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救助申请书

2024-04-15

孤寡老人救助申请书(精选8篇)

篇1:孤寡老人救助申请书

**社区孤寡老人救助工作总结

我居委救助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着力解决辖区孤寡老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孤寡老人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1、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定期召开救助工作会议,落实救助和监护制度,解决孤寡老人生活中的困难。

2、我社区孤寡老人5名,经常上门慰问孤寡老人,了解其身体情况及生活需要。

3、开展援助活动,由社区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子,定期上门慰问及帮助老人清洁家居卫生。

4、在敬老月期间,帮助孤寡老人到松洲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5、居委在今年帮助孤寡老人陈章镇、冯锦全申请安装平安钟。在重阳节和春节给孤寡老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

6、建立老年人资料档案,对孤寡老人设立专门资料,专人负责。

今后居委要加强宣传和树立起敬老人,为孤寡老人服务的社会新凤尚。加倍努力,把救助工作做得更好。

**社区居委会

****年*月**日

篇2:孤寡老人救助申请书

为做好城镇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工作,提升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特制定此工作制度.一.社区居委会在救助和监护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孤寡老人救助和优质服务工作

二.社区居委会主动配合街道帮助孤寡老人办理低保手续.三.城镇孤寡老人自愿入住福利院.敬老院的,社区居委会应及时向街道提出申请

四.协调医疗服务机构定期为孤寡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条件成熟时,为其办理医疗保险.五.社区居委会指定城镇散居孤寡老人的亲属或居民为其提供监护.照料.并对监护照料人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六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城镇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工作.每周通过电话向监护照料人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每月上门进行一次走访.七.协助街道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及社会捐赠物品及时送到城镇孤寡老人家中,丰富城镇孤寡老人的精神.物质生活.八.对遭遇重大疾病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城镇孤寡老人,.社区居委会应及时上报,重点救助.九.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由社区志愿者与孤寡老人结对子,定期上门陪聊.理发.打扫卫生.购买物品等.十.设置求助电话,随时解决城镇孤寡老人的困难.

篇3:孤寡老人救助申请书

一“、空巢”老人精神贫困的成因

(一)心理层面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观念都遭受到冲击,有学者认为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他们将自己的晚年生活全部维系在子女的孝顺态度上,进而一些老人将自己的空巢归结于子女的不孝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甚至否定自己的人生,认为自己的人生是一个悲剧。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价值观中的某些价值理念对传统“孝”文化冲击,是“空巢”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精神贫困的深层次诱因。如现在许多年轻人将追求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目标。因而在实践中导致部分年轻人忽视赡养老人的义务,从而牺牲老人的利益。这种情形也导致了老年人长期具有的家庭权威遭到破坏。从经济角度分析,老人退休后除了社会保障之外大多数的经济来源于子女,所以老人常常会感到经济的压力,随着老年人财产所有权等方面优势的丧失,导致他们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地位也随之丧失,逐渐产生一种子女“馈赠”于自己的强烈的心理落差感以及无力感。[1]如此,“空巢”老人在认知上产生人生失败感、养儿无力感、生活无力感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空巢”老人的精神贫困。

(二)社会支持层面的原因

社会支持目前是公认的对“空巢”老人精神贫困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呈负相关关系,即社会支持越多,“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越少。社会支持可以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是系统的社会公共老年服务;非正式支持是亲人或邻居的日常照顾。对“空巢”老人而言,正式支持不能满足他们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不能完全代替非正式支持,因此,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非正式支持更为重要。[2]有研究表明,“空巢”老人如果有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抑郁症状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它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与幸福感。[3]据此,我们断言如果政府与社区对“空巢”老人所提供的各种正式支持及社会服务不完善,“空巢”老人再得不到子女、邻里或朋友等非正式社会支持,这必将导致“空巢”老人适应社会生活的步伐非常缓慢,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精神贫困问题。

(三)家庭层面的成因

现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核心化的过程,小型化家庭结构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且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许多年轻人会选择离家学习或工作,因此子女“远游”是造成许多老人留守家中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思想观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性格等方面存在“代沟”,使老人与子女都愿意分开生活。还有在家庭氛围中,普遍存在的重幼轻老的现象,年轻人将身心精力主要投向自己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往往忽视了对老人的关心照顾,这将导致“空巢”老人感受到子女陪伴的丧失、个人价值的丧失、健康的丧失,部分老人因为腿脚不方便,还丧失了与社会、与周围人的交流。[4]这种老年性抑郁,就是精神贫困的极端体现了。

二“、空巢”老人精神贫困的现状

(一)亲情感淡薄

“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家,有时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回家见父母一面,这样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心理健康,致使老人普遍感受不到所需的亲情,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亲情感淡薄的现象。现实生活中,有的老人宁愿将自己的财产赠予多年照顾自己的保姆或者对自己照顾有加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也不愿意留给自己的子女(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老人的一切财产理应由儿女继承)。有的老人将自己的子女告上法庭,希望依靠法律来强制要求子女履行他们赡养老人的义务并且可以定时看望他们。我们了解到不少涉老案件尽管表现为赡养费纠纷、房产纠纷等经济纠纷,但本质却往往是子女对老人的精神关怀不够,导致老人心灰意冷、亲情感淡薄。

(二)普遍存在孤独、寂寞、自我封闭的心理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男同志,工人和干部的退休时间是相同的,都是60岁退休;女干部,退休年龄是55岁,工人是50岁。此时老人退休时子女大多已出国或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并且突然从奔波忙碌的生活转向无所事事的单调生活,老人在个人主观上感觉到空虚无聊,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没有动力,心里就有了离群的惆怅。集中表现为老人不愿与邻里交流,闷闷不乐或是性情大变。另外,子女将老人接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后,由于老人对城市的陌生恐惧感致使老人怯于人际交往,原来的自信迅速下降而导致忧郁或产生自己毫无任何价值只能拖累儿女的错误思想,集中表现为老人郁郁寡欢,对子女产生愧疚,不愿拖累子女的心理。

(三)很多老人参与迷信活动或沉迷于养生消费

许多老人在退休后认为他们已经尽到了自己社会义务,完成了工作和养儿育女的两大职能,感到历史使命已经告终,个人能力和社会支持大大减弱,意志力也开始衰退,人生困惑更多,对未来失去信心。在这种既没有儿女陪伴同时也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有的老人会期望通过迷信来获得精神支持,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迷信。目前,因为各种原因,沉迷于养生消费的老人不在少数。归根结底是由于子女对老人的关心不够致使老人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得温暖。一些老人一生忙于工作,较少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年老后没有子女的陪伴,为消除寂寞,以娱乐为目的,参与迷信活动。老年人通过参与迷信活动,可以缓解孤独所导致的紧张、恐惧、苦闷、压抑等复杂的心理感受。[5]另外,通过各种共同活动,可以获得交往机会,如一起交流同龄人的感受、喜悦和志趣,互相分担悲愁等。

三、解决对策

(一)个体的努力

这里的个体包括“空巢”老人自身、子女及孙子女以及邻里同事等社会个体。首先老人要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不要将自身的晚年生活完全依托于子女和家庭。其次,子女和孙子女所能提供的亲情感,朋友同事之间的友情对空巢老人来说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空巢”老人的子女应该保持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不能因为个人的工作、学习而一再的忽视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亲子和谐、长幼情深。另一方面,空巢老人家庭还要与邻里和睦。由于子女长时间不在身边,邻里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经常的沟通感情,可以参加集体活动或者聊天都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法。

(二)呼吁社会的关注与参与

实践证明,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光靠政府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若想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贫困,就要宣传空巢老人所处的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教育。号召关注老年人生活,宣传养老、敬老意识,提倡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家庭、志愿者关注其精神生活。尤其对于社区来讲要特别关注空巢老人,对空巢老人进行集中心理健康教育[6]。同时,要重视社会团体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基层社团组织的助老作用,可以在建立老年活动室的基础上,以养老服务站为依托开展医疗、生活活动室、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服务,进一步强化社区养老的能力。[7]

(三)强调政府的主体责任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着力发展老龄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然而,在政府着力解决空巢老人生活问题的实践中,仍忽视“空巢”老人精神贫困问题,我们必须强调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在保障空巢老人物质生活的基础上,结合各个省的当地政府宣传空巢老人的精神贫困问题,使人们意识到老人精神贫困的严重性,让空巢老人的子女、所居住的社区、所在的当地政府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希望政府可以出台有关可以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精神贫困确实的政策和办法,真正的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篇4:哪些人可以申请司法救助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明文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而生活确实困难的;

(三)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作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本人确实生活困难的;

(四)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的;

(五)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的;

(六)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

(七)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八)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九)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生活困难的;

(十)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授助的;

(十一)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人院、SOS儿童村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企业的。

篇5:有关救助孤寡老人的倡议书

当落日的余晖挥洒在身上时,你是否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这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感慨,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美好的青春年华,根本无法体会和了解已近暮年的孤独和悲凉,老人们,尤其是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子女承欢膝下,赡养尽孝,没有老伴相伴左右,共享天伦,风烛残年的他们,有的甚至还承受着疾病的摧残折磨,身心疲惫。

天津市静海县王口镇团结村村的王大娘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王大娘74岁,长年被疾病困扰,各种风湿骨关节疾病使老人已经无法正常活动。大娘膝下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也在三年前去世,留下大娘在病痛的折磨下孤单度日。老人早没有了劳动能力,目前紧靠村里给孤老户的580元生活费艰难度日。580元在平常的家庭也就是一两件衣服或是去一趟饭店的钱,可是在大娘而言,却是一个月的吃穿用度以及买药的钱。

古人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千百年来尊老爱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更是我们志愿者的责任。按照老人的实际情况为老人制定长期的帮扶计划:

1 日常照料:定期为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并根据老人需要代购生活用品。

2医疗保健:定期带老人检查身体,送医送药。

3精神慰藉:组织志愿者不定期陪老人聊天,帮老人走出孤单寂寞,让老人感受家人的温暖。

“最美不过夕阳红”,只有我们都伸出热情之手,关爱需要帮助的老人们,让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献出您的爱心,伸出您的双手,为世界增添一抹希望的色彩,世界充满爱,人间便是天堂。关爱老人,用心开始。

倡议人:___

篇6:孤寡老人救助申请书

为进一步完善我社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居民临时困难救助暂行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解决城市孤寡老人的救助和监护工作,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XX社区决定在辖区建立社区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工作制度。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的基本原则

社区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又是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对社区内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给予救助和监护的救助。

孤寡老人救助遵循以下原则 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㈢、倡导社区互助的原则 ㈣、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二、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的对象、标准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居住在我社区内所有常住孤寡老人。救助的标准,根据实际困难程度确定,每户每月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走访。

救助对象:主要是指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年人。救助标准:孤寡老人除享有每月定期的低保救助标准外,对因遭遇重大疾病、突发性灾祸造成的临时生活困难还享有城市居民临时困难救助。

监护措施:每月对孤寡老人定期和不定期入户走访不少于4次,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生活需求等,确保老人有衣穿、有饭吃、生病有人照顾。

三、救助和监护的程序

㈠、孤寡老人的低保救助及临时困难救助程序按照《柳州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柳州市城市居民临时困难救助暂行办法》执行。

㈡、社区做好定期检查和走访,了解孤寡老人生活起居。

四、孤寡老人救助的资金来源和管理 孤寡老人救助的资金来源:

1、上级财政和其它渠道的经费补助;

2、由区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在预算中安排和下拨所得。孤寡老人救助资金的管理:

1、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或挪作他用,对政府预算下的资金,全部纳入孤寡老人救助资金专户管理,统筹安排。

2、社区严格执行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工作暂行办法,完善手续,规范管理,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严肃处理,除收回救济款外,对当事人处以领取救济款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篇7:救助老人一封感谢信

昨日下午在去往那楠乡的客车车牌司机:、同一位农姓女士看到昏迷在路边的老人、老人当时身上多处受伤、黄及农两位好心人紧急把老人送上车返回宁明、由于昨日在微宁明发布了寻人启事、看到信息的两位能够快速辨认老人及时送回家。当时黄司机是去那楠拉客、为了救老伯空车而返。所幸及时救回。老人当时被家人送往医院救治。现在医院治疗中。具体怎么受伤谁也不知道。

在此,我仅代表黄老伯的家人再次感谢及农女士,感谢两位的好心,感谢你们救回老人,也希望这位客车司机一路平安,世上有你们这种好心人使大家看到了光明。

祝黄司机名扬宁明,名扬四海五洲,善良的人们去往那楠的都可以乘坐他的客车。

非常感谢两位好心人、如果不是你两及时救回老人、不知老人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次深表感激之情。愿您永远平安健康。

x

篇8:孤寡老人救助申请书

一、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相较于城市的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更令人堪忧。一方面, 农村留守老人无所谓“退休”,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仍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往往得活到老劳作到老;其次, 农村留守老人无“退休金”, 他们唯有靠自己的双手, 不停地劳动, 或者从打工子女处, 才能获得必要的生活费;再次, 由于儿女长期不在身边, 农村留守老人内心往往产生孤独感。

(一) 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子女、基本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 自主的经济能力非常微弱。然而, 来源于这些方面的收入也是比较有限的。一方面, 外出打工的子女大多数在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工作, 条件艰苦、收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定位于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和促发展。所以, 虽然空巢老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也一部分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贫等政策照顾, 但领取的养老金及低保水平比较有限。

(二) 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 农村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比重较高。同时, 由于行动不便、交通不便、无人陪护, 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当然, 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患病不能及时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 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农村空巢老人不容忽视的问题。精神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信心。但是,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加之农村的生活贫乏, 所以, 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经常或频繁感到孤单寂寞。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主要依靠闲坐聊天、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等消磨时间。

二、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拮据

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 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儿女供养及基本养老金。而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 仅能维持日常生活, 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所以, 老人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贴补日常生活。但这也是以老人的身体健康为前提的, 一旦生病, 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更绝望的境地。

(二) 健康堪忧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 使得该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加之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 “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当然, 更多的是老人怕给儿女添负担, 隐瞒自己病情不说。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 无人照顾, 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 生命时常受到威胁。

(三) 精神空虚

心理空虚寂寞是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状态下, 有心里话没处说、有时间没处打发, 生活单调乏味。一部分空巢老人带着孙辈一起生活, 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 但是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 这又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常年的身体劳累、情感孤独, 加上经济、医疗压力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负担, 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更有一部分老人同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 造成双方关系紧张, 甚至有的诉诸法庭, 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四) 安全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 农村空巢老人还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 意外摔倒、磕绊, 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 都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 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 由于一些空巢老人年龄大、警惕性差, 行动不便, 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目前,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案件越来越多, 使得老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

三、完善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的建议

(一) 生活救助方面

建立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助老补贴救助制度, 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经济困难。

政府应整合各种帮困资源, 为生活艰苦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 对无生活来源, 长期患病, 久治不愈,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 政府要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范畴, 给予定期救助或使其享受低保待遇, 提供生活补贴,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同时,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出台相应的政策,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 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 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 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 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医疗救助方面

适当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救助水平, 满足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

从2003年起全国陆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得到推行。黑龙江省“五保”老人、贫困老人、70岁及以上老人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并帮助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费用。同时, 应适当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报销比例, 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 使老人看得起病。对体弱多病、常年患病的空巢老人实行大病救助。

另外, 在农村要加强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 减轻他们去县城或乡镇看病的负担。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 发放健康卡, 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等服务, 解决空巢老人看病难问题, 努力实现空巢老人各种医疗服务需求。

(三) 心理健康救助方面

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 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缺乏, 所以, 生活、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更加脆弱, 承受能力更低。因此,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心理救助尤为重要。

1. 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农村村委会可以表彰敬老养老典型, 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一方面, 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 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虽然身在外地, 但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通讯设备的多样化, 除了能和老人进行电话沟通, 还可以利用手机与老人进行视频聊天, 从而使空巢老人心理得到慰藉。此外, 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 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 鼓励邻里之间相互帮扶, 使空巢老人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关怀。

2. 加强农村村委会的作用, 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的业余活动, 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 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例如, 村委会可以修建老年人室外健身场地、建立老年人棋牌室等活动场所, 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 从而改变过去农村单一的搓麻将的现象, 消除心里孤独寂寞感。

在增加老年人社会活动和交往的同时,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当地政府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 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

3. 开展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

组织农村志愿者, 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 可以陪老人聊天、散步, 进行心理疏导等, 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 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的关爱。也可以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 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 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

4. 空巢老人自身要调整心态。

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衰老感, 都会逐渐失去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经常被寂寞和孤独感所困扰, 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无用的人, 对生活失去信心, 没有幸福感, 身为农村的空巢老人这种心理感受更为强烈,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所以老人自己调整心态极为重要。作为留守的空巢老人要学会正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新的社会角色,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丰富自己的生活。

(四) 法律救助方面

建立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 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 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 逐步完善空巢老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针对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 尤其是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现象提供法律救助服务。此外, 也可以在农村建立老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为空巢老人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 建立空巢老人维权信息系统, 将农村空巢老人纳入法律援助对象的信息库, 方便老人就近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 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古以来, 尊老敬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我们也一直倡导要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决好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老人大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更不能忘了这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 也要让他们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关注留守老人, 不仅是政府的责任, 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要尽可能地让农村留守老人们衣食无忧的生活, 真切地感到社会、家庭及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从而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刘书平.解决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困境的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 2015 (5) .

[2]严佩升.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现状及贫困防治政策体系研究——基于云南大关县的调查[J].绿色科技, 2014 (6) .

[3]祝雪花, 等.温州城乡585例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6) .

[4]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转型[J].社会科学研究, 2003 (6) .

上一篇:初三动员大会讲话稿下一篇:书,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