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学农小结

2024-05-22

学工学农小结(精选6篇)

篇1:学工学农小结

学工学农小结

虽然学工学农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在这将近一个礼拜的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事令我记忆犹新。

每天规定的作息时间、食堂的饭菜虽然不算可口,但在饥肠辘辘时,往往清扫一空,这些多么令人难忘啊。

在第一第二天的活动中,我们学习做了简单却又五脏俱全的小车。亲手完成了电路的焊接,组装螺丝、马达、车轴。焊接电路是非常让我难忘的,遗憾的是我的焊接工作没有成功。后来向老师和成功的同学讨教经验后,才发现仔细和耐心是非常需要的,锡太多太少都不行,会堵塞,而锡太少也不行,会焊接不住。这着实蕴含哲理,小小的焊接中每一次都微不足道,其实都至关重要,一旦有一个缺点,电路都无法通畅,进而小车无法开动,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后来几天,我们尝试了平日里接触不到的车床加工、锉刀锯子、丙烯颜料、水培技术,亲自做成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工艺品。

学农虽然只有半天,但是尤为记忆深刻。戴上手套,拿起小铲子,拎起箩筐,兴致勃勃的迈向农田挖菠菜,左手抓住菜茎,右手挖根部的土,没多长时间,原来空空如也的箩筐全被菠菜整整齐齐地点缀着。阳光下照耀着我们流着汗略带兴奋的小脸。空闲休息时间,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组成了“农田观光团”,你一言我一语地辨认其他的农作物,很是有趣。有甜也有苦,它们总是相对的。劳动完后,难免腰酸腿疼,在切身体验之后,我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由心底升起了深深的敬意,若不是他们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人类恐怕是难以存活的。

晚自习是回顾学习与自省的时间,通过写日记与职业规划,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更加具体的认识。

在这六天的学工学农活动中,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新的体验,收获的喜悦,泥土的芳香,而且,还闪耀着自我的完善与锤炼。我们更加明白了集体的含义:一个寝室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就餐时,同一张桌子的就是一个集体„„大家都不再是一个人的生活模式,而是一起分享,一起挥汗,一起欢笑一起商量,一起解决的生活状态。这次学农活动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心中非常值得收藏的美好回忆!

篇2:学工学农小结

明晃晃的太阳不偏不倚,直钻透我们。大地上仿佛腾起了热气。地上是一个圆点,紧接着另一个,又是一个,在沸腾的大地上溅出花儿来。我无力的笑道:“这不是雨点,是汗滴啊!”“不知道我还能撑多久?”我轻问自己。

在我的皮肤变成小麦色的这段时日里,我将我的汗水、精力与热情泼洒在这片炽热而生机的地方了。从小便知道学工学农,可却也就是盼望着,从未经历过。这第一次学工学农,也算是人生中罕逢的事儿了。

第一次来到这片自然与科技并存的热土——农科所,必定是按耐不住、全情投入的。

地里那些笨拙的南瓜,不说话,只顾默默的生长。河里那群喧闹的鸭子,不休息,只顾呱呱的燥舌。这大自然又怎不吸引人呢?但同时,欲把人吞噬的太阳、一脸严肃的教官、迎接新事物的笨拙,又是这天地里的另一乐章。

第一次铺床,那床单好似永远也扯不平。第一次集训,在烈日下感觉身体正在被融化。第一次做陶艺,泥巴还未成形就干裂了。第一次做点心,差点把面粉关进衣袖。第一次做饭,看着饭菜却难以下咽??..我才发现,世界这么大,还有这么多“第一次”在等待我。

尖锐的哨声将我从梦中扯醒,这是第二天了吧!还是昨日那轮太阳,却不知怎的失去了昨日的狂烈,不过看上去威力仍旧。这是第二次捏那块陶土了,“精通”了不少,虽不漂亮,起码。这是第二次和那块面团了,“精通”了不少,虽不快,但不至于凹凸不平了。这是第二次将小葱放入锅里了,“精通”了不少,虽油还在飞溅,但成品味道不错了。

我能看到我那飞一样的进步。

哨声未响,我已洗漱完毕。这是最后一天了。还是那轮太阳,我却能任凭它狂躁地怒吼而丝毫不动摇。不止我,每个人,眼神里的同一种专注,脚上踏的同一种步伐,都宣示着我们的进步。

我在这里享受阳光、微风和雨露,我在这里得到了激励、锻炼与进步。我突然发现生命可以如此顽强,如此敢于拼搏,如此的渴求知识和锻炼。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坚强的,以至于可以不惧那样的阳光,那样的辛劳。我突然发现生命可以如此绚烂,如此有力量,如此的创造奇迹。我第一次这样真切的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以至于有那样滴淌着的汗水,来滋养埋入种子的土地。

篇3:在美国高中“学工学农”

回忆起敲铜课,那段时间只能说是“痛苦”的。对于在这方面有天赋的同学是一种乐趣,像我这样不但以前从未接触过,并且还没有一丝匠气感觉的主儿,不仅教我的老师觉得无奈,我自己也很无语。记得我们第一次需要完成的是个蜡烛台,要先把两个铜片剪成一大一小的两个圆片,将其打成一个弧形,再用钢丝打磨一个钉子,最后再打孔焊在一起。按照老师的预计,这个蜡烛台只要3星期就能完成了(一周一节课)。实际情况是,手快的同学已经在一次课内完成,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弄新玩意儿。我用了比老师预计多了两倍的时间才搞定,中间还经常有小插曲,比如丢了些小零件,或者背着老师和同学把砸坏的藏起来之类的小事经常发生。

第二个“作品”是一个铜碗,这是让所有同学都头疼的。因为圆片要剪得很大,敲的时候没掌握好力度就容易敲坏。像我唯一的中国同学——黎晔星,一共用了三块铜片,前两个属于完败,最后还算凑合着敲出了形状,但并没有完成。跟她比起来我很是得意,只用了一块铜片就敲出了碗形,于是有了期末的“B”。其他几位女生也是费劲巴拉半天都没弄好,美国男生在当工匠方面比较有出息,我们还没敲出碗,他们已经把铜勺子做好了,帮老师干起了木工。

成绩单的另外一个B是艺术史,英文直译“美术历史”,因为受了点刺激,不得不说两句。美术历史分开来说,美术就是画画,不论是画还是雕像我们都要自己去完美地呈现;历史就是把老师讲的东西总结性地写下来。老师最后给我的评语大概意思是你做得很好,概括了我们所有学习的内容,但是如果有更多的绘画体现在你的课本中,配上文字会更好。看到这段评语的时候,我嘴角大开,因为这比我预想的好很多。所谓的历史内容,其实在中国小学到中学的美术课上,老师都曾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带过。

关于这门课,中美最不同的地方是实践的过程和方式,至今还让我心有余悸的是去临摹雕塑的经历。出了校门后,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要去哪儿,到了之后我跟同学们都觉得可能是一所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进入,一直下到地底很多层,只见周围都是一个个的小盒子,上面写有名字,挂着照片,还有年份。我一下子就僵住了,这哪儿是什么博物馆啊,明明就是地下墓地。看着阴森森的雕像,那叫一个瘆得慌,我草草比划几下就赶紧离开了。

其实在看到成绩单前,我最期盼的是去农场时的表现能让老师夸我几句。但是成绩单上并没有这项,去农场变成了课余实践,可开始时说是9年级的必修课,10年级和11年级则是户外野营。大家都希望去养动物的农场,分组名单发下来,正如我所愿。但有些同学就不是那么理想了,就像黎晔星同学去的那个家庭农场,基本上是和泥土打交道。农场前后一周,Alma她老爸把我和Klady载到农场。从外面看这个农场也有年头了,我们住的农舍是大别墅,5个女孩子睡在一屋,一人一张床。装饰和摆设都是很陈旧,仿佛小时候幻想的童话故事中的屋子。

农场里面最多的是羊,我认识的只有绵羊,其他的就搞不清楚了。每天早晚都要挤一次羊奶,数我最不会,其他人以前都挤过一两回,我就跟着起哄。其实我更喜欢喂食的活,喂鸡、喂羊还有喂猪,每天喂两次,早饭前和晚饭前各一次。农场中有一只特别可爱的狗狗,每次喂食的时候都会跟着我,我们喂鸡的时候还要顺便把刚下的鸡蛋收了。喂猪最好玩,猪窝里只有一只母猪,还有她的三个小宝宝,母猪每回都会将身上的泥巴蹭在我们身上以示友好。

两三天之后,我们干活已经比较熟练了,没想到学校3年级的“小屁孩”也来凑热闹。农场主叫我们带着他们一起干活,我对小孩是最没耐心的,看着他们一会儿抱抱鸡,一会儿逗逗羊的,搞不定。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很着急,想到要是带他们挤奶肯定更郁闷了。实在没什么可干,我们就帮农场主做做饭,生生火,打扫一下卫生。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5个女孩子帮忙搭了一个鸡栅栏。刚开始,农场主还不相信我们能做好,为了证明自己,我们淋着雨干了整整一下午。最后一天,农场主说猪窝后面有一面墙,可以让我们去涂鸦。每个人画风都不一样,我画了个两个大箭头和一把气球,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我总是最简单的那个。

一星期起早贪黑,美国农民的幸福生活算是体验了。离开农场回学校那天,我们顺路去了另外一组女生所在的家庭农场,黎晔星就在那里。提起黎晔星好多次,也该好好介绍下她,形容她的词有很多,“宅女”“腐女”“追星狂”之类的都适合。我们到达的时候,她和几个同学正在田地里清洗水管。为了不被她们发现,我们在湿乎乎的草地中匍匐前进。黎同学特别有意思,回家之后写了篇很感性的文章挂在空间里,我觉得借用过来也不错,和我所在的农场还真是不一样,至少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下面是黎同学的《农场后记》:

星期一早上,搬着整理了两三天才清白的行李箱,很凄凉地坐着公交车到学校了。周末的时候一直很忐忑:不会就我一个人带箱子吧?我带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后来,我发现我想多了。

Emma、McKenzie、Inian和我一组,Inian的妈妈把我们送过去,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农场主Jim是开着他的拖拉机闪亮登场的,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之后他就带我们去房间了。我们匆忙地放下行李,穿上各自的雨衣、雨鞋便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

这个农场是以种植为主,Jim养了两只猫,那只灰色的猫跟我们特好。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动喷水的管子拆下来,每根管子长5米左右,直径20厘米左右,都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得将它们拆下来。突然,听见Inian大喊一声:“啊!这里有两条蛇!”我过去的时候有一条已经走了,我“有幸”看到了另一条,黑底白斑,吓惨我了。我最怕的动物就是蛇、昆虫什么的。中午吃饭的时候,Jim得知我们看到了蛇,说道:“是吗?我在这里这么久从来没见过蛇。”我当时就凌乱了。

下午我们去土地的另一边搬水管,直到4点左右我们才弄完,全身脏兮兮的,布满泥巴。我们累死了,全部瘫在了沙发上。美国人很比较重视晚餐,也比中餐丰盛很多。Jim和他太太还为我们一人准备了一条餐巾,以及一个印有我们名字的小夹子。

之后的几天差不多都是这样度过的。这里天天下雨,我们都穿着雨靴,我的小腿被雨靴磨烂了一圈。第5天,Jim有事要出去,他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我们要做的事儿布置好了。他安排我们把水管一头的橡胶圈拆下来,清理干净凹槽,再装上新的橡胶圈。我们按部就班地工作着,突然听到一声尖叫。我还以为谁又发现蛇了,结果看到从草丛里钻出来的Klady、Alma,还有潘钦楠。她们第5天都不用工作的,已经可以回家了。Klady以前念过这边的农场学校,认识Jim,所以决定过来看看,然后就看到我们特别凄凉地坐在地上拆橡胶圈。

在农场呆了5天,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也知道了农民是多么地辛苦。这5天我累得腰酸背痛的,天天晚上一碰到床就睡着了。虽然有很多遗憾,但是也有很多惊喜,这些是日常生活所不能给予的。

篇4:学农小结

在我写下这些话的时候,三天的学农生活早已结束。此刻,那三天奇妙的生活珍藏于我的脑中,成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此刻,就让我打开记忆之门,将这三天的生活以及它所带给我的东西,一字一句,从脑中抄录在那里。

还记得刚刚踏上开往和平国防教育基地的汽车时,我背负着沉重的行囊,留恋地看着我熟悉的校园,茫然地看着前方的路,还看到了许多同我一样茫然的同学。我们不明白在未来的三天中,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对于这种未知的生活,我们有些欣喜与期盼,但是说实话,更多的是不安DD在未来的三天中,我们要离开熟悉的学校,温暖的家庭,关怀我们的父母,独自在外生活三天,过群众生活,参加农业劳动,这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们能坚持到底吗?

一路颠簸,当汽车停下的时候,我透过窗子看到广阔的基地,以及我们要居住的寝室。这就是我们将生活三天的宿舍楼。下车后,我们带着行李走进603室DD我们32个人、32张床的大寝室之中。空间极其狭小,还有脏兮兮的床单和被褥。真难想象这就是我们要住的房间。

第一天,在一位很有实力的任教官的带领下,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开小灶的滋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班总比其他班简单。不用学列队,也不用学报数,更不学站军姿。反正就是只要集合站队搞什么,我们班总是最后去,最先回。哈哈!爽得没话说。

第一天后我们就不那么简单了,早上头一次空着肚子跑步,感觉不太好,我还不太适应。上午我们开始接触真正好处上的学农生活DD徒步行走,种玉米,拔草,听农民伯伯讲经验!除了最后一项简单点外,其余的那真是累得没话说。太阳那真是给足了面子,又在我的手臂上涂上了一层颜色!

下午在烈日下,经过步行,我们来到了实践的那块耕地,我们播下了那一粒粒玉米种子,半个小时以后,早已汗流浃背的我们最后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之后我们又很认真地听了一位地道农民老伯的心声后,收益匪浅,真实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篇5:学农小结

五天的学农活动已在我们浓浓的不舍中结束。回首走过的五天,宛如昨日。它留给我们的是完美的回忆与意味深长的思考。在这五天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了耕作的艰辛,感受到了自立的快乐。无论如何大家在一齐痛过累过,哭过笑过。感受到了群众的温暖与离开父母独自生存的无助与挑战。让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皇帝们明白了蔬菜的种植过程,粮食的来之不易。既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思维。充分贯彻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模式。该活动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全方位的感知世界树立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是有很大好处的。正如我们班级在本次学农活动中的表现一样。经历了五天的锻炼与磨砺。每一个人都拿出一个新的自我展现给大家。平时有些同学在家中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可一到学农基地,不得不去自我料理一切

如老师所言:“孩子们长大了。”的确我们都不再是个孩子。我们有义务承担起对群众,家庭的职责。而本次学农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全体班级成员都爆发出极高的热情,每一个人都能心系群众,融入群众。这点从拔河,文艺汇演等多次学农日程里的大型活动中都不难看出,我们班是一个极具凝聚力的群众。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也正因如此,在本次活动中未发生一齐意外。大家圆满的完成了本次学农任务。

总之,我认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也越发注重人才的道德与思想。唯有搞好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而学农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就我而言,我就从学农中`收益匪浅。我们这一代是人重而道远的,所以我由衷的期望以后能够多多的参加这种活动,在这其中“苦并快乐着。”

篇6:学农小结

我们的教官十分严厉,一向在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严格要求自我,使我感受颇深。

每当我们吃完一顿饭后,教官在把我们带回到宿舍门口时,总会严肃的教育我们要尊敬他人,有一次我们的教官是这样说的:“不论是谁站在前面,老师还是你们学校的领导,班长还是班委,你们在下方都不能动,务必要尊敬他人……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应建立在真诚与尊重的基础上。人唯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我,才能赢得他人对自我的尊重。

其实尊重他人不仅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潜力和美德,它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别人面子,维护他人的尊严。

1960年当选牛津大学校长的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曾提出过人际交往的四点推荐:

1、尽量让别人正确;

2、选取“仁厚”而非“正确”;

3、把批评转变为容忍和尊重;

4、避免吹毛求疵。

这些推荐能够说都是围绕着“尊重”提出来的。

在某种好处上,不加掩饰,直接表露或宣泄是无能、自私的错误表现,它只会恶化事端,造成大家都不愉快的结局。掩饰并非虚伪和造作,只是选取适当的语言和时机做适当的事情;相反,没有任何掩饰的人必然不能与其他人愉快和睦地相处。不要不顾别人的感受对他人的缺点大肆批评,也不要用尖刻的语言去伤害他人,不要取笑他人或是对别人感到不屑,这些都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是你与他人愉快沟通交流的一大障碍。尊重他人,才能自重。教官教导我们十分正确,让我体会到了尊重他人的含义,在那里我要感谢我们敬爱的教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工学农小结】相关文章:

学工学农小结范文06-02

中学生学工学农的体会05-27

学农小结范文05-17

高中学农小结范文05-27

学农征文05-26

学农小学周记05-26

学农感悟范文05-17

学农作文范文05-17

学农感受范文05-17

学农心得范文05-17

上一篇:清明出去玩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活动环境与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