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成语解析

2024-04-17

韬光养晦成语解析(通用15篇)

篇1:韬光养晦成语解析

近义词:韬光晦迹、深藏若虚、玉韫珠藏、韬匮藏珠

反义词:锋芒毕露、霸气外露

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

篇2:韬光养晦成语解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篇3:常用成语误用解析

第一

“首当其冲”——多数情况误认为“首先”“第”“首要位置”

如(1)“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健康类图书占了一大半,而中医养生类图书首当其冲。”

(2)“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了每个家庭首当其冲的任务。”

分析:首当其冲是说处于要冲的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贬义词。这里没有首先、第一的含义,示例(1)(2)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正确用法:“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第二“屡试不爽”——多数情况误认为“没有成功”

如(3)“有的人寻找工作很快获得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4)“目前化妆品市场假冒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多次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分析:屡试不爽的“爽”,是“差错”;不爽是没差错。意为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示例(3)(4)误将“不爽”理解为多次都不成功,正好将成语意思用反,曲解了成语的原意。

正确用法:“那种凭直觉认为屡试不爽的玄妙预言是十分危险的。”

第三“不以为然”——多数情况误认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如(5)“对此次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他并不以为然。”

(6)“没想到,一些别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也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暴风骤雨。”

分析:“然”,是“对”。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听者“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说法。往往含轻蔑的意思。示例(5)(6)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认真对待,不当回事。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

正确用法:“我嘴上虽然承认他说的对,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

第四“差强人意”——多数情况误认为“不能使人满意”

如(7)“巴西的防守虽然差强人意,但进攻、传球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8)“最近我的心情不好,股市又暴跌,现实与理想总是差强人意。”

分析:“差强人意”原指“很能振奋人的精神”。“差”是颇、甚之义,这是该词的古义。今义则指“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还不至于叫人特别失望。”“差”是尚、稍之义。示例(7)(8)分明是在说“不能使人满意”,或者“使人感到差劲”。背离了。差强人意”的原意,自相矛盾,表达的正好与愿望相反。这里用“不尽如人意”比较妥帖。

正确方法:“除了前天晚上他的行为差强人意之外,一直很让人不满。”

第五“望其项背”——多数情况误认为“表示赶不上”“只能望其项背”,带有悲观的色彩

如(9)“她对女人味的诠释充满了智慧,令后来者望其项背。”

(10)“王熙凤是一个让男子都觉得汗颜的角色,其辣其狠使贾琏也只能望其项背的。”

分析: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示例910与句中的语意矛盾,意思恰恰表示反了,可谓南辕北辙。从句意上推测,“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

正确用法:“简化字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影响范围之广已非繁体字所能望其项背。”

第六“灯火阑珊”——多数情况误认为“灯火辉煌”“灯光璀璨”

如11“江边的夜晚,凉风徐徐,抬头远望,对岸一片灯火阑珊。”

12“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

分析:“灯火阑珊”是衰落、颓败、灯火稀疏黯淡的意思。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示例1112本来是说夜晚灯火辉煌,但误用了成语,与原意完全相反。

正确用法:“到处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猛一回头,却发现他就在灯火阑珊的地方。”

第七“粉墨登场”——多数情况误认为“出台”“上场”,误当褒义词使用

如13“历经一年的反复修改,今天这本《雅思真题高频词汇口语》终于粉墨登场了。”

14“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篇4:血流成川成语解析

【成语】:血流成川

【拼音】:xuè liú chéng chuān

【简拼】:xlcc

【解释】:鲜血流成了河。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出处】:隋·祖君彦《檄洛州文》:“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唐·释道士《法苑珠林》卷九十八:“因遂害之,无问少长,血流成川,坏诸塔寺八百余所。”

【示例】:清军勇气,陡增十倍,杀得尸横遍野,~。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血流成河、血流成渠

篇5:形影相依成语解析

【拼音】:xíng  yǐng  xiāng  yī

【简拼】:xyxy

【解释】:①指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单无依。③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出处】:宋·陆游《书巢冬夜待旦》:“风霜渐逼岁时晚,形影相依灯光明。”

【示例】:引得这位玄宗皇帝,特别爱怜,居然与她朝欢暮乐,~。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四十四回

【近义词】:形影相附

篇6:虚无恬淡成语解析

【成语】:虚无恬淡

【拼音】:xū  wú  tián  dàn

【简拼】:xwtd

【解释】:指虚静而无所企慕。

【出处】:《庄子?刻意》:“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示例】:郭沫若《屈原研究·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他虽是南人,而于道家的~,寂寞无为的学说却毫没有沾染。”

篇7:韬光养晦看华为

三步国际化万事开头难

华为国际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试水阶段,很难直接见到客户,华为只能通过不断碰壁和参加各种国际展览来推销自己。1996年,华为在香港完成了第一单海外业务,1999年迎来了国际市场上真正“零的突破”——在也门和老挝正式中标。

在这个阶段,华为同国际大公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与竞争对手相比,交货时间晚,研发周期长。华为人均效益只有思科、IBM等企业的1/3~1/6,订单及时交货率是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商平均水平的1/2左右,订单履行周期是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商平均水平的两倍。

1999年,华为的海外业务收入在其总营业额中的占比还不到4%。华为以机动和策略开辟市场,躲过国际巨头的视线,通过提供一应俱全的产品,以及难以置信的低价,执著地坚持着“屡败屡战”的国际扩张。

在国际化初期,华为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成功占据了市场。但欧美的主流运营商选择合作伙伴,注重的是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和持续成长能力。自1997年以来,华为在公司运作、质量体系、财务、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先僵化,后优化,再优化”的持续不断的变革,参照IBM模式“削足适履”,基本建立了与世界一流企业接轨的管理体系,使华为得以通过最严格运营商的认证,支撑其在国际化中可持续发展。

从2000年开始,华为国际化进入第二阶段,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国内,同时,其国内市场份额基本饱和。

自2004年开始,华为进入国际化突破阶段,全面登陆欧洲主流市场。到2006年,已完成亚太、欧洲、中东、北非、独联体、拉美、南非、北美八大区布点,在东欧、独联体、中东、亚太等地已进入主流运营商,并跻身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荷兰KPN等全球顶级通信运营商的供货商行列,服务世界电信运营商50强中的22家。

取得这样的成绩,部分得益于始自2001年的行业不景气。客户预算缩减使华为的产品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华为产品的兼容性好,替换成本低。

避其锋芒的低价策略与超常韧性

华为开拓海外市场,先避开发达国家市场,降低进入风险。其凭借低价策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夹缝市场,使海外大的电信公司难以或不屑与华为“血拼”。相对于跨国巨头,华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定位集中在中低端,避免了遭遇战,获得了宝贵的生存发展空间。进入这些国家比进入欧美国家的周期短,且具有人才优势。电信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便于华为快速实现本地化。而且这些国家具备区域影响力,华为可以快速辐射周边国家。

细分的通信市场为华为提供了机会,在较小市场的成功积累可以壮大自己。华为获得局部优势后,再向核心技术提供商靠拢。高技术产品短生命周期的特点,给新进入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超越对手的机会,只要选择正确,就很可能成功。

华为成功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执著,敢于屡败屡战。作为高科技领域的中国品牌,需要1~2年时间争取客户的了解,再要2~3年通过严格认证,需要超常的忍耐和坚持。

低研发成本站稳高端

华为的异军突起表明,中国企业能够攀升到价值链高端,在高技术行业重演在低端制造业的巨大成功。华为产品的高性价比使其具备了可依赖的竞争优势,而这主要源自低成本的智力型人力资源这一比较优势。

西门子曾专门研究过华为的成本结构。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华为曾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欧洲老牌设备商用六个月都未完成的项目,在四十五天内就完成了需要半年时间完工的智能网的安装、测试和运行工作。尽管华为投入了数倍于对手的人力,但总体成本却比别人低,成本优势直接转化为竞争优势。

华为能在高端市场站住脚,靠得是自主研发全球尖端核心技术。华为是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对技术公司来说,贴近市场是必须迈出的一步。在班加罗尔、莫斯科、硅谷、斯德哥尔摩,华为雇佣本地人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华为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专利申请连年以高于100%的速度增长,年专利申请量超过千件,其中有85%是发明专利。

在研发投入上,华为的投入比例已达到国际高技术公司的平均水平之上,市场领先度与跨国公司基本一致,主要产品80%以上采用前沿技术。正是拥有上千个核心技术专利,华为才能与世界顶级供应商同等谈判,共建联合实验室,同步开发先进产品。

“人海战术”造就高技术产业化能力

不可否认,中国电信制造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初期凭借的是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以及由此产生的价格优势。国内大学连续扩招,确保了企业研发的低成本优势长期存在,对提升华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华为在越南与摩托罗拉竞标时,正是靠二次开发中的“人海战术”而一举获胜,也使其在中东等其他市场争取到了机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数倍于对手的人海战术,做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华为攻城拔寨的利器。

做国际市场,仅靠价廉物美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华为中标绝不仅仅是靠纯粹的低价取胜,更是靠领先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强大的研发实力与高技术产业化能力,是华为在海外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

华为还缺少登顶资本

企业发展过程如登山,从山脚向上爬,空间很大,谁也不注意谁。越往上攀登,山体越小。爬到峰顶,就只能容纳极少数的佼佼者。实际上,山顶早已被国际巨头把持。中国企业只有在自身足够强健时,才有可能“PK”巨无霸。否则,很可能被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就踢下山谷。华为最后的决战不可避免,然而,其已经引起了对手的警惕。

华为产品线是思科、阿尔卡特、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总和,有机顶盒、核心路由器、长途密集波分复用设备传输系统、移动终端以及软交换产品。华为就像是一

支混合集团军,轻重武器种类齐全,在某些专业领域颇有战斗力。但因为兵种多,资源无法集中,造成在每一方面都不具有与最强对手的竞争实力。如果这些巨头联合起来,华为将面对铜墙铁壁般的堡垒。

2001年以前,华为在国际市场一直以“价格杀手”的形象出现。随着规模成长,华为利润率走低,说明其已不可能仅仅依靠低层次市场长期生存。90%以上的国际一流运营商都集中在北美和西欧这两个高端市场。欧美市场长期被国际通信巨头垄断。“土狼”策略无法打破进入壁垒,公平竞争自然无从谈起。高端客户在销售、支持以及专业维护等方面要求差异大,华为目前还没有练就这些服务高端客户的能力,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业内曾笑传“思科一停止新产品研发,华为就会找不到方向”,这其实是所有本土企业共同的困境。通信产业的高科技特性会让胜者因一时之误败走麦城。以前的华为更多地是做跟随者,但是今后,更多地是要自己决定做什么。华为必须发挥低成本研发优势,与此同时,没有领先一步的产品是不可能加入寡头俱乐部的。

高科技行业的高端玩家里,华为属于二线品牌,但已经加入到主流运营商的供应商行列。为了在这个最大的市场中继续鏖战,华为正在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自身“价格低廉”的形象,借换标之机从旧有秩序的破坏者向负责任的全球电信市场领导者转变。

华为也曾设想与外资合作,借助外资企业的品牌和营销渠道,实现品牌的快速拉升。但此时的华为已经被第一阵营众寡头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不愿意仅仅因为短期利益的考虑而“引狼入室”,将华为带入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华为完全暴露在对手有效攻击距离内。对于这种局面,任正非认识到需要韬光养晦,“宁愿放弃一些市场、一些利益,也要与友商合作,成为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友商”,希望与众寡头保持一种有限竞争合作关系。为了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华为积极寻求与国际通信巨头的市场合作,包括贴牌、成立合资公司和共同研发等。但这些合作实质上只是为了抓短期市场机会,很难提升到长远的技术和基础研究合作的战略高度。华为的国际化基因还有缺陷,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

策略性竞合迎接最后挑战

高技术行业的游戏规则并非建立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在这最后阶段,不仅需要改变对规模制造、价格竞争的过分依赖,还要意识到,策略性竞合是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唯一途径。华为最初“以利润换市场”要真正演进为“以实力和服务赢市场”的境地,拥有核心技术才能获得与众寡头平等合作的话语权。华为之所能与思科谈合作,也是因为能以对手价格的60%提供从高端到低端几乎所有同等质量产品。

篇8:通事舍人成语解析

【拼音】:tōng shì shè rén

【简拼】:tssr

篇9:成语解析

形容文字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文章中修辞特别出色而用字极为确切者,都可称之为「一字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传

◎ 2.十年树木

比喻久远的计划,语出管子权修篇。树木犹言造林;树人就是教育有用的人才,是国家百年的大计,故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语。

◎ 3.百端交集

形容胸中感慨正多,而且复杂。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篇,亦作百感交集、百感俱集。

4.千金市骨

比喻重金礼聘人才,语出战国策燕策。与「求贤若渴」一句成语相近。

◎ 5.万紫千红

是指春天群花盛开的美景,语出朱熹春日诗:「万紫千红总是春」。

◎ 6.宅心仁厚

形容居心仁慈而厚道,语出尚书康诰篇。

◎ 7.寡廉鲜耻

比喻不知廉耻,语出史记司马相如传。

◎ 8.必恭必敬

比喻非常恭敬,语出诗经小雅小弁篇。

◎ 9.洁身自好

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语出孟子万章上篇。

◎ 10.忤逆不孝

不孝顺父母曰忤逆,语出世说新语辩惑篇。

◎ 11.一叶知秋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到;比喻事物某些细微的迹象,就能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语出淮南子说山篇.◎ 12.披星戴月

形容人连夜赶路,非常辛苦的意思;也可用以赞美别人的工作劳苦奔波的情形,亦作戴月披星,语出吕氏春秋察贤篇。

1 13.螳螂捕蝉

比喻人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及可能发生的危险,语出庄子山木篇。

◎ 14.夜郎自大

比喻孤陋寡闻之人,妄自尊大,语出汉书西南夷传。

◎ 15.三人成虎

用来比喻谣言常会掩盖事实的真相,语出战国策魏策;类似「众口铄金」之意。

◎ 16.孺子可教

「孺子」就是小孩子,﹁可教﹂是说值得造就,后来人们用这四个字来称赞聪明好学又谦虚听话的孩子或年轻人,语出史记留侯世家。

◎ 17.如雷贯耳

「贯耳」就是穿进耳朵里的意思,这句成语是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听到他的名字,便像听到打雷一样,因此众人都知道他,语出三国演义。

◎ 18.当头棒喝

用语言文字去警醒痴迷,促成对方觉醒的意思,因此含有教诲、劝戒及激励的作用,语出传灯录。

19.一倡三叹

称赞别人的文章写的好,或是话说得很动听,是一句称赞的话,语出礼记乐记。

◎ 20.从善如流

比喻一个人采纳善言,就像流水一般明快,语出左传。相反词是「刚愎自用」

◎ 21.山重水复

比喻山环水抱,地形复杂、遥远,因而行旅困难;或用来比喻情况复杂,处理困难的意思,语出陆游游山西村诗。此句与「山穷水尽」的含义有别,「山穷水尽」是比喻境况事态到了没有希望的地步。

◎ 22.噤若寒蝉

形容遇事有所顾忌,以致不敢直言,心怀恐惧,如寒冬的蝉不作声一般,语出后汉书杜密传。

◎ 23.枕戈待旦

比喻尽忠国事,随时警惕,时刻不忘报雠杀敌的意思,语出晋书刘琨传。

◎ 24.风声鹤唳

听到风吹过的声音或鹤鸣叫的声音,都会心惊肉跳,以为后有追兵来袭,语出晋书谢玄传,2 与「草木皆兵」意同。

25.望洋兴叹

本来是表示人受到壮观的景物所感动,而发出赞叹;后来也有用来形容无能为力,莫可奈何,语出庄子秋水篇。

◎ 26.大快朵颐

指大嚼大吃,吃得非常痛快而言,「朵」是动的意思,「颐」是面颊,「朵颐」是说两个腮帮子动起来,想吃东西的样子。也可说成「快我朵颐」 或简称「朵颐」,语出易经颐篇。

27.兔走乌飞

是比喻光阴消失得很迅速的意思,「兔」是玉兔,作为月亮的代名词,至于「乌」是金乌,古代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之乌,所以后人称太阳为「金乌」。亦作「兔起乌沉」或「兔缺乌沉」,语出庄南杰伤歌行。

◎ 28.痴人说梦

凡痴愚的人,以荒诞不合事理的话信以为真的就叫作「痴人说梦」。现在凡是不切实际,妄作大言,或者不顾事实,不问真相,说话荒唐不合事实的,也可引用这句成语,语出释惠洪冷斋夜话。

29.门庭若市

比喻访客或顾客众多,语出战国策齐策,相反词是「门可罗雀」。

◎ 30.门可罗雀

是说一个人无钱无势便朋友日少,也就是形容门庭冷落,无人拜访或生意清淡的意思,语出史记汲郑列传赞。

◎ 31.程门立雪

比喻学生恭敬地等待老师来教导,寓有很深刻的尊师重道的意义,语出朱子语录。

39.川泽纳污

比喻在上位者或成大事者,必须广容高下善恶之人,语出左传。

◎ 40.休休有容

休休表示乐善而宽大的样子,有容是能容人,今人用以比喻君子器量宽宏之意。

◎ 41.割席绝交

用以表示朋友因志不同、道不合而断绝交往,语出世说新语德行篇。

3 42.管鲍之交

比喻朋友之间相知的深厚,语出列子力命篇,与「莫逆之交」相近。另外又有「管鲍分金」一语,用以说明两人共分钱财或利益,不斤斤计较,形容友谊深重稳固。

◎ 43.朝夕惕厉

一作「朝干夕惕」,是指人整天勤奋戒惧,时时省察,不敢怠惰的意思,语出易经。「惕」是惊惧忧劳的意思,而「惕厉」则是指君子的修身自省。

◎ 44.姗姗来迟

用以表示迟到的意思,语出汉书外戚传。其中「姗姗」是形容女子走路的样子。

45.信誓旦旦

以诚恳的态度,作最信守之誓言,语出诗经卫风氓篇。

◎ 46.耳濡目染

天天听到、看到,久而久之深受影响,不知不觉便被同化了,语出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 47.滥竽充数

「滥」是不符合标准的意思,「竽」是一种竹制的乐器;这句成语是指那些没有真本领,也来担任某种职务的人。不过有些人也会把此句用在自己身上,这就是一种客套话了,语出韩非子内储说上篇。

◎ 48.牛山濯濯

「濯濯」是说山上光秃不生草木的样子,这句成语是指山上没有树木,或比喻人秃顶没有头发,语出孟子告子篇,亦作「童山濯濯」。

◎ 49.樗栎之材

亦作「樗栎庸材」,樗音ㄕㄨ,栎音ㄌㄧ,这句成语是指无用的废材,亦作自谦无能的话,表示自己本事很小,什么事都不会做,语出庄子逍遥游及人世间。

◎ 50.推梨让枣

比喻兄弟之间的友爱,语出南史梁武陵王传,亦作「让枣推梨」。

◎ 51.小时了了

「了了」就是聪慧而又明白事理的意思,实际上这句成语是讥讽人的话,因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很聪明,长大未必能成大器,语出世说新语。

◎ 52.惊弓之鸟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有如被弓射伤的鸟一 般,语出战国策及晋书。

4 ◎ 53.管中窥豹

指的是只凭片面的观察就下结论,容易产生片面的错误,语出晋书。

◎ 54.乳臭未干

口中的奶味还没散尽,表示年纪还小,现在我们都用这句话来骂人年少无 知,语出汉书高帝纪。

◎ 55.少不更事

人年纪太轻,阅历不多,什么事都不擅长,很不懂事,语出汉书董贤传。

56.沉鱼落雁

称赞女人的容貌美丽无比,鱼见了觉得不及她的美丽,羞惭沉匿水中;雁见了觉得她美丽,惊奇得不晓得飞行而落了下来。语出庄子齐物论及宋之问浣纱篇。

◎ 57.乐极生悲

这句成语是劝戒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以免招致悲惨的结果,语出史记滑稽列传。

◎ 58.一木难支

比喻事情很难,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负担,或是人单势孤,无法应付艰困的局面,这句成语也可以说成「独木难撑大厦」,语出文中子。与「孤掌难鸣」类似。

◎ 59.四面楚歌

「楚歌」是指楚地的歌谣,但可引伸为敌人的意思,这句成语是说一个人陷于孤立,周围都是敌人;或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处境,语出史记项羽本记。

◎ 60.鹤立鸡群

形容人的仪态容貌出众,或是才艺品德超群、表现成就特殊,是一句赞美人的话,语出晋书嵇绍传。

◎ 61.初出茅庐

初次离开隐居的茅屋,比喻初次出来做事。这是形容人初进社会工作,没有经验的用语,如果是自称,那是自谦经验不足的客气话;如果说的是别人,就含有些轻视的意味了。语出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相反语是「老成持重」。

◎ 62.始作俑者

第一个发明用木偶来殉葬的人,比喻首创恶例或率先作恶的人。此为贬责语,不可泛指所有带头引导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篇,类语是「罪魁祸首」。

◎ 63.开宗明义

5 凡说话、写文章,在开头时说明目的以及要领,都叫「开宗明义」。语出孝经,「义」是内容的意思,类语有「提纲挈领」、「开门见山」;反语有「拐弯抹角」、「迂回曲折」。

◎ 64.先见之明

指事前能料及结果的判断力,语出后汉书杨彪传。类语有「洞烛先机」。

◎ 65.抛砖引玉

形容拿差的东西,引出人家的好东西;或以自己粗陋的诗文,引出别人的佳作。常用于首先发言的人表示客气的谦虚话,语出传灯录。

◎ 66.痛定思痛

形容遭受痛苦以后,回想过去痛苦的往事,痛苦更甚的意思,亦有促人反省的隐义,并非指一味的追悔过去。语出韩愈与李翱书。类语是「重整旗鼓」。

◎ 67.革故鼎新

要改变故旧,必须制器立法,而重器莫如鼎,故以鼎象征生物成新之意。有「变革」所以有去旧取新的意思。语出易经序卦,「革」与「鼎」都是易经卦名,和「制器」的意思。类语有「除旧布新」、「兴利除弊」,反语有「率由旧章」、「墨守成规」。

◎ 68.卷土重来

是形容东山再起,重新再来的意思。语出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69.发愤读书

是说一个人发愤地去研究学问,希望来日有所成就。「愤」指的是不满,所以发愤就是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因而奋力振作起来,好好地去努力一番。语出魏书傅永传。

◎ 70.反求诸己 「求」是责备的意思,这句成语是说反回头来,责备过失于自己。语出礼记,和「反躬自问」、「反躬自省」、「反躬自责」的意义差不多。

71.杳如黄鹤

是比喻一个人离开他的亲友之后,一去无踪影,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语出唐崔颢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72.鸠占鹊巢

喜鹊擅于筑巢,所筑的巢最坚固;斑鸠笨拙不会筑巢,常占住喜鹊所筑的巢。比喻人强占他人所有,坐享其成。凡是占了人家现成的位置、名分,无论有心或无意,强迫或戏谑,都适用本成语,语出诗经召南鹊巢。亦作「鹊巢鸠占」。

6 73.如胶似漆

:比喻心气相投,情谊牢固,有如胶漆。古籍中常以胶漆的黏合不分,比拟亲情、友情或爱情,语出水浒传第十九回。亦作「情同水乳」,反语「形同陌路」。

◎ 74.分道扬镳

今多用来表示志趣不相投,分道而行,各奔前程。可以用在志向、目标、兴趣、感情方面,语出北史魏河间公齐传。

◎ 75.暮鼓晨钟

佛寺中除用来梵唱伴奏外,也用来报时,往往是早晨击钟,夜晚打鼓,后 用以比喻使人觉悟之言论。语出元曲选刘君锡来生债等。

◎ 76.一蹴而几

只要一踏脚,就可把事情完成,表示事情一下子便能做好,无比的容易。其实,这只是说说而已,任何人的成就,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奋斗而来,那有一蹴而几的呢?所以通常都用在否定的语气上。语出蔡元培文,也可写成「一蹴可几」。

◎ 77.破釜沈舟

就是砸破煮饭的锅子,凿沈渡河用的船只,形容做事时立下决心,不顾一 切勇往直前,以求得到最后胜利。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78.千虑一得 愚笨的人,经过他多次的考虑,也会有一次是想对的。此句语出史记淮阴 侯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79.挥汗成雨

用来比喻人数众多,或是汗流浃背的意思,语出战国策齐策。

◎ 80.汗牛充栋

用来形容人的藏书非常丰富之意,语出柳宗元陆文通墓表。

81.满腹经纶

是说一个人有满肚子的才能、智能、知识又极为丰富,尤其是对政治上的才学,更为杰出,有组合规画政事的卓越才气。语出易经及礼记中庸。

◎ 82.集思广益

集合众人的思虑,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功效更大。「益」是指功效、效果,通常用在征求意见,表达采纳、包容的诚意。语出三国志蜀志董合传。

◎ 83.切磋琢磨

7 凡是和人一同研究学问,砥砺品德,可用此成语来形容,也写作「如切如 磋」、「互切互磋」。语出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84.铁杵磨针

用来比喻做事或求学要有耐心,下工夫苦干,才能成功立业。语出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三回,与「滴水穿石」意近。

◎ 85.断机教子

用来比喻贤母的懿范,且含有劝学之意,所谓「断机」就是说把绷在织布机上的经线,用刀割断,这一来,便前功尽弃了,真是可惜。语出刘向列女传母仪。

86.罄竹难书

「罄」是财物用完了,用尽了的意思,此句成语是比喻罪恶多端,简册写也写不完。语出资治通鉴隋纪。

◎ 87.胸有成竹

是说做事早有计划与安排,所以临时即可应付裕如,不会临事张惶,一筹莫展。语出晁补之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88.竹头木屑

比喻极微小之物,亦有其用途,不应抛弃,用以比喻思虑周到,连细微的部分都不遗漏,语出晋书陶侃传,亦作「木屑竹头」。

◎ 89.势如破竹

「势」是情形,「破竹」是以刀剖竹,原本是用来形容作战节节胜利,所向无敌,也可以形容工作上毫无阻碍,顺畅无比的意思。语出晋书杜预传。

◎ 90.竹马之好

幼时同乘竹马相戏之好友,亦作「竹马之友」。语出世说新语方正篇。

◎ 91.数典忘祖

追数旧典,却忘了祖先的遗业及历史渊源,比喻忘本之意。语出左传昭十五年,相反语是「饮水思源」。

◎ 92.舍本逐末

做事不顾根本,反而去注重细微的小节。语出晋书熊远传。类语是「本末倒置」,反语是「探本穷源」、「去末归本」。

◎ 93.感恩报德

8 就是受了他人的恩惠,希望来日有机会报答的意思,语出花月痕第二十八回。亦作「感恩图报」。

◎ 94.结草衔环

:比喻报答别人的恩德,知恩图报历来是一个传统的美德,「结草」是指死后报恩,而「衔环」则泛指报答,且多偏重生前施行,有所谓:「生当衔环,死当结草」的话。语出左传宣十五年及续齐谐记。

◎ 95.乐不思蜀

比喻乐而忘返、乐而忘本,或者留恋他乡,忘掉了自己的故乡或祖国。含有讥骂之意,不能用来恭维人家。语出三国志蜀志后主纪。

◎ 96.白云苍狗

原意是白衣似的云朵顷刻间变成毛色青灰的狗,暗喻世态变迁的迅速,后人用这句成语比喻人间世事变幻无常。语出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成苍狗」。「亦作白衣苍狗」。

◎ 97.浮光掠影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肤浅,并无真知实学;也可形容匆匆过目,印象并不深刻。语出褚亮临高台诗,「浮光」是水面反射的日光,「掠影」是一掠而逝的光影。

98.昙花一现

比喻一出现即迅速消失。语出法华经,类语是「稍纵即逝」,反语是「千秋万世」。

◎ 99.风驰电掣

形容速度之快有如电光一闪。语出花月痕第二十回,反语「蜗步龟移」。

◎ 100.寸阴尺璧

一寸短短的光阴,好似一尺贵重的璧玉,是用来警惕人们光阴是非常宝贵 的,要好好爱惜。语出淮南子原道

篇10:安如太山成语解析

【成语】:安如太山

【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简拼】:arts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示例】:你不要自以为是~。

【近义词】:安如泰山

【反义词】:岌岌可危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坚固不可摧毁

篇11:韬光养晦昭襄王

在将近200年割据争雄的残酷争斗中,这个国家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领导人,秦献公、秦孝公、惠文王,秦国从疲弱一步步走向强大。当张仪“连横”之后告退离开秦国时,已经对接班惠文王的秦武王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版图,这是帝王大业!”武王也不负祖望,在任内使秦国的实力真正插进了中原。

可惜武王只“闪位”三年。而他恰恰身后无子,国中贵族便迎回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当时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立为秦昭襄王。这位昭襄王,在位56年,堪与康熙、乾隆比肩。为君一任,他的遭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韬光养晦,由家族成员以最佳组合最优成本实现扩张;后一阶段,顺时势而动,为秦国的辉煌夯实了根基。

本篇我们先来讲述他前一阶段的经历。韬晦不等于无为,反而往往是智慧的反映。在将近40年里,正因为秦家族成员同心协力,相互包容,拱卫国势,才使秦国的好运再一次降临。

武力扶正的君王

嬴稷继位并不容易。

当时一些大臣和惠文后、武王后都拥立公子壮继位;而嬴稷则有自己母亲、楚国贵族出身的宣太后和她异父弟弟魏冉的支持。于是,一场争夺君位的厮杀不可避免。由于魏冉手握重兵,且先下手为强,把惠文后、公子壮和那些与昭襄王不和的兄弟及大臣杀了个干净,武王后也被赶出宫廷,17岁的嬴稷才在舅舅的兵戈下取得了君位。

拥立之功自古显赫。自然,魏冉以将军名义卫戍国都咸阳,并与宣太后一起总揽大权,推行封君制。他自己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称穰侯。二十多年后又在进攻山东时获得了富庶的城市陶邑(今山东定陶)。家族成员也都先后封得了陕西、河南一带的战略重地和富庶发达地区。据说魏冉晚年回陶邑时,辎重千乘,宝器珍怪,多于王室。

面对后党族人把持朝政,历史上多有把前期的昭襄王描述为一个傀儡。但是如果我们看看这个家族在这段历史中的作为,便可知,昭襄王是一个大智者。

争气的家族力量

首先,宣太后和魏冉在掌握了宫廷实际权力后,并没有一味地迷滥于权位和权术。

武王曾改秦国相制,分左、右国相。昭襄王上台后,右国相仍为秦惠文王的弟弟、三朝名将樗里疾。他在宫廷王位之争时选择了中立,也不碍宣太后一党的事儿。因而宣太后、魏冉对这位重臣一直以礼相待。魏冉也自愧不如,没有觊觎相国之位。

七年后,樗里疾去世,魏冉仍然没有设法去拨弄相权,而是出于秦赵结盟的需要,将相位给了赵武灵王派到秦国出使的楼缓。再五年后,赵武灵王死于萧墙之乱,秦相才由魏冉代任。

史料上,日后也没有魏冉与昭襄王之间明争暗斗的迹象。显然,昭襄王很明白这位舅舅在这个阶段的重要作用。而魏冉、宣太后也更清楚,拥立嬴稷获胜,就意味着他们自身要担当起延续秦国既定方略的使命。有了大目标,凡事考虑就会掂量孰轻孰重。

接下来,宣太后、魏冉也的确创下了更大业绩,在辅王治国,推进秦国“东益地,弱诸侯”的艰难过程中,奉献了他们的全部才华和能力。

宣太后是从楚国嫁到秦国的,但或许楚国虽为大国,可旧贵族的暮气让她嗤之以鼻,而作为秦惠文王的妃子,耳濡目染,她的脑海中早已形成鲜明比对。在掌握了秦国朝廷大权后,秦楚很快在黄棘会盟,然后秦国调头去整治近邻魏韩,于是齐、魏、韩以楚背叛抗秦盟约而联合攻楚。楚王即刻以太子为人质向秦求救,秦出兵相援,才击退了三国联军。随后楚怀王又听信小儿子劝说,前往秦国结盟,反遭扣留,因受割地胁迫,最终死在了秦国。当楚怀王的灵柩被送回楚国时,楚人悲痛而羞耻。随后在一片刀光剑影之后,慑于秦国的实力,新君楚襄王只好再以结亲来修好秦国。至此,雄霸一方的楚国已逐步成为了秦国的掌中玩物。

魏冉本就是秦国一代名将,帮助姐姐扶正昭襄王,他五次为相,每次出任后都掀起了新一轮对东方诸国的进攻。他长期掌握秦国军权,高级将领大多由魏冉推荐或一手提拔。比如:惠文王时期的司马错、武王时期的任鄙,在宣太后夺位和秦对外战争中都一次次发挥重要作用。年轻将领白起,更是魏冉独具慧眼一手栽培出来的。白起后来率领秦军几乎与所有东方国家交过手,历经大战无数,杀敌如麻,以致如今燕赵之地仍有一道菜叫“白起肉”以泄愤恨。

包容的心胸与力量

公元前270年,昭襄王发现了魏国人范睢。范睢告诉他:“我在东方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王太后、穰侯魏冉,不知道有秦王。”并献计“远交近攻”之策。从此,秦王以范睢为客卿,与他商议军事。这时昭襄王已经在位37年。又过了五年,宣太后去世,魏冉便离开了都城咸阳,甥舅就此分手。昭襄王终其一生,也没有对前期被认为一手遮天的后党进行“清算”。

昭襄王并非傀儡或孬种。他和魏冉,心中各有分寸,可谓默契相处。昭襄王从母亲和舅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宣太后当然在骨子里是爱护儿子的,她和魏冉也就乐于渐渐把权力交还昭襄王。可以设想,如果一场宫廷夺位之争后,演变成外戚跋扈、君王记恨、帝后各树党羽,为了权力互用心机甚至火拼,秦国的强盛就必成泡影。昭襄王前期,正是秦国走向强盛的又一关键时刻,而家族成员同心协力、相互包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楚国、赵国、齐国,所谓一时的大国都很稀缺的战略心胸。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但凡成功的家族企业,一定是有一个合理的机制来维护彼此的信任和包容。而同心协力,高度的责任感,是家族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管理

篇12:雄材伟略成语解析

【成语】:雄材伟略

【拼音】:xióng cái wěi lüè

【简拼】:xcwl

【解释】:略:计谋。非常杰出的才能,远大的谋略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辕门遇友》:“王兄,你是雄材伟略,真不忝提戈戡乱。”

【近义词】:雄材大略、雄才大略

篇13:随时变化成语解析

【拼音】:suí shí biàn huà

【简拼】:ssbh

【解释】:时: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出处】:汉·王充《论衡?讲瑞》:“是故气性随时变化,岂必有常类哉?”

篇14:万物一马成语解析

【拼音】:wàn wù yī mǎ

【简拼】:wwym

【解释】:事物虽复杂,但用一匹马的道理就可以概括。指剖析一件事物就可以了解其它事物的道理。

【出处】:《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篇15:中考成语题分类解析

一、用成语猜对联

例1 (贵州毕节)古有一县官下乡体察民情,行至一穷秀才家门前,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县官看后离去,第二天派人给秀才送来所需物品。你知道对联暗含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

解说:对联,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的文学样式,它不仅语言简练、格式工整,而且含义丰富。成语和对联都是语言文化中的奇葩。此题要求同学们结合有趣的故事来猜测对联暗含的意思,具有谜语的意味。细心推测这副特殊的数字联就会发现,原来它是一幅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谐音,合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是说缺少衣服和食物,诉苦诉得很含蓄。

二、用成语释图形

例2 (山东东营)下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解说:在徽标图形中,点、线、面、圆等符号都是由某种事物抽象变形而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解读徽标,就是要通过联想解读出徽标中的符号所表示的事物及其蕴藏的深层含义。此题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解答时要细心观察画面,联系生活展开联想,按题目要求将构图与内涵表述清楚。所用成语,可从图形本身或其内涵着眼进行思考,并巧妙地将其融入表述之中。

答案示例: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三、用成语写典故

例3 (湖北荆门)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注:选段为《行路难》和《出师表》)

解说:丰富多彩的成语典故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从中感悟到深刻的哲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很多,许多典故已演化成俗语或成语。如《行路难》中的姜尚“垂钓碧溪”演化为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宗悫“长风破浪”演化为成语“长风破浪”“乘风破浪”;又如《出师表》中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自叙的经历体现出他为蜀汉“鞠躬尽瘁”的精神。

四、用成语说人名

例4 (安徽芜湖)写出与下面人名有关的成语。

示例:任贤齐——见贤思齐

(1)杜鹏程( ) (2)王任重( )

(3)刘海粟( ) (4)焦若愚( )

解说:现代人的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符号代码,却大多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寄托着某种情感愿望,有的还烙上了时代的印迹。由于成语用字凝练、表意丰富,许多名字就截取了成语的部分字词来表达意愿。此题要求我们解说名字中隐藏的成语,所解说的成语需要有名字中的两个字,字的组合方式不限。题中的“鹏程”源自成语“鹏程万里”,“任重”源自成语“任重道远”,“海粟”源自成语“沧海一粟”,“若愚”源自成语“大智若愚”。

五、用成语换近义

例5 (云南大理、楚雄、丽江等)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 (注:选段为《桃花源记》)

例6 (山东德州)用意思相近的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写在句后的横线上。

①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②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例7 (山东枣庄)第二段中加点的“亦步亦趋”喻指一味模仿别人,请写出两个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注:选文为《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解说:正因为成语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许多意味深长的话语可用成语来表述,这些话语包括惯用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诗词文句等。实际上,就是用成语来表达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句。例5、例6要求用成语来代替诗句、俗语,相比之下要难一些,同学们不但要理解诗句、俗语的含义,还要联想搜寻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例7要求写近义成语,也具有开放性。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平时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答案示例:例5.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例6.①口蜜腹剑、笑里藏刀。②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例7.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生搬硬套。

六、用成语释诗文

例8 (湖南湘潭)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从诗的前两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

例9 (福建厦门)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傲然挺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的枝叶,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炽热的太阳,向广袤无垠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润如油膏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A. 玲珑剔透 B. 器宇轩昂

C. 锐不可当 D. 抑扬顿挫

解说:用成语来解读诗文,能提炼其内容的精华、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解读的内容多涉及人物的处境、情感、性格、精神以及所体现的思想、主旨等。例8要求用成语概括古诗词中人物的境况。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南云”“北雁”,这些都是触发人的乡情与亲情的事物,“北雁”还表达出自身孤单落寞之苦。而在它们的前面加上“心逐”和“形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急切的归乡之情。再加上后面的一“逝”一“来”,诗人那种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的处境也就充分显示出来了。例9要求用成语来解读语段的内容。语段运用了象征手法,歌颂了某种职业的崇高或人的高尚情操,具有励志的作用。最后一句是总结句,也是主旨句,所填成语具有概括、总结的作用。从文段的内容、情感和语气来看,最准确的应该是B。解答此类题,要充分把握诗文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凝聚着人类的智慧,蕴含着精辟的思想。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尽量多地积累成语,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成语的来源,知晓成语故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大家学习成语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成语讲座、成语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成语新说等。适时的训练能强化大家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训练时应将成语与仿写造句、图文探究、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题型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成语的内涵,思考其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这样,才能使成语学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成语文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韬光养晦成语解析】相关文章:

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04-24

上一篇:基层执行力下一篇:四年级英语学困生辅导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