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2024-05-16

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精选9篇)

篇1: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近年来,xx区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政策法规工作着力打基础、上水平,新闻宣传工作有声势、有力度,促进了莱芜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意见。配合各级人大常委会、省应急厅、市应急局等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立法调研,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做好汇报。

(二)持续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健全落实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加强对宪法、党内法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常用重要法律法规的集中学习。按照《莱芜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细则》规定,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审核,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依法合规,并做好备案。做好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组织“模拟听证”、“模拟法庭”,开展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审查、回复和行政诉讼应诉,依法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三)依法规范应急管理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执法培训,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三个关键环节,提高执法透明度,完善执法流程,守住合法底线,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横向联合执法、上下联动执法和执法案件移送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告知、听证、回避、说明理由、审裁分离、集体决定、文书送达和立卷归档等程序性制度。严格落实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按照裁量规则行使行政执法裁量权,坚持平等原则、比例原则,确保大致相同的违法行为在全区内适用法律大体一致。

(四)加强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宣传。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在区政府网站开设“政策法规”宣传专栏,加强政务公开。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协调各镇(街道)、安委会成员单位按照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规范依法履职,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和机制,增强监管执法效能,坚持把执法办案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把法治宣传融入监管执法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全区累计张贴安全标语、横幅836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余份,组织观看安全警示片219场,开展微课堂、公益讲座等累计培训1.5万余人,安全宣传进企业、社区、农村、学校、家庭,累计参与7.5万余人。组织政策法规宣讲200余场,累计培训2.5万人次。制作推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公益宣传画、挂图、新媒体科普产品共计200余件。

(五)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新闻宣传。加强与区委宣传部合作,联合下发宣传方案,选派指定济南报业优秀记者,在“xx日报”开辟安全生产宣传专题,把安全生产重要新闻宣传出去,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立足丰富“内媒”,拓展联合“外媒”。把作为“内媒”的xx区人民政府网站、xx区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平台、美篇等官方号等做精、做细、做实;

同时借助xx日报、xx新闻客户端、新时报、xx区广播电视台等“外媒”平台,开设应急管理宣传专栏,建立通联合作关系,逐步实现“内媒”和“外媒”的联合与深入拓展,提高“内媒”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搭建起坚实的“外媒”沟通合作桥梁。目前,全区共发展信息通讯员43名,依托“xx应急”公众号及20余个“美篇”公众号,共发布240余条应急管理工作动态。累计在各类新闻媒体发布信息350余篇,其中被应急管理报、央广网、新华网、xx晚报、xx日报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平台采用的新闻报道60余篇,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二、下一步打算

xx区将以此次全市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培训班暨工作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区县先进经验,立足实际,补齐短板,促进全区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工作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全局观开展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工作,真正将所有工作都纳入法治轨道,发挥好各类平台作用,讲述应急好故事、传播应急好声音、传递应急正能量。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法律专业素养、调查研究能力、新闻宣传质量、统筹协调水平,狠抓落实本领。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的优秀经验,瞄准目标,补齐短板,充分发挥每名同志的主观能动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比学习、转作风、创一流。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工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促进政策法规和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篇2: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XX镇多部门开展“法律进企”宣传活动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新居民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新居民职工依法维权能力,近日,XX镇新居民所联合镇安监、司法等部门深入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送法入企,服务职工”主题法制宣传活动。

活动中,重点宣传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山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等及与新居民居住证政策等密切相关的规定,通过发放法律明白纸、现场讲授、解答提问的形式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工资制度、争议解决等多个方面向新居民职工们进行了广泛宣传,教育和引导在XX工作的新居民职工要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进一步学习贯彻新居民居住证政策法规,普及与新居民的日常生产、经营及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维护新居民合法权益,加强XX新居民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依法办事观念,逐步养成遵纪守法习惯,切实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为建设美丽幸福新XX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篇3: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一、主要做法

济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推动三个转变”:

1. 建立机制,推动宣传力量由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转变。

宣传工作能否抓出成效,关键在于机制。2010年以来,济源市人社局改变单靠牵头科室和自身力量抓宣传的现状,积极构建人人关注宣传、人人支持宣传、人人参与宣传的格局。一是建立内外沟通协调机制。对内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牵头部门,实行宣传归口管理。对外加强与济源市委宣传部、信息办、广电局等部门沟通,获取外围支持。2010年在济源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闻媒体采访活动中,一直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列入重要内容。济源市信息办帮助发送新农保政策、就业招聘活动等手机短信100余万条。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新闻宣传列入了各单位年度目标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了宣传工作督导台账,实行宣传进展情况一月一汇总,一季度一通报。三是建立信息员队伍。明确了2名专职信息员,负责信息编发和对外媒体沟通联系,确定了48名文字基础好、责任心强、热心新闻宣传的同志为兼职信息员,构建了覆盖全系统所有单位的信息员队伍。2010年以来,先后举行了4次信息员新闻写作专题讲座,就题材选择、深度挖掘、撰写技巧等方面开展培训,提高了信息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四是建立新闻奖励制度。为调动信息员发稿的积极性,根据新闻媒体级别划分不同的奖励档次,如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媒体每篇报道分别给予1000元、500元和100元的奖励,2010年该局共兑现宣传奖励资金3万余元。通过上述机制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宣传工作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内部合力、个人踊跃的良好氛围。

2. 精心策划,推动宣传形式由动态新闻向深度报道转变。

当前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宣传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在抓好常规宣传的同时,在重要政策出台、重大活动举办、重点问题解决时,都努力寻找领导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关心的契合点,集中精力组织重点稿件,策划有份量、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报道。一是抓好热点宣传。针对新农保制度、就业创业政策、社会保险待遇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社会保险法》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集中力量宣传报道,帮助群众掌握政策,了解动态。如在新农保制度推进中,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推出政策解读、典型报道40余篇次,组织300余名工作人员变身宣传员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在《社会保险法》宣传中,投入40余万元宣传经费,印制了政策手册,举办了专题培训。二是抓好焦点宣传。如在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中,不间断宣传招聘过程中公开、公平、公正的具体做法,消除了考生的疑虑;在落实老工伤人员待遇、特殊工种退休审批、大龄人员参保等问题时,及时发布政策,为群众解疑释惑,公开接受监督。对于群众在网络上反映的劳动维权、工资待遇等信息,认真查证,及时解释回复,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和升级。三是抓好亮点宣传。2010年以来,先后成立10余个调研小组,确定了技工教育发展、社会保险稽核、就业状况分析、被征地居民社会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22项课题展开调研。在调研基础上,深入挖掘亮点工作,提炼出鲜活的新闻动态稿提供给新闻媒体。2010年《经济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均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该市新农保工作亮点,《河南日报》大篇幅并配发图片报道了该市在加快城乡居民就业、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河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信息》第12期专期刊发了该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经验,并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信息专期采用。

3. 搭建平台,推动宣传渠道由单一途径向多种媒体转变。

开展新闻宣传,必须拓宽宣传渠道,搭建相对固定的平台。2010年以来,该局重点开辟了四条宣传渠道。一是坚持一项制度。在该市市直部门中第一个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明确了1名新闻发言人,设立了新闻发布室,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通气会等形式主动向媒体通报情况。如2011年3月17日该市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时,提前邀请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举行了招聘会新闻发布,统一了宣传口径。二是联系一批媒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渠道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影响,主动与新闻单位接触,主动与记者编辑交朋友,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先后邀请《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河南日报》等20余家媒体60余次采访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建立了日常沟通联系机制。三是办好一份内刊。创办了《济源人保信息》刊物,设立了政策导向、工作快报、他山之石、基层动态等栏目,每月编发2期,印发系统各单位,并向河南省人社厅和该市市级领导赠阅。四是建好一个网站。建立了济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科学设立网站栏目,明确了专职网管人员,每天及时更新工作动态,添加政策法规,发布重要信息,网站点击率一直位居该市部门网站前列,已成为了外界了解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窗口。

二、主要成效

通过2010年的努力,济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宣传工作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均得到了新的突破,产生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

1. 新闻宣传的深入,引起了新闻媒体对该市人保工作的关注。

2010年,省级以上媒体共报道该市人保工作22篇次,市级媒体报道348篇次,对外宣传报道规格和数量均创历史之最。特别是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多次对该市人保工作进行深入报道。

2. 新闻宣传的深入,树立了该局的良好社会形象。

在2010年该市目标绩效考核中,该局考核总分位居全市政府部门第二名,荣获党风廉政、综合治理等表彰荣誉37项,奖项获得量创历史之最。在2011年年初济源市“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中,该局社会评议在20个重点部门中位居第一名。

3. 新闻宣传的深入,受到了上级领导对该局工作的重视和肯定。

2010年,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同志一年内3次调研人保部门,市长何雄同志履新不久就到该局调研。在不同场合和工作中,该局多次受到该市领导的书面批示表扬和肯定。

4. 新闻宣传的深入,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篇4: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关键词:法律七进;法治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63-02

2015年是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共四川省省委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发表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全文深入浅出,是全省开展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决定》中在谈到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时,提出了要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即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法律进寺庙、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企业以及法律进单位。并且还就“法律七进”制定了2014年至2016年的三年行动纲要。

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但是纵观历来的宣传教育形式,不得不说效果差强人意。四川省委提出的“法律七进”,将法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正确的思路,但是在宣传教育内容与形式等重要方面仍有值得讨论与注意的地方。

一、信法教育重于服法教育

当前,公民对于法律缺乏心悦诚服的信任,不能认同法律存在的价值,办事不信法,遇事不找法,自觉守法意识淡薄,已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瓶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美国著名的法学家伯尔曼也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因此,形成人们对于法律信赖与尊重的内心确信是进行法治建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

(一)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要求新求变。

培养群众的法治信仰,首先要使群众对法感兴趣,那么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吸引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提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毋庸置疑一定包括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等,譬如四川省委提出的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更是详细具体的列举出了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名称。笔者认为法律法规固然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但是想要收获更为良好的法治宣传成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必须搞活思路。切不可过分强调对于法律法规内容的死记硬背,这样的宣传来的无趣,效果也不会明显。四川省开展的以“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为主题的“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系列活动,其展开的内容包括有评选法治人物,征集经典案例,甚至是法治微电影比赛等,这都是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与形式上进行的不同尝试。

纵观各省市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不断变化,并且充分借助了时下各种新媒体的帮助。但是内容却总是让人感觉换汤不换药,无论是宣传法治人物或是法治事件,宣传主体通常都只是在向群众传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等的宣传内容。这种近乎祈使句的内容,犹如老师对学生发问式的方式,怎会让人产生兴趣,终究经不起实践考验。因此,内容的创新需要的是宣传理念的转变,法治宣传教育不是期末考试,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了解为什么而学却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法治宣传教育最终要传达给老百姓的应当是了解法律、信仰法律对于日常的生产生活是多么的有益,国家现行的法律对于公民权利义务的实现有多么让人信任的保障。简言之,就是让公民意识到法律对于自身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具体的内容可以在罗列法条之余,将法律法规的内容向公民做出阐述,譬如让公民明白法律法规为何要如此界定,法律精神是哪些等等。或者以案释法,利用鲜活的案例向公民展示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权利义务的实现与保障多么重要等方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脱去法律神秘的外衣,使公民自觉的去了解法律,尊重法律,让法律成为公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伙伴。

(二)法治宣传教育主体的姿态要摆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是由中央推及到地方进行具体建设时很容易成为形式主义的牺牲品。如果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自上而下不能统一认识,那么,地方政府办几个展览,推几个典型就说已经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法治精神终究难以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公民的法治信仰也将难以实实在在的培养起来。因此,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尤其要摆正姿态,万不能将法治宣传教育变成一种政策强加,进行填鸭式的宣传教育。由于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公民对于法治建设活动容易出现逆反的心理。此时,法治宣传教育主体再摆出一副官腔,用各种政策要求的态度来在公民中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试想有谁能够心悦诚服。

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价值观使得执政者常摆出一副大家长的姿态,认为百姓都是愚昧无知,需要教化指导的,这也是时下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时容易产生的误区。法律制裁的往往是道德难以规制的,法律理念也大都是从最浅显易懂的道理中总结出来的。老百姓都知道“杀人要偿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免责条款与量刑制度等使得杀人不一定要偿命。老百姓都知道“白纸黑字不能抵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国民法所规定的可撤销可变更条款以及诉讼时效等制度使得有白纸黑字也可能“抵赖”。因此,法治宣传教育应当是宣传教育的主体以平等的态度去向受众传达法治建设的内容与精神。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对话,没有政治姿态,没有家长主义,只是想告诉对方我们这里有一个名叫“法治”的好东西,它对于你我的生活,对于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法律七进”如何更好的落实在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当中

(一)法律进机关。

开篇提到的四川省委的《决定》一文将法律进机关摆在了法律七进的首位,要求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社会法治意识的关键。可以说,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树立是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领导干部手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如果其都不具备法治意识,那么上行下效,可想而知。《决定》中提出的学法必修课,学法用法考核制度以及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乃至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制度,这些都是消极被动的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这样的努力,但是仅靠这些笔者认为很难使机关内的工作人员真正的树立法治意识。意识一词从其表面意思分析可以知道,它必然是需要一个人内心的确信。因此,除了外力的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更多的还是需要机关工作人员能够将法治意识的树立作为共同的事业来经营,积极主动才能投入足够的热情。笔者认为,下基层,多聆听基层群众的声音,真正的去关注民生,放低身段,褪去官僚主义,对于机关工作人员在学习法律知识之余,更加理解法治精神将会有莫大的帮助。无论是内在加强学习法律知识,还是外在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机关工作人员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我修养,尊法信法,做出让老百姓信服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法律进学校。

青少年时代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年纪,也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可以说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未来。四川省委的《决定》中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列入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并且还重点强调了要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可见省委计划开展法律进学校的决心之大。只有政府自上而下对学校法治教育提出足够重视,才能使青少年对于法律法规以及法治精神有更多了解的机会。但是,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列入教材、组织考试,这些略显僵硬的形式也许能够让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中熟记法律法规,可是对于法治精神的理解,对于法律法规的实际运用又将如何呢?譬如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前有马加爵,后有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舆论都在讨论如今的青少年多么欠缺法律意识,多么应当加强法治教育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结论过于表面,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甚至是名校的在校生,当事人真的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多么恶劣的后果么?显而易见,当事人是清楚的。可以讨论其行为形成的各种复杂的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根源于对法律的无视,对于自己及他人生命及人身财产健康的不尊重。学校内的法治宣传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法律知识的考核,不但树立不起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反而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得不偿失。尽可能的让青少年接触实际的法治案例,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譬如参加法治相关的社会实践等,笔者相信让青少年用自己的内心感受法治精神远比生硬的背诵法条政策要更能培养起法治信仰,树立起法治意识。

(三)法律进寺庙。

四川省省情的独特性,使得在全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时,对于本省宗教寺庙问题不得不尤为重视。宗教寺庙相关的问题处理起来需要格外谨慎,需明白培养宗教相关人员的法治信仰与其本身的宗教信仰并不矛盾,对于宗教信仰的尊重反而更有利于法律进寺庙。宗教信仰的建立是源自教众对本宗教义的认同与其给予自身的安全感、归属感,培养公民法律信仰也需要得到公民对法律的认同,以及法治社会能够带给公民的安全感,应充分利用宗教信仰带给教众的有益影响。四川省委在《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双语宣讲团”,开展大宣讲机制。笔者认为宣讲机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如果能够将宣讲对象不仅局限在寺庙内部人员,而是扩大至教众,同时,宣讲主体由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员为主来进行宣传教育,想必如此能获得更大的好感与成效。

(四)法律进乡村。

乡村仍是目前中国尤其是四川最主要的社会单元结构,亦是传统的生产生活单位。熟人社会是乡村主要的形态,面对“熟人”,法律意识与情理意识不免要发生碰撞。很多时候,村民在村内经过调解就化解了矛盾,节约了司法成本,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一旦村民并不能靠自身或者周围的“熟人”帮助解决问题保护自己时,缺乏法律常识的村民就容易投问无门,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来为自己鸣不平。四川省委的《决定》中对于法律进农村虽然只有寥寥数句,但是每一条都点到了痛点。《决定》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健全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制度。“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几个字是其精髓,做好老百姓的后盾,切实为村民便利提供法律服务,如此,法治的精神才能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

(五)法律进社区。

区别于农村的熟人社会形式,城市社区的特点就是人口复杂,流动性大。除了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这样的便民活动之外,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时,注意针对重点人群分类开展普法教育是关键。这点在四川省委的《决定》中突出强调了出来。城市人口流动大,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譬如城市中常见的诈骗犯罪,形式变化多端,受害者众多。对社区居民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其鉴别诈骗,保存证据,及时维权等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宣传主体要对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用心准备,紧密结合时下社会的热点,及时更新,紧靠群众。只有以真正关心社区居民生活便利的心情来展开法治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才能真正在老百姓的心里扎根。

(六)法律进企业。

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至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国内企业在各个方面也都日趋完善。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的企业才能长久。四川省委在《决定》中针对法律进企业的要求是是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完善公司律师制度,并且强调了最终是为了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笔者认为,想要经营好一家企业,对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掌握必不可少,一个有心的经营者都会自发的去学习。关键是用法与守法的问题,自古对于商人的理解都是“重利轻义”,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在对企业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时,一方面要时刻警示企业违法成本高,完善监督监察机制,同时,也要让诚信经营的企业感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安全感。值得注意的是,《决定》中重点提出了公司法律顾问以及法律律师制度的完善问题。法律服务是法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有专业的法律人才来辅助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对于企业的合法诚信经营,企业法治意识的树立都将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七)法律进单位。

四川省委在《决定》中针对法律进单位提出了“谁主管谁负责谁普法”制度,由此可知“单位”就是实践法治宣传教育最主要的主体。虽然放在了七进的最后一位,但是其地位决定了“单位”自身法治意识的树立与否将直接关系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开展工作的实效。其重要性不再赘述,笔者想要谈的是,首先,在法治宣传教育手段上,单位尤其紧贴公民日常生产生活的业务部门,如果能够在公民办理业务时及时充分的为公民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的宣传提示,可以说这将成为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最有实效的手段。其次,应当注意司法单位独立性公正性问题,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司法部门除去浓重的政治意味,不能被其它行政部门影响,更不能为社会舆论所左右。笔者相信只有相关单位在执法、司法中充分尊重法律,尊重人民人身与财产的权利义务,才能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进而实现法治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

[2]四川省“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

篇5:街道开展法律知识进农村宣传活动

街道开展法律知识进农村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全街道广大群众的学法、知法、用法意识,营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谐稳定的法制社会环境。

近日,街道在市的大力支持下,组织6名法律工作者,深入全街道各村(居)开展为其一周的法律知识进农村宣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以法律宣传车、现场解答、定点咨询、增送法律书籍等方式,共出动宣传车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赠送法律书籍5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100余人次,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篇6:市开展信访法规宣传月活动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

邓州市高度重视这次集中宣传活动,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程建功为组长,市政府副市长绳应勇、群工部部长张伟为副组长的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具体实施。各乡镇(街、区)、市直有关单位也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本地、本单位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制定实施方案。邓州市认真传达学习了省信访局《关于开展信访法规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邓州市关于开展信访法规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宣传内容、组织形式、方法步骤、保障措施。三是专题召开会议。4月6日,邓州市专题召开各乡镇(街、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参加的信访法规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对整个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详细安排部署。

二、宣传形式多样

一是利用媒体宣传。邓州市在邓州电视台、今日邓州、直播邓州等主流媒体全文刊登、播放《河南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二是印发“口袋书”。邓州市将中办、国办《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河南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度解读有关内容整理成册,印发“口袋书”本,发放各级干部手中。三是集中开展“宣传周”活动。邓州市集中4月17日到4月23日这一周开展了信访法治法规集中宣传周活动,市信访局在市政府门前组织了信访宣传一条街活动,各乡镇(街、区)在辖区内同时开展集中宣传一条街活动。各乡镇(街、区)、市直有关单位累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平台发布宣传信息1800余条,活动共展出展板20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500余条,出动宣传车20余辆,设立咨询台40个,向过往群众发放《依法逐级走访知识读本》、《宣传画册》等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四是召开信访法治法规讲解会。4月28日,邓州市组织召开信访法治法规讲解会,各乡镇(街、区)、有关市直单位200余名信访干部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对《河南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三、强化督导检查

篇7: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情况汇报

为了宣传好党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提高本单位的档案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党,促进城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站在国际档案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纪念日期间开展了档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现就开展档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情况整理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筹划。

为了抓好今年的档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站领导将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安排了专项资金,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并成立了档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今年的档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宣传要坚持条块结合,系统为主,紧紧围绕依法治档这一主线,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站干部职工贯彻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1、集中学习。6月份,档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小组安排了三次关于依法治档集中学习,分别选取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管理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湖南省档案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规定》文件进行了学习,让全站职工在理论上对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有了一次全面、细致的学习。

2、视觉宣传。为了便于干部职工深入记忆、理解档案政策法规相关知识,领导小组制作了大型横幅悬挂于局大院入口;制作了大型档案政策法规宣传栏安装于楼梯入口,确保每个干部职工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横幅口号朗朗上口,制作了100份档案政策法规知识宣传单,人对人一一发放。宣传内容简洁、易懂,真正的做到潜与默化,深入人心。

三、深化工作,确保成效。

7月份,为检验干部职工学习、理解档案政策法规知识的程度,站内开展了一次档案政策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全站干部职工全数参加,活动以现场答辩和集体笔试两种形式展开。活动中和活动后,全站干部职工在此次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对档案政策法规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同时全站干部职工主动贯彻执行《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完善本单位文件材料归档和档案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移交等有关规章制度。依照“八防”规定,我站为档案室完善了各种消防器材以及各种安全保管器材,确保我站档案安全方面可保可靠。

通过此次活动,我全站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档案就是社会的财富,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我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把依法治档的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加强档案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的学习,争取把我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上升到新的台阶。

篇8: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一、党委领导重视, 切实把新闻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郑州市人社局党委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 成立了由该局局长领导、分管局领导主抓、各处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参与、新闻宣传部门具体统筹落实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机构改革, 在部分单位、业务部门裁减合并的情况下, 专门研究设置主抓信息宣传工作的处室, 从该局机关遴选有宣传工作经验和文字功底的人员充实新闻宣传队伍, 归口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把新闻宣传工作纳入该局党委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局属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做到与中心工作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展开、同步落实。该局党委会议坚持定期听取新闻宣传工作情况汇报, 分析形势, 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措施办法。对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或重大选题, 该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协调配置新闻资源, 主动接受媒体采访, 在全局上下形成了局领导重视、宣传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各单位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大宣传”格局。

二、围绕服务中心, 积极打好新闻宣传工作“主动仗”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和根本要求。郑州市人社局始终坚持紧扣中心开展宣传工作, 把握主动权, 打好“主动仗”, 积极构建宣传舆论“主阵地”, 为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1. 突出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搞宣传。

该局坚持把郑州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中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重大部署、郑州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十件实事”中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有关的具体承诺的开展和落实工作作为年度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 集中力量抓好落实。从2011年年初开始, 该局信息处就与相关工作承办单位建立沟通联系, 筹划宣传报道工作, 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及时向社会公开工作落实情况。2010年, 该局组织新闻媒体采写的反映郑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转移就业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 受到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 先后有多家中央媒体来郑州作了深度采访报道,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有力地宣传了郑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建设成效。

2. 紧贴人社部年度宣传主题搞宣传。

按照国家人社部和河南省人社厅部署要求, 认真组织开展“和谐中国民生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主题宣传年”活动。围绕“和谐中国民生行”这一主线, 动员全系统力量, 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 实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系列宣传报道活动, 先后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及创业政策法规, 就业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政策等民生课题, 开展专题宣传报道, 唱响了“和谐”“民生”主旋律, 先后组织采写新闻报道140余篇 (条) , 收到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10月, 国家人社部宣传中心李志刚主任到该市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工作时, 对该市主题宣传年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3. 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搞宣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一些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甚至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一年来, 该局围绕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及执行情况、劳动条件及企业工时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情况监察等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 主动通过媒体宣传政策规定, 跟踪报道典型案例及查处情况, 既有效增强了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 又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各类侵权事件发生, 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贡献。

三、改进方式方法, 努力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质量效益

近年来, 新闻宣传工作面对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 传统宣传手段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该局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探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发挥更大效益。

1. 注重宣传策划。

凡事预则立。随着群众的媒体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一些热点问题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 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做宣传, 或出了问题被动宣传, 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2010年以来, 该局注重在媒体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工作上提前“介入”, 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形势认真策划设计科学可行的宣传路径和措施, 在确保宣传内容客观真实的基础上, 充分满足该市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新闻信息的需求, 有效防止了可能出现的被动宣传局面,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注重新兴媒体。

近几年, 一些都市类平面媒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迅猛发展, 快速进入群众生活。该局及时把新兴媒体纳入宣传工作视野, 坚持组织重大宣传活动主动邀请新兴媒体参与, 发布新闻信息不忘通知新兴媒体, 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联度高的民生类新闻, 第一时间通过都市报、新闻网站、手机报等媒体予以发布, 有效提高了新闻宣传的传播效率。2010年年底, 该局针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首次开通了“三支一扶”官方微博, 受到广泛关注, 走出了利用新兴媒体开展互动交流的新路子。

3. 注重应急宣传。

在社会负面报道日益增多、影响力日趋增强的形势下, 该局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及时制订完善应急宣传预案, 加强舆情监测分析, 努力提高应对危机的应急宣传能力。该局机关成立舆情监测小组, 建立了《新闻日报》《每周动态》等舆情监测制度工具, 全天候跟踪舆情发展, 发现情况果断决策、快速反应、科学引导, 增强了应急宣传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一年来, 通过舆情监测发现各类问题苗头10余起, 均能快速实施应对措施, 通过召开媒体通气会、撰写回应性宣传报道、及时客观反馈事件动态、组织深度跟踪报道等宣传手段, 不仅解决了矛盾问题, 还取得了良好的正面宣传效果, 没有发生一起负面宣传事件。

四、强化自身建设, 不断打牢新闻宣传工作基础

1. 加强队伍建设。

一方面, 该局配齐配强信息处新闻宣传人员, 采取鼓励自学、短期辅导等形式, 开展业务交流和专业培训, 提高新闻宣传队伍专业素质。另一方面, 建立新闻宣传工作联络员队伍。该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分别指定一名熟悉业务、具有较强政策水平和文字能力的人员担任新闻宣传联络员, 负责所在单位、所在部门新闻报道及相关联络协调工作, 定期开展工作评比和经验交流, 打造了一支政治可靠、能力胜任、工作扎实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

2. 健全制度机制。

坚持把制度机制建设作为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意见》《新闻宣传工作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对新闻宣传工作组织领导、工作内容、运行程序、应急宣传、考核奖励、宣传纪律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为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化运行、提高新闻宣传整体效益提供了制度机制保证。

3. 优化工作环境。

篇9: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新闻

关键词:六五普法;思想政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49-01

高校的宗旨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特别是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向社会、向国家输出高质量的国家栋梁青年。因此,高校在狠抓人才发展的同时,也再重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各个方面全力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在众多的领域里,将法律知识宣传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有着很重要的必要性。自1986年國家实施第一个“一五普法”,到现在已经是“六五普法”,虽然从主题、重点对象以及内容都不同,但是,可以说,从最开始的“一五普法”起,国家就将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法律知识作为了重点。然而,今年来,学生群体中特别是高校中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也足以一次次的震动中国的教育界。高校成为了犯罪的重灾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对法律的无所畏惧都足以引起高校管理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应该时时刻刻的将法律作为重要的一环。

一、法律宣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在高校,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从思想和道德的层面去深入开展,虽然古语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更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但现今光靠“四维”、靠品德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将法律知识教育很好的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和自由、民主观,更应该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感以及熟练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要求。

高校输出的人才不能都是“书呆子”,无法适应这个社会,难以生存;也不能是“科学狂人”,对这个社会无所畏惧、恨不得早一点出山。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刻融入法律教育,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敬畏法的同时会用法。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应该有所侧重的,将法律宣传教育落实到实处,同时用法律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法律宣传教育开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是成千上万的学生的需要,更是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需要。但如何开展?怎么样开展?在现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下,法制教育宣传已初步成效,但高校犯罪案件不减反增,这着实需要我们在开展法律教育的过程中深思熟虑的进行思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法律教育不应照本宣科。

美国著名的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教授在1974年出版《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对于法律是否值得被信仰已不再是学者们着重讨论的问题,而主要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寻求有效的对策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法律不应该仅仅存在敬畏感,更应该是一种自身内在的信仰感。而信仰的培养的条件中除了加强校园课堂法制教学效果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相关法制机制的健全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应该加强对法律信仰的宣传和建立,而形式不应照本宣科,要丰富多样,具有内涵。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角宣传活动、法律知识问答活动、模拟法庭等活动,使学生不断的对法律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寓教于乐并且丰富多彩。同时,聘请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和行政执法部门中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专家或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培训或者辅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现今大学生对于法律的评价不高,认为在法权和人情面前,人情更加的有力度。因此,这种未能完全摆脱封建人治思想束缚的观念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大学生法治宣传起到阻碍作用。

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学习法律知识,同时做到摆脱传统人治的思维,加强法治观念,同时,引导学生信任法律不怀疑,增强法律情感不冷淡。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不能轻信于在中国打赢官司最重要的因素为“有个好律师”,或者说“有后台有关系”就可以。当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有权势者的侵害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而不能选择忍气吞声吃哑巴亏,或者找更大的权势者,纠正学生这种认为“关系”大于法理的观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法律宣传应注意误区。

法律宣传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公民能够接受具有国家强制性、意志性的法律信息,并将此融入自身的生活中,成为自觉调整自己行为的习惯。所以,在进行法律宣传的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宣传效果、能否取得可喜的宣传成效,很大程度上在于宣传者所使用的宣传方式和技巧,二者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刘鹏程(1985-12),男,汉,黑龙江,硕士,讲师,单位:沈阳药科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上一篇:鞋业销售工作总结下一篇:6-1★管理处文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