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全

2024-05-08

机电一体化技术全(精选11篇)

篇1:机电一体化技术全

远程教育网 http:/// 远程教育网:网络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全解析

网络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并不是每个高校网院都有开设,从“机电一体化专业”这个名字我们就能知道,机电一体化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设备的管理与设计等 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当下,随着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电一体化化专业学习的课程中引入了部分计算机设计课程。下面我们 就为想报读网络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朋友们详细解读一下本专业的相关事项。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有哪些学习层次

前面说过,和其他网络教育的专业不同,高校远程教育或 网络教育学院里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不多。学习层次主要也是分高中升专科、专科升本科这两种,高中升本科的学习层次较为少见。这三种学习层次的设置因学校 而异,一般不会在一所学校同时出现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最常见的设置是一所学校设置高升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都学什么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科、本科开设的科目不同,但主要课程主干不变。

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模 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加工机床、数控加工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业用微型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技术、数控编程、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器控制及PLC、计算机绘图(cad)、工程力学等。(不同高校网院、不同专业方 向开设的课程可能有所不同)

三、机电一体化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选择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远程教育网 http:///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选择2: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选择3: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四、哪些高校网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好

站在网络教育学员的角度,我们为大家推荐下面一些高校的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篇2:机电一体化技术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编号:A302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大专课程

学习内容:机加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办公软件应用、电工上岗技术考证、电子技术、计算机绘图(AutoCAD)、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动机原理与维修、气动液压传动技术、触摸屏应用技术、伺服定位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三菱)、变频器操作应用、PLC数据网络通信技术、组态王监控软件应用技术、电梯原理与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维修技术、西门子PLC应用技术、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控制等。

学习期:10个月

开班日期:2、5、8、10月15日

毕业发证:电工操作证、维修电工选考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

报读联系学校:广州白云技师学院

详细介绍请登录:广州白云职业培训网

广州白云技师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始创于1989年,是一所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是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技师培养基地,已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有在校学生近15000人。

学校立足于珠三角地区,面向全国招生,坚持“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致力于培养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学院常年开设模具数控、汽车维修、电子通信、广告设计、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服装设计、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烹调、面点、皮具设计、美容美发、网络工程、计算机操作等160多个职业技术培训课程,为企业员工和职场人士提供最实用的培训方案。教学采用全日制、业余班等多种形式;培训层次涵盖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培训教学课时足、质量高、内容新、师资强、效果佳。

篇3:机电一体化技术全

关键词:机电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发展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

单纯的机械技术只能形成纯机械产品, 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后就能够生产出具有机电一体化特征的多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分别是动力源、控制系统、传感器、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机电一体化的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分层, 例如动力源和驱动系统以及传感器组成的驱动反馈层, 有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控制措施, 而执行机构则为直行车。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是按照控制层获得命令将信息放大驱动反馈给执行层, 执行层执行命令动作后将结果经过驱动层反馈给控制层。

机电一体化系统内部之间的信息和能力的交互和传递是通过各种机电接口来实现的, 不同的机电接口有不同的用处。接口可以起到连接作用, 能够将每个子系统的特性和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系统最优化, 激发出系统最大潜力, 子系统之间的机电接口决定着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因此, 机电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的内涵

1. 机电一体化接口的作用

首先, 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行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 由于控制设备的电平具有不定性, 而微机芯片一般是固定的电平, 故此需要进行必要的电平转换, 在大负载的条件下, 机电接口需要进行功率放大;其次, 机电一体化能够对干扰信号进行隔离, 可以开用光电耦合器等将微机系统和控制系统加以隔离;最后, 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微机系统和被控对象之间设置A/D和D/A转换电路, 当被控对象的检测控制信号刚好为模拟量的时候, 保证危机处理量与模拟量之间的相互吻合。

2. 机电一体化接口的分类

(1) 动力接口

动力接口是指动力源连接到驱动系统的接口, 主要是为了提供相应的动力给驱动系统。根据系统所需的动力类型不同, 因而也有不同种类形式的动力接口, 例如交流电、直流电、液压、气动等。所有的动力接口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承载较大的负荷, 通过较大的功率。

(2) 机-电接口

机-电接口是存在于驱动机构与执行系统以及传感器间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接口。主要作用是将驱动系统得到信号反馈变成执行机构所需的信号, 或将执行机构执行命令的机械信号变化成传感器需要的信号, 起到一种转换作用。

(3) 智能接口

智能接口一般存在于驱动系统与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之间、驱动系统与控制之间。只能接口的主要作用是智能分析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形状, 将统一信息以不同方式传递到不同系统中, 使得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不同技术有机的集合起来, 形成完整的系统。

(4) 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是操作者与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 分为输入与输出接口两大类。输出接口的接收者是人工操作者, 通过输出接口输出的信息以便于人工掌握机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 输入接口的接收者的机电系统, 操作者输入控制命令, 让整个系统按照命令运转起来, 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中输入几口中含有拨盘输入接口和键盘输入接口两种形式, 输出接口一般常用的输出设备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结构简单, 性价比高, 使用广泛。

3. 机电一体化接口的内涵

机电接口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 研究这门技术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让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各子系统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交互和传递与融合, 实现机电一体化最优化运行设计。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接口技术的研究也是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换句话说, 接口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三、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最为重要的阶段。在20世纪中叶, 电子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 当人们试着将电子技术利用到机械工业, 从而刺激了电子技术与机械产品的有机融合。到了20世纪中后期, 机电一体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的性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技术更为成熟, 产品性能趋于完善。20世纪90年代后期, 光学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以及微细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并且渗透进入了机电一体化, 使得机电一体化出现了微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分支, 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度发展阶段, 90年代后期, PLC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起步较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机电一体化的研究, 如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并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机械工业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为机械工业带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利益。模块化能够利用标准单元迅速进行开发, 得到出新产品, 还可以同步扩大生产规模。系统化则能够使机械系统体系采用更加开放, 寻求多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平衡控制。机械绿色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是人类保护环境资源的必要手段。基于网络的各种监视和远程控制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 机电一体化产品远程控制设备必然要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去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敏捷, 在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势必也会成为机械工业中的发展主流。

参考文献

[1]高德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问题分析与技术探索[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 (6) :16-18.

[2]亢金月.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与融合[J].机械与电子, 1996, 4:17-20.

[3]邹慧君.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J].机械设计与研究, 1999, 3:14—17. (4) .

篇4:机电一体化技术全

【关键词】机电接口技术;内涵;机电一体化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机械技术等,所以,在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时候,必须对各种学科之间的特性展开研究,并且明确这些特性之间的物理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有效分析各学科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耦合关系,确保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合理、可靠。此时,机电接口技术应运而生,是融合多种学科与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机电一体化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机电接口技术内涵与分类

(一)內涵

机电接口主要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机械装置与控制微机之间的接口,其是基于机电一体化而产生的。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采集接口、输出接口[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备,在输出信号的时候,一般采用模拟量方式进行检测,时刻掌握发电机转速,并且检测差动变压器位置。然而,在输出控制量的时候,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数字系统。

机电接口技术主要就是研究机电系统各项组成技术与子系统连接问题的综合技术,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在机电系统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接口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共同构成,在机电系统运行中,与环境及操作者之间成立一种有效连接,在物理通道中展开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转换及传输。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交互与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协调与综合,保证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分类

目前,机电接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能接口、动力接口、机电接口、人机接口[2]。智能接口应用较为复杂,不同技术形式产生的信息形式也不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展开相应的改变。在各种信息转换与传输的过程中,智能接口可以确保不同技术与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动力接口可以有效连接动力源与机电系统,之后给予机电系统相应的驱动动力。在机电系统中,动力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直流电、交流电、液压等,在系统中运用不同动力类型的时候,需要选用不同的接口形式,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机电接口的作用就是实现各种驱动系统的有效连接,并且将驱动信号转变成执行信号,在转变的过程中满足传感器运行要求。人机接口是机电系统与操作者之间存在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可以在操作者眼前呈现系统运行状态,并且有效监控系统运行,实现人性化操作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些事物的要求也在明显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在此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初始发展中,只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融合,接口十分简单、便捷[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系统内部接口也日益复杂。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熟,然而,简单的技术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需要充分重视其复杂性研究。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复杂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研究系统设计及其集成理论,根本无法充分实现系统的作用,为此,需要加深对机电接口技术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加强对有关理论的融合,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实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向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其系统内部接口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确保接口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有效融合,还要确保信息传输的顺畅。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尝试在机械工业中应用电子技术,进而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初步产生机电一体化概念。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了30来年,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术更加成熟,产品性能更加健全。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微细加工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光学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融入发到了机电一体化当中,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比较晚,现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化发展使机械系统更加开放,为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在绿色生产概念下,机械绿色化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对信息能量的不断融合,实现了各系统的不断交互,为机电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向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微型化等方向发展,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浩彬.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89-89.

[2]景新疆.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805-805.

[3]王旻,许凯.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124-125.

篇5:机电一体化技术

(1)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http://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篇6:机电一体化技术简历

语言能力(QQ个性签名网 www.QQ0762.com/)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掌握Word、Excel等办公系统软件,和pro/e, CAD/CAM软件SolidWork等工业制图软件和ps等美工制图软件,工作认真,有毅力。能吃苦,善于与人交流,待人和善,

个人自传

本人拥有电工上岗证,电工中级证,电工高级证(已考过,待发证),计算机一级证书,党校培训结业证书

篇7: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1电控牵引采煤机煤矿生产过程中,电控牵引采煤机的应用十分普遍。它具有一些显著特点,比如牵引性能,可以为采煤机移动提供牵引助力,减少工人劳动量,使得采煤机消除大部分阻力,轻易向前移动,同时也可以在不同地形下产生滑动助力,依靠发电实现制动,同时荧幕会反映出所剩电能与续航时间。电控牵引的操作系很高,能够适应连续工作,不易损坏,使用周期长,它与液压牵引不用,电控牵引只需电能支持,比液压牵引易于成本控制,损耗部件只有整流器和电刷,可随时更换,在其余零件没有受到严重损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工作,并且系统故障几率低,工作寿命长,维修简单快捷。电控牵引采煤机的反应速度快,制动灵敏,机动性高,可以在采煤作业中随时对系数进行调整或设定,操作难度低,作业效率高。在机械制动方面,电控牵引采煤机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重量轻便,体积适中,制动效率接近100%,高出液压采煤机近30%。现阶段,国产采煤机在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进程中占有很大比重,长期处于应用主导地位,像太原矿山机械厂、鸡西煤机厂、西安煤机厂等国内采矿及生产企业,正不断对电控牵引采煤机进行技术更新与研发。1.2网带输送机网带输送机是煤矿机电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许多国产品牌专门为煤矿行业提供网带输送机,根据不同价格定位以及项目实际需求,网带输送机的传导方法与安装拆卸性能不尽相同,为煤矿承包方提供了更多选择。井下煤矿,由于项目自身特点,对网带输送机的要求主要是距离长、功率大,各机械企业针对各类煤矿项目做出了周密的分析,新产品的应用价值趋于多元化,定制研发能力持续攀升。比如大倾角网带输送机,它的距离长度可以适应大部分井下作业,整套设备易于运输和安装,传送带可伸缩,传递速度均匀。我国在输送机领域内投入很大,以至于改变了缺乏相关技术的现状,并且自主生产研发网带输送机所需的一系列配件和制动理论,切实有效地研制出了多款起动和制动装置,另外还有以PLC为核心的数控编程装置,以自动化为前提的驱动系统以及齿轮减速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等。目前煤矿采集领域大范围应用具有调速功能的网带输送机,以软起动方式运行的液力耦合器性能发挥全面,解决长距离材料输送难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电技术中的应用。1.3其他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除上述机电一体化设备外,还另有一些机电设备也在投入使用。比如供电设备,煤矿需要稳定的电能支持,对供电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质量、连续性、稳定性外,还要能够符合大功率设备使用要求,因此供电设备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型供电设备具有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同时运行的特点,对增强功率因数、降低供电系统浪费效果显著,高压控制装置连续作业时间长、维护投入少、寿命长,并且可以兼容电子计算机技术,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煤矿外的.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对设备进行监控和微调,在发生矿难时,又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为搜救工作提供位置信息。

2.机电矿井提升设备

矿井提升机设备正字向数字化发展,尤其是内装提升机,如今它已形成了滚动和驱动合二为一的结构整体,极大程度上对机械结构实现了简化,可以说矿井提升机是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经典类型。数字化提升机可以进行故障自检,重复搜寻故障原因,生成系统日志,给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诊断,并且具有一定通信能力,可以在故障初期发出预警,对工作人员发出提示。现阶段提升机内部多采用总线方式,降低了电气安装难度,硬件配置兼容性强,选择面广泛,易损耗部件少,工作人员可以轻易对其进行软启动或者软件控制,甚至瞬间改变速度,当前全数字化提升机已经作为各煤矿首选提升机类型,我国对数字化提升机拥有知识产权,成功研制了多款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它的核心部分是由ASCS计算机系统组成,配以双CPU架构。数字化提升机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让系统保护工作更加完备,具体特征表现为两台计算机装置同时运行,每台都有各自独立的传感装置和测量装置,两台计算机装置共享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数据同步、相互检测、为对方备用等,提升路径采取间接测量与直接测量相结合的位置探测模式,两台计算机互相进行比对和校准,完全展现了自动化提升效果,因此安全性能充分得到加强,对制动回路、电源驱动回路、安全回路可以全过程检测。

3.煤矿安全作业监控系统

随着矿井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引入了安全作业监控系统,更加贴合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井作业的约束。安全作业监控系统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还不长,经过多次矿难伤亡教训,国家煤炭部门开展了多次大规模整改,处理了许多安全保障低下的黑煤窑,数量之庞大、惩罚之严厉前所未见,与此同时组织专家学者远赴欧洲交流学习,引入了大量国际先进监控技术,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我国煤矿业特点的监控体系,从波兰、英国、德国、日本先后邀请了多支专业煤矿监控队伍,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缺失的现状。经过大量经验总结与丰富的实践,我国煤矿安全作业监控系统趋于完善,紧随国际发展趋势,自主研发了大量具有国际尖端水平的监控设备,并且当即投入试运行,收效颇丰,时至今日,90%以上的煤矿都已经具备了煤矿安全作业系统,和国家监管部门对接,为煤矿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4.结语

篇8: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当今机械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功能上取其所长、有机结合以实现其系统的最佳构成。机电一体化包括两方面, 具体指的是其技术和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涵义是指它的技术原理和能够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实现、使用且发展的技术, 其产品是包含机械、微电子、计算机、光学、自动控制以及通讯等技术的高新科技产品。

2 国外和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上世纪60年代以前, 此阶段人们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但是已经利用电子技术并使之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 如军事方面的应用使机械产品和电子技术的产生结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后转为民用, 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阶段是指上世纪70~80年代,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相关的产品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其发展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控制、通信等技术, 物质基础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还有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第三阶段是指上世纪90年代后期, 此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开启了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第一, 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兴分支相继出现;第二, 科研机构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如何进行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进行了研究, 从而促进了机电一体化学科体系的发展。

2.2 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 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1) 数控加工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后期, 我国的国产数控机床在我国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1%, 所配置国产数控系统已经达到了12%。中国的数控技术经过五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今, 国内的每年生产数控系统可以达到3600套, 主轴与进给装置可以达5500套。普通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提高到5微米, 精密加工中心加工精度提高到1~1.5微米, 超精密加工精度开始进入纳米级别。

2) 工业机器人。我国现已经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设备的软件编程、运动学和设计制造、控制系统和轨迹规划技术, 可以生产部分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 并且已经进入实用化的阶段,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能进行点焊、弧焊、喷漆、搬运、装配、冲压、注塑及具有前后行走、爬墙、水下作业等工序的多种机器人。

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我国在CIMS技术领域已经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清华大学已经建成达到国家级的CIMS工程研究中心, 与其他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和培训中心, 企业已经通过示范工程获取了很大的效益。CIMS的试点推广得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 已经扩展至机械、电子、轻工、航天、纺织、冶金等多个国内重要领域。

3 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利用其实现系统在结构、材料、性能等方面优化。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使新的机械制造技术形成。

2) 系统技术。系统技术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 将整体分解成若干相互关联的单元, 利用接口技术保证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连接在一起。

3) 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 特别是单片机和PLC利用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4) 传感检测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传感检测部件功能越强, 可以使系统的自动程度提高。

5) 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广泛, 即以控制理论为基础, 进行系统的设计、仿真、调试,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很大的深远的影响。

6) 伺服传动技术。所谓的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传动装置, 是实现电信号转换成机械动作的装置与部件, 应关注其静动态曲线。

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当今, 智能化发展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心理学、模糊数学等方法使其具有具有人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根据具体的产品及其使用的场合使其具有特殊的功能替代人类完成部分生产任务。现今模糊控制系统、遗传学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技术, 这些技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

2) 模块化。将机械、电子和软件三部分融合在一起是机电一体化模块的特点是具有良好协调性、高度自主性和自组织性。现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生产厂家种类很多, 开发和研制具有标准接口 (具体包括机械、动力、电气、环境等方面) 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虽然复杂但有经济利润。动力单元接口应具备集减速和智能调速一体, 而控制单元应兼具有识别、图像处理、视觉及测距等功能。像这样的系统可利用标准单元进行开发, 进而追求更大的生产效益。

3) 网络化。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工业生产、军事、教育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变革。网络技术也加速了全球化, 使功能独特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畅销世界。当今现场总线技术与局域网技术使得家用电器的网络化成为发展趋势, 利用家庭网络将室内的家用电器连接成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家电系统, 从而能使人们在家里就可享受到高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方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也将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4) 仿生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受用对象是人, 采用先进技术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情感、智能, 其高层的境界就是实现人机一体化。一部分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人们观看动物活动时受到的启发, 模仿生物的机理研制出来, 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5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机械、电子领域的新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社会需求成为了其发展动力。同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也正在不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拉动社会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促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邱士安.机电一体化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篇9: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子科技;智能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O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23-01

一、机电一体化初步认识

日本在1971年提出一个新的英文集成词“Mechatronics"词语首位Mech来自于Mechanics,词语尾部tronics来自于Elactronics。在我国我们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在1981年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的工程师专家提出“有关大学精密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议书”中,把精密工程技术定义为光—机—电一体化的大综合。包括机械,电工和电子几光学等技术及其它们的组合。在我们国家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国内发展情况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我们国家CIMS高科技经过很多年的技术与理论准备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200多家各不相同的企业通过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并取得了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2.工业机器人。

1986年起,我国将机器人研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2000年,医用机器人成功为51位患者做了极其具有危险性的开颅手术,该医用机器人是由我国海军总医院和北京航天航空研究所联合开发研制出来的。以上所有表明我国的机器人研制及其应用目前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

三、机电一体化国外发展情况

1.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领域都或多或少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存在。

2.从机电一体化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

3.机电一体化领域中加入了激光技术。

4.微細加工技术与设备方面备高速发展。

四、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发展方向即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和开发中,他们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化领域。他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化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改变。

2.绿色化。

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的发展方向是立志于能够提供一种智能化的产品,这种产品因应具有较高的原料利用率、优良性能、对环境较低污染、环境较为舒适、相当低的能源消耗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

3.网络化。

21世纪网络的普及范围之广泛,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

近年来,微机电系统受到重视,原因在于它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技术的新尖端分支。它包括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微机械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较大尺寸机械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这始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难点。微电机一体化系统可以进入一种空间,原因在于它的体积较小能源消耗较少,并且这种空间是我们所知道的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而且易于进行较为精细操作,因而在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工农业、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着重要发展的微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微型机器人、专用集成微型仪器、纳米卫星等。

5.模块化。

在如今的市场上,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很多,生产此类产品的商家也很多,这就或多或少会造成产品不统一的问题,因而将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单元化显得尤为重要,此举动将会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并且会给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带来方便,使其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

6.多样化。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装置将会越来越注重与强化其与生命体的相似性,它将会高度的依赖于信息,而且具有十分高的智能性,有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具体的条件进行决策指挥并完成某项任务。总而言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必将向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7.系统化。

将来的机电一体化必将会更加得注重一种关系,它就是我们人类与生产出得产品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与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剑彬.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中南工学院科技通讯,1995,11(2):4-7.

[2]冯正进.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J]. 工业工程,2000,3(1):1~4.

[3]李菲文. 新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J].机械与金属,2001,(3):40-43.

篇10: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发展;运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领域与高科技发展技术密切相连、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由于农机设备的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不再像以前是“耕、种、收三腰弯”的现状而是农业机械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完美融合的新的现状。

1农业机械的优势

1.1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农业机械设备是否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呈现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采用之后可以实现一系列高科技功能,例如电子监控、报警、自动诊断等等。如此便可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这不仅便利了工作人员也保证了他们以及机械的安全。在生产工艺中,减少设备中的.易磨损部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今工艺运用最多的便是电子元件,它的灵敏度高才能延长使用时间,从而降低出现故障的机率,实现农业机械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完美的结合[1]。

1.2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

对于电子信息来说,农业机械设备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直接对信息自动采集,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信息自动化,还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机械作业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同时机械的作业范围也可以合理有效的进行规划。在操作期间,如果合理运用所具有的自控系统,机械作业就能准确无误的进行,而且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失误率。因此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就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1.3操作性能得以改善

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拥有两项特别的操作,既简易操作,能减化操作部件又可以满足人体学设计要求,这两项技术就是数字和程控。对于机械作业操作来说,越是简易越是方便。一般都是提前设定好程序,然后让其自控系统完成机械作业动作[2]。但是后期仍需要不断完善,完善之后便可以对准备好的对象数学模型进行处理,自动控制程序会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就可以呈现出理想的作业效果。

1.4设备功能多样且适应性强

机电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过去与如今的机电技术更是天差地别,技术从简单到高能,功能从单一到丰富。比起过去还拥有了一系列高科技新功能,如系统自动控制、电子信息自动校验等等。同样它的适应性也很强,它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工业行当中,并且不同客户的要求它也可以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

2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激光机电一体化

在融合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会充分整合与优化农业机械的组成,这就是最佳的工作机制,从传感系统、动力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2.2农业机械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整合

既能独立工作又能为总体服务的系性,我们称之为自律分配系统化,也叫柔性化,它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一般这种情况子系统就算出现故障,也不会对整体工作造成大的影响,反而还能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3]。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且两者的结合提高了信息技术与智能化的发展。

2.3农业机械的微型机电化与信息化

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纳米技术和蚀刻技术的发展,因此微型机电化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质的提高,机械元件的小型化不再困难而是越来越简单。然而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元件等整合起来就会形成自律元件,提供了技术保障;不断利用新技术信息获得最佳生产方式。

2.4农业机械的人工智能化

因为农业机械实现了自动化,电脑智能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人工智能化也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后期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控制技术逐渐活跃在各大人工智能系统中或者农业机器人,来更好的规划农业生产工作。人工智能化成为了不可取代的一项技术,因此相关技术人员时刻关注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情况,对于农业机械生产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处理好期间所生产的矛盾,比如质量和成本、长期发展与短期效益之间的矛盾[4]。农业机械的人工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它是不断发展的一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既稳定又安全;既可以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又可以改善操作使其工作的效率和产能都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该设备不仅是全面的、多样的、丰富的,而且操作足够简易,设备安装调试都比较容易以及后期的维护也相对方便。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工作要给予更高的重视,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而去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风琴.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xx(8):21.

[2]周修金.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xx(23):176.

[3]李琦.机电一体化技术助力农业机械现代化[J].农业与技术,20xx,33(5):11.

篇11: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关键词]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优势

(一)增强设备安全性,保障安全生产

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使机械的运行过程被全程监控,还会在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及时自动报警,既节省了检修和维护保养时间,也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产品运用数字化程序进行控制,大规模的减少了操作按钮的数量,使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降低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

(三)便于产品调整,养护维修方便

在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用户的产品需求,可以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改变工作方式,不需要变更其他生产条件,使操作既简单化又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自动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机械操作过程中的故障及问题,及时修复,降低了机械的检修支出,节约了成本。

二、化工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初,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事物开始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大力发展,不同学科技术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推动着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创新,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出了科技含量更高的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使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90年代,微传感器、执行器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出现,在各国学者的努力研究下,使得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化工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模块化

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比较复杂,单元间通过不同接口进行对应,将接口集中起来实现区域模块化管理,实现多项功能的集合,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可装配性,还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二)智能化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热门课题,也必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运用智能化技术取代人类从事更加危险复杂的工作,不仅能够使人们远离危险的工作环境,还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智能化就是模拟人类智能,将判断和推理能力根植于化工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人类对化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控制,达到对化工生产的控制目标。

(三)绿色化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也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目标之一。化工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绿色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化工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对绿色环保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四)网络化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二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远程控制目标,真正突破时空限制。

(五)微型化

随着人们对纳米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微型化必将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微型化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能解决传统产品体积大、功耗高的缺点,也会拓展其应用和普及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学科的不断创新,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其产品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显著,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1]潘柯铭.探讨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xx(8):64

上一篇:气质女人的句子下一篇:美丽的小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