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帮扶工作总结

2024-04-16

村帮扶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村帮扶工作总结

村帮扶工作总结

今年是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建设美好社会主义新型牧区的重要之年,也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之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在入户调查摸底中做到“四深入 四了解 四明白”

一是深入致富能手和贫困户家中,了解大岔村经济发展现状、农牧民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明白该村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深入党员、村干部家中,了解村“两委”班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白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三是深入科技示范户、双文明户家中,了解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情况,农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实用技术、法规法纪教育情况,明白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重点;四是深入上访户、有矛盾纠纷的农户家中,了解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白如何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通过了解调查,大岔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设施条件差,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不强,畜牧业生产的潜力发挥不出来。

一是全村高标准的暖棚少,到处走风漏气、不保温、质量差。

二是部分牧户有圈无棚,个别牧户有圈有棚无放牧员宿舍,春夏秋冬四季住在毛毡房中,没有羊舍的15户占总户数的13%。棚舍质量一般的户占总户数的69%,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占80%。

三是牧道建设差。全村110户中冬春草场没有便道的20户,夏秋草场没有边道的40户。群众搬迁拉运储备饲草料极为不便。

四是集体共用设施年久失修,不能很好的为牧业生产服务发挥作用。如药浴池修建于19xx年,现已严重破损不能使用,部分牧户因夏季雨水多隆畅河水大,无法过河。给就医、购置生活用品造成了困难。

五是草原围栏投入建设面积少。全村共有围栏面积85580亩,仅占可利用面积的18%。草原的使用管理条件差,户与户之间草原纠纷多。

2、村办集体经济弱。主要原因是牧场设施差,鹿场棚圈、住房、围栏年久失修,影响着村办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向前发展。

3、群众生活困难。主要原因是偿还改制牲畜价款,大部分基础生产畜被出售,其中有6户因欠款数额过大,按要求未能鉴草原有偿承包合同,户均基础性生产资料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彻底解决贫因户问题,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向办公室和乡企局领导定期不定期的汇报大岔村的情况,得到了办公室领导和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为了解决大岔村的问题,帮扶领导安县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由办公室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协调共落实资金5万元,区乡村各落实1万元用于解决大岔村的贫困问题问题,最终决定将13户贫困户迁往明花开发区。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通过开展争创“五好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三八红旗手”等活动,广泛组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充分发挥村级治保民调组织的作用,针对社会治安状况差的情况进行了批评教育,治安处罚、行政相结合的措施,使一些群众反应大的问题加以解决,使本村的社会治安逐步得到了好转。

三是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农牧民参加了区乡举办的科技培训50多人次,注重农牧民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科技知识培训,加强对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培养,今年共培训致富能人7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级后备干部2人,深入开展“双链条”活动,加强党员联系户制度,鼓励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联系帮助贫困户。由7名党员联系7户富裕户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缺资金、缺劳力的困难。

四是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大岔村成立后,村上办公场地偏远,开会、搞文体活动十分不便,经常借用农牧户房子使用,给群众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为解决这一问题,村委会多次向区乡、县直有关帮扶部门讲困难,反应情况,得到了县政府、县法院等部门的直接帮助,8月10日,新村委会进行了落成典礼,彻底解决了大岔村办公场地困难的问题。

五是认真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利用开会入户之机,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以及抗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二、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本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深入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关于加强牧区工作促进牧民增收意见》的精神和党在农牧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以科技保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活质量为动力。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建设美好社会主义新型牧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扶贫帮困的目的,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促使农牧民群众能够早日脱贫。

二是以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走种草养畜,农牧并举的路子,调整粮、经、草比例,引进优良种畜,加大推广力度,提高育肥能力,增加牧业收入。

三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扶贫建设项目的完成。抓住时机,动员群众做好备料工作。并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与帮扶单位协调,农牧民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的办法,充分发扬自务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团员、青年、妇女等组织的作用,在全村开展以“双培双带”、“党员连心桥”为主的党性实践活动。把“三个代表”与扶贫帮困,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开展创建“双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牧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教育群众牢固树立“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思想观念。

六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求乡上包村领导,县区下派帮扶工作队员和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生产生活办几件实事。同时要严格遵守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密切联系群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问题,缺乏一种创新意识。

2、工作安排方面不够细化。

3、由于单位工作较忙,工作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总之,一年来在(区)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办公室和乡企局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2:村帮扶工作总结

今年是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建设美好社会主义新型牧区的重要之年,也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之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在入户调查摸底中做到“四深入四了解四明白”

一是深入致富能手和贫困户家中,了解大岔村经济发展现状、农牧民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明白该村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深入党员、村干部家中,了解村“两委”班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白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三是深入科技示范户、双文明户家中,了解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情况,农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实用技术、法规法纪教育情况,明白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重点;四是深入上访户、有矛盾纠纷的农户家中,了解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白如何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通过了解调查,大岔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设施条件差,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不强,畜牧业生产的潜力发挥不出来。一是全村高标准的暖棚少,到处走风漏气、不保温、质量差。二是部分牧户有圈无棚,个别牧户有圈有棚无放牧员宿舍,春夏秋冬四季住在毛毡房中,没有羊舍的15户占总户数的13.6%。棚舍质量一般的户占总户数的69%,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占80%。三是牧道建设差。全村110户中冬春草场没有便道的20户,夏秋草场没有边道的40户。群众搬迁拉运储备饲草料极为不便。四是集体共用设施年久失修,不能很好的为牧业生产服务发挥作用。如药浴池修建于1979年,现已严重破损不能使用,部分牧户因夏季雨水多隆畅河水大,无法过河。给就医、购置生活用品造成了困难。五是草原围栏投入建设面积少。全村共有围栏面积85580亩,仅占可利用面积的18%。草原的使用管理条件差,户与户之间草原纠纷多。

2、村办集体经济弱。主要原因是牧场设施差,鹿场棚圈、住房、围栏年久失修,影响着村办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向前发展。

3、群众生活困难。主要原因是偿还改制牲畜价款,大部分基础生产畜被出售,其中有6户因欠款数额过大,按要求未能鉴草原有偿承包合同,户均基础性生产资料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彻底解决贫因户问题,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向办公室和乡企局领导定期不定期的汇报大岔村的情况,得到了办公室领导和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为了解决大岔村的问题,帮扶领导安县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由办公室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协调共落实资金5万元,区乡村各落实1万元用于解决大岔村的贫困问题问题,最终决定将13户贫困户迁往明花开发区。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通过开展争创“五好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三八红旗手”等活动,广泛组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充分发挥村级治保民调组织的作用,针对社会治安状况差的情况进行了批评教育,治安处罚、行政相结合的措施,使一些群众反应大的问题加以解决,使本村的社会治安逐步得到了好转。

三是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农牧民参加了区乡举办的科技培训50多人次,注重农牧民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科技知识培训,加强对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培养,今年共培训致富能人7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级后备干部2人,深入开展“双链条”活动,加强党员联系户制度,鼓励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联系帮助贫困户。由7名党员联系7户富裕户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缺资金、缺劳力的困难。

四是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大岔村成立后,村上办公场地偏远,开会、搞文体活动十分不便,经常借用农牧户房子使用,给群众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为解决这一问题,村委会多次向区乡、县直有关帮扶部门讲困难,反应情况,得到了县政府、县法院等部门的直接帮助,8月10日,新村委会进行了落成典礼,彻底解决了大岔村办公场地困难的问题。

五是认真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利用开会入户之机,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以及抗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二、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本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深入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关于加强牧区工作促进牧民增收意见》的精神和党在农牧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以科技保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活质量为动力。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建设美好社会主义新型牧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扶贫帮困的目的,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促使农牧民群众能够早日脱贫。

二是以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走种草养畜,农牧并举的路子,调整粮、经、草比例,引进优良种畜,加大推广力度,提高育肥能力,增加牧业收入。

三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扶贫建设项目的完成。抓住时机,动员群众做好备料工作。并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与帮扶单位协调,农牧民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的办法,充分发扬自务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团员、青年、妇女等组织的作用,在全村开展以“双培双带”、“党员连心桥”为主的党性实践活动。把“三个代表”与扶贫帮困,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开展创建“双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牧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教育群众牢固树立“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思想观念。

六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

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求乡上包村领导,县区下派帮扶工作队员和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生产生活办几件实事。同时要严格遵守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密切联系群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问题,缺乏一种创新意识。

2、工作安排方面不够细化。

3、由于单位工作较忙,工作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篇3:村帮扶工作总结

半年来, 石土地村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了危房改造、村内道路硬化、安全人饮主管网架设等工程, 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入调研把好精准的“脉”

“石土地, 石土地, 全是石头没土地;脚迈出门踏黄泥, 收点 (儿) 庄稼看天意。”这就是石土地村的真实写照。多年以来, 受制于自然条件, 该村成了依赖劳务输出维系经济收入的特贫村。

2015年, 随着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的到来, 石土地村被列为全县34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同时, 也成了甘肃省财政厅和文县县委办“双联扶贫”的联系村。

今年4月初, 该村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工作队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我们的帮扶工作队, 就是要和群众结亲戚, 给送温暖, 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号准‘脉’。”文县委书记苏彦君说。

石土地村土地少而瘠薄、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自来水入户率为100%, 但蓄水设施年久失修;五个社的社内道路均未硬化;村级组织活动室在“8.7”暴洪泥石流灾害中严重损毁;无村级卫生室、文化室、农家书屋、休闲广场、五保家园……村情摸清了, 脱贫致富的“脉”号准了。

短短两个月时间,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扶贫台账、基本信息一览表、帮扶措施表, 整整50多页内容, 为精准帮扶指明了方向。

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建忠说:“四个月的时间, 我们帮扶队就选派近20名驻村干部进村入户80多人次, 每户群众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石土地村因病致贫4户13人, 因学致贫3户14人, 因灾致贫10户36人, 因缺技术致贫5户16人, 因缺资金致贫27户91人。张文兰, 患肺炎, 囊肿等多种疾病, 治疗费用大;孟庭远, 供读2个大学生, 因学致贫……”这是帮扶队员随身笔记本里记录的内容, 都倾注着队员们的倾心帮扶的心血。

如今, 帮扶工作队到村里去的多了, 村子变亮豁了, 与群众感情也深了, 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贴心人”。

夯实基础运好帮扶的“招”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治理村内环境、培育文明新风, 让村子发生巨大变化, 就要频出实招。

半年多的时间, 212国道线至新房社大坪上10.8公里的通村道路正在修建;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已硬化石土地和梧桐山两社1.6公里的村内道路, 其余3个社即将实施;安全人饮蓄水池修建完成, 主管网架设完毕;5个社均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

帮扶部门协调配合村“两委”班子广泛开展工作, 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 使扶贫扶到根上、帮到群众心里。

今年, 在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 投入资金3万元将规划建设村级幼儿班教学点, 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 配备玩具、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新建卫生室1处, 配备健康一体机1台, 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医生定额补助增加到400元。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室, 建设文化室1处, 建成乡村舞台1个, 配备1名专职管理人员, 并适当安装体育健身器材, 方便群众业余健身……

“我们村变化可大了……村内道路硬化了, 房屋变新了, 自来水也通到了村里, 大家都想着发展致富产业。”村支书张问立满怀喜悦地说道。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一项项的实举措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脱贫致富有了信心, 致富奔小康也有了动力。

授人以渔治好脱贫的“本”

村里的基础条件改善了, 怎样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呢?这是帮联单位、帮扶队员和包村干部最伤脑筋的问题。

帮扶工作队从群众的意愿入手, 教育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 找准致贫的“短板”, 优化干部帮扶群众的“结对组合”, 在“治本”中做到“对症下药”。

常年在外务工的王映菊一直想开办一家农家乐, 这样丈夫的负担轻了, 也能轻松的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可就是缺少启动资金。最近, 在帮扶工作队员的帮助下, 她申请到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何银富是村里的“种菜大王”, 他种的菜在镇上最受欢迎。帮扶队员就从技术培训入手, 解决蔬菜种植的技术难题, 并为他提供快捷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富民政策等咨询服务。

为了治好脱贫的“本”, 帮扶单位把发展经济林果、无公害蔬菜、家庭养殖作为近期见效的重点产业, 把发展规模化板栗种植作为长期抓好的主导产业, 争取年底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元, 比2014年增长25.5%。

包村干部杜全兴介绍, 石土地村建起了电商扶贫服务点、示范网店和村级物流快递点, 帮助群众代购生产生活资料, 代销农特产品, 主要为群众做好增收节支的“加减法”。

帮扶队员常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分户施策的帮扶计划应运而生, 对养殖大户进行资金帮扶, 发展3~5户规模型养猪大户, 发展5~10户规模型养鸡大户;拟定成片区域, 积极发展蘑芋产业;发展板栗产业530亩;发展林下间作蔬菜产业100亩……

在和群众座谈时, 苏彦君承诺:“我们要把石土地村打造成全县精准扶贫的示范村, 要在‘精准’上做示范, 在‘帮扶’上见实效, 2015年底要基本消除贫困, 2017年提前步入小康。”

篇4:真情帮扶新星村

接过帮扶该村任务后,该局立即在今年6月6日,由分管的副局长带领扶贫工作组进村对接,了解情况。经过多次调查、座谈、实地考察、研究协商,确定了3年帮扶总体规划和2013、2014及2015年帮扶规划,把加强基层组织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公路硬底化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一户一策”促进贫困户脱贫等7项帮扶措施列入了重点帮扶规划。

为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6月下旬,肇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局局长欧小鸥领带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与帮扶工作组一行,到村召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座谈会,与镇、村领导干部及群众促膝座谈,共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村及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方法和措施。欧小鸥表示将采取切实措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利用村本身资源,因地制宜找准发展项目;加大贫困户帮扶力度,充分发挥造血功能,帮助农户早日脱贫致富;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欧小鸥等局领导和帮扶工作组还与市、县老促会的同志不辞劳苦,步行两个多小时,上山过岭察看需硬底化村道情况。局主要领导还先后多次进村入户实地察看帮扶项目情况及了解扶贫户家庭状况,针对该村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帮扶措施;针对贫困户不同情况,实行“一户一法”帮扶措施。并下定决心推动帮扶项目尽快立项开工,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每个帮扶项目如期完工,发挥效益,让新星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安康生活。

目前,对新星村的帮扶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一是积极与市及县相关部门沟通,计划投资118万元,建设地咀自然村至狮子岗和柑子坑两个自然村共3公里硬底化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二是计划投资80万元,对村委周边地块进行整合,建设铁皮铺位用作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2万元以上;计划在肇庆市区或德庆县城购置商铺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3万元以上;三是计划投资120万元,完善全村8个村民小组的自来水管网设施,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大力促进总投资100万元的省水利示范工程—大和坑灌区建设,提高农业灌溉和防洪能力;五是大力推动总投资135万元的省农综建设项目—新星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六是帮助推荐3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打工;七是近期拨款1.6万元,扶持贫困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八是近期帮助23户贫困户申请纳入低保户;九是开展了慰问送温暖活动。以上工程项目的完工,必将大大改善新星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村委和贫困户脱贫。肇庆市委老干局扶贫工作开局好、进展快,在最近市扶贫督导检查组的考核中获得好评。

篇5:薄弱村帮扶工作总结

XXXXX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对所帮扶社区新村进行了深入的帮扶,XXXXX局帮扶组成员先后与办事处有关领导、工作区书记和焦邱新村主要负责人会面,与广大社区干部群众一起,积极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动该社区整体发展迈上了一个新水平,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指导有力,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局领导班子与街道办事处有关领导先后数次到该社区了解情况、现场办公,他们认真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召集部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积极帮助社区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措施,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全力支持焦邱新村的各项建设。一年来,X局根据中央、省、市、区对农村社区建设予以政策优惠和扶持的有利条件,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支持。

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切实明确发展思路

帮扶工作负责人先后与社区支部书记及两委成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与了解,走访了部分党员与群众,通过走访与座谈,详细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工作组本着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征求社区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制定了该社区发展思路和规划:就是要通过旧村搬迁改造,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同时利用搬迁腾挪的土地,加快一、二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规范化社区。

三、加强学习,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

篇6: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总结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

市上第二轮第一批启动村对口帮扶目标任务下达以后,我县高度重视,确定对口帮扶工作由县政府副县长分管、具体工作由县扶贫办牵头,政府办、县委办等16个单位为对口帮扶工作成员单位。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深厚的兄弟情谊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集中精力做好帮扶工作,保证市上下达的帮扶任务能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做好定点帮扶XX市贫困村的实施意见》文件(郫扶领办【2009】1号),并于每年年初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XX县对口帮扶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帮扶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成员单位,并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目标考核内容,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帮扶工作责任制。各成员单位按要求确定了一名分管领导,落实了承办机构和联系人,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狠抓落实,措施得力

(一)科学规划,突出扶贫工作重点。我们多次组织对口帮扶成员单位到贫困村了解情况,在充分调研和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以当地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民办实事、农民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投入,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夯实脱贫根基。2009年—2010年,全县投入到XX市的帮扶资金共计达到233.54万元。

(二)整合资源,积极参与灾后重建。为支持贫困村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重建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我们把对口帮扶工作和灾后重建结合起来,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推动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贫困村很快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均超过地震前的水平。例如我县国土局,两年来共计投入人民币近70万元,帮助龙门山镇国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委托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开展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考虑到国坪村受灾严重、基础薄弱的实际状况,在该村党团活动室重建完毕后又帮助他们配备了桌椅板凳、电脑、电脑桌、档案柜、文件柜(夹)、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保证了基层组织的顺利运转。

(三)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从2009年全面启动对口帮扶XX市贫困村以后,我县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统领,结合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等工作,整合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全面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帮助贫困村群众改善安居难、行路难、灌溉难、用水难等问题。两年来,累计帮助贫困村建成(新建或改建)道路27.71公里,新改建住房159户,铺设道路涵管30根,安装输水管道4000米,新建防洪堤200余米,新建蓄水池3口,新建沼气池10口,新建(维修)三面光沟渠11200米,建成村级卫生站一所。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四)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扶贫新路。我们根据XX市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走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一是扶持发展观光旅游,着力打造“万亩荷塘”、“蜀水荷乡”项目,带动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二是结合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投入部分资金进行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高效益的种、养殖业,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两年来,共新增核桃种植面积1070亩,发展食用笋竹3000亩,发展中药材(厚朴、黄连)种植面积3500亩,仅此一项就帮助农民人均增收800元;成立专合组织两个,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养殖,引导农户养殖野猪、土鸡等养殖效益高的物种。截止2010年11月,肉牛存栏量达100余头,七彩山鸡存栏达10000余只,跑山鸡存栏达15000余只,黄羊、种羊存栏1000余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立足于区域互动、共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和贫困村的联系和沟通,多次组织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贫困村进行交流联谊,积极为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出谋划策,帮助联系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建基地、下定单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促进了贫困村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

(五)关注民生,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坚持把提高贫困村人民生活质量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最终归宿。以“不唱高调,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从最穷的村、最穷的人抓起,扎扎实实为贫困村群众办一些实事,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两年来,在贫困村新建村卫生所1所,开展送医、送药活动2次;开展劳务培训3次,培训农民200余人次,实现劳务输出500余人,扶持贫困学生上学30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5次,慰问农村贫困户、贫困党员720户, 发放慰问金27万余元,受到贫困村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7:村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自 2011 年以来,关门山村针对以往对贫困群体帮扶措施单

一、成效不突出等情况,采取以“贴民心、解民困、帮民 富”为主要内容,以党员干部对口帮扶贫困户为主要形式的“党建帮扶工程”,帮助困难群体脱贫解困,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员形 象,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一、建立“二个机制” 责任机制。

1、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目标考核内容,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党员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效果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2、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党建帮扶工程”办公室设立了帮扶档案,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一月一抽查,半年一督查,年终全面检查考核。

二是因地制宜帮扶,推行“三个着力”。

1、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解决贫困户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等方面入手,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发展环境。

2、着力拓展致富门路。着重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上进行指导和服务;对经济发展缓慢村,指导选择发展突破口。对尚有劳动能力、没有致富门路的对象户,向其提供 1 至 2 项农业实用技术和种养增收项目,扶持带动致富; 对鳏寡孤独、丧失劳动能力,难以脱贫的对象户,着重在资 金和实物上帮扶。

3、着力提高综合素质。采取技术培训、骨干帮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50 岁以下的村民普遍掌握1至2门新型实用技术,培养“田秀才”、“土专家”。

三、突出党建主题,坚持“三个结合”

1、把“党建帮扶工程”与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公推直选村党组织书记等结合起来,针对 20 个被帮扶村村级组织状况,把选准配强一个好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关键性环节来抓,大胆从农村致富能手、经济能人中选拔培养村干部。

2、把“党建帮扶工程”与强化被帮扶村党团科技活动室建设结合起来,建好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示范点,为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供阵地。

篇8:村帮扶工作总结

高阜镇石陂村位于资溪县北部, 2011 年, 该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6000 元, 人均耕地不足 1 亩, 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远低于全省 6892元的平均水平。长期以来, 如何脱贫致富, 一直是村民的夙愿。

一、石陂村的“喜”

为加快全省农村贫困地区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011 年 10 月,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资溪县高阜镇石陂村成为省社联定点帮扶村。从此以后,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团结奋进, 开拓进取, 锐意创新, 石陂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如今, 走进石陂村,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的山村风景画、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每家院落屋舍, 白墙黛瓦的楼房在绿树掩映间错落有致, 男女老少聚集在新落成的休闲广场上欢歌笑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由规划变成了现实。

——让老百姓感到幸福越来越近的莫过于村民的口袋变得越来越鼓。据初步统计, 2013 年该村居民人均收入已接近全省农民人均 8781 元的平均水平。收入的提高, 村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里,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 看上了液晶电视, 用上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 部分村民还装了宽带, 用上了电脑。老百姓口袋鼓了, 欢乐的笑声多了, 干劲也更足了。

——让老百姓感到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莫过于路越走越宽。过去, 交通设施一直是该村的一块心病。各村小组全是泥巴路、砂石路,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走的是乡间小路、土路, 出行依靠的是传统的自行车、摩托车。现如今, 300多米的进村主干道和 1400 米的支干道、入户路都全部修通, 且都是水泥路, 宽敞明亮, 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此外, 村民的出行也开始与城里人接轨了, 率先富起来的村民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村支书响亮的告诉扶贫工作组:“如今, 在贫困村, 小汽车已经不是啥稀罕物了。每个村小组至少都有五六户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

——让老百姓感到未来越来越有希望的莫过于致富途径越来越广。过去,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除外出务工外, 种植水稻是最主要的来源, 来源窄、来源低, 致使小康路遥遥。现如今, 除外出务工、种植水稻外, 种植烟叶与大棚蔬菜已成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初步统计, 目前, 村中有近1/3的田地都种上了产量高、品质优的烟叶, 种植大棚蔬菜的面积也逐年扩增。老百姓致富的途径广了, 心也随之越来越宽了。

——让老百姓感到生活越来越惬意的莫过于饮水越来越方便、健康。一直以来, 当地老百姓都是饮用浅层地表水, 水质差、吃水难、易受污染等问题困扰着几代农村居民。为此, 当地老百姓奔走呼吁了多年。现如今, 轻轻一拧水龙头, 就能用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老百姓高兴地说道:“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 生活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这是几辈人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

二、省社联的“扶”

1.领导重视, 保障扶贫成效

自石陂村成为江西省社联定点帮扶点后, 省社联党组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就召开党组会议, 并结合实际, 制定了《省社联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 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党组成员、副主席为副组长, 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包扶工作领导小组, 并组建了得力的驻村扶贫工作小组。2014 年, 为进一步扩大扶贫成效, 省社联同时组建“连心”小分队, 与扶贫工作组齐心协力, 丰富帮扶内容。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亲历亲为, 深入扶贫一线, 以实际行动, 切实落实各项帮扶工作。江西省社联党组书记、主席祝黄河时刻不忘扶贫工作, 不仅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扶贫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 对扶贫工作作出明确的指示, 还先后两次深入扶贫点实地考察, 协调项目和资金的落实, 解决实际问题;省社联党组成员坚持每月一次深入扶贫点, 实地察看各类扶贫开发项目, 督促扶贫项目落实, 协调解决项目相关问题。

2. 真抓实干, 筑牢扶贫基础

自扶贫工作开展伊始, 江西省社联党组就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省委省政府扶贫文件精神, 特别是明确要求扶贫工作组深入研究, 切身领悟相关文件精神, 并结合实际, 畅谈个人扶贫想法。其次, 汇聚力量, 集思广益, 迅速制定省社联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要求在三年的扶贫中, 严格按照方案提出的具体要求、任务、目标完成扶贫工作。第三, 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 切实了解扶贫难点、重点, 做到点上不断人, 工作不断线。第四, 与村干部一道群策群力, 协调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 尽可能多地争取惠民资金与项目, 尽可能多地解决百姓实际难题。

3. 健全村委组织, 强化扶贫引导

2011 年 12 月下旬, 在江西省社联的积极推动下, 在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石陂村村委会的选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全村有 1416 名村民参与了选举, 共选举产生 4 名委员, 产生了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努力, 开拓创新, 不仅深受全体村民拥护, 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 全村百姓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不仅村容村貌取得显著改变, 村庄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工程、水渠水坝建设工程、自来水建设工程、良田堤坝修复工程、种植饲养推广工程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各项惠民政策也都在第一时间内落到实处。

4.产业扶贫, 把握扶贫关键

扶贫工作组围绕产业选择, 多方走访、调研、座谈与咨询, 结合石陂村实际及市场需求, 认为烟叶、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业可以在石陂村发展壮大。在获得村干部、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同后, 扶贫工作组马不停蹄地协助和指导村委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 工作组人员上下奔走, 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对接, 争取资金、技术和项目;与省内多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沟通联系, 建立种植户与农技专家直接对接的沟通渠道, 及时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如今, 石陂村烟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增, 产业发展已初现雏形。

5.争资立项, 拓展扶贫渠道

在江西省社联的大力帮扶下, 石陂村先后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与项目近400万元, 有效地推动了石陂村的生态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于这些, 村干部与部分村民代表深有体会, 他们说:“没有省社联从中的协调与帮扶, 这么多的项目与资金不可能那么快落实下来, 那么多的问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迎刃而解, 省社联的帮扶对石陂村的发展, 真是太大了。”









6. 助贫帮困, 夯实和谐基础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及扶贫工作小组踏遍村中每个角落。每逢佳节, 党组成员、副主席黄万林都会及时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老党员, 详细了解贫困户、老党员的家庭生活情况, 勉励贫困家庭树立信心, 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并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与慰问金。2012年7月, 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春晓在得知村中有一名白血病患儿后, 第一时间联系了省红十字会, 帮助其申请免费救治, 并安排好后续衔接事宜。此外, 省社联共青妇团也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仅 2012 年, 就自筹经费近2万元, 为全村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单亲家庭、因病致贫家庭送上了慰问金和棉衣棉服等生活用品。

7.智力帮扶, 着眼扶贫未来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为提升村民素质, 江西省社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 三年内陆续筹措经费4万余元, 购买2000余册涉及农业科技、实用种植技术等方面书籍, 建了石陂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图书阅览室, 彻底解决过去农民无书可读、无可读之书的窘迫局面。该实事入选省直机关工委“百件惠民实事”, 并受到表彰。2013年4月, 省社联自筹经费3万余元, 为村委会购置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

针对石陂村村小无专门阅览室、读书室, 无法满足学生读书需求的现状, 在省社联党组的大力支持下, 扶贫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与项目, 联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等捐助或出资捐助儿童读物千余册, 成功建成了石陂村村小第一个儿童阅览室。此外, 在扶贫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 该村小于 2012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梦’我的梦暨我的理想”主题征文活动, 并邀请省内小学特高级教师4人对作文进行一一点评, 评选出相关奖项, 给每位获奖小同学颁发奖状证书和奖品。

篇9:“帮扶互助基金”助新平村焕新颜

“这些都是近两年取得的可喜变化。在省、市、县和肇庆市城建投资集团的帮扶下,新平村集体收入增长10倍多,全部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新平村支部书记林志良开心地向记者介绍。

新平村位于肇庆怀集县桥头镇,属于省扶贫开发贫困村,全村有36户贫困户,村集体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挂点帮扶单位肇庆市城建投资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创新模式,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集团派出4名干部驻村,突出抓班子建设、抓项目落实、抓典型带动、抓长期机制、抓教育发展等五个方面工作。”肇庆市城建投资集团的驻村干部张佳斌说。

新平村地质地貌属石灰岩地区,山多地少。通过深入调研,肇庆市城建投资集团重点提升新平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共投入90万元扶持村集体创办一个种植剑花、养猪、养鱼及其他禽类饲养于一体的立体种养基地。

“基地建成20亩鱼塘,以‘村集体+贫困户’形式养鱼、养鸭;鱼塘边建设猪舍10卡,以‘公司+基地+能人’形式饲养肉猪,周围种植剑花90亩,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据新平村支书林志良介绍,为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新平村把种植剑花作为村的一项产业经营,将剑花种植与贫困户帮扶捆绑。肇庆市城建投资集团免费给贫困户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指导,让贫困户自主参与基地剑花的种植和管理,并由公司联系客户统一收购剑花,形成分包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的“一条龙”服务。

“市城投公司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新平村初步设立起了‘贫困村帮扶互助基金’,首期资金由公司投入30万元,后续资金将在村集体项目收益中提取30%滚动注入。基金将长期用于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扶贫济困项目,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搭起了保护伞。”张佳斌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帮扶互助基金的设立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借支15万元投入乐园酒家的扩大经营,村集体年分红2.5万元;借支3万元帮扶贫困户陈向友创办五金厂经营,五金厂年盈利约5万元,帮扶4户贫困户年增收1.8万元;借支4万元承包经营养猪场,村集体年收益0.9万元。

帮扶互助基金的成立,解决了贫困户生产经营中资金问题,鼓励更多的贫困户敢想、敢做,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新平综合种养基地通过发展养猪、养鱼、养鸭和种剑花,入股办酒店、开砖厂,今年帮扶全村30户贫困户192人实现脱贫,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脱贫率100%;村集体收入预计超8万元。”谈起新平村的变化,林志良欣喜不已,“随着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的增加,村‘两委’班子心更齐力更足了。”

“扶贫先扶智,下一步城投集团计划大力扶持发展教育,在新平村建设好一所希望小学。”据张佳斌介绍,2010年10月,该公司成立了“城投集团新平村助学基金”,专款用于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今年筹资70万元帮助新平村兴建“城投希望小学”,今年秋可竣工交付使用。同时,将在学校成立“希望家园”,为众多的“留守儿童”提供读书刊物、网络信息及心理咨询,组织开展大学生下乡支教等助学活动,帮助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烟草物流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下一篇:带横批的春联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