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2024-04-26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共17篇)

篇1:《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这组课文是外国名篇名著的阅读欣赏,

选编的四篇文章呈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一种是外国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是采用梗概加精彩的编排方式。作为单元整组教学中的一节感悟课,我力图以单元整组教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如果说我以前的导读课是属于策略型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补充,达成学法上的共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那么我今天的感悟课就是实践和运用这学习的方法。基于此,我的这次教学设计从以下几点进行落实。

1.以导读课上的学习计划展开过程。上课一开始便回顾出导读课上制订的学习计划,并交流课前学习情况。课中围绕学习计划中的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开展学习。在课快结束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计划中的学习后策略展开活动。同时,教学过程总注意提醒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经验,以体现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

2.用读“整本书”的要求进行指导。本课“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一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其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整体到深入部分,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这样,课上读梗概,读片段,课后读原著,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这些学习方法将迁移到下一课的学习中。

3.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精彩片段中“好处”、“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孙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生存”的话题交流打下基础。

课堂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在实际的操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几个大的框架和流程走得比较顺利,学生学习状态还是很棒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发言非常积极活跃,只是自己太在意教案的过程,在精彩片段的预设还不够精细,在个别环节的连接上,语言不够流畅简洁,绕来绕去废话多了点,原因主要是对教案还不够熟悉,预设还不够充分,太依赖教案的流程。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2:《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以导读课上的学习计划展开教学过程。围绕学习计划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开展学习。在课快结束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计划中的学习策略展开活动。同时,教学过程总注意提醒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经验,以体现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

用读“整本书”的要求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部分到深入整体,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

篇3: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 鲁滨孙孤身一人, 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下来。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 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为了不被野人吃掉, 他竟冒死救下“星期五”, 并把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合格的助手。最后鲁滨孙终于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 实在令人敬佩!

在现代社会中, 虽然像鲁滨孙那样的遭遇很少见, 但也会遇到危险或灾害, 我们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 顽强生存。如有一次, 我上山寻鸟蛋、抓野味, 遇到一只狗熊想吃我。我正想拔腿逃命, 突然想到老人讲的“遇到熊瞎子千万不能狂跑”。于是, 我一边注视着狗熊的举动, 一边慢慢地向后退。当狗熊快要追上我时, 我连忙脱下衣服放在地上。狗熊走到衣服前闻一闻、扒一扒, 我又逃出了一段路。狗熊一次次追上来, 我的衣服也脱光了, 怎么办?这时, 突然刮来一阵风, 狗熊摆一摆头, 眼睛眨巴眨巴, 想竭力睁大。哇!我发现狗熊的睫毛特别长, 如果迎着风跑, 睫毛就会把它的眼睛遮住, 这样必定影响它追我的速度。这个发现让我如获至宝, 我马上折转身向上风撤退。果然奏效, 狗熊的速度慢了许多!我终于成功逃脱!

鲁滨孙身陷绝境, 竟能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危险, 也应该勇敢地面对, 保护自己, 去挑战厄运。只有这样, 才能像鲁滨孙那样, 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指导教师:赵天星)

交代作品, 谈总体上的感受, 简洁明了。

简述鲁滨孙的成功, 并剖析成功的原因, 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过渡自然, 然后详写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事例。

联想老人的经验, 灵活运用于实践。

脱衣诱熊减速, 这是小作者智慧的显现。

在细致观察中发现转机, 再次表现小作者的智慧。

篇4:《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一) 体验读书的第一重境界

1. 看图片,猜书名。(《鲁滨逊漂流记》)

这堂课,老师就同大家一起伴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同走进这本世界名著。

2. 听说有几位同学已读过这本书了,还想读吗?(想!)名著是百读不厌的。大家都知道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那么,读书还有三重境界,知道吗?(不知道)

3. 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体验读书第一重境界:“吞”书。真把书“吞”下去吗?当然不是。“吞”字有双引号。那么“吞”比喻什么呢?(课件映示,指名读)囫囵吞枣,浏览概要。“吞”书,就是整体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4. 假如,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看到书的什么呢?(封面)从封面上,我们应该最先关注什么?(书名)读出这本书名,一起读:《鲁滨逊漂流记》。

5.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个书名,你想问些什么呢?(为什么漂流?怎样漂流?漂流到哪?漂流中遇到哪些困难?)拿到一本新书,只有带着疑问,带着好奇,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让我们把大家刚才提的问题带到书中去,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好吗?

【点评】唤醒阅读期待,阅读灵感,把悬念与回味留给学生,让他们与名著更多地亲密接触。

6. 从封面上,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英国)

7. 读一本书,最好再对作者作一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走进作品,理解作品。关于笛福,老师这里有一段简单的介绍。(课件呈现略)读了笛福的简介,你又发现了什么?(笛福传奇经历告诉我们,他不但崇尚英雄,而且他也是英雄)

8. 要想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除了看封面,了解作者,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读简介,读目录)读了简介和目录,不但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还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到此,我们就达到了“吞”书的境界。

(二) 体验读书的第二重境界

1. 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呢?(映示:“啃”书)谁能告诉大家,“啃”书比喻什么?

(课件呈现)被故事情节吸引,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坚持将一部书读完。

2. 读一本书容易,读10本也不难,但我们小学阶段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课外书,可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所以说,读书贵在坚持呀!

3. 老师想给大家两点友情提醒:第一,我们在“啃”书时,最好能订一个读书计划。大家看《鲁滨逊漂流记》有多少页?多少字?每天打算看多少页?多少字?(全书220页,21.5万字。我打算20天看完,每天看12页,约10000多字)对,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分远期、中期和近期。第二,我们在“啃”书时,要尽量克服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谁先来说一说,我们有哪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什么说是不良习惯?(交流后小结)

(三) 体验读书的第三重境界

1. 下面,我们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煮”书。

2. 书怎么“煮”呢?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材料,各人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读一读。(学生自由阅读,教师行间巡视并个别交流)

3. 指名介绍读书方法,分享“煮”书快乐。

师:你是怎么读书的?

生:我边读边做记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煮”书。你做了哪几种记号?

生:疑问号、重点号、摘录记号、诵读记号等。

生:我边读边摘抄好词好句。

师:你摘录了哪些词句?

生:描写狂风巨浪、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

师:这是“煮”书。

生:我遇到生字词,例如,“飓风”“面面相觑”“泅水”就查字典。(交流“飓风”“面面相觑”“泅水”读音、词义)

师:勤查字典,既是好方法,又是好习惯,是“煮”书。

生: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师:这是“煮”书最好、最重要的方法。你读了这些材料,有什么感受?

生:读完这几段,我想说——鲁滨逊,你太幸运了,你命真大……

生:我觉得,也许鲁滨逊骨子里流淌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血液,也许是好奇与冲动、是固执与倔强让鲁滨逊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这条冒险求索之路。

师:精彩,你不但是一位小哲学家,而且还成了英雄鲁滨逊的知音。掌声送给他!

【点评】积极主动地倾听,真诚坦然地表达,尊重包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

师:还有其他“煮”书方法吗?

生:我对精彩句段反复读,多读几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煮”书。谁能把船长此时虔诚、凄惨、绝望的语气读出来?(生读)

4.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奖励你们看《鲁滨逊漂流记》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将目光聚焦到三百多年前的英格兰。(观看电影片段视频)

5. 看完后,你发现电影片段与阅读材料是什么关系?

生:对应关系。电影表现了文字,文字描述了电影。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读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边读边在头脑中放电影,也就是说,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也是“煮”书的一个好方法,不但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还能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

6. 通过刚才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概括读书的第三重境界,“煮”书就是——(课件呈现)反复阅读,品味书的精华,积累其中精彩的内容。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吞”书,坚持“啃”书,反复“煮”书,我们不但能一步一步地走近《鲁滨逊漂流记》,而且还能走进《鲁滨逊漂流记》,与作者、与主人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交流。

【点评】阅读分享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言语上的“你来我往”,应着力创设富有内涵的情境,增添趣味,引发学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与探讨,聆听与吸纳,欣赏与评价,从而分享阅读感受、思考见解,品味阅读的真正乐趣。

二、 介绍作品影响,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

1. 同学们,老师早在30年前就拜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最近,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又“啃”了一遍。书中许多内容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我的心。其实,这本书何止打动我、打动你、打动在座的各位。这本名著,曾打动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无数的读者。请看大屏幕作品影响。

2. 关于这本书,很多作家、名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课件逐条呈现)

3. 人们之所以喜欢名著,不仅因为它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吸引众多读者,还因为其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语言,给人以启迪,给人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老师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赠送给大家。(课件呈现)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丹尼尔·笛福(齐读)

三、 总结升华,拓展阅读视野

1. 鲁滨逊从小就不喜欢安逸、平淡的生活,他脑海里充满了闯荡世界和外出冒险的念头。为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我想,如果时光倒流,鲁滨逊仍然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2. 关于生存历险、执著奋斗的图书,除了《鲁滨逊漂流记》外,还有很多!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本,希望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

(好书推荐:课件呈现推荐书目封面)

3. 最后,老师想用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祁智先生的一首小诗《我就在书中等你》来结束今天的课程。(课件呈现,师诵读)

【点评】教会读书,更教会做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师生相约共读,其义绵绵,其乐融融。

篇5:《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1.谈话导入,以谈话方式导入,迅速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2.品读赏析,有目的引导学生围绕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畅谈感受,学习通过细节品味的读书方法。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强化角色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

3.最后通过拓展延伸和总结提升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激趣引读,遵循了语文学生规律“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同时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的归宿,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做法。推荐读书方法,为今后的阅读作为铺垫。

二、不足之处

对书中精彩片段的品读还不够深入、透彻,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体现得还不够充分。

三、改进措施

篇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筏:fá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竹筏。皮筏。

笔画数:12;部首:竹

造句:江上并排漂着几十只木筏。

陋:lòu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陋。粗陋。陋俗。狭小,简略:陋室。简陋。因陋就简。陋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见识小:浅陋。孤陋寡闻。轻视:陋今而荣古。

笔画数:8;部首:阝

造句:这间茅屋非常简陋,但他仍然住得很开心。

圈:quān

环形,环形的东西:圆圈。花圈。圈套。画圈。周,周遭:跑了一圈儿。范围:势力圈。画环形:圈阅。圈点。圈定。划界,围住:圈地。圈闭。

圈juàn 养家畜的棚栏:圈舍(sh?)。圈养。圈牢(饲养家畜的地方)。猪圈。姓。

圈juān 关闭:把鸡圈起来。他已被圈在监狱里。

笔画数:11;部首:囗

造句:quān 他每天早晨起来都会绕着操场跑几圈。

juàn 这些奶牛被圈养在牧场里。

juān 快把这些绵羊圈起来,免得跑散了。

蛮:(蠻)mán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坣g )。蛮不讲理。愣,强悍:一味蛮干。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笔画数:12;部首:虫

造句:这个蝴蝶结蛮漂亮的。

叛:pàn

违背自己所属方面的利益投到敌对方面去:背叛。叛国。叛逃。叛徒。叛逆。叛变。

笔画数:9;部首:又

造句:这些叛徒卖国求荣,不会有好下场。

重点词语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简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

叛乱:武装叛变。

畏惧:害怕。

宴会: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集会。(指比较隆重的)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本文用来形容环境。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流落:穷困潦倒,飘泊外地。

木筏:用长木材结成的筏子。

援救:帮助别人使脱离痛苦或危险。

寂寞:孤单冷清。

穗子: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部分。

圈养:在棚栏中饲养。

野蛮:(1)不文明;没有文化。(2)蛮横残暴。

挣扎:用力支撑。

停泊:(船只)停留。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课文重点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本文属历险小说类,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鲁滨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课文叙述鲁滨孙在荒岛上选择合适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树阴、能防野兽,盖起简陋的住所,解决了生存的重要条件——居所。描写鲁滨孙“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解决了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在荒岛上生活,还要面对被野人屠宰的恐惧,这也非常惊险。发现野人的脚印,“恐惧万分”“不安的心情”,并不是说鲁滨孙胆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篇7:《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积极地向命运抗争,向命运挑战的顽强精神与毅力。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并能从中感悟出人生的真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感悟出人生的真理。

教学过程:

一)设疑谈话,引入新课

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谋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同学们,我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和小说的时代背景。

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注意小说的奠基人,被 “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梗概,了解大意。

(让学生认真地自读梗概内容,边读边想,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2、再快速默读更改部分,了解文章中鲁滨孙的的经历。鲁滨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只要内容。)

3、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概括。)

小结:主要写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船长,终于回到英国。)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汇报结果:

A、住--用木头和传帆搭帐篷。B、吃--打猎、捕鱼,养羊种粮。

C、安全--防御。 D、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想一想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勇敢坚毅、积极乐观、聪明能干等)

3、阅读精彩片段,思考片段中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自己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想“好处与坏处”的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并能把自己的不同见解和全班同学交流。)

说话练习: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说一句话。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从中受到的什么启发呢?

五)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 食物 安全 孤独

(毫不畏惧 坚定信念)

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主要记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的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独自一人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九,最后,他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个故事。课文按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顺序叙述,情节生动曲折。故事塑造了鲁滨孙这位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能紧紧围绕重点段落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之后,从“悟”字出发,体会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懂得了在厄运面前,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要有生存的勇气,要积极地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并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战胜困难,去主宰命运的道理。

篇8:《鲁滨逊漂流记》荐读课教学设计

一、 创设氛围,交流引入

1. (从引读《童话大王》的作者郑渊洁与小读者的一段对话开始)

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设计意图: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名著的内容丰富、生动,和学生们一起读名著的课堂应当充满着和谐、宽松的氛围,要时刻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我的需要。】

2.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三百年前的英格兰。投影出示“鲁滨逊”的原型——英格兰水手塞尔科克的故事梗概及作家迪福以此为素材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

3. 有同学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鲁滨逊漂流记》)简要介绍该书受无数读者青睐的情况。

4. 想认识鲁滨逊吗?出示作品开篇对鲁滨逊及其家世的介绍。(学生交流对鲁滨逊的初步了解:他出身富贵人家、生活无忧;在两个哥哥相继牺牲和失踪之后,他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全部希望)

5. 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怎样为自己设计将来?(学生想象交流)

6. 一个个多么令人羡慕、向往的将来!鲁滨逊是不是这样的呢?

二、 一唱三叹,初感人物

1. 怀揣着远游的梦想,鲁滨逊一次又一次固执地不愿听从父母的劝告,毅然登上了一艘驶往伦敦的船……时间:1651年9月1日。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时间。

(1) (投影出示鲁滨逊第一次出海,刚开始遇到风浪的相关内容)如果你就是第一次乘船出海的鲁滨逊,见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交流)

(2) (投影出示描述风浪变大,水手惊恐,船长祈祷的相关内容)如果你就是第一次乘船出海的鲁滨逊,见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交流)

(3) 上帝是仁慈的,这群人是幸运的,因为有一艘经过这里的船放下了一只小艇,艇上的人冒着极大的危险救下了鲁滨逊和船上的其他人。上岸后,人们还筹集了足够他们返程的费用。如果你就是第一次乘船出海并大难不死的鲁滨逊,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一串发问,勾起了学生对自己内心的叩问。而相机出示的文字和画面,又让学生能凭此与鲁滨逊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在一唱三叹的回转反复中,学生体悟到了鲁滨逊内心两难的矛盾,知道了“我一直坚持”并非“不怕死”,而是为了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

(4) 猜猜,鲁滨逊究竟会怎样?

(5) 也许是第一次出海没能让鲁滨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许鲁滨逊骨子里就流淌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血液,也许是好奇与冲动、是固执与倔强让鲁滨逊第二次登上了出海轮船的甲板。这次远游让他成功地登上了非洲的土地并顺利返航,这成功的航行使鲁滨逊收获了很多。猜猜他能收获些什么?(投影出示相关内容)(金钱、经验、以少变多……)

(6) 品尝着收获的兴奋与喜悦,鲁滨逊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第三次出海,在经历了被海盗俘虏、侥幸逃离等一系列磨难之后,鲁滨逊踏上了巴西的国土。通过四年的努力,他在那里经营的种植园也渐渐兴旺发达起来,资产也丰厚了。

(7) 然而,安逸富足的生活并没有留住鲁滨逊的心,猜猜他又想干什么了?(出海)

(8) (投影出示:1659年9月1日,我们上船了。)看着这个时间,你想到了什么?(八年前的这一天,鲁滨逊第一次登船出海)是的,八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发生过多少令鲁滨逊出乎预料且又难以忘却的事情呀。也许,鲁滨逊怎么也不会料到,这次出航,会有更多令他难以置信、刻骨铭心的事情在等待着他。

三、 看听思述,亲近角色

1. 有一天……(投影出示插图——船遇风浪)他发现了什么?预感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想象交流)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此环节的设置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们的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既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还能促进他们亲近文本、融入角色。】

2. 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老师只记录下一些零星的碎片。让我们来看看鲁滨逊的遭遇究竟会如何?

(投影出示:大风连刮十二天 船已渗漏 滔天大浪冲进船里 上了小艇 像山一样的巨浪 底朝天 卷入大海 推向海岸)你的目光停留在哪一块碎片上?(学生简要表达自己的想象和预感)

【设计意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在向读者介绍《鸟雀街上的孤岛》这本小书的时候说:“在这样一个有着很多书可以阅读的时代,一本薄薄的小书,我却不舍得一气把它读完,我是用很慢的节奏在读它。”一个人潜心阅读,赏析文学魅力的过程,需要在文字中慢慢地走,细细地体味才能从中觅得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与许多感悟相邂逅。】

3. 鲁滨逊站在海岸边,他眼前出现的是什么呢?(投影出示:我在岸上跑来跑去,连同伴们的影子都没见到,只看到几顶帽子和两只不成双的鞋子在随波逐流。)

4. 他的眼前还出现了——(投影接着出示:这是一座孤岛,四面环海,看不见其他陆地,只见远方有几块礁石;再就是西边的三海里之外,有两个比本岛还小的岛屿。我还发现,这个小岛非常荒凉,绝对没有人居住,只有野兽的踪迹和许多鸟类。)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那凄惨悲情的一幕,读出鲁滨逊内心的孤寂与无助,读出一个勇士此时的内心真情。我努力地在引领孩子阅读、讨论、想象中欣赏文学,孩子也在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魅力。】

5. 你如果就是鲁滨逊,现在最想知道什么?(这是什么地方?怎样离开这里……)相信鲁滨逊比你还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幸运的是,鲁滨逊找到了离开这座孤岛的办法。替不替他高兴?(——高兴!)

6. 很遗憾,请先收回你的高兴,因为这个办法是鲁滨逊花了19天加2个月再加28年才找到的。

7. 还是让我们来替鲁滨逊想想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吧。

(1) 在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鲁滨逊怎样找到食物,他会不会饿死?

是的,民以食为天,吃的,很重要!

(2) 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无法离开这座荒岛了,鲁滨逊住在什么地方呢?

这也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3) 这座荒岛上会不会有毒蛇、野兽?如果有,鲁滨逊怎样防御它们的攻击呢?

是啊,鲁滨逊侥幸没被水淹死,好不容易上了岸,如果被野兽吃了,那真是冤啊!大家真是急鲁滨逊之所急,想鲁滨逊之所想!

……

【设计意图:激发小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应该注意两点: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二要及时鼓励,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可以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结果的肯定,可以是对学生思考方式的认同,可以是对学生阅读情态的赞许……】

8. 28年2个月19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能算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却是何等的漫长与珍贵?作为一名读者,你此时最想知道什么?

生:鲁滨逊怎样度过这么多年?(投影出示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小麦、驯养山羊、制作瓦罐的相关图片)

(学生分别交流: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别林斯基曾说:“你可以不必担心孩子领悟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其实,当学生们沉浸在阅读名著之中,目光灼灼、言辞切切时,我们已不必赘言。因为,名著对于学生们的感染与熏陶已然是自有其时,也定然会自有其序。】

9. (相机出示描写制作瓦罐的文字片段)读着这段文字,鲁滨逊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10. 就是这份坚持的信念,让身陷孤岛的鲁滨逊生存了下来。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靠他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我由衷地赞叹鲁滨逊在荒岛上为了生存所表现出的勤劳与勇敢,更惊叹他那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承受能力。鲁滨逊坚持着,将面临的困难一个个消灭,最后终于得到了回到家乡的机会。

四、 戛然而止,悟意升情

1. 关于这本书,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出示卢梭和杨红樱对该书的评价)男同学读了这两句话想说什么?女同学呢?(学生交流)

2.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定然无法彻底诠释“鲁滨逊”这个人物真正的内涵,相信课后我们一定会认真地捧起这本书,去书中寻找鲁滨逊,去书中感受鲁滨逊。

3. 书中有很多名言,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句,送给同学们——“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4. 最后,用一首小诗《等你》结束今天的课:“带着渴望,带着梦想,带着追寻,走到书里来。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这里有最好的朋友,在书中等你!”

篇9:《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课文篇幅很长,学生完整朗读课文一遍需要18分钟的时间,45分钟也就只能把课文走两个来回。于是,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这篇课文。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并积累四字词。接着,让学生读梗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自由读精彩片段,找出自己感受自己的片段,进行批注。第二课时进行交流,针对他们感受最深的片段,走近鲁滨逊,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深远的人生启示。

第二课时的课堂是比较开放的,学生畅所欲言,他们爱谈什么谈什么。通过交流,我知道学生第一课时的自读自悟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有的孩子谈到了鲁滨孙在孤岛上的孤单寂寞,他们是通过课文多处的描写加一体会,从而体会出鲁滨孙生存下去的不易!孩子们说,这样的孤单寂寞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是,鲁滨孙能坚持活下去,他一定还想了许多其他排遣寂寞的办法,从而认识到主人翁那种在逆境中不屈服的可贵精神。通过体会鲁滨孙列的“幸”与“不幸”的明细帐,学生领悟了鲁滨孙永不放弃,乐观向上的精神实质。

篇10:《鲁滨逊漂流记》教学反思

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描写传奇和历险经历的儿童文学佳作,文章情节变化曲折丰富a,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阅读注意力。对于如今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他们已享受惯了风平浪静,当困难挫折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选择逃避。而《鲁滨孙漂流记》为他们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教会他们坚强,教会他们勇敢地接受人生中的每一个挑战。《鲁滨逊漂流记》是苏教版六上教材向学生推荐的一本好书。教材先是安排了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初步接触该书,然后在“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中简介了全书的内容,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动机,增加兴趣。所以,我选择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来指导学生赏读名著,旨在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课标》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

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在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谈话导入,以谈话方式导入,迅速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第二、整体把握,学读一本书,从学读封面,读作者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及作品角色,并为下一步感知故事情节奠定基础。

第三、品读赏析,有目的引导学生围绕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畅谈感受,学习通过细节品味的读书方法。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强化角色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课堂生成的例子出彩:不足:)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和总结提升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激趣引读,遵循了语文学生规律“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同时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的归宿,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做法。推荐读书方法,为今后的阅读作为铺垫。

本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在这个交流会上呈现给大家,我们并不是要固定一种课堂模式,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这节课,能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方法和收获在这节课中得到展示,通过教师的点拨总结,提炼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这节课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期待,走出课堂,仍能够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去阅读其他的名著。当然我们只是一种尝试,目的是倡导大家重视课外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长期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1:鲁滨孙漂流记教学方案

1、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4、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2、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2、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3、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

⑴ 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2、学生活动设计:

⑴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篇12:我眼中的《鲁滨孙漂流记》

翁忆春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我受益匪浅,不仅懂得了遇到困境时要冷静镇定,还学会了怎么在死亡的逼迫下学会感恩。虽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成绩不好就会使我丧气,但我相信,我一定会像鲁滨孙那样,成为一个能在逆境中向前的勇者!

郑思妤

我读了英国的丹尼尔·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深深地佩服鲁滨孙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初到荒岛时,虽然也十分绝望,但他很快便调整好心态,列出一张好处与坏处的表格,从中找到希望。他在荒岛上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多么漫长的日子!他在荒岛上学会了生存,还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家园。

潘安琪

我细致地阅读了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撰写的《鲁滨孙漂流记》。每一次阅读,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其中,感受着鲁滨孙生活的惊险与刺激。主人公鲁滨孙,一个集智慧与乐观于一身的探险家,他教会了我们:“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真的,毋庸置疑,这真的是一本看了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

周莹

感谢你,路过我的豆蔻年华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你曾孤立无援,

却未曾被眼前的磨难、挫折

抹了志气:

你曾想方设法,

却未曾设想最后能换来的是

清新田园:

如此

巨大的惊喜,

如此

不易的现在,

如此

顽强的精神!

漂流的少年啊,

你身上具有的,是我们所渴望的。

渴望你的幸运,

渴望你的机智,

渴望你的顽强!

你做的一切令我佩服!

漂流的少年啊,

感谢你,

路过我的豆蔻年华!

杨若昕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我十分佩服鲁滨孙,他在孤岛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靠他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生活了二十八年,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到彩虹?鲁滨孙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是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些磕磕绊绊,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

李灵捷

鲁滨孙流落孤岛,身陷绝境,面临着孤独、恐惧等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绝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会绝望,可他却不埋怨,不沮丧,积极行动起来,凭借坚定的意志、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去解决所有的问题,终于把荒岛变为自己美丽的家园。我心里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虽然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不会遇到像鲁滨孙所处的那种绝境,可是生活中依然会有许多困难。我们同样需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练就生存的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鲁滨孙那样,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翁婕

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滨孙说的一句话:“尽管我目前处境不幸,但与初来岛上相比,甚至与过去两年相比,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是啊,人生的境遇万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生活的财富。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首先要适应环境,然后再努力破除环境的束缚,积极地改变环境,这样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环境。

张智涵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主人公鲁滨孙因为航海意外事故而流落到了毫无人烟的荒岛上。可他并没有因为荒岛上恶劣的环境而放弃生命,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建造起豪华的“别墅”,种起粮食,圈养起动物,还制造出陶瓷……在荒岛上,鲁滨孙的生活有了规律。后来,他无意间救下了一个野人——“星期五”,并教他文明社会的行为,让“星期五”和自己成为好伙伴……我觉得,我应该向鲁滨孙学习,学习他有勇有谋的精神,像他那样勇敢,不被困难吓倒。

叶榕

读了这本小说,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怨天怨地,要乐观向上,往好的方面去想,必须要自己去尝试解决困难。俗话说得好: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想想我自己,每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畏首畏尾,从来没想过要迎刃而解。读了这本小说以后,我开始正视困难,把困难当成一次次历练,不断磨炼自己,磨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

李鑫涯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孙在一次游历中遇难流落荒岛,并克服重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故事。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好想知道作者笛福究竟是怎样把鲁滨孙这充满激情、活力、智慧、有趣的冒险之旅写出来的。

张旭初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生存,让我学会坚强,学会自立,遇到困难冷静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我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我是主人公,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时,我肯定会惊慌失措,不可能向鲁滨孙那样冷静地思考问题,积极自救。为此我非常敬慕鲁滨孙坚强,自立,遇到困难冷静思考,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韩佳敏

我读过许多书,可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孙却给我很深的印象。谁能像他那样坚持不懈?谁能像他那样不被困难击败?谁能像他那样英勇神武?谁又能像他那样遇到困难也能冷静面对?当然,一定有,要不然,世界哪来那么多成功的人?拥有这些的人如果还没有成功,那他可能离成功也只差一步之遥。

林佳欣

当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真的被它震撼了!虽然,我长大了许多,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少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妈妈总是扶着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意识到家人关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看着鲁滨孙的经历,我可以想象到他在孤岛生活的艰辛,体验到他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我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之火。林俞彦涛

鲁滨孙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所经历的困难和危险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他坚持下来了,活下来了。能做到上面这些,是因为他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是啊,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上进。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想想鲁滨孙,让我们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战胜困难!

钟晨峻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看了之后让人永远忘不了的书,它讲述了鲁滨孙在一次大风中漂到荒岛,克服困难,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故事。鲁滨孙的勇敢、聪明、机智和顽强生存的精神让他在荒岛上创造了一番事业。看了这本书,鲁滨孙仿佛在告诉我:在生活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并用脑子思考解决方法,这样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董小羽

英国小说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漂流海岛,战胜困难的传奇故事。这本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不禁询问自己:如果我是鲁滨孙,我会在那样的逆境中生活二十八年吗?答案当然是不。现在青少年普遍娇生惯养,没有咀嚼过生活的苦涩,不懂得自立,还整天抱怨。这难道不引人深思吗?

高振源

我最喜欢的长篇小说就数《鲁滨孙漂流记》了,因为我被书中那惊人刺激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它带我认识了遇到困难决不退缩的鲁滨孙,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在逆境之中得以生存。

王诗怡

《鲁滨孙漂流记》是让我感受颇深的一本书,文中聪明能干、不畏艰苦的鲁滨孙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当你阅读这本书时,就会身临其境。在遭遇危险时,你会为鲁滨孙捏一把汗,在安全逃脱时,你又会为他松一口气。可以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位教我们学会生存与独立的导师。

丁欣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我不禁思考,如果是我落入了荒岛,那我会活几天?一天?两天?那我又会什么基本生存技能?劈柴?打猎?还有,没有一个人和我讲话,我又会有多么的无聊!可是鲁滨孙却能在孤岛上生活了那么久。因此,我们不但能从书中看出鲁滨孙独立的能力强,还可以看出鲁滨孙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程栋

篇1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是一篇略读课文。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二、学情介绍:班里全体学生都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对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地复述故事内容,能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

会生存。

五、教学准备:1、课件 ;2、师生课前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3、预习课文: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生存”,父母为大家创

造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大家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看到这个词语,大家一定会想起我们上学期读过的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

出示课题,读课题,说说什么是“漂流”,作者是谁,复述一些情节。(课件出示插图) 5 谈话引入课文。

上学期推荐学生读过这本书,所以让他们复述一些情节。

二、预习汇报,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预习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课件出示) 5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课件出示描述荒岛环境的句子,

提问:假如你来到了这样的荒岛上,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板书:食物、住所、安全、同伴)。

2、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鲁滨

孙怎样克服那些困难?指名回答,

3、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二十几年,真是一个奇迹,再读课文,看哪些内容最打动你,你体会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这些内容旁做些批注。

4、指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句。

5、小结:鲁滨孙正是靠了自己的勤劳、聪明、勇敢、善良,才得以生存下来。(板书四个词语) 1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四、进行采访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鲁滨孙回到英国,大街小巷都在传诵他的故事,各大媒体争相采访他。

1、同桌扮演角色,从不同角度进行

采访。

2、找几个扮演鲁滨孙的学生上来,

下面的学生扮演记者提问。(问题可以是:野人来了,你怎么办?在荒岛上,一个人很孤单,你怎么办?等等。) 12 通过采访活

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五、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1、鲁宾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使我们懂得要学会生存。

2、假如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如何面对?(课件出示)

3、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些情境,想想该怎么面对。 5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业:把自己如何面对困难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 食物

生存

安全 同伴

(勤劳、聪明、勇敢、善良)

篇14:《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了解鲁滨孙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继续练习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二、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在学习过程中继续练习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鲁滨孙是谁?漂流到哪儿?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介绍鲁滨孙及作者。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默读课文,看每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的生活?(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3.第一自然写的是什么?(介绍鲁滨孙)

4.第二至第九自然,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怎样分层?

起因(第二自然段):被冲到荒岛。

经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战胜困难,生存下来。

结果(第九自然段):回到英国。

5.经过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依据是什么?

(1)解决暂时困难。

(2)解决住的问题。

(3)解决吃的问题。

(4)抵御野人的迫害并教化一名野人。

分层依据:不同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鲁滨孙给你什么印象?(碰到危险不畏惧)

2.用上两组关联词语,把这一段连接起来。

(四)自学讨论第二段

1.鲁滨孙漂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荒岛上?如果是你,怎么办?(没有人居住、找不到任何食物。)

2.鲁滨孙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从船舱中找可用、可吃的东西。)

3.为了应付长期的漂流生活,鲁滨孙要战胜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要求:自己默读、在文中批画、与同学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汇报自学情况。

找住的地方。

解决吃的问题。

防御野人。

救下并教化“星期五”。

你认为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孙遇到困难不悲观,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在这个没人居住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凭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大自然的面貌,开拓了这块处女地,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五)朗读课文,谈感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六)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很好,我们现在虽然不会去航海和冒险,将来也不一定会遇到像鲁滨孙这样的事情,但是困难我们都会遇上,而且人人有,时时有,我们要学习鲁滨孙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顽强精神,要有勇气去战胜它。此外,我们从小就要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要多学知识,多长本事。

篇15:《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珍视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题导入

1、请同学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笛福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有关资料。

2、老师小结导入:

师: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生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小朋友都应该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它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考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掌握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阅读中词句的障碍。

2、考虑: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学汇报。

(本文写了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

三、深入读文,感受鲁滨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珍视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1、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发放表格,让同学自主填写。)

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解决的?

我的感受。

2、同学自主选择课文内容,感情朗读,激发对鲁滨孙的勇敢无畏的精神的赞叹。

四、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明确记叙的顺序。

(时间顺序: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同学简要复述其中的一些情节。

五、联系自我,畅谈生活

每个人在生长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你想怎样做?

六、拓展延伸

1、假如你遇到鲁滨孙的情况,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让同学了解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

篇16:《鲁滨孙漂流记》是怎样诞生的

这位水手的名字叫塞尔柯克,英格兰人,曾经是_艘货船的副船长。这个人刚愎自用,常常白以为是。不巧的是,这艘船上的船长也是一个蛮横专断的人。这两个人在航行中经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

有一天,他们的船航行到智利附近的一片岛屿时,两个人又因为一点小事争吵起来。塞尔柯克在盛怒之下冲船长嚷嚷道:

“谁稀罕你这条破船,我宁可现在就上岸,也不想再在这条船上待下去了!”话刚出口,船长就抓住他的话柄,毫不客气地请他立即下船。塞尔柯克原本说的是气话,结果真的被船长赶上了岸。他想反每,可是话已出口,自己又不愿在船长面前服软,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岸。

塞尔柯克上岸后,才发现这是—个没有人烟的荒岛,心里更加后悔,但为时已晚。从那以后,他就在那个荒岛上风餐露宿地生活了四年多。直到有一天被—艘过路的海船救起,带回英国。

一位记者根据塞尔柯克的经历写成了一篇纪实报道,引起轰动。后来,笛福又写了一本《鲁滨孙漂流记》。在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时,笛福特别注明这是一位水手的自述,而且在序言中强调此书完全是事实的记载。不过,笛福的小说和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还是有很多差异的。

篇17:《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

2、有关课文内容的录相。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喜欢看探险小说吗?请你谈一谈。

二、自由读文,扫清孛词障碍

1、生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拼读。

2、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或联系上卞文解决。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⑴ 字音:

木筏、恐怖。

⑵ 字意:

天涯海角:形容偏僻遥远的地方,也形容彼此相隔遥远。

流落:漂流、伦落。

木筏:用原木扎成的小船。相当于竹排。

容身:藏身。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野蛮:不文明的,未开化的。

叛乱:武装叛变。

4、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三、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鲁滨孙在──次意外中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在那儿,他用尽办法生存了二十多年,终于成功地返回了英国。

四、自由读文,试着给每一小段加个小标题

生述师板,也可让生上来板书:

1、爱冒险;

2、落困境;

3、找食物;

4、搭帐逢;

5、定居;

6、养猎物;

7、发现野人;

8、收野人;

9、救船长(回祖国)。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分小组讨论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从悟鲁滨孙的品质方面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碰到很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这儿看出鲁滨孙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板书:

勇敢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一丝安慰”这儿看出鲁滨孙是个能干、心细的人。

板书:

能干 心细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走遍荒岛”看出鲁滨孙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板书:

有耐心

七、齐读全文

八、指导口头简要复述故事

九、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训练学生概括和说的表达能力。

上一篇:三立国际学校五星级学生评选意见 (培训版)专题下一篇:法社会学典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