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自查报告

2024-05-14

地质自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地质自查报告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工 作 自 查 报 告

印象康城3、5、6、7、2015年5月20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我工地认真落实关于《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工地进行了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

工地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及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具体管理此项工作。工地领导和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政教处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排查情况

通过自查两层护坡完好,无松动,无坍塌。工地外围由水泥路面和绿篱区组成,排水渠为路面排水,经查排水通道正常,目前工地地质地形正常。

三、防范措施

1、对工地薄弱、已存在隐患的地点进行定点、定期测监,一经发现有重大险情,应及时上报,并及时采取应急保护措施。

2、工地利用一二三级教育对工人进行地质灾害安全教育,禁止未带安全帽者进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场所活动,教给工人紧急避险的知识和方法,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工地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宣传应再加强,工人对地质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加强防治措施。

2、汛期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严重隐患点设立警示牌。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领导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危及到全体工人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不仅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还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第一位,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防范和管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印象康城3、5、6、7、8

篇2:地质自查报告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不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贯彻落实《***县2010地质灾害预防治理方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镇认真开展本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我县已发生地质灾害重点时段,预测我镇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6—9月。在我镇双塔村有可能诱发滑坡、洪水等地质灾害进行排查。经确定该地村;我镇地处***水库,属于其威胁范围之内,我镇积极与水务部门沟通衔接,确保信息畅通,以防在主汛期因泄洪造成堤岸崩塌。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二、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巡查、速报和应急处理等制度,做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三、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工作制度,层层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强化相关措施。各村和有关部门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镇上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

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国土所长

任副组长,人武部、派出所、水管所、安监站、财政所、民政所、卫生院、电信所、供电所、办公室、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认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各村和有关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废弃及采砂、取土区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隐患部位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群专结合的重点监测,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在基层的地质灾害防治实际工作中,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缺乏科技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能,只能仅凭常识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程度如何,没有科技支撑,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议上级部门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群测群防人员的素质。

2、缺乏经费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人员、车辆、经费的保障,外出巡查没有交通保障,到达实地缺乏科技仪器,不能正确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予以定性和排查。建议上级部门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3、缺乏宣传材料。基层国土所缺少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没有好的教材和文本,对农村中小学和村民的宣讲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宣传效果不好。建议上级部门编制录音带、视频光盘、彩色折页等资料,便于开展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值班、灾情速报等制度,各村及各有关部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研究,行动上狠抓落实,力争使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关于芜湖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自查情况的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芜湖市各级政府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设,各县(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实施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构建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我市于2006年发布施行了《芜湖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市所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编制了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全市9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都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印发施行。基本形成市、县、镇(办事处)三级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二、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管理,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市辖三县四区国土资源局(分局)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办公室。市局应急办与各县(区)局(分局)应急办密切联系,与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初步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三、注重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

1、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宣传工作,今年,各县(区)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发放了100多本宣传册,增强了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提高了防灾避灾能力。

2、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各项制度。

根据《芜湖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各县(区)全部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工作速报制度、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动态监测制度。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3、切实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为了做好我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今年全市共制作发放了500多张防灾“明白卡”,送达到每个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告知群众避险路线和防灾方法。特别是恶劣天气条件下,各县(区)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人、责任人都能及时到位,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巡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还根据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特点,进一步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确保群测群防工作落到实处。

4、认真开展了汛前汛期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工作。为掌握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汛前全市各县(区)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工作,汛期各县(区)又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新的摸排查,市国土资源局进行了多次督查,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要求基层政府迅速进行了整改,确保不留死角。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这次自查,我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演练未做到经常化;

2、实施预案的经费投入不足。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准备选1-2个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预案的演练,增加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经费的投入,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八年七月二日

篇3:地质自查报告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图件,地质报告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作为地质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单独编写。只有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且投入了较多的专门水文地质工作量或为了某个专门目的单独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 才单独编制矿区水文地质报告。编制水文地质报告时, 一般是先检查整理原始资料, 再在综合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各种图件、表格, 最后编写文字说明书。

1 矿区水文地质图件

水文地质图件反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主要取决于编图的目的、矿床 (井) 水文地质类型、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以及水文地质资料的积累程度, 并与水文地质勘探阶段相适应。

1.1 综合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全面反映煤矿区基本水文地质特征的图件, 是在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这种图件可分为区域、矿区和井田 (矿井) 三种基本类型。图件比例尺按不同工作阶段的要求而定。普查阶段通常采用1∶50000~125000或1∶10000;详查阶段采用1∶25 000~1∶10 000或1∶5 000;精查阶段采用1∶10000~1∶5000;矿井生产阶段采用1∶10000~12000。

综合水文地质图主要反映的水文地质内容还有以下几方面:其一, 含水层 (组) 和隔水层 (组) 的层位、分布、厚度、水位特征、富水性及富水部位、地下水类型等。其二, 断裂构造特征。如断层的性质、充填胶结情况及断层的导水性等。其中断层的导水性可分为导水的、弱导水的和不导水的三种类型。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在图上加以区别。其三, 地表水体 (如湖泊、河流、沼泽、水库等) 及水文观测站;控制性水点。其四, 溶洞、暗河、滑坡、塌陷及积水情况等。其五, 地下水水质类型及主要水化学成分, 矿化度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可表示的内容很多, 编图时应视图件比例尺和要求取舍, 原则上既要求反映尽可能多的内容, 又不能使图面负担过重。

1.2 水文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图件。内容包括:含水层岩性、厚度、埋深、岩溶裂隙发育深度及其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水文地质孔、观测孔的位置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地表水体及水位;主要井巷位置等。

1.3 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记录井下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综合图件, 有些矿区称之为实际材料图, 它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制订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反映的主要内容有:其一, 井下各种类型的涌 (突) 水点, 涌 (突) 水点应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 (水压) 、水温、水质和出水特征。其二, 老空、废弃井巷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其三, 矿井涌水的流动路线及涌水量观测站的位置等。

1.4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

按矿区的具体情况, 应绘制以下几种曲线:其一, 矿井涌水量、降雨量、地下水位历时曲线图。其二, 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位或流量关系曲线图。其三, 矿井涌水量与开采深度关系曲线图。其四, 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等。

在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编制, 其比例尺随工作阶段的进展而增大, 内容亦随之不断地做相应补充和丰富。在矿井生产阶段, 还要求编制矿井充水性图和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

2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

2.1 序言

主要介绍矿区的位置、交通、地形、气候条件、地表水系及流域划分、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方法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2.2 区域地质条件

主要叙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发育等内容。地层应按由老到新的顺序, 介绍各个时代地层的岩性、分布、产状和结构特征, 还应介绍第四纪地质的特点。在介绍地层时, 应注意从研究含水介质的空间特征出发, 阐述不同岩层的成分 (包括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结构、成因类型、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类型、风化程度、空隙的发育情况等, 从而为划分含水层和隔水层提供地质依据。此外, 对煤层也应加以重点论述。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是分析矿井充水条件及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基础, 应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移、水质、水量等各个方面全面论述其区域性特征。

2.4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 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 以及其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富水性、水位或水压、水质, 各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体之间是否存在水力联系。第二, 构造破碎带和构造裂隙带的导水性, 岩溶陷落柱的分布、规模及导水性, 封闭不良钻孔的位置及贯穿层位, 已开采地区的冒落裂隙带及其高度、采动矿压对煤层底板及其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等。第三, 预计矿井涌水量时采用的边界条件、计算方法、数学模型和计算参数、预计结果及其评价。第四, 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说明其划分依据。必要时, 还应对矿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做出初步评价, 指出解决矿区供水水源的方向和途径, 简要论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并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做出评价。

3 结语

本文对矿区主要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条件作出简要结论, 提出对矿井防治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指出尚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 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篇4: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应用探讨

关键词:矿山地质;编制报告;应用

矿山地质报告的数据、资料具有多源、多类、多量、多维、多主题等特点,在煤炭勘探、建井、生产全过程中数据资料又具有动态更新等特征。因此,矿山地质报告的编制要使用复杂的地质基础资料,而且其重复利用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也极易出现数据丢失、重叠。目前,矿山企业现代化生产进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因其自动化、智能化功能优势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矿山系统优化设计、处理数据、绘制图形等层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矿山地质报告的编制单位迫切需要用计算机实现大量地质资料的输入、管理、处理以及表格、文字的打印和图纸编绘,这些工作都要求配套软件的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空间定位系统(GP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人工智能系统(ES)、人工神经网络(ANNS)等项技术,已经在煤田地质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多“S”集成的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体系,我们借鉴并吸收这些高新技术成果,把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适合于地质勘探空间数据实时采集、输入、管理和处理的GLS应用系统及各种地勘图件辅助编绘系统(CADS)进行集成开发,编制煤炭矿山地质报告软件编制系统,加以推广应用。

1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构成

矿山地质报告针对矿山建设、系统设计与基础生产的技术资料编制,其地质图件与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对矿山企业生产效益产生影响,因此为全面保障地质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我们应依据相关地质规程规范开展地质报告编制,同时采用层次模块设计思路,令系统分为四类子系统,即数据处理、数据基础管理、自动化图形与图形绘制、图形矢量化等。每一子系统同时还包含了不同的子模块与处理数据模块,其中数据基础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模型、标准化的描述、图式、图例、数据字典,包含钻孔煤层管理方案、坐标数据、煤质、储量管理、储量图、煤岩层及剖面图的数据管理等模块,以实现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转换、传输和交叉访问。同时这种数据处理兼顾了地质报告编制的当前需要和未来需要。每一模块中又可分为计算数据、录入、修改、查询与打印数据等子模块。图形填充及绘制还包括自动化填充与绘制两类子模块,绘制图形模块由储量图、剖面图、对比煤岩图、地形图、切面水平图、涌水量图等构成。

2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优势特征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主体运营于Windows Xp系统环境中,通过引入CAD多功能软件平台的辅助优势,可令该系统便利应用、快捷操作、简单化管理,易于操作控制人员学习掌握相关技能,同时适应于拥有不同知识水平层次的人广泛使用。地质数据库具有统一的数据模型、标准化的描述。该系统程序的结构层面设计合理清晰,便于移植,包含了相应的源程序代码,因而可令我们进行扩充编译、丰富系统内涵并提升其运行速率。再者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准确率的计算功能,摒弃了以往传统开展地质图件手工编制中常常出现的偏差、错漏现象,令其报告编制的错误率显著降低。基于传统绘制手工图件引发的精度有限现象,我们利用该类编制报告系统,只要令原始数据的输入正确,便可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完善,同时不会引发错误计算现象。绘制而成的图件其精度可缩小至每米正负0.02毫米范围内,呈现了较高的规范性。

CAD具备较强的图形编辑功能,但其属性库功能较弱,图形缺乏相应的地质属性;同时,煤田地质报告图件所具有的绝对坐标和精度要求较高等解析几何特点,使得无多方位视图窗口的CAD系统的缺点就显现出来。数据管理系统(DBMS)可通过建立结合空间位置属性描述(GIS)及各种图形编绘的图元定义(CADS)地质数据库。GIS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属性进行各种处理,完成数据处理、管理、分析、存储、输出等功能。此集成软件系统对煤田地质勘探图形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将拓扑关系处理引入块段法计算煤层储量;研究空间属性数据库与扩展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动态连接。上述三系统各具特色,但是对矿山地质报告编制而言,实现地质基础资料综合应用和信息的有效提取,密切配合地质、采矿专家分析判断地质现象并作出科学决策等方面,暴露出各自的不足之处;要使它们在同一的平台上进行集成开发、对多种内容、类型、格式的数据进行整体统一的操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以弥补其不足。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包含针对矿山测量、地质与采矿等多项图形与专业数据,例如断层数据、钻孔、煤质数据、巷道素描等,囊括大量信息,且报告编制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倘若我们利用现代化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则可令大量数据以电子形式实现安全、高效与长期保存,且占据的空间较低。在计算机硬件的支持下能对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属性进行各种处理,完成数据处理、管理、分析、存储、输出等功能。针对进展填绘与补充图纸资料该系统可提供实时性准确数据,令工作人员便捷使用,广泛适用于薄煤层、多煤层、复杂结构区域应用,可及时为设计、调度生产、有关上级单位提供可靠、准确图形与基础数据、图纸资料等。各类信息数据在信息网络平台的辅助传输中可实现上级、下属单位的全面数据共享,令空间基础数据深入融合至各个领域,进而实现动态化资源管理应用。

3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应用

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主体创建的图例符号库与图形库的升级模式,科学符合我国有关图例的制定标准,提升了储量数据库的规范性与标准化优质水平。因此我们可针对大型矿井、精查区以及深部矿井编制地质报告,有效节约了企业资料投入费用。基于矿山地质编制报告每隔十年需进行重新提交,因而我们可应用该系统及数据库存储功能,进而大大简化再次提交地质报告材料的复杂工作环节,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实践操作中我们可基于该报告系统科学生成的测量与地质图件原图,有效指导矿山通风、采掘、运输、排水与地面生产实践活动,为各个生产运行环节提供安全性保障。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该系统合理实现基础地测业务,例如查询、计算、打印功能,科学绘制地质图件,包括剖面、地质图形、储量水文地质图、充水性图等。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该系统软件进行准确的测量绘制图件,例如煤矿原图、井巷工程等,合理发挥其多图种优势功能,并对该类价值化图纸数据进行永久、长期的保存,便于随时为生产、操作人员提供。再者我们还可利用该类编制报告系统数据成果为各类矿山区域塌陷申报改造治理项目供给详细、完备的图纸资料,进而为塌陷矿山区域房屋辅助提供丰富性、准确性、科学性分析采沉资料数据,令其在深部矿区找煤、三维地震矿区勘探、接续矿区资源等实践操作环节中发挥优势,显著节省物力、人力,为矿山企业全面实现数字矿山生产模式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切实提升企业综合生产效益。当然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的综合优势需要素质技能全面、掌握一定计算机绘图技术的专业性队伍,因此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开展多元化人员队伍培养,令其充分激发编制报告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功能,进而完善构建矿山地质编制报告系统综合应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宝琪.矿山地质勘探研究[J].价值工程,2010(8).

篇5: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自查报告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滦平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切实加强汛期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公司加强了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本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措施,配齐配足了人员,备足抢险物资,并于近日对本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排查,对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的危急程度及受胁情况进行逐一核实,排查工作中,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其具体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严海生(安全副总)

副组长:王

静(生产矿长)

成员:赵巍巍(安全科长)

杨青山(生产副矿长)

史全信(生产副矿长)

曹玉洪(生产副矿长)乔术强(安全科)

李艳军(技术科)赵

然(技术科)

领导小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采矿办公区,由杨青山任办公室主任(手机:***)。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讲座,确保全员具备地质灾害应对意识。

三、对本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排查,及时排查及时治理,其具体排查情况如下:

1、对我矿的施工场地、办公区、职工宿舍、餐厅等靠近山坡的建筑设施进行了认真检查,排除了有活动可能的山体,消除了山体滑坡的危险。对房屋全部进行了检查,消除了危房。

2、挖设、安置、疏通了矿区范围内的排洪渠道,加强、加固了山坡及主要建筑。

3、组织了专门的队伍在矿区地表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山体裂缝、地面塌陷、房屋裂缝、公路塌陷等隐患。

4、检查了建筑物、配电室等重要设施的防洪、防雷设施情况,确保建筑周围排水畅通、建筑地基不受洪水浸泡,并装备了有效的防雷装置,保证了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免遭雷击。

5、我矿的井口、建筑物均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矿区现开采范围内无其它小井,并采取可靠的安全度汛措施。

6、对矿区防汛机动设备、库房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也进行了检查,补充了短缺的设备和物资,做到车辆、司机、队伍、物资四落实,保证了矿地质灾害排查监测治理领导组统一调用。

7、井下采掘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规程措施执行,切实抓好井下“一通三防”、“水害治理”、“顶底板管理”,杜绝了井下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偏帮、突水等。

8、公司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落实了工作经费,并严格落实执行了汛期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能做到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应对。

四、根据矿区巡查情况,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完善了各项防灾措施,配齐配足了人员,备足抢险物资,做到车辆、司机、队伍、物资四落实,确保统一调用,强化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抓好了地质灾害应对措施,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北京瑞信投资有限公司

篇6:地质勘查院质量管理自查报告

4年质量管理自查报告

2014年10月20日

××院

2014年质量管理自查报告

地质工作的过程管理是地质成果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我院至2007年挂牌成立就重视地质成果质量的提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在实处。于次年究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本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付诸实施。于2008年通过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审核。于2010年又根据院执行的情况对体系进行了修改。也经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审核。近几年来,我院一直遵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为提高我院实施地质项目成果质量的提高和不断改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院的质量方针是“夯实基础、规范管理、顾客满意、创优争先。”质量目标是“原始资料真实可靠,验收合格率100%;设计优秀级达到20%,良好级达到70%以上,合格级达到100%;成果报告符合顾客要求,评审优秀率达到20%,良好率7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顾客满意度达80%。”。近几年来按照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均得以实现。

2014年初,局办下发了【2014】15号《省地矿局关于2014加强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意见》文件,我院根据省局的文件精神,组织全员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我院还制订了《××加强2014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措施》和《××院2014质量大检查工作安排》,并依据这两个文件进行院质量管理活动。并于2014年9月对2014年来实施的地质工作开展质量大检查。现将2014年开展质量工作清矿汇报如下:

一、2014年质量管理情况

1、重视全员参加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

2014年3月我院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会上,院长为强调2014年提高地质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做了专门的“质量是地质成果的生命,质量就是市场”加强质量管理的讲话,并于会后发布了《××院2014关于加强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意见》、《关于实施<院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的质量管理文件。院管理制度又修改和新增了《技术工作质量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优秀成果奖励办法》、《专业人才奖励办法》、《资质证书管理规定》等,为质量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严格执行《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

自2012年3月开始,我院质量管理已严格执行《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DZ/T 0251—2012),为了更有依据性,于2014年3月依据《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DZ/T 0251—2012)制订了《××院质量管理实施细则》,于2014年5月1日期实施。实施细则启用后,院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还将其挂在院qq群中,通知全院职工下载并学习。将学习实施细则列入院技术质量管理目标考核。从而促进了质量管理工作进步。

三、改进质量目标

原定质量目标是:原始资料真实可靠,验收合格率100%;设计优秀级达到20%,良好级达到70%以上,合格级达到100%;成果报告符合顾客要求,评审优秀率达到20%,良好率7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顾客满意度达80%。”根据院成果质量目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就将原质量目标做了一些调整和提高。“地质勘查项目成果一次性检查验收合格率达100%,良好率达80%,优秀率达20%;使用设备仪器完好率达100%;顾客满意度达90%;上岗技术培训达100%;每年创地质勘查成果质量优秀奖3项至5项。”并将目标分解下达到基层单位。

4、建立了个人与单位共同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

地质勘查成果的质量好坏,需要承担项目的人员责任心、责任感。为了让实施地质项目人员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为此院对提高成果质量修定了“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和“技术工作质量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对实施地质项目质量好的给予奖励,对实施地质项目出现只想问题的人给予惩罚。奖励:获国家、省部级地质科技成果奖励的,院按成果级别参照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追加奖金对项目组进行奖励,具体奖金数额经院长办公会研究确定;获厅(局)级地质科技成果奖励的,院按厅(局)奖金数量追加奖金数量对项目组进行奖励,但最高奖励额度不超过5万元;技术成果被评为优秀级,院给予省部级的5000元,厅局级的2000元奖励。处罚:1)对事故直接责任单位处5000元罚款,导致质量事故的项目组直接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作业组长分别按2:1.5:1比例予以处罚;对直接管理责任人处以3000元罚款,罚款比例按承担单位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2:1执行;对管理责任人处以1500元罚款,罚款比例按分管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分管副院长、院长按3:3:2:2执行。2)因质量问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20%由事故责任人承担。其中直接责任人承担70%,直接管理责任人承担30%。其承担比例比照上述第1条执行。3)对导致质量事故产生的直接责任人可以并处以开除留用行政处分。4)对直接管理责任人处以降级行政处分。5)对管理责任人处以记过、降级的行政处分。

4、建立严格的外包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对于院无机器、设备、劳动能力等不能完成的地质工作,都有完整的外包管理制度,将各工种合格外包单位制表、建档,注明其资质及经营范围,以备需要时选择较好的单位完成外包工作,提高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如岩、土、水样实验常常是由技术力量较强的局机关实验室完成。在实行外包时,均对承包工作的单位进行考察,决不把外包工作给不具备资格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同时也对外包的工作不定期给予督促指导检查。

5、加强了资质管理

目前,我院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甲级)、液体矿产勘察(乙级)、固体矿产勘察(乙级)等6个资质。院对这些资质的管理专门制定了管理的规章制度。“资质证书管理规定” 中规定:资质证书原件由院办公室安排专人集中保管,因业务工作需要资质证书复印或影印件的部门,由院办公室统一制作提供,各部门领取的资质证书复印或影印件应由部门负责人保管;地质工作成果报告、获取项目制作标书等需要附资质证书的,可向院办公室申领。资质证书复印或影印件由办公室制作并统一编码,注明项目名称,加盖“复印无效”章和加盖院公章。各部门领用时须完备登记手续,注明领用理由、项目名称和份数,经领用部门负责人或其委托的经办人签字后方可发给。因业务工作需要借用资质证书原件的,借出的资质证书原件三日内必须归还;各部门应按实际需要领用资质证书复制件,不得多领,领出后未使用的,应及时交还给院办公室。野外工作期间(含分院)暂由项目负责人集中管理,返回后应及时交还;资质证书属院的重要无形资产,即便是复制的资质证书也不能疏于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得涂改和私自复制资质证书,不得转让、出借、出租、出卖和伪造。各部门都不能以挂靠方式允许外单位使用我院资质证书,我院自获得资质证书以来从来没有外挂的情况出现过。

6、重视地质项目的过程管理

我院一直重视地质项目的过程管理。地质项目从立项、设计到项目实施中的野外调查、施工以及报告编制,质量管理都始终贯穿着全过程,各过程都有相应的过程记录,地质项目结题汇交资料时,过程质量管理记录一并汇交资料室。如“织金县珠藏镇织河煤矿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开始的2014年1月11日、2014年1月18日、2014年1月24日即组织项目组成员召开技术交流会;2014年3月10日、2014年4月25日、2014年1月9日、2014年2月27日、2014年3月7日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甲方进行了项目实施的技术交流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院级领导组织本院专家分别于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30日、2014年5月20日对项目进行了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成果内部审查等。该项目做到了地质作业小组自检互检率为100﹪、项目技术负责人抽检率为30%、院级质量检查抽检率在5%以上,所有交流及检查都做到了过程监视记录,留有质量管理的痕迹,且有专人进行质量管理资料的编制和保管,达到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对2013年质量问题的持续改进

我院自2008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运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总是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拟定措施,不断改进。对原版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了修改,现使用版本为版2/修1,虽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基本完善并使项目质量得到了提高。2013年,在实施地质项目过程中,经过内审、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我院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了改进措施,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给予改进。2013年存在的不足,经过梳理归纳,主要表现为:1)虽然院质量体系已经运行7年之久,但仍个别员工对质量记录存抵触现象,嫌填写质量记录表格麻烦、无用;2)院里项目涉及的领域较广,技术人员对作业指导书的学习理解不够,对其中的表格及方法掌握不够;3)从事实际工作的一线技术人员,多是刚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工作经验不足,有质量检查,但没有质量记录,存在质量检查时追记质量记录的现象;4)由于院里面项目较多,人员交叉,不能从一而终,中途又抽调参加另外项目,致使贯彻实施院质量管理体系贯彻的力度不够;5)有地下水长期观测的分院在对测具校验或更换后无校验记录或记录不全等;6)个别分院内网不能正常应用,不能时收到总院的文件及精神,导致工作管理滞后。

针对这问题,院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力度,新增和修订了管理规定,在出台的《××院质量管理实施细则》中,针对这些问题新增了一些条款,多次挂网和组织员工学习院质量体系文件,督促项目组指定专人负责质量记录表格的完善和保管,对分院工作加大了检查力度,要求仪器检修和测距更换等及时做好质量记录,检修了内网存在的问题,使院内上下级文件收发畅通。在执行中,这些问题逐步得到了修正。

三、2014年地质项目的质量管理情况

本院2014年院部在实施的项目有: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贵州)、贵州六盘水水城—钟山区煤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织金县珠藏镇织河煤矿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二期)实施方案、黔中地区岩溶塌陷调查4个;分院实施的项目有59个。各项目的开展情况详见附表

1、附表2。

我院按照黔地矿办发[2014]15号文的文件精神,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20号)和《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10〕14号)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项目所涉及规范规程等。依照《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DZ/T0251-2012)制定了《××院质量管理实施细则》。提升了质量总目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院的总体目标,设立质量分目标、作业组设立具体质量目标本,建立了个人与单位共同负责的地质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对项目质量优劣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对院拥有的资质均严格遵守《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和《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10〕14号),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或资质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未有地勘资质对外挂靠现象。所有项目组进行了质量过程的检查和总结,并按照院制定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作质量记录,且均按照院制定的“三级质量管理”进行了质量检查。

在院领导的重视下,2014年全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得益于设立了专门机构、人员主抓质量体系运行和质量管理,聘请了资深专家对年轻技术干部进行传、帮、带和对重大技术质量把关,使各部门、各单位在纵向和横向上联系畅通,形成了自觉学习专业知识,自觉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良好风气。

四、下步质量管理工作的打算

篇7:地质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我校依据县局安排,对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加大了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

6月7日,我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安全教育工作会,认真学习了《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列举了近年全国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典型事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检查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全体师生的安全。

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认真负责地做好摸底清查工作。

检查领导小组以身作则、积极带领检查小组于 6月7日 —

天时间,对学校各种建筑及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及时排除了一些不安全隐患,校舍不存在地质灾害威胁。

三、强化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安全教育小组为了进一步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全体师生学会安全应急自救,掌握安全知识保护自己,在校舍不存在地质灾害威胁的条件下,修订了紧急预案,应急工作责任、人员、措施“三到位”,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将乐二中未保室

篇8:地质自查报告

1) 任务的来源及研究依据

江北高速公路第三标段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起讫里程K39+373.55~K54+000, 全长16.606Km。项目所在区域为江汉河湖冲洪积平原区, 地势平坦, 地面起伏较小, 属长江以及阶地河湖冲洪积平原区地貌单元, 经过河湖长期堆积形成的平缓开阔地形, 植被发育, 主要以水稻等农作物为主, 鱼塘、灌溉水渠及沟渠较为发育。软土成因体可按河流、沟渠底部及其附近和长江一级阶地冲湖积平原两种类型。

软土分布广泛, 冲湖积成因, 岩性为淤泥及淤泥质土, 软塑~流塑状态, 均匀性差, 局部夹粉土、粉砂及粘性土薄层, 呈厚层状、多层或透镜体状分布, 主要分布于鱼塘、沟渠底部及附近和长江一级阶地冲湖积平原及其附近区域。该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复杂, 主要是因软土地基对于桩基施工容易造成坍孔、缩径、偏孔等施工问题。因此, 在复杂施工环境中如何保证桩基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进度, 是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多, 降雨较多, 地下水丰富, 水量较多河湖冲积平原, 表面覆盖较薄的土层, 地下地质条件复杂。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为了保护基本农田, 今后在此种地区多以建设高架桥为主, 节约土地资源。桩基础又是主要的基础形式, 在遇到此类复杂地质段如何进行施工, 降低质量问题, 避免质量事故, 以上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确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加快了施工进度, 节约了施工成本, 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 主要研究内容

(1) 选用合适的钻孔机械, 采用反循环钻机施工。

反循环钻机施工, 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减少清孔时间, 缩小坍孔、偏压等不利因素影响。

(2) 采用优质材料形成护壁, 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

泥浆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泥浆指标采用:比重为1.1~1.30, 粘度16~22s, PH值大于6.5, 含砂率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泥浆比重。采用适合的泥浆能够更好保护钻孔, 提高成孔和成桩质量。

(3) 控制钻进速度, 根据不同地层, 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钻机速度, 保证一次成孔。

(4) 做好施工组织, 工序施工紧密衔接。

(2) 研究方法

(1) 制定详细研究实施计划, 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 实行项目责任制, 加强协调, 开展科学讨论, 实行动态管理。

(2) 以新口特大桥桩基道施工为背景, 根据研究内容开展理论、试验和数据分析研究。

(3) 资料查询、专题调研, 制定本课题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4) 在掌握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改进, 提高桩基施工成桩质量。

(5) 以现有施工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为基础, 进一步对施工现场的技术数据核查、数据分析整理、不断优化施工技术。

1 关键技术

1.1 工程状况与影响施工的因素

新口特大桥中心里程为K48+906.885, 位于江陵县白马寺镇西河村, 属于江陵东互通主线部分, 起点桩号为K47+676.595, 终点桩号K50+137.175, 全长2460.58m。

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 墩柱采用柱式墩, 墩台采用桩基础。墩台桩径分别为Ф1.2m、Ф1.5m、Ф1.8m,

1)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桥址区位于江陵县白马寺镇新渊村-新口村-双河村, 属河湖冲击平原地貌, 地形平坦。桥梁跨越脱马渠、立新渠等多条沟渠, 桥位轴线地面高程一般25.00~28.50m。广种有农作物;桥址区有乡村路通行, 交通较便利。桥址区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两湖断拗江汉断陷三级构造单元的江陵凹陷 (II21-3) 四级构造单元, 桥址区内地表无明显断裂构造迹象, 地质构造发育简单, 适宜桥梁建设。

2) 水文气象

本项目建设区域地处中纬度区, 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具有四季分明, 热量丰富, 光照适宜, 雨水充沛, 雨热同季, 无霜期长等特点春季天气易变, 雨量增多, 冷暖空气交替往复, 形成阴雨连绵的气象;夏季气候闷热, 为我国南方高温中心之一, 且雨量集中, 易发洪涝, 盛夏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较快, 晴多雨少;冬季寒冷少雨, 时有冻害, 偶有大风雪。全年日照时数1827~1897小时, 全年均降水量992.9~1331.1毫米。年平均风速2.1~3.0m/s, 最大风速22 m/s。

(1) 地表水

沿线河网密布, 沟渠纵横, 地表水体主要有脱马渠、立新渠等多条沟渠, 彼此相通或相连, 相互间均与长江具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长江水的补给, 水位随季节动态变化明显。

(2) 地下水

根据项目区含水层介质及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不同, 路线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上层滞水、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潜水、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

3) 地层岩性

桥址区地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淤积成因的 (淤泥质) 粘性土 (Qal+1) 、粉土 (Q4al) 及粉砂 (Q4al) 。

1.2 工程的难点和重点

在冲积平原进行桥梁桩基施工, 由于地层较软, 土颗粒较小, 地下水位高, 地层稳定性差, 施工难度较大。

该桥采用反循环回旋钻机成孔, 泥浆护壁, 换浆法清孔, 吊车下放钢筋笼,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因此, 搭设钻机平台、钻进成孔和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1.3 施工方案

根据本标段的地质情况, 钻孔灌注桩主要采用反循环回旋钻机成孔, 泥浆护壁, 换浆法清孔, 吊车下放钢筋笼,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施工工艺见图1。

1) 施工准备

施工前, 先熟悉设计图纸, 复核桩位、标高等。修筑施工便道, 平整场地, 挖设临时排水沟等。

2) 测量放样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采用全站仪, 放出施工桩位, 采用木桩做好标示, 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入下一道施工。

3) 护筒埋设

钢护筒采用δ=8mm的钢板制作, 护筒直径大于孔径0.4m。护筒顶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2.0m, 并高出施工地面0.3~0.5m, 钢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实。

4) 钻机安装

旱地桩时平整、加固处理地面, 在钻架下部支点处垫设方木或钢板, 以扩散对地面应力。水中桩时钻机直接安放于平台上。钻机就位时保持底盘平稳、钻架直立、钻头中心对准桩位中心, 并将钻架可靠固定。确保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和位移。

5) 泥浆制备

泥浆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本工程泥浆指标采用:比重为1.1~1.30, 粘度16~22s, p H值大于6.5, 含砂率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泥浆比重。

6) 钻进成孔

钻机就位前, 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底架应垫平, 保持稳定, 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钻杆, 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保持钻孔垂直。

钻孔前, 按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 挂在钻台上。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

开钻前, 应在护筒内存进适量泥浆, 开钻时宜低档慢速钻进, 钻至护筒下1米后再正常速度钻进。在砂土等土层钻孔时, 宜采用低速、轻压钻进, 同时提高孔内水头和加大泥浆比重。

钻进过程中及时滤渣, 同时经常注意地层的变化, 在地层的变化处捞取渣样, 判断地质类型, 记入记录表中, 并与设计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 钻渣样编号保存, 以便分析备查。

钻孔作业保持连续进行, 不中断。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 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 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 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 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 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7) 终孔

终孔检查项目:地质确认, 孔径、孔形、垂直度检查, 用笼式检孔器;孔深和孔底沉碴厚度检查, 用测绳配测锤;桩位检查, 用全站仪测放桩位中心。

8) 清孔

钻孔至设计高程后进行清孔。清孔采用泥浆置换法清孔。采用优质泥浆正、反循环换浆, 直到达到规范规定的清孔质量标准。孔径、孔深不小于设计值;孔位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倾斜度不大于1%;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碴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9)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1) 制作

钢筋笼在钢筋场集中分节制作。每节最大长度控制在9m以内接头错开, 用箍筋成型法成型。

(2) 安装

吊装入孔位采用吊车进行, 见图3。在孔口机械连接接长, 钢筋骨架上端焊接钩和横撑, 固定在钻机座上, 保证骨架上下位置及水下混凝土施工时不上浮和下落。钢筋笼采用箍筋成形法集中分节制作, 接头相互错开, 外观必须顺直, 不得扭曲变形, 焊接、绑扎必须牢固。钢筋笼所用钢材有产品合格证和现场抽检复查资料, 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制作安装时主筋接头按规范规定错开。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 在施工时现场取样做接头试验。钢筋笼加工确保主筋位置准确。钢筋保护层可在钢筋笼外侧设置耳环筋。按设计要求设置声测管。采用吊车下放钢筋笼, 在孔口机械连接接长。钢筋骨架上端焊拉钩和横撑固定于孔口, 当桩身混凝土初凝后, 解除固结设施。

10) 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保证钻孔桩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灌注导管采用Φ300mm的快速卡口垂直提升导管。导管使用前组装编号并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和水密性试验, 保证接头牢固、严密、不漏水。

下放导管时小心操作, 避免挂碰钢筋笼。导管安装的长度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 避免因误装造成断桩。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 再次检查沉碴厚度, 如不合格, 进行二次清孔, 合格后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选定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 粗骨料选用碎石, 粒径为5~25mm, 砂为级配良好的中砂,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含砂率为40%~45%。坍落度为18~22cm, 掺加适量的缓凝剂, 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在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生产供应, 由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桩位处, 汽车起重机配合灌注。

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必须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 导管距孔底的高度控制在30cm以内。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 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埋置深度要适当, 埋置深度控制在2~6m的范围内。

水下混凝土灌注要快速、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灌注标高比设计桩顶超灌0.5~1.0m, 以便凿除桩头浮浆, 确保桩身混凝土质量。

11) 检测

(1) 终孔、清孔后检查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成孔检查项目:孔形检查用检孔器;孔深和孔底沉渣检查, 用测锤检测。桩位、墩台中心、纵横向中线用坐标法检测。成孔质量必须小于允许偏差。

(2) 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件, 检查桩混凝土强度。

(3) 按规定对桩进行无破损检测, 必要时钻芯进行检查。

12) 桩基特殊地质处理

(1) 概述

根据地质资料报告, 桩基所处地层存在有粉砂、细砂、中砂等地层, 下部土层也少量存在软塑土层, 工程性质较差;同时地下水较丰富, 易形成流砂、流泥、涌水而引起坍孔。

(2) 对于埋深较浅则采用在钻孔过程中护筒跟进的方法。

13) 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在钻机钻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钻不进, 钻进速度缓慢

原因:粘钻现象;与坚硬岩石;钻头磨损严重。

措施:首先提升钻头空转一段时间, 再下落钻进, 如果仍不能符合进尺要求, 提出钻头, 检查其磨损情况, 清除粘泥, 适当放慢钻速, 如果遇到较硬岩石进尺缓慢, 说明原钻头已不适合, 需要更换钻头或对钻头加以改造。

(2) 塌孔

现象:在钻进过程中如果发现井孔护筒内水 (泥浆) 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 随即下降并伴有气泡冒出, 出渣量明显增加而没进尺, 钻机负荷显著增加, 应怀疑是塌孔现象。

原因: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施工操作不当;在松软沙层中钻进, 进尺太快。

措施:首先应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以防继续塌孔。对少量塌孔不再继续坍孔的, 可恢复正常钻进。坍孔不严重, 可回填土到塌孔位以上, 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 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 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土或砾石土回填, 无这些土类, 采用粘土并掺入5%-8%的水泥砂浆, 等待数日, 等回填土沉实后, 重新钻孔。坍孔部位不深时, 可采用埋深护筒法。

(3) 卡钻, 掉钻头

原因:钻锥磨损严重为及时焊补;遇到探头石或孔内掉入物件。

措施:采用小锥冲击或者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切记不可强提。掉落钻物应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如果落体已被泥沙掩埋, 要先清泥沙, 使打捞工具能接触落体后打捞。钻锥断入孔内时, 首先采用正循环, 加大泥浆浓度巩固护壁, 然后打捞, 打捞无效时, 尽快找有经验的打捞队伍, 不能耽搁太长, 以免塌孔。

(4) 砂层局部坍孔埋钻

现象:本标段所处地质基本情况是上部粘土下部以粉砂石层为主。标段内桩基往下钻进穿过粉砂层, 在扫孔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孔壁局部坍孔, 致使钻头被埋。

措施:将导管做成空气吸泥机后, 插入孔内, 先投入一定量的锯末, 然后投入膨润土, 循环泥浆, 泥浆粘度调到25s, 泥浆面比水面高出1m左右, 待孔内泥浆面稳定了以后, 下插导管抽出塌下的乱石, 由于乱石直立性差, 导管只在一个点便将大部分乱石抽出, 使钻盘恢复转动, 钻头能够提升。

(5) 孔底沉淀超标

原因:清孔或钢筋笼下完后, 由于换浆的时间及浓度掌握不好, 或受安装钢筋笼的影响, 可能会出现过量的沉淀。

措施:当沉淀量超标过大时, 要重新清孔。当沉淀量超标较小时, 可用空压机风管对孔底进行扰动, 是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并立即进行混凝土浇注。必须注意将风管放入孔底后再开机进行扰动且扰动时间不宜过长。

(6)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 导管出现问题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 导管可能会出现进水、塞管、埋管等问题。

导管进水:

导管进水分初灌导管进水和中期导管进水。

初期导管进水原因:由于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 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 造成泥水从底口进入。

处理措施:立即将导管提出, 并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浆泵吸出, 或者用吸泥机及抓斗清出, 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 导管并投入足够量的首批混凝土或改正操作工艺, 重新灌注。

中期导管进水原因: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由于导管接头不严, 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 或焊缝开裂, 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导管提升过猛, 或测深出错, 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 发生中期导管进水。

处理措施:拔换原管重新下管。在操作中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 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同时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注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 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 一般宜大于200c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全部抽干, 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 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 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 且未初凝时, 可将导管拔出, 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浆泵将原混凝土拌合物表面的沉淀土全部吸出, 将装有底塞的导管压重插入原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下2.5m深处, 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灌注时, 将导管快速提升0.5m, 继续灌注的拌合物即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7) 塞管

塞管分初灌导管堵塞和中期导管堵塞。

初灌塞管原因:初灌塞管多因隔水栓卡管, 有时也可能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 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合不均匀, 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输混凝土未加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 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措施: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 用吊绳抖动导管, 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 或用钻杆加配重冲击导管内混凝土, 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如仍不能下落时, 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 进行清理整修 (注意切勿将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 , 然后重新吊装导管, 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合物落入井孔, 需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合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中期导管堵塞原因:多因灌注时间过长, 表层混凝土已经初凝产生;或因某种故障, 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过久而发生堵塞。

处理措施:将导管连同堵塞物一齐拔出, 若原混凝土表层尚未初凝, 可用新导管插入原灌拌合物内2m深, 用潜水泵下入导管底部, 将底部水泵出, 再用圆杆接长的小掏渣桶下入管底, 升降多次将残余渣土掏除干净, 然后在新导管内继续灌, 但灌注结束后, 此桩应作为断桩予以补强。

当灌注时间已久, 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 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 此时应将导管拔出, 重新安设钻机, 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 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添砂砾填塞井孔, 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8) 埋管

原因: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 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力过大, 或因提管过猛拉断。

处理措施:若埋管事故已经发生, 初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 如仍拔不出, 凡属并非混凝土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 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混凝土中, 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派遣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 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表面切断, 拔出小护筒, 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后, 上下断层间应予以补强。若桩径较小, 潜水工无法下去工作时, 可在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后, 采用输送管直径100-150mm且水下连接一段钢管的混凝土泵, 泵送余下的混凝土桩身。

(9)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原因:钢筋笼上浮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 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上2m时, 混凝土浇筑的速度过快, 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 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所引起的。

处理措施:将钢筋骨架顶端焊固在护筒上, 或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 (指下端两米范围内) , 或将钢筋骨架中的4根主筋伸长至桩孔底, 或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 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的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

当钢筋笼出现上浮时, 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 利用护筒、钻机等设施对其进行控制。当上浮高度较小时, 控制住后, 放慢速度继续浇注, 浇注完成后, 会同设计单位对该桩进行验算, 对不符合要求的桩按设计要求增加相应的补强措施;当上浮高度较大时, 桩的要求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就要将钢筋笼拔出, 清孔, 重新进行灌注。

(10) 短桩

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时, 浆渣过稠, 用测探锤难以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 或由于测探锤太轻, 沉不到混凝土表面, 发生误测, 以致过早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还有些是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孔壁坍方而未发觉, 测探锤或测探仪探头达不到混凝土表面, 这种情况最危险, 有时会缩短数米。

处理措施: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有发生坍孔的征兆, 如有应提前做好防治措施。在桩身测量过程中数据必须准确。灌注将近结束时, 加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11) 断桩

原因:

灌注时间长, 表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 形成硬盖, 二继续灌注的混凝土顶破硬层上升, 将混有泥浆砂砾的表层覆盖包裹。

对孔深及导管的埋置深度测量不准, 使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处理堵管事, 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 猛提猛插导管, 在此情况下有可能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层的浮浆、泥土相结合, 形成加泥缩孔。

当混凝土堵管或严重漏水或埋管拔出导管处理事故后, 未能将已灌注的混凝土彻底清除干净。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坍孔, 无法进行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 形成灌注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

导管发生埋管或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 采取强制提升而造成导管脱节。

施工中没有备用设备, 由于机械故障而导致混凝土灌注无法进行。

混凝土灌注中, 发生了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迫使灌注停止。

处理措施:

浇注时间不长时, 混凝土数量不大时, 将孔中混凝土及泥浆全部清除干净, 重新灌注。

在距地面深度较浅时 (小于15m) , 可用完整钢 (钢筋混凝土) 护筒的办法, 抽干泥浆, 凿出新混凝土面, 再按无水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对于钢护筒可边浇注边拔护筒。若地质条件许可,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可不加长护筒, 清除泥浆及浮渣后直接进行浇注混凝土, 新旧混凝土面要进行凿毛处理。

在距地面较深时, 应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计划重做的桩, 要立即拔出钢筋笼, 提出导管, 重新钻孔, 按新孔进行混凝土浇注。

对浇注完成才发现的断桩, 要采取补桩的方案。方案要通过计算并上报有关部门, 一般采用扁担桩、压浆补强等方法来处理。

2 结论及建议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 特别是桥梁施工中, 桩基础已经成为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桩基础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貌, 各种地质条件, 应用性较强。桩基础由于位于底层中,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较为困难, 只能在施工完成后一次性检测, 质量风险较大。

上一篇:论文致谢信范文英语下一篇:检察: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