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部绩效考核指标表

2024-04-24

策划部绩效考核指标表(精选8篇)

篇1:策划部绩效考核指标表

长祺科技绩效考核调研表

说明:

1、为更好的推行绩效考核工作,请你如实作答下列调研问题,否则将影响调研结果,谢谢。

2、本次调研表填写可实名填写也可匿名填写。

3、调查表填好后由人力资源部XX收回表单,其他任何人收集、询问皆可拒绝。

4、入职满二个月的员工参与此次调查问卷,未满者此次暂不参与问卷作答。

姓名:(可以不填)职位:入职年限:

性别:所在部门:学历程度:

一、单选题;

1、你是否清楚的知道并记得自己的考核指标与数据()

A非常清楚B比较清楚C基本知道D不是很清楚

2、公司在绩效管理执行方面您认为()

A非常严格B比较严格C不确定D不是很严苛

3、公司在绩效实行的过程中对员工的绩效辅导与培训你认为()

A非常充分B比较充分C一般D很少

4、你认为针对你的岗位考核指标设定多少项比较合理()

A12-20项B8-12项C5-8项D5项一下

5、你认为尽你努力你的考核指标达成情况如何()

A非常难B比较难C适度D较容易

6、在考核指标设定时,公司层面是否会与你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A沟通很充分B有一定沟通C较少沟通D基本没有沟通

7、考核过程中,您认为考核数据来源是否公正、真实、有效()

A非常公正B比较公正C不确定D缺乏公正

8、当客观因素制约考核成绩达成时,你提出向领导或公司申请支持,通常会()

A核定后予以帮助B 核定后很少帮助C基本不会提供帮助D各种理由推掩

9、你对公司实行的绩效管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是()

A非常激励B较好的激励C一般D激励性不够

10、为取的更好的工作绩效,你的上司会与你()

A经常沟通B偶尔沟通C不清楚D较少沟通

11、就你的感受和所闻,你的同事对绩效管理的评价是()

A非常好B比较好C不确定D较差

12、考核真实的反应了你的工作能力吗()

A非常真实B一般C不确定D没有

13、你现在的绩效工资在总工资的占比是%,你认为()

A占比过高B较为合理C可以接受D占比过低

14、你对你岗位的考核指标设定认为是否科学、合理()

A非常合理B较为合理C不确定D不够合理

二、简答题:

你对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如指标达成难易度、绩效辅导培训、公平公正、绩效激励等

方面),有无更好的意见或建议?

篇2:策划部绩效考核指标表

我们知道,绩效考核过程由绩效计划、绩效执行与辅导、绩效考核评价和绩效结果反馈四个重要环节组成,在绩效计划阶段,必须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客体、考核指标、指标权重与目标值这五大因素,而这些因素最终通过考核量表反映出来,一般来说,考核主体是此岗位的上级,考核指标分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来自与此岗位相关的流程与岗位职责,指标数量不宜超过八个,权重设置要反映指标的重要性。这些任务完成之后,考核人和被考核人签字确认,考核人要对这些指标设置再次审核,被考核人要对上级要求的目标理解到位,这个动作必不可少。

第二个环节,绩效执行与辅导。在此阶段,绩效考核对象执行绩效计划,考核主体随时进行观察、记录,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建议,协助达成绩效目标。此过程在考核量表中以“信息来源或事例”的形式体现出来,很多企业往往在这个环节执行不到位,比如考核对象隐藏问题、考核主体对信息不了解、考核主体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指导或不会指导、考核主体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等等,

如何开展执行与辅导呢?在这里,我们推荐两个办法:第一,建立工作计划制度,每星期进行工作汇报;第二,考核主体可以对考核周期中重要事项采用派遣《工作任务单》的形式,通过《工作任务单》完成情况来了解考核对象的工作质量。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会让绩效考核评价有充分的依据。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评价。如果在前面两个阶段工作不到位,绩效考核评价难免主观片面。考核人在评价时,要对各种指标逐一评价,定量指标需要从相关数据提供部门提取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定量指标的分数,定性指标要参考工作任务单、工作汇报、重要事例等资料进行评估,确定等级分。在这里,定性指标的得分是评价出来的,因此企业要对定性指标作出等级规定,否则失去了标准。

第四个环节,绩效反馈。考核主体就评估的结果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发现不足,并就改进意见达成共识,直至形成改进计划,落实改进措施。我们经常说,绩效考核走形式,起不到真正提升绩效的目的,这与绩效反馈环节息息相关。在这个阶段,考核人和被考核人首先要对绩效结果进行沟通,在考核结果栏签字确认;在确认后,考核人要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了这些资料后召开绩效会议,考核人将好的经验推广,同时落实改进措施。这样,才能让绩效考核发挥提升绩效的作用。

篇3: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分析

目前很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仅仅停留在考核的层面上, 并没有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看待绩效管理, 考核指标模糊。因此, 首先要根据医院当年的预期目标选择科室的考核指标, 将医院全年的预期目标进行分解, 将考核指标落实到每个科室。我们可将考核指标分为四大类:财务类、业务运营类、满意度类、学习与发展类。

一、财务类:根据每个科室去年全年的完成情况, 结合今年医院预期完成目标进行分解

科室收入指标的完成情况, 月收入指标完成大于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物耗+分摊成本+变动成本, 未完成者扣减相应工资, 超出者按超出额的5%提成。

科室领用医药物品成本 (药品、纱布、酒精、碘酒、棉签、胶布等) , 成本控制在科室收入的0.5%, 超出者扣减超出部分百分比。

科室人工成本 (包括人员的工资、绩效及社保) , 年成本不得超过年收入的15%, 按月计入科室成本。

科室管理费用 (包括水电、办公用品、工作服等) , 按月计入科室成本。

科室新购买的设备仪器, 由科室与医院平摊, 由科室承担的一半费用按月分摊。

二、业务运营类:对医院内部运营进行考核

科室病人的治愈率 (90%以上) 、病人的死亡率 (控制在0.5%) 、床位的周转率 (年平均周转率不得低于80%) 、转院率 (控制在2%) , 四项全部未达标者, 扣减200元。

病历的差错率 (不得超过1%) , 出现1例, 当事者年度考核不合格, 进行降级降薪。

医保项目的资金清算报销率 (控制在90%以上) , 低于标准, 扣罚平均绩效工资20%。

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率, 出现1例, 扣罚当事科室1000元, 并对当事人进行降级降薪处理。

职工的出勤情况, 有无旷工、迟到早退等现象, 月考核指标不得超过3次, 超过者扣罚30元。

三、满意度类:对科室满意度的考核

科室病人的满意度, 低于90%, 扣罚100元。

科室病人的投诉率, 控制在2%以下, 超出者, 1例扣罚100元。

科室与科室间的协作满意度 (主要考核团队的协作精神, 科室间互相考核) , 低于90%, 扣罚200元。

四、学习与发展类:对职工培训进行考核

科室院级培训项目的申报, 每科室每年超出5项, 给予科室平均绩效0.2%的奖励。

科室省市级培训项目的申报, 每申报1项, 给予科室平均绩效1%的奖励。

科室人员培训计划覆盖率须达到90%以上, 未合格者扣减科室绩效的0.2%。

科研、新技术创新能力, 每有1项技术创新给予科室平均绩效工资1%的奖励。

新技术人才的带教培养及成才率, 每培养一名专科人才, 给予科室平均绩效2%的奖励。

篇4:考核量表决定绩效考核成败

我们知道,绩效考核过程由绩效计划、绩效执行与辅导、绩效考核评价和绩效结果反馈四个重要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绩效计划。必须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客体、考核指标、指标权重与目标值这五大因素,而这些因素最终通过考核量表反映出来。一般来说,考核主体是此岗位的上级,考核指标分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来自与此岗位相关的流程与岗位职责,指标数量不宜超过八个,权重设置要反映指标的重要性。这些任务完成之后,考核人和被考核人签字确认,考核人要对这些指标设置再次审核,被考核人要对上级要求的目标理解到位,这个动作必不可少。

第二个环节,绩效执行与辅导。在此阶段,绩效考核对象执行绩效计划,考核主体随时进行观察、记录,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建议,协助达成绩效目标。此过程在考核量表中以“信息来源或事例”的形式体现出来,很多企业往往在这个环节执行不到位,比如考核对象隐藏问题、考核主体对信息不了解、考核主体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指导或不会指导、考核主体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等等。如何开展执行与辅导呢?在这里,我们推荐两个办法:第一,建立工作计划制度,每星期进行工作汇报;第二,考核主体可以对考核周期中重要事项采用派遣《工作任务单》的形式,通过《工作任务单》完成情况来了解考核对象的工作质量。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会让绩效考核评价有充分的依据。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评价。如果在前面两个阶段工作不到位,绩效考核评价难免主观片面。考核人在评价时,要对各种指标逐一评价,定量指标需要从相关数据提供部门提取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定量指标的分数,定性指标要参考工作任务单、工作汇报、重要事例等资料进行评估,确定等级分。在这里,定性指标的得分是评价出来的,因此企业要对定性指标做出等级规定,否则失去了标准。

第四个环节,绩效反馈。考核主体就评估的结果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发现不足,并就改进意见达成共识,直至形成改进计划,落实改进措施。我们经常说,绩效考核走形式,起不到真正提升绩效的目的,这与绩效反馈环节息息相关。在这个阶段,考核人和被考核人首先要对绩效结果进行沟通,在考核结果栏签字确认;在确认后,考核人要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了这些资料后召开绩效会议,考核人将好的经验推广,同时落实改进措施。这样,才能让绩效考核发挥提升绩效的作用。

以上四个环节,与考核量表紧密相关,所以说,考核量表决定绩效考核的成败。

篇5:策划部绩效考核指标表

一、部门职能

二、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三、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四、部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

五、部门副职(核算组主管岗位职责

六、部门副职(核算组主管绩效考核指标

七、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指标

八、部门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一、部门职能

• 筹集调度资金,满足公司经营需要,并控制资金风险。• 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成果。

• 监督生产、业务、物流等相关部门的节能降耗、资金、物资的管理。• 组织公司财务预算,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准确及时提供各种财务管理报表。

• 为公司内外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三、经理岗位职责

• 组织会计核算,制订并监督执行公司经营预算,做好经营预测。• 合理调度资金,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

• 控制公司和部门成本费用,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和监督。• 制订相关措施,对下属实施有效激励,做好本部门员工管理工作。

五、部门副职(核算组主管岗位职责

• 负责成本核算组及营业大厅工作质量的管理 • 负责销售往来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监督质量 • 协助经理做好具体财务工作

七、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指标 7.01 管理组主管 7.02 资金小组组长 7.03 银行会计 7.04 出纳(费用报销

7.05 核算小组组长(榨油、油脂、饲料 7.06 销售核算会计 7.07 成本核算会计

7.08 材料会计 7.09 营业厅主管 7.10 票务会计 7.11 结算员 7.12 内审小组组长 7.13 考评会计 7.14 内审会计

7.01管理组主管 岗位职责 • 资金及往来帐项的管理 •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管理 • 部门内部管理工作的质量 • 费用控制及量化分析的质量 • 税务管理及内部审计质量

• 筹措资金、合理安排资金的借贷和偿还;节约资金成本 • 负责公司财产保险与索赔

• 负责本部门员工考评。

7.02资金小组组长岗位职责

• 审核费用报销单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 收集整理工程合同,审核工程预付款,进行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 管理和核算;• 工程预付款每月和工程部进行核对确认;• 每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检查;• 每季进行费用的分析,及时提供费用分析报告;• 协助装订会计凭证;• 关联公司的帐务核对;• 负责资金小组的工作质量。

7.03银行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银行收支业务,每月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查明未达帐项的原因;• 负责编制和报送资金日报表,每日与银行进行核对,查找差异原因;• 保证每笔付款业务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负责银行业务的帐务处理;• 及时催办借出的支票和预付货款的结算,每月和相关部门进行核对确认;• 做好与各部门和客户的沟通。

7.04出纳(费用报销岗位职责

• 严格执行公司现金管理制度,负责报销单据的审核和报销;• 协助油、粕、饲料等现金销售业务的收款;• 花生米等农副产品付款的复核;• 备用金的核对和催收管理;• 做好现金日记帐,保证现金库存帐实相符。

7.05核算小组组长(榨油、油脂、饲料岗位职责

• 评审购销合同,审核合同条款、采购发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本组全部会计业务凭证的正确性审核;• 监督往来帐款核算的正确性,帐款核对和帐款催收;• 审核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审核费用归集及分配是否正确;• 审核各种成本类报表编制的准确性;• 组织和参与存货盘点,写出差异分析报告,报批后及时处理差异;• 积累成本分析资料,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本分析报告;• 做好月度利润预测,定期进行分车间(厂 盈亏分析。

7.06销售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 协助组长进行销售、购销合同评审, 根据销售合同, 审核销售单据的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 审核销售退回、销售折让(质量赔偿 手续是否齐全,合理损耗负担是否正确;• 收入确认及时,核算销售收入准确无误;• 审核发票开具的合规性,有无重开和虚开;• 根据信用额度控制应收帐款,做好应收帐款的分析;• 每月核对和检查营业厅发货台帐记录的正确性;• 与赊销客户核对往来帐,保证帐实相符。

7.07成本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 原材料采购业务的帐务处理;• 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 人工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 其他材料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 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的库存盘点,编制盘点表;• 及时准确编制成本核算报表。

7.08材料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审核和核算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燃料的采购成本;• 审核生产领料单据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组织材料库存盘点,提交盘点报告;• 年末评价辅助材料库存价值的合理性,并向领导提出调整库存的合理化建议。• 归集分配材料费用,每月核对物流与总帐达到帐帐相符。

材料会计绩效考核指标 7.09营业厅主管岗位职责

• 负责营业大厅工作秩序和人员的管理;• 负责大厅发货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负责大厅现金收款的管理和保证现金安全;• 负责监督检查发货台帐及各种单据的传递,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不断提高大厅会计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 做好与相关部门及客户的沟通与协调工作。营业厅主管绩效考核指标

7.10票务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合同的管理,根据合同控制发货数量、价格;• 审核销售单据的正确性,手续是否齐全;• 正确登记发货台帐,及时与客户及销售会计核对帐款的准确性;• 负责其他有关销售资金帐目的登记和与业务部门核对准确。

7.11结算员岗位职责

• 负责现销方式的现金收款工作;• 审核销售单据的正确性,手续是否齐全;• 现金收款每天及时存入银行,保证现金安全;• 销售单据的结转准确及时;• 负责农产品收购付款工作。

7.12内审小组组长岗位职责 • 公司各部门费用报销审核。• 审核各税种税额计提的准确性。

• 负责公司税务申报及国税、地税方面的日常沟通。• 学习研究国家税收政策法规。

• 负责部门卫生检查。• 监督本小组的工作质量。

• 负责本部门与人力资源部相关事务的上传下达。

7.13考评会计岗位职责

• 编制和报送各部门的量化考核表。

• 做好各部门量化费用升降原因的分析工作,及时上报分析报告。• 负责本部绩效考核工作的统计。

• 协调提供有关部门需要的绩效考核数据。• 负责财务档案的接收、整理、归档、保管。考评会计绩效考核指标

7.14内审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帐务审核。• 每月出具公司帐务审核报告。

• 负责理顺内部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岗位技术培训。

• 学习、研究会计政策法规,提出具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八、部门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8.01部门经理绩效考核标准

8.02 管理主管

8.04银行会计

按时盘点, 延时盘点, 按时盘点, 库存管理 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及 4 发现问题 质量 未及时处 时处理 及时处理 理。每月各小 组对比分 重点不够 重点不突 析打分(重 突出、原因 出、原因不 5 分析质量 点突出、原 准确、上报 准确、上报 因准

确、结 及时 及时 构合理、上 报及时 合计 延时盘点, 发现问题未 时处理 未盘点。25 重点不突 出、原因不 准确、上报 不及时 未写分析 15 100 8.07材料会计绩效评估标准 绩效评估标准 权重(%)序 号 考核 指 标 优秀(100 良 好(80 一 般(60 可接受(40 差(0分)分)分)分)分)错 误!结果准确 未找 帐 务 处 及时,差错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3 次 40 以上;造成结帐错 理质量 次 数 为 0 为1 次。为2 次。为 3 次。误或延迟。到引 次。用 源。1 2 材 料 领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用审核 为0次。为1 次。为2 次。为 掌 握 材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料 帐 实 为0次。为1 次。为2 次。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 错次数 上;造成结帐错误 30 3 次。或 延迟。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3 次 15 3 次。以上;造成结帐错 3 差异 4 误或延迟。库 存 材 按时准确 稍 晚 但 准 按 时 不 准 不 按 时 不 料 控 制 确 确 准确 未盘点和写分析 与分析 合计 15 100 8.08 营业厅主管 序 号 考核指 标 优秀(100 良 好(80 可 接 受(40 一般(60分)差(0分)分)分)分)客户服 务 满 意投 诉 次 数 差错(投诉)差错(投诉)次数 30 度 及 现 为0次。次数为1 次。为 1 次以上。场管理 票据及 差错次数为 3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差 错 次 数 为 30 资金管 次以上; 造成结帐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理质量 错误或延迟。发 货 控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差 错 次 数 为 差 错 次 数 为 3 20 制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次以上 发货台 差错次数为 3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差 错 次 数 为 20 帐记录 次以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准确性 上 100 合计 绩效评估标准 权重(%)1 2 3 4 8.09 票务会计 绩效评估标准 序 考核指 优秀(100 良好(80 一般(60 可接受(40 号 标 差(0分)分)分)分)分)发货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1 帐记录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 准确性 权重(%)30 2 3 4 客户服 投诉次数 投诉次数为 投诉次数为 1次以 务满意 为0次。1次。上。度 发货控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制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差错次数为 3 次 单据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

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以上;造成结帐错 理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误或延迟。合计 30 30 10 100 8.10 内审小组长 绩效评估标准 序 考核指 优秀(100 良好(80 一般(60 可接受(40 号 标 差(0分)分)分)分)分)税务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1 理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 2 3 费用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核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 5s现场 管理 下属员 工管理 成效 合计 达标 不达标1次 不达标2次 不达标3次 不达标超过3次 权重(%)40 40 10 5 根据公司《下属员工管理成效》问卷调查结果 10 100 8.11结算员绩效考评指标 序 号 绩效评估标准 考核指 优秀(100 可接受(40 标 良好(80 分)一般(60 分)差(0 分)分)分)结果准确及 差错次数为 3 次以 单据管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时,差错次 上;造成结帐错误或 理质量 1 次。次。3 次。数为 0 次。延迟。收付款 准确性 无差错 差错次数 1 差错次数 2 次 次。差错次数 3 差错次数 3 次以上,次。造成结账错误或延误 权重(%)1 40 2 20 3 结果准确及 现金发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差错次数 3 次以上,时差错次数 货控制 1次 次 次 造成结账错误或延误 为0次 25 4 服务质 量 合计 无投诉 被投诉 1 次 被投诉大于 1 次 10 100 8.12 考评会计 序 号 绩效评估标准 考核指 优秀(100 可接受(40 标 良好(80 分)一般(60 分)分)分)公司绩 效 结果准确及 考核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时,差错次 数据提 为 1 次。次。次。数为 0 次。供 质量 量化分 90%以上满 80%以上满 60%以上满 析 40%以上满意 意 意 意 质量 部门绩 结果准确及 效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时,差错次 考核 为 1 次。次。次。数为 0 次。质量 及时完整,档案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差错次数为 理 为 1 次。次。次。0 次。合计 8.13 内审会计 绩效评估标准 序 考核指标 优秀(100 可接受(40 号 良好(80 分)一般(60 分)分)分)帐务审核 1 及 及时 时性 2 审计质 量 无差错。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为 1 次。次。次。准确 及时通 报未培 训 基本准确 有错误 2 处 权重(%)权重(%)差(0 分)1 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上;延迟。30 2 40 以下满意 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上;造成结帐 错误或延迟。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上;不及时或 丢失。30 3 20 4 20 100 差(0 分)不及时 差错次数

篇6:2014绩效考核指标

一.人际关系:

1.接受邀请,维持正常工作关系

2.建立融洽关系,讨论非工作事例

3.社会交往普遍发生

4.成为朋友并能正当拓展业务

5.亲和力强,感染不同层次的社会伙伴成为战略合作方

二.决策:

1.能做本职及下级决策,出现时间延长

2.通过讨论,总能获取最后的正确决策

3.无依赖思想,使用理性工具

4.有预见性,感性与理性的决策误差小

5.决策超出组织预见,成为组织成员决策的依据

三.成长认知:

1.工作失误,承认结果,不报怨,不报复批评者与处罚者

2.绩效分值低于一般时,能够找出工作症结并提出新建议

3.单位周期内工作链点不出现失误

4.角色认知,接受现实,工作积极

5.进步有递进性,具备明显工作价值的提升

四.学习能力:

1.有学习意识但无行动

2.主动学习

3.自费学习并得到技能

4.学习后用于实践

5.学习后实践并得到良好效果

五.慎独:

1.工作时不做工作无关事宜,迫不得已时才突破

2.按制度与工作标准达成结果

3.没有因为工作质量与业绩扣罚经历

4.以工作质量为守则,上级是否在场并不重要

5.认知工作,甘心情愿工作,超出上级期望

六.宽容:

1.对失误员工有条件谅解

2.对知错不改员工进行合理处罚并进行指导

3.具有消除误解的沟通案例

4.通过合理手段,改变或影响攻击他人的员工价值观

5.通过员工激励,使员工极少出错

七,职业化;

1.掌握岗位理论基础,能处理复杂工作

2.危机及冲突中,能通过独特经验化解

3.没有监督情况下,能主动节约并不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利益

4.在本职工作中,获取享受快乐

5.认知岗位的价值性与高尚性,内心愿意为之付出

B.管理指标:

一.承担责任:

1.承认结果,而不是强调愿望

2.承担责任,不推卸,不指责

3.着手解决问题,减少业务流程(或中间环节)

4.举一反三,改进业务流程(或改进工作方法)

5.做事有预见,有防误设计

二.忠诚:

1.不散布公司机密.技术.政策及公司不足之处

2.在公司需要本人或在公司处于危机时,不主动离去

3.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一致

4.危机关键时,体现本职工作的价值案例

5.通过本职工作,扭转局势,创造新局面

三.领导能力:

1.合理任命员工

2.能正确评价员工付出与回报的协调性

3.对员工业绩与态度进行客观评价

4.掌握岗位精确工作技术及全面专家技术,并能组织实施产生良好的效果,培训员工为胜任工作者

5.影响力大,员工自愿追随并作出贡献

四.团队合作:

1.尊重他人,同理心倾听,能接纳不同意见,合理和包容

2.直言,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信息,使团队前进

3.支持团队(领导者)的决定,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

4.愿意提供即使是不属于自己日常工作职责范围的帮助

5.跨边界建立关系以发展非正式工作网络

五.团队精神:

1.大方传播必要的信息,并有助于别人成长或工作

2.与别人合作不会发生情绪上的隔阂,能让每一位员工参与会议的讨论(目标,决策)

3.总能选择最佳赞誉方式并授权准确

4.亲自或协同解决冲突并有好效果

5.所处团队成员执行工作氛围良好

六.协作性:

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经常发牢骚,对本职工作不满,挑挑拣拣

2.工作中偶尔发牢骚,表示对本职工作不满

3.大体上能与同事保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关系

4.能够与同事协作,共同合成工作目标

5.能经常不计个人得失,为自己所在部门作出贡献

C..工作业绩:

一.销售量:

1.完成月计划销售量(含.下同)75%以上

2.完成月计划销售量80 % 以上

3.完成月计划销售量85%以上

4.完成月计划销售量90%以上

5.完成月计划销售量95%以上

二.销售费用控制(单位: 金额/平方米)

1.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一个百分点以内

2.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一个百分点以上

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两个百分点以上

4.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叁个百分点以上

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四个百分点以上

三.客户投诉(指经销商,公司内其它部门,下属员工)

1.客户投诉5次(含,下同)以内

2.客户投诉4次以内

3.客户投诉3次以内

4.客户投诉2次以内

篇7:策划部绩效考核指标表

(KPI 绩效考核)如何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集(10)

1.员工培训重在提升 5 种能力………………………………………………… 3

2.什么是企业文化……………………………………………………………… 5 3.企业薪酬管理的六大病症…………………………………………………… 8 4.如何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11 5.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流程……………………………………13 6.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15 7.培训中的“针对性”问题……………………………………………………20 8.影响企业吸引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因素分析…………………………………21 9.如何应聘小企业的生产经理…………………………………………………23 10.管理在于文化…………………………………………………………………25 11.如何让平凡的业务员做出不平凡的业绩?…………………………………28 12.决定企业新品成功的关键因素………………………………………………30 13.把握人生脉搏,别放弃机会…………………………………………………32 14.经理人,你为什么仍不离职?………………………………………………33 15.职业经理人——你定位自己了吗?…………………………………………36 16.如何管理“问题”员工?……………………………………………………42 17.如何调动职员工作的积极性…………………………………………………45 18.在管理中校正“二传手”扭曲………………………………………………47 19.五问管理是什么…………………………………………………………… 50 20.经理人如何跟小老板打交道……………………………………………… 52 21.企业管理圣经 100 条………………………………………………………53 22.如何组建高效的市场部…………………………………………………… 60 23.如何有效的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64 24.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诡道…………………………………………………… 67

25.如何实现企业的量化管理………………………………………………… 70 26.管理原则…………………………………………………………………… 78 27.怎样当领导………………………………………………………………… 82 28.人事经理必做的 100 件事…………………………………………………85 29.激励员工的十大原则……………………………………………………… 99 30.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02

员工培训重在提升 5 种能力

实际上,如何明确职责,如何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任何人而言,都存在一个学习和培训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执行力提升。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部门级培训见作是业务技能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且不错,因为我们能够把所有为完成业务工作进行曲的任何技能都归结为业务技能。事实上,对于很多部门的员工而言,其能力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接受和理解任务的能力;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总结和提高的能力;领导和组织团队工作的能力。

我们身边的员工,极少是新进员工,因此如何针对在部门已工作多年,却总是不能得到提升的员工,开展内部培训工作,不妨从之上几个能力方面去分析一下,见见我们的员工,到底缺少哪一方面的能力,再针对具体问题,实施相应的培训。

接受和理解任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通过日常安排工作加以测试和训练。最初采用复述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主管理和员工之间的共识,使员工能习惯主管的表达方式,从而帮助员工能够快速正确理解主管所下达的任务。主管也要注意布置任务的表达方式,尽可能简洁明确,如果感觉自己表述不清,应放下面子,重复说明,直到员工明确理解为止。

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

对于既定的工作任务,多数员工都具有独立完成的能力。尤其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更应如此,如果部门员工仍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主管就有责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一方面,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提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指派一名熟练人员引领其学习,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加以及进解答。

团队合作的能力

尽管我们说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各负其职,但管理工作只通过自己是很难实现其管理目的的。只有通过和其他员工、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合作,才能实现其最终管理目标。而更多部门的员工所做的工作,是需要团体协作的。在电力部门典型的工作组制度,就需要工作负责人、工作级成员、签发人、许可人及监护人等的共同合作,才能起到安全互保的作用。学习团队合作,需要引导,且反复通过每次团队合作的实例分析,找出员在合作中存的问题,及时的加以改进。这个过程且不需要通过所谓的拓展训练,只是主管应注意在员工成长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其行为,耐心指导,直到其成长起来为止。

总结和提高的能力

员工的最初成长需要有人不断的指导,直到当员工具有了自我总结和提高的能力时,才能实现员的自我提升。因此通过前面的训练过程,主管就应引导员工自我总结,通过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其自我能力的提升。到这个时候,主管就完成员工培养的基本过程。

领导和组织团队的工作能力

作为主管,仍需做最后一项培训工作,从部门员工中发现且培养接班人。当自己出差或外出有事时,能放心的将部门工作交付给员工;当自己获得机会时,能及时找到接手的人。领导和组织团队的能力,需要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培养。作为这类人员,必须具务前面几项能力,然后再通过不断的项目实施过程,由主管加以引导,慢慢形成其团队指挥能力,培养其在员工中的权威。

明确责任,是保证执行力到位的前提。组织必须通过明确的方式落实组织各级成员的职责,且付于相应的权力,以保证其职责的履行。作为组织成员,应清楚的了解自身职责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表象上的工作任务。通过对自身职责的分析和理解,学习和掌握实施自身职责的方式方法,明确其中领导、督查、布置、落实、实施、分析等不同内容的区别。

在理解自身职责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几种现象:领导失职,直接参和方案设计等具体的业务工作;督查失职,未能及时将结果公布或反馈给相关部门;组织不够,过多依靠自身的力量;分析不够,执行情况分析流于形式,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改进等等。

在组织的总体上,也存在相应的问题,过多的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形式化的物象,而忽视了组织成员成长的培训。不能从长远的观点见到组织培训带来的对组织执行力的影响,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明确责任,认真负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实际上,如何明确职责,如何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任何人而言,都存在一个学习和培训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执行力提升。

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企业界和学界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多达 300 个!在这么多定义中,比较有影响的有:

1、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客户政策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

3、企业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企业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的结合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它们行之有效,是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法。

4、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5、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运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

从内涵上见,文化包括俩个最基本的元素,即理念和行为方式。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总和。理念是关于如何创造利益和分配利益的价值主张,是企业希望员工接受的(有时是强制其接受的)最基本的观念,它们反映企业高层对企业有效运营的基本见法。而行为方式是落实价值观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要做事方式,是企业希望员工接受的(有时是强制员工接受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员工做事的态度倾向和具体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规范基本上来自于企业的基本理念,是理念落实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 从外延上讲,企业文化通常分为四层: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如下图所示: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幔层的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和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运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运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运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从人员结构上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

3、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领导体制特别是领导人的管理理

念和管理风格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极大,在埃德加沙因见来,领导和文化原本就是同一硬币的俩个面。企业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在阿尔弗雷德钱德勒见来,战略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组织构建的结果。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运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制度在企业文化特别是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和物、人和企业运营、理念和行为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4、企业文化的精神层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叫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运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根据上述结构理论,我们企业文化的四层分解如下图所示:

精神层:包括企业使命、战略目标、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等;

制度层:主要包括基于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前台营销和网络运维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文化的变革和调整机制,如正在进行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营模式创新、“五项机制创新”和“五项集中管理”等,都属于文化制度层的内容; 行为层:主要包括员工行为规范、企业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等; 物质层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企业形象口号、企业招贴、业务品牌等。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运营业绩。

具体说来,企业文化一般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当下俩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运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和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且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2、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

业的凝聚力。正是由于有着坚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得日本大财团三井公司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分崩离析后又重新聚合在了一起。

资料:企业文化让三井公司重新集结.1945 年美国占领日本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解散日本的大财团。作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大财团—三井公司被分割成 170 家企业,且被禁止使用原来的商号。这些企业都有独立运营的条件,可是俩年后,这些企业就开始了为集聚在一起的努力,试图重新集结在原来三井的旗帜之下。经过长达 20 多年的时间,原来被分割的企业又重新变成一个公司开始对外运作,且恢复使用“三井”的商号。为什么过了二十多年,三井仍能重聚?阿里德赫斯(“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者),在他的《长寿公司》一书中,对此做了解释。他说,其原因是三井公司的共同价值观在起作用,而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正是集体主义。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且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

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6、品牌功能: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能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仍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联想”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从哲学范畴上讲,本质高于特性。本质一般隐藏于事物表象之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和事物同在且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而特性则不一样,它会随着事物发展的阶段、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等变化而变化。中国这些年来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突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特性如按劳分配、公有制等层面上,廓清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俩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企业文化也一样,在上述众多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特性背后,其本质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契约基础之上的交易工具。和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和物物交易不同,这种交易是基于心理契约的,因而盖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显得端庄典雅而高贵!

之所以说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交易工具,是因为:

1、从本质上讲,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利益的交易关系 虽然很多人很难从感情上接受这一观点,但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大环境中,在劳动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不是一种享受的条件下,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种交易关系:企业通过薪酬福利吸引和保留员工,以满足其由生产运营所派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员工则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在企业的工作机会及其由此而衍生的薪酬福利、培训发展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易内容及其由此决定的交易重点是不相同的:

时期 交易内容 强调重点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前期 金钱——劳动,服从 工业经济中后期 保障——绩效,忠诚 知识经济——机会——知识,承诺、合作 推而广之,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易内容和交易重点都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把握企业和员工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对策,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的交易能力,从而扩大企业边界、提升企业竞争力。

2、从功能上讲,企业文化能大大降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易费用 要交易,就得有交易工具,就会产生交易费用。常见的交易工具包括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利益、以合同为代表的正式契约、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心理契约等。交易费用包括的范畴极广,不仅包括薪酬,而且仍包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监督执行等等。

由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易不是一次性地完成的,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我们很难准确地衡量和界定知识型员工的绩效和能力,这就决定了,企业和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根本就不可能像“货到付款”和“预付订货”一样一次性地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基于心理契约的文化而相互斤斤计较,那么就可能出现俩种情况,一是双方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交易,二是由于企业和员工之间无休止的谈判使得交易成本高得不可估量。无论是那种情况,对企业和员工而言都是不利的。而基于心理契约的文化则不同(比如说,你好好干,我一定不会亏待你。在实践中,企业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这就强化了心理契约),它能使双方的关注点从各自狭隘的“利”升华,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使交易顺畅地进行下去。

除了上述原因外,团队生产方式的盛行也是基于心理契约的文化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的主要原因。企业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组织,这些人以团队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或服务。团队生产有俩大特点:一是团队总产出且非个人产出的简单总和,二是很难准确地衡量团队成员对团队产出的具体贡献。而人从本质上讲,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种利益既能够表当下收入上,也能够表当下休闲上;既表当下物质上,也表当下精神上。总之,付出越少,收益越大,其利益就越大。团队生产的这俩个特点,加上人的本性,就必然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保证团队成员不偷懒,或者说,怎样激励员工在团队中努力工作?方法有很多种。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加强监督,一旦发现有人偷懒就予以惩罚。但监督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即使是最强的监督,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偷懒的问题。所以应当考虑其它的办法,在这之中,文化无疑是非常好的。好的企业文化能行不言之教,不令而行、不禁而止,使“上下同欲”,而“能够和之生,能够和之死,而不畏危”。

强调企业文化这一无形的交易工具,且不是说我们能够因此而忽略或贬低有形的交易工具,如薪酬福利、发展机会等。相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有形的交易工具。因为这俩者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偏废任何一方,都将在实践中产生灾难性后果,这一点已经而且将继续为许多案例所证明。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统筹兼顾,“俩手抓、俩手都要硬”,使俩者相互促进、交相辉映,从而使企业更健康、更长寿。

企业薪酬管理的六大病症 几年以来,笔者对一些企业的薪酬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提出一些企业薪酬存在的典型“病症”及其影响,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借鉴。

病症一 市场定位偏低

公司的工资水平合理,相比整个市场和同行业的薪酬状况具有吸引力,公司才具备竞争力,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但如果公司薪酬较市场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会造成人员严重流失,不利于公司内部的稳定。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素质相对较好的员工如果得不到期望的更高薪酬,则很容易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跳槽到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其结果形成公司不断招聘新雇员以满足运作需求的同时,老雇员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这对人力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病症二 对内不公平

研究发现,人们关心工资差别的程度有时甚于关心工资水平,然而个人能力及其工作职务的区别必然带来个人薪酬的差别,如何使这种差别做到既鼓励先进又能被大部分人接受呢?这就要求薪酬必须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基本原则。不同部门之间或者同一部门不同人之间,个人的薪酬水平必须反映岗位职责的区别和个人能力的大小,也就是工资差别合理。对比现实中企业内部薪酬,常出现以下问题:

1.一些部门内部相邻职位之间薪酬差距太大。某些部门其上级工资可能是其直接下属的三倍之上。

2.和第一种情况相反,有时在同一部门内,上下级之间同属于管理性职位,下级的工资却比上级高许多。

3.相同的岗位不同人之间的薪酬差距太大。从事相同或类似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仿,但俩人薪酬却有近一倍的差距。

4.公司内部薪酬的不公平,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相同部门个人之间权利和责任不对等,使部分绩优职员进行内部比较时心理失衡,严重影响士气,也打击了个人工作的积极性。

病症三 通过加班增加工资收入

毋庸置疑,加班工资在个人总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然而,通过付给加班工资来解决职工工资收入的差异,则会使工程技术部门和辅助部门存在较多弊端。这是因为:

1.由于加班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的比例较大,有时甚至以倍数计算,许多部门主管且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雇员的加班进行调整,而是将加班工资误用作调整雇员工资收入的手段。

2.统一固定加班制度,不能弹性地处理加班的需要,造成平均主义,无法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总体加班费用支出大,致使雇员整体收入拉低。表现出内部分配的不公平以及和市场较大的收入差异。

3.大多数雇员对比收入水平时都会将固定的工作时间作为主要的参数。从固定工作时间的角度来见,公司工作时间偏长;而实行责任制的公司,平时工作每天 8 小时,任务紧急的情况下无偿加班。因此,实行责任制的公司固定工作时间要少,但完成的工作任务且不少。雇员在非规定工作时间的工作贡献应以个人表现的形式在薪酬调整中给予考虑。

病症四 组织结构滞后,岗位不明晰,导致升职加薪不科学

由于缺少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职位界定不清晰,岗位说明流于形式。升职和加薪基本上靠各管理者主观掌握,导致以下几种现象出现:

1.同一个人可能连升三级,但从事同样工作。

2.部门中从事相同工作的职员能够有好几个不同的级别,薪酬相差较大。

3.生产性部门一个主管能够只负责管理十来个工人,而一个助理主管却有好几个助理是其下级,负责管理上百人。

4.一个俩百人的车间能够有四十多个管理人员。

岗位不明确导致每个人责权利的不对等,从而也使内部的薪酬严重失去平衡,使薪酬矛盾加剧。

病症五 年资成为主要付酬依据

年资成为主要付酬依据导致清洁工能够拿比业务骨干仍高的工资,也形成了同一工作岗位上不同俩人收入相差数倍的咄咄怪事。年资浅的雇员收入水平和市场水平差距较大,普遍偏低;年资长的雇员中部分高于市场水平,且且是连续增长,缺少控制。这种情况使个别高薪和低薪同时存在,造成工资分布俩极分化。

1.年资长的雇员普遍和职位要求的教育水平相比偏低,但这部分雇员经验较好而且相对较稳定,流失少。

2.年资浅的雇员尽管大部分教育水平符合职位要求,但流动性大,积累的工作经验不多,形成公司中年资长而又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雇员不足。

3.年资长有经验的雇员教育水平不足,教育水平符合要求的雇员年资浅经验不足,从而造成公司人员素质水平严重失衡,后继乏人,对公司长远的发展存在着负面的影响,难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因此,一个追求高效率的公司会鼓励员工的持续贡献,但绝不应让年资左右一个人的工资水平。

病症六 薪酬体系不合理

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即一个人的工作报酬由哪几部分构成。一般而言: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五大部分:基本薪酬(即本薪)、奖金、津贴、福利、保险。

1.基本薪酬。在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基本薪酬差异是明显的,一般能升不能降,表现出较强的刚性。企业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俩方面:部分职位基本薪酬大大低于市场水平,解决个人收入差异主要靠加班;某些年资长者本薪过高,对这部分人薪酬失去了弹性。

2.奖金。薪酬反映员工工作业绩的部分为绩效奖金,薪酬反映公司经济效益的部分为效益奖金。绩效奖金及效益奖金的缺少导致薪酬和工作业绩、经济效益脱节。

3.津贴。津贴设置不合理,对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缺少补偿,同时也使薪酬失去了其灵活性。

4.福利。福利应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利益,它能给员工以归属感。福利特别强调其长期性、整体性和计划性。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及缺少整体规划,经常是浪费了资金却没效果。

5.保险。保险其实也属于福利的一种,它是一种对长远利益的保证或者对突发事件的一种预防,社会保险仍有强制性的意义。有的公司把社会保险作为一种额外负担,使员工感觉缺少安全感,长期利益没有保障。

薪酬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有效的薪酬制度对激励员工和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薪酬病症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且试图改革。

如何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目前,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一般可分为俩个层次: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于绩效的关注,已经从单纯关注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逐渐转移到关注组织层面。

“团队绩效”管理体系以团队建设为核心,融合了组织绩效管理和岗位绩效管理,有效结合组织绩效管理和岗位绩效管理,同时提高了可操作性和绩效管理的深度,在团队内部形成自我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通过责任和权力的下放,让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更加关注结果。通过团队绩效管理,使公司关注团队,以团队为绩效管理对象,团队则关注成员的绩效,提高公司绩效管理的效率。

实行团队绩效管理后,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公司整体业绩提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凝聚力。对不同层次的团队,可确定不同的绩效管理关系。

在确定团队的绩效管理关系之后,需要确定如何对团队进行绩效考核。所谓团队绩效考核就是对团队完成其职责和对工作结果的考评,是对其工作贡献程度的衡量和评价,直接体现出各个层次团队在企业中的价值大小,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

团队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俩个方面:团队工作计划考评和团队关键业绩指标考评。对于不同层次及不同工作性质的团队,工作计划和关键业绩指标的考评权重及考评者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计划考评相对简单,比较困难的是团队关键业绩指标考评,尤其是团队 KPI 的提取,更是难上加难。

团队 KPI 的指标能够分为主要指标、辅助指标、整体指标、否决指标等四大类。

1.KPI 主要指标:是完成团队职责比较重要的指标,设置不同的百分比权重。

2.KPI 辅助指标:指重要性相对较小或者各团队都具有的公共指标,为扣分项。

3.KPI 否决指标:指各生产单位或有潜在安全风险的职能团队的设立的“否决”指标,该指标不占权重,但该项指标如果未达到标准,团队的整体业绩要乘以一定比例的系数(数值在 0—0.9 之间)。

确定团队绩效考核的指标分类后,需要确立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就是公司的指挥棒,它往哪里指,团队就会往哪个方向努力。各个层次的团队也是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石,所以团队绩效管理成为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团队绩效管理的第一步,是出发点,这一步走错,所有的努力都将白废,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遵循一个相对科学的团队绩效考核指标提取的流程,将会事半功倍。

在清楚界定各个层次团队的工作职责后,团队 KPI 指标提取应该遵循的工作流程有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由公司团队绩效管理专家组根据已经确定的团队工作职责初步提出同一层面各个团队的KPI。其中最重要的是 KPI 考评标准的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是考评者通过测量或通过和被考评团队约定所得到的衡量各项考评指标得分的基准。制定绩效考核标准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编制绩效考核标准时要以团队职责的特征为依据;

2、明确性原则:编制的绩效考核标准要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

3、可比性原则:对同一层次、同一工作性质团队的绩效考核必须在横向上寻求一致;

4、可操作性原则:考评标准不宜定得过高,应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要求;

5、相对稳定性原则: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更改。

在初步提出团队 KPI 时,首先确定 KPI 的数量,一般主指标选择 3-6 项比较适当,不能追求全面,把团队的工作面面俱到,数量越多越好,KPI 多了,见似详尽,能全面反映一个团队的真实业绩,事实上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失去了工作重点,也不符合帕累托(80/20)原则。然后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名称及子指标,接下来确定各个指标的考评标准,再就是确定考评所需信息的来源及提供周期,最后进行指标的权重分配。

第二步:由专家组成员分别和各个团队负责人(或者团队全体成员)就初步提出的 KPI 进行沟通,征求团队的意见,且将沟通成果整理汇总。在考评体系建立及指标确定过程和团队进行沟通--有利于增强团队的责任心和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在沟通过程中,重点是需要和团队确定考评指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对一些需要考评但信息来源困难或难以衡量的 KPI,需要用其他的指标来代替。例如用户满意度指标,非常符合用户至上理念,是公司需要考评的重点,但事实上公司很难经常性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或得到的数据且不真实,这时我们能够考虑放弃这个指标,用其他容易衡量的指标代替,如客户投诉率,合同纠纷率等。这个沟通过程是取得团队认可和 KPI 考评能否实施的关键环节。

第三步:召开相关团队共同开会讨论专家组整理汇总出来的团队 KPI。这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平衡和互相制约的过程。由经常性发生工作联系的相关团队共同讨论各个团队的 KPI。只有上下游的团队才知道最应该考评这个团队的关键环节,由他们来担当裁判,分别对每个团队的 KPI 进行评价和平衡,保证 KPI 的相对公平性。通过这种开放式、多角度、多思维地讨论各个团队的 KPI,能够保障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步:由专家组整理出不同职系团队的标杆 KPI。专家组根据团队讨论结果,选取相对合理、比较完善的一俩个团队作为标杆。对于不同的职系,需要分别选出一个标杆出来,例如职能管理团队,选取一个提取 KPI 相对最好的团队作为标杆;对业务型团队,同样选取一个相对最优的团队 KPI 作标杆。

第五步:参照标杆团队 KPI,由团队主管领导和团队负责人共同协商确定本团队的 KPI。标杆团队

KPI 实际上是公司对团队绩效考核的导向,而由主管领导和团队负责人参照标杆共同协商本团队的 KPI,就是一个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利于增强公司对团队工作行为及结果的导向。同时在沟通协商过程中,增进上下级的了解,达成对团队绩效考核的共识,为下一步团队绩效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步:由高层领导班子成员,即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在公司范围内讨论确认各个团队的 KPI。在各个团队和主管领导协商确定了 KPI 的基础上,召开公司层面的高层班子成员对各个团队 KPI 进行讨论,是在公司层面对各个团队 KPI 全面性及平衡性的审核过程。从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来确定公司的所有战略发展目标是不是已经全部分解下去了,各个团队之间的 KPI 是否平衡,考评宽严度是否适当,各个团队的绩效考核是否遵循共同的价值导向……在确认之上要求都得到满足后,由公司层面高层班子成员审核通过后,开始正式实施团队 KPI 的考评。

经过上述六个步骤提取出来的团队绩效 KPI 既考虑了公司整体业绩的要求,也关注了各个职系的特性,同时取得了各个团队的认可,为下一步团队绩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提取团队 KPI 只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是确定团队绩效管理方向的一步,只有抓住了这一步,才能真正抓住团队绩效管理的牛鼻子,可是,仅仅抓住了牛鼻子,仍不够,仍得“快牛加鞭”,注重绩效管理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团队的绩效。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流程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系统可分为三个设计步骤:首先在绩效计划设计之前,你要做好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它主要包括推进团队的组建、编制推进计划、内部调查、前期宣传和资料收集等内容。

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后,你就能够着手设计平衡记分卡和绩效计划了。平衡记分卡和绩效计划设计应当从明晰你公司的使命、价值观、愿景及战略重点和目标开始,在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实践中,它一般是通过战略研讨会形式来落实;在落实战略后你就能够根据选定的战略重点和目标,结合流程分析的结果,运用平衡记分卡等工具编制你公司、部门乃至员工个人的绩效计划。

在进行平衡记分卡和绩效计划设计后,你就能够进行运作系统的设计了。你首先要做的是对你公司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的流程进行系统的规划,编写《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流程清单》,绘制你公司《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流程图》;随后你就要设计《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制度》,在制度中你要对流程进行描述;最后你仍要设计流程表单文件,这些表单文件都是以后你公司在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实

际运作中要用到的。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要点是:将平衡记分卡融入绩效管理流程的四个环节之中,以落实战略且持续的跟踪监控,确保你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它主要包含了俩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设计出能够真正体现你公司战略的绩效计划体系;二是设计出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的日常运作系统。

如前所述,绩效计划一般是由公司、部门及员工个人三个层级(计划的层级和你公司组织特点有直接的关系)构成。在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实践中,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往往把公司的绩效计划作为其责任人——总经理的绩效计划(加入总经理个人学习发展计划),部门绩效计划作为其责任人——部门经理的绩效计划(加入部门经理个人学习发展计划)来对待。

设计日常运作系统是实现你公司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正常运作的必要保证,它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流程设计,二是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三是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表单设计。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你公司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的实际运作是按照一定的流程规则来执行的,它是日常运作系统的核心;而制度和表单则能支持你设定的绩效管理流程,所以又称为日常运作支持性文件。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

作为绩效管理的工具,需要将平衡记分卡融入到绩效管理中去。它和绩效管理的互动性体当下绩效管理流程四个相互联系、不断循环的四个环节上: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计划编制 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编制绩效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平衡记分卡除了能充当连接战略,将你公司转化为可考核的指标、指标值和支持行动计划的角色外,仍是你分解指标和指标值,落实行动计划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你将指标等层层分解,落实到你公司每一个部门和员工以编制绩效计划。

再次,绩效计划在公司和部门层面表现为《运营绩效计划》,员工层面绩效计划的表现为《个人绩效计划》,而平衡记分卡则是这些计划文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层面的运营绩效计划体系包括公司、分管副总或总监的计划;而部门层面的运营绩效计划体系则包括部门的计划和副经理的计划;员工个人层面的计划则主要指基层员工的计划。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指导和反馈

绩效管理的第二步是绩效指导和反馈。当平衡记分卡和绩效计划的目标确定后,你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让你公司的各级主管和员工,真正去落实完成平衡记分卡和绩效计划上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虽然你公司的各级人员均对各自绩效目标负责,但上级人员仍应当对下级部门及人员进行必要的绩效跟踪指导,以帮助他们完成或超越所制定的绩效目标,这个步骤被称为绩效指导和反馈。在绩效管理的流程中

设置绩效指导和反馈这一步骤的原因是:作为上级单位或主管的绩效是所有的下级部门及员工绩效的有机结合和驱动。上级能够通过对下属人员绩效的完成过程不断跟踪,适当提供积极性反馈以鼓励良好的行为及工作方法,或及时纠正不良的工作方法来提高他们绩效。这样能够避免由于直到结束时才知道下属人员完不成所计划的绩效指标而对整个部门及公司绩效的实现带来的负面影响。

平衡记分卡在绩效指导和反馈的中的积极意义在于:平衡记分卡本身就是绩效计划的最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它记录了目标、指标、指标值和对应行动计划等信息。在绩效的指导和反馈中,你公司各级主管能够通过平衡记分卡定期地来检讨各项指标及行动计划的实现情况,且分析差异以寻求解决方案制定新的行动计划。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三个步骤。所谓绩效考核,就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考核对象在一定期限内实现绩效的情况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评价。考核结果是你公司实施奖惩的依据,是你公司进行绩效后续管理的基础,它是绩效管理流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绩效计划期末的考核中,你公司的各级主管能够根据平衡记分卡记录的信息来实施考核:你公司的各级主管能够将其下属部门或员工,在绩效计划期初所确认的指标值逐项和期末实际完成的值进行比较;再根据事先确定好的计算标准和方法来逐项给予相应的分数,将每项所获得的分数级别乘以各自的权重且加总;上下级人员对每项获分和总体分数达成共识后签字存档。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回报

当完成绩效完成情况的考核后,所要做的就是实施绩效的回报。这一步骤设置的真正目的就是实现对你公司全体员工有效的激励。个人回报主要分为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俩大类型。大量咨询实施的案例证明,考核结果和个人回报结合地越紧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越大,绩效目标实现的概率就越大。

平衡记分卡和绩效管理在这个环节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绩效计划中平衡记分卡的考核分数是你公司实施个人回报的基础。你们能够根据绩效责任主体的分数,最终确认其绩效等级;最后再根据确认等级和事先制定好的回报政策,实施绩效回报。

平衡计分卡---业绩管理的神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凡是做人力资源的人都开始传颂又一个时尚的名词-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以下简称 BSC)。一时间,BSC 成了所有人力资源研讨会的热点,更是咨询公司极力推崇的管理新方。BSC 的迅速走红使它几乎已经成为“业绩管理”的典范,到了非“平衡”无以谈“业绩”的地步。而当下的“业绩管理”倒颇有几分当年“业绩评估”黯然神伤的没落情形。此消彼长,一个新的管理神话诞生了。

那么,BSC 真的能够一统“业绩管理”的天下,成为组织业绩提升的普遍真理吗?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一下几个和 BSC 有关的问题,见见其中是否能展现 BSC 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神奇。

BSC 是“业绩管理”仍是“战略管理”? 当下大多数关于 BSC 的讨论,都在“业绩管理”的范畴中进行。而且,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中进行。不过,BSC 真的是“业绩管理”吗? 虽然当下谈论业绩管理的时候,总要拉上些战略问题来保持论述的完整性;但所有的讨论几乎都没能提供切实可用于联系业绩和战略的操作框架,主要原因在于“业绩管理”在实践中强于衡量评估,弱于战略关联。在 BSC 之前,连接战略和业绩的实用性方法确实不多。倒是 BSC 实实在在为解析战略提

供了一个可兹实践的四维框架:“财务”、“客户”、“内部运营过程”和“学习和发展”。虽说用以奖优罚劣的衡量仍不免成为 BSC 的实用功能之一,但其原创思路则更注重通过观察指标的实现程度,及指标间的联动性来检测:组织战略制定是否合理?组织战略是否被有效实施?而当下不少企业中由人力资源发起的 BSC 运动,最多讨论的问题却是业绩衡量指标本身,这就很令人怀疑这些未经战略引导的指标,在实践中会和从前的业绩管理模式有多大的区别。

显然,战略思考是 BSC 的根本,BSC 是从战略管理出发,继而才走向业绩管理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而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内,有多少组织(甚至包括外资企业)有明确的战略?有多少组织有谨慎考虑过的战略沟通计划?有多少组织充分具备了理解和执行战略的必要能力?虽然无须妄自菲薄,但要给这些问题一个乐观的答案,我们中的大多数仍是会觉得底气不足。既然战略问题没有搞清楚,我们的各类组织又何谈运用 BSC 这个血统纯正的战略管理工具呢? BSC 就是四大门类的衡量指标吗? 当下凡是提及 BSC 必先说四大方面;不少讨论甚至是分门别类地强调这四大方面有哪些具体可用的指标。而不少企业实践中对“四大”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似乎“平衡”的要义就在于“四大方面”四平八稳,组织内的任何部分都必须“平衡才健康”。

篇8: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浅析

设计KPI体系一般有三种方法:标杆基准法、成功关键分析法和采用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策略目标分解法。笔者这里采用的是以成功关键分析法为导向、以平衡记分卡形式表述的目标分解法。

指标是循着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方面展开。财务指标着眼于资金资源 (筹资和用资) 。服务状况、品牌状况以及员工满意度等着眼于信息资源, 强调患者与医院、医院与医护人员间的相互信息沟通。质量状况、学习发展指标等都着眼于人力资源, 侧重于考察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发展潜力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成本状况、效率状况考虑的是物资资源, 从中可以传递开源节流的管理思路。当然, 部分指标也许可以从四种资源中的多个角度理解, 这也正体现出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是以目标为出发点。

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 存在着四方面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一, 政府与医院之间信息不对称, 政府政策透明度与执行弹性医院无从把握, 医院真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并不完全了解;第二, 医院所有者与管理者信息不对称, 管理者有选择的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信息展现给所有者, 妨碍所有者了解真相;第三, 医护人员与医院之间信息不对称, 医护人员不了解医院全貌和部分经营内情, 而医院对医护人员的真正医技水平并不完全了解, 对其行医方式、出发点也较难把握;第四, 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 病人无法将病情丝毫不差的告诉医护人员, 而医护人员诊疗方法病人毫不知晓, 很难判断疗效。

二、科室二级KPI体系设计

任何一个企业都由若干个发挥不同职能的部门组成。因而绩效管理的指标设计环节在完成一级KPI体系后, 还需要根据部门不同的职责定位确定部门二级对I体系。下面笔者以医务科和部分临床科室为例, 阐述部门二级KPI体系设计问题。

医务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医院制定的工作计划, 对医院的医疗、医技进行组织和实施;定期总结医院医疗现状和对策并报告院领导;督促、检查医疗工作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及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标准的评价和检查落实情况;组织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组织、讨论, 提出初步意见;了解临床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和业务, 组织协调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等, 督促、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和管理;组织医院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做好医疗技术的档案管理。总之, 医务科是医院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医德医风的把关部门。

医院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临床科室, 这里仅就大内科和大外科展开论述。大内科和大外科是医院的门户, 是医院开展医疗诊治工作的核心力量, 也是医院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和无形力量。基于以上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医院一级KPI体系, 医务科和大内科、大外科的二级KPI体系可以为:

(1) 财务指标:资金运营情况、财务效益状况;

(2) 客户指标:服务状况、品牌状况;

(3) 内部运营指标:安全状况、质量状况、效率状况、成本状况;

(4) 学习与发展指标:学习指标、发展指标。

三、岗位三级KPI体系设计

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以确定绩效考核目标的最后一层就是岗位KPI体系。与科室二级KPI体系建立相似, 岗位KPI的基础是科室二级KPI体系和岗位职责。因此, 在确定具体的岗位KPI之前, 需要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职责, 也就是需要做岗位分析, 完成职务规范工作。

开展绩效管理需要一定的基础管理工作, 包括规范职务和开展目标管理工作。因此, 笔者在设计医院绩效管理系统之前, 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尝试对医院现有主要工作岗位作岗位分析与描述, 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绩效管理所需的明确的工作目标。

四、结论

绩效计划的制定过程可以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展开, 员工在本绩效期间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员工在本绩效期内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应在何时完成这些工作目标?如何判断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得怎样?各项工作职责哪些是最重要、哪些是次重要、哪些是次要的?他们的权重如何?员工的工作绩效好坏对整个组织有什么影响?员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管理人员应该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在绩效期间内, 管理人员将如何与员工沟通?员工完成工作时, 如何获取有关他们工作情况的信息?清晰回答出上面的问题后, 就可以形成绩效计划文档, 该文档中包括员工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工作成果、衡量工作成果的指标和标准、各项工作所占的权重等。

摘要:将先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方运用于医院管理, 是医院管理的趋势。通过对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本文为我国中小型医院提供了一套具较高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对医院管理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院,绩效,体系

参考文献

[1]郭京生:《如何制定岗位绩效标准》,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年第6期。[1]郭京生:《如何制定岗位绩效标准》,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年第6期。

[2]饶征、孙波:《拟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2]饶征、孙波:《拟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上一篇:赞歌一曲诗歌下一篇:学员大队4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