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技术教案

2024-05-06

试验技术教案(共6篇)

篇1:试验技术教案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编写的内容来看,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技术试验具有很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内容是让学生“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的同时,感受技术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理、化、生的学习中,学生对科学实验已经很了解,知道科学实验目的在于甄别真伪,但对技术试验是很陌生的,甚至将两者等同起来。他们不知道技术试验目的在于选择和优先,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方法。技术试验的实施方法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和科学实验的区别,学生并不了解。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不能将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两者很好的区别开来,这成为本节内容教学上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技术试验;

②了解技术试验的方法和分类;

③使学生能从生活、学习中的案例中分析出所用的试验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的试验内容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

④明白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技术试验中体验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创造、思考、观察的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增强对技术未来的信心;并积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情景引入,充分的利用案例,以通过航天航空为主线案例分析,观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正确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及掌握技术试验的分类。并设计好情景让学生体验简单的技术试验,增强学生对技术试验的认识。

教学方法: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用问题“怎样拍掌拍得最响?”来设置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动手拍掌进行试验。

[教师分析] 拍掌拍得响不响,同学们不知道答案不能直接回答,所以同学们要拍掌来试一下,而这种尝试,可以称之为试验,怎么样拍得最响,我们用试验的方法很容易得到答案。那我们在技术领域出现的未知问题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引出课题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2、新课讲解

[案例分析]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的成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为什么只有神舟5号和6号真正的载人上天,神舟1、2、3、4号又干什么去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一项新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其设计是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需要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同样的航天火箭发射也一样,我们开始不能保证我们的火箭能载人航天,所以我们分别进行了神舟1号到4号火箭的发射,这四枚火箭相对神舟5号6号而言都可以说是在进行技术试验。

请同学们看下面“神舟飞船返回仓回收试验”的视频。

[提问] 请问这是正式的火箭发射吗?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其实我们为了神舟5号6号的发射,并不仅仅只是发射舟1、2、3、4号来进行试验的,我们还进行“神舟飞船返回仓回收试验”这样或其它的各种技术试验很多次,这样才保证了我们的神舟5号6号的发射成功。那么到底什么是技术试验呢?

[概念]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

[提问] 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是不是一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科学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甄别真伪,而技术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和优化。

[提问] 前面同学们拍掌及神舟飞船都进行了技术试验,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呢?可不可以不进行技术试验呢?

[案例分析] 青梅素皮试试验

[提问]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我们知道了技术试验的重要性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技术试验的分类。

对技术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

还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性能试验: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试验对象的性能或性能故障,如:对产品的高(低)温试验、振动颠簸试验等。

优化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如农业中不同的品种的对比试验

预测试验: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如:天气预测。如预测台风韦帕。

信息试验:通过测量、采集、识别和处理信息来影响试验效果。如航测。

[教师评析] 当然对技术试验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时同样的试验,因为目的的不同,也可以从不同的类型来理解。

过渡:在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们总结了许多技术试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作用。下面我们来对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1、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这种试验方法称为优选试验法。

如:有没有施肥水稻的对比试验。

[提问] 还有没有优选试验法的应用?

[教师评析]

优选试验法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到了神舟5号航天飞船,那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杨利伟做为第一位上天的航天员啊?其实这里也用到了优选试验法,当时一定是在所有的航天员中反复的选择、比较,最后认为杨利伟最合适所以选他的对不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宇航员的一段训练视频“航天员失重训练”。

[提问] 航天员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训练啊?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因为在太空中是没有空气没有重力的,宇航员在太空时都是处于失重状态的,为了让宇航员很好的适应失重状态,所以要地球上对宇航员进行失重训练,而这种训练是模拟的太空环境来进行的,利用失重飞机完成的。它可以使宇航员感受、体验和熟悉失重环境,在失重的时间里可以做各种试验,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训练太空的出舱活动。

而这种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称为

2、模拟试验法。

如汽车的碰撞试验就可以选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在专用的场所模拟现实中的撞车事故,以考察汽车的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小风险,提高效率。模拟试验法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

[案例分析] 汽车碰撞试验

[提问]

在汽车碰撞试验中为什么要用模拟人试验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用模拟人试验可以检测在事故发生时对撞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从而总结经验,改善汽车的安全性能设计,降低事故风险。

模拟试验法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鸟巢模型分析,鸟巢它设计过并不是说立刻可以建好的,为了很好的把鸟巢建好,是做了很多的模型来反复认证的。

同学们前面我们看了航天员失重训练的视频,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

[提问] 这段视频是真实发生的吗?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对,我们暂时还无法直接把火星探测器登陆的视频拍下来,可是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实现,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试验方法。

3、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外,还有虚拟人等采用了虚拟试验法。

虚拟人――研究者利用来源于自然人的解剖信息和生理信息,集成虚拟的数字化人体信息资源,经计算机模拟构造出虚拟人,可以开展无法在自然人身上进行的一系列诊断与治疗研究。

[提问] 同学们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要成为一个宇航员不容易,要经过层层的选拔,选拔成为宇航员后还要经过很多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宇航员的训练远比我们想象的艰苦,有些训练甚至让人难以忍受。当初苏联宇航员在一年内,要骑自行车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当年美国的宇航员登月前要穿几十千克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行走二三十千米。而今我国的宇航员也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请问为什么他们要进行这么多高强度的训练啊?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宇航员进行这么多高强度的训练,是为了让他们在执行太空任务时能更好适应太空的环境,并能很好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而在技术试验中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

4、强化试验法。

[提问]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宇航员要进行“失重训练”。同学们失重训练的这个环境在我们地球上本来是有没有的?

[教师评析] 这种失重的环境实际上是我们模拟的太空环境,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把太空的环境移植到了地球?而这种移植也是一种技术试验方法。

5、移植试验法 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移植试验。

[提问] 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样的移植试验法的应用?

[教师提示] 小白鼠、普通班参加实验班的考试

六、教学反思

技术试验在技术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是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因此,它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它对学生来说又是很陌生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它与他们早就熟悉的科学实验区别开来。为了打破学生对技术试验的神秘感,我用学生很熟悉的神舟飞船录像引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技术试验这个内容上。通过耳闻能详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汽车破坏性碰撞试验、青霉素皮下注射试验、原子弹试验等等这些例子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与科学试验的区别,使学生初步理解技术试验的概念及它在技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还增加了析因试验法,介绍了美国世贸大楼在911事件中倒坍的析因试验研究,学生果真很感兴趣。这两节课,学生的兴趣很高的,很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后都认真完成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从学生呈上来的技术试验报告发现,绝大部分的同学是按技术试验报告的格式来完成,但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仍将试验报告写成了实验报告,还是按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来书写。这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完全将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区分开来。

篇2:试验技术教案

授课时间: 第12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四章 注射法

第五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重 点:

1、常用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2、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

3、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难 点:

1、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

2、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多媒体 学时分配:

第四章 注射法.............................................第一节 注射原则....................................5min 第二节 药液抽吸法.................................5min 第三节 常用注射法................................35min 第五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第一节 青霉素过敏试验...............................7min 第二节 链霉素过敏实验法.............................8min 第三节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8min 第四节 普鲁卡因与碘过敏实验法..........................8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注射法 第一节

注射原则

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工作人员自身准备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齐,注射后洗手。

2.注射部位常规皮肤消毒,保持无菌。3.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乳头和针头的针梗、针尖、针栓内壁必须保持无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六)注射药物要现配现用

(七)排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

(八)检查回血

(九)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的体位,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

3.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快而推药慢而且均匀 4.同时注射物的配伍禁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同时注意药忌

5.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针头宜粗长且进针要深

第二节

药液抽吸法

1.注射盘内放

(1)皮肤消毒液(2%碘酊与75%乙醇,或0.5%碘伏)。

(2)无菌持物钳(浸泡于消毒溶液瓶内或盛放于灭菌后的干燥容器内)。(3)砂轮、无菌棉签、弯盘、启瓶器,静脉注射操作时加止血带和治疗巾。2.注射器和针头

1.抽吸前准备 抽吸前护士洗手、戴口罩,按医嘱准备药液,认真查对药名、浓度、剂量、2.(1(2)自密封瓶内吸药法

3.4.保持无菌 5.注意事项

(1)针头不可触及安瓿外口,针尖斜面向下,有利于吸(2(3

(4)油剂可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后,用稍粗针头吸

第三节

常用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ID)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2(3

1.皮内试验..前臂掌侧下段,该处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肤色较浅易辨认局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

1.(1)评估 2.3.护士自身准备.4.5.环境准备.注射环境清洁,(1

(2)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并解释。(3)正确选择注射部位,以75%(4

(5)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固定针栓,注入药液,药量要准确,使局部隆起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6)注射完毕,(7)整理患者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8)如为药物过敏试验,15~20 min后观察局部反应,作出正确判断并记录观

(9)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 mL等渗盐水15~20 min 【注意事项(1

(2)做皮试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如患者对需要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作皮试,应与医生联系,更换其他药物。

(3)注入的剂量要准确;不得两种皮试液同时进行,以免影响判断。

(4)忌用碘酊、碘伏消毒,进针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5

(6)注射完毕应嘱咐患者勿用手按揉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不得擅

(7)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或其亲属,不能再用该种药物,并记录

(1)给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后,嘱患者勿离开病室(或注射室),等待护士,于15~20 min后观察结果。同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以便

(2)指导患者拔针后勿揉擦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2(3 【部位】

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1.2.3.护士自身准备 4.用物准备(1(2(3(4

(5)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迅速刺入针头的2/3,左手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药液。(6

(7)再次核对,安置患者,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3)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4)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目的】

【部位】

一般选择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大神经较远处。其中最常用的部位为臂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臂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止于股骨上部。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部,约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中点处下降至股部,其体表投影为自大转子尖至坐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腘窝。注射时注意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定位方法有两种: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

(2)联线法: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线,其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1)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髂嵴、示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示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2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取髋关节下10 cm至膝关节上10 cm的范围。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分布较薄,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 ①病情及治疗状况; ②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③局部注射部 位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瘢痕、硬结;④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其程度;⑤

(2)向患者解释肌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3.护士自身准备

4.用物准备 注射盘内盛2~5 mL无菌注射器、6~7号针头、注射卡及药液、皮肤消毒液(2%碘酊与75%乙醇,或0.5%碘伏)。

(1(2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可取以下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 适用于危重患者,不宜翻身的患者;④坐位:身体重心偏向非注射一侧。(4(5

(6)左手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用握毛笔法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与皮肤呈90°,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2.5~3 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约针梗的2/3。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物。(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轻压进针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以不渗血液为止,再次核对。清理用物,(8

(1

(2)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

(3)对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4)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难以取出; 若针头折断,应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5)长期多次注射引起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处理。(6

(1(2)对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的患者,教给其局部热敷的方法。

静脉注射法(intravenous injection,IV

(1)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时,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2)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性检查,如由静(3 1.四肢浅静脉 常用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2.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肢体活动。故患儿静脉注射多采用头皮静脉,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使用时需注意与头皮动脉鉴别。3.股静脉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的中点为股动脉定位,股动脉内侧0.5 cm为股静脉,股静脉位于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内侧。

1.评估患者并解释 2.3.护士自身准备 4.用物准备

1.四肢浅静脉注射(1)(2)(3)(4)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 cm处扎紧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嘱患者握拳。(5)再次核对,排尽空气,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6)见回血,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固定针头(如为头皮针,用胶布固定),缓慢注入药液。

(7)注射毕,将干棉签按于穿刺点及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8)2.小儿头皮静脉注射 需由助手固定患儿头部,术者左手拇、示指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头皮针小翼,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见回血后推药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针头,缓慢推注药液。3.股静脉注射

(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并消毒术者

(2)用左手示指于腹股沟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内侧0.5 cm处垂直或呈45°刺入,抽动活塞见有暗红色血,提示针头已进入股静脉,固定针头,注入药液。

(3)注射毕,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 min,胶布固定,继续

(1

(2)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3)对需长

(4)穿刺时应沉着,切勿乱刺,一旦出现局部血肿,立即拔出针头,按压局部:股静脉按压3~5 min,股动脉按压5~10 min

(5)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射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患者(6(7(8)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

1.穿刺过少 穿刺后可见回血,松止血带后再抽无回血,推注药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针头刺入静脉过少,针头滑出血管,2.穿刺过浅 抽吸虽有回血,推注药液局部即隆起并感疼痛,可能为针头斜面仅部分刺入静脉,3.穿刺较深 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有回血,推注少量药液,局部可无隆起,但因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4.穿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抽吸无回血。

第五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一节 青霉素过敏试验

一、过敏反应的机制(自学)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1)过敏性休克 一般在做青霉素皮试或注射药物后数秒或数分钟内闪电 式发生,也有的于半小时后出现的,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过程中 1)呼吸道阻塞症状 由于缺氧和窒息,病人主观感觉胸闷、喉头堵塞,客 观表现气急、紫绀、口吐白沫

2)循环衰竭症状 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 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皮肤过敏症状 瘙痒、寻麻疹及其他皮疹

(2)血清病型症状 一般用药后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有皮疹(寻麻疹),严重`者可以发生剥脱性皮炎。2)呼吸道过敏反应 可引起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生。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 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三、皮内实验方法

1、皮试液的配制(于教室内示范)

2、实验方法(于实验室内示教和练习)

3、结果判断 阴性:“三无症状”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患者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4、注意事项

(1)问 实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有青霉素过敏者,禁忌做过敏试验。

(2)做 凡首次用药,停药三天后再用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均需按常规

做过敏试验。

(3)不宜 不宜在同一时间内做两种药物的过敏试验。

(4)配用 过敏试验液和注射液要现配现用,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溶媒、注射器及针头应固定使用。(5)准备 青霉素过敏试验或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

(6)留观 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

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病人主诉。

(7)处理 试验结果阳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同时报告医生,在医嘱单、病历、床头卡上注明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的标志,并告诉病人及其家属

四、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

2、立即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

4、抗过敏抗休克

5、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的使用

6、密切观察,详细记录 密切观察病人的T、P、R、Bp、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病人未脱离危险不宜搬动。

第二节 链霉素过敏实验法

1、皮内试验药液的配制

2、试验方法

3、实验结果的判断及注意事项

4、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青霉素过敏反应相同

5、过敏反应的急救措施

基本与青霉素相同。同时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

第三节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

1、过敏反应的原因

2、皮内试验夜的配制(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0.1ml,含15IU)

3、试验方法

4、皮内试验结果的判断

5、阳性病人脱敏注射法

6、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第四节

普鲁卡因与碘过敏实验法

1、试验方法

2、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课后小结:

本次课按计划完成。重点介绍了各种常用的注射方法,以及各药物皮试浓度及 皮试结果判断,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思考练习:

1、青霉素的皮试液怎么配成每一毫升中含有20个单位?

2、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 主编 李小寒、尚少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 主编 殷磊 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3:试验技术教案

汽车试验场是专供汽车进行道路试验用的场所,一般分为专用汽车试验场和商用汽车试验场,专用汽车试验场通常是大型汽车生产厂家进行建造,商用汽车试验场是对社会开放的,同时也进行产品定型试验等,如北京试验场、海南试验场和襄樊试验场等。较早阶段,各汽车生产厂一般引用试验场的可靠性试验规范,近几年,各汽车生产厂都逐渐开始应用与用户实际使用关联的试验方法,将客户实际的使用工况和试验场强化试验进行关联,将台架试验也与试验场强化试验进行关联,最终制定符合企业的试验场规范。

本文中,某汽车主机厂在北京试验场的强化试验中,里程不足30%时就发生扭力梁断裂的情况,试验人员从台架试验入手,与试验场和用户路面进行关联分析,最终调整已有的可靠性试验规范。

1、查找断裂原因

1.1 布置传感器

根据扭力梁在北京试验场试验过程中,经常失效断裂的位置,在扭力梁上粘贴应变片,包括扭力梁弯曲和扭转等通道,在测臂也粘贴了传感器,其中,左侧焊缝处粘贴如图1所示。同时,其他参考通道,包括轴头加速度和车身加速度,螺旋弹簧等按要求布置好,最终进行整车调试,运往北京试验场进行数据采集。

1.2 数据采集

车辆到达北京后,按道路试验规范进行数据采集,路信息见表1,包括空载、半载和满载。

1.3 数据分析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应变片(LU2)通道在搓板路上应变幅值非常大,最大应变达到了1800微应变,其时域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经过分析,扭力梁在搓板路上,拖臂受到了最大的弯曲程度,车速在50-60km/h时(频率23.1-27.7Hz),与扭力梁一阶振动模态相近,易发生共振,直接导致应变幅值变大。

1.4 提出更改试验场方案

经过以上分析,将车速提高到70km/h时,共振现象消失,应变值随之降低。故提出将搓板路的行驶速度提高的假想,并计划利用台架试验、用户路面和试验场关联技术,进行寿命计算,并制定新的合理的试验场规范。

2、台架试验与试验场关联

2.1 台架获取扭力梁的应力-寿命曲线

利用台架试验,获取扭力梁的σ-2Nf (应力-寿命)曲线,如图3,这样可以通过应力-寿命曲线进行寿命计算,以此为依据,对台架试验规范、用户使用情况和试验场规范进行相关联。

2.2 疲劳损伤计算

台架试验标准中,载荷水平为±1.0kNm,合格标准为12万次。在试验场试验中,我们定义两种车速,50km/h和70km/h,分空载、半载和满载三种情况进行采集。将台架试验数据和试验场数据进行关联计算,得到以下数据,见表2

2.3 确认更改方案

根据如上分析结果,如果按50km/h进行试验,其他的坏路行驶速度不变,理论上进行1872km以上即可。如果按70km/h进行试验,其他的坏路行驶速度不变,理论上进行11234km即可。在后期路试试验反馈,按70km/h进行试验,经历了15000km的试验,扭力梁没有发生断裂情况。

3、用户路面与试验场关联

3.1 用户路面数据采集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规范更改的合理性,本文将根据实际用户工况进行关联计算。定义用户使用道路目标为200000km,根据相关文献的用户调查[1],将路面划分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高等级国道、低等级国道、山路和乡村坏路,相应的的里程比例分别为30%、45%、10%、5%、5%和5%。

实际采集了北京和辽宁省地区道路共计3500km的数据。高速公路主要采集了京沈、京津塘、沈大和沈丹高速;城市道路为沈阳、大连、鞍山等14个市区道路;高等级国道为连接城市之间的干线国道(如G202、G305等);低等级国道为连接市与县之间的省道;山路为本溪山路、岫岩山路;乡村坏路为乡镇中的年久失修的道路或者有较多坑包的乡村土路等。

采集的通道包括轴头垂直加速度、车身应变、弹簧以及扭力梁的重要应变通道。

3.2 疲劳损伤计算

对采集的载荷谱数据进行处理.消除信号毛刺、漂移等。然后将处理后的时域信号通过雨流计数法转化成雨流矩阵,即得到应力的循环次数,雨流计数法已经被证明是最为有效的估计方法,在对时间序列的载荷周期计数分析中得以广泛应用。

应力载荷谱的形成是由道路实测时域信号在进行雨流计数后,再进行迭加、外推后组合而成。因此按照确定的用户路面比例关系将所采集的用户路面外推到用户目标里程200000km,得到用户目标的应力载荷谱,用同样的方式得到在15000km路试规范的应力载荷谱,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搓板路速度为70km/h的北京试验场15000km标准更接近用户的使用范围。

从损伤的角度,根据Miner法[2],利用得到的应力载荷谱来分别计算相对损伤。按照表3划分频率带,UR_2应变花最大主应力值的相对损伤比较见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5频率带,如果搓板路速度为50km/h,则北京试验场15000km标准的相对损伤远大于搓板路速度为70km/h和用户的损伤。也就是说,在第5频率带,现行试车标准远高于用户使用情况,原因在于在这个频率带,扭力梁结构本身产生横向共振频率,而用户道路上很少出现这种共振或者说幅值很小。

3.3 方案更改后对其他部件的影响评估

为了考察标准修改后对于整车其它部件的影响,所以选择底盘和车身有代表性的零部件进行采集和分析,将计算后的新标准的试验场与用户道路上的载荷谱(幅值域)对比见图6,相对损伤的比较见图7。可以看出在修改后的北京试验场的新试车标准下,这些通道无论从载荷谱的角度还是名义损伤的角度,均与目标用户实际使用情况较为一致。

4、结论

4.1 在北京试验场搓板路上,以50km/h~60km/h车速试验时,扭力梁产生横向共振,引起较大横向载荷,进而引起在此种受力模式下的结构失效;

4.2 如果将搓板路的速度由50km/h调整到70km/h,使路面激励远离结构本身的横向共振频率,能改善扭力梁的受力模式,使之与用户使用条件更为接近,可有效避免结构的不合理失效;

4.3 在修改后的北京试验场的试车标准下,底盘和车身的部件无论从载荷谱分布的角度还是名义损伤的角度,均与目标用户实际使用情况较为一致。

综上,针对扭力梁结构的车型,将搓衣板的行驶速度进行了调整。在汽车生产厂进行车型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将用户对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试验场的强化路试验进行合理地关联,这样就可以真实地考虑用户的要求,避免了试验的盲目性,既能防止设计过度,也能保证尽早发现试验故障。不仅能够节约费用,同时也将缩短汽车开发时间。

参考文献

[1]王万英.试验场道路与用户道路的当量关系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24(12).

篇4:飞碟技术试验

目前对飞碟的试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仿制圆盘形飞行器

这类技术试验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仿制外形为圆盘形的飞行器,力求从外形上接近观察到的飞碟,以此希望获得更佳的飞行性能。而其动力装置仍是目前常用的喷气式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从动力系统看,这类飞行器与我们现在的各种飞机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进行新的动力来源研究

由于设想飞碟的动力并不是燃油等化学产品,一些人从假想出发,进行一些新的动力来源研究。这类研究内容以研究磁能占大多数。他们假设飞碟是以磁能为动力,进行各种磁能装置的技术研究,或研究磁能发电机,或研究磁能转换器。

还有一些寻找其他动力源的研究,比如正负电子的碰撞、光能的应用、其他基本粒子的演化等等。但这些基本都停留在假说阶段上。

进行反重力项目的研究

设想飞碟具有反重力装置,或者具有零质量等等。反重力是一个十分诱人的科研题目。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连引力波是否存在也没有搞清楚,至于重力的本质是什么、重力传递的机制是什么更不清楚,因此研究反重力问题恐怕是无从下手。在反重力项目上如果会有什么进展,恐怕也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

综观对飞碟的技术研究,其特点在于,从一些假说出发,或以某些启示为出发点,通过试验去证实这些假设,并达到预想的结果,来求得科技上的飞跃。

但是,在进行这一类技术试验研究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技术试验必须有其可重复性,并有相应的数据和现象产生,绝不能带有偶然性。所以,研究者应当重视实验事实和理论上的联系,及时地研究一些新颖的现象,并做出理论上的结论。没有理论支持的现象会是盲目的,也是没有前景的。比如,对磁能的研究,由磁场转变为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其过程中磁力是否产生衰减?这些方面须及时总结,不要闹出“永动机”那样的笑话,白白耗废人力和财力。

第二,幻想不能代替现实,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体是一步一步前进的。这其中可能有飞跃,但不可能跨越必要的步骤。比如有人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要发展,还要完善,如果是这样,这种发展和完善也是一步一步走的。正像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1+1的过程中,也是从证明1+9、1+8、……直至1+2,是一步一步前进的。地球上目前科技水平的发展也是要一步一步前进的。所以,一些技术试验要考虑目前科学技术的水平。

第三,一些技术试验研究是建立在“飞碟是外星球宇宙飞船”的假说上。一旦这一假说站不住脚,那么建立在其上的一些理论也就会同时垮掉。

篇5:换水试验教案

“不错,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实现零——零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至今没有有效地防治手段,几乎没有救治成功的病例,因此又被称为超级癌症。”

“HIV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便以免疫系统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崩溃,从而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而病发死亡。”

“HIV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内,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最高。它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HIV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今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感受一下艾滋病传播的隐匿性和速度的惊人性。

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做“换水游戏”。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约定:所有参与本游戏的同学都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团结合作、真诚交流”的原则。

“大家看到讲桌上一共有28只烧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24只,第二部分4只” “第一部分的24只烧杯中有23只装的是清水,只有一只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清水表示健康人的体液,氢氧化钠表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体液。从表面上看是无法区分两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用酚酞试剂可以检测,酚酞可以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与清水没有反应。每一次换水表示发生一次性接触。”

“第二部分的四只烧杯中装的都是清水”

“我们先看游戏第一部分的规则:

1、第一次换水:与本组中对面同学换水一次。[用注射器取5mL加入对方烧杯中]

(第一次换水后每一组抽出一名同学离开游戏不再参加下面的换水)

2、第二次换水:与本组中另一名同学换水一次。(不能重复)

3、第三次换水:与相邻组的任一同学换水一次。(A组和B组,C组和D组)

4、第四次换水:与斜对组的任一同学换水一次。(A组和C组,B组和D组)”

(学生操作,完成游戏的第一部分)

“我们马上进入游戏的第二部分:4名同学,每人一只装有20毫升饮用水的透明玻璃杯,一只10毫升注射器,在经过4次液体交换的20名同学中任选一名(不能有重复选择),进行一次5毫升液体等量相互交换。”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一滴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游戏结果及分析:

1、经过一次换水即退出的4只杯子都没有变色,说明双方均有单一的性伴侣,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小。

2、经过4次换水后的20只杯子,有14杯变为红色,说明多性伴导致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速度惊人。

3、最后跟经过4次换水后的20只杯子中的任选一只进行换水的4只杯子,有3只变为红色,说明跟高危人群发生哪怕是频度很少的性接触,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也是相当高的。”

通过换水试验我们知道了,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应该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有哪位同学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谈一谈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篇6:试验技术教案

(六)—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 Experiment Genetic & 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号:学科类通修课程 课程学时:108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教师姓名: 章

周涵韬

杨玉荣 ……

前导课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学方式:实验及技术理论讲授

考试方式:平时考核+笔试+实验操作考试 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性质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和分子生物学的实践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加深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的认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前沿和研究方法,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掌握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加强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训练,达到本科教育水平,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认识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掌握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在教学中安排了2个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开放实验,还充分利用录象、课件或多媒体做一些模拟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和综合分析实验能力,以提高学生科研素质。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化实验教学,主要知识点包括:

模块一: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包含3次实验课和一个果蝇诱变开放性实验 1.果蝇的饲养和观察

2.果蝇的诱变方法及遗传分析 3.细菌转导

4.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模块二: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包含3次实验课和一个植物RAPD鉴定开放性实验

1.真核细胞基因组提取 2.DNA纯化及鉴定 3.PCR技术

4.植物染色体提取及RAPD鉴定 模块三: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包含4次实验课 1.质粒DNA的制备

2.DNA片段从凝胶中分离 3.DNA酶切

4.DNA的连接及转化

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及理论讲授、实验为主,课件教学为辅;指导与学生的设计性实验、自主性实验相结合。

使用教材 :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自编)

参考书及其它: 1.刘祖洞等,遗传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1 2.彭秀玲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 3.林加涵等,现代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实验项目

模块一 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 实验一 果蝇的饲养和观察 实验二 果蝇的诱变方法及遗传分析 实验三 细菌转导

实验四 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模块二 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实验五 真核细胞基因组提取 实验六 DNA纯化及鉴定 实验七 PCR技术

实验八 植物染色体提取及RAPD鉴定 模块三 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实验九 质粒DNA的制备 实验十 DNA片段从凝胶中分离 实验十一 DNA酶切 实验十二 DNA的连接及转化

以上部分由黄磊从大纲或教学信息表转入,此处提供的实验项目可作为各模块填写的参考,请各位老师修改,下面部分由各课老师按照模板填入,根据课程模块内容替换红字部分,请在20日之前修改完回复

模 块1: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经典遗传学实验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方法要求,2.掌握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3.掌握经典遗传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学习方法。

4.掌握所学技术、方法在经典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拓展。教学学时:30学时 讲授的内容:

1.模式生物介绍、果蝇杂交实验方法、细菌遗传学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2.各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果蝇的饲养和观察;果蝇的诱变方法及遗传分析;细菌转导;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等。果蝇诱变开放式实验的介绍和总结等。实验项目: 果蝇的饲养和观察 2 果蝇的诱变方法及遗传分析 3 细菌转导 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应学习的技术和方法:果蝇的饲养方法,果蝇和细菌培养基配制方法,显微观察和拍照方法,细菌涂板和划线筛选法,遗传分析技术等。

应学习的仪器使用方法:解剖镜,普通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这是本院学生普通经典遗传实验的模块,所以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更新方面将会遇到困难。

2.讲授部分的难点是研究历史及进展,不同方法、原理的介绍。3.与理论课的对接。难点的解决办法:

1.该讲的讲深、讲透,特别是不同方法的原理、应用。2.细心进行现场指导。3.提供相关的阅读参考书。

4.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模 块2: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方法要求,2.掌握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3.掌握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学习方法。

4.掌握所学技术、方法在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拓展。教学学时:30学时 讲授的内容:

1.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进展介绍、实验方法演示; 2.各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真核细胞基因组提取,DNA纯化及鉴定,PCR技术,植物染色体提取及RAPD鉴定等。

实验项目:

1.真核细胞基因组提取 2.DNA纯化及鉴定 3.PCR技术

4.植物染色体提取及RAPD鉴定

应学习的技术和方法:真核细胞基因组提取,DNA纯化及鉴定,PCR技术,DNA电泳技术,植物染色体提取及RAPD鉴定等。

应学习的仪器使用方法:离心机,无菌操作台,PCR仪,紫外分光仪,电泳仪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这是本院学生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入门模块,所以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方面将会遇到困难。2.讲授部分的难点是研究方法新进展,不同方法、原理的介绍和应用。3.与理论课的对接。难点的解决办法:

1.实验教学录像的演示。

2.讲解实验要点,特别是不同方法的原理、应用。3.细心进行现场指导。4.提供相关的阅读参考书。

模 块3: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方法要求,2.掌握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3.掌握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学习方法。

4.掌握所学技术、方法在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拓展。教学学时:30学时 讲授的内容:

1.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介绍、细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2.各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质粒DNA的制备,DNA片段从凝胶中分离DNA酶切,DNA的连接及转化等。实验项目:

1.质粒DNA的制备 2.DNA片段从凝胶中分离 3.DNA酶切

4.DNA的连接及转化

应学习的技术和方法:质粒DNA的制备,DNA片段从凝胶中分离DNA酶切,DNA电泳技术,DNA的连接及细菌转化等。

应学习的仪器使用方法: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摇床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这是本院学生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入门模块,所以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方面将会遇到困难。

2.讲授部分的难点是研究技术进展,不同方法、原理的介绍。3.与理论课的对接。难点的解决办法:

上一篇:最敬业的厕所清洁工下一篇:信贷员个人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