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2024-04-14

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精选6篇)

篇1: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刘 辉 1

(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浙江 义乌 322000)

摘 要: 2004年的义博会,已走过自己风风雨雨的10周岁,义乌会展的形成与成功必然有它优良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本文通过分析义乌小商品博览会蓬勃发展的过程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义博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并且相应地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与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 义博会 展会数据 展会的功能 展会专才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question of Yiwu commodities fair

Liu Hui(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The Yiwu commodities fair of 2004 is known richly, and the Yiwu commodities fair has already passed by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it’s own trials and hardships, there must be its fin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 in the forming and success of the fair of Yiwu.This text analyzed some existing questions and phenomena in the course of Yiwu commodities fair’s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demonstrated during the Yiwu commodities fair’s growing vigorously, then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for drawing lessons from.Key words: Yiwu commodities fair;fair data;fair’s function;fair professional

1、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2004年10月27日,为期5天的“2004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胜利闭幕。2004年的义博会,已走过自己风风雨雨的10周岁,再次向人们展现它特有的迷人风采。回望以往10年的历程,义博会从“敲糖换鸡毛”的“原始部落”成长为国际风云际会的“地球村”,从一个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地区性展会昂首跨入了国际大展会的行列。

1.1、档次越来越高

正如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在2003义博会开幕式上致辞所言:“义博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1995年的5月18日至22日,义乌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依托市场办博览会的新生事物——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其主办单位是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义乌市人民政府。到1997年9月举办第3届义博会时,主办单位就升格为浙江省人民政府。2002年,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的义博会,进一步提升到国际化的层面。而2003年的义博会,则由国家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由浙江省外经贸厅和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

同时,义博会参展企业门槛也明显在逐年提高。2003年义博会组委会办公室首次制定并实施7项参展企业准入条件,还引入公证机构进行现场定位公证等,保证了参展企业的品质和档次。

1.2、规模越来越大 首先,体现在展会的面积和展位的数量上。首届义博会展区面积不到5000平方米,展位348个。而今,仅梅湖会展中心展馆面积就达46500平方米,国际化标准展位1500 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辉(1973—),男,湖南长沙人,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现代物流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物流、工商管理。个。由于义博会知名度不断提高,义博会展位十分走俏,2004年更是增至3000个国际化标准展位,并且全部采用标改特或企业特搭的方式。如图一所示 2。

******000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历程图一******0220032004

其次,体现在参展企业的数量和档次上。义博会的参展企业,首届不足200家,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上海、沿海三省市和我市的部分企业。2004年参展企业1700家,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西班牙、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26个省、市,其中境外企业和外资企业比例近20%。如图二所示。

***100500展会面积(10平方米)展位数量(个)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历程图二******0220032004参展企业数量(10家)参展外商人数(百人)参展境外企业数量(家)

再次,体现在参展的商品类别上。参展的商品类别由最初时的日用百货和针织品两大类,扩张到文体玩具、五金电器、工艺饰品、家庭用品、服装鞋袜、工艺陶瓷、加工机械等方方面面,义博会的展馆也成了“不怕买不到,只怕想不到”的地方。

***00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历程图三******0220032004

最后,还体现在展会的成交额上。相对于首届义博会成交额的1.01亿元人民币,2成交额(亿元)外贸成交额(千万美元)注:以下所有图表中的数据资料均系作者本人从有关义博会的各项公开资料中整理而得。2004年义博会成交额达到74.3亿元,比首届增长了74倍多,比上届增长19.5%,其中外贸交易额为5.63亿美元,已经占到总交易额的62.9%。如图三所示。

1.3、影响越来越广

义博会带动了义乌专业展会的发展。据了解,义乌的专业展会在2000年就已出现,但只有一二个,从2001年梅湖会展中心启用起,专业展会大幅度增加,专业展会项目和展览面积都快速上升。义乌出现了一批品牌专业展会。依托义乌市场上发展迅速的服装、针织、饰品、拉链、玩具、印刷、五金等特色行业,出现了文体用品展、五金电器展、针织服装展、玩具礼品展等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例如2004五金电器展就吸引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19520余名贸易代表和采购商。

义乌专业展会发展历程图四2520******2005展会次数(场)

如图四所示,2004年义乌的专业展会次数达到17场,展览面积约11万平方米,国内外观众和采购商达18.3万余人次,实现成交额34.6亿余元。2005年义乌会展中心展览计划更是增加到了21场,比2001年约增长91%,比去年增长23.5%。

2、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随着义博会及其相关展会的雄起,所有有关义博会、义乌专业展会的媒体报道都可以看到大量的、热情喜气的溢美之词。然而仔细思考,已经历经十年风雨、如今正是蓬勃发展的义博会却依然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所谓“萝卜切快了不洗泥”,在义乌展会经济迅速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的滋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的展会数据

无论是义乌市政府公开的各项资料数据,还是有关义博会的各项相关报道,可以得到的信息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财务统计数据,而一些事关义博会“科学、有序、持续”发展的必要统计数据却极其缺乏。

以国际通行的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CSI)为例,CSI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指标,它对于真实了解和把握顾客的需求和潜在的期望,了解顾客对市场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质量期望”指标反映的是展会形象和实际服务质量;“质量感知”指标反映的是参展商在参加展会以后实际感觉到的展会服务质量方面的满意程度;“价值感知”指标反映的是参展商对于参加会展感受的质量与价格的匹配性的认可程度;“抱怨处理”指标反映的是参展商参加会展后从产生抱怨、投诉的程度和其处理效果的角度所感知的满意程度;“忠诚度数”指标衡量参展商再次光临的意愿和可能性。

在美国,除了服务业,交通、税务、甚至联邦政府都被纳入了测评的范围。而在中国上海,2004年也以会展业为试点,准备将CSI普及到所有行业。据悉,此次调查涉及了浦东2003年一年举办的45个展会中的三分之一,行业范围广泛,最终有1000多名参展商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新鲜出炉”了《新区会展业客户满意度 2003评价报告》,这是我国在会展业领域首次开展的区域性测评。复旦大学技术研究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全程具体操作。

而像义乌,与当地的产业集群背景的结合更加紧密,区域特征也更加独特明显,其实更加适合这种方式。然而恰恰相反,义博会的十年发展历程,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做出任何的调研。大家都说“市场反映好、客商满意度高”,但具体“好在哪里?高在何处?”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

有鉴于此,建议义乌市政府应该在每一届义博会举办之前,成立专门的“义博会满意指数测评课题组”;在举办之时,针对客商进行“质量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抱怨处理、忠诚度数”等指标的有效测评,以求逐步地完善科学的展会数据;在举办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地建设和发展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2.2、展会的功能有待提升 从参展商的角度来看:展前,参展商一般缺乏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目标客户的必要了解,往往由于义博会的声誉而盲目参展;展中,部分参展商表现出较为低劣的现场推销行为,反过来又影响到义博会品牌的美誉度;展后,参展商也缺乏与展会举办单位的双向沟通和互动,表现出双方之间在参展上的短期谋利行为。

从参展客户的角度来看:展前,参展客户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应该知道的可靠信息,比如参展商类别、企业名称、产品规格等等;展中,参展客户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指导,在观展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展后,参展客户更不可能得到展会举办单位及时的、准确的、全面的反馈和展后服务。

因此,一个有效的成功展会应该在服务功能上向上(参展商)向下(参展客户)进行双向延伸。

针对参展商,在展前,可以进行专业的参展技巧知识的指导,比如建议参展商邀请潜在客户观展、参展前做一些必要的调研、如何设计展位成功布展等等;在展中,可以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控制,以规范参展商的一些现场推销行为,比如礼貌用语规范、商务着装规范、展台限制等等;在展后,可以及时进行“参展商满意指数测评”、举办参展商论坛,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参展商,从而增强与参展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针对参展客户,在展前,可以将展会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展会的重点目标客户,也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调研,了解潜在客户真正的市场需求;在展中,给予参展客户以及时的指导和服务,比如展区的分布、分类和各自定位,参展企业的信用程度,合同的风险防范等等;在展后,应该将相关参展商的信息、同类展会的信息、下届展会的信息及时告知参展客户,并及时征求参展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寻求与参展客户的下一次合作。展会的举办单位还应该在平时积累相关参展商和相关客户的资料信息,并在展会的整个过程中为自己展会的品牌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从而达成展会功能的有效延伸。

2.3、展会专才的稀缺

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至30%之间。目前,会展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公认的朝阳产业,吸纳了众多的从业者。据称,国内会展从业人员已不下100万人,但是“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展会专才实则相当稀缺。而义乌市作为义博会的举办城市,由于本身只是一个县级市,因此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显得突出。

义乌会展业迅速发展的现实,与展会专才“百里挑不出一个”的矛盾,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会展经济的超前繁荣与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展会专才稀缺的主要原因。现在绝大多数的展会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知识相对欠缺,而且多数没参加过专业培训。因此,展会总体水平偏低,无 论从设计、创意到服务等方面,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缺乏有效的结构层次。目前从各大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及方向来看,比较集中于展会的策划组织以及展会的展台设计。然而在义乌,由于面临的国外客商可能更多地是来自中东地区,因此,小语种翻译在义博会上就变得“有价无市、一才难求”。

再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也缺乏内容上的系统性。目前,国内会展业比较繁荣的北京、广州等地会展职业培训市场,都还处于“见树不见林”的粗放状态。人们参加培训活动的主要目的还停留于信息交流,而培训活动本身的课程设置、师资、教材、证书、主办单位、培训效果评估、人才使用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没有真正达到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义乌,展会专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更是一片空白。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认为,“理想的世博人才,应该既是‘通才’,又是‘专才’。人才结构呈‘漩涡形’,其核心部分是会展运作人才,包括语言、会展、公共关系、客户服务、会展运营服务等,是专业性最强、需求数量最大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展会专才还应该在结构层次的配备上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展会专才的教育培训应该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要注重整个产业链上人才的全面培养。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会展业中,复合型人才本已承担着大量任务,因此,对他们的培训更多地应该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一来,在培训的内容上,更加应该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知识的突出性。

但会展培训更关键的问题是培训讲师的师资问题。就目前的培训市场而言,培训的讲师多是两类:大学知名教授和会展行业知名人士。这两类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缺陷,而且没有培训经验,造成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当然,这个问题可以借助联合培训、互聘教师等方式共同提高。

此外,参与展会的辅助人员也应该乐于跟陌生人交谈,并了解他们的需要,应该将事先准备好的企业印刷品或精致小礼品适时传递给潜力客户,从而达到营销的最终目的,扩大宣传效果。参与展会的辅助人员还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着装、修饰、语言和各种下意识行为表现。当然,辅助部门的专业人才,会展企业不一定要全职雇佣,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库。在举办展会需要的时候,及时与他们联系,形成一个工作团队,既可发挥专长,又可优势互补,而且还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刘辉.试论中国展会的发展——义乌会展走向成熟[J].科学时代.2004.11.P38-42.[2]佚名.展商如何在展会上出奇制胜[N].中国经营报.2004.11.1(C4).[3]佚名.会展教育与培训的“师资”之痛[N].中国经营报.2004.11.8(C2).[4]上海浦东新区会展办公室.展览业区域评估:能否为1:9铺路?[Z].中国会展网.2004.8.15 [5]王保伦.如何培训会展专业人才[N].中国经营报.2004.4.26(C3).联系电话:0579-5456084;0133-96899173 联系地址:浙江省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 刘辉(老师收)322000 5

篇2: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尊敬的张怀西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金秋十月逢盛会,四海宾朋聚商城。首先,我代表中共义乌市委、义乌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参加2004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各位领导和中外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繁荣新市场,建设新义乌。有着2200多年深厚历史文化的商城义乌,正阔步走向世界。一年一度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是展示义乌良好形象和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是中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舞台。本届义博会,共设展位5.5万个,其中主展馆设国际标准展位3000个,参展企业1700多家;有120个国家的10万余名客商前来洽谈、采购,其中境外客商1.2万名、跨国零售集团15家;有来自17个国家的60余名驻华使领馆官员出席,成为百国万商参展的重大盛会。

拓展新视野,实现新发展。我们将以饱满的精神、开放的胸怀、创新的工作,精心办好本届义博会,为参会客商创造更好商机。同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打造平安义

乌、生态义乌、和谐义乌、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步伐。

篇3: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博览会期间, 姜会长在义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仙的陪同下, 专程赴义乌进口商品城、义乌购电商平台、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和义乌跨境电商中心进行考察调研。听取了义乌小商品城集团党委副书记陈春梅关于进口商品城和义乌购电商平台发展情况介绍, 深入了解入住商户和电商企业商业模式与经营发展情况。听取了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负责人和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海关负责人的各自发展情况介绍, 仔细询问保税物流中心的口岸功能、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国际物流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和物流信息处理等业务发展情况, 以及试点跨境电商企业增长情况、日均包裹通关量、出口目的国增长情况等。姜会长高度肯定义乌利用良好的传统商贸业基础进一步发展新型现代流通业方面取得的成绩, 希望义乌继续利用好国家鼓励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 先行先试, 不断探索, 开拓创新, 提质增效, 及时总结转型发展经验向其他地方推广。姜会长表示中国商业联合会将利用自身资源为义乌市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本届义博会顺应国家“稳增长、扩内需”的战略调整, 科学把握国内外日用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 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方向, 以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转型升级为主线, 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采购商开展贸易洽谈、技术交流、信息发布的首选平台。展览规模达15万平方米, 设国际标准展位4500个, 分设五金、电子电器、针纺织品、饰品、工艺品、日用品、文体用品等七大行业, 另设创意设计、进口商品、全国妇联来料加工、浙江省山海协作四大专区。义乌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经营面积约470万平方米, 经营商位7万个, 汇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商品。共吸引来自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智利、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境外采购商。

篇4: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第四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义乌开幕

5月24日,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浙江义乌开幕。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毛光烈,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出席开幕式。

本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亮点越来越多。为期4天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以“引领旅游风尚,共享休闲品质”为主题,突出低碳、环保、突显新科技、新产品含量。参展范围包括旅游装备、酒店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珠宝首饰及奢侈品、旅游纪念品等五大方面。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境外企业、24个省份展商自发组团参展,吸引国内外专业观众90000人以上,其中境外专业观众8000人以上。博览会共设展位2099个,通过市场化招展的展位数达1387个,占总展位数的66.1%,比上届提高了14.1个百分点。本届旅游商品博览会还组织了景区饭店联袂采购、中国旅游商品开发研讨会等20项相关配套活动。

篇5: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的论文

30多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使得很多义乌人开始离开土地,以“鸡毛换糖”的方式谋生。农闲时,人们便挑着装满梨膏糖的箩筐,摇着拨浪鼓,行走在大街小巷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这种鸡毛换糖的形式,不但成了当地人的生活保障,也成为为后来义乌市场的形成基础。【前身:马路上的市场】

而说到鸡毛换糖,就不得不提起廿三里。它是“鸡毛换糖”的发源地,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最早发源地。对国际商贸城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来说,廿三里相当陌生。但当地的人一提起它,边骄傲地说:没有廿三里的马路市场,似乎也成就不了今天义乌的国际化市场。

受不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百货批发销售政策的限制,在货郎最集中的廿三里镇桥门头集市,一部分货郎歇担经营,逢一、四、七集市随地设摊。规模逐渐扩大。

时任片区工商所所长的虞瑞茂如今已进古稀之年。“当时我们经常去查这些随意设摊的,发现一个追一个。”

货郎们也聪明,摆在马路上,看见不对抄起日用百货就走。

可是市场需要这些货郎,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摊贩们也开始在马路上自由经商。一时间,廿三里道路上摆满了摊子。后来政策再度开放,政府划出了固定的一块区域,允许设摊,方便管理。当时很多摊贩,直接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搬进市场当摊位。在稠城的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也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义乌外出经商的人员从外地带回了多种小商品,在义乌县城湖清门街头摆卖,形成了群众自发性的小商品市场。

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前身------马路上的市场。

【萌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出现】

探索还在不断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呼声也渐渐响起。

1982年,为了整顿市场,县政府召开了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这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发前夕的号角声。

这次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此外,他们也作出了当时被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开放位于义乌湖清门的小商品市场。这成为了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雏形。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肯定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也使得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存在合理化。

市场被正式认可后,发展的速度出人意料。于是第二代市场孕育而生。【形成:第二代小商品市场】

政策的支持、商家的勤奋、市场的声名远扬,使得义乌也出现了“凹地效应’.1984年12月,位于稠城镇新马路太祖殿畈的小商品市场正式开业。每天前来交易的人超过万人,申请进场的人络绎不绝。

据统计,第二代市场开放使用后,平均每天来往商贩淡季有1.9万人,旺季达2.5万人,交换的小商品有2700多种,成交额平均每天20万元以上,商品远销全国各地。开市9个月,市场管理费和摊位费收入4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60万元。

【发展:第三代小商品市场】

随着市场辐射的扩大,交易种类的增多,原来的太祖殿市场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场地无法扩张、交通堵塞、排水条件差、夏天玻璃钢棚闷热等等。1985年,政府决定再次迁移、扩建市场。并设立了由政府领导带领的筹建小组。

小商品市场总投资360万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工商部门投资180万元,建造容纳摊位4000个的市场,用地2.8万平方米。第三代市场命名为义乌县小商品市场,面积较第二代市场扩大了数十倍,建设市场的资金投入也增加了数十倍,而两代市场的间隔仅有两年。第三代市场继承了前两代市场形成的良好基础,筹措资金的渠道拓宽了,财政、信贷、民间筹资的力度大大增加,避免了“无米下锅”的窘境。【飞跃:第四代小商品市场】

1992年5月,设有7100余个摊位的篁园路小商品市场(一期)正式开业。自此,小商品市场实行划行归市。8月,义乌小商品市场被命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

1993年,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城集团”)组建,作为承担小商品市场建设和物业管理的经营主体。政府在完成了培育市场的职能之后,就逐步退出市场竞争。

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的建设,采取了集资建场办法,其中一期市场7710户集资1542万元,二期市场5989户集资1197.8万元。1992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0.54亿元,1993年45.15亿元,1994年猛增至102.1亿元。1995年达到152亿元。

第四代市场具有产销一体化、营销品牌化、贸易国际化三大特点,由5个交易区和化妆品市场、国际贸易中心等共计7个功能单位组成。市场拥有全国及地区总代理、总经销商3000多家,代理名牌优质商品1万多种,1000多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在这里设立了直销点。在这一阶段,中国小商品城的市场经营面积已从1985年的1.36万平方米猛增到1997年的46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从619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184.68亿元。

【新篇:第五代小商品市场】

随着国内竞争的日益加剧,加上国内市场国际化,政府提出了“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构筑国际购物天堂”,“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战略构想。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发建设位于义乌城区东北方向的“国际商贸城”。它代表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乃至整个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完全现代化的、商场化的新型专业市场,也是“商城集团”顺应国际化需要而建造的专门以国际贸易为主的新一代城市商务区。【反思】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很多因素的。1.政府的助推。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初期,政府主要是起市场建设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在后期,政府通过以资为主,联合上海、北京的知名企业,创办专门建设、经营市场的股份制企业——“商城集团”。这使得政府开始开始以股东的形式在股东大会上表达战略意图,而不是传统的以文件、公告等行政命令的方式表达。这体现了政府的明智抉择。2.政策的指引。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代表的商品经济提供了合理化、合法化的土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转变、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都为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独立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3.商人的不懈努力。

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改革开放前夕,人们将商业定性为资本主义的行为,都没有遏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商业的追逐。摆脱现实困境的渴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从商的道路。从最初的摆摊,到筹资建设国际商贸城,这已经不再是商人个体的行为了。抱团、规模化经营的理念,让成千上万的人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生活。这是商人们的不懈努力所得来的。义乌精神、温州精神等等的地方性精神孕育而生。人们看到商业的背后,有着更强大的精神支柱的存在。4.相关产业及支援性产业的建立。

发达的相关产业与支援性产业以效率、及时、快速,甚至是特惠的方式,传送最符合成本效率的原料、产品及信息。它们为企业提供创新与升级的优势。义乌依托市场优势,构建起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带,并培育了服装、针织、工艺品等优势行业和产品。而另一方面,会展的发展促进了义乌商业的发展。会展的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开辟了义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篇6: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传统的专业市场是一种节省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的存在, 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 缺乏成熟的销售网路和现代营销能力。而小商品市场恰恰为这类中小企业提供了既节约成本又可享受在规模的共用式销售网路的交易平台。二是市场自由度大, 企业间“原子式”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古典式市场结构。这种竞争模式使市场交易费用成本达到了最低化, 从而使市场效率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收入需求弹性低, 以轻小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形成了规模经济不明显的产品结构。四是交通、通信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商品资讯流很难从人流和物流中脱离存在。小商品市场提供了一个集聚人流、物流从而实现资讯集聚、降低交易双方资讯搜寻成本的场所。五是传统国合商业的低效率和进入国合销售渠道高制度壁垒形成的制约。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巨大潜在市场的启动、中西部开发价倾斜性政策的确立、电子网路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充分利用, 为新形势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义乌小商品市场面临的发展机遇

1.1“入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经进一步拓宽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空间。

我国加入WTO以来, 随着商品、资金、人员跨国流动壁垒降低,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这推动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融合。

1.2 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市场开发为小商品市场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与国外市场对应, 作为专业大国, 蕴藏者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 推进农村现代化、加快农村市场成长将是本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实现小康的必然选择。义乌小商品市场成长脱胎于农村集贸市场, 于农村市场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再加上原有成型并较为成熟的农村市场网路, 农村市场的启动将会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产生重大而直接的推动力, 为市场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3 中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一直以来, 小商品市场的定位是经济落后地区, 其市场产品在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大, 也是市场商品直接或间接流向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渠道。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员素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跨地区办市场和各种商贸壁垒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中西部经济的启动, 必然会带动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 形成潜在的需求增加, 从而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拓宽发展空间。

1.4 电脑网路技术运用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小商品市场升级和功能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资讯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 电脑网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资讯革命带来的最具有特征的产物。它在银行结算、市场交易、商贸活动中的充分运用, 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改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建立场内以市场与市场、市场与非市场组织之间的资讯对流和联网, 进一步降低交易风险和资讯集聚成本消除了技术上的障碍。电子商务的最大缺陷在于缺乏有形的销售网路支撑, 而义乌小商品市场成熟有效的、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市场销售网路, 为电子商务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平台。如何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销售网路优势与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相结合, 将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之一。

2 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加重和反倾销压力加大。

我国加入WTO后, 尽管在国际市场上的准入门槛有所降低, 产品国际化流动的渠道有所通畅, 特别小商品市场在国家年华大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的比较优势突出, 劳动成本优势将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某种相对的优势。但国际上一些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和反倾销的压力也在逐步加大。着在近年来义乌小商品出口业务逐步扩大的同时已有所体现。如最近欧盟对我国提出的纺织品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强, 国际性产品的社会责任体系论证要求更为严格, 市场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压力进一步显现, 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形成制度上的约束。

2.2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使体制落差优势弱化。

义乌小商品市场之所以能在短期得到迅速发展,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农村工业企业的产品进入国合商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的销售渠道存在很高的制度性壁垒, 而市场属地方政府为吸引客户有意地在市场内总营造了一种市场特区, 使专业市场相对于其他销售组织形式来说形成了明显的制度优势。如税收方面直接或以包税制方式间接一大幅度降低税率;在土地方面, 对市场用地优先批租和给予特殊的地价优惠;在社会治安方面, 通过重点保护为市场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方面, 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宽容乃至保护;取消对异地商品和经营者的歧视性待遇;等等。有人统计, 税收和土地两项优惠占影响市场比较成本的因素比例高达20%以上。在当时社会发展背景和体制环境下, 地方政府无法为整个社会的交易活动营造一个理想、公平、自由、安全的体制环境, 但是, 在自身利益驱动下, 却在专业市场这一局部领域人为地创造了一种体制落差优势, 从而大大降低了市场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2.3 现代物流业兴起以及交易手段变化对小商品市场产生冲击。

上一篇:2016上海卷语文作文下一篇:小学教师师德表现个人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