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练习题

2024-04-22

考研数学练习题(精选6篇)

篇1:考研数学练习题

2014备考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为方便考生的学习,在这一篇文章中,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点评点评我使用过的有价值的,受大家关注的考研辅导书和资料。其中数学和专业课的辅导书都需要看两遍以上。教材就不说了,时间多的话是属于必看的。顺便申明一下,纯属个人观点。大家还是辩证地看吧。其实不管什么书,只要用心多看多做,都会有收获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WD《考前冲刺最后3套题》★★★

比较简单,练练手不错。

恩波《最后冲刺成功8套卷》★★★

网上都喊不难,但是我做的不是很理想。怎么说呢,总觉得题目怪怪的。和真题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考试虫《8套模拟试卷》★★★

面市时间过早。没有一定的能力就去做模拟题的话,效果不是很大。虽然卖点是众多前命题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结晶,但也意味着出题风格与极力创新的现命题组的思路格格不入。陈文灯《复习指南之100问专题串讲》★★★

两位考研前辈编写的一本书,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形式有点类似大帝的《超越135》,不过内容没那么全。有些很巧很赞的方法,也有些方法复杂到不实用。知识部分的讲解常有神来之笔。

李永乐《最后冲刺超越135分》★★★☆

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考研数学的重点内容。并附有典型例题,有些难度很大,有些极其复杂。但大部分还是令人舒坦的。因为是例题,有人可能会倾向于只看不做。我觉得还是笔耕不辍为妙。不能说冲刺必备,但用来配合全书或指南做最后一轮复习还是可行的。李永乐《基础过关660题》★★★☆

一本客观题练习集。真的如传闻所言只是第一轮复习书吗?我看未必。书中的相当部分题目还是很有难度的。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660道题全会做,你的基础才算过关。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大帝无愧于“线代之王”的称号。薄薄的一本书把考研数学线性代数部分研究的非常透彻。第二三轮复习必备。得力于该书所讲的求行列式的递进法,我幸运地做对了08年考试中线代的一道难题。

黄先开曹显兵《经典冲刺5套卷》★★★☆

难度一般,可以拿来建立信心。一些题目体现出了新鲜的元素,不妨做做让脑筋转转弯。陈文灯《单选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Excellent,难以用语言形容。如果用心做完这本书选择题还拿不了满分,真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

《考研数学考试分析》★★★★

在复习末期,精心准备的考生一定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解题的规范性。计算题和证明题,究竟怎么答才算标准,才不用担心因解题不规范而丢掉分数?答案就在这本书中。近四年数一到数四的真题及标准解题过程应有尽有,好好研究模仿吧。对于经济类考生的又一大福音就是可以接触到数学一的真题。做做数一还是有助于拓宽思路提升水平的。

姚孟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题型精讲》★★★★

在做这两本书之前,我感觉概率与统计部分很难很难。做完之后,我豁然开朗到08年考试概率与统计部分得到了满分。题量有点大,要学会举一反三才行。有些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述可能会让大家不太习惯。

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

数学真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第二轮复习开始到考试前,需要经常反复地揣摩鉴赏。大帝的这本书,解析详尽,触类旁通,非常不错。另外其单独地列出真题,可以直接拿来模拟。

武忠祥《历年真题分类解析》★★★★☆

另一本优秀的数学真题书。汇集了从1987起所有的历年真题,独一无二。分类解析虽然算不上有新意(大帝也是这么做的),但难能可贵的是对题目在各章的分布做了详细统计,使考生对考试重点一目了然。每章还附有练习题,可惜没有解析。客观题解题方法部分犹如隔靴搔痒,令人意犹未尽。

李永乐《全真模拟经典400题》★★★★☆

大名鼎鼎,模拟必备。前半部分重点解读新增考点,后半部分的十套题基本涵盖了全部知识点。这本书拿在手中,首先要心态平稳,戒除恐惧。从我第一年花5,6个小时做完拿七八十分到第二年花3个小时做完拿一百二三十分的经历来看,如果你觉得它太难,可能你的复习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或者知识还未连成体系。

《考研数学大纲解析》★★★★☆

还是反复强调的权威性,该书中没出现的符号,公式等可以不用再考虑了。对待这本书,要像对待全书或指南那么严肃。内容均耳熟能详,例题也都是历年真题并附有常见错误做法以提醒考生。看起来应该不会很费时费力。另外,需要重点关注下书中提到的每章常考题型。李永乐《复习全书》&陈文灯《复习指南》★★★★★

绝代双骄。没必要纠缠在这两本书的比较上。大帝的书不是那么简单,灯哥的书也不见得有多难。前者内容完整即所谓的基础性,但编排略显杂乱;后者概括性很强令人一目了然但内容有所欠缺。一个事实:大帝专攻线代,灯哥长于高数。另一个事实:两者都是好书。当然前提是你认真地做了两遍以上。注意是做不是看。也不能只做不思考。

篇2:考研数学练习题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强调动手能力的,特别是作为比较高级别的选拔的考研数学中的线性代数,通过对比考试大纲,我们可以发现,考研数学中线性代数部分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没有变化,考生可以放心的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复习。在这里,数学教研团队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线性代数部分,对考生的复习提出建议,还是要以习题练习为主旋律,以原有的复习计划稳步前进。

线性代数在考研数学中占的分值比例是22%,与高等数学,概率论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线性代数这门学科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联系紧密,其章节内容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并且相互渗透。考研题大多就出现在这些联系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考生更要注重理解,多思考总结,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与转换,知识要成网,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很多考生都经过了暑期强化训练,对做题的各种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考生应该能发现,线性代数部分考察的知识点和题型都相对固定一些,当然,得分就相对容易些,但是线性代数的做题有很强的技巧性,这就导致如果考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掌握不够牢固,理解不够透彻的话,那么面对这类考题的时候就无从下手,很难把这种题顺利做出来,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性质,把所学知识整理出一个体系。

此外,学习数学不做题是万万不行,尤其是线性代数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生应该能够发现,线性代数对运算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但是运算量却相当大,这就导致由于粗心大意出现的错误不少,而计算错误多也是线性代数考研题得分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一个小错误,都会使往下的计算工作都白做,费时费力。因此对于经常犯“马虎”毛病的同学一定要培养自己计算正确的运算习惯,细心点,多加练习。

篇3:聊聊考研数学那些事

有没有对级数感到过头大?

有没有感觉秩带着神秘的面纱?有没有醉倒在随机变量的世界里?有没有对数学说过爱你不容易?

在健康约束下挑战自己的极限,于种种束缚中求取人生的极值。用精勤求学减少梦想的随机性,把微小的片段积分成考研历程。

寻根究底为内功心法,融会贯通为制胜王道。学习似习武需循序渐进,复习如悟道须心无旁骛。

唯有穿越黑暗,人们不能到达黎明。为了心中梦想,勇敢与命运对决!

跨越的不只是考试,收获的也不仅是知识……

如何复习

考研数学的要求由考纲规定,由历年真题体现。通过对这两份权威资料的分析,不难得出考研数学对考生的要求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基础、方法和熟练。

基础指考研数学侧重基础。考生可任取一道真题,该题可能有一定难度,可能综合性较高,但分析后便会发现:其涉及的知识点都含在考纲内,且大部分为考生在大学课堂上学过的内容。所以考生在复习前期应打牢基础,在复习的中后期若感到某部分基础薄弱,也要及时弥补。

方法指考研数学并非单一考点的堆砌,而强调对考点的深入理解(纵向)和综合运用(横向)。以高等数学中“导数定义”这个考点为例,若仅熟悉教材中导数定义的表述是不足以应对真题的。真题出现的题型有“可导的等价条件”和“已知可导求极限”。考生需要在掌握导数定义的基础上,理解导数定义的推广式,方能应对这两种题。这说明考研数学要求考生对该考点理解到一定的深度。

再以线性代数“矩阵可逆”这个考点为例,若考生仅从矩阵可逆的定义去理解,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n阶方阵A可逆有一系列的等价条件,如A的行列式非零,A的秩为n,A的行(列)向量组线性无关,以A为系数矩阵的齐次线性方程组仅有零解,A的特征值不含零等。可以说通过矩阵可逆的一系列等价条件可以把线性代数整个学科串起来。这就给了命题老师很大的发挥空间。事实上线性代数的真题经常“声东击西”:题目的条件是用矩阵表述的,解题却要从行列式,甚至线性方程组的角度考虑,体现出相当的综合性。

熟练无需赘述。3个小时,23道题,小题要求结果正确,大题在结果正确的基础上还要求写出完整步骤,没有相当的熟练度是不行的。

以上为考研数学的总体要求,那么具体到暑期应如何复习呢?

一般来说,建议考生把整个考研周期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暑期前为基础阶段,暑期为强化阶段,暑期后至考研前为冲刺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考研数学的三方面要求:基础阶段打牢基础。把考纲规定的考点“地毯式”地过一遍,做教材课后习题难度的题目。强化阶段归纳题型,总结方法。借助辅导书或老师讲解或自力更生,归纳历年真题题型,总结每种题型的处理方法,做每种题型对应的习题。冲刺阶段即通过真题和模拟题大量练习,以求熟练。

当然这是一般的规律,考生可参照此规律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自己达到考研数学的三方面要求即可。

弯路面面观

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奋战多年的教师,见证了笑脸背后的汗水,也希望后来者避开先行者的弯路。下面的种种弯路,踌躇满志的你是否已认清?(S:考生,T:笔者)

S:我基础还行,但对“方法”了解甚少。常拿到题没有思路,所以我要在暑期多看书,多听课……

T:什么时间做题?有多少时间做题?见了太多“纸上谈兵”的考生:听了很多课,也看了很多书,提起某种题型或方法都知道,但一动手做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就是考研战场的赵括吗?我常说一句话“多做题是考高分的必要条件”。听课看书对理解考点和熟悉题型有帮助,但代替不了做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理。

S:暑期到了,可我感觉自己基础不牢固,我要把课本从头到尾过一遍。

T:发现基础不牢,补基础是对的。不过到了暑期,再从头到尾过课本会有两个问题:1.时间是否来得及?2.是否课本的每个细节都要弄清才能进入强化阶段复习?暑期约一个半月的时间,多数同学在熟悉真题题型,若此时再全面复习基础内容,那必然会挤压或推后强化阶段的复习时间,从而造成被动。此外,普研数学(数一、数二、数三)偏重计算,证明题有,但不多。有效的复习应针对考试特点进行。如极限的复习应以计算为主,教材中用极限定义证明极限存在的内容不必关注。若考生已有一定基础,想补基础,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块内容,查找相关内容,避免因“完美主义”而过久地停留在基础阶段。

S:有些题型总没有把握,如用夹逼定理解题和一些积分计算。

T:用夹逼定理算极限会用到放缩,技巧性比较强。此外一些辅导资料上的积分计算题也属“偏难怪”。而技巧性太强的题目永远不会成为考研的重点。故考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通性通法上。

S:暑期做了一本辅导资料上的题,感觉很受打击,是我的水平不够还是题太难?

T:《射雕英雄传》各位都不陌生。“黑风双煞”当年也是有志青年,不过偷练了“九阴真经”后便步入了邪门左道。抛开江湖道义不论,单就练功而言,悲剧的诞生跟两位有志青年选择了一本不适合他们的书有关。事异理同。假设你基础一般,并在暑期做了“660题”(考研圈流传较广的一本书),会有两种结果:不是你伤害了它,就是它伤害了你。你解题受挫后,到处散播“660题”的坏话,这不是你伤害了它吗?与此同时,本来踌躇满志的你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此后无心复习,这不是它伤害了你吗?所以,暑期复习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也不是小事。就考研圈流传较广的两本“宝典”——“复习全书”和“660题”而言,前者适合基础较好的考生暑期用,而后者适合已稳拿110分的考生冲刺阶段冲刺高分用。

篇4:考研数学练习题

关键词:考研;高等数学;复习

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历年是考生们感到很棘手的问题,很多考生由于数学没考好而痛失深造的机会。尤其对于文科改考理工科或经济类学科的考生来说,数学这门课的难度可称为所有科目中最大的,也是最让人担心的。自从1997年数学考试大纲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以来,考生们普遍反映试题越来越难了。数学几乎成了相当部分考生难以逾越的"关口"。而在考研数学中,高等数学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每年都超过百分之五十,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两门课的比例都要大。但是数学相对英语来说,只要方法得当,提高非常快。所以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就能事半功倍。下面的备考经验也许能给考生以启发。

1 必须重视基础,重视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和理解。

考生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打好基础。数学是一门演绎的科学,首先要对概念深入理解,要不然做题时难免会答非所问,甚至是南辕北辙。其次,要把定理和公式牢牢记住,每一道题都是由基本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构成,它们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问题,多层次的组合形成不同复杂程度的问题。所以这些定义、定理和公式是解题的基础,而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这些内容就成为解题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掌握了定理和公式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近几年数学答卷的分析表明,考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定理记不全、记不牢,理解不准确,基本解题方法掌握不好,为了熟练掌握,牢固记忆和理解所有的定义,定理,公式,一定要先把所有的公式,定理,定义记牢,然后再做大量的练习基础题。做这些基础题时如能达到一看便知其过程,这样就说明真正掌握了基础习题的内容。这些题看起来简单,但它们能帮助我们熟悉和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所以考生不能因为这些题简单而不去看它,不去重视它。高数的基础应该着重放在极限、导数、不定积分这三方面,后面当然还有定积分、一元微积分的应用,还有中值定理、多元函数、微分、线面积分等等内容。

基本训练要反复进行。学习数学,一定要多做题。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样,一题多变,要训练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做到"熟能生巧"。通过基本训练巩固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2 加强综合解题能力的训练,熟悉常见考题的类型和解题思路,力求在解题思路上有所突破。

考研试题与教科书上的习题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有较大的灵活性,往往一个命题覆盖多个内容,涉及到概念、直观背景、推理和计算等多种角度。因此一定要力争在解题思路上有所突破,要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做大量的综合性练习题,并对试题多分析多归纳多总结,力求对常见考题类型、特点、思路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许多考生在做完教科书上的习题后,往往对考研题难以适应,其突出感觉是没有思路,这正是考生考前准备应解决的突破口。考生要掌握住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做题时,不必每道题都要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类似的题一般只要看出思路,熟悉其运算过程就可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做题的效率。

在选择习题时,考生要注意,最好先不要做模拟题,应该把真题先做一遍。因为真题的错误率比较低,而且最接近实际的试题。有的模拟题出得刁钻古怪,没有可做性。如果先做模拟题,假如选的模拟题不好则白白浪费了时间,而且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也有着负面影响。通过做真题,考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考研的重点,难点,重要的是掌握了各种常考的题型。在做完真题之后再做模拟题就会感觉自己的解题思路有了质的提高,对数学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

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考试会出现一些应用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试题和应用型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比较灵活,难度也要大一些。考生要注意对综合性的典型考题的分析,来提高自身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数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知识点之间、各科目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给综合命题创造了条件,因而考生应进行综合性试题和应用题训练。通过这种训练,积累解题思路,同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于那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灵活性、啟发性和综合性的题,要特别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数学试题千变万化,其知识结构却基本相同,题型也相对固定,往往存在明显的解题套路,熟练掌握后既能提高解题的针对性,又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3 注意归纳总结

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举一反三。 就各课的特点来说,高等数学是考研数学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大,需要复习的内容也比较多。另外高等数学还有跨章节乃至跨科目的综合考查题,近几年出现的有:级数与积分的综合题;微积分与微分方程的综合题;求极限的综合题;空间解析几何与多元函数微分的综合题;所以要求我们要注重归纳总结。

此外,数学要考的另一部分是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应用题的能力。近几年,高数中的一些考题很少有单纯考一个知识点的,一般都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解应用题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广,包括数学的知识比较要扎实,还有几何、物理、化学、力学等等这些好多知识。当然它主要考的就是数学在几何中的应用,在力学中的应用,在物理中的吸引力、电力做功等等这些方面。数学要考的第四个方面就是运算的熟练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解题的速度。如果能够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取得高分就不会是难事了。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陈文灯,黄先开.考研数学复习指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2.

篇5:考研数学练习题

一、强化基础知识:一些公式在做模拟题之前就必须牢牢记在心中,这样在具体应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将题目中常用的公式记在一个小的本子上,方便见缝插针式的随时拿出来反复加强记忆,让自己对其熟识到常识的程度。大家要注意模拟题不是为了将一套套习题做正确,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要注意各个知识点间的关联。做题之后一定要归纳总结,看看每套题之间的考点分布有什么关系,难度大小有什么变化,宏观上把握住题目的结构。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同时增强记忆。中公考研名师建议广大考生在限定时间里系统地做几套模拟题目或者真题,然后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这样,大家在考试时才能收到好效果。

二、查缺补漏:所有知识的共同特点都在长期的积累与渗透,如果考生在前期的复习备考中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想通过最后几周的突击猛攻,就上线圆高校梦,基本上是痴人说梦。而且时间飞逝,也容不得你在一门课的复习上孤注一掷。如果大家对近几年的真题吃透,可以翻看一下以前做错的习题,看以前掌握不牢的考点是否彻底明白,这样考试遇到同样的题目,才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于考取高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重点探讨冲刺阶段这些题型的复习策略。哪些题型还没明白,哪些考点还没有搞清楚。通过做习题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在没有任何参考提示的情况下,看能不能像老师一样的讲解下来,讲解不出来的部分,一般就是似懂非懂的部分,一定要有针对性的予以补课。

三、训练能力:只有平时多加以训练,考试的时候才能对各种题型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遇到陌生题型就张皇失措。中公考研名师指出,像数学公式必须在前期就记住,这样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大家一定要熟记。这个阶段做模拟题期间,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习题练习,熟悉命题规律和题型,丰富临场经验,锻炼应试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习题训练可熟能生巧,以应对不只考“懂”而要考“熟”的特性。

篇6:考研数学练习题

我三月份开始看高数,暑假之前,每天晚上看3到4小时,时不时的会偷懒,暑假期间每天看半天高数,(还有半天看线代或者背单词),在这段时间里,我没看任何别的辅导书,仅仅是看高数课本和线性代数课本,高数课本上95%的课后题我都专门用本子做好了,线代课后题我基本上全做了,而且在这期间我把高数课本看了两遍,第一遍主要是学习和练习,第二遍则是自己进行总结归纳(我自己总结归纳的笔记就有一大本,以后我基本上就没再翻过课本,因为我自己的笔记很全面并且要点很直接)。9月份开始看陈文灯的全书(最失败的地方),高数将近花了一个半月(痛苦的一个半月),线代用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到十月分开始看概率(也是很失败的地方)。11月中旬之后,就很少看数学,特别是高数部分基本上就没再碰,只是12月份开始做2000年以后的真题和《李永乐经典模拟400题》。12月中旬以后基本上就没碰数学了,只是考试前一天晚上整理了一下公式。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东西:

1、一定要重视课本。数学不像英语政治,英语政治主要靠辅导书,数学则主要靠课本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翻一下数学大纲,上面列出的知识点全部来源于课本。而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我认为莫过于坚实的基础,包括对定理公式的深入理解,对基本运算的熟练和高正确率,对最基本的一些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很多人说数学难,但是我觉得只要抓住基础,就并不会太难。首先考研题中,至少60%属于基础题,主要考察最基本的运算,对知识点的理解等。另外40%则一般是在基础上的一些提升和扩展。考察会比较深入。而所谓的难题,我觉得一般不会过20分,而且这些难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只是会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扎实的基础和更强的数学能力,所以在考试中很难拿分(时间有限,难以做到平和的心态,状态不一定很好),成为“难题”。所以,可以看出学习数学的前提就是扎实的基础;础扎实则无论题目怎样变化,你一般可以拿?20分(基础题拿到绝大部分的分值,中等题拿到大部分,难题拿到一半甚至一小半则可)。我认识不少人,不看课本而直接从辅导数下手,结果是困难重重,而且弄的他们的思维简直就是一片混乱。他们有时候问我的很多问题,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只要认真看过课本的都可以解决。这些人,在最后的考试中,绝大部分成绩不理想。我的几个考研战友,我们都一样采用重视课本的策略,而我们的成绩都在120分以上,有一个140的。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的作用。

2、不要小看课后习题。可能你作了一些数学书前几章节的课后习题,觉得比较简单,没意思;又或者你觉得课后题太具备针对性,考察范围太窄,与联系性比较强的考研题型相差太远。而我则要告诉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课后题。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掌握从哪来?运算的熟练和准确率从哪来?这些都要靠大量的练习,课后题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条件,它们都是直接针对本章节的知识点的,而且绝大部分的题目设置的都很合理。当然,由于是课后题,有些题目可能会略显简单,但是我觉得也不要小看他们,尽量都动手算一算,很多问题在实际作的过程中才会暴露出来。还有,这些课后题中,有些并不简单,而且有些还非常有趣。不信你可以作一下不定积分和定积分部分的课后总习题,你就会发现你作不出来的会有不少的。而有些人认为课后题太具备针对性,考察范围太窄,与联系性比较强的考研题型相差太远,我要说的是,实际上一道出的好的考研题,一般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最基础的知识点,而很多题目,当你能够分解出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解出来了。如果没有很多针对性练习,不能熟练的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点,你如何在一道较复杂的题目中辨别并分解出他们。所以心不要太大太急,先打好基础再说。

3、不能光看不练,

备考资料

我知道不少人复习数学时,光抱着书在那看,很少动笔,觉得数学重要的是思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看到题目就觉得眼熟,觉得会做,真动笔的时候,就发现这也不对,那也卡住,很多平时没注意的问题,一下子都暴露出来了。我有个朋友就是典型的这样,平时讨论一些题目,他好像还挺不错,结果才考了76分,他自己说的就是那些题目都看过,就是下手的时候问题太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数学除了勤思考以外,还一定要多练习。

4、对数学复习全书的态度。我前面也指出了,看陈文灯复习全书是我最大的失败。这失败就在于我没有把握好对待它的态度。

很多以往考研的人都推荐这本书,所以我也买了一本,并抱着一种万分仰慕的心理来用这本书。结果是极度的痛苦。我是在已经复习玩高数第一遍才开始看这本书的,应该说我的基础可以算还可以吧,但是在前两章过后,我就遇到很大的问题,不少题目看不懂,看懂了也不会,看懂了也记不住。因为那本书上不少题目不是靠想出来的,是套出来的,

陈文登老师不愧是数学大师,自己先设计一系列套路,然后再设计一系列题型来印证他的那些套路,所以对于这种题目,只能靠记,记住那种题型套那种方法,那种方法套在哪种题目上。你要凭自己想出那些题目来,简直就是开玩笑,妄想(这在定积分那章是最严重的)。看到微分方程的时候就更夸张啦,陈大师居然引进了“微分算子法”来解微分方程,看到他列出的一系列公式定理,有如天书,我才意识到,要不然就是我疯了,要么就是他疯了。大纲上规定的那几种题型,在课本上就能找到各自对应的解题方法,而且容易理解,公式也并不复杂。我们的陈大师非要列出一种所谓的简便方法(不然怎么显出自己是大师呢,是权威呢),更甚者,居然还列出了大纲上根本就没要求的题型,再过几百年也不可能考。

如果我早一点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坚决的放弃这本“好”书,或许就不会有我后面复习时间紧张的局面了。我是一个做事情很认真,而且不碰钉子不易回头的那种人。所以我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那些困难,虽然越来越郁闷,我还是不停的安慰自己,人家是大师,不会有问题的。熬过一个多月以后,终于看完了高数部分。在后来作真题和模拟题的时候,才证实了我的怀疑是对的。我所用到的绝大部分都是在第一轮基础复习中学到的东西,而陈大师书上的东西很少用到,那些难题压根就没用到过。那一个半月里的时间基本上相当于浪费。我前面也说过,现在的考研题最注重的是基础,而陈大师一味的超纲超纲,不仅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而且把我的思维搞得极度混乱,碰到很多题目觉得很难,想套陈大师的一些方法,最后才发现只要用最基本的方法就可以解了。这是很搞笑的事情,我的几个战友也有相同的情况,有一次我们拿到一道题,酷似陈大师列出的某种题目,我们苦思冥想是哪种方法解,这时另一个同学(只看了课本,还来不及看陈文灯)过来一看,只用最基本的方法就解出来了。把我们搞的郁闷了好一阵。

所以对于数学复习全书(无论陈、李)的态度,我的建议是别太把它们当回事,难题直接跳过,超纲题直接跳过,套路性太强的题直接跳过,陈文灯书上的课后题一定不要作(浪费时间,我当时可是作了绝大部分,看答案做的)。

线代部分我用的是《李线代辅导讲义》,个人觉得很好,足够用了,值得看两遍。所以陈的线代部分我就不作评论。另外陈的概率部分,我觉得还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用。

5、对概率的态度。有不少人说概率容易,而我在本科时概率学的还挺好,考试95分。所以我也没太在意概率。而事实上,我这轮复习下来,数学里最失败的就是概率。对于一个概率方面基础很扎实的人来说,考研数学里的概率题是不难,它们技巧性不强,题型比较固定,容易让人忽略的是,概率的内容并不少,我觉得要远多过线性代数的内容,而且数理统计公式复杂难记,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由于时间太紧张,只能草草过了一遍辅导数上的内容,课本根本就没时间研究了。结果是在考试中,两道大题都不知道自己作的到底对不对,是一种很飘忽的感觉。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纠正概率容易的想法。在你打好基础之前,它其实是很棘手的一门课程。尽量早安排时间先把概率课本复习一遍。

★ 一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

★ 考研复习经验全

★ 考研经验常识方法

★ 福州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

★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考研经验

上一篇:多头仙人球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下一篇:白河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009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