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读书心得体会

2024-05-13

名校长读书心得体会(共6篇)

篇1:名校长读书心得体会

《名校长的高绩效领导力》——经典案例评析

全面提升教育素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以人为本,要求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教育能力,不仅仅是肉眼看得见的技术、技巧之类,不仅指教学技术侧面,而是包括甚至更多的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育能力应该包括热心、幽默、诚实、正直等实际上多达1000个以上的素质能力。一 般的教师教育,能够提供给从教者一些学科专业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却难以培养从教者的教学技术、技巧,至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 高更是无从谈起。长期以来,教师的培养、培训普遍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重教学、轻方法的现象,教师继续教育类图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一

———知人还要善任 一位最佳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罗斯福

所谓知人,包括知人所长和知人缩短,就是校长必须熟悉、了解每位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长,并根据他们的个人素质特点安排、分配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各司其职,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所谓善任,则是要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就是校长必须能够根据教师和行政人员的特长,安排其适合的工作,并充分信任,不求全责备,给职授权,让其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求才尽其用。

人才的鉴识是人才培养任用的基础,“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与归宿,为进一步“知人”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句名言:“放错了位置的人才等于垃圾”。

现代校长应具有“天马长鸣善驾驭,秋鹰整翮当云霄”的用人之能,让教师和人才能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合适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在关怀下健康成长。一个好校长,必然是“思贤若渴、荟萃英华、识才爱才、扬人所长”的人,必然拥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求才之渴、用才之能、荣才之量、护才之魄和举才之德。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名校由改革者的魄力铸造

许多经验性的研究都集中于交易型领导行为的研究,这是非常遗憾的,其实真正的原动力和撼动者是变革型领导。(伯纳德·巴斯)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和精神领袖,其工作层面和方向是动态的,因而,角色也是多样的:当作为一个上下级的连接时,校长是政策的执行者、传播者、联络 员;当面对学校的内部系统管理时,校长是指挥者、管理者和监督人;当面对学校的重要活动开展时,校长是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当面对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 时,他应是引导者、营造者和维护者;…

校长的类型:事务型校长、救火型校长、应付型校长、经验型校长、研究型校长、专家型校长、开拓型校长、改革型校长。

改革型校长,就一定要有改革家的勇气、胆识和智慧,而这一切素质的集合体,方显现为一个改革型校长的魄力:

这种魄力,可以让一个人力挽狂澜,在困境中起死回生,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横刀立马,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气势,一种永不言败的风范;

这种魄力,是激情与智慧碰撞的火花,是果敢与灵感嫁接出的果实,无论是举重若轻,还是决胜千里,都闪耀着迷离与魔幻的魅力色彩;

这种魄力,是建立在智慧之上的胆量,是谨慎之上的豪爽,是细密之上的英武,它虽然不能保证不会出现改革失败后的悲壮,但更能为改革者带来成功后的辉煌!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三————待人要宽,治校要严

爱是必需的,但如果为了爱而舍弃管束,便是溺爱,是害人害己,是徒劳无功。(古金)

强烈的责任心是依靠严格的纪律和管理培养出来的!在一所学校,必须有铁一样的纪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会为自己在工作上的疏忽寻找如何借口,才更能使他们提高责任心,对教学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也会对社会的未来负责。

只有教师严格地执行纪律,才能培养出学生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决心,面对挫折有坚强的毅力,面对未来的工作有果断的执行力。

因此,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指挥官,既是这所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又是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他对教师和学生严格要求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一盘散沙式的学校,永远都不会是家长们的首选。

一位校长要带领他的团队,在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取得节节胜利,就必须严格治校。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四————坚持注重实际的务实作风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符)

当校长,作风要务实,工作要扎实,要有实心,明实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

学校以校长为首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定要在工作中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仅仅围绕落实国家的各项教育改革政策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校长的务实,并不是体现在事必亲上,并不是事事一竿子插到底,具体的事情要放手让各部门的同志去做,校长的任务就是检查结果抓落实。

校长要务实,就要深入群众,了解实情,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能会上讲得好,纸上写得妙,却行动做得少,措施不得力。

校长要务实,就必须改变会议上重视,实际工作忽视;形式上重视,内容和方法上忽视的华而不实现象。

校长要务实,就要善于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奖励先进,搞好教职工的福利,满足合理的物质需求,从而调动起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五————具有非凡的决策力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决策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领导者最主要的能力要求和工作职责,是领导者管理工作的核心。对领导者而言,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误也是最大的失误!

在学校管理中,决策是校长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职能。学校校长的大量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治校目标和计划做出决定,对针对管理问题所提出的措施拍板定案,以引导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努力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在实际管理中,校长的决策能力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 一是校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资料,自行做出决策; 二是由下属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校长自己做出决定;

三是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让下属知道问题,并取得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然后由校长做出决策;

四是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集体提出意见或建议,随后由校长做出决策; 五是让下属集体知道问题并一起提出和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争取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见,并由校长做出最后决定。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六————独特的思路决定独特的出路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布莱克)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想到才能做到。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七————学习,学习,再学习

毕生保持求知欲,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重大使命上成就一件事。(池田大作)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而是变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要。无论什么人,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

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名校长必须是一个好学的人。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学堂,但不可以不读书;一个人可以没有老师,但不可以不学习。

校长的学习习惯将影响一个学校的学风; 校长的学习水平决定着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 校长是否好学,决定一个学校是否能转变成学习型学校。

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校长必须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做人,在学习中管理,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创新。

因此,校长必须养成一种不断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达到奔跑的目标,在学习中调整奔跑的方向,在学习中把师生引领到一条崭新的、正确的、通往光明和真理的路上!

学习,是动态的技术,是鲜活的知识,是明天的生产力;

学习,是生生不息超前的创造力,是最富有革命性、创造性的生产力; 学习,是统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动力系统。

新世纪的最大能量来自于学习,最大竞争也在于学习,学习能力将决定一切。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八————校长一定要始终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打铁需要自身硬”,“先正其身,再正其人”。

校长以身作则,是出于公心、讲大局、识大体、最表率的具体表现; 校长以身作则,就能起到教师和学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校长以身作则,教师和学生就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就能形成互相监督‘令行禁止的校风。

校长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自己首先做到了,教师和学生就失去了发生借口的温床,自然而然地也就能做到了。校长、教师、学生做到上下一心,就会形成合力,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攻无不破,战无不胜。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名校的良好的风气和规范的道德体系都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而要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就需要校长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九————不仅注重理论,更要具备强大的执行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敢于放权,懂得授权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一 —— 始终注重发扬民主意识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二 —— 确立目标,矢志不渝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三 —— 创新能力是校长的必备资本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四 —— 摒弃纸上谈兵,增强实践能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五 —— 亲和力就是影响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六 —— 具备丰沛的人格感召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七 —— 修炼远见卓识的洞察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八 —— 襟怀要有全球化意识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十九 —— 拥有高水平的沟通能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 —— 强化领导者的自律能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一 ——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二 ——永不放松的质量管理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三 ——心头永存使命感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四 ——树立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治校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五 ——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长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六 ——大手笔做大文章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七 ——高度的组织协调能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八 ——激情领导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二十九 ——统揽全局的能力

铸造高绩效领导力方法之三十——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篇2:名校长读书心得体会

20xx年8月4日,“吴海芳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网络直播会议,我有幸参与其中,怀着求知若渴的心观看直播,非常认真,并做了笔记,通过此次直播,是我更清晰地了解到了工作室,对我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9点钟开始直播,怀着期待、激动的心情等待着,终于迎来了美丽大方智慧的吴海芳校长发言,她如一棵优雅高洁的牡丹花向我们娓娓道来,我耐心的`听着。吴校开会的主题是“携手并进,筑梦远航”,向我们传达了工作室的标志理念“培育、携手、共享、创新”,接着跟我们介绍了她本人吴海芳校长、赖雪芬和李彦刚教授以及两位助手,都是精英组合,这样使我们更有信心向更高更远处学习发展。本工作室入室学员有12人,网络学员60人,我相信我们都是吴校说的那一群人,成长需求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的人;态度端正,专业突出有可塑性的人;精通信息,对外交往能力强的人,让我们一起奔跑吧!名校长工作室这个平台着眼于校长或者管理者领导力的培养,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在反思中定位自我,在行动中发展自我,在展示中实现自我”的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构思,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计划,加强沟通。第二阶段专题研讨,实践探索。第三阶段中期小结交流展示。第四阶段总结经验,成果推广。接着展示了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工作进展、以及近期的工作这几个方面,深入人心,最后是学员代表发言。

篇3:名校长读书心得体会

刘刘堂堂江江:我按采访顺序来介绍三位嘉宾。1990年, 我采访魏书生, 时任盘锦实验中学校长;1993年, 我采访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1999年5月, 采访高密一中校长李希贵。3个人都是我的老朋友。现在我问一个敏感的问题。你们三位对自己的教育家身份敢不敢答应?

李希贵:我不敢答应。从小到大, 我一直是听着魏老师和冯老师的报告——变老的。尽管“教育家”现在变俗了, 但在我内心里定位还是比较高的, 我从魏老师身上学自主管理, 从冯老师身上学课程开发, 在两位老师面前, 我只能算是老教师、老校长。

冯恩洪:我目前指导着1344所学校, 每天奔波在路上, 我希望优质教育能够大面积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个目标没有实现前, 我要选择李希贵的答案。

魏书生:我就是打工的, 干活的, 早年种过地, 也当过工人, 费了好大的劲儿教上书, 咱就好好干, 没想过什么“家”, 总想干好, 把活干好不就完了嘛!话说回来, 各个地方都有舞蹈家、音乐家协会, 医生也分专家门诊, 如果说干得好可以称家, 我还可以。高的定位, 不敢当。

刘刘堂堂江江:尽管你们自个儿不承认, 但我相信, 在大多数同行眼里, 你们就是我国当下著名的教育家。那么,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教育家呢?

冯恩洪:发展学生, 发展教师, 发展自己, 发展教育, 这四个“发展”是未来教育家成长的轨迹。

魏书生:像温总理说的, 一辈子从事教育, 有教育理想, 把自身、家庭、国家……把天下的利益统一起来, 帮助自己, 帮助学生, 成长, 发展, 生存, 这么一个理想。操作层面上, 好好教课, 办学, 写点东西, 我觉得, 也就这些吧。

李希贵:我认为像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 在教育领域, 有所建树, 有所改变, 有一定影响, 如此就可以称为教育家了。

二问:你们的成长道路上有哪些关键节点?

李希贵:我说三个吧。我刚当校长时, 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 对“事事有人管, 人人都管事”印象特别深刻, 于是就把魏老师治理班级的思想放到学校管理里。再后来, 到建平去学习校本课程开发, 我还到冯老师家里合过影。1999年, 刘堂江老师到高密, 欣赏我的“为40岁做准备”的办学理念, 在火车站临别时, 刘老师对我说, 你不要离开学校!这直接堵塞了我的政治前途——我有当组织部长的机会, 后来还有当市领导的机会, 一句你“不要离开学校”把我的政治命运断送了! (众笑) 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几个节点。

魏书生:下乡种地, 种好了就教书。教了两年, 成了全地区先进个人, 因为书教得好就进了工厂。感觉还是喜欢教书, 请求了6年, 第二次教书, 越教越高兴。以后没啥节点, 1986年当校长, 1997年当局长兼书记。现在办民办学校, 书生中学, 浙江, 5万平方米, 4900人, 完全中学, 股份制, 我是董事长, 私立的。我现在退了, 局长当到60.5周岁。这算节点。

冯恩洪:我的教育人生分三个阶段, 1985年前, 做了20年的教师;当了18年建平中学的校长, 2003年, 我请辞建平集团总校长……这张登机牌是我本年度的第216张, 云游四方, 这是我的现状。1993年, 建平中学誉满天下, 招生时, 有个处长孩子差3分, 没有考进, 他找到我谈话。外面有两排长队等着我, 处长生怕我溜掉——我的人格尊严被伤害了。回到家, 爱人问我为什么一脸的不高兴, 等她知道了原委, 说:“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家长, 我也会像他一样……”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引发了我要把学校变成集团, 成规模发展, 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第二件事, 受重庆市教委的委托, 指导40所初中和60所农村小学, 搞“领雁工程”。在重庆听课时, 《幸福在哪里》语文课, 一个女同学这样发言:1岁时妈妈离家出走, 7岁时父亲惨死, 13岁爷爷撒手……在无依无靠的环境下, 没有感到孤独, 课堂是如此的快乐, 幸福就在我身边……我当时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落泪了。打造卓越课堂, 继续追求优质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我的全部。

三问:您成功的理念、秘诀是什么?

李希贵:有人在网上替我总结关键成功因素, 第一, 我愿意寻找制高点, 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谁在这个领域最有权威, 哪本书必须读, 哪个地区做得最好, 一直在寻找。我真有这个习惯的, 哪个地方有好的经验, 有改革举措, 我一定去学。第二, 我愿意把教育行业以外的经验模式嫁接到教育领域里。我喜欢看企业管理的书, 最好的管理不在学校, 在竞争激烈的商场。第三, 我愿意找一些有特点、有建树、有个性的朋友, 愿意和他们走在一起, 切磋琢磨……网友总结了七八条, 我觉得说得还可以。

冯恩洪:我19岁教课, 那时的优秀老师不叫“特级”叫“超级教师”, 全上海有两位, 小学叫袁珞, 中学叫高润华。我听高老师的课, 得知高老师53岁了, 我自负地宣誓:“苍天作证, 大地作证, 在座的老师作证, 本人不用到53岁, 就要上出像高老师这样的课来……”年少气狂的我, 发誓当老师就要做中国最好的老师。这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奋斗目标。后来做了建平中学校长,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上海《文汇报》组织专版大讨论, 一夜之间, 把我卷入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深水区, 我懂得了,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 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所以我发奋学习。1980年起, 每天自学一小时, 一直到昨天晚上, 几十年坚持每天自学一小时。我考取了同济大学高级工商企业管理的研究生, 研究企业。教育对社会变革的适应性不如企业快, 为什么, 我要研究。第三个特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好是一时的, 更好是永恒的。人要有生长性, 不能在涨停板上津津乐道, 不能躺在过去的荣誉和成就上沾沾自喜, 天天想曾经上过的课是多么卓越, 那就不会成长了。要勤反思, 不断开始新的生长。我的教育生涯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如果一定要说成长的关键词, 我列三个:目标、读书、反思。

魏书生:一靠民主, 二靠科学。一开始, 我不会教书, 就跟学生商量着怎么学习, 我是学生的助手, 学生也是我的助手, 商量着, 和学生一起进步成长, 班级管理, 强调民主。第二点, 科学。科学就是研究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 根据规律制定规矩, 定了规矩执行规矩, 规矩过时修改规矩, 规矩过简细化规矩, 规矩过细简化规矩。按规矩办事, 科学省劲, 规律之外的东西, 屏蔽。我在官场, 既不吃请, 也不请吃。我做人的原则是永远不骄傲, 永远不懈怠, 永远不折腾。

四问: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是什么?

魏书生:爱事业, 静下心来育人, 不想杂七杂八的事, 不受诱惑, 这是成长的规律。千万别说教师这个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 各行各业都光辉, 最要紧的是全身心地干这个活。再一个, 深入课堂, 要真正地把课教好。把自身, 把家庭, 把人类的命运串起来思考, 大的问题看历史阶段, 小的方面扎根课堂。

李希贵:放眼全世界, 教育家往往并不产生在有名气的学校、优秀的学校, 这个现象值得关注。许多名家往往诞生在薄弱学校, 就像逆境出英才一样。顺风顺水, 一教就好的学生, 不会产生教育家。我同意魏老师的说法, 顶天立地, 和学生绑在一起, 和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

冯恩洪: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书法, 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 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择高处立, 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 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我非常感谢我所处的上海这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建平中学就像一块红色根据地, 有组织挂靠, 但没有太多“婆婆”来管。当时, 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我说:“我怎么想学校发展, 也超不过你天天想的校长。创造什么样的环境, 我来帮你创造, 学校发展的事情, 我一点也儿不过问。”我的成长得益于这个环境。

李希贵:我有篇文章还未发表过, 题目是《为什么不太听话的校长能成功》, 后来又改成《为什么那些好学校的校长总是不听话》 (众笑) ?无论什么家, 有一个东西必须要有的, 叫“灵魂”。我主张有选择地听话。三中全会提出“放权”, 我感觉, 在教育系统放权没有多少价值。人事、财务、招聘、招标, 都不在教育系统手里, 已经无权可放。于是, 就去管更具体的, 在教学进度、教学模式、订购资料上, 全都要管。校长无权, 就收教师的权, 课堂上讲10分钟还是8分钟, 都有规定。教师再收学生的权, 层层收权, 不容乐观。土壤, 不是很好, 必须洗一洗, 铲除一些东西, 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魏书生:希贵谈得好, 我深有体会。管13年基建、财务、人事, 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 没有多少自主性。体制, 没办法。那咱就眼睛向内, 小事, 上边还没有时间管, 我们就把自己的小事做精做细。难是难, 再难, 还能比释迦牟尼、孔子、耶稣、苏格拉底难?这四个人比咱苦多了。咱的环境, 可为的空间, 还是有的。有更宽松的环境, 当然更好。没有宽松的环境, 咱也得好好干活。岩松, 它也想在故宫后花园里生长啊。进不去怎么办?只能在岩石里扎根, 照样努力生长, 照样苍翠挺拔。不管有没有好环境, 都要好好儿干活, 这一点最重要!

五问:非语文教师如何成为教育家?

刘堂江刘堂江:现在中国当代的教育家, 像斯霞、于漪、霍愗征、李吉林都是教语文的。好像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教育家, 你们三位也都是语文学科的。其他学科好像难一些。请问非语文教师如何成为教育家?

李希贵:跟学科没有多大关系, 只不过能写文章, 更容易让别人知道。有一大批教师, 不会写文章, 但他们真是教育家, 只是不被人知道罢了。我们十一学校, 就有几十个教师, 达到了教育家的境界, 学问很深, 造诣很高, 深受学生爱戴。更多的无名教育家, 没有时间写文章, 也可能不太会写文章。当然, 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口若悬河, 讲得非常棒, 影响自然会扩大。写作能力挺重要的, 不管对哪个学科都一样重要。

冯恩洪:不能说语文教师才能成为教育家, 今天来参会的上海建平中学的杨振锋校长, 是我从南京师大引进的人才, 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公认的教育行家。前不久, 我在铜仁收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 徐洋, 22岁, 教数学的, 也很优秀。不管哪个学科, 都要研究教育规律, 遵循学习之道, 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平台, 多搞问题探究式教学。

魏书生:像希贵说的, 勤写作, 能力提高得快。把问题当课题, 研究研究, 写一写, 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 商量商量怎样解决……把研究过程写下来, 这样成长进步比较快。不写, 在头脑里印象不深刻, 逻辑关系不严谨, 一写下来模糊的事情会更清晰。我提个建议, 把问题当课堂, 高高兴兴地写。

六问:怎么理解教育家办学?

李希贵: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讲过,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那个时代, 优秀校长对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天,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国家课程校本化, 生生有特长, 校校办特色……再仅仅靠一个校长是很难办到的。要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梦想, 只有在一所学校里, 有一大帮志同道合的人, 怀有教育家的担当、责任和智慧, 影响学生发展, 推动学校进步。教育家应该是一个群体,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 不断产生思想的火花, 引领周边的同伴, 追求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那个时候, 这所学校才能实现教育家办学。

冯恩洪:现代教育强调多元智能, 肉眼看得到的差异容易识别, 如身高啊体重啊什么的;但有很多差异是肉眼不容易看得到。教育工作者要紧紧盯住肉眼看不到的差异, 如强势智慧、心理情感。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 要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 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 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大数据时代, 能力比知识重要, 情商比智商重要。顺应学生的发展, 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 才是教育家办学。

魏书生:我觉得校长、教师和学生, 共同寻求心灵深处求真向善崇美的那种感觉, 不断强化, 不断发展, 追逐真理, 务实工作——也就是提高追求的层面吧。

七问:当下制约教育家办学的因素有哪些?

魏书生:人财物吧, 给学校更多的人事权、招聘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财呢, 这也不是咱教育口自己说了算的事 (众笑) , 反正, “财政部”要相信“教育部”能把钱管好、用好。只要透明公开, 谁管都无所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好多事一公开, 全都没问题。对教育本身, 特别是具体教育教学, 千万别管那么紧……当然国家也正在放开, 这需要一个过程。希望能有个更宽松的环境, 校长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有了宽松的环境, 搞个实验, 做点研究, 乐乐呵呵地, 更容易百花齐放。

冯恩洪:我在全国各地都遇到了一个复杂的课题——教师职业倦怠, 唯独上海不明显, 为什么?早在1995年, 上海就打破铁饭碗, 施行聘任制, 年终要接受学生的考评……这种最优化管理, 不是经济问题能解决的。机制上, 要释放教师的潜能。上海的普教战线, 教师珍惜工作机会, 珍惜讲台, 把工作当成了事业, 这恐怕和机制有关系。简单地说, 管、办、评三权分开, 采取校长负责制, 教师聘任制, 社会监督制。

李希贵:年, 我与哥德学院谈合作, 定好了时间, 对方却狐疑地问了三遍。问到第三次的时候,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不放心, 他说他跟中国三个校长谈过合作, 最后全都变卦了。我苦笑着解释说:“你不了解中国, 你们的校长只有一个上级, 中国的校长碰到的全是上级。”到国外, 校长陪你一天, 一个电话没有, 没人找, 没有那么多上司。所以, 要给中国校长减少上级, 把权力还给学校, 我呼吁制定《学校法》, 已经呼吁了十几年。要通过法律明确政府和学校各方面的关系, 这样学校生态会更加健康。

八问:办好一所学校, 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冯恩洪:截止到上个星期五, 我听了4675节课。课堂有三个要素——教材、教师和学生。不管你是卓越课堂, 还是幸福课堂、生本课堂, 都离不开这三大要素, 关键的是“书”和“人”的关系没解决好。人的强势智慧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学生却要面对相同的教学目标, 相同的教学进度, 甚至连测评都是相同的, 大一统, 书和人的关系无法协调!第二, 人和人的关系, 即师生关系, 怎么教, 怎么学?要高度关注。哈佛大学研究表明:讲授式、被动式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是高效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 我认为这就是关键因素。

李希贵:“谁”认为这所学校是好学校, 这个判断主体很重要!如果是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来判断, 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美国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同伴关系, 研究结果是, 在孩子眼里同伴关系是最重要的。孩子到校不是为了学习, 是为了寻找同伴。同伴关系是好学校最重要的标准。这个关系的主导是教师, 判定是学生。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 就不会有良好的同伴关系用陶西平的一句话概括, 好学校就是“好的教师实施的教育”。

魏书生:办好一所学校, 最关键的要有三个条件。第一, 民主, 在学校里, 师生有主人翁责任感, 互相尊重, 感觉很舒服;第二, 科学, 符合人性的, 符合教育规律的;第三, 好的物质条件。一句话, 学校应该像个家, 老师同学是咱兄弟姐妹……在家里, 当然要研究过日子, 大家齐心协力, 好日子就过出来了。

九问:校长如何引领教师成长为教育家?

李希贵:我们学校处于转型期, 4100多名学生, 1960个教学班, 有的是一个学生一个教学班, 没有平行班, 没有班主任, 这样的学校没法管理。因此, 在我们学校, 领导就是服务, 为每个岗位上的教师去服务, 解决困难。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校长要服务于教师的发展。第二点, 要给教师内在的成长动力。校长要给教师平台供他打拼。在十一学校, 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 那就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我初到十一, 前三年没干事, 就和教师讨论学校的文化。讨论十一学校60年的成功基因, 规划未来的进取方向。共同的文化追求, 共同的价值判断, 个性的文化展示, 个性的行为方式, 使得教师的发展成为一种自觉, 一种自愿, 一种自主。没有内在的动力, 仅靠校长的引领, 想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 是远远不够的。

冯恩洪:最重要的是要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 很多校长都在关注教师的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了。像北上广这些大城市, 钱袋子鼓了, 脑袋里是不是也富裕了?不见得。所以, 要把引领精神发展放在首位, 要让老师们感觉, 来到地球上, 不能白白走一趟, 要建功立业。

魏书生:校长引领什么?引领大伙享受幸福快乐。我在盘锦当校长局长, 工作计划年年印发, 人手一册, 每页上都印着“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 每天都看到这句话, 年年都是这一句话, 页页都是这一句话。人, 都需要学习, 做点事, 尽点责, 帮助别人——只要你活着。我到监狱给犯人作报告, 也强调把这种观念守住, 守不住, 不就进来了 (众笑) 。要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 否则越陷越深。守住, 不动摇, 不折腾, 不懈怠;做深, 做细, 做大, 做强。守住, 我们就能高楼住得, 茅屋居得;高官做得, 百姓当得;顺境处得, 逆境受得;表扬经得, 批评听得。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 也包括教育者本人抓住机遇、守住自己, 学习、工作、尽责、助人, 坚守坚守再坚守。

篇4:名校长的办学经

与钟玲丽接触,你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知性与优雅,但你很难将她与那个受命于危难之际,创造出骄人业绩的女强人联系起来。然而,正是这样一名看似柔弱的女性,却凭借着坚毅果敢的魄力,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带领昆明市莲华小学、武成小学等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莲华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她硬是把一所排名靠后的学校打造成了“省一级示范学校”;来到武成小学,她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扩大、优化办学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现代化管理助推学校跨越发展

作为校长,钟玲丽在办学上力求不仅能聚众人之精华,更能扬自身之特色,提出了“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科学管理为兴校之基,师资队伍为强校之源”的办学思想。2010年武成小学抓住机遇,全面启动“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以“学校发展”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抓好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同时加强民主管理,在“两基”迎国检工作中为五华区的中小学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五华区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钟玲丽把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一是激励机制工程,二是铸造师魂工程,三是建立名师工程,四是青年教师希望工程,五是教师心理健康工程。为了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钟玲丽组织成立了学校团队式“名师工作室”,开创了在基层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的先河。制定《武成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强化教师发展意识,引领教师制定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让教师有计划地实现自主发展。建立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制度,坚持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保证师训经费,近三年来,学校共派出80人次参加国家、省级培训,164人次参加市、区级培训,100多人次外出学习观摩,撰写学习体会100余份。

钟校长是教师们的良师益友。每年她都要送几本优秀书籍给教师们,《师心流霞》、《21世纪成功学》、《窗边的小豆豆》、《于丹论语心得》、《你在为谁工作》……在任校长期间,钟玲丽手把手培养指导了省特级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优秀园丁3人、全国和市模范班主任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7人、区级教坛新秀10人,共计培养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骨干42人。目前武成小学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40%。钟玲丽注重为教师个人的发展创设机会和平台,赢得了教师的尊重,更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学校也由此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为了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钟校长明确提出了“建网就是建学校”的工作思路。她克服了诸多困难,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投入资金1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她放弃了休息时间,整个假期都在学校奔忙,终于在新学期到来之前,让两个校区的34间教室全部装上了多媒体平台,使武成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昆明市处于领先地位,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钟玲丽把教研作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凭借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开展了各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身体力行带领老师们进行的多项教研课题,分别获国家、省、市、区科技进步奖。由于教研工作突出,钟玲丽被评为“‘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学校还承办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中期现场汇报会。由她亲自领衔的课题《基于“三生教育”理念,多元假期作业形式的探索》,经过3个学期的实践,已基本成为了武成小学的特色。钟玲丽被邀请到厦门、广州、上海等地进行“学校现代教育工作创新”及“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她撰写了十多万字的教育理论文章,被刊载在《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昆明日报》、《五华教育》等报刊上,还被云南省教育科学院推荐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艺术教育研讨会并做交流发言。

学校的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兄弟学校前来学习。美国、泰国、新加坡、台湾、北京、广州、厦门、青海以及省内各州市的教育代表团纷纷来考察学习;东川、陆良、石林、嵩明、晋宁、芒市、普洱、维西等地的校长和教师陆续来进行挂职培训。而钟校长也多次深入芒市、临沧、昭通、陆良、丽江、大理、镇雄、文山、曲靖等地,对当地的校长、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共同提高。

讓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群众

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钟玲丽担任校长以来的奋斗目标。2009年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钟玲丽带领老师们积极探索武成小学和毓英小学的整合工作。对于这项工作,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在密切关注。为做好这项工作,在钟玲丽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全面分析了两校的办学历史与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两校整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要保证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就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整合前,她组织两校的教师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教师们的相互了解,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为新学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她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几乎整个假期都吃住在学校,亲自带领负责后勤工作的几位同事,扎根毓英校区,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校舍装修、人事资料交接等纷繁复杂的工作,以极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按时开学。

在完成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根据两个校区的实情,钟玲丽大胆地对毓英小学原有班级进行了合理可行的合并,既节约了教室、设备等硬件设施,又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工作效能。针对教师业务特长和工作能力,对所有教师的工作量和岗位进行了合理的变动,让大部分老师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既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平稳、顺利地开展,从而真正实现两校人、财、物的整合。通过整合,实现了两校管理同谋、计划同盘、资源同享、活动同步、发展同行;盘活了两校现有教育资源,实现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化;充分发挥了武成小学的品牌和资源优势,重构了适应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辖区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学校的整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更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支持与赞扬,两校整合成为武成小学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了一笔,使百年老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钟玲丽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云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昆明市优秀园丁”、“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教34年来,无论是在莲华还是武成,没有人知道一路走来执着于教育的钟玲丽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但是,从她取得的成绩中我们分明看到了那片染着她汗水和心血的璀璨霞光。

篇5:名校长培训学习体会(杨前江)

勿忘初心 谨记使命

——铜仁市名校长赴上海学习专题培训活动

铜仁市万山区仁山学校 杨前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总书记关于“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根据《2017年第二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为顺利完成市人民政府安排的“由市教育局牵头,借助省内外教育资源,提出铜仁市中小学名校长和名师培训工作计划”任务,经市教育局认真研究并与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协商,采取“送出去”的方式,经市政府同意,决定于2017年12月3日至12月9日,开展铜仁市名校长赴上海专题培训。

2017年12月3日,铜仁市各中小学50名校长在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副科长邓娟、科员薛振霞的带领下踏上了上海培训之旅。感悟一:追梦 ——追梦蝴蝶 梦

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梦 教育之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梦

铜仁教育之梦

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梦

仁山学校之梦 以仁为根,以德为魂 创新育人,育创新人

打造城市中的城堡学校,公园里的文化大观园 感悟二:由“人工智能挑战人类的教育”感悟

——我是谁,为了谁,怎么为

我们是学生思维的开发者。我们必须由知识传授者过渡到学生思维的开发者上来,要掌控“空瓶子”效应,让不留空间的填充转化为“一切皆有可能”的预留。

教育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我们的教育既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现代社会培养“即时型”人才,更要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而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打着“多培养一个重点”的口号,把学生硬性分成了好、中、差班,最终,让好生偏激化,差生堕落化,导致教育的毁灭化。感悟三:以知识能力为主打的量变,转化为以提高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质变——有感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质量观”

经常讨论教师有“三怕”。一怕不会教,二怕教不会,三怕生无所恋。不会教。我们背负了太大的压力,因为“传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一桶水”,更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不自然的背上了“教”的枷锁。

教不会。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于是把所有的知识嚼碎了后喂给学生,且美其名曰:师者,父母心也。可是我们的爱心换来的不是学生的优质成长,反而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生无所恋。哀莫大于心死,当学生把学习当成了枷锁,把教师当成了阎罗,视课本为负担,视课堂为炼狱,那么我们塑造未来的教育,还剩下什么!

怎么了?造成上面的原因,在于我们追求功利教育,教育成了“考试的奴隶”,成绩成了政府追求政绩的遮羞布。教育必须回归本质,为育而教,为教而育,以培育人的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

感悟四:让知成为力量,思成为源泉,行成就梦想——悟知、思、行

知,是记忆、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当我们掌握的钥匙越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多,我们攻坚克难的底气就越足,而这一切还停留在认知的层面,还处在教育的低等阶段,还处在身体的纵横成长阶段,我们把大量时间与精力用在传授知识上,低质而低效。

思,是分析、判断、决策。是对未来的思考,它立足现实,却超越现实,是对现实的分析和判断。有了思,预示有了生命,懂得取舍,就明白了优质、高效。

行,是执行、实践、创新。是生命体的主动探寻。我们的教育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感悟五:各取所需,打造学科知识超市——悟“碎片化”学习

平时我们都在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却忽视了知识的片段性。学生往往因为某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断断续续之间就影响到整条知识线,甚至就像瘟疫一样蔓延,直至学科崩溃。这时,因学生的差异性,导致给教师教学带来了难题,会的不要学、不想学,不会的要学、不能学,分层教学虽然能解决面的问题,却不能解决体的本质问题。

从碎片化教学中,我们不妨打造学科知识超市。

1.学校教育如同立体几何,不同学科是不同的几何体,每门学科都是一个面,不同年级内容构成了线,每一章节就是点。

2.我们把每一学科知识按点进行分割,越细越好,大到节,小到一个例题。3.把每一个点,做成微课知识点,放入知识库。

4.建立知识超市。学校将所有学科的知识库编入程序,利用学校微机室,建立知识超市。

5.学生按需所取。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与不足,登录,按照编码(每一个编码就是一个知识点)进入学习。感悟六:改变,从我做起

1.改变,从我做起。时代在进步,而我们的思想却还停留在“过去式”,并且,习惯已成自然,我们怎么能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呢!

2.课堂是实现教学的舞台。我们的课堂走上歧途,上课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是为教而教,不是为学而教,脱离了教育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以学定教,学生需要什么我们给什么,未来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节拍,否则,不经意间我们成了历史的奴隶。感悟七:长短作业

作业,我们在追求一体化中却忘记了学生是充满生命的个体,具有生命的个性特色,“长短作业”的设计,让作业也具有个性特点,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特色得到了释放。感悟八:教与学

两种教学思维的碰撞,让我们明白,教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教学是双边活动,脱离了教的学,犹如脱缰之马,虽天马行空兴之所至,却不作目的;脱离了学的教,犹如机械厂加工出来的机器,虽有智力,却没有智慧,缺少人的灵气。

感悟九:“自学.议论.引导”三学教学法 自学:想、看、听、问、练 议论:交流、合作、竞争

篇6: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法」,是辨证论治之纽带

中医治病之特点为辨证论治,具体而言,不外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所谓辨证或「理」,即是认识疾病,诊断疾病,所谓论治或「法、方、药」,即是解决疾病,治疗疾病。认证清晰,论理精当,诊断确切,是治疗疾病的前提,确定正确的治疗方针,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是使疾病得以治愈的保证。因而理、法、方、药实为一密切相关的整体。这四个部分,何者重要,何者次要,看法容有不同,所谓见仁见智。依余浅见,论理正确是治病的前提,殊为重要,但需在辨证基础上,拟定治疗法则,选用适当方,药,方能完成辨证论治之全过程。其中「法」的拟定,既反映诊断,叉指导治疗,起到承上启下之纽带作用,更为重要。辨证论理,正如对敢我双方形势之分析,为制定战略战术之依据,治疗法则乃是根据敌我形势所制定的作战方针,具有战略意义;选方用药则是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所运用之具体战术。古人谓「用药如用兵」,概括实为允恰。故方,药如离开治疗法则的指导,则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药物的堆砌而失去方义。临床上正是依靠「法」这条主线,将理、法、方,药串成一有机的整体,而「法」在其中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理、方、药之中。这同武术家讲究手、眼、身、法、步,异曲同工,即「法」既为一端,又体现于手、眼、身、步之中。故严格讲来,理、法、方、药四端不可平列,其主线和关键是「法」。

中医自汉、唐以降,逐渐发展为各个流派,形成各流派的实质正是治疗法则,即以「法」分派。例如,金元四大家,不正是以「寒凉」、「攻下」、「补土」、「养阴」各派著称吗?降至后世,凡有成就、影响较大之中医名家,无不都是在治法上具有独到之处。如清·王清任擅长活血化瘀,居然以活血化瘀治疗五更泻、霍乱等等。又《医学广笔记》与《陆氏三世医验》均曾提及朱远斋其人。朱氏擅长攻下,有自制「润宇丸」一方,屡以攻下愈重证,深受丁长孺(《医学广笔记》之编者)及陆养愚之赞扬。总之,名家之出名,均表现在治法上有所专长,可漏代有其人,兹不一一列举。

因此,学习中医如不在掌握法则上狠下功夫,决难取得高深造诣。一部《内经》,方、药虽少,理、法独详,特别是有关治法这部分,散见于各篇章之中,扼要精当处,殊不少见,对具体选用方、药起着重要指导作用。故学习时必须深究《内经》中有关治疗法则之记载,即使是片言只语,也当精思冥悟。《伤寒论》条文共三百九十八条,前人称「伤寒三百九十八法」,提到「法」的高度来看待它,这是对《伤寒论》的推崇。陈藏器的「十剂」、程锺龄的「八法」,都能在《伤寒论》的方药中得到具体说明。

专门搜讨治疗方法的医籍,颇为少见。日本丹波元坚编着的《药治通义》编审精当,持论平正,收集得也很完备,值得参阅。

在「法」之指导下学习方剂(一)学习方剂,须明方义前人日:「方者法也。」意即方剂须体现法则,如方剂无法则作指导,势必形成「有药无方」。前人又日;「方者仿也。」意即方剂是可以仿制的,如只知生搬硬套,呆用成方,必将导致「有方无药」。「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其失相等,都是抽掉了法则的内容。临证拟方、用药,均宜根据病情需要,周不必囿于前人成方,更不得流于药物堆砌,要点在于依「法」选药组方。由是,临床上可以「有法无方(成方)」,万不可「有药无法」。有鉴于此,学习方剂不可限于背诵歌诀,杲记药昧,亦不只是了解其适应症,重要的是要理解其方义。尤怡的《医学读书记》中「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台论」值得一提。论中谓:岵虚者,气多陷而不举,故补中益气汤用参、芪、术、草等甘温益气,而以升、柴辛平助以上升;阴虚者每每上而不下,故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厚体重者补阴益精,而以茯苓、泽泻、甘淡助之下降。气陷者多滞,陈皮之辛,所以利滞气,气浮者多热,丹皮之寒所以清浮热。然六味之有苓、泽,犹补中之有升、柴,补中之有陈皮,犹六昧之有丹皮也。其参、芪、归、术、甘草,犹地黄、菜萸、山药也。法虽不同而理可通也。」文中有分析,有比较,阐述堪称透辟简练,读之深受启迪,实属上乘方解。总之,学习方剂,必须细心精究,深明方义,方可举一反三,逐步提高。

(二)方剂配伍,相辅相成方剂之配伍,在治疗法则上须注意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即所谓相反相成。如气虚宜补,气滞宜行。但治疗气虚,决不可单纯汇集补药;治疗气滞,亦不得一味行气破气。在一定情况下,应是于补或消之中,适当加以「反佐」,即补中有消,消中有补。

补中有消:即补气当佐以行气,如异功散用参、术等益气,配以陈皮即是。惟其如此,方能补而不滞。

消中有补:如四磨用乌药、槟,沉,佐以党参即是。这样才可以破气,防止耗气。

又方剂之配伍,尚须注意动静结合,升降相配,其理亦同。

然而,临床应用时亦非绝对如此,因在治疗法则上尚有「并行」与「独行」问题。《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闾者并行,甚者独行……」张景岳谓;「问者言病之浅,甚者言病之重也;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日并行;病甚者,难以杂投,故日独行。」要之,并行或独行,应根据病情之标本缓急而定。如对急重的里实证,不骞徘徊瞻顾,务必纯任攻逐独行,不得杂以他法。因之,不能认为有了四磨,五磨可以弃置,同理,亦不得因已有黄龙汤,就不再需要大承气汤。凡此,都应在法则的指导下决定如何取舍,而法则又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引用得恰当,切合实际。

(三)「有定法中无定法,无定法中有定法」治疗法则之运用,既具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而灵活性正寓于原则性之中。如针对某一疾病患者,当有一定之治法,但如同时延请十位中医分途诊视,可能提出十张不同处方,方药虽异,如能遍尝,可能均有一定疗效。此可谓无定法。实则中医治病并非漫无标准,不过是在一定治疗法则指导下,使方用药途径多,灵活性大而已,即所谓「有定法中无定法」,可以殊途同归,达到愈病目的。示其灵活性并未脱离原则性,是「无定法中有定法」也。

因此,苟能认识及掌握法则之规律,即使纲领在手,可以执简驭繁,高屋建瓴,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某外国尉作家曾将中国戏剧之表演形式概括为「有规则的自由活动」。看来,中医亦适用此评语。所谓「规则」,乃「自由活动」之前提,愈是「规则」在手,愈能自由活动」,即所谓「熟能生巧」。其所以「有定法中无定法」,终能愈病,正因「无定法_中有定法」之故。

(四)使方而不使千方方剂之具体运用,必须在理、法之指导下进行。「使方」即不失理、法地自由运用与驾驭方剂,否刚将为方剂所左右而「使于方」。

「使于方」为初学者必经过程。「使方」依赖于「使于方」,「使于方」有待发展至「使方」。如何才能相对地完成这个从机械地「使于方」成熟到机动灵活的「使方」的这个过程呢?我有两点体会:

一是「医贵多方」,剧需熟悉前人的各类成方。所谓熟悉,决非死记药昧,重点在于从理、法上加深理解,对每一个病证至少要牢记五个以上的方剂。临床实践,要注意必须「执方」,切忌「凑药」。一般来说,理法方药这四个方面,要求面面俱到。医案中有本《谢映庐医案》,该书的一个特点是「处方用药,善于选用成方」。它在每一则医索的后面,都附有一至两个其所本的成方,而且不偏执经方、时方,对初学者来说,此书允称为最好的医案范本,值得阅读。

二是学习各家方解,要善于比较、分析,从而鉴别高低,择善而从。如玉屏风散的主治,《成方切用》谓:「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兰台轨范》则称「治风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亦宜。」两相比较,《成方切用》不免狭隘、局限,流于一般。

而(《兰台轨范》所谓「治风邪久留不散」似乎抽像,实则是抓住了应用此方的关键,妙在意境广阔,只要是可以风邪久留不散来解释的各类疾病,均可应用,不限于阳虚自汗一症。我多年以来屡以此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说明徐洄溪注语「治风邪久留不散」,看来空泛而实则全面、准确,比诸他书精当扼要得多。

上一篇:环境描写范文下一篇:新乡简介及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