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元宵节作文

2024-05-12

民风民俗元宵节作文(精选7篇)

篇1:民风民俗元宵节作文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元夜”意为元宵的夜晚。元宵可不是指吃的汤圆儿,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的风俗可多了,今天就由我来为你介绍一二吧!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小正月,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风俗可一点都不逊于其他节日: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层出不穷,然而最普通且最重要的应该属赏花灯了吧!

大街小巷挂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粉红色的、有金黄的、有碧绿的……五彩斑斓的灯笼汇聚起来,就好像一条彩色的长河,将街巷串联起来。形状也是没有重复的,动物类的有兔灯、马灯;水果类的有桃灯、草莓灯……看的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说有如此多的花灯,但最吸引我的却是那一个个“跑动”的小红灯笼,小朋友们一人一个小灯笼,蹦蹦跳跳地穿梭于人群之中。一个个发着光的小灯笼,承载了多少小朋友对元宵节的喜爱和期盼呀!

在一缕一缕的灯穗中,还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灯谜“333555(打一个成语)”、“风平浪静(打一个地名)”、“早不说晚不说(打一个字)”……这些谜语可给元宵增添了不少乐趣呢!

风俗了解的差不多了,传说也该了解了一下。传说因为人们不小心打死了一只神鸟,天帝便准备一把火烧了人类。人类为了躲避,便在天帝定下的正月十五时,挂红灯笼放鞭炮,以此来制造已经被烧的假象。

风俗之元宵节篇就此结束,不知道通过我的讲解,你是否对元宵节的风俗多了一些了解呢?

篇2:民风民俗元宵节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民风民俗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宵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1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传统元宵佳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上一次,由于我经验不足,煮成了一锅黑水。)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传统元宵佳节快乐!!

元宵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2

今天是“元宵节”,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元宵节”吗?“元”就是正月的意思,“宵”就是夜晚,爸爸说现在有的国家在发生大事时就会通知“宵禁”,就是夜晚戒严的意思。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叫做“元宵节”,爸爸还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它象征着团圆,也预示着热热闹闹的新年过完了。

在这一天里全家人要团圆在一起吃饭,还要挂灯笼、猜谜语、放炮、吃元宵,这些事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为什么要挂灯笼、放炮呢?昨天晚上爸爸还从手机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现在我讲给你们听听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许多野兽在外面乱杀人,人们就只有打死野兽才能安全。有一天有两只神鸟从天上飞来,人们以为是野兽就杀了它们。于是天上的国王就很生气,他决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派天兵天将去放火把人烧死。国王的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就偷偷地跑到人间告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十五、十六这两天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并放炮。天上的国王看见人间火光冲天,响声震天就以为人已经被烧死了,就不生气了。从那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人们都要挂灯笼,放花炮。这个故事好听吗?

今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到奶奶家吃饭,我们每个人都吃了六个元宵。饭桌上我们还猜了谜语、做脑筋急转弯游戏。爷爷说:“油炸豆腐——打一唐代诗人”,我立即回答是“李白”。我问大家:“‘好’与‘坏’中间是什么?”姑姑说:“不好不坏。”我说:“不对。”奶奶说:“中”。我说:“也不对,答案是‘与’”,全家人都笑了。姐姐也说了一个,“清华大学读下来要用多长时间?”我们都说:“五年、四年”,结果都错了。姐姐说:“‘清华大学’这四个字只需要四秒钟”。我们都恍然大悟。

吃完饭我们都下楼放炮去了。我们住的小区世纪景苑在放好漂亮好漂亮的烟花,很多人都来看。我也放了很多炮,我还把两个炮的捻拧到一起放,两个炮交替开花可好玩了。我们还把很多‘滴滴筋’摆成方格子,连成很多图形,然后点燃一根,其它的就一根连一根的着了,噼里啪啦的到处冒火花,可好玩了!

后来爸爸妈妈带我回家时专门走了中原路,路上人可多了,车也很多,有的地方都堵车了。彩灯到处都是,可漂亮了。我还看到了圆圆的月亮,很亮很亮。妈妈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中国是和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春节人们一般都在家中团圆、熬夜,但是元宵节大家都到外面来游灯、逛街。在古代,宫里的宫女是不能出宫的,只有元宵节这一天才可以走出来,那时候叫做‘上元灯节’”

我真的好喜欢这个元宵节呀!

昨天老公从校信通彩信上了解到了元宵节的传说,并且讲给了儿子听。今天儿子在婆婆家居然有声有色的讲起这个故事。晚饭后特地带他好好体会一下元宵节的感受。回到家,和儿子一句一句聊来,没想到居然串成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赶忙帮儿子记录下来。

元宵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3

春节后就到元宵节了,我喜欢吃汤圆。

元宵节晚饭过后家人打着牌,可我们小孩只能默默看电视。多么的无聊,我提议去xx广场。大家都赞成,我还说今天过节在姐姐出钱。走路来到了xx广场看到满光场的人,马路边也有警察和消防员防止发生火灾。广场上的人们买烟花和许愿灯,我和弟弟在蹦蹦床上玩耍。到后来玩累了,我们躺在上面看着天空的烟花五颜六色好美。天空数不清的许愿灯,这美好的时光总是不长久。哥哥说:“下来吧,去放烟花。”下来后买了两种冲天炮,可并不像玩。很晚了,当想回去时一区人围这一群在干什么?过去一看,有人在求婚哇过节看到这一幕。太幸运了,蜡烛摆成的桃心一束蓝玫瑰后来大家说亲一个……。

美好元宵节到晚上十点多还是满的人,还看到求婚精彩的一幕。

元宵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4

除夕刚过,很快就迎来元宵节。那一天,天公作美,下起了好久不见的雪。

吃过早饭,老爸妈妈带着去看秧歌,踩在洁白的雪地上,心情好极了!广场上聚集了好多秧歌队,他们身着节日盛装,比拼各自绝活。有的扮演孙悟空,有的带着大头人,有的划旱船,真是热闹极了。晚饭后,我们又去广场看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漂亮极了!

快乐的元宵节很快就过去了,希望明年的元宵节快点到来。

元宵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5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听爷爷说:“正月十五是点灯节。谁家生了男孩必须在腊月十五的宗氏祠点上一盏灯,一直点到正月十五。这表示宗氏又添了一口丁了。”真是重男轻女,现在可都不时兴这个了。

正月十五,太阳一下山,我们全家吃完元宵,就立刻走向xx公园——花灯集中点。

夜幕降临,xx公园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个个满脸笑容。我们看到的是花灯海洋,我们随波逐流,观赏着各种各样的花灯:有飞龙喷火、狮子玩球、鲤鱼吐珠、龙凤呈祥……真是千姿百态。

篇3:宋代元宵词折射民俗文化探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一提到民俗,我们很自然就会把节日文化与之联系在一起。元宵等岁时佳节,构成了绚丽多姿的风俗长廊,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节日风俗图画。它们独呈异彩而又蕴含着特有的文化内涵,不但具有民俗研究价值,更激起诗人的创作情思,让诗人们写出许多赋咏节日风俗的佳作。

1 元宵词

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节序词共有1310首,涵盖了除夕、元日、元宵、端午、寒食、清明等36个节序。宋代元宵词是宋代节序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据不完全统计有297首,占节序词总数的四分之一。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晏几道等多位词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到词作当中,生动形象的再现节日盛况,谱写出一幅幅动感绚丽的人物风俗画面。

2 元宵词折射的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如火树银花般绚丽多姿,独具风采。那么,为何要叫“元宵节”?原来,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之夜,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节俗活动在此举行,故称元宵节。而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就是在夜晚放灯,所以元宵节又有“上元节”“灯节”“灯夕”之称。

宋代元宵词是宋代节序词中数量最多的一个词种,据不完全统计有297首,占节序词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描写宫廷的元宵词就有26首之多。由于元宵节在宋朝十分的兴盛,不仅放灯时间延长,而且观灯之俗比前代更加盛行,灯笼的制作也比前代更为豪华,规模之宏大,灯事之繁盛,花色之纷繁,技艺之精湛,都是前所为有的。“上元庆赏嬉游夕”(胡惠斋《满江红·灯花》)“烧灯天气最为期”(韩淲《浣溪沙》)其狂欢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街头巷舍游人不绝。元宵观灯是宋人这一天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人们在灯展之夜纷纷涌上街头、寺院,通宵达旦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柳永《迎新春》“庆佳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漂微度。十里燃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晁冲之《上林春慢》“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写出了元宵之夜万人空巷赏灯玩乐狂欢喜悦的场面。与百姓不同,宋代皇帝观灯形成了一定的礼俗。元宵佳节,要先到寺观行香,再登御楼或东华门的东西角楼,与近臣宴饮。“人报道、嫦娥步月来。凤灯鸾炬,寒轻廉箔,光泛楼台。万年春未老,更帝乡日月蓬莱。从仙仗,看星河银界,锦绣天街。”(赵仲御《瑶台第一层·宫廷元宵》)“灵鳌,擎采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照万宇嬉游,一视同仁。更起维垣大第,通宵宴、调燮良臣。从兹庆,都俞庚载,千岁乐昌辰。”(赵佶《满庭芳·宫廷元宵》)“九重天上,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峥嵘”宫廷好似仙境,“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豪华富丽尽显皇家贵气。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文武百官共庆佳节,“罗绮纷盈,动一部,笙歌尽新声”丝竹管弦齐奏天籁之音,犹如蓬莱宫殿神仙景。“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清”成千上百各式各样的灯具悬挂于宫廷之中,通宵达旦灯火通明,犹如春回大地,将整个王城紧紧簇拥。万盏明灯大放光华,彩灯辉映,晶莹绚丽,似万点星雨洒遍夜空。王宫大臣觥筹交错,与天子共享天伦之乐,丝竹管弦歌舞升平响彻都城。

张灯、关观灯无疑是元宵节最主要的节俗,但从元宵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男女交游极盛。柳永《迎新春·大石调》“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李邴《女冠子·上元》“帝城三五,灯光花市盈路……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东来西往谁家女……这一双情眼,怎生禁得,许多胡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男女东来西往,携手并肩低语,在旧时是大禁。可因为元宵节是全民性的佳节,又是在夜间举行,对于幽居深闺的少女来说,无疑给她们创造了一个自由空间,为平日禁止的男女自由交往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

3 宋代元宵词对民俗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宋代元宵词篇幅有限,对传统节日民俗的描述自然不如一般文章详细、周全,但宋代元宵词作为纯文学作品,也有其长处,是其它文章不可替代的。当我们打开宋代元宵词这个窗口,来观察节日风俗时,或许不能将宋代节日风俗的画卷尽收眼底,但它却以个别表现一般,以精胜多,带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帮助我们从文学角度来认识传统的节日文化的精华和真谛,同时更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宋代元宵词作为音乐文学,宜歌不宜诵的特点,使吟唱的形式更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二是一些著名词人的加入更加促进了宋代元宵词对民俗文化的传播。歌楼酒馆的柳永俗词声传以示,黄庭坚“诗词一出,人争传之”,少游新词不胫而走,青楼闺阁争相传诵,足见传播活动的昌盛。三是与野史札记相比,宋代元宵词的记叙更富于感情化,它往往是词人有感而发、即兴而作,这有利于打动读者,产生共鸣,便于接受。

宋代元宵词作为民间文学,有它传播民俗文化的先天优势。作为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宋代,其繁荣不言而喻,民俗文化更是值得人们考究。宋代元宵词,以宋代节日风俗生活为题材,广阔的民俗文化背景为宋词人提供了创作的契机,加之词人特有的文化气息和诗韵内涵,借助这个特殊的节日,从审美的角度描摹节日民俗事象,把自己的政治感慨和人生感悟渗透到词中,将感情与事物交织在一起。使宋词既流动着生活的真趣,又避免了日常生活的平庸与琐碎,更加丰富了节序游玩的活动和内容。记载了宋代民俗生活,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宋词“俗”化的理解。

摘要:宋代元宵词是宋词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等词人以元宵节日文化为题材,将元宵节序的节庆生活加之诗人特有的文化内涵,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真实的再现了宋代节庆生活的俚俗风貌,是宋代民俗文化的折射。

关键词:元宵词,民俗文化传播,探析

参考文献

[1](宋)周密.武林旧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本表统计数据主要根据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研制的全宋词检索系统.

篇4:千年古城泉州 民俗荟萃闹元宵

赏元宵佳节闹花灯

泉州人闹元宵,灯会是上元佳节的主题。2013年泉州元宵灯展,数十万民众倾巢出动,554盏独具特色的花灯将新门街装点得流光溢彩,精彩纷呈,刻纸花灯、彩扎灯、走马灯、针刺灯……各式花灯令人目不暇接。《鼓舞中华》、《双鹅嘻莲》、《金蛇纳福》等大型主题花灯成为关注的焦点。

头戴“牛角灯”的少女、脸罩“假面”的俊男、身背“蝶翅”的孩童,纷纷围在壮观的座灯前,或拍照,或嬉戏。在皎洁的月光下,新门街灯火阑珊,人群摩肩接踵,袅袅南音不觉于耳,仿佛再现了当年“光明之城”的盛况。

除了中心展区,泉州城内到处热闹非凡,在人头攒动的后城文化街,几千盏红灯笼如同一条火红的巨龙延绵五六百米,不少群众在争睹炫目的花灯之余,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在人群中,几名年轻少女身着汉服,手提花灯,悠闲地在古街上“睇灯”,让人不禁有种“穿越”的错觉。同时,在中山路、打锡街、东街、涂门街、天后宫、威远楼、真武庙广场等泉州古城街区也张灯结彩,共庆元宵。

元宵的泉州,灯最珍贵。元宵前夕,家家户户要在厅堂或门口挂上花灯;有年内新嫁女儿的人家,要给亲家送红色和白色莲花灯,有的还送上“观音送子灯”;街上的商店,也都在店门口挂起红灯笼……在闽南方言里,“灯”与“丁”同音,泉州元宵灯会对“灯”的热衷和珍爱,都是与“人丁兴旺”联系起来,连点灯不小心、灯被烧了,或古时灯被抢了,都称为“出灯”。在闽南方言里,“出灯”的意思就是“出丁”,也就是增加人丁,即“添丁”了。元宵节灯火辉煌,长期以来,人们期盼的就是人丁兴旺,福乐安康,佳节吉祥。

泉州元宵灯会始于唐代,自唐初建城后由中原传入,及至南宋,灯烛之盛,闻名全国。泉州的花灯有刻纸料丝灯、锡雕宫灯、彩扎灯等种类,它集绘画、书法、刀刻、糊裱、彩扎、锡雕等于一身,以千姿百态的造型、纷繁夺目的色彩和五彩斑斓的灯光烘托元宵佳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明代时连杭州点灯,也要请泉州灯匠精制。泉州灯会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之相关的泉州闹元宵习俗、泉州花灯制作技艺、泉州李尧宝刻纸被列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逛主题活动玩透透

2013年泉州闹元宵活动共举办五大主题,灯会是其中的重头戏,而第七届“泉州·澎湖乞龟”民俗文化活动,则兼具人文关怀和慈善意味。去年的“乞龟祈福”活动在泉州天后宫举行,泉澎两地天后宫合制的5.2万斤“大米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参观、祈福。“摸龟头盖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在为象征福寿安康的“米龟”点睛揭彩后,大家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全身。

“乞龟祈福”是泉州乡村古老的民俗。200多年前,从泉州传到澎湖,并发扬光大。2007年起,泉州天后宫与澎湖天后宫携手合制“大米龟”,为两岸民众祈福。如今,“乞龟”成了泉台两地携手举办的一项传统闹元宵活动。

此外,“古城新韵”音乐戏曲展演也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等地火热上演。除了梨园戏、南音等音乐戏曲盛宴,在泉州艺术剧场等地,还有提线木偶戏公演等。而系列展览活动如福建省涉台文物展、西安名碑拓本展、迎春书画展、邮票上的华侨史图片展、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等,更为市民奉上一桌文化大餐,增添了元宵节浓厚的文艺气氛。

尝特色小吃品不完

除了官方举办的各类活动,民间元宵节吃“元宵丸”的传统亦不容错过。元宵节一大早,家家户户煮上一锅早早准备好的“元宵丸”,全家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元宵丸”,取其圆形,寓意全家人团圆、吉利、美满。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独特。里面的丸核以文火炒制的上等花生仁研末作为主料,然后再拌入糖制冬瓜条碎块、葱头油、碎橘皮、猪油、黑芝麻、白砂糖等,多种佐料敲制后揉成团,就是香甜美味的“丸馅”或“丸核”了。

如果要品尝“元宵丸”,就将丸核快速沾冷水,将它放在细糯米粉里均匀滚动,使它沾上一层薄薄的粉皮,反复数次,直到适当成“丸”。接着,用沸水煮至“元宵丸”浮出水面,最后捞入碗里加进清汤或甜汤。 “元宵丸”皮嫩馅香,品之别有风味。

篇5:元宵民风民俗的作文

在这一天里全家人要团圆在一起吃饭,还要挂灯笼、猜谜语、放炮、吃元宵,这些事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为什么要挂灯笼、放炮呢?昨天晚上爸爸还从手机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现在我讲给你们听听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许多野兽在外面乱杀人,人们就只有打死野兽才能安全。有一天有两只神鸟从天上飞来,人们以为是野兽就杀了它们。于是天上的国王就很生气,他决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派天兵天将去放火把人烧死。国王的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就偷偷地跑到人间告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十五、十六这两天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并放炮。天上的国王看见人间火光冲天,响声震天就以为人已经被烧死了,就不生气了。从那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人们都要挂灯笼,放花炮。这个故事好听吗?

今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到奶奶家吃饭,我们每个人都吃了六个元宵。饭桌上我们还猜了谜语、做脑筋急转弯游戏。爷爷说:“油炸豆腐——打一唐代诗人”,我立即回答是“李白”。我问大家:“‘好’与‘坏’中间是什么?”姑姑说:“不好不坏。”我说:“不对。”奶奶说:“中”。我说:“也不对,答案是‘与’”,全家人都笑了。姐姐也说了一个,“清华大学读下来要用多长时间?”我们都说:“五年、四年”,结果都错了。姐姐说:“‘清华大学’这四个字只需要四秒钟”。我们都恍然大悟。

吃完饭我们都下楼放炮去了。我们住的小区世纪景苑在放好漂亮好漂亮的烟花,很多人都来看。我也放了很多炮,我还把两个炮的捻拧到一起放,两个炮交替开花可好玩了。我们还把很多‘滴滴筋’摆成方格子,连成很多图形,然后点燃一根,其它的就一根连一根的着了,噼里啪啦的到处冒火花,可好玩了!

后来爸爸妈妈带我回家时专门走了中原路,路上人可多了,车也很多,有的地方都堵车了。彩灯到处都是,可漂亮了。我还看到了圆圆的月亮,很亮很亮。妈妈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中国是和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春节人们一般都在家中团圆、熬夜,但是元宵节大家都到外面来游灯、逛街。在古代,宫里的宫女是不能出宫的,只有元宵节这一天才可以走出来,那时候叫做‘上元灯节’”

篇6:民风民俗作文800字:热闹元宵

孙新茹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篇7:东北元宵节有哪些民风民俗

2、东北元宵节晚上都要走出家门,溜达溜达叫“走百病”,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尤其是身体不好的,走了百病后,祛病延年、消灾健康。

3、东北一般元宵节都要从十四开始,十六结束,十五是高潮。

4、东北元宵不是包的,是滚的,先把白糖、玫瑰、芝麻、果仁、豆沙等馅儿用磨具加工成小块,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大的笸箩中,馅儿块放到笸箩中开始晃动,糯米粉就一层一层的沾到馅儿上,越晃越大,一个个白白的圆圆的元宵就滚成了。元宵的寓意是全家团圆和美。

5、东北元宵节晚上要“送灯”,在农村家家用面做成碗状的灯,在面碗里倒上油,用线做捻儿,掌灯时在屋外的窗台上、大门墩上、仓房前一一点上,还要用锯末子伴上油从家门口到墓地的路上,每隔一段距离点上一墩,豆大的微光连成一片,很壮观,此时天人共享叫“送灯”。

东北人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1、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2。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3、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4、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5、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6、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上一篇:中国梦感悟下一篇:你在我心中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