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2024-05-13

2023年工作总结-强dd(通用8篇)

篇1: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2013年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2013年重点工作

一、营销活动的开展

在2012年营销活动开展的基础上,2013年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充分的前期规划,加强与采购,门店及联盟商家的沟通,结合节庆、店庆及DM促销海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大幅提升了门店营销活动的可执行性,有效的带动了门店的客流、提升了门店的销售。2013年开展的营销活动主要有:

1.节庆:节庆方面开展超值换购,赠送礼券,低价风暴,买一赠一,第二件半价,限时抢购等活动。

2.店庆:店庆方面开展幸运免单礼礼,笑脸墙,加赠礼,赠送电子礼金券,多陪积分等活动,便利店开展了店庆日赠送感恩温馨小礼品活动。

3.联盟商家:与联盟商家开展厂商周活动,与交通银行“最红星期五”和“超级最红星期五”活动,与“A.里”蛋糕店开展的店庆日赠送代金券营销活动,与滑雪场开展免费赠送滑雪券活动等。

二、DM海报工作的开展

截至3月底共计开展了7档海报。4月初,百货业态与超市业态DM海报合并,此部分工作正式移交本部门刘晓天处。

2013年超市分公司与成都盛世拍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进行DM海报的设计印刷工作并且建立了商品图库。在与广告公司合作的过程中,DM海报从版式的制定,主色彩的选择到页面的设计突破了原来固有的风格,进一步突显标超大卖场的特色,大幅提升了DM海报的可阅读性。同时,每日进行促销商品销售数据追踪,海报档期前对各门店进行巡查,记录存在问题、门店反馈意见等内容。档期结束后并进行数据分析,对促销分析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三、新开门店工作总结

2013年新开门店扬子江路便利店和阿克苏天百店,扬子江路店开业负责的主要工作包括包柱,吊旗,标识,橱窗和费用预算及开业准备等工作。阿克苏天百店开业负责的主要工作包括:开业营销方案编写及准备工作,订购部分资产,开业前期DM及夹报和报广等相关工作。通过前期对新开门店合理的规划及各项费用的预算审核,施工期间对广告公司的严格要求及对突发状况的及时应对,与采购、门店、相关部门及广告公司的密切合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门店开业做好准备。

四、费用管理工作

根据预算,汇总各门店各项费用预算,针对各门店产生的相关费用,力求当月结清,并及时记录参照预算表进行审核,严格管控DM海报设计印刷费用,夹报费用,喷绘费用,制作物费用不超出预算。2013年超市独立店全年业务宣传预算费用135万元,截至11月底制作物费用12万元,DM设计印刷及夹报费用共计40万。第二部分、2013年上半年工作中的不足

一、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营销活动的开展虽较去年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以下几点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现乌市百货业态下超市,标超大卖场共计12家门店,由于门店定位不同,消费人群结构、客单价及消费趋向相差较大,导致在规划整体营销活动方案时,无法完全做到统一规格,统一执行,给活动的开展带来阻力,对于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费用预算及损益预估值未能做到数字化、具体化。由于活动对每个门店收益预估不足,致使门店参与度参差不齐,影响活动整体效果。其次是对于市场状况分析及消费者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致使营销方案未能推陈出新吸引客流,对于竞争对手采取的动作反映不够及时。在2014年工作中,需对营销方案认真思考,要突破原有营销模式,不同业态不同门店进行区别性规划。

二、促销检查工作中的问题

促销商品销售占比较低仍是DM海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3年促销活动期间进行的数据追踪工作仍停留在数据汇总的表面,对整个促销期中数据中反映的零销售、负毛利等问题未能及时反映及处理,在2014年工作中,将针对每日数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逐一分析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及门店并追踪及时处理情况。同时还将加强促销前对门店的巡检工作,对门店促销商品的到货情况,促销商品的陈列情况,营销活动的开展情况及门店反映的问题点做详细的汇总,为今后活动的开展做参考。

三、新开门店存在的问题

2013年新开门店扬子江路便利店和阿克苏天百店,在扬子江路店开店的工作中沟通环节存在问题,但在阿克苏天百门店开业时此问题已得到改善,加强了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一步到位,避免了出现重复作业的情况。在阿克苏店开店过程中,由于DM单设计及印刷采用了乌市广告公司,导致前期由成都广告公司拍摄的商品图库资源无法共享,增加了促销商品拍照的重复工作,在今后新店开业工作中应进一步考虑周全。

四、费用管理及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财务预算中未包含百货业态DM设计印刷费用和夹报费用,致使部分费用无法清算,给门店和广告公司的结算带来了影响,此问题已进行集中反映,费用暂记在超市分公司,预计在年底将此部分费用还原至各产生费用门店。

2013年与新洽谈的广告公司签订合同时,部分合同内容存在争议,致使合同审批相对滞后,但由于海报制作时间急迫,故出现合同履行早于合同签订,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依照合同审批流程,提前做好相关环节,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第三部分、2014年工作计划

一、营销活动的开展

2014年营销活动的开展将迎来更大的挑战。除做好2014年大型节庆日的营销策划方案外,还将完成14家已开门店(含石河子店)的店庆营销和新开门店的营销工作。通过有效控制营销活动中的产生的各项费用,准确预估活动的收益,进一步细分业态及门店,合理的营销形式组合,满足各门店的不同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营销资源整合,开展丰富多样的营销活动,便于门店操作,增加以会员为主体的营销活动,扩宽宣传渠道,增加宣传频次,有效利用媒体资源,提升门店的参与度,最大程度的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客单价,提升门店的销售,提高促销商品占比,提升会员忠诚度将是2014年工作中的重点。

二、加强对促销活动的监控

2014年将持续对DM促销活动开展的门店进行每日销售数据追踪及汇总工作,DM海报档期开始前对门店促销商品到货进行数据汇总,加强促销前对门店进行巡视,记录存在问题、门店反馈意见等内容,并在档期结束后及时将该档期的促销分析整理汇总,为促销分析做好数据基础。对整个促销期中数据中反映的零销售、负毛利等问题逐一分析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及门店并追踪及时处理情况。对于营销活动的开展情况及门店反映的问题点做详细的汇总工作,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绩效指标达到标准。

三、积极做好新开门店准备工作

2014年西山店、博乐店、七一酱园、昊元尚品、库车、奎屯和马德里春天、中央郡两家便利店开业陆续开幕。在新店开业工作中要进一步汲取之前的经验,做好排期,系统规划,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每个环节都进行报备,对于突发状况早请示早处理。

四、严格管控费

2013年各项费用管控严格,未出现超预算的情况,2014年大型节庆日,店庆,及新开门店较多,届时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媒体投入及DM海报相关费用也将出现峰值,在此期间将严格监控各项费用,避免费用超标。对于门店提出的标识标物需求及时处理。增加对标识标物等制作物的询价议价环节,最大限度节省各项费用。

篇2: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全省排名 学校名称 地市 地市排名
1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 1
2 广东实验中学 广州 2
3 深圳市深圳中学 深圳 1
4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 1
5 汕头市金山中学 汕头 1
6 潮阳实验学校 汕头 2
7 南海区石门中学 佛山 1
8 湛江第一中学 湛江 1
9 佛山市第一中学 佛山 2
10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东莞 1
11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 深圳 2
12 东莞市东莞中学 东莞 2
13 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 深圳 3
14 广东北江中学 韶关 1
15 阳江市第一中学 阳江 1
16 中山纪念中学 中山 1
17 广东仲元中学 广州 3
18 顺德一中 佛山 3
19 中山市第一中学 中山 2
20 广东高州中学 茂名 1
21 惠州市第一中学 惠州 1
22 深圳市宝安中学 深圳 4
23 顺德国华纪念中学 佛山 4
24 湛江市第二中学 湛江 2
25 信宜市信宜中学 茂名 2
26 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 梅州 1
27 茂名市第一中学 茂名 3
28 广东肇庆中学 肇庆 1
29 阳春市第一中学 阳江 2
30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州 4
31 广东广雅中学 广州 5
32 深圳市红岭中学 深圳 5
33 普宁市第二中学 揭阳 1
34 揭阳第一中学 揭阳 2
35 汕头市聿怀中学 汕头 3
36 深圳市育才中学 深圳 6
37 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州 6
38 深圳市高级中学 深圳 7
39 兴宁一中 梅州 2
40 江门市第一中学 江门 1
41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 7
42 广州市第二中学 广州 8
43 台山市第一中学(A) 江门 2
44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东莞 3
45 高明区第一中学(C) 佛山 5
46 韶关市第一中学 韶关 2
47 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州 9
48 汕头市澄海中学 汕头 4
49 深圳市翠园中学 深圳 8
50 中山市华侨中学 中山 3
51 博罗县华侨中学 惠州 2
52 化州市第一中学 茂名 4
53 吴川市第一中学 湛江 3
54 汕尾市林伟华中学 汕尾 1
55 鹤山市第一中学 江门 3
56 清远市第一中学 清远 1
57 陆丰市龙山中学 汕尾 2
58 广州市真光中学 广州 10
59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 11
60 深圳市深大附中 深圳 9
61 潮州市金山中学 潮州 1
62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广州 12
63 河源中学 河源 1
64 潮阳第一中学 汕头 5
65 阳西县第一中学 阳江 3
66 饶平县第二中学 潮州 2
67 广州市第七中学 广州 13
68 深圳市南头中学 深圳 10
69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深圳 11
70 广州市玉岩中学 广州 14
71 深圳市西乡中学 深圳 12
72 惠东县高级中学 惠州 3
73 汕头市第一中学 汕头 6
74 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 佛山 6
75 开平市开侨中学 江门 4
76 新世界中英文学校 揭阳 3
77 广东番禺中学(1) 广州 15
78 深圳市沙头角中学 深圳 13
79 珠海市第二中学(A) 珠海 2
80 广州市协和中学 广州 16
81 汕头市六都中学 汕头 7
82 南雄市南雄中学 韶关 3
83 博罗县博罗中学 惠州 4
84 汕头金山中学南区学校 汕头 8
85 东莞市第一中学 东莞 4
86 揭阳市揭西县棉湖中学 揭阳 4
87 南海区南海中学 佛山 7
88 潮州华侨中学 潮州 3
89 深圳市新安中学 深圳 14
90 电白县第一中学 茂名 5
91 遂溪县第一中学 湛江 4
92 廷锴纪念中学 云浮 1
93 深圳市福田中学 深圳 15
94 揭东县第一中学 揭阳 5
94 阳春市第二中学 阳江 4
96 潮州市高级中学 潮州 4
97 东莞市实验中学 东莞 5
97 开平市第一中学 江门 5
99 海丰县彭湃中学 汕尾 3
99 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 揭阳 6
100 广州市第一中学 广州 17

注:以上排名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广东省部分高中简介

深圳外国语学校

深圳外国语学校是民间所言的“四大名校”之一,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中。该学校拥有保送20%的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权利。其每年的重本率达95%,本科率更是连续二十年保持100%。

深圳实验学校

创建于1985年5月3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由政府举办的首所公办学校,系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所属高中部系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深圳实验学校是一所各学段相互衔接、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大型的实验性和示范性学校,现有两大校区(西丽校区和百花校区)、四个学部(高中部、中学部、初中部和小学部)。

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高中?

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选择一个合适的高中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兴趣是指与个人爱好和潜力相关的领域,比如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优势是指个人在某个领域的特长和专长,可以通过成绩、技能等来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中。同时,还需要与家长、老师和辅导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观点。

二、考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

高中是学生进入大学或职业道路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教学质量是选择合适的高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了解学校的教师队伍、学术水平、教学设施等方面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此外,还需要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相符合。例如,如果学生对职业发展方向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选择一个专业设置与之相关的职业高中将会更加有利。

三、考虑学校的社会支持和发展机会

除了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学校的社会支持和发展机会也是选择合适的高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班级和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技能和能力。这些社会支持和发展机会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四、呼吁选择职业高中

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职业人才,呼吁学生积极选择职业高中。职业高中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直接的就业途径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高中的特色课程和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职业技术知识,为将来专业职业的选择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职业高中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个性发展空间。

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 学习环境不同,升学率不一样

可能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学习氛围存在很大的区别。举个例子来说,衡水中学一直以来升学率就比较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衡水中学有着十分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效率高。

区别二: 学生心态不同,目光长远不一样

在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会把目光放得比较长远,他们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规划,未来自己要上哪所高中、哪所大学。而普通中学的学生往往不会想这么多,他们可能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能考上哪里就算哪里了。

区别三: 教学质量不同,师资力量不一样

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教学质量不同,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上的不同。一般来说,越是重点中学,学校的师资力量越好,基础教学设施也要更好一些。当然了,也不是说普通中学的师资一定差,但是多少还是和重点中学有距离。

示范高中是重点高中吗

示范高中是省重点高中。

篇3: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1 月20 日, 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张强主持会议。 曲木史哈副省长, 省委农工委、发改委、科技厅等省级相关部门领导, 农业厅领导以及全省市 ( 州) 、 县 ( 区) 农业局长, 厅属各单位领导300 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2015 年以及“十二五”农业工作, 谋划“十三五”农业发展思路, 安排2016 年农业工作。

四川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任永昌作了 “提质增效转方式, 培育主题强产业, 大力促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主题报告。 曲木史哈副省长作重要讲话。 史哈副省长认真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 客观剖析了我省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指出四川农业发展的出路就是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调要切实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 走集约高效发展路子; 二是要瞄准市场消费导向, 走提档升级发展路子;三是要完善农业科技支撑, 走创新驱动发展路子; 四是要立足资源禀赋条件, 走错位发展路子;五是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 走永续发展路子; 六是要谋划好需求侧管理, 走赶超发展路子;七是要促进三次产业互动, 走融合发展路子;八是要运用内外市场和资源, 走合作开放发展路子。

会议还通报了2015 年市 (州) 农业发展目标考核结果, 省农业厅与各市 (州) 签订了2016年目标责任书。 纳溪区、南江县、江油市、广元市利州区、盐亭县、南充市嘉陵区农业局作大会交流发言。

篇4: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关键字:暴雨,切变线,预报,预警短信,决策服务

前言

衡山县地处“南岳”衡山东、北部,地形总体呈中部高、东西低之势。衡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是全省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种类众多。暴雨是衡山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引发的次生气象灾害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对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历史气象资料整编得出衡山县暴雨集中在每年的5、6、7月份,主要原因是对流降水和台风影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2013年夏季衡山出现历史罕见干旱高温天气,而2014年5月份却出现了4次暴雨天气过程,超过衡山县5月暴雨次数历史记录;其中5月25日8时至9时的降水量为51.6mm,突破了衡山县历年来小时降水量最大值。本文就25日出现在衡山县的暴雨天气过程,根据常规气象资料进行一次预报诊断分析,并根据当时衡山局领导和业务人员所做的服务进行总结,为以后衡山局进行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

1、预报分析

1.1、降水实况

2014年5月24日20时-25日20时,衡山县乡镇自动站17个中有13个降暴雨(一个站通讯中断没有数据,两个站雨量筒被沙子堵住),其中8个站降水量达100mm以上大暴雨,沙泉站达164.3mm为全县之最。衡山县城关本站降水140.8mm,达到大暴雨量级;其中25日6时到12时六个小时降水量有123.5mm,达到特大暴雨量级。空间分布上,降水从后山(南岳山以北)往前山(南岳山以南)发展;时间分布上,降水主要集中时段为25日07时-10时。短时强降水造成房屋倒塌,渠道受损,作物受灾,县城内涝,对衡山县的人民财产造成较大影响。

1.2、天气形势分析

对24日20时的天气形势实况进行中小尺度分析,得到下图1,图中有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影响形势。

(褐色双实线为700hPa切变线,红色双实线为850hPa切变线,黑色双实线为地面辐合线,红色箭头线为850hPa急流,褐色箭头线为700hPa显著流线,双紫色线为200hpa高空急流,绿色线为850hPa湿区)

如图1所示,24日20时地面有倒槽发展,中低层有暖式切变,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都处于湿舌湿区,充足的水汽通道从印度洋孟加拉湾不断输送过来,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在持续积蓄。云团为5月24日晚形成并逐渐移至衡山县及周边地区,25日清晨副高588线南退,东路冷空气沿着长沙、湘潭侵入衡山县,冷暖气流交汇产生强对流,衡山县开始出现强降水。并随着湘西地区的低涡东移,位于湘中、湘南的两个水汽辐合区合并加强,水汽通道源源不断的给湘潭、衡山及周边地区输送水汽含量,降水得到极大加强,衡山县城 8时至9时降水量就有51.6mm。25日下午随着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切变辐合的减弱,降水减少。

1.3、预报意见与原因分析

5月24日省气象台的预报意见阴天有阵雨或雷阵雨,市台意见是多云转中雨。衡山局与市台进行会商后,预报意见是多云转中雨,跟实况差距比较大。这次预报失败主要原因是形式分析不足,没有考虑25日东路冷空气的侵入对降水所产生的影响,并低估了水汽通道的输送含量。从这次预报的失败可以看出,省台和市台的整体意见是没有错的:就全市降水情况来看,衡阳地区只有衡山全面暴雨,衡东县、南岳区和衡阳县部分自动站达暴雨量级,而衡阳市本站中雨,衡阳南部地区基本上是小到中雨;就全省暴雨情况来看,长沙、湘潭地区和湘西部分地区有暴雨。从这可以看出衡山局业务人员的预报水平有待提高,并且以后应在省台、市台意见的基础上做本地预报,结合本地地形分析天气形势,科学、理性、大胆地做出预报结果。

2、服务情况和总结

2.1、服务措施

在强降水之前,衡山局在24日17时就做了天气预报节目和对县内各级领导发布了预警手机短信,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山洪地质灾害的措施。在25日7时,衡山局就降水实况对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和提供了决策服务;并打电话给安监局负责人,提醒对县内矿场进行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9时衡山局业务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再一次发布了降水实况,并发布了降水黄色预警。10时陈忠副局长携气象资料出席了防汛指挥部会议,向与会领导详细汇报了最新雨情及未来天气预报,为县领导避险救灾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13时,衡山局响应全市气象部门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命令,立即进入暴雨气象灾害预警Ⅲ应急响应状态,并密切监视天气变化。14时衡山局办公室主任冒雨下乡调查灾情,获取第一手灾情资料。15时业务值班人员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通讯宣传报道。

2.2、服务效果和总结

此次强降水过程由于衡山局服务准确丰富,政府决策迅速,措施得力,快速转移了150民众,虽倒塌房屋41间,但救灾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水库、河道决堤,保住了一方平安。

可是此次强降水过程中衡山局服务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最明显的是业务人员和局领导表现慌乱,没有成熟在胸的服务计划。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因为预报失误,夜间没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监测雷达回波图,直到降水情况出现明显变化时才引起注意,服务准备工作不足;二是受周末的影响,局领导不在单位,导致报送材料有点晚,本应该9时报送材料拖到了10时,导致县领导和防汛办的会议有所延迟;三是业务人员就雨势走向不能果断做出预测,转向市局业务人员咨询,浪费了宝贵时间,给政府领导心中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从此次强降水服务过程中总结出以下两点:一是在暴雨判断失误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应该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不能放松紧惕,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监测雷达回波图和雨情,根据形势变化调整预报结论;二是业务人员对服务流程应该规范和熟练运用,遇到意外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对应的服务,保住珍贵时间,给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全方位的决策建议。

结论

(1)、有地面倒槽和中低层暖式切变的天气形势,在水汽通道源源不断给辐合区输送水份的情况下,冷空气的注入能够触发强降水,导致暴雨发生。

(2)、县局业务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提高预报技能,结合本地形势,在省、市台的预报基础上做本地化预报。

(3)、在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准确、丰富的气象服务能够保住一方平安,降低人们经济财产损失。

(4)、当出现预报失误的情况,应及时调整预报意见,采取多种补救措施;业务人员应该熟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优质的服务。

篇5: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陕煤化集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13万余名职工知难而进、真抓实干,得益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既定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体制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内部管理,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回顾2012年的工作,呈现出十大新亮点。

一、总理对话人大代表肯定煤炭清洁利用

2012年3月1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华炜承载着陕煤化集团13万余名职工、70余万名职工家属的期望和重托,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问题向总理进行了汇报。温家宝总理对华炜代表提出的建议充分肯定,他说,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清洁、绿色、高效利用是能源发展的唯一道路,煤炭必须研究就地转化、科学输配,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陕煤化集团通过老矿区技术改造、新矿区产能升级,大力培植发展煤化工产业,并通过煤炭分质利用等方式最大限度增加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先后投资建设了130MW的黄陵煤矸石热电厂、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彬长大佛寺低浓度瓦斯电厂、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蒲城清洁能源180万吨甲醇及68万吨DMTO项目、天元化工50万吨中温煤焦油全镏分加氢制取清洁燃料油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分质转化,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

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多项指标再创新高

2012年,陕煤化集团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煤炭市场“寒流”,以煤炭清洁高效转换为重点,对煤炭、化工产业实施结构调整,狠抓新建项目达产达效,对多元产业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了全年既定目标的实现。过去一年,陕煤化集团逆势而上,全年煤炭产量1.137亿吨,同比增长11.6%,连续三年跨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在应对危机和挑战中,保持职工收入水平同比增长10.7%;实现销售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了“十一五”期间“每两年翻一番”的跨越发展态势,显示了良好的成长性。在2012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陕煤化集团位次继续大幅前移,位列第107位,较上年的第158位前移了51位,成为陕西入围企业中位次提高幅度最大的企业,并连续4年蝉联中国企业效益200佳。

三、对标管理深入开展精细管理促进安全

过去一年,陕煤化集团自上而下开展了对标管理活动,通过学先进、找差距,抓整改、争一流,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等指标为重点,瞄准国内外优秀企业和行业高端企业,加强战略合作,与淮南矿业、冀中能源、开滦集团等同行企业开展学习交流,共同促进提高。同时,以推进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广泛开展安全技术合作攻关,先后与瓦斯治理国家研究中心签订瓦斯治理与利用技术服务协仪,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分院签订防治水合作协议,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合作对所属矿井全方位安全会诊,与西安科技大学签订矿井防灭火技术会诊协议,有力促进了所属矿井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2012年,陕煤化集团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44,同比降低66.2%,所属矿井90%实现零死亡,18对矿井实现安全生产周期1000天以上,10对矿井实现安全生产周期2000天以上,化工、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非煤企业均实现零死亡。

四、困难职工兜底帮扶发展成果职工共享

陕煤化集团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认真践行“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的企业宗旨,积极关注和改善民生,做到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2012年,出台了困难职工救助、子女就学补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四项政策,每年增加投入1亿元,对困难职工进行兜底帮扶。坚持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子帮扶1100余户,深入贫困职工家庭走访慰问4600余户(次)。实施“双节”送温暖,发放慰问金2500余万元,慰问总数18061户。开展“金秋助学”,为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款454.06万元。“百亿民心”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到2012年底,已累计开工面积356万平方米,安置职工3.4万户,职工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陕煤化集团还主动担当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以公益事业为依托开展社会救助,近年来已经向社会捐款达3亿多元。

五、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科技支撑引领发展

2012年8月31日,陕煤化集团主导建设的“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在西安揭牌,这也是首个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陕煤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煤科总院、浙江大学、西北大学等13家联合共建单位签定了共建协议,并引进了150名硕博士,作为实验室未来的专职研发人员,争取把实验室建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成果丰硕、人才辈出”的科研机构。该实验室揭牌后,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陕煤化集团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与全国顶尖的研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推出煤炭开采、煤化工转化领域的前沿技术。目前,已经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8个企业研发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建机取“星”摘“帽”机械制造实力提升

2012年7月17日,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取“星”摘“帽”。近年来,该公司在陕煤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科技创新和市场营销“两轮驱动、两翼齐飞”的经营思想,狠抓市场营销和产品质量,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向创新管理求发展,逐步使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该公司借助陕西省“百人计划”,高薪聘请工程行业的尖端人才组成研发团队,仅仅一年时间,就成功研发出压路机、旋挖钻等6种新产品,大大拓展了公司的产品体系。在行业整体下滑、市场持续低迷的经营困境中实现了主导产品2011年销量增长46%,2012年上半年增长39%的骄人业绩,创下了该公司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一举甩掉了“ST”的帽子,提升了竞争力。

七、融资创新破解瓶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2012年8月28日,陕煤化集团财务公司正式开业,这是陕西省成立的第一家省属企业财务公司,也是我省金融产业布局的一项重大突破。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开拓债务性直接融资渠道;创新融资与传统融资齐头并进,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以较少的资金撬动了较大项目这“三步棋”,破解了企业融资瓶颈,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陕煤化集团金融业务基本涵盖证券、银行、保险、期货、信托及财务公司等,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融资通道和基本成熟的融资模式。到2012年底,累计融资近千亿元,不仅最大限度地盘活了陕煤化集团内部沉淀资金,还大幅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八、网络交易高效快捷打造现代物流平台

去年,由陕煤化集团主导建设的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网上成交量3860万吨,成交金额145.99亿元,是我国通过网上交易实现的交易量和实物交割量最大的现货煤炭交易市场之一,受到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首肯和推介。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积极实施“年度销售计划向中长期计划转变、分散客户向集中战略大客户转变、上门服务向网络信息服务转变”,改变营销理念,提升运销质量。在推动内部运销网资源整合的同时,加快了营销网络的外延,成立了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为煤炭、电力、冶金等行业会员及社会企业提供交易、信息、物流、金融、质保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并通过网上竞拍、挂牌、招标以及电子集市和煤炭交易会等为主的交易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提供了增值服务,有力推动了全国统一开放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形成。

九、煤电联营积极推进产业布局更加完善

陕煤化集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相互参(控)股等多种形式,建立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战略支撑能力。先后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及大唐集团公司等电力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合作力度,通过参股、控股或者均股的形式在河南、湖北参与了一批电力企业,进一步固化了市场用户。煤、电企业的强强联合,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双方运用市场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共同应对和防御市场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在加强战略合作的同时,陕煤化集团将瓦斯治理与电力开发相结合,在铜川、韩城、彬长、黄陵矿区建立了瓦斯发电厂。2012年,陕煤化集团控股、参股电厂已运行的装机总容量超过1250万KW。

十、管理体制日趋成熟 “专业化”重组基本完成

陕煤化集团按照“多元发展,突出主业,产业运营专业化”的思路,不断加快企业内部改制重组,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先后在组建煤业股份、建筑施工、重工装备、实业发展、金融服务、技术研究、管道物流等专业化板块公司的基础上,2012年,又分别组建成立了陕西煤业化工物资集团公司和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陕煤化集团基本完成了内部资源整合,形成了以专业化管理为主、区域化管理为辅的大集团体制,不仅使“集团总部—板块公司—业务公司”的三级管控模式更加完善,各层级的管理幅度更加科学,各专业板块的管理系统性更强,专业化运行机制更加顺畅,而且进一步打造了具有循环经济效应的产业集群,对煤炭、化工两大主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了集团的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

篇6: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2014年能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保障能源战略安全、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布局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等四项基本任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以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动力活力,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2014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能源效率。单位GDP能耗0.71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3左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93左右。控制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总量38.8亿吨标准煤左右,增长3.2%;用电量5.72万亿千瓦时,增长7%;煤炭消费量38亿吨,增长1.6%;石油表观消费量5.1亿吨,增长1.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30亿立方米,增长14.5%。优化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2.7%。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以下。保障能源供应。能源生产总量35.4亿吨标准煤,增长4.3%。其中,煤炭生产25亿吨标准煤,增长2.7%;原油生产2.1亿吨,增长0.5%;天然气生产1310亿立方米,增长12%;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3万亿千瓦时,增长11.8%。为实现上述目标,2014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线,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控制过度用能,限制粗放用能。2014年,单位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9%左右。

推行“一挂双控”措施。“一挂”,就是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双控”,就是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对其他产业按平均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现有产能能效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先进能效标准,促进优胜劣汰。

推行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在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根据水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条件下,合理增强能源开发力度,加大跨区调出能力。合理控制中部地区能源开发强度。大力优化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指导各地编制和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地区目标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2014年,京津冀鲁分别削减原煤消费300万吨、200万吨、800万吨和400万吨,合计1700万吨;全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力争实现煤电脱硫比重接近100%,火电脱硝比重达到70%。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联防联控,制订出台重点省区市能源保障方案,抓好增供外来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提前供应国V油品等重大项目落地,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出台并组织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方案。研究制订商品煤质量国家标准,发布煤炭质量管理办法。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例。完善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鼓励优质煤炭进口,限制高灰、高硫劣质煤炭进口。转变农村用煤方式,逐步降低分散用煤比例。2014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65%以下。

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改建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有序实施“煤改气”。在落实气源、签订供气合同的地区,有序推进“煤改气”,避免一哄而上和供需严重失衡。

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出台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7),大力推进炼油企业升级改造和先进产能布局,确保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

提高天然气供气保障能力。结合各省区市天然气需求情况,制订天然气中长期供应计划。增加常规天然气生产供应,加快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快推进输气管道、储气设施和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强需求侧管理,制订有序用气方案和应急预案。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停止核准新建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和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逐步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加快关闭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隐患严重的煤矿,继续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2014年,全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0万吨,煤矿企业数量减少到5500家以内。完善火电淘汰落后产能和“上大压小”后续政策,更多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落后火电机组自然淘汰。科学安排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确保相关设施稳定、达标运行。2015年前,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燃煤电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

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绿色发展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稳步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4年,新核准水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占60%),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

积极开发水电。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加快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抓紧外送输电工程建设。研究制订抽水蓄能发展政策,完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行管理。研究优化流域水电站运行管理,提高水能资源梯级利用效能。推动完善水电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探索移民土地补偿费用入股和流域梯级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制定龙头水库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有序发展风电。制订、完善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全额保障性收购等管理办法,逐步降低风电成本,力争2020年前实现与火电平价。下达“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加快东中部和南方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制订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风电开发秩序,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有序推进哈密、承德二期、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凉山等大型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合理确定风电消纳范围,开展风火打捆外送示范,缓解非正常弃风限电问题。稳步发展海上风电。

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光伏发电并网服务、保障性收购等全过程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位。重点推进北京海淀区等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在大型公用建筑、工商企业、观光农业、居民住宅等领域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协调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做好项目建设、并网接入和金融支持等配套服务。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逐步降低发电成本,力争2020年光伏发电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供热示范工程建设,适时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在民用和工业供热中的应用,鼓励生物质热电联产,在资源条件具备的区域优先使用地热能供热。年内新增生物质能民用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新增生物质能工业供热折合100万吨标准煤,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亿平方米。加快非粮燃料乙醇试点、生物柴油和航空涡轮生物燃料产业化示范。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在运核电站安全管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推动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加快推进国内自主技术研发和工程验证,重点做好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融合技术的论证,避免多种堆型重复建设。

四、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常规非常规并举、陆上海上并重的方针,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升油气自给能力。2014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1亿吨,天然气(不含煤制气)产量达到131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产量15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80亿立方米。

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做好深层、近海和深水油气田勘探,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西北、四川和海上6大油气生产基地为重点,切实提高油气资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努力实现增储上产。推动出台差别化的财税政策,鼓励老油田和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

着力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总结推广中石化涪陵国家级示范区经验,加快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力争在川渝地区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在湘鄂、云贵和苏皖等地区取得新突破。加快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新疆等地区煤层气勘查开发。按照“以近养远、远近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南海、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示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按照最严格的能效和环保标准,积极稳妥推进煤制气、煤制油产业化示范,鼓励煤炭分质利用,促进自主技术研发应用和装备国产化。

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庆铁四线等油气管道建设。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大力推动LNG接收站及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石油和天然气期货贸易。加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搭建油气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打造亚太地区油气交易中心,探索天然气国际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五、优化布局,推进煤炭煤电大基地和大通道建设

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能源发展空间布局,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2014年,煤炭基地产量34.6亿吨,占全国的91.1%;煤电基地开工和启动前期工作规模7000万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比重8%。

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优化结构、扶强限劣,综合施策、挖潜增效,分质利用、抓好示范的方针,推进神东、陕北、蒙东、宁东、新疆、云贵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发挥矿区总体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稳步推进大中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前期工作和核准工作;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推广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加快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矿区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提高瓦斯利用水平;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促进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和综合利用。

加快重点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加强重大煤电基地建设,加强电力通道建设,提高“西电东送”能力,提高电力优化配置水平,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出台煤电基地科学开发指导意见,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鼓励低热值煤发电。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锡盟—江苏、宁东—浙江、准东—华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提高跨省区电力输送能力。

六、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打造能源科技装备“升级版”。

抓好重大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骨干作用,重点推进非常规油气、深水油气、先进核电、新能源、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符合燃机排放标准的燃煤发电、煤炭深加工、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大容量储能、高效节能、新材料等重大技术研究。启动并抓好25项国家能源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专项,力争深海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新一代核能等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依托重大工程推动关键装备国产化。重点推动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海洋油气开发、天然气液化和接收、核电、抽水蓄能等重大装备国产化。推进大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加快高温部件研制和验证平台建设。制订出台促进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能源企业及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提升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工业体系,积极支持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

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制订和管理。

有序推进环境和安全类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完善和标准制修订。成立海洋深水石油工程等新兴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七、深化能源国际合作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

全面落实中央领导高访成果。积极推动中俄天然气谈判。加快推进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项目。推进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天津炼厂项目合作建设。

巩固深化能源国际合作重大关系。充分发挥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利用高层互访,重点巩固加强中俄(罗斯)、中哈(萨克斯坦)、中土(库曼斯坦)、中乌(兹别克斯坦)等10个重要能源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运输通道建设,切实推动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引进。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能源合作为主线,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

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推动委内瑞拉重油、加拿大油砂和美国页岩油气、巴西深海盐下油等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加快煤炭、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煤炭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气、坝工技术等技术装备出口和工程承包。

增强全球能源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全球能源治理形势分析和战略研究,增强国际能源交流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建立和巩固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沟通协作,积极参与G20、国际能源论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广泛参与国际能源事务和规则制定。

八、加快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以逐步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以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能需要。

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无电地区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基本完成电网延伸工程建设任务,解决1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工程。加大城市配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提高配网在电网投资中的比重。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提高电网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用户受电端电压合格率,促进电网提高供电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可靠用电、放心用电、满意用电。

提高民用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加快天然气输配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优先保障民生用气,确保居民生活等重点用气需求。2014年,全国用气人口达到2.5亿。

积极推进“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绿色能源县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城镇液化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供热,促进城乡供能用能清洁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能源保障。

九、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能源监管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拟订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方案,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为能源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继续清理和修订能源领域阻碍民间投资的法规文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创造制度条件。推出一批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煤炭深加工、新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等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与配电网、购售电、油气勘探开采及进出口、天然气管网等业务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推动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地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推动探索有利于能效管理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制机制。

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改革。认真研究油气领域改革方案,促进天然气管网公平接入和开放,推动完善油气价格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推动油气勘探、开发、进口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

加快煤炭改革。推动煤炭税费综合改革,以清费立税为主线,清理整顿涉煤收费基金,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实施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促进煤炭产业平稳运行。推进煤炭市场建设,探索创新煤炭市场监管机制,推动电煤运输市场化改革。

加强能源市场监管。加强能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项目落实情况监管,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垄断环节监管,确保准入公平、并网公平、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结算及时。加强能源项目核准事后监管。加强电力普遍服务监管,提高用电服务质量。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和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能源安全监管。认真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青岛黄岛事故教训,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健全能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能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做好供电供热安全、国家石油储备库安全、核电站并网和应急管理、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煤矿建设生产、煤矿瓦斯防治、能源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监管和大检查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管控,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要部位隐患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十、加强能源行业管理,转职能改作风抓大事解难题办实事建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创新能源管理方式,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监管与服务,切实提高能源管理效能。

推进能源法制建设。推进《电力法》修订。推动出台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核电管理条例、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配套办法。研究拟订能源监管条例,健全能源监管规章制度。推进能源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

强化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出台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等重大能源战略规划,启动能源“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拟定实施能源发展年度计划,加强能源政策研究,完善重大能源产业政策。

创新审批(核准)备案机制。创新能源项目管理方式,更多地通过规划、计划、政策和监管“四位一体”实施项目管理。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凡是能下放的一律下放到地方,凡是能交给市场的一律交给市场。落实《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对于保留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建立网上公示和审批制度,加快推进阳光审批、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能源保障的大局出发,紧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针对能源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主动、有效地为地方分忧解难。充分发挥对口服务联系能源资源大省工作机制和对口服务地方能源工作联络员机制的作用,及时了解和合理解决有关诉求,落实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电、“走出去”、科技创新等7个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每季度召开座谈会,通过形势分析、对策研究,及时帮助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化解难题,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和预警。加强能源行业统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能源行业统计规范,完善能源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启动实施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全国能源统计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为能源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篇7:2023年工作总结-强dd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新的变动。在总人口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 这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减小, 劳动的供求关系基本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 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职场女性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城镇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加大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红利减弱并逐渐消失, 以及流动人口比重加大这一系列的变动将为旧有的劳动关系管理体系的变革带来动力, 未来十年间将出现新的劳动关系管理特点。

另一方面, 未来十年正是被社会打上特殊标签的90后劳动群体在职场上大展身手的阶段。针对90后憧憬自由、崇尚个性等特点, 企业也需要更新其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创造出适合90后这一新生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管理艺术。

因此, 本文在劳动市场变动的背景下, 通过总结现存劳动关系的特点, 把握劳动力市场变动的方向, 来分析未来十年即2013—2023年间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变动趋势。

2 论述主体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结构和劳动力群体特征的变化使得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必须改变自己的旧有的管理体制, 用新的劳动关系管理视角来认真对待劳动关系管理艺术。因此, 从劳动市场上这两方面的变动来分析未来十年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新变化。

2.1 劳动力结构变动对新的劳动关系管理的要求

(1) 更加重视劳动者力量和人力成本。

劳动人口的总量以及劳动人口结构变化大大加强了劳资博弈中劳动者一方的谈判力量, 使得企业管理方更加意识到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

首先, 我国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随着总人口增长态势的减缓, 劳动年龄人口会先于总人口达到顶峰, 劳动年龄人口也会先于总人口停止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的这一变化趋势意味着劳动供给的总体压力在不断减弱。同时,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劳动需求旺盛, 这使得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被打破, 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话语权变大, 劳资双方有望在更加平等的平台对话。劳动人口的逐步稀缺势态让企业方不得不更加重视人力资源与成本。

然后, 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发生变化,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开始下降。2000年以来,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开始减缓为每年平均1%, 预计在2015年转为负增长。2011年我国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另据经合组织预测, 2010-2015年间20-24岁经济活动人口将由2010年的9697万缩减至8241万, 这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重要影响, 并改变劳动密集行业劳动关系的博弈基础。

最后,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 至“十二五”末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的高点, 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步减弱, 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 低成本获取劳动力将成为历史。

(2) 对女职工的劳动关系管理重视度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 自2005年以来, 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且就近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职场女性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因此, 对企业来说, 关注女职工的劳动关系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 企业应该在劳动关系管理中避免陷入对女职工的歧视风险。性别歧视风险包含在劳动关系管理的包括招聘、入职培训、试用期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职位晋升以及合同解除的全过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把对女职工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有效地规避女职工用工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风险。然后, 企业需更加关注针对女职工的用工保护方面的法律。最后, 企业还需设计针对女职工的弹性时间管理和福利项目。

(3) 更加重视职工福利, 福利负担更重。

由于劳动力比重呈下降趋势, 加之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劳动者在工作生涯中对福利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在做好法定福利部分外, 对企业自主福利部分的投入会更大。特别是针对企业自主养老保险模块, 企业将为职工分担部分养老负担。

(4) 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化管理。

统计数据表明, 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继续增加。针对劳动者流动性强的特点, 企业会更加注重规范劳动合同制度管理, 以减少其用工风险。

2.2 90后劳动群体的特点对劳动关系管理的新要求

2013—2023年间, 劳动力市场上会完成新老劳动者的代际交接, 高学历的90后劳动者将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主力。针对90后职场新兵年轻气盛, 有想法, 憧憬个性化、朋友式的工作氛围, 爱好挑战性工作等特点, 企业需要调整其固化的劳动关系管理模式来迎接其新的合作伙伴。

(1) 在合同化的劳动关系管理背后, 更加重视心理契约的作用。

劳动关系合同化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构想, 从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和劳资双方对履行这一规定的利弊权衡的结果来看, 规范的合同制管理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但是这对富有个性的90后劳动者群体的劳动关系维持还远不够。企业还需要在经营与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与管理风格, 同员工建立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有利于实现双方的共同约束, 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忠诚感, 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减少劳动冲突, 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雇主品牌, 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文化保证。因此, 健康心理契约的构建, 是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促进企业与员工有效沟通, 增强企业凝聚力及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发展和维护的重要过程。

(2) 更加重视沟通, 致力于员工参与。

新生代的劳动者不再认同命令式的管理, 他们崇尚自主、自由、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他们可以在遵守企业必要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并且希望自己的好点子可以被采纳并发挥效用。因此, 对他们的管理应该更加重视与劳动者的沟通, 从招聘、培训需求、绩效考核、薪酬制定到职位阶梯设定环节都需要比以往更加深入的沟通, 并在企业的计划制定中尽可能地让员工参与进去,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这才华横溢的新生代劳动者的才智, 共创和谐共赢的工作氛围。

(3) 更加重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90后劳动群体普遍具有高学历和很强的维权意识, 加上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逐渐成熟, 今后的劳动关系管理将更加重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 企业方违反法律法规的成本很大, 他们不得不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另一方面, 今后的劳动关系管理不再是零和博弈, 劳资双方追求的是整体收益最大化。

3 结语

首先, 强劲的就业需求与不断减弱的劳动供给压力相叠加, 导致我国劳动供求关系基本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在新的劳动供求形势下, 企业管理方更加重视人力成本。同时, 新的劳动力结构背景下, 会更加突出对女性职工的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更加重视企业自主福利的设计, 以及针对流动人口比重大的特点的规范化的劳动合同制度管理。

然后, 针对未来十年的职场主力——90后劳动群体的特点, 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会更加重视心理契约的作用, 在员工管理中更加在乎各个环节的沟通的重要性, 并致力于员工的积极参与管理, 而且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方面将比现在做的全面到位。

摘要: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情况,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 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流动人口继续增加。人口结构变化将加大劳动者在劳资博弈格局中的谈判能力, 致使企业方在劳动关系管理中改变其劳动关系短期化和矛盾化的管理模式, 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管理。另一方面, 未来十年中90后这一特殊群体将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企业将必须创造出适应这一新生代劳动者的包含合法、合情、合理三个层面内容的劳动关系管理艺术。

关键词: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力供求关系,90后劳动群体,变动趋势

参考文献

[1]张车伟, 蔡翼飞.中国劳动供求态势变化、问题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 2012, (4) .

[2]薛晓燕.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 2009.

[3]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考, 2011, (34) .

[4]姜大伟, 张星, 伍张雄.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的原因及其改善[J].西北人口, 2012, 33 (4) .

篇8:2011年网络品牌100强

本次评选标准:客观、实用、突出网络特色。

客观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不参杂评价机构特殊利益和主观偏好;实用就是指标及评价结果有助于从操作层面显示和改进绩效;突出网络特色就是反映网络在品牌建设方面特有的手段、方法及影响。

评选目的:发现品牌、共享经验,推动我国企业网络品牌建设整体质量提升。

评选原则:科学、权威、专业、公正。

科学: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

权威:众多网络品牌专家共同参与;

专业:专业团队统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公正:完全独立运作,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二.网络品牌评选办法

1、评选对象

在华进行网络营销,致力于网络品牌建设的企业。以在网下拥有实体业务的各行各业企业为主。本评选为加强可比性,不包括在网络品牌建设上有特殊便利条件的互联网服务企业。

2、评选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体系互补的原则,专家打分与公众调查相结合。

1)专业机构采集数据与软件测试

基于国际公认的研究标准,通过软件对网站的流量、网站技术、公众访问情况进行测试。

2)专家评价

根据评价体系,聘请互联网、新闻宣传、公关广告、经营管理等领域内的专家组成专家团,对新闻内容、网站技术、页面设计、服务水平、整体形象、经营管理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打分。

3)公众调查

将与专业调查公司展开合作,进行公众调查,主要有以下形式:

在大中城市对广大市民特别是网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与广大网站合作,在网上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调查,测试网民企业品牌的评价;

抽选特定公众样本,召开座谈会。

三.网络品牌指标构成方案

上一篇:晚秋优秀作文450字下一篇:青春励志正能量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