子去爱,是我们的目标。幼儿仅仅有爱护、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在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时,不仅要培养其爱的意识,关键还要培养其行为。所以,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到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始终注意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并把意识和行为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幼儿园更注重情感教育,对幼儿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让爱的教育融入课堂 爱心教育中也需要适当的惩罚 营造爱的环境 体会爱的真谛

一、让爱的教育融入课堂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个个自我为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家大小围着一个人转,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不给就哭闹不停,势不罢休。大人也说现在就这么一个要买就买给他不要让他哭,好像孩子一哭就是天大的事。2014年,我刚教小全班都是新生,而且大多数幼儿都是留守儿,都是乡下刚入园的幼儿。不大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发生了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有一天毅毅的奶奶到幼儿园对我说:“张老师,毅毅买了一个二十几块的玩具玩一天就不玩了,今天又要买一个更大的,我不给他买,他又哭又闹,还一边打一边咬我”,因为孩子刚来不大习惯,每天她都买一个玩具才肯来读书。我走过去把他抱下来,跟他说了半天才肯跟我回班上。后来跟他奶奶 聊天了解到因为毅毅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见到父母的次数也有限,所以家里的老人家都是迁就着、宠着。我说:“那也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她说:“就是没钱,如果有钱他要什么我都会给他买,他就是要我的头,我都会割下来给他。”我听完之后心里一阵伤感和不安,一个三岁的孩子这样随心所欲,一不满足就打人,他们又任凭他打闹。养成习惯后又该怎么办,幼儿的行为习惯一经形成以后纠正就较难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生受益。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面对着这么小的孩子讲大道理他也听不进去,我一边跟他奶奶沟通,让她不要什么都满足他,孩子如果哭闹不停就说张老师不让买,买来也给没收,这一招还挺灵,在幼儿园我结合《好习惯》教育幼儿不随便买玩具,要爱护玩具并和玩具交朋友。

我经常结合主题有计划的把爱的教育融入课堂,一边跟家长沟通一同教育幼儿做个懂礼貌,孝顺的孩子。一段时间后,毅毅的奶奶一见面就说:“谢谢你,张老师,毅毅最近变的懂事多了也没整天要买玩具,也没一不高兴就打人”。毕竟这是农村妇人认为爱孙子的表现,但她们又怎能知道溺爱的背后是什么,只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1、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如,在“母亲节”到来时,要求每个小朋友帮妈妈做一件小 事,让妈妈感受孩子们的爱,从而产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美好情感。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通过教幼儿参与贺卡的制作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贺卡送到老师手里,对老师说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以表达对老师的爱。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知道老师、父母工作的辛苦。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长辈用血汗换来的,从中体会到长辈的艰辛,从而产生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愿望,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2、结合偶发事件,随时对幼儿进行爱的教有。

培养爱心,要善于捕捉机会。如平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报纸的报道、电视的播出,向孩子们讲解一些诸如帮助山区或留守儿童等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充满爱心的事情,让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有责任付出爱。

二、爱心教育中也需要适当的惩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中、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爱心教育中,同样也离不开必要的“惩罚”。现在的孩子生来就处在的包围中,如果一味地用“表扬”来教育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必要的“惩罚”,严格管教,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成为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有爱心的人。当然,进行惩罚教育还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即科学地使用处罚。一是要控制惩罚程度,避免粗暴的批评。粗暴的批评语言和行为只会起到讽刺、挖苦、打击和伤害孩子的恶性后果。二是要把握惩罚尺度,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避免当着其他孩子、老师甚至家长的面历数学幼儿的“斑斑劣迹”。相反的,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找孩子个别谈话、慢慢疏导,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孩子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指正。三是要掌握惩罚的公正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不经调查的批评是对孩子不公平的。四是要严格区别惩罚与体罚。教育所必需的处罚,其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简单地制止某种错误的行为,更主要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深刻认识错误并形成正确品行,以此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水准。

三、利用爱的移情――以“泛灵”提升爱的感悟

幼儿期的孩子具有泛灵心理现象。在幼儿的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物。所以就会出现幼儿与枕头“谈心”和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对话”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爱心等。如,教师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幼儿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进而形成相应的爱的行为。例如,为了教育幼儿爱护公物,不乱丢玩具、不把彩笔画在桌子上、不翘着小椅子的脚坐,我们可以这样对幼儿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也可以说:“桌子是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你把它的衣服弄脏了它会很伤心的。”教育幼儿 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护其他小朋友,我们都可以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教育幼儿爱护他物或他人就像爱护自己一样,进而形成同情心和爱心。也可以利用童话、故事等手段培养幼儿的爱心,激发他们对一些善良、弱小、悲伤的人的同情心,并进一步引导他们产生对这些人与事表达自己爱心的愿望,教给他们表达的方式。

四、营造爱的环境――以氛围打造爱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许多宗教都会要求信徒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做坏事、不吵架、不行骗等等,这样的环境使这个圈子里的人都很善良,这就是氛围的作用。

1、创造友爱的家庭氛围。

父母、祖父母、亲戚朋友之间关系亲密,相互尊重、关怀、照料。孩子置身于这种和睦融洽的气氛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与邻里互帮互助,友好相处。对于他人的疾痛、困难,乐于相助。即便遇上不公平、不讲理的邻居,也能心平气和。长此以往,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逐渐学会与人和善相处,就会效仿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总之,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富有爱心的家庭环境,在这样和睦、友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既会接受爱,又善于给予爱,这是培养幼儿爱心的基础。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由于环境对幼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创设各种活动区、环境布置时,都应有意识地加入爱心行为教育的内容,将爱心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的各项活动和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如:为了培养孩子爱同伴的情感,我们结合相关主题在区域内创设了一棵“爱心树”的墙饰,将反映幼儿间关爱行为的照片或图画张贴在“爱心树”上,并对幼儿的这些行为予取予以一定的奖励,倡导幼儿都能向这些行为学习。

五、体会爱的真谛――以感触激发爱的回报

1、让孩子去感受爱。

孩子最先、最多接触的是父母,爱父母是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爱父母的情感也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是从哪来的?是怎样长大的?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如:模仿、扮演爸爸、妈妈,尝试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做一天蛋宝宝的妈妈,在各项活动中都能带着它们,并保护好它们等等,让孩子从中体会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劳。还可以让孩子从小了解家长的工作情况,让孩子在享受的同时也学着做家务、了解长辈们的艰辛,使他们感受到长辈们为了照顾自己,每天除了工作以外,还要完成大量的家务劳动,他们是那样的辛苦,从而产生尊敬长辈的情感,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家长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2、让孩子去知道爱。

通过爱的体验,让幼儿知道爱,这样才能使他们学着去爱别人。如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个题为“各行各业的人”的主题,带领孩子去观察、访问、了解身边各种行业的劳动者,从中知道他们工作的性质和基本的工作方法,感受他们的劳动与自身的关 系。还可以通过一些模仿、体验活动,使孩子知道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尊敬劳动人民、尊重他们劳动的情感。

3、让孩子去表现爱。

爱心是内在的东西,当孩子们知道要去爱别人时却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这就需要我们教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表达、表现爱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儿歌、情境表演、实践体验等活动,指导孩子在实际行动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以“爱心传递”为主题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将他们所学到的各种表达、表现爱的方式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将“爱”这种美好的情感在各方人、事、物的互动中进行传递、延续与发展时,它才能实现“美好的世界充满爱”这种我们所倡导的精神境界。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它不仅依靠幼儿园和家庭的力量,更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认识。它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关注,需要持久、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让我们共同努力,播洒爱的种子、演绎爱的真谛、传递爱的真情,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田;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美好、和谐、文明、和平的幸福家园。【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文 五、六年级教材讲座-语文工作计划下一篇:乒乓球协会集训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