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诊断组长岗位职责

2024-04-27

放射科诊断组长岗位职责(共3篇)

篇1:放射科诊断组长岗位职责

盘锦双兴骨科医院

住院号:放射号:373988

姓名:侯印发性别:男年龄:078Y

检查项目: HAND

检查记录:胸部正侧位片

检查所见:

胸廓对称,肺脏及肋骨未见异常。

印象:

胸廓对称,肺脏及肋骨未见异常。

建议:

请结合临床。

检查时间:2011-9-19

报告医生:耿炎审核医师:

报告时间:2011-9-19

本报告仅供临床科室申请医师诊治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篇2:放射科诊断组长岗位职责

由于受传统、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从基层医院医学影像学专业队伍情况分析,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大了人才的培训力度, 引进了一些设备, 对促进基层医院影像科的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基层医院影像技术队伍不少人员无专业学历或学历偏低, 甚至不是影像专业。又由于目前基层系统有限的物力, 对基层医院的投入不足, 使医院的设备更新步履艰难。所以, 现有人才、设备的缺乏, 使影像科医师知识更新遇到了客观困难, 从整体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1]。

2 改善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工作的对策

2.1 强化基础, 更新知识

对于一名传统的放射科医师来说, 首先要有忧患意识。在实践中应尽快补充放射学基础知识的不足, 建立起放射诊断中那种仔细搜索、“透视”观察、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的专业素质, 再结合其他影像学的成像方法所显示脏器解剖位置和形态, 就不难掌握应用新技术的诊断技能。影像科的医师应是多面手的人才, 这就要求掌握多门学科技术, 刻苦钻研, 缩短学习期限, 亲身实践, 不断提高综合学科的能力。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 知识更新必须靠个人的刻苦努力与钻研, 要及时攻读最新版本影像诊断学书籍, 订阅相关杂志, 了解影像诊断技术的最新动态[2]。

2.2 掌握影像诊断原则, 注意学习与实践方法

各种影像诊断新技术的特点是对人体器官病变的分辨能力比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高, 但其共同点还是首先摄出图像, 经过观察、分析, 做出疾病诊断。因此, 影像诊断新技术也必须掌握其诊断原则。故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熟悉正常, 辨别异常。就是要熟悉所需掌握的影像专业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 方可发现其异常征象。 (2) 综合分析, 逻辑推理。就是不受临床诊断意见的影响, 不被局部或个别征象吸引、限制和羁绊, 要全面观察, 仔细分析归纳异常征象, 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进行逻辑推理得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3) 明确检查目的, 选择最佳检查方法。做到重视普通X线检查, 不滥用新技术, 更不能每种检查手段都用上, 这样会额外增加患者的负担, 故需明确检查目的, 有的放矢。 (4) 掌握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 了解各种检查手段的成像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应用早已深入到影像诊断领域, 是影像科医师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技术, 就为建立影像工作站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3]。

2.3 培养人才, 加大投入

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高低, 是与人才素质的高低分不开的。为此, 要造就基层医院影像诊断人才, 使其具备现代医学影像学素质和意识, 即知识不断更新意识;不同影像技术相互协作, 相互结合意识;不同学科相互渗透意识;积极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实践和参与意识;逐渐培养撰写论文能力和展望未来发展意识。要采取派出进修、短期学习、科内轮岗等办法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前提下, 还要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 必须加大投入, 引进必备的影像设备, 从客观上营造培养影像诊断技术人才的环境。在引进设备时应注意以满足患者诊断需求为宜, 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 掌握信息应与社会医院发展相同步。

参考文献

[1]韦巍.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体会[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6, 11 (4) :58.

[2]戴建平, 祁吉.医院管理学 (医学影像管理分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7-108.

篇3:临床诊断与放射线检查

关键词 临床诊断 放射线检查

临床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先决条件,治愈疾病的前提,惟有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才能进行。现代医学各种临床诊断手段均取得长足进步。过去未能发现的许多病例,在先进诊查手段的互相配合下得到早期发现,其中放射线检查在现代医学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放射线诊断取得了迅速发展,为临床诊断作出了一定贡献。笔者试就放射线诊断以及临床诊断及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

诊断是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表现所作出的辩证逻辑的结论。也就是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以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再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对所获得的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本质的判断。诊断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疾病,使病人恢复和增进健康。诊断能否正确取决于检查是否周详、准确,思维过程是否符合疾病本身的发展进程。

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只有尽早地诊断疾病,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迟延和错误的诊断必然会使疾病由潜伏状态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由轻症转为重疾,由单一的病变发展成多种复杂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诊断基本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放射线、心电图、超声、内镜等其他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和放射线检查的应用最为广泛。放射线检查由于教学和临床工作的需要以及其自身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因其迅速的发展丰富了临床检查的手段,从而对一些早期的隐匿性疾病提高了诊断水平。

放射线检查相当于临床上的直接望诊。普通望诊只能看到人体各部的外形和表面变化,而放射线检查则可看到内脏器官以及骨骼等的解剖结构与部分功能状态。放射线检查与病理检查有相似之处,二者均可观察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变化,以了解其病理性质。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病理学除可观察大体病理改变外,还能用显微镜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但病理学只能在离体器官和组织上进行观察,却不能研究活体器官;而放射线检查却能研究活体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从而通过观察到的影像来推测其病理性质。放射线检查与化验检查也不相同,后者是对所送标本进行客观检查,所得结果供临床诊断参考;而放射线检查则一般须提出具体的诊断意见。在做放射线诊断结论时,必须在系统、周密调查和对各种材料综合分析后,才能提出正确的结论。临床医生若忽略应做的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单纯依赖放射线检查来诊断,易得出片面的结论;同样放射科医生单凭放射线所见,而不结合病史、体检和有关的化验结果即做出结论,也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诊断必须尊重客观,必须经过唯物辩证的思维才能得出。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EBM)正在迅速兴起。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佳的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位病人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同时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内涵,他们对诊疗决策的期望、要求、合作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时时关注的课题。在医学影像学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进而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和文献评估。

循证医学(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临床决策)以及患者价值观(关注,期望,需求)的结合;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EBM强调医师应深思熟虑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使提供的医疗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EBM旨在将经验医学上升到遵循证据的医学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目前,EBM的应用领域已从最初的临床医学,扩展到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决策、医疗保险、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药学、卫生经济学和医疗服务购买等诸多领域。EBM的概念已被医学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级政府广泛接受。

在伦琴于1895年发现X线后的100多年中,大部分影像是以各种模拟的方式记录在X线片上的。自20世纪70~80年代CT和MRI先后问世后,提示了平片数字成像的可能。在今天,除传统的X线片仍是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外,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及正在兴起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等几个重大因素将会对成像产生深远的影响。CT提供了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和无重叠的轴面断层,显著地扩大了人们对X线和解剖关系的认识。MRI对放射学最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阐明了心脏的形态和优点,由于它的无射线及能多方位显示病变的优点,对于了解胸部体、肺循环中的血管、胸壁、膈肌区的情况及肺尖和臂丛的关系也有很大作用,对于纵隔病变的定位和定性作用也是肯定的。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不论检查仪器如何先进,也均有其适应范围和局限性,临床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依赖仪器检查,而忽视病史与体格检查这两项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病情,分析表现,透过临床现象探索疾病的本质。全面考虑问题,警惕主观臆断,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肖志英,刘艺鸣,李阵平.诊断学理论与实践.Journal of Diaqnostics Concets&Practice,2006,(4).

上一篇:王宜振诗歌的阅读下一篇:集合商城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