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人冲动型主管案例

2024-04-19

裁人冲动型主管案例(精选3篇)

篇1:裁人冲动型主管案例

裁人冲动型主管案例

【案例】

本中心一新上任主管李强(化名),部门主要工作是外联,刚上任时下属4人,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流失3人,且和供应商的关系搞得很僵,给公司带来了很多麻烦,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管理方面的不足,未能充分培训并引导好下属,严重违反公司用人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人事制度,中心总监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和妥善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被通报批评。后来我们进行了轮岗,但该同志新的管理岗位上不能沉下心来,总结以前的得失,依然我行我素,后来找该同志谈话,了解到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而且缺乏管理能力,最后给了一次机会让他去竞聘另一主管的位置,结果他自愿放弃,从而被免去主管一职。在短短的三个月管理期间,口头批评是家常便饭,最后还被公司记小过一次。

[分析]1.竞争上岗的制度还是不能丢,一个人适不适合当管理者,有没有准备领导别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李强同志就是没有参加竞聘上岗,直接被保举当上了主管;

2.好士兵不一定是好将军,有些人适合外联,但坐在家中搞管理就坐不住,李强同志基本上不参预管理,看似很忙,部门每天处于放羊状态,问题不断,所以用人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情况,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必须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3.当部门工作上不去时,查找问题的真正原因,努力提高“缺点”员工的能力,如果不能够对症下药,只能延误病情,而裁人是下下策,是不得己而为之的最后一步棋,裁来裁去,最后被裁的是自己。

篇2:裁人冲动型主管案例

二、案例背景说明

智障学生心理发展迟缓, 心理发展水平低下, 要让智障儿童对音乐产生感觉, 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审美,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 要从智障儿童的实际出发, 选择适合他们身心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让智障儿童充分动口、动手、动脑, 使其融入群体互动之中, 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尊重智障儿童, 培养审美能力, 构建互动型教学”。歌曲《春天来了》为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它以舒展的节奏, 活泼、欢快的旋律, 生动的描绘出春天到来时花开、蜂飞、蝶舞的美好景象。针对智障儿童心理发育迟缓特征, 在对一年级教育中较为合适。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及接受能力,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所以选择本首歌曲来带领学生实现“学-玩-知-创”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有感情演唱《春天来了》。

2.通过学习音乐, 了解春天里有哪些事物, 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3.通过学习音乐,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歌曲学唱是重点, 歌表演创编是难点。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探索性教学, 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主, 独立的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事物, 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学, 而是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以及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 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完成奠定好基础。

五、案例分析

1.抓住智障学生及儿童发育的身心特点, 激发、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及音乐的兴趣, 增强自信。

智障学生与普通年龄段的儿童相比, 身心发育都较为迟缓, 同时由于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对于残疾人的歧视心态, 在智障儿童身心发育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其健康成长, 会对今后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的负面影响。音乐教育是儿童美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儿童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 比较适合采用激发性、模仿性的音乐教学手段, 进行直观的教学, 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提高学生对世界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因而课程的设计从儿童对春天的认知入手, 将他们对于春天的感官认识融入到音乐之中, 将他们心中春天的各种形象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世界的美, 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将自身的认知与音乐相结合, 并用自己的歌声、形体语言表达出来,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将学生好动、好奇、爱模仿的各种天性与音乐教育相融合, 将“玩”与“学”融汇, 学生自然集中了注意力, 进入学习中。

2.注重“美”, 以审美为核心, 创设情境, 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美学教育的难点就在于难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表达与传递, 只能通过言传身教, 用心投入, 通过自身切实感受提高内在修养。对于智障儿童而言, 这种情感的传递要更加困难。因此, 音乐的美学教育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 通过营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 将审美的知识进行传递。无论是课堂的布置、教学的次序、歌曲的演唱还是最后的表演, 都是为了让智障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强对世界认知, 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学生对春天的认知开头, 将他们的认识通过音乐多媒体表现出来, 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 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音乐学习巩固过程中, 充分利用儿童好动、好奇的心理, 让他们自己设计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并将每个小朋友的表演串起来形成即兴歌表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每个人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交流中, 使得他们不仅提高了审美, 还获得了自信, 这是智障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点。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自主, 模仿, 合作, 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程中先创设儿童想象春天形象, 然后利用歌曲把学生认知表达出来, 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自我模仿来加深印象, 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位置;充分利用学生兴趣, 调动其积极性, 能有效保证课堂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学中, (1) 先由我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春天各种形象; (2) 通过交流、多媒体、教学道具等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认知, 通过总结他们的认知, 将《春天来了》内容融入, 带领学生对春天形象更加多样丰满, 减少老师教, 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他们充分思考, 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 (4) 为了让学生更好把握歌曲, 增强对世界认知和审美能力, 在教完歌曲, 学生大致掌握歌曲内容以后, 让学生开展演唱与歌表演, 利用自己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中的内容, 最后将每个动作串联起来, 与学生们一起唱一起表演, 进一步巩固所学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时间, 一系列教学完成后, 正好是一节课时间。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 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

总之, 把握好智障儿童身心特征, 将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融入音乐教学中, 实现“学-玩-知-创”的教学目的, 给音乐教学方式带来新的活力。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 使音乐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 为智障学生的身心综合发展注入动力。

摘要:智障学生心理发育迟缓, 心理发展水平低下。本文通过一则音乐课程教学案例来阐述, 要让智障学生对音乐产生感觉, 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审美, 就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特征, 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来完成音乐教学目标。

篇3:条件反射式冲动行为案例分析

本文以一个真实的个案来探讨条件反射式的冲动行为即:情绪的高度唤起、内控力下降、几乎是出于本能性反应的冲动性行为,是突然的,自发性的,其发生与负性情绪如愤怒、恐惧有关,它通常是对一个应激的反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本文主要以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为基础,其认为:“本能欲望由于挫折而增强,这是带有普遍性的事实”。

个案描述:她,42岁,家中排行老大无文化,已婚,有一17岁读初中的女儿和一10岁读小学的儿子。其丈夫40岁,小学文化。两人无固定职业,以打建筑零工为主,于前年向娘家借30万在家乡附近买房。目前两人都在宾馆当清洁工。最近一年来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于2010年9月查出身体有性病,期间反复治疗,反复发作,疑似丈夫外遇将性病传染之。工作为宾馆清洁员,向家人反应,看到来到宾馆的住客是一男一女,会陡然升起恐惧感,其头巨痛,易怒,见到其丈夫,则会对丈夫打骂,打骂内容主要为,斥责丈夫没良心,找外遇,并传病于她;丈夫一直在利用她,理由为买房子的钱全部由她向娘家人借,而丈夫分文未出;以前自己为丈夫做了种种牺牲,很是不甘;或是责问丈夫在外找了多少个女人,包养多久。如没见到丈夫,则静静流泪。这种情况一直反复并加重,出去逛街,看到发廊闪烁霓红灯,或穿着暴露的女生,会陡然升起恐惧感,并想迅速离开。

她目前的身体状况如下:在去年9月份头巨痛,就有如锥子在钻她的脑壳。已于年前大概12月份去了一次神经科,拿了头痛药吃,头痛有所减轻,但其认为副作用是四肢无力,不灵活。做不了任何活,只能躺在床上。于此,生活有些不能自理,比如上厕所需人搀扶,喝水吃饭需人放到床前,主要是其母亲照顾她。最让其忧心和恨心的是身体上的性病。

她目前的精神心理状况;

(1)最大的情绪障碍是恐慌,恐惧。恐惧的事件有二:如看到宾馆的住客是一男一女和发廊闪烁霓红灯,或穿着暴露的女生,深入问及这样的画面让其为何恐惧,答是“可怜那个女孩”。最最恐惧的事件据她所述是躺在白色的床上,房间里没其他人,而他老公慢慢地向她走来。表述这个时,她几乎不能呼吸。稍息片刻后,她问我她老公是否变态,并向我表述了她老公性生活的方式,喜欢用手插入其阴道。她认为这样的方式让其产生了性交疼痛或几近晕厥。并说自己多次与老公沟通无效,现在很是害怕。

(2)反应性偏执。从去年9月发现自己有了性病,并认为是自己老公传染给她之后,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比如怀疑其老公在外包养或找女人,并逼问是谁,关系多久。并向我提及,偷偷看其手机,并认为是打同一个号码的那个人就是丈夫的情人,并跟踪丈夫一下午,但并无收获;怀疑丈夫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利用她,利用她向其娘家借钱。

(3)反应性意识模糊状态。她及家人提及过,在工作或是在做饭中突然目光茫然,伴有无目的动作或不动不语,表情呆滞,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比如有好次做饭做汤忘记放调料或是任其自煮。会在凌晨外界世界很安静时,静静一个人站在窗边发呆好几个小时,并坦言这样的方式中她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是否有思维意识活动。

(4)易怒。在看到来宾馆住客的是一男一女时,首先会陡然升起恐惧感,精神紧张,伴着巨大的头痛之后是愤怒,会冲向丈夫打骂。事后不能回忆起打骂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丈夫的打骂,但是如果有其他亲人阻止她,她也会波及,并承认事后非常后悔,特别是针对娘家人。

(5)反应性抑郁。情绪低沉,独自叹息,经常以泪洗面,悔恨自责,伴有失眠、厌食、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现在每次只能工作20分钟,20分钟之后容易意识状态模糊,全身无力头痛。(据她弟所说,没患病前,她是个工作勤奋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的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好在亲人及时发现。也跟我提及如果不是有孩子在,她根本不知道生活有什么意义,并认为孩子是她最大的牵挂,每次提及孩子她都忍不住哭,认为对不起孩子,孩子很可怜。

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有这样一种行为反应模式,即面对一男一女或发廊霓红灯或穿着暴露女生(情境刺激);接着有强烈的恐惧感,伴随巨大的头痛(情绪的高度唤起);然后找丈夫打骂或静静的流泪(行为缺乏控制),这样的行为方式一再重复,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冲动行为。其发生与负性情绪如愤怒、恐惧有关,是突然的,自发性的,它通常是对一个应激的反应。

在弗洛伊德看来,本能的原动力可以理解为它固有的冲动性,本能具有很强的反冲性,也就是说它受到的抑制逾大,它的反作用力逾强,特别是性本能。同时本能还具有目的性,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其需要。作为性的冲动的力比多,在寻求快感的满足中减弱,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到宣泄。

分析这个个案时,还必须关注性别与性本能中出现的问题。还应该明确的是女性的性本能(生命本能)处于被动、期待、依赖的势态,愿望能得到满足、满意的机会很少。有不少女性甚至在性本能满足中受到的侵犯。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欲望由于挫折而增强”。并不是没有满足性本能的欲望,而是在满足这种欲望时受到了侵犯。比如她婚前受到性侵犯,婚后恐惧丈夫的性方式以及传染上性病。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性本能受到挫折后,压抑然后以很强的冲动性行为表现的现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裁人冲动型主管案例】相关文章:

冲动04-13

冲动感言04-17

冲动散文04-24

情绪冲动范文05-17

情绪冲动犯罪06-15

我真冲动范文05-17

席勒的游戏冲动说07-20

莫让冲动情绪控制你08-20

冲动的后果初中作文04-19

不要冲动冲毁人生作文04-20

上一篇:三雄极光调研报告下一篇:修辞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