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诫谈话制度

2024-04-24

告诫谈话制度(共10篇)

篇1:告诫谈话制度

城关区康乐医院 医疗质量告诫谈话制度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工作的基础与生命,建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有效防范和规范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提升医院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一、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的目的

1、通过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增强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范和规范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最终实现保障在院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通过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督促全体员工参与病人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3、通过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进行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发布警示信息,提出整改建议,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实现医院的安全目标。

二、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的原则

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要坚持一事一告诫的原则。告诫谈话以个别进行为主,对普遍问题也可采取会议告诫谈话或集体告诫谈话。

三、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的程序

1、介绍参加告诫谈话的工作人员;

2、向谈话对象说明谈话原因,指出相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

严重性和危害性;

3、听取谈话对象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说明、已经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其效果;

4、对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整改期限。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月;

5、现场填写《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登记表》并签字。

四、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的具体要求

1、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时限:提前3个工作日将告诫谈话时间、地点及拟告诫谈话的主要内容通知谈话对象,并要求谈话对象准备书面说明材料。

2、参加告诫谈话人员应不得少于2人,其中1人为医院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

3、参与告诫谈话的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填写《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登记表》(附件2),做好谈话记录,并由谈话对象签字。谈话资料应存档保管。

4、告诫谈话结束后,谈话对象应当立即组织落实整改意见,并在整改期限届满后5个工作日内向负责谈话的领导部门提交书面整改报告,领导部门应当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篇2:告诫谈话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暂行办法》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以下简称告诫谈话)的对象是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以下

简称谈话对象)。

三、依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

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及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并导致一般功能障

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一)造成2人及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二)造成3人及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

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四、告诫谈话分级组织实施。

区卫生局负责对全区发生重大、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告诫谈话。

各医疗机构负责对本机构内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及存在较大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科

室负责人、责任人进行告诫谈话。

区卫生监督局负责对全区民营医疗机构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及存在较大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机构负责人、责任人进行告诫谈话。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其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及存在较大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机构负责人、责任人进行告诫谈话。

五、告诫谈话应当一事一告诫。

告诫谈话以个别进行为主,对普遍性问题也可采取会议告诫谈话或集体告诫谈话。

六、医疗机构发生重大、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发现医疗机构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区卫生局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告诫谈话。

医疗机构或相关科室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发现医疗机构或相关科室存在较大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告诫谈话。

七、区卫生局组织告诫谈话应当经局长批准,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告诫谈话应当经医疗

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

八、谈话对象接到告诫谈话通知后,应当按照规定和要求接受告诫谈话,不得借故拖延;接受告诫谈话时,应当如实陈述事件经过及调查处理情况,不得捏造或隐瞒事实真相。

九、开展告诫谈话应按照如下要求开展工作:

(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及讨论分析,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进建议,做好告诫谈话计划安排;

(二)提前5个工作日将告诫谈话时间、地点及拟告诫谈话的主要内容通知谈话对象,并要求谈话对象准备书面说明材料;

(三)告诫谈话人员不得少于2人,其中1人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

(四)参与告诫谈话的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填写《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登记表》(附件),做好谈话记录,并由谈话对象签字。谈话资料应存档保管。

十、告诫谈话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介绍参加告诫谈话的工作人员;

(二)向谈话对象说明谈话原因,指出相关医疗机构(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

性和危害性;

(三)听取谈话对象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说明、已经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其效果;

(四)告知谈话对象相关处理建议,对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整改期限,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

(五)现场填写《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登记表》并签字。

十一、告诫谈话结束后,谈话对象应当立即组织落实整改意见,并在整改期限届满后5个工作日内向负责谈话的机构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谈话机构应当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

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谈话机构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后,应于谈话结束后10个工作日向区卫生局书面报告谈话情况,并上报《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登记表》。

十三、区卫生局负责在全区卫生系统内通报发生重大、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告诫谈话对象和主要内容,并在告诫谈话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报

上市卫生局。

十四、区卫生局组织告诫谈话,谈话对象无故不参加的,由区卫生局予以通报批评,且3年内不得受理其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和各项评优申请。区卫生监督局组织告诫谈话,谈话对象无故不参加的,当年医疗机构校验不合格。

十五、医疗机构或相关科室经告诫谈话后未及时进行整改或整改措施不到位的,负责告诫谈话的单位应当予以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篇3:廉政谈话制度要持之以恒

廉政谈话制度的重要性

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主要履行镇江市区房屋登记及登记簿公示、房地产市场监管及信息化建设、房屋面积测绘及成果应用、房产登记档案管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等职责, 并对辖市区业务工作进行指导, 可以说情牵百姓民生, 事关党纪国法, 有房屋登记审核、房屋面积测绘、房屋分户等诸多权力节点, 存在着众多廉政风险和薄弱环节。

因此, 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一直把对党员干部的廉政谈话教育、筑牢反腐倡廉坚强防线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长年所为、持之以恒的开展。

廉政谈话制度的做法

一方面及时召开会议传达《镇江市住建局廉政谈话制度》, 对制度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内涵进行深刻阐述, 进一步明确党员干部“一岗双责”的有关管理规定, 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并随即将《镇江市住建局廉政谈话制度》在办事大厅进行公示, 进一步扩大廉政谈话制度的知晓率。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 不断浓厚中心廉政文化氛围, 并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廉政谈话制度》, 以文件 (镇房登纪[2012]3号) 的形式下发, 明确了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廉政谈话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谈话种类、谈话对象、谈话内容、整改措施、责任追究等相关重点内容,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围绕廉政谈话、筑牢廉政思想防线和实施责任追究这根主线, 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年初即层层签订了《廉政责任状》, 及时建立《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建设模型》, 成立了“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 对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责任分工, 同时出台了《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纪检监察工作意见》, 明确了《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制定了《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廉政工作制度》《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重大节日期间廉政提醒制度》《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十多项廉政配套工作制度, 对制度的执行明确刚性要求, 对不能执行廉政制度的行为和人员给予责任追究, 同时认真对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廉政风险涉及的重要事项、关键岗位、主要环节进行严格清理, 疏理出房屋登记审核、房屋分户、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公共财务等重大权力节点多个, 针对每项权力节点又都制定了相应的监控管理制度,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编织出一套反腐倡廉、筑牢坚强防线的“廉政防护网”, 进一步促进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权力运行的公开、公平和高效。

有效实施廉政谈话, 强化谈话的“预警”作用, 对于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 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都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 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通过认真贯彻执行《镇江市住建局廉政谈话制度》, 建立《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廉政谈话制度》, 进一步延伸谈话范围、丰富谈话内涵、强化谈话实效, 有效促进和推动了中心各项工作的健康、平稳发展:一是对新任干部进行任职廉政谈话, 向他们提出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 进一步强调干部执行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二是对党员干部提醒谈话。中心党支部发现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德、勤政廉政等方面有苗头性问题时, 及时对其进行提醒谈话, 指出被谈话人存在的问题, 要求被谈话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帮助分析问题的性质、原因, 挽回在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 同时提出改进的要求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其告诫提醒、批评帮助, 促使党员干部自重、自警、自励;三是对科室主要负责人谈话。中心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 每年都不定期的与科室主要负责人就各科室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内监督以及该科室发生违纪违规行为等问题进行专门谈话, 以督促各科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更好地履行房产登记管理各项职能。四是重要节假日、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等关键节点前后都进行集体谈话, 提醒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和带头表率, 提醒每一位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 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平安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廉政谈话制度》取得的成效

应该说, 组织上在对党员干部赋予工作职责的同时, 也对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廉政谈话制度, 加大教育提醒, 实施监督关口前移, 对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进一步明确其所承担的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廉政谈话既是组织要求, 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 针对新提干部任前谈、针对普遍问题集体谈、针对重点问题对症谈, 既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等纪律规定的主阵地, 也是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牢记党的宗旨, 增强公仆意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主要抓手。

通过《廉政谈话制度》的有效实施, 目前镇江市登记管理中心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观念普遍增强, 廉洁奉公的意识植入人心, 每名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都能自觉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增强党性修养, 规范从业行为, 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从廉政谈话延伸至今未发现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廉洁上有苗头性问题, 也没有出现过违法乱纪案件和在群众中有恶劣影响的重大事件, 社会投诉率、信访率大幅下降, 群众满意度、社会美誉度逐年提升, 镇江房产登记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为服务百姓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4:告诫制度——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对家庭成员的不忍,警方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受害人呢?《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告诫制度将达不到行政处罚程度的轻微家暴行为纳入规制范围,在化解受害人困境的同时,向社会传递一种信号:即轻微家暴也是违法行为,法律禁止一切形式、各种程度的家暴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还对告诫书的送达和监督实施做了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篇5:安全告诫制度

(一)公司实行对营运客车驾驶人安全告诫制度。

(二)安全告诫由车属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要做到简明扼要,以正面提醒为主,并根据营运客车驾驶人的特点,突出重点,增强效果。

(三)每天或每班对出车的营运客车驾驶人分别进行至少一次安全告诫,并针对不同营运客车驾驶人和当日的天气、路况、行车方向、旅客的流量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告诫方案,对营运客车驾驶人当面进行询问、告知。

(四)安全告诫工作流程:

1.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出车前到达发车现场进行安全告诫。

2.观察营运客车驾驶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和情绪表现,确定是否适宜驾驶车辆。

3.询问了解营运客车驾驶人的休息与睡眠、近期工作与生活、是否饮酒和服用药物等情况,确定是否符合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

4.检查营运客车驾驶人所携带的驾驶证、从业资格证、行车证、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证明》、《替班通知单》是否齐全有效,车辆当日安全例检是否合格等。

5.督促营运客车驾驶人做好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6.通报天气变化情况,车辆运行线路上的道路情况。

7.叮嘱营运客车驾驶人牢记安全第一、谨慎驾驶,不超员、不超速,按规定途中休息,确保行车安全。

8.告诫过程中发现营运客车驾驶人存在问题的,应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9.告诫及特殊情况处置完毕,填写告诫记录并由营运客车驾驶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10.特殊情况下,不能到现场对营运客车驾驶人实施安全告诫的,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监控信息及其他有效途径进行安全告诫。

篇6:“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

实行“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怀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为了推进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支部研究制定“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试行)。

一、告诫原则:

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但尚达不到党纪处分的,一经查实,党组织对其进行告诫。

二、告诫范围:

有一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为“不作为党员”实行告诫:

1、不能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甚至在群众中散布消极言论,造成不良影响的。

2、不能认真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参与集体越级上访的。

3、意志消退,理想淡漠,精神萎靡不振,无所进取,在工作、生活和各项学校与社会活动中消极落后,长期不起党员作用的。

4、个人主义严重,在群众中拉帮结派,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

5、对于损坏集体利益并造成重大损失的人或事,不制止、不举报、听之任之的。

6、在经济交往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有违纪现象,但不够党纪处分的。

7、不能教育引导亲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维护稳定大区、维护改革开放政策的。

8、对赌博、宗教和封建迷信、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活动不制制,甚至参与的。

9、无正当理由,连续四次不参加组织生活,或四个月不交纳党费的。

10、在民主评议党员中,不合格票超过参评党员三分之一以上或被评为基本合格党员的。

11、其它问题需要告诫的。

三、告诫形式和期限:

1、告诫采用口头告诫和书面告诫两种形式。

2、口头告诫和书面告诫期限一般都为一个月,从找其谈话和签发《告诫通知书》之日起计算。

四、告诫程序:

1、组织审定

党支部对所属党员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析,在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党员基础上,召开支委会,集体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初步确定“不作为党员”。并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

2、组织实施 对确定的“不作为党员”要找其谈话。谈话时,要实事求是,是非分明,视敢于触及问题,进行正面教育,在认真听取本人陈述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问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进行口头告诫,确定告诫期限。

3、整改处理

被告诫的党员在口头告诫期间,党支部指派专人分工负责,帮助制定整改措施。告诫期满后,党支部及时组织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审定,如被告诫党员仍没有改正错误的,党支部再次找其谈话,并进行书面告诫,下达《告诫通知书》确定告诫期限。《党员告诫通知书》一式两份,党支部留存一份,党员本人一份。

书面告诫期满后,被告诫的党员要认真进行自查自纠总结,并在一周内将自查情况,书面送党支部,党支部及时组织人员再次对其进行考核。对认真深刻,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及时解除告诫;对认识不足,没有改正错误或又发现其他问题的,再延长告诫期一月,并实行一对一帮教,到期后经教育仍无改变的,采取组织处置,予以劝退或除名。

对“不作为党员”的审定和处理,要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劝党员退党或除名,应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篇7:档案史志局行政效能告诫制度

为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行政效能告诫是对本局工作人员因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情节较轻,不够追究党纪、政纪的效能违规教育制度。分为口头告诫和书面告诫两种形势。

一、口头告诫

1、在执行服务承诺出现违诺现象,情节较轻能够及时纠正的;

2、“首问”责任人没有履行“首问”责任的;

3、在规定时间内无特殊原因,没有限时办结的;

4、违反行政效能规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书面告诫

凡不执行或违反效能建设有关制度、规定,受到投诉、举报,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告诫程序

1、办公室根据调查情况提出行政效能告诫建议,提交分管领导审定;

2、口头告诫的由当事人到局办公室直接接受口头告诫;

3、书面告诫由办公室负责填写《告诫通知书》,由分管领导签发后,送达被告诫人,并告知所在科室,由所在科室对被告诫人进行帮教。被告诫人收到《告诫通知书》后,7日内须做出书面检查,并将书面检查交由所在科室负责人审签后交办公室。

4、凡内受到口头告诫两次以上的,取消当评先进资格;凡内受到书面告诫两次以上三次以内的,考评为基本称职,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凡受到多次书面告诫的,考评为不称职,取消全年目标奖。

篇8:告诫谈话制度

(一) 探索和试点阶段

改革开放前, 我国城镇住房实行实物分配制度, “统一建设, 统一管理, 统一分配, 以租养房”。这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快速工业化的要求,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住房投资难以良性循环, 国家建设、维修和管理住房的包袱很重, 职工对住房“等、靠、要”, 加之重生产、轻生活的指导思想, 城镇住宅投资严重不足。1978年,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7平方米, 低于1949年8.3平方米的水平, 住房成为当时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了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 1978年9月, 小平同志提出解决住宅问题的路子能不能宽一些。同年10月, 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建委关于加快城市住宅建设的报告, 提出了调动国家、地方、企业和群众四个方面积极性, 努力加快住宅建设的方针。1979年, 国家城建总局选择西安、南宁、柳州、桂林、梧州5个城市, 开展向职工出售新建住房的试点, 由政府统一建设住房, 以土建成本价向居民出售, 房改开始起步。

1980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中, 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 准许私人建房、买房、拥有自己的住房, 新建住宅和已有住宅都可以出售。1982年4月, 国务院批复国家建委、国家城建总局, 同意选择郑州、常州、四平、沙市4个城市, 开展新建住房补贴出售试点, 由政府、单位、个人各负担房价的三分之一。补贴售房提高了当时城镇居民的支付能力, 回收了部分资金, 推进了住房商品化。但是, 由于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度, 职工支付能力总体不足, 再加上住房福利制的影响, 公房出售进展缓慢。

为了加强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 1986年1月, 国务院成立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的房改工作。随后, 国务院相继批准烟台、蚌埠、唐山等城市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 主要内容是, 按照提租和补贴持平的原则, 大幅提高租金, 同时给予相应补贴。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 1988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 形成了以提租补贴为核心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到1990年, 全国共12个城市、13个县镇和一批企业出台了以提租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房改方案。由于提租补贴的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 大幅度提租又面临财政、企业困难及居民承受能力问题, 以提租和补贴总量平衡为基本思路的房改政策在执行中遇到了较大阻力。

针对这种状况, 1991年6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 提出了采取分步提租、交纳租赁保证金、新房新制度、集资合作建房、出售公房等多种形式推进房改的思路。同年10月, 第二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了租、售、建并举, 以提租为重点, “多提少补”或“小步提租不补贴”的租金改革原则, 指出房改“贵在起步”。

总体上看, 1991年前的十余年间, 房改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以后改革的综合推进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二) 综合推进阶段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努力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为了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 从1992年底开始, 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召开了上百次座谈会, 分别听取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地方政府负责同志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近2000名同志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 1993年11月, 第三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确定了“出售公房为重点, 售、租、建并举”的新方案。1994年7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4]43号) , 明确房改的根本目的是, 第一,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 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第二, 加快住房建设, 改善居住条件, 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这个文件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城镇住房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改四建”, 即: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由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 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 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后几年, 43号文件的有关部署逐步落实。1994年12月, 建设部、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财政部制定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为了加快城市住宅建设及解危、解困步伐。1995年初, 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安居工程, 以成本价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安居住房。

房改的综合推进, 推动了福利分房向市场化的转变, 促进了住房建设, 使住房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1997年, 城镇新建住宅投资达3319.67亿元, 是1980年的25倍;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7.8平方米, 是1978年的2.65倍。但是, 43号文件提出的货币化改革没有取得突破, 在存量住房逐步进入新体制的同时, 新建住房又不断进入旧体制。

(三) 重大突破阶段

1997年开始,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中央决定把加快住宅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1998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住房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

199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国发[1998]23号) , 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 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加快住房建设, 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件首次提出建立面向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制度, 对原有的住房政策做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3号文件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城镇住房体制开始进行根本性变革, 房改取得重大突破, 实行近四十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1999年, 国务院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全面建立。同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 (国办发[1999]72号) , 要求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 实现住宅建设的“四节一环保”。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发挥, 城镇居民住房观念发生转变, 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 商品住宅投资占城镇住宅投资达到72%, 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占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的48%。住房市场成为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主要渠道。

(四) 完善政策阶段

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 市场发展不平衡、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房价涨幅过大和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 国家采取了加强房地产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3年,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发[2003]18号) , 提出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需求为导向, 调整供应结构, 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 不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 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 结构基本合理, 价格基本稳定。此后几年中, 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多个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文件, 要求采取有区别的税收、信贷和土地政策, 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稳定住房价格, 调整供应结构, 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在商品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 由于一些地方经济适用住房定位不明确, 出现了单套面积过大、供应对象控制不严等问题, 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 造成社会上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识不统一。2003年至2006年,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数量大幅下降, 加之房价上涨过快, 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7]24号) , 明确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并提出了到“十一五”期末, 全国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目标。此外, 还要求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 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 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这个文件的下发, 标志着我国对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做好住房保障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 在坚持市场化方向的同时, 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

2008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央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 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篇9:告诫谈话制度

内容摘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工作,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着力提倡探索运行的一项创新机制。本文从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的意义、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实践研究以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制度的司法意义等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开展预防告诫工作的现实意义、法律政策依据和工作实践的具体做法,对各级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告诫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务犯罪 预防告诫 思考

职务犯罪是最典型、最突出的腐败现象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更是重拳出击,惩治腐败。职务犯罪,祸国殃民,面对职务犯罪预防的严峻形势,新野县院在工作中创新运行“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工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的背景和意义

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是指检察机关指派专人对需要告诫对象就其本人或单位存在的职务犯罪隐患,进行提醒、告诫的警示性谈话。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是检察预防制度创新的有益尝试。当前,探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是由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三次全会上反复提出: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表明,过去10年,全国每年查办的涉嫌职务犯罪的国家公职人员平均在4万人左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反腐力度更是空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有效遏制职务犯罪多发的势头。

(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具体行动

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求要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研究并实施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更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深刻揭示,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实践研究

(一)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实现职务犯罪预防制度化

传统的职务犯罪预防主要依靠于法制宣传、警示教育等手段,预防方法较为单一,而且预防的针对性不强,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发生的各种不同的职务犯罪预防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大多数时候,预防工作往往是案件办完后再预防,预防效果不明显,预防的前瞻性也不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2013-2017年规划》的部署,我院在反复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新野县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预防告诫制度的主体为新野县人民检察院,必要时商请纪检监察及组织部门参加;预防告诫的对象为经检察机关侦查或初查后发现有违法行为但尚不构成职务犯罪的单位或个人、被检察机关依法作不起诉处理的单位或个人、有行贿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发生职务犯罪窝案、串案或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单位等十类对象;《办法》还对预防告诫实施的形式、内容、地点、程序以及相应的处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为保证预防告诫的实效性和权威性,该院不仅对检察人员实施告诫时所应遵守的预防纪律做出了严格规定,而且在检察院办公楼一楼办案区专门设置了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室,并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二)由面到点、针对特点,突出职务犯罪预防个性化

为突出预防成效,在每一次预防告诫实施前,我们都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谈话对象和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不同告诫提纲采取不同的告诫方式,做到了定位准、方向明、措施实,从而使每一次告诫都能触及灵魂,发人深省。一是针对告诫对象的不同,突出告诫方式的差别化。二是针对部门、行业的不同特点,突出告诫内容的个性化。根据告诫对象所处的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对其任职部门要注意的事项、存在的职务犯罪隐患,以案说法,以案析理。三是针对个人与部门的不同,突出告诫形式的多样化。对于个人问题一般采取个别告诫、个别走访的形式,对于部门或者行业存在的问题,则采取集体告诫的形式。如:去年5月,我院结合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专项预防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县卫生局领导班子及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施了集体告诫,不仅具体指出了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9个方面的问题,而且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和建议。集体告诫会后,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整改,不仅规范了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宽严相济、惩防结合,彰显职务犯罪预防人性化

我们在预防告诫过程中,还引入宽严相济原则,初步建立了人性化的预防模式,既把好了预防的最后关口,又及时抓好了一些轻微的未达到立案条件的违法犯罪对象的处理,教育挽救了涉嫌职务违法违规的人员。一是作为一种非司法程序,告诫的气氛相对融洽。由于告诫的出发点是为了预防和帮助,因此告诫的内容更容易被告诫对象所理解和接受。二是突出预防告诫的规范性,制度的设计尽可能严密。为确保预防告诫工作的规范、有序、健康运行,我院还制定了包括预防告诫审批表、告诫提纲、预防告诫通知书、预防告诫协助函、职务行为廉洁自律保证书、检察建议书、移送意见书、回访跟踪表、预防告诫档案在内的一整套业务流程,并严格按流程操作,按权限审批。三是避免告诫的随意性,严格审批程序。为了避免告诫的随意性,防止给告诫对象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办法》对告诫的对象、审批的权限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同时要求预防告诫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告诫预案。四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原则,告诫的效果更加明显。告诫制度突出了重人性、讲方法、求真效、抓本质的特点,为告诫对象主动交待问题和立功提供了机会。

三、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制度的司法意义

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告诫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有充分的理论、法律和政策依据。

(一)预防告诫的理论依据

从广义层面讲,检察预防应当内蕴“防”和“治”两个方面,包括一切防止职务犯罪发生的措施及其活动和过程,是一种对职务犯罪的综合治理。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告诫具有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从职务犯罪产生规律看,需要使职务犯罪“惩”“防”链条更加完整。犯罪主体走上犯罪道路,是由于它自身的某种因素与外界的某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可以控制的,因而犯罪的规模和趋势也可以通过预防活动予以控制。当前对职务犯罪单纯使用教育、行政等预防方法,缺乏力度和实效,而惩治又是在犯罪对社会的实际危害已经发生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一般采取强制严厉的方法,往往对犯罪人的家庭、单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预防告诫则是一种集教育、警示于一体的预防方式,能够增加预防的威慑力,又避免严厉惩治的“副作用”,承前“防”接后“惩”,促进惩防腐败“链条”的完整。二是从法律监督原理看,预防告诫也是一种检察监督方式。法律监督的意义在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正确实施,在基本含义上,包含了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既要惩治和纠正,也要防止或预防。就是说,法律监督既包括对已经发生的错误、违法、犯罪的事后发现、纠正和补救,也包括对错误、违法、犯罪的事先检查、警示与防范。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作为法律实施的自我保障机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立法、执法、守法等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消除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越轨、违法行为,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对轻微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预防性的预防告诫是职务犯罪侦查职能的自然延伸,是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种方式。

(二)预防告诫的法律政策依据

篇10:告诫谈话制度

为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开展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充分发挥纪检组(纪委)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按照中央纪委提出的实行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和建立诫勉谈话制度的要求,结合气象部门实际,建立以下谈话制度。

一、纪检组(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

1.谈话目的。各级纪检组(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正确履行党内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对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行谈话制度,要围绕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等情况,进行交流沟通、交换意见,研究问题,共同做好气象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

2.谈话人。各级纪检组(纪委)负责人包括纪检组长、副组长、纪委书记、副书记。

3.谈话的对象。同级党组(党委)管理的下属单位行政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党组(党委)书记或主持党组(党委)工作的副书记。每次谈话的具体对象由纪检组(纪委)研究确定。

4.谈话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领导班子及本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以及中国气象局党组,当地党委、政府决议、决定及指示的情况;二是领导班子及本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的情况;三是领导班子及本人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的情况,接受党内外监督的情况;四是本人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是介绍本部门反腐倡廉工作情况,结合实际就加强被谈话人所在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要求;六是其他需要交谈的问题。每次谈话,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也可以结合每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内容确定谈话内容。

5.组织领导。谈话由党组(党委)、分管领导或纪检组长(纪委书记)提出,由纪检组(纪委)组务会作出安排,一般一届谈话1-2次;谈话前纪检组应同有关领导和部门取得联系,掌握有关情况,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实效性;每次谈话之前,应将谈话的内容、要求、时间等,提前通知谈话对象,谈话对象应按要求进行认真准备。谈话的具体工作,由纪检监察机构承办。

6.谈话中应注意的事项。纪检组(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不同于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考察 谈话,也不同于发现干部有违纪问题进行的诫勉谈话,而是从关心了解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入手,与下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主要负责人交流情况、交换意见,研究问题。

(1)负责谈话的同志要以对组织、对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以与人为善的态度,与下属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同志式的交谈。

(2)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有关问题,通过沟通情况,交换意见,求得共识;

(3)对需要提请谈话对象注意的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打招呼的打招呼;

(4)对涉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的比较敏感的重要问题,不要随意表态;

(5)谈话对象要求转达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整理,如实反映;

(6)谈话要有记录,并整理谈话的情况定期向同级党组(党委)通报,重要情况,及时向上级党组(党委)和有关方面反映。

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

领导干部提任新的领导职务,组织上对其赋予新的领导职责,同时,对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对于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所承担的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任前廉政谈话的对象为气象部门各级新进入领导班子的成员和新提任的各级职能机构的领导干部。任前谈话的重点是司处级领导干部。

2.廉政谈话工作在党组(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具体工作由纪检组(纪委)部门商人事部门后组织实施。

3.对新进入各级气象部门领导班子的成员,由上一级党组书记或党组成员,或委托纪检组(纪委)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对机关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新提拔的领导干部,由纪检组或机关党委、纪委会同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可根据干部任用工作的情况,进行集体谈话或个别谈话。

4.任前廉政谈话的主要内容。

(1)进行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要求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认真执行 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2)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要求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组织观念、政策观念和大局观念,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任何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凡属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问题,一定要坚持审批程序,由集体讨论决定,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3)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要求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认真学习掌握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气象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制度规定,防止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4)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明确领导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任务,提高其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像抓业务现代化那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5)针对谈话对象的具体情况,指出存在的缺点和差距,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6)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如有需要向组织上说明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讲清楚。任前廉政谈话的内容可根据谈话对象 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5.任前廉政谈话一般应在干部任职前进行,特殊情况下不超过任用上岗后的2个月进行。人事部门须在干部任用前将拟任干部的基本情况、考核材料抄送纪检组(纪委)领导,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任前廉政谈话。

三、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

实行诫勉谈话制度是纪检监察机构认真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的职能,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重要保障,将监督的关口前移的教育和监督工作。建立和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深入开展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推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努力减少违纪现象,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诫勉谈话的对象。主要是群众反映有违纪苗头或有轻微违纪和不廉洁行为,以及其他需要谈话诫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对管理混乱、违纪行为多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突出、普遍性问题的单位,可视情况对单位负责人或班子集体进行诫勉谈话。重点是处以上领导干部。

2.诫勉谈话的主要内容。一是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方面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二是群众反映突出,经过初核虽不构成违纪,但已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三是部门或 单位存在的普遍性的不良现象,应予以重视或纠正的问题;四是群众举报属实,但属于自查自纠范围的问题;五是组织上认为需要提醒、告诫或需要本人做出说明的问题。可根据谈话对象的具体情况对谈话内容有所侧重。

3.谈话形式。诫勉谈话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逐级负责的原则进行。一般以个别谈话为主。对普通党员,应以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为主进行;对领导干部的诫勉谈话,由上一级行政领导、党组(党委)成员或纪检组(纪委)领导进行;必要时由党组(党委)指定人事部门或机关党委负责同志参加。对领导班子集体的诫勉谈话,由上一级党政领导负责进行,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参加。

4.组织领导。诫勉谈话由纪检组(纪委)根据群众举报、有关部门的反映,并进行初核认定存在违纪苗头或有轻微违纪和不廉洁行为,以及其他需要谈话诫勉的,由纪检组(纪委)向党组(党委)提出建议,经党组(党委)负责人同意后,由纪检组组织实施。每次谈话之前,应将谈话内容、要求、时间等,提前通知谈话对象,谈话对象应按要求进行认真准备。纪检组(纪委)应作好诫勉谈话的记录,并负责检查谈话对象的自查自纠情况。诫勉谈话的具体事务性工作,由纪检组办公室或监察审计处承办。

5.诫勉谈话的注意事项。

(1)诫勉谈话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明确提出意见 和要求,做到批评提醒到位。同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防止简单粗暴。对反映的违纪苗头性问题和轻微违纪问题的诫勉谈话,谈话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工作,认定问题的性质、事实。

(2)被谈话对象应正确对待诫勉谈话,对存在的问题,须如实说明,认真纠正;对诫勉谈话后无改进的,应责成其做出书面检查,并限期纠正。

(3)各级党组(党委)、纪检组(纪委)要加强对下属单位开展诫勉谈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凡对所属党员、干部疏于教育和监督,发现问题不及时认真开展诫勉谈话,发生违法违纪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在追究违法违纪者本人的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该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

上一篇:探路中国营销策划业下一篇:糗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