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2024-05-06

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共14篇)

篇1: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麦可网http:/// 高端android体系化学习

Android:从程序员到架构师之路

Android发展多年的今天,很多工程师都遇到职业发展瓶颈了,不知道如何向上走,因此麦可网携手台湾Android教父高焕堂老师推出了《Android架构师之路》这套国内唯一的课程,通过这套课程学习,学员们会学习高老师提出的EIT架构设计模式,能从普通Android工程师往Android架构设计师这个新的台阶攀登,同时更加熟悉Android本身体系结构设计,也可以换位以Android系统的设计师角度来思考问题。

由于Android是开源开放的平台,国内开发者不仅涉及App应用开发,也深入到底层软硬整合开发。

随着Android产业急速扩大,上下层模块日益增多,复杂性增高。无论是软硬件开发者都需要优越的架构思维、模式和方法,来支撑复杂的软硬整合、跨平台和自动化测试问题。

本课程解析移动应用开发的架构思维、模式和方法;并落实为Android的多层框架体系;所介绍的架构设计决策,都能落实为代码,为一个非常务实的课程。

随着这套课程的推出,麦可网已经有了高级应用,Framework,底层嵌入式,架构师之路等一系列互补系统的Android课程,全面覆盖纵横领域。毫无悬念的麦可网已经具备了国内最强大,系统,专业的Android课程体系。

这套课程的针对人群: Android开发已经有至少两年经验的IT工程师,多年开发经验想深入了解Android这个开源平台的资深工程师,Android项目团队的技术管理者。

我们不建议:不建议Android初学者学习这套课程;不建议没有项目经验者学习这套课程;不建议没有遇到瓶颈者学习这套课程。

有人问:架构课程是否会讲解的很虚? 这套课程有超过2/5 都是案例,结合代码和UML案例来分析各个设计场景,所以大可放心,欢迎点击我们的试听课程。

篇2: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一、微服务架构模式

1.1 模式描述 1.2 模式拓扑 1.3 避免依赖与调度 1.4 注意事项 1.5 模式分析 二、Android中的微服务架构 三、结语

前段时间我们翻译的《软件架构模式》( 完整书籍的地址 ) 对外发布之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书中讲述了五种经典、流行的软件架构模式,同时分析了五种模式的实现、优缺点等,为我们的开发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但是《软件架构模式》的问题在于没有结合具体的示例来让这些理论知识更易于吸收,因此有些同学在我的开发群反馈: 书看起来是挺好的,但是没有具体的示例感觉看得迷迷糊糊的。因此在下打算写一些结合Android源码或者开发的文章来更深入的讲述这些架构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家更深刻、更具体的学习到这些架构的魅力所在。

篇3: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1. Android平台的架构

Android平台主要由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架构起来, 分别是Linux内核层、Android运行时库和其他库层、应用框架层、应用程序层。由四个核心部分形成了开发性、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应用程序可以互相使用某些相交程序、强大的系统是使用更具简便性四大强有力的核心优势。详细架构可参看图1。

1.1 Linux内核层

Android在最初是借助了Linux version的2.6.23内核来进行技术加工拓展, 从而实现整体Android系统的最基础工作, 所以它需要Android特有的驱动码。Linux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原始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虚拟的CPU, 为了来满足系统运行的内存速度和内存的空间。Linux内核层主要负责的领域是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内存使用的基本管、程序运行的进程管理、网络堆栈、附带着要对驱动的模块处理负责。作为一个独立体, 虚拟的存在于软、硬件之间来调节平衡, 虽然是套用了Linux系统但是最终的系统是只能够针对Android具有兼容性, 所有的标准和接入系统都与原系统不同, 在识别的过程中应该引以注意。在Linux内核层中最明显体现出开放性的是其摒弃了虚拟内存文件的形式而是大胆选用了YAFFS2 (Yet Another Flash Rle System) 文件系统, 在研发最初是为了能够运用到NAND Flash设计的文件系统中, 并且其可复制移动的特性更是深得设计研发人员的钟爱, 与YAFFS2相类似的同种文件系统YAFFS是日志型文件YAFFS的另一个分支, 之所以没有将YAFFS运用到Android是由于YAFFS更适用于小页面的运行一般是528字节/页, 而Android则需要2k+64字节/每页, 近乎四倍的数量, 如此大容量的NAND Flash, 使Android手机无疑的选用了YAFFS2的支持。

1.2 Android运行时库和其他库层

Android系统中有一个能偶对Java语言系统提高多种功能的核心库, 这个核心库连同Dalvik虚拟机一起构成为运行时库, 为手机系统提供了更为宽泛的开源代码, 这个运行时库不需要像其他系统软件一样安装, 并且无需去介意它的管理配置, 通过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250KB小数据库来完成对于2TB的数据库支持, 只是单一磁盘上的小文件却是为Android提供了诸多的选取它作为移动终端的嵌入式数据库的理由, 无论从速度上还是在服务的范围上都能够使Android系统增色不少, 同时也是能够适合Android系统运行的不二之选。

1.3 应用框架层

从应用框架层来说, 能够基于开发人员对于应用程序接口框架的访问权限很广, 几乎是可以任意进入。并且应用框架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各个系统的构件充分发挥自我的价值, 掌管专门性的功能, 不会造成构架能量的重复使用, 但是应用框架分发出来的组件却可以被所有构架共享, 可谓是单独生产加工, 集中式供应使用。

1.4 应用程序层

虽然Android系统借来了很多的高手来丰富其战斗力, 但是其自身也是存在着很强的技术和战术。这些技术主要还是多出现在应用程序内, 包括Java公司全权代理研发的包括e-mail客户端、短信程序、日历、地图、浏览器、通讯录等等。

2. 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本组件

在Android系统中, 起到关键作用以及核心地位的是其应用程序, 包括手机使用中大部分基础功能, 能够维持应用程序正常有效运行的组件主要有Activity活动、Service服务、Broadcast Receiver广播接收器和Content Provider内容供应处理器四部分, 另外通过Intent组件将他们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 为任意部件需要做信息有效的传递工作。下面来详细的介绍五个部分的相关问题。

2.1 Activity活动

所有通过手机界面能够显示出现在屏幕上的图像都是由Activity实现表示层的组件功能实现的, 虽然Activity活动是最基本的组件, 但是可以通过延伸和无限的扩张来实现更复杂多变的图像组合, 其活动领域主要是借助了有关View的各种有效成分出现在手机上的各种图形, 更具体的说是GUI图形用户界面, GUI是使用者与应用程序直接

互动的媒介, 在手机的界面罗列出可被执行的有效应用功能, 用户要通过GUI来对手机操作并使其执行所需的功能, 应用程序通过GUI来知晓用户端发出的要求从而进行应用程序的运行。所以Activity负责的是基础性的表示层工作。

2.2 Service服务

Service功能是满足用户在同一时间可以运行不同的程序, 虽然不能够在同一界面同时显示, 但是却不影响其共同运行, 所以Service更多的是负责后台的工作, 并没有能够与用户之间彼此传达信息的界面。在手机使用中, 很多用户喜欢将音乐长久的处于播放状态, 同时还要进行比如进行娱乐游戏, 电子浏览器查阅等任意的使用功能, 这样音乐处理器就是进行后台的运行工作, 也就是Service在应用程序中的体现。

2.3 Broadcast Receiver广播接收器

Broadcast Receiver是能够将手机的目前的运行状态、出现任何有待解决或者异常的行为及时的告知手机的使用者以便使用者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调整。Broadcast Receiver并不会单一的只对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提出广播, 另外可以同时对手机系统的整体任意的部分并且同时多数量的广播, 只要是出现情况的组件都会进行广播。比如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操作上失误, 手机就会提醒无此选项, 在短信的发送完成之后, 手机系统会提示已发送或发送成功, 当存入大量的信息后, 手机会提示您的内存已满等等提示类的信息。与Activity相类似都是又基类为源拓展为不同组件的通知形式。

2.4 Content Provider内容供应处理器

Content Provider将应用程序的特定数据提供给其它应用程序使用, 数据的存储方式可以是Android文件系统、SQlite数据库或者别的合适的方式。

2.5 Intent

Intent是一种运行时绑定机制, 它能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连接两个不同的组件。

3. 开发实例

3.1 在Eclipse下创建一个基于Android 2.2版本的新项目My SMS。

3.2 修改用户界面。修改res/layout/main.xml文件的内容, 从上到下分别增加文本域、一个用来输入号码的可编辑文本框、文本域、用来输入短信内容的可编辑文本框和一个用来发送短信的按钮框, 实现短信发送程序的主界面。

3.3 设置权限。在Android Manifest.xml中添加发送短信权限的声明, 代码为

3.4 实现短信发送功能。关键代码为

当用户按下"发送信息"键之后, 用户界面会重新回到My SMS的初始界面。

3.5 运行结果。

在Eclipse中运行程序, 系统会启动一个Android模拟器, 通过Windows的命令行再启动另外一个Android模拟器, 这样两个模拟器就可以实现两个手机间的电话或者短信的功能。每个模拟器左上角的数字代表了该模拟器的电话号码, My SMS运行的模拟器号码为5554, 通过命令行启动的另一个模拟器号码为5556。

4. 总结

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无论对于使用者还是对于设计开发人员来说都能够给予更大的自由空间, 开放和兼容为更多手机提供了引入的最好契机, 同时随着Android在联盟中名牌手机中在市场受到很好的收益, 使得更多的开发设计者和手机供应商将注意力不断的向其倾斜, 本文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有效构架分析来呈现其区别于其他系统的优势, 并利用短信系统的实例介绍在实际中的应用。Android具有很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可能在更高的领域内发挥更高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胡伟.Android系统架构及其驱动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4) .

[2]李林涛, 石庆民.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25) .

[3]宋小倩, 周东升.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开发研究[J].软件导刊, 2011, (02) .

篇4: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关键词:Android;Camera;取景器;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91.41

Android系统是谷歌公司研究推广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该系统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已经在智能终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应用领域,Android系统已经在智能手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设计[1]。人们在使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设备过程中,可以使用Camera系统进行拍照,将照片保存在智能终端硬盘中,也可以发布到网络上,以便与朋友分享。因此,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系统已经成为了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1 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功能分析

目前,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系统主要包括取景器(viewfinder)和拍摄照片两种关键的功能,已经发布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程序实现的功能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其程序架构分别包括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分别是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Server),是非常完整的,能够有效确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2]。Camera系统架构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是依赖于Binder结构的,具体描述如下:当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系统工作运行的时候,可以将工作程序分成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分别是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Server),两者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Binder机制实现,客户端调用接口服务程序,具体的执行功能则在服务器中实现,具体的进程之间的通信对于客户端来讲是不可见的[3]。

2 Camera系统核心架构分析

目前,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系统核心架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应用框架层、库层和内核层。

2.1 应用层

应用层是指应用程序直面客户的层次,应用程序可以采用Android系统提供的API进行编程实现,通常采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使用各种源文件,将Java源文件程序和资源文件集成在一起,通过编译生成一个完整的APK包。Camera系统在应用层上表现为一个APK包,APK包在拍照功能实现过程中调用了应用框架层中的API函数,能够实现拍照等逻辑业务功能和UI显示,该功能的实现文件命名为Camera.java,该文件关联的类是android.hardware.Camera。

2.2 应用框架层

应用框架层能够为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许多的API,是一个应用程序实现的基本框架。在框架内部,程序员可以获取UI界面需要的各种控件,比如使用网格和列表等,都采用必要的接口,提供给外部用户。Camera系统可以通过应用框架层将应用和底层硬件实现逻辑隔离开,基于Android定义实现一套上下通信的接口,能够有效地加强应用层、底层硬件的开发和移植。在应用框架层,应用层可以通过android.hardware.Camera种类调用软件服务功能,同时可以使用CameraHardwareInterface.h头文件中包含的硬件服务接口为下层提供调用服务的功能。

2.3 库层

对于嵌入式软件系统来讲,库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层,也是Android应用层与实际硬件层进行通信传输的接口,其可以将硬件的行为与功能封装起来,通过接口提供给应用框架层,以便能够进行通信。在Camera系統中,库层实际上就是硬件抽象层,用户空间的驱动程序代码就在库层实现。库层的上级层次为应用框架层,其为Camera硬件抽象层提供了包括虚函数的类,作为一个接口进行调用服务。

2.4 内核层

内核层又被称为操作系统层,内核层与硬件直接关联,主要能够为应用程序、硬件设备提供逻辑驱动程序,以便能够启动硬件。为了更好地服务移动终端系统,在Linux内核上进行很大的改进和优化。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系统中,其通常采用具体的驱动规范,可以将Camera基本物理功能提供给硬件抽象层,供其进行调用。Camera系统的主要功能包含了图像视频数据的采集、转换图像的格式、缩放图像和传输数据

3 具体功能实现设计

针对以上的分析来设计Android Camera的实现方案,图1给出了preview和拍照时的数据流设计方案,图2给出了视频录制时数据流设计方案。数据都是从java层送到Camera Service,并在HAL层准备好组件,最后送到Driver层解析。Preview与拍照时的数据流类似,视频录制时则需要考虑缓存数据。图中Preview data、Capture Image data、Recoding data指出了数据从上层到下层的流向。

由图1和图2给出的Android Camera的设计方案设计出的Camera不仅拥有的高清晰拍照功能,且控制键更健全,为开发和设计Camera系统提供了参考。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系统能够实现取景、拍照、保存和上传等核心功能的实现技术,同时总结了Camera系统通常采用的核心架构,并给出了具体功能实现的设计方案,以便为系统设计和开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江楠,刘高平.Android中Camera类库分析及其典型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01):11-12.

[2]胡伟.Android系统架构及其驱动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96-101.

[3]张仕成.基于Google 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24-25.

篇5: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1.1 模式描述

不管你选择哪种实现,有几个常见的核心概念都需要进行了解。第一个概念是独立部署单元。如图4-1所示,微服务架构的每个组件都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部署,让每个单元可以通过有效、简化的传输管道进行通信,同时它还有很强的扩展性,应用和组件之间高度解耦,使得部署更为简单。

也许要理解这种模式,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服务组件。不要考虑微服务架构内部的服务,最好是考虑服务组件,从粒度上讲它可以小到单一的模块,或者大至一个应用程序。服务组件包含一个或多个模块(如Java类),这些模块可以提供一个单一功能,例如为特定的城市或城镇提供天气情况,或也可以作为一个大型商业应用的一个独立部分,例如火车票的余票查询系统。在微服务架构中,正确设计服务组件的粒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接下来的服务组件部分对这一挑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它可能是一个分布式的架构,这意味着架构内部的所有组件之间是完全解耦的,并通过某种远程访问协议(例如, JMS, AMQP, REST, SOAP, RMI等)进行访问。这种架构的分布式特性是它实现一些优越的可扩展性和部署特性的关键所在。

微服务架构另一个令人兴奋的特性是它是由其他常见架构模式存在的问题演化来的,而不是作为一个解决方案被创造出来等待问题出现。微服务架构的演化有两个主要来源:使用分层架构模式的单体应用和使用面向服务架构的分布式应用。

提示 : 单体应用, 即一个应用就是一个整体。

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的发展过程主要是由持续交付开发促成的。单体应用通常是由紧耦合的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同时又是另一个单一可部署单元的一部分,这使得它繁琐,难以改变、测试和部署应用。这些因素通常会导致应用变得脆弱,以至于每次有一点新功能部署后,如果由于这些新功能引发了异常,那么整个应用就不能运行。微服务架构模式通过将应用分隔成多个可部署的单元(服务组件)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服务组件可以独立于其他服务组件进行单独开发、测试和部署。

另一个导致微服务架构模式产生的演化过程是由面向服务架构模式(SOA)应用程序存在的问题引起的。虽然SOA模式非常强大,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抽象级别、异构连接、服务调度,并保证通过IT能力调整业务目标,但它仍然是复杂的、昂贵的,它很难理解和实现,对大多数应用程序来说它过于重量级。微服务架构通过简化服务概念,消除调度需求、简化服务组件连接和访问来解决复杂度问题。

1.2 模式拓扑

虽然有很多方法来实现微服务架构模式,但三个主要的拓扑结构脱颖而出,最常见和流行的有:基于REST API的拓扑结构,基于REST的应用拓扑结构和集中式消息拓扑结构。

基于REST的API拓扑

基于REST的API拓扑适用于网站,通过某些API对外提供小型的、自包含的服务。这种拓扑结构,如图4 - 2所示,由粒度非常细的服务组件(因此得名微服务)组成,这些服务组件包含一个或两个模块并独立于其他服务来执行特定业务功能。在这种拓结构扑中,这些细粒度的服务组件通常被REST-based的接口访问,而这个接口是通过一个单独部署的web API层实现的。这种拓扑的例子包含一些常见的专用的、基于云的RESTful web service,大型网站像Yahoo, Google, and Amazon都在使用。

图 4-2

基于REST的应用拓扑结构

基于REST的应用拓扑结构与基于REST API有所不同,它通过传统的基于web的应用或者客户端应用来接收客户端请求,而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API层。如图4-3所示,应用的UI层是一个web应用,可以通过简单的基于REST的接口访问单独部署的服务组件。该拓扑结构中的服务组件与基于REST API拓扑结构中的不同,这些服务组件往往会更大、粒度更粗、代表整个业务应用程序的一小部分,而不是细粒度的、单一操作的服务。这种拓扑结构常见于中小型企业等复程度相对较低的应用程序。

图 4-3

集中式消息拓扑

微服务架构模式中另一个常见的方法是集中式消息拓扑,如图4-4所示。该拓扑与前面提到的基于REST的应用拓扑类似,不同的是基于REST的应用拓扑结构使用REST进行远程访问,而该拓扑结构则使用一个轻量级的集中式消息中间件(如,ActiveMQ, HornetQ等等)。不要将该拓扑与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式混淆或将其当做SOA简化版,这点是极其重要的。该拓扑中的轻量级消息中间件(Lightweight Message Broker)不执行任何调度,转换,或复杂的路由;相反,它只是一个轻量级访问远程服务组件的传输工具。

集中式消息拓扑结构通常应用在较大的业务应用程序中,或对于某些对传输层到用户接口层或者到服务组件层有较复杂的控制逻辑的应用程序中。该拓扑较之先前讨论的简单基于REST的拓扑结构,其好处是有先进的排队机制、异步消息传递、监控、错误处理和更好的负载均衡和可扩展性。与集中式代理相关的单点故障和架构瓶颈问题已通过代理集群和代理联盟(将一个代理实例为分多个代理实例,把基于系统功能区域的吞吐量负载划分开处理)解决。

图 4-4

1.3 避免依赖和调度

微服务架构模式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决定服务组件的粒度级别。如果服务组件粒度过粗,那你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个架构模式带来的好处(部署、可扩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然而,服务组件粒度过细将导致额外的服务调度,这可能会导致将微服务架构模式变成一个复杂、容易混淆、代价昂贵并易于出错的、重量级的面向服务架构。

如果你发现需要从应用内部的用户接口或API层调度服务组件,那么很有可能你服务组件的粒度太细了。同样的,如果你发现你需要在服务组件之间执行服务间通信来处理单个请求,要么是你服务组件的粒度太细了,要么是没有从业务功能角度正确划分服务组件。

服务间通信,可能导致组件之间产生耦合,但可以通过共享数据库进行处理。例如,若一个服务组件处理网络订单而需要用户信息时,它可以去数据库检索必要的数据,而不是调用客户服务组件的功能。

共享数据库可以处理信息需求,但是共享功能呢?如果一个服务组件需要的功能包含在另一个服务组件内,或是一个公共的功能,那么有时你可以将服务组件的共享功能复制一份,因此违反了DRY规则。为了保持服务组件独立和部署分离,微服务架构模式实现中会存在一小部分由重复的业务逻辑而造成的冗余,这在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中是一个相当常见的问题。小工具类可能属于这一类重复的代码。

提示 : DRY,即don’t repeat yourself.

如果你发现就算不考虑服务组件粒度的级别,你仍不能避免服务组件调度,这是一个好迹象,可能此架构模式不适用于你的应用。由于这种模式的分布式特性,很难维护服务组件之间的单一工作事务单元。这种做法需要某种事务补偿框架回滚事务,这对此相对简单而优雅的架构模式来说,显著增加了复杂性。

1.4 注意事项

微服务架构模式解决了很多单体应用和面向服务架构应用存在的问题。由于主要应用组件被分成更小的、单独部署单元,使用微服务架构模式构建的应用程序通常更健壮,并提供更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持续交付也更容易。

该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提供了实时生产部署能力,从而大大减少了传统的月度或周末“大爆炸”生产部署的需求。因为变化通常被隔离成特定的服务组件,只有变化的服务组件才需要部署。如果你的服务组件只有一个实例,你可以在用户界面程序编写专门的代码用于检测一个活跃的热部署,一旦检测到就将用户重定向到一个错误页面或等待页面。你也可以在实时部署期间,将服务组件的多个实例进行交换,允许应用程序在部署期间保持持续可用性(分层架构模式很难做到这点)。

最后一个要重视的考虑是,由于微服务架构模式可能是分布式的架构,他与事件驱动架构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的复杂的问题,包括约定的创建、维护,和管理、远程系统的可用性、远程访问身份验证和授权等。

1.5 模式分析

下面这个表中包含了微服务架构模式的特点分析和评级,每个特性的评级是基于其自身特点,基于典型模式实现的能力特性,以及该模式是以什么闻名的。

特性评级分析整体灵活性高整体的灵活性是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由于服务是独立部署单元,因此变化通常被隔离成单独的服务组件,使得部署变得快捷、简单,

篇6: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Android具有开放性。有一下平台优势:

一、开放性

在优势方面,Android平台首先就是其开发性,开发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显著的开放性可以使其拥有更多的开发者,随着用户和应用的日益丰富,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将很快走向成熟。

开发性对于Android的发展而言,有利于积累人气,这里的人气包括消费者和厂商,而对于消费者来讲,随大的受益正是丰富的软件资源。开放的平台也会带来更大竞争,如此一来,消费者将可以用更低的价位购得心仪的手机。

二、挣脱运营商的束缚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手机应用往往受到运营商制约,使用什么功能接入什么网络,几乎都受到运营商的控制。从去年iPhone上市,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连接网络,运营商的制约减少。随着EDGE、HSDPA这些2G至3G移动网络的逐步过渡和提升,手机随意接入网络已不是运营商口中的笑谈,当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方便地进行即时聊天时,再回想不久前天价的彩信和图铃下载业务。

互联网巨头Google推动的Android终端天生就有网络特色,将让用户离互联网更近。

三、丰富的硬件选择

这一点还是与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相关,由于Android的开放性,众多的厂商会推出千奇百怪,功能特色各具的多种产品。功能上的差异和特色,却不会影响到数据同步、甚至软件的兼容,如同从诺基亚Symbian风格手机一下改用苹果iPhone,同时还可将Symbian中优秀的软件带到iPhone上使用、联系人等资料更是可以方便地转移。

四、不受任何限制的开发商

Android平台提供给第三方开发商一个十分宽泛、自由的环境,不会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阻扰,可想而知,会有多少新颖别致的软件会诞生。但也有其两面性,血腥、暴力、情色方面的程序和游戏如何控制正是留给Android难题之一。

五、无缝结合的Google应用

在互联网的Google已经走过10历史,从搜索巨人到全面的互联网渗透,Google服务如地图、邮件、搜索等已经成为连接用户和互联网的重要纽带,而Android平台手机将无缝结合这些优秀的Google服务。

篇7: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

Location:表示要将打包的项目放置的位置

Password:表示密码

Confirm:确认

}

Next

{

Alias:别名

Password:密码

Confirm:确认密码

Validity(years):授权时间

First and Last Name:a

Organizational Unit:

Organization:

City or Locality:

State or Province:

Country Code(XX):

}

Destination APK file:目标文件表示放置到位置。

接着就可以看见在相应的位置上有一个apk文件

Android应用程序

Java文件.class文件-.dex文件-apk文件

Apk :android pacakage:打包归档文件

Dex:表示Android平台下可以运行的Android文件。

篇8: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成为继宽带技术之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并以移动应用特有的随身性、可鉴权、身份识别等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1]。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通信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Web Service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的模块化组件,它执行特定的任务,遵守具体的技术规范,这些规范使Web Service能与其他兼容的组件进行互操作。Web Service技术的特点是松散耦合的、可复用的软件模块,自包含的、自描述的、模块化的应用程序,通过Web发布、定位和调用,是互联网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物。将Web Service技术应用于手机终端,使手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方便地封装服务器端提供的各项服务[2]。同时,3G技术为手机与Internet的互联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平台。因此,开发基于网络服务的手机应用系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增值服务中心的“掌上人才”的开发过程为实例,介绍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软件的网络服务架构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开发过程。

1 网络服务架构设计

网络服务的整体架构以典型的MVC模式[3]架构,如图1所示。

(1)View层

在Android中以一个Activity的实现来构建手机用户界面,即View层。每个Activity都是一个有生命周期的对象,是android.app.Activity类的扩展。尽管这些Activity一起组成了一个内聚的用户界面,但其中每个Activity都与其他Activity保持独立。应用项目的一个用户界面跳向另一个用户界面是通过在一个Activity中引用start Activity()或start Activity For Result()方法来启动另一个Activity实现的。

(2)Controller层

在Android中以一个实现自AsyncTask的NetService作为应用项目的控制器。AsyncTask允许以异步的方式对用户界面进行操作。它先阻塞工作线程,再在UI线程中呈现结果,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对线程和Handler进行人工干预[4]。因此,用户只需向控制层提交Web Service不同应用的URL即可,不用关心Controller的具体实现,Controller将网络访问结果(经过xml解析器XmlParser解析)返回给UI界面。

(3)Model层

在Android中以一个实现自Base Adapter具体的适配器来封装应用程序的数据结构和事务逻辑,集中体现应用程序的状态。通过适配器中的getView()方法返回数据项的显示视图[5]。通过LayoutInflater加载每个数据项的布局,然后将数据集合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子数据元素与数据项布局中的每个控件进行绑定。

2 关键技术实现

Web Service的架构有很多,REST和SOAP都是很成熟的架构技术,本文没有就服务端的架构进行具体的探讨,主要讨论以Android为客户端的网络服务架构。

根据网络服务架构的整体设计,实现了如图2所示的网络服务事件序列图:

下面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设计和实现进行解析。

2.1 网络接入点设计

在移动网络服务设计中,对网络接入点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概括起来,有3种网络类型:(1)联通移动wap;(2)电信wap;(3)其他的net类型。

在Android中,Connectivity Manager类负责管理和网络连接相关的操作;Network Info类用于获取联网状态。下面的代码负责移动net网络的处理:

在应用程序的主Activity的onCreate()方法中加入checkNet()方法判断网络接入点,即可完成网络接入点的设计。

2.2 多线程设计

Android应用程序运行在UI线程中,如果应用程序在与用户交互的同时需要执行诸如访问网络或查询数据库等任务,将会阻塞整个UI线程。一旦线程被阻塞,所有事件都不能被分发,用户就会被提示“应用程序没有响应”(ANR)对话框。

掌上人才应用程序以一个AsyncTask实例NetService来处理多线程,AsyncTask的特点是任务在主线程之外运行,而回调方法是在主线程中执行,这就有效避免了使用Handler带来的麻烦。核心代码是实现doInBackground(String…params)方法来处理网络服务请求,下面的代码是网络连接与数据解析过程:

2.3 xml解析

Android提供了良好的xml解析,本例主要实现XmlHelper(继承DefaultHandler)和XmlParser两个类处理xml解析:XmlParser中编写setUpParser()方法通过SAXParserFactory生成解析对象SAXParser。

XmlHelper是通用xml解析方法,通过重写startDocument()方法解析Web Service返回的数据,生成Field[]列表。然后通过类似于parsedData=(ExportData)XmlHelper.entityOb;的方法将所有的结果都以ExportData接口对象返回[6]。

2.4 适配数据

适配数据的核心是将解析的xml数据显示在UI界面上,这主要通过重写适配器的getView()方法来实现,例如如下的代码用于以列表的形式显示Web Service返回的数据:

除了上面介绍的关键技术外,还有负责将网络数据传递给调用类接口DataCenter、解析结果的对外接口ExportData等。另外还要考虑Android开发的其他常见处理,如国际化、设备自适应、程序重启等,这里不再赘述。

3 结束语

基于Activities、AsyncTask和BaseAdapter的Android平台移动互联网服务架构,实现了通过Http方式与Web Service数据交换的方式。该设计解决了基于网络的软件重用和数据共享问题,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安全共享,缩短了开发周期,增强了整个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掌上人才项目的开发证明这种工作模式的可行性,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庾志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08(9):22-24.

[2]Srirama S N.Mobile web service provisioning[J].Tele-communications,2006(2):120.

[3]赵涛,李先国,胡晓东.MVC设计模式在Web应用系统框架中的扩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5,29(4):29-32.

[4]Google.Processes and threads[EB/OL].[2012-03-08].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fundamen-tals/processes-and-threads.html.

[5]Jiang F,Ku S.How to display the data from database bylist view on android[C]//Intelligent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ISA):IEEE,2010:1-4.

篇9: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MIPS科技营销副总裁 Gideon Intrater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Xamarin合作,让全球数百万.NET 和C#开发人员能利用其工具、技术和创造力,为迅速增长的MIPS-Based Android设备开发消费性和企业应用程序及游戏。MIPS架构的简洁和效率能让我们的客户和其OEM厂商开发出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设备——就像全球首款Android 4.0平板电脑,目前在中国的零售价格不到100美元。以这样的性价比,这些设备将有助于推动Android平板电脑和应用程序在全球的广泛采用。”

Mono for Android 4.0能让全球C#开发人员使用统一的架构和语言并完整访问原始平台,以创建可在 Android、iOS和Windows这三个主要移动平台上运行的跨平台应用程序。

Xamarin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表示:“Mono for Android 可提供开发人员惯用的 Visual Studio和.NET架构功能,再加上完整访问每个操作系统特有的全部原始API和UI工具包,让开发人员可以为每个平台创建真正独特的原始使用者体验,同时还能共享约90%的源代码。特别是企业、消费者和游戏开发人员如今能够将目光对准更低成本的Android设备。”

此外,Xamarin的Mono for Android 能为.NET 开发人员提供为 MIPS 架构创建嵌入式应用程序的能力。MIPS架构现已广泛被各种消费设备所采用,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机顶盒和数字电视。凭借可支持MIPS处理器,Xamarin将能协助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开拓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移动设备激发的强大商机,锁定发达市场和中国与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庞大消费者。

篇10:Android应用课程设计题目

注意事项:

1、小组可选下列题目中的一题完成课程设计,或者自拟题目。

2、课程设计于第16周和17周小课进行演示讲解, 并要求17周结束前以小组为单位将完整代码+设计文档上传至教师FTP。

3、分组说明:2~3人一组,合理分工合作充分

一、题目及要求:

1、基于Android平台的在线通信录

功能要求:实现通信录的在线备份还原功能,能把系统的通信录一键导入导出。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实现,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小明丢了手机,只好去抢购了一个小米同时把手机卡补办回来,需要把之前手机的200个联系人补上。好在小明之前把所有联系人都备份到服务器了,只需要下载在线通信录后,登录平台,一键还原即可。

2、基于Android平台的云记事本软件

功能要求:具有记事本的基本功能,可以记录,批量处理。同时具备在线备份和分享功能。在线备份:能实时备份各种编辑中或者编辑完成的文章。分享: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实现,服务端基于PHP+Ajax实现

3、基于在线地图的轨迹跟踪服务

功能要求:

1、能动态、实时记录设备位置。

2、能回放设备位置轨迹并在地图上显示。3.能在手机或者网页上显示地图轨迹 实现要求:在线地图可以选择百度地图或者Google地图,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小明今天80岁,患老年痴呆又喜欢出远门,经常发生走丢事故。小小明为了能实时掌握小明的行踪,特意为他配备了装有跟踪服务的智能机,从此小明再也不怕走丢了。

4、基于Android平台的绿色浏览器

功能要求:

1、浏览器基本功能:前进后退历史记录等。2.云书签、收藏夹功能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换手机后,之前收藏的网站都没有了~~~~~~~ 如果有云备份功能,马上恢复收藏夹,访问各个老朋友~~~~

5、基于Android平台的财务软件

功能要求:

1、记账和统计功能。2.实时备份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用例场景:随手记,一家人共用一个账号,所有支出都清清楚楚

6、基于Android平台的社交软件

功能要求:参考微信、微博等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基于PHP+Ajax实现

7、基于Android平台的IM软件开发

功能要求:参考微信、WhatApp等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8、基于Android平台的在线播放器

功能要求:参考酷狗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9、基于Android平台的新闻客户端

功能要求:参考网易新闻客户端、Zaker等 实现要求:客户端基于Android,服务端技术自定

10、自拟题目:必须跟老师沟通后,老师同意方可。要求:有客户端和服务端,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二、设计文档要求

整体要求:使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完成课程设计,界面友好,代码的可维护性好,有必要的注释和相应的文档。文档具体书写内容要求如下: 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系统的概要设计  设计与实现部分  运行画面截图

 每一部分附上关键性代码  心得体会(每个人都要写)概要设计说明书(描述软件系统架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部署结构、功能架构及关键技术,关键业务模块需通过UML图(用例图、时序图、状态图、包图、主要类图等)进行详细描述、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功能设计、非功能性设计、系统用例);

三、方式

1、小组成员独立完成;

2、小组成员最多不能超过3。人

四、评分标准

根据提交的设计文档、程序功能的实现(要求演示)进行考核:

 无任何文档,无程序,得 0 分;

 文档混乱,没有思路,程序不能运行,1分;

 文档描述清晰,程序实现了基本功能,3分;

 文档描述清晰准确,思路清晰,程序实现了要求的所有功能,4.5分;

篇11: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个人问过这个问题,我都回答了:不需要。但是,还是要记录下来。

我们不妨从了解这个系统对于应用程序管理的一些内部机制开始说明原因。

对于Android系统而言,包含“进程”和“服务”。“进程”有正在运行的,也有刚刚离开在后台缓存的。“服务”是一个无界面、长时间运行的应用功能,并且不会轻易被终止。

我们知道,在Android中可以快速通过主页键(home)或者使用返回键(←)逐步离开应用程序。

主页键:

在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任意界面,按下主页键会快速回到手机主屏幕。同时这个应用程序的进程将在后台被暂停并建立缓存,再次启动应用程序时可以方便地返回刚才的界面。(现场被保留)

当然,在你按下主页键回到手机主屏幕时,因设计需要,也有可能会在后台运行一个甚至多个进程和服务,以保证这个应用程序在后台是“活的”。

尽管我们知道了后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进程”与“服务”,但你并不用担心它们会把你的手机拖累。当运行新的应用程序发现内存可能不够用时,系统会自动在后台释放部分缓存在后台的进程,以保障可运行新的应用程序。这是一个智能的、良性的供给体系。

返回键:

Android系统使用返回键来进行屏幕后退,以及关闭对话框/菜单/屏幕键盘。

对于传统的本地客户端应用程序,每个屏幕可以理解为一个活动(Activity)。通过返回键可以快速回退到当前应用程序的上一个活动,也可以离开当前应用程序打开的新的应用程序的某个活动。

所有的活动呈堆栈结构(一种串行形式的数据结构),正在运行的活动处在最顶端。当你按下返回键,会清除当前活动并恢复上一个活动。如下面的【图1】示例:

【图1】(来源: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fundamentals/tasks-and-back-stack.html )

如果你连续按返回键,活动一个个被抽离,就像剥洋葱一样。

在Android的应用程序里,可以通过“意图(Intent)”功能,在当前应用程序(任务)的某个活动来启动另一个应用程序(任务)的某个活动。

比如下面的【图2】的示例,在“有道词典”主界面单击超链接“意见反馈”打开浏览器访问目标网页:

【图2】

在目标网页界面,你可以使用返回键快速返回刚才的“有道词典”主界面。

而接下来这个例子,体验则是非常糟糕的:

【图3】

请看【图3】,在目标网页想要返回上一个任务需要历经几番周折。一遍又一遍地回退浏览器的浏览历史,甚至还要回到浏览器的起始页,然后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要退出。天哪!我快要疯掉了。

Android官方对于多个任务间的活动堆栈处理机制,可以看下面的【图4】来解释:

【图4】(来源: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fundamentals/tasks-and-back-stack.html )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在后台的“任务B”的“活动Y”经由“任务A”的“活动2”的一个按钮抽调到了前台,而随着“任务B”的活动一个个被剥离,最终整个“任务B”被结束了,并且使用返回键又回到了“任务A”的“活动2”。

当然,应用程序可以决定被调用时在哪一个活动就要结束。比如【图4】的“任务B”被“任务A”的“活动 2”抽调到前台后,可以决定在“活动 Y”这里就为终点,而不需让用户经过“活动 Y”的上一层“活动 X”,

否则,就会出现像【图3】那样的麻烦,用户被不情愿地经过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其它活动。

返回键实现了调用新任务之后快速返回的便利,而不是只能迂回地回到应用程序列表并找到上一个使用的应用程序再次启动。

当所有活动从堆栈中清除,任务结束。也就是说,在应用程序的主界面按下返回键时,应用程序就已经退出了。

除非,这个应用程序设计了后台运行的进程和服务。比如“ ”,即使你在应用程序主界面按下返回键退出了,在“程序管理”>“正在运行”界面上仍然可以看到正在运行的进程和服务。(需通过菜单键切换至“显示当前运行的服务”视图)

正如上面提到的,后台服务是一个无界面、长时间运行的应用功能,并且不会轻易被终止,即便你使用“任务管理器”。(其实可以在“服务”界面找到它并且手动停止服务,只不过没有这个必要性,交给系统自动处理即可。当你长时间不使用某个应用程序时,系统会认为你已经不再需要了并且会自动帮你结束除根活动之外的所有活动。)

至此,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Android应用程序不需要手动退出了。因为聪明的系统已经帮助用户做了许多事情,包括退出应用程序以及恢复可用内存。

受限于Android官方对设计规范的态度,Android并没有像iOS那样明文告诉设计者不需要这个不需要那个。Android应用程序的设计模式也因此而“百花齐放”,很难形成较为统一的体验。比如本文提到的需不需要手动退出Android应用程序的话题,如果在iOS中看到屏幕上有退出应用程序的按钮,是一件搞笑的事情。

无论如何,Android也好iOS也罢,用户本来就不需要关注“进程”或“内存管理”、“任务管理”这些东西。用完,离开界面即可,就这么简单!把用户不需要关注的问题抛给用户,无异于“不想让小孩玩火,但是又给他一个打火机。”

而设计师们,该做些什么了。改变吧!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既然Android应用程序在后台被挂起暂停了,但是为何开多了应用程序手机还是会变慢呢?

一方面:新运行的应用程序如果需要较大的内存,自然会比较慢。另外,如果手机本身的内存过小且CPU不给力,系统自然会因较频繁地自动结束进程释放缓存而导致手机在某些时候运行比较慢的感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任务管理器”会如此流行,甚至成了“装机必备”。人们用它来快速提前释放缓存以保证运行新应用程序时有足够的内存。当然,随着CPU频率越来越高,内存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手动清除缓存已经慢慢变得不再需要。

另一方面:临时启动的后台服务可能会导致手机变慢。有些应用程序在后台监听到指定的事件会自动启动,比如操作系统本身的“Google服务”,又比如连接USB并且在PC上启动“豌豆荚手机精灵”,手机上的“豌豆荚守护精灵”会自动启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能建议你有选择性的安装应用程序了。聪明的软件需要先进的硬件来支持。

也许你又会问:既然在应用程序主界面用返回键可以直接退出应用程序,可是为什么某Android应用程序(尤其是国内的)要弹出退出确认对话框呢?

这其实更多的是产品人出于不希望自己的应用程序太容易被用户“退出”,或是担心“误操作”的原因,为此给用户增加一道障碍墙。

瞧瞧我们眼前的PC软件吧!单击窗口右上角的 X 图标后,也有不少软件在干同样的事情呢。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典型的把责任推卸给用户的做法。似乎在警告用户:“真的要退出了?确定的话我就不管你了!”

我们应该尽可能少使用对话框,提供必要的容错支持。允许用户犯错,并给予恢复的机会。比如你可以允许用户在按下返回键离开应用程序后还能再次返回现场。这在很多优秀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上均有体现,比如Twitter、米聊……

当然,沉浸式的应用程序除外。比如影片正在播放或者游戏正在进行的画面,应当尽可能地不要让用户犯错被退出。沉浸式的应用程序应当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保障,因为游戏或影片进行到一半被退出往往是无法返回现场的。

篇12: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二、增加易用性

(6)一样的标志,一样的功能

我们的程序 应该帮助人们通过视觉辨别就可以轻松判断该图案或者按钮代表着怎样的功能,能清晰的分辨出来,而不是让用户费劲脑筋的去猜想这个按钮可能代表什么功能。我们的程序应该极力避免一种情况,类似的图案或者按钮却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不同的功能。

(7)不要打断用户的行为

我们的程序应该像个大明星的私人助理那样,时时刻刻为用户提供帮助,保护人们免受不重要的细节。用户希望保持专注,除非它是至关重要的和时间敏感,一个中断可能会引起用户的不愉快和厌恶。

三、使应用有趣

(1)让程序更容易学习

当我们的用户充分搞清楚情况的时候,他们会感觉良好。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应用程序更容易学习,我们应该使我们的视觉模式或肌肉记忆变得比其他Android应用程序简单容易。例如,返回的按钮就是一个很好的导航捷径,

(2)用户永远是对的

请有礼貌的促使人们做出修正,友好的。当他们使用你的应用程序,用户希望感受到他们是聪明的,一下子就上手了我们设计的程序,使用流畅,会让他们充满自豪感。如果出现错误,我们应该给明确的修正指令,而不是技术细节。如果我们能在背后修复这个bug,这样更好,而不是把错误抛给用户。

(3)给予用户鼓励

我们的程序应该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步步的较小的步骤,让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完成。此外我们的程序应该给用户实时反馈进度,比如说增加一个Progressdialog,即使它只是一个细微的光芒,也会有着意向不到的效果。

(4)让用户变得专业

我们的程序最好可以让用户觉得他们通过我们的程序可以完成一些平时完成不了的事情,比如各行业专家的技术。例如比较火的美图秀秀,结合多个照片效果可以使业余照片看起来只需要惊人的只有几步。

(5)我们的程序应分清主次

切记一点,我们的程序 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应用程序里,我们开发人员应事先决定好什么是最重要的,对于这款应用来说是最核心的功能,让该功能容易找到和快速使用。比如360相机的快门按钮或者天天动听的音乐播放器暂停按钮。

篇13:android应用程序架构

关键词:Android,ASP.NET,异构平台,数据通信

1 提出问题

随着Android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越来越多的传统网站应用程序开始尝试构建其Android客户端。比如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 凤凰、腾讯等新闻网站等等。众所周知, Android应用是基于java开发语言, 但是有大量的传统网站应用是基于ASP.NET框架技术的C#语言开发, 那么针对于这样的异构平台如何使Android客户端与ASP.NET的网站服务器能够很好的进行通信呢?

2 分析问题

针对于Android客户端与ASP.NET网站服务器间的通讯问题, 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通信的协议问题;二是通信的数据格式问题。

对于通信协议, 由于对网站的访问采用的是HTTP通信协议, 而HTTP通信协议本身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与稳定性, 在Android移动平台上能够较好的运行, 所以通信协议采用HTTP通信协议。

对于数据格式问题, 毫无疑问, 一旦涉及到异构平台, 有多年开发经验的人都会首先想到XML数据传输格式, 该传输格式只要定义好彼此异构平台间的数据传输格式, 便能非常好的完成异构平台间的数据交换, 所以数据采用XML格式。

3 方案筛选

分析了问题后, 针对于Android客户端与ASP.NET网站服务器间的通讯问题, 现给出两种可选方案:

3.1 Web Service方式

在Android中实现对于Web Service的调用需要使用到第三方类库ksoap2, 另外还需要编写较多的代码。相信很多看了网上转载的关于Web Service调用案例的开发人员都会发现即使你完全按照文章给出的方式编写代码, 也不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实现在Web Service的成功调用, 这主要是由于Android可能会工作在GPRS和Wifi两种模式下, 而GPRS模式又被国内网络通信供应商分为了NET模式和Wap模式所造成的, 针对于该问题的处理, 我会在其他论文中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再次不再赘述, 总之, 对于Web Service的调用那是相当繁琐。

3.2 Http Post+ASP.NET一般应用程序处理类

该方案是我推荐的方案, 也是在实际项目开发中, 我使用的通信方式, 经过了项目实践检验。该通信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1) 实现简单。Http Post方式实现数据通信, 不需要依赖于第三方类库, 同时其实现的代码量只有Web Service调用方式代码的三分之一不到, 不可谓不简单。

(2) 对于ASP.NET传统网站做到零更改。Android端与传统的ASP.NET网站端实现通信, 采用的是在以前代码的基础上扩展实现一些与Android端进行通信的一般应用程序处理类, 这些一般应用程序处理类与以前的代码完全隔离, 不需要更改以前的代码, 从而避免了新的bug的引入。

(3) 较好的实现代码复用。我们完全可以将Android客户端比拟为传统web页面的Android扩展, 而编写的一般应用程序处理类的功能其实类似于这些web页面的后置代码, 如果传统的网站代码具有较好的分层架构, 那么在一般应用程序处理类中将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于业务层代码的复用。

综上所述, 我们采用方案2的方式, 实现对于Android客户端与ASP.NET网站服务器间的通讯。

4 技术实现

经过了方案筛选, 现在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代码来看看该方案的具体实现, 在此, 我将以用户登录代码为例来进行演示。

4.1 一般应用程序处理类的创建。

Xml数据格式, 如图1所示。

Process Request方法代码, 如图2所示。

Login方法代码, 如图3所示。

4.2 Android端通信层代码编写

如图4所示。

4.3 Android端XML解析

Android端调用2中通信层代码将得到ASP.NET网站服务器端返回的XML数据, 再进行XML解析即可得到需要的数据, XML解析代码不是本文重点, 在此不再赘述。

5 总结

篇14:Android音频手机应用推荐

超级音乐插件

Rock Anywhere Pro

许多用户购买了Android手机后,第一时间就是替换系统自带的音乐播放软件。如果使用了第三方音乐播放器后,又很怀念默认播放器的简洁,那你就得试一试“Rock Anywhere Pro”,当它与系统自带播放器组合后,说不定你再也看不上其他第三方的播放器啦。

严格意义上讲“Rock Anywhere Pro”并不是一款音乐播放器,它只是起到了一个播放控制的作用,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系统中随时控制音乐播放。无论在执行什么任务,都可以通过音量按键调出Rock Anywhere Pro,而且不影响当前程序的执行,在快速调出的控制面板中就能对播放器进行快捷操作,尤其是一边游戏一边听音乐时,切换歌曲就格外的方便。

猎曲奇兵

SoundHound

当你在收音机或电视中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想要将其收入囊中,却不知道歌名是什么,这时就有朋友说,很简单嘛,使用电脑上的哼歌找曲。好不容易记下旋律,在麦克风中哼哼两句,却跑了调,然后?这肯定没然后了嘛。如果在你的Android手机中安装了“SoundHound”应用,接下来就简单得多了,只需把手机的话筒对准音源,SoundHound就会告诉你歌名、歌词、演唱者、MTV以及下载链接。

当然了,如果你对自己的歌喉很有信心,对着手机清唱两句也能找到歌名,此款应用的识别率比较高,即便是跑了调,也能找出歌名来。

重拾电台之音

AnyRadio网络电台

这是一款Android平台上的网络电台手机应用,以网络的方式来搜索各地电台,拥有国内外的众多频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电台,如果你爱听广播,它就是首选。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下一篇: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