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1

2024-05-22

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1(共2篇)

篇1: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1

XX-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一、概况

1、地理位置:说明工点的行政划分,与附近村、镇位置关系等。

2、工程规模:规模、坐落位置、进出口桩号、长度、纵坡等。

3、勘察工作概况:说明进出场时间、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利用以前资料情况。应有勘察工作布设及完成工作量表。

4、勘察手段与方法:主要说明采用的勘察手段、方法、测试、试验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2.地层岩性(按时代、岩土工程层)

3.地质构造 :桥址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构造形态特点。对有断层断裂的,应着重论述通过桥址区时的几何形态、宽度、性质、破碎带岩性特征、含水性、活动性等等,以及对隧道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作用。

4.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应有节理裂隙统计图表包括节理玫瑰图,极点图,赤平投影图等。

5.水文地质条件:主要说明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的发育特征。⑴.地表水

⑵.地下水类型

包括含水岩组的划分、地下水富水性、埋藏深度等

⑶.地下水的类型及补给、迳流、排泄

⑷.地下水的水质: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

统计分析,附水质主要化学成分统计表(各含水层(类))。

6.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主要说明隧址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发育程度、类型、性质、特点、分布情况。(如有多点应分开论述)

⑴.不良地质

⑴.岩溶(如无可忽略)

⑵.滑坡(如无可忽略)

⑶.强震区(如无可忽略)

…… ……

⑵.特殊性岩土

7、有毒气体与有害物质(如果有)

三、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1.隧道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重点是洞底以上55m岩土工程层。按岩石的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组和结构特征分别定性、定量说明(如RC、RQD、VP、KV、JV等)。应有原位测试试验成果统计表。土体按时代、成因、岩性、密实程度等。

(分述各岩土工程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2.隧道围岩分级的原则和方法

⑴.分级的原则

⑵.分级的方法

3.隧道的围岩分级评价

围岩定性特征描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表,计算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围岩分段分级及稳定性评价表及过程中的分析表等。

4.隧道的水质评价和水量预测

⑴.水质评价

⑵.水量评价

5.隧道进、出口的稳定性评价(定性、定量。包括仰坡和边坡)如基岩出露应做节理玫瑰图,赤平投影图。

6.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对隧道的影响评价

(定量评价影响程度,建议等)

7.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评价(岩爆、软岩大变形、有毒有害气体和 物质等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

8.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

1.综合评述隧址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2.隧道的围岩分级结论

3.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工程地质评价结论及工程建议;

4.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评价结论和建议;

5.水质侵蚀性分析和水量预测结论及建议;

6.隧道进出口稳定性评价结论与建议;

7.本阶段勘察遗留问题下阶段勘察建议等。

附图、附表应有:

1.隧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1:10000;(如条件简单可取消)图表号C-1-1

2.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图表号C-1-2

3.隧道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分上、下行隧道轴线);(地质剖面应综合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资料,比例尺按设计要求)图表号C-2(如有多张可用C-2-1,C-2-n)

4.隧道工程地质横剖面图(洞口、洞身);(地质剖面应综合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资料,比例尺按要求)图表号C-3(如有多张可用C-3-1,C-3-n)

5.钻孔柱状剖面图;(应综合有关测井、测试资料)

6.物探有关测试曲线及推断解释结果图。(如果有)图表号C-4

7.抽水、注水试验成果表;(如果有)图表号C-5

8.地下水水质分析汇总评价表;

9.钻孔水文观测记录及统计分析表;(如果有)

10.土工试验报告(共×页);

11.岩石试验报告(共×页)

12.水质分析报告(共×页);

附件:

1)地形地貌及岩芯照片

1)物探报告

篇2: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1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目的1.3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4 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重点是滑坡及周边)

2.1自然地理条件:位置与交通,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重点是滑坡及周边的沟系、洼地、陡坎等微地貌特征和植被情

况)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人类工程活动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3.1 滑坡形态特征(结合滑坡要素。滑坡周界、滑坡裂缝、滑坡擦痕、滑坡台

阶、滑坡壁、滑坡鼓丘、滑坡洼地等滑坡要素的分布位置和发育情况)

3.2 滑坡物质组成、特征及分级、分块

⑴.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特征(应进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⑵.滑带(滑面)物质组成及特征(应进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⑶.滑床物质组成及特征(应进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⑷.滑坡分级、分块(如有写)

如分级,分块,应按分级分块进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3.3 滑坡体变形特征(重点是地表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坍塌等变形迹象,植被

有无醉汉林等现象,判断滑坡的现状稳定性)

3.4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滑坡体、滑动面、滑床)

3.5 地下水的特征(重点是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质、水量等)滑坡规模、分类和滑坡形成机理

4.1 滑坡规模、分类

(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C20-2011表7.2.3-7.2.5)

4.2 滑坡形成机理

(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及诱发因素等)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5.1滑坡定性分析

5.2滑坡定量分析

⑴.计算公式

⑵.计算工况

⑶.计算剖面

⑷.计算参数的选取

5.3滑坡稳定性评价(各工况下的稳定性和推力)滑坡发展趋势分析

(滑坡的敏感性因素分析,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滑坡变形趋势)

6.1 滑坡的敏感性因素分析(反算参数过程中,抗剪强度指标的敏感程度)

6.2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工程)

6.3 滑坡变形趋势(结合人类活动定性评价)结论及滑坡整治建议

7.1 结论

7.2 滑坡整治建议

附图、附表:

1.×××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图C(注:初设用C,施工图用S)-1,共×幅)

2.×××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图C-2,共×幅)

3.钻孔柱状剖面图(共×个钻孔)

4.×××滑坡物探曲线图(图C-3,共×张)

5.岩石试验报告(共×页)

6.土工试验报告(共×页)

附件:

地质照片(共×张)

上一篇:销售公司前期工作计划下一篇:职工集资建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