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2024-04-09

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通用12篇)

篇1: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杨秀云

通过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十八大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我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血液,让我受益匪浅。

报告提出了我国教育的六项任务: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明确强调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四是坚持协调发展。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五是坚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六是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句话的意义。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教师是一门神圣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教书育人的决心,以培养祖国未来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教育事业中献出自己的青春。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六项教育活动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位置,这正需要我们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愿意把自己的热情和爱化作一缕阳光,不断提高自己人格的魅力,丰盈自己生命的底色,为孩子们成长提供甘甜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使每一粒种子都能充满勃勃的生机。

如今随着社会的日异月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还满足于以前掌握的那点知识,不思进取那我们迟早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更不用说教育好学生。

至此,我决心以本次学习活动为契机,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把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落实到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去。唯有如此,我才对得,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篇2: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一要宣讲好。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重要批示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宣讲活动,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规划好。五中全会全面升华改革总目标明确,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一个“五年规划”,财税人口环境等政策或将做出调整,健康中国或成国家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三要准备好。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会议指出,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四要统筹好。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篇3: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从国际形势分析, 2008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 目前已出现见底的迹象。据世界银行的分析,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4.6%。在世界范围内, 明年、后年走向经济复苏是可以期待的。这将形成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同时,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是一座里程碑, 它标志着世界制造业的重心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全面转移。这一过程将延续几十年, 形成有利于中国全面推进并完成工业化的国际环境。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 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有了全面的提高, 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正在成为继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的第五个“世界工厂”。

不容忽视的是, 200多年前, 当西方主要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轨道的时候, 其人口规模不到2亿人。200多年来, 全世界的矿产资源 (包括矿物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大量消耗, 按目前的开发规模, 石油、天然气资源仅能开发数十年, 铁矿、铜矿等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也仅可开采100———200年。而目前全球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规模达30多亿, 中国的人口即达10几亿。巨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供给瓶颈, 形成尖锐的矛盾。不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将难乎为继。不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要顺利推进工业化,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也是难以想象的。

内蒙古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元素等储量和经济价值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面积、草原面积、草食牲畜载畜量、人均耕地面积等也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因此, 在国家全面推进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 内蒙古正在成为“重要的支点”。2001———2010年, 内蒙古年均经济增长率可达17%以上,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9个多百分点, 并且在2002—2009年连续8年经济增长速度居于全国首位。目前, 人均GDP、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均位于全国第7、第8位, 初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 10年来内蒙古经济的突破性增长, 主要是通过扩大资源开发规模实现的。例如, 2001—2009年, 内蒙古煤炭产量从8162.89万吨增加到6亿吨, 增长6.35倍;发电量从465.5亿瓦千/时增加到2239.85亿千瓦/时, 增长3.81倍;钢产量从458.75万吨增加到1261.94万吨, 增长1.75倍;天然气产量从7.01亿立方米增加到136.31亿立方米, 增长18.45倍;化肥产量从39.58万吨增加到261.53万吨, 增长5.61倍;载重汽车从无到有, 产量达到27362辆, 液体乳产量从39.19万吨增加到348.89万吨, 增长7.89倍。今后, 内蒙古这些工业品的产销量仍会有一定的增长, 但是, 将从以往的爆发性增长转变为常规性的增长, 是必然的趋势。局部地区 (盟市、旗县) 仍然可能因重大项目的实施, 形成超常规的增长, 但就全区而言, 主要工业产品想实现10年间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 则是不现实的。

根据内蒙古的客观条件、发展要求和国家的战略部署, 及时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是大势所趋。在适当扩大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同时, 努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延伸产业链, 并发展关联产业, 不仅可以有效扩展产业发展的空间, 而且可以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而大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近年来, 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自然资源转换战略中, 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例如, 在能源开发中, 不是局限于传统矿物质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 的开发, 而且注重新能源开发, 目前, 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超过了2000年全区发电装机容量780万千瓦, 位居全国第一。在煤炭开发中, 突破了采煤———卖煤的传统模式,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并且在推进二次能源转化的基础上, 努力开拓煤化工产业, 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焦化工, 等等。目前, 已形成甲醇、煤基乙二醚、煤基油等煤化工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 煤化工正在成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并开创了中国“煤化工世纪”的新纪元。

同时, 内蒙古近年来的产业扩张, 也为未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 围绕煤炭、电力工业的发展, 形成了相关的设备制造业的广阔市场;配套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 包头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基地, 呼和浩特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装备制造基地;在黑色冶金 (钢铁) 、有色冶金 (铝、铜、铅、锌等) 、贵重金属 (金、银等) 、稀有元素 (稀土、铌、钽等) 开发的基础上, 发展特种钢、合金钢、合金冶炼、加工、机械制造, 可以抓住国内、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复苏的历史机遇, 将内蒙古建设成重要的特种金属材料———新材料加工及其制品生产基地。

因此, “十二五”期间将是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及时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折, 对内蒙古经济的健康发展, 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应当指出, “十五”以来, 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发展拉动的。“十一五”前四年,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1%, 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 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从45.4%上升到52.5%;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从39.5%下降到38%。

特别是市场体系建设落后, 金融体系建设落后, 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经济健康发展的两大瓶颈。

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体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中心市场、专业市场是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优化组合的基础条件。具备优质资源, 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却不掌握中心市场、专业市场, 就丧失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丧失主动利用市场机制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主动权, 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 由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内蒙古大量经济效益外流, 也难以摆脱被动的地位。至2010年, 内蒙古仅建成了一家国家级的专业市场———通辽粮食市场, 这是内蒙古市场体系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但也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 全国的市场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按照国家的部署, 至2020年是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走向完善的时期。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了。因此, “十二五”期间, 内蒙古自治区必须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像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工业发展一样, 重视市场体系的建设, 将中心市场、专业市场的建设作为战略重点。特别是不失时机地构建国家级的煤炭市场、电力市场、金属材料和以稀土为主导的新材料市场、化工产品市场、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木材市场, 等等, 形成配套、有序的市场体系, 保证内蒙古经济健康发展。

金融改革、发展严重滞后, 也是严重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瓶颈。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互相推动的经济。金融资本发育滞后, 不仅会严重制约产业资本的发展, 还会导致大量资金、效益外流, 那就是一种不健康的“跛鸭经济”。按照国家的部署, “十五”期间就要完成省级、地市级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可是, 内蒙古自治区至2010年刚刚完成内蒙古银行的组建, 金融业务尚远未扩展到全区;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历经十几年来的漫长筹建, 至今仍未完成;全区12个盟市, 半数以上还未建成商业银行。这一状况不要说比先进地区, 就是与同为西部地区的新疆、宁夏相比, 也落后了十几年。

“十五”以来, 内蒙古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 但是, 地方金融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地方保险机构至今仍是空白, 地方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均是空白, 信托投资萎缩形同于无。对资本市场的开发严重滞后, 无论从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与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规模分析, 在西部地区都是落后的。伴随着区内金融业务的急剧扩大, 数以百亿计的金融业经营收益外流, 本土金融业实现的利润则微乎其微。同时, 金融改革、发展滞后已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投资、融资的需求, 这是导致民间资本找不到正常的投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得不到及时解决, 从而催生地下钱庄、高利贷在某些地方泛滥, 得不到遏制的体制性原因。

篇4: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國的改革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从国家繁荣强大看人民群众受益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始终以不屈不饶的精神,不断奋起抗争。在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挣脱了几千年苦难深重的枷锁,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初步繁荣昌盛,全国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繁荣强大的最大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是中华儿女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的梦想,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祖国的强大与否,与每个中国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老百姓都盼望国家好,因为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保证了我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使我国的发展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轨道前进,从而让老百姓放心,使全国人民群众更加受益。

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看人民群众受益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前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将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到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做出的正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适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也必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美好成果。

三、从关注民生看人民群众受益

全面深化改革十分关注民意、关注民生,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全国人民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时,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惠及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受益,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深化改革的落脚点和目标。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为人民群众着想,让群众过上期望中的美好生活,让群众有干劲,有希望,有奔头,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篇5:18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一是要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根据制定的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工作方案,通过自主学习、专题辅导、交流讨论等方式,紧扣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职能学,结合工作学,结合实际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成效,着力突破发展改革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学深悟透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改革促进职能转变,强化作风建设,推动工作的有效提升。

二是要在推动改革上下功夫。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重点围绕促进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推进各项改革。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各项工作。尤其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积极申报、争取项目,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篇6:18届6中全会学习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27日闭幕,会议公报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高度。

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全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8个数字读懂六中全会公报,重要信息要知道!

一个主题:全面从严治党

全会提出: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整体设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渐次展开、深度推进。坚定不移地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不竭动力。

两大板块: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加强党内监督

全会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在1980年就出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30多年以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巨大变化。新制定的准则突出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等内容,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系统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庸俗化、随意化、搞“小圈子”等问题,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根基。

全会提出: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专家解读:在公报中,“监督”出现40余次。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表示,此次全会通过党内监督条例,给党内监督再添利剑,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加强对同级党委监督,调动民众反腐积极性,致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

三份文件:完善制度

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内监督至关重要。以重新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龙头,加上之前公布的问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使党内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

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分别专题研究了四个全面中的一个“全面”: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专题研究。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既是经验总结又是全面部署,这标志着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总体框架逐步完善。

五个“反对”

全会提出:

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

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

六个“不准”

全会提出:

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 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

对党员反映的问题,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准隐瞒不报、拖延不办

涉及所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不准干预或插手组织调查 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

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七个“禁止”

全会提出:

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 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 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 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 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

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八个“不允许”

全会提出:

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

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

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尤其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党的纪律宽松软的问题,保持对纪律的尊重和敬畏,这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准确切口。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十八大以来,反腐成效明显,赢得海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现在尤其要保持足够“定力”,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让反腐利剑时刻高悬,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公报提出的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表明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多次强调对“高级干部”的要求

全会提出: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从严治党,重在以上率下,把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和关键,让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树立起规矩意识,时刻保持警惕,紧绷纪律红线,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属亲友身边人。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六中全会给党员出了八道考题: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六中全会精神里体现的核心态度。6200余字的六中全会

公报,传递出丰富内涵。总书记前不久在“七一讲话”里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在“赶考”中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试卷上的考题有哪些?通过六中全会,看得更加清晰。

要对公报做更加深入的认识,不妨从中国共产党的“四个面对”破题——

面对自己——党要管党,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首先就是在回答怎么“面对自己”的问题。

面对群众——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更谈不上生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利益关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95年来都在时刻面对群众,践行好党的群众观,党员前行就有“根”;践行不好,就会发飘、摔倒。

面对法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在法治时代里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看看六中全会出的试卷吧,那上面有好多新考题。

面对时代——前面的三个“面对”,归根结底,都不能脱离“时代”二字。时代的丰富变化,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从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到四中全会部署的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部署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六中全会部署的全面从严治党,哪件事情要做好,都得解决好面对时代新变化、新任务、新挑战的这个难题。

带着这“四个面对”去看六中全会公报,就能理解得更透彻。六中全会精神里还有四个鲜明特征,不妨也拿来做深读公报的抓手——

特征之一:确立核心。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而对于一个大国的执政党来说,党中央需要核心,全党需要核心。有没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特征之二:问题导向。六中全会制定准则、修订条例,体现了问题导向,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之道。历史告诉我们,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走上正轨,才能从制度上避免政治错误的发生;党内监督坚强有力,监督执行雷厉风行,才能确保风清气正,党风整肃不涣散。

特征之三:制度建设。从严治党已经推进了多年,“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提出了两年。六中全会在此基础上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特别凸显了制度建设的含量,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回望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制度建设一以贯之,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

特征之四:继往开来。2016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执政67年,领导改革开放38年。这个时间的刻度还在稳步前进。改革、发展、构建法治、从严治党,都不是今天才开始面对,都需要不断继承之前的探索,不断开创新的前行局面。六中全会形成的两个文件,就特别体现了这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观和现实态度。

篇7: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精神心得体会3篇

1,“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生热点,回应群众关切,描绘了一幅改善人民生活的新画卷,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流量“漫游”费,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等等,从《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看到了政府的民生情怀!

2,宪法修改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许多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经验、新的举措,这些都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所以,修宪是与时俱进,是历史的必然,我完全同意,坚决支持!

篇8: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建设学习型政党, 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而提出的。1968年 , 美国学者赫钦斯出版《学习型社会》一书。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各国提出了“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目标。1990年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发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 从管理学角度阐述了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教育、管理和发展理念, 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2001年5月 ,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等提法不断涌现, 创建学习型社会在我国掀起一个热潮。那么,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呢?靠谁来引导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建设学习型政党, 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和前提条件。“形成学习型社会, 很大程度上要靠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来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 自身建设的重大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型政党的建设问题 ,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这是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以党的全会文件和政治报告的形式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 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学习型政党、组织的理论特征

学习型政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是通过激励、团结、促进和保障其成员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来完成政党使命的组织形态。 它的理论特征如下: 1.它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2.它是人类进化发展中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不仅是组织进化的工具, 而且是人类智力进化的工具。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 指出:顽固的猴子还留在树上, 而学习本领很强的猴子最终进化成了人, 从而他总结出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至理名言 。人们感同身受的是, 一代人比一代人聪明。何以如此?人类进化发展, 有一个根本, 就是学习。3.它是可受益于全社会的宏观管理理论。4.它是解决如何认识客观世界和自身生命意义的认识论层次的管理理论。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途径

1.自我超越。

也就是自我创造, 是突破现有自我极限的自我实现过程。自我超越的人总是客观地看待现实, 不断理清自己真正的生活目标或个人愿景, 发现一个未来更为成功和有意义的自我, 为个人实现这个真心追求的愿景, 而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力量和意志, 形成对愿景目标的持续发展能力, 以至最终创造和实现了一个令他人和自己都感到惊讶的真正自我的学习和修炼。

2.改善心智模式 (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 。

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但是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问题的看法、行为和决策。所以学习型组织通过种种演练和实际案例学习, 使人们看到心智模式的存在, 和一些不良心智模式的影响, 以努力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 心智模式是内心不易察觉的思考模式, 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企业组织的改善, 需要人们时常通过团队学习和自我反省, 有意识地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能够看清自身的不良心智模式, 并且能够使其转换为一个新的模式, 他就得到了一次真正的学习, 工作就实现了一次创新, 而企业的发展也就会得到一次真正的飞跃, 重要的是摈弃保守性思维、树立创造性思维。思维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出路决定财路。这几近至理。盖茨所说:人与人的差距, 就在脖子上面这一部分。思维敏捷、思维创新, 就要克服四大思维障碍:定势思维、传统思维、顺向思维、线性思维;还要破除三大思维敌人:畏惧、懒惰、过分自谦。要特别注意做到六个字:“求变”、“质疑”、“多思”, 也就是要有“求变”的意识、“质疑”的习惯、“多思”的本领。增强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牛顿→苹果坠落→“万有引力定律” → 剑桥大学移入苹果树) 。

3.建立共同愿景。

能成为成员愿望的远景, 才叫愿景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执政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 承担着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重任, 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承载着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 目标。执政党建设的任何举措都必须围绕上述使命进行, 以完成上述使命为根本 目的, 建设学习型政党同样如此。为完成党的使命, 建设学习型政党应提炼出较为明确的的目标体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第一, 最近目标是通过党组织学习, 顺利完成当前党的工作任务;第二, 较远目标是通过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引导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第三, 长远目标是带领人民群众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 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第四, 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几个目标是层层推进的, 其间伴随着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先进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人对自身的不断超越。目标具有激发 、凝聚组织力量的作用, 体现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 就是强调“共同愿景”的作用。共同愿景, 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是目标的进一步形象化表达。学习型政党是一个组织系统, 系统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系统运行往往出现“整体异于部分之和”的结果, 为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整体中的各部分必须方向一致、协同作用。组织的目标和共同愿景, 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彼得·圣吉指出, 当人们真正共有愿景时, 这个共同的愿景就会紧紧将他们结合起来, 并为人们的创造性学习提供焦点和能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 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学习型政党在各个党组织的学习中, 完全可以修炼好共同愿景, 因为我们的每个党组织都有着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使命, 有着要竭力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这在根本上是由我们党的崇高使命决定的。提炼党组织的共同愿景需要注意的是:第一, 共同愿景不是组织的领导者强加宣布的, 而是从个人愿景集聚而成的, 根植于个人的价值观、真切需要和渴望之中。这样, 共同愿景才能产生远高于个人愿景所能产生的创造性张力。因此, 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的实践中, 要加强修炼从党员个人愿景提炼党组织共同愿景的能力。第二, 学习型政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组织系统, 共同愿景的建立是有层次性的, 要善于把个人愿景、各党组织团体的愿景和整个政党的愿景有机结合起来。

4.团队学习。

目的是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 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的加和, 从而产生裂变效应。第一,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这体现了学习型政党的本质要求, 并在党的“四个尊重”方针中已经得到体现。胡锦涛在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第二, 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政党全体成员应当时时处处学习, 终身学习, 这是学习型政党应有的基本特征。第三, 知识面前, 人人平等的理念。没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 党组织成员就无法真诚沟通、建立共同愿景, 也无法使学习成果在组织内传递, 难以实现组织的自我超越。在学习型政党中, 所谓的权威, 只能是掌握更多知识的人, 这与传统的官僚组织观念有很大差异。传统官僚组织的观念是管理、控制、等级秩序, 学习型组织的观念是愿景、价值观和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 影响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图像、印象。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重要修炼。传统的官僚组织中形成的心智模式, 正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所要极力改善的。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中深层次的、具有根本意义的理念问题。第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理念。学习型政党本身就是重视创新的组织, 与时俱进是为了跟上时代、不断创新, 求真、务实是一个统一体, 要求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实际中去, 是学习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5.系统思考。

怎样做到系统思考?第一, 要整体思考, 防止分割思考;第二, 要动态思考, 防止静止思考;第三, 要本质思考, 防止表面思考。

参考文献

[1]蒋仁勇.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篇9: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这一年的10月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需要”,指出了我国“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

决策者们为何再次将改革的主题聚焦在农村?这里有一组发人深省的数字: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至3.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为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

深化农村改革应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成为决策者们苦苦思索的难题。为此,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入农村,来到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关心体恤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改革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2007年4月,温家宝前往江西考察。在南昌县向塘镇丁坊村,他和乡亲们拉起家常。“生产中还有什么困难吗?”温家宝向村民们询问。这时,一位养鸭专业户向温家宝反映,农民面临贷款难、贷款额度小等问题。温家宝听后表示,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民发展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正在扩大规模,国家会考虑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果然,向农村注入更多的金融血液,成为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一大亮点。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民“贷款难”普遍存在。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为此,《决定》提出两个实招,一是在政策支持上实行倾斜,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二是在放宽准入方面,在加强监管和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前提下,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温家宝担任国务院总理这10年间,始终情牵农民群体,时刻关注农村发展,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曾为农民工追讨包工头拖欠的工资,促成农民工合唱团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对农村留守儿童倾注大量关爱……2012年10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向温家宝颁发了“农民”奖章。这一奖章,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促进粮食生产、消除贫困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各国领导人。温家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印证了“农民”总理的博大情怀。

陈锡文,学术观点影响农村政策

陈锡文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有“中国农村政策的发言人”之称。他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他参与起草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部分有关农业和农村政策的中央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针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2005年,陈锡文发表了题为《要从五个方面着力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的文章,提出要从根本上建立起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体制,强调要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卫生等方面着手,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这些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都有所体现。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强调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提出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这也是陈锡文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转为商业用地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18亿亩耕地是必须保障的底线,陈锡文则是这一主张的坚定支持者。他以小麦为例做出解释,一旦中国敞开了进口的大门,势必会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这无疑会助长中国威胁论的说法。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粮食安全问题绝对不能依靠国际市场去解决,它关系着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陈锡文一再强调,必须要保证粮食需求基本自给。

这一观点同样被高层决策者们所采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决定》部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外界流传各种针对《决定》的解读版本。陈锡文曾多次就其中部分误解做出解释。例如,会上关于土地问题有这样的表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会后许多媒体热炒“允许土地流转”。陈锡文表示,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里就已经提到允许土地流转,2003年3月1日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里有一节12个条款讲的就是土地流转。而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承包的政策中,亮点是要赋予农民更充分、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长久不变”这4个字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是送给广大农民的一颗长效“定心丸”。

十七届三中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一步开创了农村改革的新局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物简介:

陈锡文,1950年出生,江苏丹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作,1990年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4年被抽调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篇10:18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对依法执政的探索也全面展开。在我国,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前提,没有依法执政,实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也就无从谈起。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不依法执政、不善于依法执政的现象还存在。

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深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动力。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各级法院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法院系统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法律的生命,重在实施。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人民法院要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因此,必须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建设的特殊重要性,要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以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根本任务,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真正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时代重任。要进一步提高法院干警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队伍。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投身依法治国的时代洪流,要在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各级法院要以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要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抓落实。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落实时限,逐条逐项推进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征程中,让我们以法治的思维武装大脑,以法治的要求约束行为,以法治的力量促进公正,以法治的信仰追求正义。全国各级法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新目标新任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篇11: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11月16日上午,××××大学校研究生正式党员轮训班在科技创新大楼五楼报告厅开班,全校19个学院的841名研究生党员参加了本次轮训,此次研究生正式党员轮训班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时举办的,是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研究生党员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举措。

校党校常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师主持了开班仪式。夏侃老师作了开班动员,她要求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以及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这次轮训班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完成好各个轮训环节的学习任务。

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就“研究生党员应在创新学习和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学员做了专题辅导报告。×××教授通过回顾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向学员们阐述了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战略定位,解读了学校发展“八大工程”,并要求广大研究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进而围绕“大学与博士”、“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创新的背景”、“研究生是创新的主力军”、“怎样创新”“创新要求高素质人才”和“研究生如何和导师相处”等七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创新,并就研究生应如何与导师相处,提出了三点建议。×××教授则通过对校内外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典型事例分析,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并指出研究生急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希望研究生党员能通过多读书,培训创新思维,注重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篇12:学习18届3中全会心得

1月2日,集中学习县委张书记在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的重要讲话。

通过反复阅读张书记讲话材料,认真研读会议精神,我充分认识到,这次大会不仅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更是一次鼓舞的大会,为我今后的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通过这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财政干部,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岗位,负有不同的职责,但受组织培养、人民的养育,报答党组织和人民是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应答之情、应有之举。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不断增强跨越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变革,大胆突破,打破条条框框,变更方式、灵活方法,用更积极、更负责任的态度联系群众。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主动上门访民情,开门接访疏民意,切实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为人民群众多做一些实事、好事;要有一股闯劲、拼劲、韧劲,万事一马当先,凡事快人一鞭,以昂扬的斗志和充沛的激情投身人民调解和基层维稳工作;要敢为人先,不断闯出加快发展的新天地,要拼命干事业,1

使百姓不断得到利益,要坚韧办实事、不达目的不罢休。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导讲话、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实现“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四大战略为己任,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坚定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升级”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我决心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要勤于学习,做眼界宽的基层干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法规,把握好方向,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头脑,奠定好基础,用长远性、全局性思维运用头脑,把握好战略,使自已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和复杂的工作环境的需要。只有坚持以思想领先推动发展领先;大力弘扬社会新风真气,以实际行动践行“热爱岐山县、发展岐山县、建设岐山县”的核心价值观;强化时不待我的时间观念;强化“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导向;强化大局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成为一名党和人民的满意干部。

第二,要敢于创新,做思路新的基层干部。我所从事的信访稳定工作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能为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固步自封,默守陈规,只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所以在工作中要讲求方式方法,要大胆创新,勇于发现新问题,努力做好信访稳定各项工作,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认真贯彻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认真查摆束缚阻碍突破发展的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学习促进思想大解放,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全镇大发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和把握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心诚意对基层群众,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首先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地为他们着想,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切实转变那种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作风,为财政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第三,要严格要求,做守纪律的基层干部。通过加强管理、严明纪律和落实制度,在业务工作方面严格要求,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理论学习方面常抓不懈,自觉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今后在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在工作开展上有新起色,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勇于担当,做责任强的基层干部。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要时刻谨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重担,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讲困难,不讲理由,不推诿,不放弃,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将工作中的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树立与

时俱进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加强学习,争当学以致用的表率。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坚持求真务实,踏实工作,争当服务为民的表率,为岐山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始终要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认真落实两个面向;始终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爱岗敬业干净干事。

上一篇:五沟中心小学第二次业务检查小结下一篇:铝材硬质阳极氧化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