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正月十五趣事作文

2024-05-02

记正月十五趣事作文(共14篇)

篇1:记正月十五趣事作文

挂了电话之后,突然想起了去年的中秋节。没有作业,和虫子一起骑着车到处乱逛。我说林俊杰好可爱,她就说我无聊,要崇拜歌星不如崇拜作家,然后说了一大串我不认识的作家的名字,说他们好厉害。说完我们就像两个疯子似的大笑,笑完之后再感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想起来那晚真是幸福。

我甩了甩头,拿起笔,想要再回到作业堆里去,这才发现我已经无法静下心来写作业了。

最后,我拨通了虫子的电话。

我说,虫虫啊,在干嘛呢?

虫子说,噢,是懒猫啊,找我干嘛呢,不知道我正在跟作业拼命吗?

我说,我想通了,不写作业,咱们出去。

出去?虫子说,刚刚你不是不想出去吗?怎么这么快就变卦啦?你不是还有很多作业没写吗?

我说,不知道啊,就是突然不想写了,哎呀,你别问啦,我就是想到外面透透气。

虫子说,那好吧,我在我家等你,你快来啊。

骑着自行车,风吹在身上有些冷,已经秋天了,记得去年这时候天气还很热呢。到了虫子家时,看到她正在写作业。

我问她作业写得怎么样了?

她说,还差英语和作文。其余的总算被我K掉了。

我说,你把数学作业借我抄吧!

她大笑说你想得美。

月夜里,我们的笑声一直在回荡……

篇2:记正月十五趣事作文

——题记

我的表哥——草履虫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曰:“有芃自远方来,不亦笑乎。”

我的表哥——曹以芃,人送美称:草履虫。为何?听我慢慢道来:五年级的时候,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无意间说到单细胞动物,草履虫。有谁想到,老师竟然不小心走音,把草履虫说成草以芃。大家立即炸开了锅,笑的笑,讨论的讨论,老师一声令下:“不允许把草以芃说成曹履虫!”我们大家全都憋红了脸,闭紧嘴,生怕只要一张嘴就会笑出声来。

等到了下课,“草履虫”这个外号就明扬整个班级。表哥气得大叫。身为他的表妹,我要替他主持正义,抓住一个同学就说:“不可以把我表哥叫做曹履虫!”啊!原来我也叫错了。那位同学就说:“不要以为你爸爸的哥哥的老婆,是他爸爸的朋友,也就是他的姑姑,是你大娘,你和他是表兄妹关系就要替他主持公道,这不公平!你还说你公私分明,这对了吗?上次还有人叫我兔子!你为何不管呢?”我无语,沉默中,冷汗从头顶留下。

其实说实话,表哥不仅名字像草履虫,人也很像。都是那么的单纯!即使生气了,也只要过一会就好了,都是那么纯真。有时就是一块糖就可以把他搞定。在我难过时,就像一个大哥哥安慰我。虽然他很爱开玩笑,甚至把人气的想哭。但我知道,他是很善良的。不仅如此,他的心也很细,曾有一些细活我不会做,就要表哥帮我,不到一分钟就搞定了,让我目瞪口呆。

同学——“胖姐”

“胖姐”真名乃刘景禹。此人物乃吾六年同学“胖姐”也。也不知玉皇大帝叔叔怎样安排,为何让吾们六年都在一所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也?如果说吾得罪了您老,也不必这样惩罚吾吧!吾错了!

“杨哥”这是他送我的美称,也就是他“胖姐”的由来,它的确很胖。肉嘟嘟的脸镶着一双炯炯无神的小眼睛,一只小鼻子,下面还随便长了一张把我气的团团转的嘴。他爱笑,每当笑的时候一颗虎牙在他嘴的右上方里“瞪”着我看。

记得有一次课间,他也不知怎么回事,用水杯砸我的头,我当场就哭了。兔子小声地说了一句:“数学孙老师来了!大家快坐好!”可是为时已晚,我的眼泪还没有擦干,孙老师就迈着矫捷有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我的心儿怦怦的跳。孙老师看到刘景禹手里拿着水杯拼命地向哭泣的我道歉。孙老师怒吼:“刘景禹!干吗呢?”刘景禹脸刷一下白了。只听孙老师笑着说一声:“你难道敢欺负杨华杰吗?不怕她吃了你吗?”顿时全班哄堂大笑,只有我还停留在这尴尬的局面中。我无语,冷汗再次从头顶留下。

虽说胖姐缺点多,但优点也不少,例如在中秋联欢、圣诞PARTY上总是能看见他那健壮的身躯里吼出他独特的嗓音,虽说他唱的离歌和阿信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还没有走音,我们勉强能听,没想到这个淘气的小子还能唱出如此高超的歌曲,我们不免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我们无聊时,总是请出他,让他为我们讲笑话,把我们逗到捧腹大笑他才善罢甘休,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这股毅力。

竞争对手——兔子

兔子非小人物也。她乃吾班班长是也。班长姓张,名蕊,乃张蕊。因长得可爱,又爱吃蔬菜,又超级超级喜欢兔子。所以,兔子这个美名就出来了。

为何说她是我永远的竞争对手呢?这其中还有一段渊源——

在五年级竞争班长时,她以比我多三票超过了我。我只是笑笑,并没有想多说什么。可是心中不免有一丝丝嫉妒心在泛滥,“你好,我叫杨华杰。今天你超过我三票,明天我就要让你落我三票!做我的竞争对手好吗?”我友好的伸出手来,等待着她的答复。她并没有过多犹豫,伸出手来,似乎充满着一丝敌意的说:“你好,我叫张蕊。我很愿意做你的竞争对手。”我们就这样展开了一段没有硝烟的战斗。

五年级竞选三好学生,我以超过她三票而被竞选上。那次,她的眼圈红润了,真得像一只可爱的兔子。我的心软了,安慰她:“虽然这次我成功了,但不代表我下次还成功。记住,你永远都是我的竞争对手。”她把眼泪擦干,头重重的点了一下,仿佛再说:“我一定会超过你的。”

五年级期末考试,我还是成功了。她并没有灰心,一直努力。上了六年级,竞选班干部,我没有竞选班长,我把机会给了她,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竞选了,至少有百分之50的可能性她当不上。所以我选择放弃,因为我想我大概没有她有资格,毕竟我的组织能力不是很好。这其中还有一些比赛,大部分都是我成功了,可是由于一时心虚,最终在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她超过了我3分,她成功了。

在家里我哭得很伤心,她在电话里安慰我:“没关系,还有下次,我们的比赛还有很多次。”我擦干了泪,说:没错,还有下次。”

下学期开始,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我们的比赛就像循环小数一样没有结尾,永远也说不完。

我爱班里的同学们,我们用心灵真诚沟通,用友爱彼此温暖。我们在一起的一件件趣事让我们的成长更有乐趣,更有光彩!

篇3:记正月十五趣事作文

上午九时, 在之江公司临江新厂区举办了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十五周年庆暨之江新材料产业基地落成典礼, 各级政府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和专家、客户、经销商及来自全球500强的国际合作伙伴等一千多人纷纷到场表示祝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名誉会长马挺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长张佰恒等行业协会领导及萧山区政府、临江管委会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为庆典致辞。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哲、顾问杜宗翰、副秘书长兼铝门窗幕墙委员会主任黄圻也到会祝贺, 姚兵会长还代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对之江十五周年庆典和新厂区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辞。他说:“我见证了之江的发展, 十五年来, 之江有一个以何永富同志为代表的企业家队伍、有技术专家队伍、有管理营销专家队伍、有上百名的能工巧匠队伍, 才赢得了今天的发展;之江有一种精神, 不断创新、不断追求, 有自己的专利、有自己的工法, 符合当前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要求, 不断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进步和新的成就;之江有一种文化和氛围, 从内部来讲是和谐共事的氛围, 在外部来讲是合作共赢的氛围, 同专家教授、科研院校、银行企业广泛地开展了合作, 赢得了之江的今天;之江是一种品牌, 产品经销国内外、服务国内外, 做到了名牌企业闯天下、品牌产品走天下;之江有一种责任、一种追求, 使之江从小到大、从起步到腾飞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他要求之江要以中国儒商的诚信、智商的聪明才智、发商的战略营造之江的明天, 用更高品质的产品, 打造中国的百年之江。”

下午,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与之江嘉宾在开元名都四楼竞潮厅坐而论道, 纵横国际财经风云, 并携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及其领衔的蓝狮子读书会进行了《坚守的价值》新书首发会, 本书以之江公司为蓝本再一次将赫尔曼·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概念引入公众视野。《坚守的价值》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并在全国各大书店出售。

晚上萧山体育馆星光璀璨、熠熠生辉, 由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市场部总监张旭和凤凰卫视知性主持许戈辉同台主持的“之江情”大型文艺晚会将本次庆典活动推向了高潮, 来自海峡两岸的董文华、费翔、付笛声、任静、屠洪刚、吕薇、刘真、林灵等知名艺术家为宾客们献上了丰盛的视觉盛宴, 欢庆真情的氛围感染了全场, 使到场嘉宾度过了一个感动难忘的夜晚。

篇4:记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十五年

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的宗旨有三项任务:第一项,举办年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第二项,组织协同,攻关大型课题研究;第三项,普及《史记》,运用各种形式向社会传播。学会历经15年,对这些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借2015年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活动的东风,庆祝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15周年,组织一部以“中国史记研究会十五年”为题的论著,做一次总盘点,总结成绩,展望未来,十分必要。

第一项,每年举办一届年会,为全国以及海外《史记》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会员学者能够普遍参与的形式。迄今15年来共举办了14届年会,出版了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史记论丛》1—12集,共收录论文850篇,碑刻60通,诗歌193首,总字数860万。中国史记研究会一个独有的特色,年会论文集不仅在开年会的当年出版,而且在年会召开临近时就出版,表现出了全会学者参与的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论文征集,一呼百应,特别是专题的讨论,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征集到高水平的系统论文,这是全会学者精诚团结的表现。我代表学会向全体会员学者致以衷心的谢意。

第二项,组织协同攻关的课题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15年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完成的集体项目有四项:第一项,在学会成立之际就规划了《史记教程》这部供高等院校开设《史记》课的公共教材,40万字,2002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第二项,2005年学会推出《史记研究集成》1—14卷,字数880万,2005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第三项《史记论著集成》1—20卷,由《史记研究集成》扩充而成,字数1200万。第四项《史记论丛》专辑1—6卷,字数450万。这两项学术成果分别由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史出版社在今年,即2015年推出,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活动献礼,具有特别的意义。上述四项学术成果,总字数1700万言,成绩相当可观,这说明中国史记研究会是一个务实的学术团体,对推动“史记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项,《史记》传播的学术活动,卓有成效。王立群教授从2006年起,连续五年作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项羽、吕后、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等系列人物,获得广泛影响。2007年,韩兆琦教授作客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主讲《史记》系列专题。2010年,我本人作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典籍与文化”讲座,主讲《史记》系列“史记十五讲”,同年作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孔子学堂”,主讲《史记》22个专题。讲稿题名《张大可讲史记》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了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向全国青年特别推荐图书。2011年2月26日,我应“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之邀,主讲《史记》专题“司马迁笔下的明君贤臣与开明政治思想”。还有多位学者在高校课堂开设《史记》专题讲座,都产生了普及与提高的双重效果。

以上是学术活动的主干。中国史记研究会全体会员学者的个人论著论文,征集到的论著有90余种,论文1000余篇,起迄时间段,恰好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历代研究《史记》的论著,到清末存世的有101种。学会会员学者个人论著的总和,差不多与旧时代两千多年的总成果相等。这一成绩,是当代《史记》研究进入黄金时代的有力佐证。

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15年来办了四件值得全会学者自豪的大事,可以载诸史册留下历史记忆。第一件,2001年4月8日至11日,中国史记研究会在江苏无锡市江南大学成立,举办第一届年会研讨“太伯奔吴”的话题,启动了吴文化研究,如今已成为无锡市常年举办的吴文化艺术节的主题内容。第二件,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河南荥阳市举办第五届年会,研讨楚汉战争的学术话题,与会学者联名倡议保护成皋古城遗址,受到郑州市和河南省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申报国家拨下专项资金,保护了成皋古城。第三件,2008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安徽和县举办的项羽专题学术研讨会,维护了悲剧英雄项羽的历史地位,遏止了学术界的不正之风,以及某些地方打造假文物的图谋。第四项,中国史记研究会在2008年启动了《史记疏证》学术工程,规划1500万至2000万字。传世的学术论著,一要开先,二要集成。《史记疏证》上继唐代三家注,下启《史记》研究新里程。该书宗旨:“融汇古今研究成果于一编,凝聚当代志同时贤于一堂”。学术标准:高、精、尖。即高水平、高标准,组织一流的学术团队;疏证解读要精准、精炼、规范;尖端攻关,吸收当今学术的前沿成果。具体要求达到五性统一:即学术性、资料性、工具性、时代性、通俗性。疏证体例全新设计。此工程在今年基本完成,可望在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当代《史记》学人的一个里程碑。

最后说一说今年,即2015年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话题。这是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缺失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的补课。2015年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与司马迁故里最高学府渭南师范学院联合举办,定于2015年10月中旬在司马迁故里渭南师范学院召开。为了开好这次学术研讨会,学会与东道主共同进行了五年的准备,将推出《史记论著集成》1—20卷、《史记通解》1—9册、《史记论丛》专辑1—6卷,三大专题学术论著,总计35卷(册),总字数2000万,在学术界迄今是一个空前的壮举,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史记研究会一代学人的努力,更是《史记》这一部百科全书宝典的学术成就,有永远开掘不完的话题。我们将以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的学术活动开启“史记学”发展的新里程。学会的近期规划,一是完成《史记疏证》,二是集中力量开展史记疑案研究,一些“史记学”上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司马迁的生年,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完成阶段性的总结。长远的规划,留给后继者来开发,来接力。

中国史记研究会正迎着朝阳,迈开大步,勇往前行。

篇5:记趣事作文

到了外婆家,我们吃了些面条,就上山采桔子了。挺拔的松树在路的两边站着,好像正在欢迎我们。一阵风吹过,它的叶子沙沙作响,又好像在为我鼓掌。来到了桔树林,只见沉甸甸的桔子压弯了树腰。看着这黄灿灿的果实,我们赶紧行动起来。我的工作是接篮子,然后把篮子里的桔子倒进筐里。爸爸妈妈和外婆的工作就是采桔子。

正当我采桔子采得起劲,突然发现了许多知了壳(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吓得尖叫起来。爸爸走过来,问:“怎么啦?”我指着地上的知了壳说:“这是什么?”“这是知了壳呀,难道你连知了壳都不知道?”妈妈走了过来,笑着说。我好奇地碰了碰,它没有反应。“这是壳,是知了的壳。”爸爸说。我问爸爸:“知了的壳不是在它的身上吗?”爸爸乐呵呵地说:“它一年会换一次壳,这是它换下来的壳。”我点了点头。

篇6:记趣事作文

童年趣事

每到夏天,天气总是很炎热,这时候家里人总会买来几个西瓜。这不,今天家里来人,妈妈带我出去买了几个西瓜。一到家里,我就大声嚷嚷着要吃西瓜,丝毫没有在意家里的客人。妈妈就我那馋样,就答应让我先吃一个西瓜。我一听妈妈答应了,真是满心欢喜,就像吃了蜂蜜一样,不由得嘴巴也变得甜了,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的好妈妈,我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赶快切西瓜吧。”妈妈看着我撒娇的样子,就捏着我的鼻子,说道:“你可真是一个小馋猫啊!”不一会,妈妈就把一个大西瓜切成了两半。还没等妈妈放下水果刀,我就抢先拿了一个西瓜,这西瓜红红的果肉、黑黑的种子,引诱着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一半西瓜下肚了,我舔了舔手指头,还在回味这西瓜的味道。家里的客人看着我吃西瓜的样子,不由的哈哈大笑。我看着他们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因为贪吃西瓜而引出的笑话。一天,妈妈回家的`时候买了几个西瓜,准备过节的时候吃。妈妈知道我是一个馋猫,所以就买了一个大西瓜和几个小西瓜。妈妈对我说:“那几个小西瓜,你自己留着吃吧!不过,你千万不要吃那个大西瓜,记住了吗?”我点头答应了,但是我的眼睛还是盯着那几个大西瓜。几天以后,那几个小西

,忽然想起了上一次和奶奶一起去卖西瓜时的情景。那个卖瓜的老爷爷拿着水果刀在西瓜上开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让我们咬一口,尝尝西瓜的味道。我们尝过之后,那位老爷爷又把切下来的西瓜放了回去。照着老爷爷的方法,我也在西瓜上开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咬了一口,“哇,好甜啊,真不愧是大西瓜啊!”我大声赞叹道。不一会儿,西瓜上面就被我开了十几个三角形的口子,但乍看上去还是完好无损的。就这样,后来我每次都是满载而归的。几天后,妈妈去拿那个大西瓜,却发现西瓜已近烂了。妈妈觉得非常奇怪,就把家里的人都叫来了。爸爸妈妈知道我嘴馋,就问我是不是动了西瓜。我摇摇头,说:“不是啊!”爸爸听了,知道我是在骗他。他便笑眯眯地问我:“文文啊,告诉爸爸你是怎么动的?”我听了爸爸的话,说:“告诉你吧。”说着,我便拿起水果刀在西瓜上开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把西瓜挑出来给他们看,大家看了之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过了一会,我缓过神来,也大笑起来。童年可真是丰富多彩啊,每次我一看到西瓜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得想起了童年的那件趣事。

篇7:记趣事作文

听爸爸说,在我3岁时的冬天。有一次,洁白的雪花从天上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落在屋顶上,落在地面上,落在大树上,落在我的小手上。

“啊!”我吓得立刻跑到妈妈的怀抱里,依偎在妈妈的脖子间,指着天上那一片片小雪花,好奇地说:“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笑了笑,说:“它呀,是‘花’。”“花?”我惊讶地说:“花为什么从天上落下来?”“它是一种白白的,凉凉的,小雪花,从遥远的雪绒国到我们家来旅游的,去,给它们打声招呼。”我从妈妈的怀抱里下来,走到面前,抬起头,期盼着小雪花到我这里来做客。“啊,来了,来了!”我高兴得蹦起来,叫道,“小雪花,你好!”之后,我又跑到妈妈身后,和小雪花玩起了捉迷藏:“来呀,来找我呀!”

到了下午,我睡完午觉之后,看见窗外银装素裹,吵着闹着要爸爸带我出去玩。来到外面,我就问爸爸:“爸爸,这些白白的是什么?”爸爸说:“是小雪花呀。”于是,我蹲下来,对着地面上的雪,好奇地问道:“小雪花,你怎么变得这么大了?”爸爸听了,笑着抱起我,说:“小雪花没有变大,只是上午听见你说和它们玩捉迷藏,呼唤来了它们的伙伴,想和你一起玩呢!只不过,你去睡觉了,它们很无聊,发现大地、房屋、小树都很冷,就一起为它们盖上了白色的大棉被呢!”我听了,连忙下来,拿起一把雪,紧紧握在手里,冻得我的小手红彤彤的。

爸爸问我这是干什么,我笑着说:“我要帮它们把被子暖热点。”说着 ,放下这把雪,又拿起了另一把雪握在手里……

过了几天,雪儿都融化了。我发现小雪花不见了,就大哭起来,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妈妈,小雪花不见了。”妈妈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小雪花都回家了,它们过段时间还会来看你的。”我听了雨过天晴,有笑了起来。

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迎接我。你洁白,又鲜艳,看见你我多快乐……”每当唱起这首儿歌,想起这段往事,我都回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感谢童年 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的,还是悲哀 的。人们总把它当成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有许多习惯,都因为它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后的一生。感谢童年,感谢在我 童年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发生的每一件事!

从出生到上幼儿园,我们依靠的是父母的关心与付出,中间我们 曾犯过错误,也被父母打过骂过,但这是他们对我们的一种教育,因 为我们的父母缺乏知识,有时也会失手把孩子打得很重,打过后父母 的心情比我们还难受。

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更别说 出手打自己的孩子。渐渐的,我们长大了。逐步走进了校园,上幼儿 园时,我们开始接受老师给我们的教育,他们教我们一些简单的字和 数字,到了小学,要求就会更高一些,要学会背诵和运算,如果我们 做不对,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慢慢的我们走到了六年级,如今我们 已经处于六年级下学期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童年即将结束。

在这几年内,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悲伤;取得过成功,也经历过 失败,正是这些点点滴滴,铺成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组成了我们生命 中一段珍贵的人生历程,感谢童年!

篇8:记趣事作文

小时候奶奶为了照顾我跟我们住在了一起,她年已六旬,每天都操管着家里的柴米油盐醋,还得围着我这个“闯祸精”团团转。不过和奶奶在一起我也学会了不少家务活。我这个“跟屁虫”只要她在哪儿,我就在哪,她干什么,我总归跟着干——奶奶种花,我就种花;奶奶拔草,我就拔草,奶奶扫地,我就扫地,但是每次都是“帮倒忙”的时候多。一次她的手弄伤了,去医院换药,快中午时,我望着厨房几蓝子没洗的菜,想到奶奶受伤的手决定帮奶奶洗好它。我提起篮子里的菜,只见那堆绿油油的青菜的拖泥带水的,叶子坑坑洞洞的,上面还有一些小虫子。我顿时打消了想洗菜的念头,可突然间,脑袋灵光一闪想到了奶奶经常洗衣服的那台洗衣机。嘿嘿,这洗衣机可以洗得干净衣服,必然洗得净菜,不用动手,说不定比我洗得还干净呢,这何乐而不为呢?我立即把一篮子菜“送”进了滚筒里,选了快速洗档。哈哈,还真行,滚筒在进水转动了。瞧!那些有点耷啦着脑袋的青菜一碰到水立刻像唤醒了一样,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一个个在滚筒里手舞足蹈,从上跳到下,从左蹦到右。随着滚筒的加速,看得我头也晕了,它们的身影在我眼前渐渐模糊了起来,脑海中浮起了一颗颗洗得泛着白光的青菜,奶奶在旁一个劲地夸我聪明,能干。我更是为我探索出来的“省事”洗菜法洋洋得意着。嘀嘀,几声清脆的响声把我从幻想中拉回了现实。啊。洗好了!咦!我的菜怎么只有几根“光杆司令”了,绿油油的菜叶成了一堆残渣,这这这洗衣机把我的菜洗得全军覆没了,这可怎么向奶奶交代啊。

就讲到这儿吧,后面的结果我也朦胧了,你们就猜一猜吧!

……

……

篇9:记趣事作文

起初,我十分害怕,因为之前饱受过麻药的折磨,当麻药注射进去的时候,身上的“疼细胞”就会聚集,那感觉可真不好受。这次的拔牙,又要和老朋友麻药见面,我的心里是又害怕又激动。

终于,噩梦到来了,爸爸载着我去往458医院。到了诊室后,医生让我躺在一把像床的的椅子上。看到平面上的各种工具,又是钳子又是镊子的,让我的心里不寒而栗。救命啊!医生拿了把钳子,又拿了个小镜子,两只“魔爪”齐上阵,伸向我的嘴巴。医生示意我张开嘴巴,我十分不情愿的慢慢张开嘴巴,把我嘴里的“小珍珠”一粒一粒的给医生看,这一看不要紧,医生居然发现两颗虫牙!说又要治疗!妈妈呀,拔牙都快要了我的命了,现在居然还要补虫牙!但是不补有什么办法呢?呜呜呜呜……

我张开嘴,医生先用一个钩子勾了勾我的牙面,又用一个“微型钻头”钻了钻我的虫牙,一阵酸痛感立马传遍了我的面部。但这还没结束,这个“微型钻头”足足钻了我的牙齿二十分钟,我都要被搞虚脱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居然用的是涂抹性的麻药,减轻了我的不少疼痛呢!

篇10:记趣事作文

一个夏天的晚上,天上的星星是那么亮那么明,那么浪漫、美丽。而住在地上的我们一家却心烦意乱的,原来都是苍蝇惹的祸。 那天晚上,苍蝇出没在我们家的饭菜里,咋咋呼呼的老妈叫道:“齐齐她爸,你看看怎么回事?”老爸不慌不忙的走出来。一看是只苍蝇,这下急了叫道:“怎么回事?家里怎么会有苍蝇?“我听见了,爸妈的喊叫。

于是从房间里跑了出来说:”姥姥知道!“”妈,过来一下。“我妈讲。腿脚不方便的姥姥慢吞吞的过来回应:”干嘛?“”齐齐说,你知道碗里的苍蝇从哪来的?“”恩,齐齐下午去阳台上玩水解热,可没关纱窗,结果苍蝇就进来了。”姥姥把我给揪出来了。我呢?也没地方躲,只好交待了事实。可苍蝇不消灭掉怎么办?于是,我们一家开了一个家庭会,最后决定灭苍蝇。 到了晚上,姥姥拿着大网子在厕所门前蹲守,老爸在厨房里偷看菜,我和妈妈一人拿一把苍蝇拍打苍蝇。

起初,我瞎打,东一棒,西一棒。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妈呢,跑来跑去一巴掌下去“啪!”也是一个空。我和妈妈满屋子跑,追苍蝇。结果,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好还是抓不到苍蝇,爸爸和姥姥也不耐烦了,一头栽倒沙发上。妈妈这是急了,说:“那怎么办?不能让苍蝇在我们家一直呆下去吧!”“那就注意好目标,大家齐心协力,把它消灭。”爸爸得意的说着。我和妈妈、姥姥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又开始和苍蝇周旋了。 苍蝇虽小巧、敏捷。可最终没能逃过我们一家的手掌。最后,爸爸的一招“连环”拍,把苍蝇打死了。看,苍蝇的这一去解了我们全家的烦乱。

篇11:记正月十五趣事作文

正月十五闹元宵:关于元宵起源、习俗、趣事

河南报业网讯:元宵节的起源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为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多种形式。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100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妙趣横生。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健康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利文元宵灯影映妙联清朝浙江吴兴人闵鹗元自幼善属对,常常是出口成联。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亲到毛尚书家做客。毛尚书家里张灯结彩,主宾击鼓传花,唱和宴饮,好不热闹。席间,毛尚书雅兴大发,提议以元宵为题作联属对,以助酒兴。是夜恰逢乌云遮月,星光暗淡,有一幕僚即景为一上联云:“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这则上联出来之后,满座高官名士苦思冥想,却最终没人能对出下联。这时,闵鹗元听得鼓声阵阵,不禁文思涌动,随口吟出一则下联:“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此下联一出,满座为之拍案叫绝。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时遇到一个秀才,谈得很是投机。朱棣有意出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江山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并且巧妙地将明成祖的年号“永乐”嵌入联中:“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天子万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秀才这副拍马联都可谓对得恰到好处。不用说,此联使龙颜大悦,该秀才也遂被赐为状元。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结彩、燃鞭放炮。老宰相出联试子曰:“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正好听到门外一声花炮脆响,顿时灵感一动,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此联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极具口语色彩,堪称妙对。在为数众多的民间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巧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件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王安石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灯联的确算是佳联妙对,这一点毫无疑问。还有一副元宵灯联极为有趣,上联为:“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下联是:“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出某种人生感受,让人读后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 刘书龙元宵节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降落人间,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听说这个消息后,有个老人想了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个性既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时,发现有个宫女准备投井。东方朔忙上前搭救,并问她为什么要自杀。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自进宫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后非常同情,就准备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这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很多人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的签上都写着“正月十六火焚身”。一时间长安街人心惶惶。人们纷纷求问消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正月十三傍晚,果真来了一个红衣姑娘,人们纷纷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夹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做。到了正月十六,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如织,热闹非常。元宵的家人也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终于和家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肖依元宵为何叫汤圆元宵节的主要吃食是元宵,也叫“圆子”、“汤圆”。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元宵在当时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那么,元宵因何又叫汤圆呢?传说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从此,汤圆之名也就叫开了。 星星

河南报业网

篇12:中秋节记趣事小学作文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时候我们过中秋节这时候是总会在我耳边响起。在我们老家有一个习俗,过中秋节要拜“月娘”。到了晚上我们就把买好的月饼,柚子,葡萄等等等等多摆在了桌上,然后我们就每人点三柱香。有一次,在我很小的时候过中秋节我把奶奶买的那根会唱歌的香拿出来玩,我似乎发现新大陆似从中午玩到了下午,结果把他完玩没电了,奶奶知道了这件事后就头一回打了我。于是我决定再也去不去玩那个东西了。

我们拜完“月娘”后,爸爸就说:“要不我们去天台上上月吧!”于是我就把吃的都拿上去。啊!夜晚的星空是多么美丽啊!天上有几个孔明灯在飘忽不定的飞翔,有人说孔明灯是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上天,然后上天能帮你实现。于是 我也去买了一个孔明灯学着别人的样子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愿,然后,用火机把里面的蜡烛点燃,然后就慢慢地放出去。希望我学这个愿望在今年能实现。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中秋节呀!

篇13:中秋节记趣事小学作文

今天早上,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姥姥家过中秋。回家的路上,我们去了超市买了月饼。哇!这么多月饼呀!月饼的形式多样,有大有小、花纹不一、形状各异,真漂亮!妈妈问我:“你还知道月饼以前叫什么吗?”“是……是胡饼吧?”我说,妈妈接着说:“对!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看书知道的。”,“真棒!”妈妈说。

我看的书上面是这样写的: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下面,就让我来将讲一个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篇14:暑假趣事-钓鱼记作文400字

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特别闷热。正好这时妈妈从舅舅的车上下来,她对我说:“儿子,要不要和舅舅去钓鱼?”我连声答应了。

我和舅舅来到了一条小溪边,他从车后面拿出了三根鱼竿,并且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盒子。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条条大蚯蚓。首先,舅舅把三根鱼竿接起来,在鱼钩处弄上蚯蚓。然后把鱼竿往河中央一放,就等着鱼儿上钩,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动静,我迫不及待地拉起鱼竿看,“哎,怎么没有鱼啊”。舅舅在旁边说:“钓鱼,要讲究的是耐心”。然后我又把鱼竿放回水里,这回我听舅舅的话,耐心等待,终于鱼漂动了一下,再来一下,这次我果断的提竿,果真被我钓到了一条鱼。我高兴极了。一个上午我们总共钓到了10来条鲤鱼,足足够我们吃一顿了。

从钓鱼上,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耐心,才有可能会成功。

上一篇:绝望的话语有哪些下一篇:气体灭火系统的维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