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团委工作调研报告

2024-04-24

大学团委工作调研报告(共6篇)

篇1:大学团委工作调研报告

共青团****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大)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武汉职院共青团工作,更好的解决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团工作方式的改革创新,促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与发展,利用五一假期,我走访了****大学,对其共青团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

一、近年工作情况

**大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一)强化意识,推进团员发展

广泛开展“举团旗、唱团歌、戴团徽、重温入团誓词”团日活动和“弘扬红军精神,展示青春风采”等系列主题教育,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利用好学校是向各条战线输送团员的重要基地的优势,做好团员发展工作,积极发展新团员。

(二)优化管理,提升团干部素质

配齐配强团干部队伍,并做到按期换届,民主选举领导班子;班子的民主生活正常,班子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班子成员政治素质好,除学生外均为本科毕业;能密切联系学生和青年教工,全心全意为青少年学生服务,在青少年学生中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力

继续坚持和推进“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结合团日活动制度、重温入团誓词制度等,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作调研制度,关注社会焦点、青年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推行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团员青年的认可度、满意度为基本尺度的工作评价体系。

(四)落实载体,加强阵地建设

学校将团组织的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在师资、场地、时间、资金待方面予以保证,建立了学生会、文明督导队、建成学生社团63个,建成课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建立了团委博客,强化了团工作的基础和物质依托,积极发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团刊、校园广播做好学校各方面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活动阵地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突出重点,深化品牌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开展“我行我秀,真我风采”“青春献祖国”诗词呤诵大赛、主题团会评选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新团员入团宣誓暨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主题活动。科技创新、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和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大共青团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个人认为目前**大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团的活动经费不足,难以调动团干工作积极性。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一种手段、一种载体,是学校团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说新形势下大学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转轨,但是整个社会更看重学校的教学工作,尤其看重就业率的高低,从而导致学校对共青团工作往往是喊的响、做的少,再加上学生就业的压力,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团组织的活动虽有开展,但往往活动场地受限,而且经费除一部分团费外,主要由学校财政拨款来解决,金额十分有限,不能保证活动的次数和质量,也就难以调动团员工作积极性。

2、团干部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很多教师及学生团干部本身任务繁重,缺乏系统的培训,他们对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内容、新特点普遍缺乏认识,固守旧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导致对部分团内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动缺乏了解,团委工作难以开展。

三、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的办法

针对目前我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以上问题,我认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及时了解团员青年思想特点,加强团的活动的针对性

学校共青团的工作要适应团员青年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团的活动。如针对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独立性强、乐于表现自我的特点,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公开招聘团干部、学生会干部,鼓励学生自己成立各种兴趣小组,自己设计团日活动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管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针对目前学校中独生子女“娇气”、“霸气”的特点,坚持对团员进行不定期军训,在军训中磨练学生意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以“长才干,受教育,增见识”为原则,认真抓好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条件;在校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共青团的凝聚力相应增强。

2、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巩固和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工作体系,使学校团的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要坚持“团要管团,团要管用”的原则,抓好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团干部和团员队伍素质。一方面,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团员发展力度,让更多的团员了解团组织,同时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阵地的优势,提高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他们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学校教师团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团干部选拔机制,积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学校团干部队伍中来,特别是要帮助他们解决身份编制、级别、待遇等问题,增强他们从事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加强建设高质量的学生骨干和学生干部队伍也是做好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保证,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奋发成才。

3、切实把服务青年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着眼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的学习、成才和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一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共青团组织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服务青年的机制,通过建立学生团校、学生党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心声交流恳谈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赋予他们一个健全、完善的性格,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和层次,打造青年文化精品,培养青年文化新人,形成青年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学理论、重实践、明责任、树理想,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对学校中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社团的服务职能,大力完善以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组织网络体系。

校团委办公室:**

**年**月**日

篇2:大学团委工作调研报告

任 “村官”两年来,我继承并发扬“李天成”精神,牢记组织重托,尽快适应环境,迅速转变角色,坚持多看、勤问,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心声,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的难点与疑点,在学习中提升了自己,在实践中完善了自我。现将两年“村官”工作调研如下:

一、本村现状

XXX村位于镇区最西部,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总人口4316人。全村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因森林公园建设可耕地面积仅剩638亩。我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现代豫剧《XXX》和传统曲剧《XXX》均出自于此,特别是现代豫剧《XXX》,半个世纪以来,以其展现新时代气息的剧情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的XXX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之中。

二、工作做法

入村后,我以领导为榜样,以党员为模范,以群众为朋友,虚心学习,认真聆听,除去浮躁沉得下、克服困苦蹲得住、确立志向安下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主动融入群众,吃透村情民意。坚持走村串户,群众白天不在家就晚上走访,群众在地里干活就跑到田间地头与他们一起干活交流,详细了解民俗风情,认真倾听情感流白。梳理村民反映比较突出的人畜吃水、村委班子建设、剩余劳

动力转移、土地返租金分配等焦点问题,积极同村组干部、老党员进行思想交流和工作沟通,探寻问题根源所在。做到

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多请示,勤汇报,日有日志,周有总结,月有计划。

2.做好配合,找准工作着力点。工作中始终按照《XX

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自己,带着问题主

动交流沟通,敢于建言献策。以村创建“XX市林业生态村”

为突破点,充分发挥以前工作经验,从庭院、游园规划到村

委大院绿化、沿村主街道靓化,从大环境综合治理到各项规

章制度的完善,都积极参与其中,建言献策,为顺利通过XX

市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根据本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的特点,向村两委提出“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阐明如何利用本村丰富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促进群众收

入、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

和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3.发挥专业优势,引导群众致富。针对该村林地面积大,但管理跟不上致使杂草丛生的情况,结合一至九组农民土地

返租后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

持,以森林公园为依托,协助村支书到市林业局跑项目、争

取政策资金,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拓宽就业渠

道,增加农民收入。在种植阶段,每日亲临田间地头,对群

众现场讲解怎样种植才能在林间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的措

施和方法,并实行跟踪服务。2009年发展花生、红薯、芝麻

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2602亩,直接争取上级项目补贴资金

27万元,在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创造

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面对村民因煤矿开采

造成吃水难而引起多次上访事宜,及时同村两委干部探讨分

析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起草安全饮水工程立项申请,并同村

支书、村主任一起到市水利等部门反映情况,请求给予支持

和帮助。历经一年辛苦奔波,一眼280米的深水井终于呈现

在群众面前,彻底解决了一至五组近年来吃水难的困境。由

于村民居住分散,恰逢村耐材企业实施万人吃水工程之机,配合两委干部多方协调,又及时解决了十、十一两个村民组的吃水问题,继而又利用移民老机井改造工程,配合村委解

决了六至九组的村民吃水难题。截至目前,全村4316口人

均已吃上了安全、放心之水。

三、工作成效

1.提升了村民生活品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紧密

联系实际,结合“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以点

带面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助村两委实施大环境

综合治理,高标准、高规格绿化靓化村主干道2条,新砌花

池171个,栽植各种花卉树木28.5万余株,有力地改善了

村容村貌,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又积

极协助村委新建村级卫生室1座,新修村级公路1426米,在极大方便村民“在家”看病的同时,也彻底结束了XX自

然村长年“车过尘土飞扬,雨过泥泞路滑”的行路难历史。

2.培育了新时期新型农民。以组织收看远程教育为切入

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农村实用技术,提升素质,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用

节目预告与自选相结合的办法,集中组织收看政策法律专题

片80余场次,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片30余场次,如今,观看

远程教育已成为村民日常生活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此基础

上,协助村支部新建图书室1座,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

活,而且又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自身素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平台。

3.夯实了基层发展理念。以XXX森林公园为依托,充分

挖掘本村深厚戏曲文化资源,协助村两委通过村自筹、镇重

点帮扶的办法,投资75万元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了集休闲

与旅游于一体的“XXX文化园”,再为基层农村充分挖掘本

地丰富资源,壮大区域经济又树立了一个典型。如今的XXX

人已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正结合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

文化,全民投入到了融游览、观光、休闲、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豫风乡韵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建设之中。

四、存在问题

1.村两委班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自第六届村两委会

选举产生以来,村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 “时晴时阴”关系,始终困绕着村集体和谐发展,虽经多方努力缓和了许多,但

部分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2.党群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密切。部分村组干部和党员

思想不解放,缺失群众有效工作方法,怕得罪人,办事缩手

缩脚,造成为民服务意识不浓,党群干群关系不十分融洽。

3.社会信访稳定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村两委班子不和谐

办事相互推诿造成群众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原

因,致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

系,而且还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

五、意见建议

1.加强沟通,强化班子建设。团结、坚强的村领导班子

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先决条件。为此,一是

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原则问题应及时沟通,避免各自为政,以增强合作共事能力;二是通过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己知彼,清白做事,明白做人;三是

建立议事例会制度,凡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班子集体

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商议,共决策,避免搞

内耗;四是实施两委班子成员目标管理,增强凝聚力、向心

力。

2.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全力为民服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要扎扎实实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进

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工作中怕得罪人、办事缩手缩脚的软弱

弊病。同时,按照分工及时了解掌握村民的意见想法,变被

动为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切切实实做群众的“贴心人”。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基于1-9组

村民土地全部返租现状,要紧紧围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

收入和壮大村级区域经济三大主题,一是实施“走出去”战

略,与企业、技校联姻,定向培养,促进就业;二是着力发

展第二、第三产业,以家庭或联户为单位,把发展农村小型

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围绕旅游

开发做文章,内练素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把“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超市”等服务业做活做强。

4.创新工作理念,围绕提高农民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

质开展工作。从农民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增强思

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重心放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法

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上来,使他们真正成为适

篇3:大学校务公开工作调研报告

高校校务公开制度是大学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2002年2月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教监[2002]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从领导体制、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是促进校务公开走向制度化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09年在全校范围内对校务公开实施细则进行了意见征集,并在2010年十届教代会对意见征求稿提交教代会代表团讨论审议。调查发现,自2002年正式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以来,在校务公开的制度建立以及具体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务公开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种制度创新,无论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上,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欠缺;进一步探索校务公开的理论及其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校务公开操作更加规范,实现校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就变得十分重要。

1 高校校务公开现状分析

1.1 西方大学校务公开概况

在英、美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作为校务公开基础的政务公开,已经高度法律化、制度化,受到众多的法律制度的严格规范,形成了完备的政务公开制度,以切实保证政务公开的实现,因而为校务公开的实施提供了大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基础,推动了这些国家大学校务公开制度的发展和完。(1)通过立法程序写进了相关法律,使大学校务公开从外部获得了法律依据,具有充分的外部法律保障。如英国在1981年制定了“校董会教育规程”,规定在校董会中必须有占一定比例的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在法律上保障了学校管理的公开透明。(2)国外大学校务公开具有良好的内部体制保障。如慕尼黑大学从管理体制上,设立大学评议大会-评议会-校务领导委员会-学院组织。评议大会主要负责修改大学的法规和章程,选举校领导及听取校务委员会的报告。评议会是评议大会休会时的常设机构,也是由各方面代表组成,负责学校法规和章程的修改、决定教授聘任事宜、决定学术研究的重大项目等。各种人员在评议大会中的比例,并不是由学校自主决定,而是根据《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的比例确定。

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务公开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意见》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02年开始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在8年校务公开的实践中,不断由试点转为全面铺开,由被动公开转为主动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大学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的进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2.1 校务公开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这集中表现在学校的领导层对于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由此带来了实践上对事实校务公开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使校务公开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责任到位。同时教职工对于校务公开的认识也有了提高,从认为校务公开是领导的事情转变为认识到校务公开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认为校务公开是流于形式的摆设到认为校务公开是有实际意义的制度创新,从最初的校务公开中只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到对学校公共利益的关注。由此对于校务公开的理解和认识也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1.2.2 校务公开的内容较为全面

校务公开的要害是公开,关键是真实,实质是监督,核心是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经过近年的实践,学校领导层逐渐认识到,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校务公开的大势所趋,校务公开制度已经成为大学法制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大学的管理水平和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回避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学校主动积极搜集教职工对学校管理问题的看法:例如学校的发展规划、院系设置、全员合同聘任方案、房改方案、对干部评议结果、评优结果等等,通过主动搜集各种客观真实的信息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服务。校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都比以前扩大,已经由只公开一小部分管理信息扩展到包含学校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学校的各种重大决策、教职工职称评定和考核过程及结果、学校财务管理、学生招生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校务公开的范围扩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务公开由学校小范围向全体教职工大范围转变,学校已经通过校务公开把行政少数人对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改变为由教代会为主要议政方式,重大事件由教代会提交广大教职工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另一种转变是由校内公开扩展到校外公开,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内容,接受社会的监督。

1.2.3 校务公开的形式不断创新

通过调查发现,认可率在50%以上的校务公开形式分别为:教代会、公开栏、校园网、有线广播、校报、校情发布会等。校务公开坚持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切实通过教代会公开学校重大事务。同时,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进行公开,如:设立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召开学校校务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般每年坚持召开一次教代会,校长面向全校全方位盘点学校一年来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关部门向大会报告工作;教代会闭会期间则由教代会常设主席团主持日常工作,处理和解决教职工面临的难题,通报学校的工作。同时,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进校园信息网络化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学校与教工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把握校内外各种思想动态,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通过校务公开,学校各级职能部门规范了办事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多的教职工加入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

1.2.4 校务公开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10年教代会审议的校务公开实施细则中,一是建立了校务公开责任制,把需要公开的内容、公开的范围、公开的程度和公开的时间都一一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具体人;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校务公开的监督机制,由工会和纪委、监察处组成监督小组对校务公开进行效能监察,确保校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务公开经过8年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下发的校务公开意见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我校于2009年起开始研究制定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力求在公开内容、方式、监督等方面更加完善。实施细则意见征求稿于第十届教代会讨论审议,与会代表针对校务公开制度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经过调查,现阶段大学校务公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4. 1 校务公开内容缺乏制度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

校务公开缺乏制度上的监督保障和对违反校务公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校务公开是通过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立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实现的。我国现阶段的校务公开则是从内部监督,通过教代会监督实现的。但目前许多大学对教代会的作用重视不够,对教代会提供的校务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详细,有些应该由教代会决定的事项流于形式。同时校务公开的主体:广大教职工,由于多种原因不敢监督、不愿监督、无法监督,监督作用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为监督校务公开而成立的监督小组,也往往由于组成人员不科学、没有与校务公开的主体进行有效的分离,职权分工不具体而形同虚设,对于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根本无法监督。

另外,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证,校务公开在各个学校自己内部独立进行,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硬性规定,同时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校务公开的规范,不同的学校根据对有关文件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着探索和实践,造成校务公开的整体推行没有方向计划,存在着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使这项制度无法得以有力的贯彻执行。由于对校务公开的内容没有制度上的制约,

所以校务公开的内容变化随意性很大,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2.4. 2 保障机制没有建立

校务公开保障机制的建立是校务公开制度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利害关系人的保护。只有利害关系人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校务公开才能有实质性的意义。目前部分师生对于参与校务公开缺乏热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正当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知情权、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目前在我国大学校务公开实践中,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监督权力的保障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对当事人申诉权的保护。在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对相对人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应该有依照一定的程序要求改变决定和补偿受损利益的权利;在大学校务公开的实践中,对于当事人的申诉权的尊重是不够的,相应的保护措施更是欠缺的。这样就造成了校务公开相对人出于自身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校务公开不关心甚至故意回避的局面。

1.2.4. 3 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没有充分建立起来

由于我国大学校务公开缺乏普遍的规范制约,使得校务公开的相应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至今也没有一套科学的符合中国大学实际情况的校务公开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大学校务公开的奖惩机制,主要是针对校务公开的责任机构和主要责任人而言的。现阶段校务公开尚处于各个学校结合自身情况的实践摸索阶段,校务公开的奖惩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如前所述,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的制约,校务公开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校务公开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而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的匮乏,造成大学校务公开的奖惩机制流于形式,相应的监督机构例如纪检、监察等部对于监督工作也比较随意,监督实际作用不理想。

2 建议与对策

制度化是西方国家推行校务公开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大学的校务公开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大学校务公开能否走上正规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校务公开的法律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为此,要加强对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校务公开列入学校业务管理范围,摆上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

2.1 规范校务公开程序

在大学校务公开中,虽然也以会议等形式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公开的内容,但在程序上没有保证,要按照公开事项的提出、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监督小组审核把关、通过教代会或其他形式公开、征求教职工意见、有关部门整改的六个程序来进行;校务公开程序中应建立预审制、听证制和申诉复议制。预审制,就是对拟定公开的内容进行预先审查,决定是否公开和如何公开的一种制度;建立预审制是保证国家机密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听证制是在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之前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意见,并告知当事人作出决定的依据,体现决定的公正性,这也是为当事人提供一条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途径。大学举行听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关学校全局利益的计策,另一种是关于局部或者个人利益的决策,对于前一种情况,适宜派代表参加,对于后一种情况,应该根据具体的事项,可以全体当事人参加、派代表参加或委托他人参加。代表的确定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申诉复议制,是指对校务公开的内容利害关系者可以提出申诉,对于符合复议条件的申诉应在规定限期内复议并答复申诉者。

2.2 建立校务公开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是学校党政工团的共同责任。为有利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时组成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制定公开的具体制度,明确公开事项的负责部门、人员和相应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和工作机制。由工会、教代会、纪委等组成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公开事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规范,群众意见是否得到解决,进行日常监督。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这是落实校务公开的关键所在,结合高校实际,可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范畴一并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

篇4: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报告

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兼顾听说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建立新的教学、科研及教师进修机制,把比较繁重的课时减下来,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目标是初步确立现代电子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全新教学模式;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逐步改变“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状况;使教师在传统的、过于繁重的课堂教学压力下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脱,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及业务培训,开展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借鉴其他高校教学经验,推动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二、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设置。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课程设置给予听说课程足够的学时和学分。课程设置要求教师使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听、说课程的教学,同时注重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读、写、译课程。根据不同年级设置开设读、写、译课程,听、说课程及专业英语课程。

2.改革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既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给予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面授辅导课时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经评估或考试合格,计算学分。

3.强化教学评价。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上。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感情、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具体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包括英语竞赛、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等)的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根据《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学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对于其他级别,由我校单独命题并组织考试。本科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必须达到《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音、体、美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专科生要通过我校组织的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应结合形成性评价给定学生各级学业成绩和最终学业成绩,不得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总体评价和最终学业成绩。

三、改善办学条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我校要根据教学需要,逐步加大投入,尽快购置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所需的服务器、建立在线辅导室和网络语言教室,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需要;试点学院要尽量提供网络语言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开设本校外语广播电台,满足教学需要;使用经教育部批准并推荐的课程教学软件,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如四、六级考试辅导系统;研究生考试辅导系统;网上测试系统和外国名著、名歌和电影欣赏等,作为对课程教学软件的补充。

四、加大教学管理力度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制定大学英语及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管理办法。为更好地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神,做好与各系部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需要各部门、各系部与英语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制定课程描述、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表、考试大纲等,建立、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学籍和学分管理办法、教学考核规范及教师授课基本要求。

五、主要教改成效与经验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高效率的发展势态。“全方位”指的是教学改革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教学管理及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多样化”体现在落实教育部要求按“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高效率”体现在通过英语网络平台、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的考研率连年保持较高水平,英语成绩是最重要的保障。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和系部领导对教改的态度、投入和支持是教改成功的首要条件。院系教改带头人和团队是否得力和健全是教改成功并且能否继续下去的保障,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和有效的激励措施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改的态度和投入度,这是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良好的硬件条件是教改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六、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校将继续重视并在硬件建设、经费投入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大力支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改革,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课型设计,使面授与自主学习更加紧密有机地衔接;适当增加学生第二英语课堂学习时间,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分级教学,以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在已有的教学科研基础上,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就教学软件使用效果、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效果、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

篇5:吉首大学学生工作调研报告

2008年,我校学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校创建知名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管理,以学生健康成人为基础,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构建学生工作新模式”的工作理念,立足学生工作科学发展,深入推进“五大工程”,积极构筑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着力打造学生工作品牌,构建和谐校园,有效提高了学生工作在学校创建知名地方综合性大学进程中的贡献率,开创了学生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就业创业工程”,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

(一)不断强化就业调研,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紧密结合市场,加强就业工作调研力度,以问卷调查、座谈会形式,对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围绕“人才需求状况、单位用人标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高校就业工作建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发展趋势,收集企业和学生对学校的办学模式、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意见及建议;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为学院的专业设臵、教学改革、就业分析提供最有效的依据。走访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及省内的相关用人单位,积极回访校友,获得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不断强化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计1个学分,由就业指导讲师团主讲。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大学生就业支持系统的构建》,同时出版发行了我校全程就业指导指定教材《大学生学习谋职指南》,在校学生人手一册。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读书征文比赛,组织知名企业家和杰出校友讲学,大力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举办创业培训,深受学生欢迎。高度重视“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着力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问题。

(三)不断强化就业供给,积极推行“小型化、专业化”招聘会模式。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把学生的就业与实训实习结合,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就在以后将要就业的企业和岗位进行,收到良好效果,新增福建闽江人才交流中心、广东嘉福教育集团两大实习实训和就业相结合的基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就业岗位群。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各类大、中、小型“双选会”30多场,其中上半年20多场。下半年,切实改变以往组织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做法,组织了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招聘专场、海峡两岸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张家界校区供需见面会、广东嘉福教育集团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长江三角洲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珠三角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不同类型的“小型化、专业化”专场招聘会,效果显著,得到了毕业生的肯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

二、深入推进“帮困励志工程”,促进资助工作助学、育人

2008年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金、社会捐助助学金等金额2568.146万元,扎扎实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一)切实抓好“绿色通道”政策的落实。新生入学时,学校成立了学生 “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和细化了“绿色通道”办理程序,校内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保证了学生顺利入学。对新生入学后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相应的“跟踪”资助,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维护了校园稳定。2008年用于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的金额约30万元。

(二)切实抓好勤工助学工作的落实。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激发学生在工作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及时了解上岗情况,反馈信息,收效良好。2008年发放勤工助学酬金17万元。

(三)切实抓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落实。加强银校联系,为学生最大程度争取国家助学贷款。专门邀请中国银行湘西分行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举办贷款知识讲座,积极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发放贷款知识宣传单,组织受贷学生与中国银行签订《还款协议》,收到良好效果。2008年有1375名学生提出助学贷款申请,中国银行湖南分行经审核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03.3万元。

(四)切实抓好国家奖助学金工作的落实。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和省政府助学奖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奖助学金的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助学奖学金和省政府助学奖学金的评定办法,强化资金管理,使其真正用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2008年发放国家助学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 2 秀大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总计692.9万元,受到奖励和资助学生达3215人次。

(五)切实抓好学校奖助学金的落实。在校内设立了非师范专业奖学金、师范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标兵)等10余种奖学金,奖励覆盖面达学生总数的48%。2008年有14238人次获得学校奖励,发放奖学金总计672.964万元。

(五)切实抓好资助渠道的拓展。汶川地震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一时间争取到了州红十字会、州移动公司对我校64名四川灾区学生临时资助。我校78级数学系校友、广东将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良忠博士设立“南勋感恩奖学金”,协议试行期三年,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出资10万元,奖励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商学院各10名学生。学校还通过师生互助、学生自助的办法帮助解决学生的困难,实施了“大学生温暖工程”,开展师生互助“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师生捐助11万元建立吉首大学重灾区生源助学基金。许多学院利用创收收入和教职工捐款等形式设立奖助学金,如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总支在全院开展了“向贫困生献爱心”活动,全院教职员工连续两年每年自愿捐款作为院“贫困生发展基金”,现在基金已近4万元。积极为学生办理系列保险,提高学生整体保障水平,尽力缓解学生及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深入推进“健康心灵工程”,促进广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构筑多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一是充分发挥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面对面辅导作用。对专职人员提出要“六主动”即:主动了解、主动谈心、主动帮助、主动服务、主动反思、主动提高”。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干部即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教育管理作用。学生管理干部通过抓好心理联络员、信息员两支队伍,掌握整体和个体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咨询辅导工作,保证及时发现、及时处臵。三是发挥学生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坚持“家长信息沟通联系制度”,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关爱环境。

(二)构建“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纳入教学计划,占1个学分;开设心理学与生活、普通心理学、人际交往、青年发展、心理保健等五门心理学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深受学生喜爱,选课率位居校内选修课之首。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全校约有700多人次通过各种形式接受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解除心灵疙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三是 充分发挥教育的防范作用。以“关爱心灵、健康成长、完善自我、走向成功”为主题举办第三届“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电影周、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大赛;举办两期成长训练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讨心理知识,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和就业技巧。四是及时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提供救治。成功干预四起心理危机事件,本无一例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或杀人事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报》全年出版8期3万余份,深受师生好评。对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法学院开展的新生适应问题调查,资环学院开展的女生心理困惑调查,民族预科学院开设的男生、女生心理讲座,外国语学院开展的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等活动富有特色,成效显著。

四、深入推进“综合管理工程”,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

(一)狠抓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党委的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实施了全方位育人工程。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庆祝奥运会成功举办、建校50周年庆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结合新生入学、新生军训、毕业生离校、宿舍管理、考试、国家助学贷款、就业等专项工作,通过参观校史馆、举办报告会和讲座、建立诚信档案等形式,加强学生校史校情、校规校纪、健康上网、安全卫生、文化传统、品德修养等基础文明教育。通过全方位育人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效果,学生违纪情况明显减少,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校学生掀起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热潮,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达30万元。在实施全方位育人工程过程中,注意深入、细致、动态地了解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实效性,确保了校园和学生的安全与稳定。

(二)狠抓学生事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全面修订了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新出台《吉首大学本专科学生奖励暂行办法》、《吉首大学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设臵及资金使用管理 办法》、《吉首大学兼职心理咨询师管理办法》等文件,学生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强机制建设。修订了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调整了奖学金评比办法、规范了各类奖学金的发放。三是加强信息建设。强化了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开辟了短信平台,建立了辅导员QQ群,目前,正在积极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三)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提出了从机制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学校党委给予高度肯定。积极搭建辅导员工作交流和学习沟通的互动平台,选派汪淑娟等20多名辅导员分别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学生司、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举行的专项培训。举办2008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结集出版了论文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工作探索与研究》。加强学生工作研究,辅导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辅导员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认可,评选了吉首大学首届“十佳”辅导员,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陈蓉、外国语学院辅导员谈宗凡分别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

五、深入推进“阳光招生工程”,招生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优质生源更加充足

(一)招生取得新突破。校本部录取新生3591人,其中本科2778人、民族预科457人、专科356人。生源整体质量稳中有升,在湖南省投放的计划约占总计划的三分之二,一志愿全部录满,且最低录取分数线超出省划二本线23/22(文/理)分。

(二)强化招生宣传。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实现了“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网络有信息、刊物有专页”的立体化、全方位的招生宣传。

(三)招生工作规范有序。着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招生咨询力度,受到考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加大监督力度,学校纪委、监察室全程参与招生工作,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实行集体议事制度,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六、主要荣誉

2008年2月29日,学校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实施“八心”工程 成立健强社 积极创新新形势下的贫困生工作》的典型发言;2008年7月4日,在湖南省PHE(提高高校贫困 生能力)项目总结推广会上,学校作了《实施福特基金PHE项目

积极创新新形势下的贫困生工作》的典型发言;这些充分说明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内高校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

2008年7月4日,湖南PHE项目总结推广会在我校召开,这是对我校贫困生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8年,学校“贷、奖、助、补、减”资助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在全国普通高校第一个创新提出并运行了“经济资助和素质、能力资助”相结合的“双线资助”模式,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省教育厅予以全省通报表彰,并被评为“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12月,学校因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被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8年12月,学校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业绩突出,被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篇6:吉首大学学生工作调研报告

2008年,我校学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校创建知名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管理,以学生健康成人为基础,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构建学生工作新模式”的工作理念,立足学生工作科学发展,深入推进“五大工程”,积极构筑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着力打造学生工作品牌,构建和谐校园,有效提高了学生工作在学校创建知名地方综合性大学进程中的贡献率,开创了学生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就业创业工程”,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

(一)不断强化就业调研,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紧密结合市场,加强就业工作调研力度,以问卷调查、座谈会形式,对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围绕“人才需求状况、单位用人标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高校就业工作建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发展趋势,收集企业和学生对学校的办学模式、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意见及建议;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为学院的专业设臵、教学改革、就业分析提供最有效的依据。走访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及省内的相关用人单位,积极回访校友,获得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不断强化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计1个学分,由就业指导讲师团主讲。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大学生就业支持系统的构建》,同时出版发行了我校全程就业指导指定教材《大学生学习谋职指南》,在校学生人手一册。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读书征文比赛,组织知名企业家和杰出校友讲学,大力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举办创业培训,深受学生欢迎。高度重视“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着力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问题。

(三)不断强化就业供给,积极推行“小型化、专业化”招聘会模式。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把学生的就业与实训实习结合,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就在以后将要就业的企业和岗位进行,收到良好效果,新增福建闽江人才交流中心、广东嘉福教育集团两大实习实训和就业相结合的基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就业岗位群。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各类大、中、小型“双选会”30多场,其中上半年20多场。下半年,切实改变以往组织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做法,组织了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招聘专场、海峡两岸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张家界校区供需见面会、广东嘉福教育集团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长江三角洲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珠三角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不同类型的“小型化、专业化”专场招聘会,效果显著,得到了毕业生的肯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

二、深入推进“帮困励志工程”,促进资助工作助学、育人

2008年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金、社会捐助助学金等金额2568.146万元,扎扎实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一)切实抓好“绿色通道”政策的落实。新生入学时,学校成立了学生 “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和细化了“绿色通道”办理程序,校内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保证了学生顺利入学。对新生入学后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相应的“跟踪”资助,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维护了校园稳定。2008年用于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的金额约30万元。

(二)切实抓好勤工助学工作的落实。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激发学生在工作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及时了解上岗情况,反馈信息,收效良好。2008年发放勤工助学酬金17万元。

(三)切实抓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落实。加强银校联系,为学生最大程度争取国家助学贷款。专门邀请中国银行湘西分行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举办贷款知识讲座,积极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发放贷款知识宣传单,组织受贷学生与中国银行签订《还款协议》,收到良好效果。2008年有1375名学生提出助学贷款申请,中国银行湖南分行经审核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03.3万元。

(四)切实抓好国家奖助学金工作的落实。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和省政府助学奖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奖助学金的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助学奖学金和省政府助学奖学金的评定办法,强化资金管理,使其真正用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2008年发放国家助学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 2 秀大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总计692.9万元,受到奖励和资助学生达3215人次。

(五)切实抓好学校奖助学金的落实。在校内设立了非师范专业奖学金、师范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标兵)等10余种奖学金,奖励覆盖面达学生总数的48%。2008年有14238人次获得学校奖励,发放奖学金总计672.964万元。

(五)切实抓好资助渠道的拓展。汶川地震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一时间争取到了州红十字会、州移动公司对我校64名四川灾区学生临时资助。我校78级数学系校友、广东将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良忠博士设立“南勋感恩奖学金”,协议试行期三年,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出资10万元,奖励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商学院各10名学生。学校还通过师生互助、学生自助的办法帮助解决学生的困难,实施了“大学生温暖工程”,开展师生互助“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师生捐助11万元建立吉首大学重灾区生源助学基金。许多学院利用创收收入和教职工捐款等形式设立奖助学金,如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总支在全院开展了“向贫困生献爱心”活动,全院教职员工连续两年每年自愿捐款作为院“贫困生发展基金”,现在基金已近4万元。积极为学生办理系列保险,提高学生整体保障水平,尽力缓解学生及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深入推进“健康心灵工程”,促进广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构筑多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一是充分发挥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面对面辅导作用。对专职人员提出要“六主动”即:主动了解、主动谈心、主动帮助、主动服务、主动反思、主动提高”。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干部即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教育管理作用。学生管理干部通过抓好心理联络员、信息员两支队伍,掌握整体和个体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咨询辅导工作,保证及时发现、及时处臵。三是发挥学生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坚持“家长信息沟通联系制度”,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关爱环境。

(二)构建“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纳入教学计划,占1个学分;开设心理学与生活、普通心理学、人际交往、青年发展、心理保健等五门心理学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深受学生喜爱,选课率位居校内选修课之首。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全校约有700多人次通过各种形式接受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解除心灵疙瘩,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三是 充分发挥教育的防范作用。以“关爱心灵、健康成长、完善自我、走向成功”为主题举办第三届“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电影周、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大赛;举办两期成长训练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讨心理知识,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和就业技巧。四是及时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提供救治。成功干预四起心理危机事件,本年度无一例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或杀人事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报》全年出版8期3万余份,深受师生好评。对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法学院开展的新生适应问题调查,资环学院开展的女生心理困惑调查,民族预科学院开设的男生、女生心理讲座,外国语学院开展的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等活动富有特色,成效显著。

四、深入推进“综合管理工程”,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

(一)狠抓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党委的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实施了全方位育人工程。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庆祝奥运会成功举办、建校50周年庆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结合新生入学、新生军训、毕业生离校、宿舍管理、考试、国家助学贷款、就业等专项工作,通过参观校史馆、举办报告会和讲座、建立诚信档案等形式,加强学生校史校情、校规校纪、健康上网、安全卫生、文化传统、品德修养等基础文明教育。通过全方位育人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效果,学生违纪情况明显减少,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校学生掀起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热潮,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达30万元。在实施全方位育人工程过程中,注意深入、细致、动态地了解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实效性,确保了校园和学生的安全与稳定。

(二)狠抓学生事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全面修订了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新出台《吉首大学本专科学生奖励暂行办法》、《吉首大学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设臵及资金使用管理 办法》、《吉首大学兼职心理咨询师管理办法》等文件,学生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强机制建设。修订了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调整了奖学金评比办法、规范了各类奖学金的发放。三是加强信息建设。强化了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开辟了短信平台,建立了辅导员QQ群,目前,正在积极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三)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提出了从机制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学校党委给予高度肯定。积极搭建辅导员工作交流和学习沟通的互动平台,选派汪淑娟等20多名辅导员分别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学生司、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举行的专项培训。举办2008年度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结集出版了论文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工作探索与研究》。加强学生工作研究,辅导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辅导员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认可,评选了吉首大学首届“十佳”辅导员,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陈蓉、外国语学院辅导员谈宗凡分别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

五、深入推进“阳光招生工程”,招生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优质生源更加充足

(一)招生取得新突破。校本部录取新生3591人,其中本科2778人、民族预科457人、专科356人。生源整体质量稳中有升,在湖南省投放的计划约占总计划的三分之二,一志愿全部录满,且最低录取分数线超出省划二本线23/22(文/理)分。

(二)强化招生宣传。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实现了“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网络有信息、刊物有专页”的立体化、全方位的招生宣传。

(三)招生工作规范有序。着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招生咨询力度,受到考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加大监督力度,学校纪委、监察室全程参与招生工作,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实行集体议事制度,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六、主要荣誉

2008年2月29日,学校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实施“八心”工程 成立健强社 积极创新新形势下的贫困生工作》的典型发言;2008年7月4日,在湖南省PHE(提高高校贫困 生能力)项目总结推广会上,学校作了《实施福特基金PHE项目

积极创新新形势下的贫困生工作》的典型发言;这些充分说明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内高校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

2008年7月4日,湖南PHE项目总结推广会在我校召开,这是对我校贫困生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8年,学校“贷、奖、助、补、减”资助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在全国普通高校第一个创新提出并运行了“经济资助和素质、能力资助”相结合的“双线资助”模式,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省教育厅予以全省通报表彰,并被评为“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12月,学校因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被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8年12月,学校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业绩突出,被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上一篇:不识车轭的寓言故事下一篇:长笛音乐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