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阅读鉴赏

2024-04-21

怀古咏史诗阅读鉴赏(精选6篇)

篇1:怀古咏史诗阅读鉴赏

■ 11级中考复习

古诗词鉴赏

★ 教学目标(中考诗词鉴赏要求)

① 初步鉴赏诗词的意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 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主要考点——

① 鉴赏意象(意境); ② 鉴赏语言(提炼关键字词)

③ 鉴赏表达技巧(写作手法); ④ 点评作品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常考的类型与主题思想

(1)寄情山水、闲适自在——自然风光诗、田园诗 a 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 b田园生活的悠闲与自由

(2)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离别诗、羁旅诗、边塞诗(3)建功报国、壮志难酬——怀古咏史诗

a抒发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b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c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豪迈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d抒发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山河沦丧的痛苦。

e表达年华消逝的伤感、壮志难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悲叹和生不逢时的愁苦。f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的诗篇,就一定是怀古诗。

(一)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其感情基调是。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二)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三)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首诗歌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2.这是作者最得意的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3.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一)相见欢(李煜)1.亡国哀思 凄婉

2.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二)寄 远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三)军城早秋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四)乌衣巷 1.燕子 兴亡

2.野草花说明那里荒芜已久了,人迹罕至,而夕阳本身给人一种落寞,失落的感觉,荒废的街巷里只有野草花在夕阳的照映下,那是荒芜,寂静,伤感的景色。

3.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其突出对比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篇2:怀古咏史诗阅读鉴赏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二、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吴钩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五、理解并背诵以下诗词。1

3、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4、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5、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首联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早上和傍晚。

(3)、“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

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7、8、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9

10、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③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③黄鹂:黄莺。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⑤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⑥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⑦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以古人自况。

11、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是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中的一个“尚”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联说明了人事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这一生活哲理;尾联中的“尚”字,既有对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有包含了作者至今仍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12、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13、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前席:古人席地而坐,谈话投机时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坐席,靠近对方。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但写作的角度不同,请说说两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李诗的写作角度是讽文帝悼贾生,感叹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王诗则是赞文帝褒贾生,认为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是有感于宋神宗的知遇之恩而写。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试析词中景物特点以及抒发的情怀,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

从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词人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抒发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感情旷达而不哀伤,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整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

1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上片运用了孙仲谋(孙权)与寄奴(刘裕)的典故。孙权当年建京口,并一度定都于此。南朝宋武帝刘裕则生在镇江。孙权能称雄一方,刘裕则曾经北伐收复洛阳、长安。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理想及北伐的决心。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指的是宋文帝元嘉年间 “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借古讽今,委婉劝阻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于事功,主张立即出兵。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文末以廉颇字比,用廉颇思赵一事,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

17、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①山河表里:指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互为表里。②西都:指长安。③秦汉经行处:指秦汉两代皇帝苦心经营的地方。

篇3:杜甫咏史怀古诗浅谈

一、借历史人物和历史古迹, 彰显自己的情怀和感慨

《咏怀古迹五首》是其咏史怀古作品的代表作品。

其一为: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诗人借咏江陵古迹以怀庾信, 因作者暮年境况及生活与庾信颇相似, 故而感慨颇深。正如沈德潜所说“此章以庾信自况, 非专咏庾信也。”

其二为: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此诗借对宋玉的悲忧穷蹙寄予深深同情, 并对其文采风流备为推崇, 而对其文章被人曲解颇不平, 借此以表作者的怅惘之情。

二、借史议今, 抒发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感慨

《蜀相》便是典型的一首。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咏史怀古诗是杜甫因“安史之乱”而避乱成都的第二年所作。诗的前半部分写景, 景中含情, 为下半部分的抒情做好铺垫。前一句的“寻”字, 说明诗人去武侯祠不是寻常的游览名胜古迹, 而是诚心诚意前行拜谒的。次句的“柏森森”一语, 从诗人眼中的景色显示出武侯祠的庄严肃穆和诗人的崇敬之情。颔联运用“自”和“空”这两个虚字, 是有深意的, 诗人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深为痛惜, 因而祠中草色再美, 鸟声再动听, 他也无心欣赏, 难以改变现实的无限惆怅心情。后半部分抒情, 颈联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概括追述。追述中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写诸葛亮的死和诗人的感慨。诸葛亮身死五丈原, 而其辅佐蜀主一统天下之志却未能如愿, 这怎么不使后世的英雄为之扼腕叹息, 泪流满面呢? 而在诗人杜甫心中勾起的还有更为复杂的情感, 写作此诗时的中原依然战火遍地, 诗人和民众一样流离失所, 有家难归;重振乾坤的英雄何在? 凭吊诸葛丞相, 诗人自然想起的是对当世的担忧, 对英雄救世的渴望。这篇吊古之作, 语言含情, 寄慨颇深, 很好的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之风格, 堪称杜诗中的精品之作。

三、饱含深情的歌咏诸葛亮的人格和才华, 即抒发了诗人对其仰慕追随之情, 又流露出诗人对其大业未竟的无限惋惜之心

小诗《八阵图》是杜甫咏史怀古诗中抒发此种情感的代表作品。诗曰: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诗作于代宗大历元年杜甫初到夔州时。全诗借咏八阵图遗迹, 抒发对诸葛亮的追怀。前两句从政治到军事极力赞美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军事才能, 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为铺垫。“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二句, 与诗题相合, 写八阵图的遗迹依然存在, 而与之相伴的还有诸葛亮统一大业未竟的遗恨。虽然八阵图成就了诸葛亮的一世英名, 却掩盖不住他事业未竟而终的遗憾。刘备对吴作战, 打破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基本策略, 遂使统一大业胎死腹中, 进而酿成千古遗恨。这是历史留给诸葛亮难以抹去的遗憾, 也是诗人杜甫对这位英雄无限惋惜的原因所在, 杜甫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咏赞了这位历史上的英雄, 同时又对他的历史遗憾给予了深切同情。其实, 使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赞颂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八阵图》一首诗中, 在《武侯祠》《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蜀相》《古柏行》中都表达了这种深重而感慨的仰慕之情。

四、引古事以讽今, 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之后中兴唐王朝的强烈愿望

《述古三首》这组诗是杜甫引古事以讽今的代表诗, 也是诗人用诗表达希望中兴唐王朝愿望的一组专题诗。诗人借对汉代中兴诸臣的追述, 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安史之乱”之后中兴唐朝的强烈愿望, 突出表达了诗人对匡世救民的英雄敬仰和渴望, 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高尚节操, 凸显了诗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伟人抱负和政治理想。

纵观文学史上的咏史怀古诗, 其共同的特点是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 抒写情怀, 发表议论或借古喻今、借古讽今, 杜甫的咏史怀古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其创作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不同, 因而在题材的选取和表达上也有所不同。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题材更多地表现为关注民生疾苦, 关注国家兴亡, 借历史人物和事件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情, 强烈而急切地表达了自己替君王分忧, 替百姓操劳的高尚情怀和伟大抱负, 那种不计个人得失, 愿为民族兴亡“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精神时时闪现在其所有咏史怀古之作之中。

摘要:杜甫 (712—770) , 唐代伟大诗人, 字子美, 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社会风貌,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表现了同情人民的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 故后人称其诗为“史诗”。他被尊称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艺术风格多样化, 但始终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优良的文学传统, 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广的影响。有《杜工部集》。

篇4:浅说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诗史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弄清史实。对于诗中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

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把钥匙,如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涉及到了三国时赤壁之战中的双方的重要人物。东吴的周瑜及妻子小乔以及姐姐大乔,也涉及到了魏国的首脑人物曹操,还涉及到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等等。如果我们没有对赤壁之战历史知识的了解,没有对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了解,就很难读懂诗人在此诗中的慨叹: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体会意图。后代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例如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由此,诗人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再如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激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史,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同是写项羽自刎乌江的诗,唐人杜牧与宋人王安石思考的结果完全不同: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而王安石则认为项羽的失败乃历史之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亭》)

第二种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雄姿英发的周瑜的追忆,反悔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感慨;或是搏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借刘义隆北伐失败来咏叹南宋宋孝宗隆光元年北伐兵败之事。

第三种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的,例如晚唐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汉文帝“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辛辣讽刺晚唐皇帝崇佛迷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现实,堪称一首借题发挥、借古讽今的杰作。

四.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异彩纷呈。在写法上,有的以景衬情,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里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上片描写金陵的壮丽景色,下片慨叹六朝竞逐豪华,终于亡国。有的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亡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无能,只得采用和番政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的对比对照,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野花开在昔日繁华的朱雀桥边,用“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进行对比对照,将昔盛今衰的历史串在一起,表现出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有的渲染烘托,如杜甫《禹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这首诗歌颂大禹开山治水的功德,表达自己对当代统治者的希望,巧妙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实,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

篇5: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黄桥中学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想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多媒体演示、学生共同参与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为什么?因为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用苍劲悲凉的情感来吟咏,所以怀古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二、解决预习题

概括分类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怀古伤(讽)今

古盛今衰,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物是人非,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如:刘禹锡《乌衣巷》

杜牧《泊秦淮》

3、析史明理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乌江亭》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三首唐诗,比较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 陵 怀 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答案】

一、思想内容:

A、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

B、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

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后尘

二、艺术手法

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

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

四、小结(表格 投影)

五、课后作业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课 后 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羽衣》为舞曲名。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分析】(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分析】

1、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篇6: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指导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寨淮河上和南岸的乌在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人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最后披文人情,细致体会。有的诗作怀古用典,作者故意写含蓄蕴藉,不认真体察难以得到诗人的本心,需要读者认真体会,涵咏领悟。

上一篇:四只淘气鸟作文下一篇:必学的职场人际关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