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演讲稿

2024-04-25

生与死的演讲稿(精选14篇)

篇1:生与死的演讲稿

“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现在定下自己的理想为时不晚,死得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就看你现在这么选择。有人说:“我不管是鸿毛还是泰山,我就是不想死!”但前提便是“人终有一死”。以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若长生不老,则进化速度将大大减小;在多变的环境下,人类就很难适应环境。关于生与死的讨论,我们经常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发现,如我们学的古文《兰亭集序》。

在《兰亭集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许许多多贤人志士聚集在景色秀丽的兰亭流觞曲水,谈玄论道。王羲之借饮酒之兴,书写下这篇行云流水的序。他否定生与死是等同的,否定长寿与短命是等同的。但当他想到后人可以通过他们当时的文章,领略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时,一下子变得豁达起来。这是一种对生与死的态度。“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古往今来,有许多这样的人,其中大多是为了名利,而真正为了人民和人类的却鲜少。另外,也有“宁默而死”的,在那些混乱的、是非颠倒的时代,有才能的人而不能施展其才能,所以这些宁隐居,宁默而死。而我的态度是居二者之间,即:不做庸人,不要名利;鸣而生,默而死。在这方面,法国的让·保罗·萨特是最好的典范,他谢绝了一切官方的荣誉,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这又是另外三种对生与死的态度。

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认真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了这个理想,现在应该怎么做。有些人一听到理想就觉得缥缈而遥远,实际上确实这样。但即便这样,我们人人也应该有它。一个人有了理想时,灵魂就变得厚重;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理想而献出生命时,灵魂就变得重于泰山。另一方面,一个人有了理想时,肩上便有了担当;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理想而废寝忘食时,他便会倍加珍惜时间和生命,只有在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会勇敢而坚定地放弃生命。这种对生与死的态度或许是上述中最为难能可贵的。

无论是像王羲之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将思想长存;还是“鸣而生”或“默而死”的选择;或者是有理想的人无畏惧死亡,这些都是在追求理想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还有一种对生与死的态度,那就是在人类情感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我对这种态度的阐述是:当一个人与他的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同时遭遇危难时,是否能挺身而出,即便付出受伤甚至死亡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种态度是难以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中,也只有在遭遇危难时的那一瞬才能体现出来。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一个沉痛的日子,时间定格在那一刻,无数的生命在那一刻消失了。就是那短短的一瞬,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失去了生命,但他们拯救了更多的生命。他们曾经或许平凡,但那一刻以及那一刻之后,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英雄,他们的精神长存。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需要宁静,而思考生与死是使人宁静的一种方法。

篇2:生与死的演讲稿

每一次,读起你的诗句

心灵,就开始变得柔软

被缚的灵魂

犹如听到了一声召唤

为了爱情,或者信仰

我独自奔赴雪山

西行三万里

不过是梦的轨迹

信仰在云端

从一开始就为之臣服

双手合十,不问因果

世事总让人沉沦

圣洁的雪山,沉睡的高原

转动的经筒,泛黄的遗卷

一声声梵音

仿佛从岁月深处传来

穿越生死,直达永恒

所有的生命都化作一朵莲

奔腾的河流,肃穆的圣殿

晚归的牧马,流传的诗篇

因为你的存在

人与人不再有种族的对立

因为你的虔诚

佛与佛不再有宗教的界限

我想,生命总如此不易

贪嗔喜怒的.大千世界

该用怎样的目光

才能将万里浮云看穿

独坐于万山之巅,从你的眼中

我看到了,宽容与自然

我想,爱情总如此辛酸

纵然有一颗爱你的心

却不得不因现实而伤心离开

与你入梦,一世百年

岁月苍老,我心依然

奔跑在辽阔草原,从你的眼中

我看到了,解脱与成全

总有一座高山

能让人心甘情愿地跪拜

总有一份信仰

能让人义无返顾的奉献

总有一次相遇

能让人翻来覆去的想念

遇见你,遇见雪山

遇见你,遇见诗篇

遇见你,遇见永恒

醉倒在江南的月色中

我遇见了

篇3:《梵高的生与死》的意境表达

澳大利亚导演Paul Cox的影片《the life and death of Vincent Vancogh》 (《梵高的生与死》) , 以梵高在1872年到1890年间给兄弟提奥写的信中的内容为解说词, 采用梵高画外第一人称自述的主观方式来结构全片 (梵高遗留有大量信笺) 。通过众多意象性的视听语言和再现场景, 表现梵高在现实世界里肉身存在、个人命运的焦虑和精神上崇高、朝圣的追求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这部纪录片在视听语言、场景再现和叙述方式上颇具特色。

1. 意象性的视听语言

画面:

全片绝大多数是意象性镜头:大雁、荒草、枯枝、斜阳;巨大的风车、水墨般的倒影、一望无际的田野;火车窗外不断划过的树枝、一闪而过的纵深林间道路……呈现在画面中的大多是普通自然景物, 似乎没有具体指向, 但又好像无所不包, 一切景语皆情语。片子以牧羊人带领羊群在深冷色调的全景长镜头中开场, 这是一个颇有深意的开场。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本人也当过牧师, 后来被撤职了, 宗教情怀是梵高个人及其作品得以超越的一个最关键因素。这种表现梵高宗教情怀的意象性画面在片中多次出现, 直接的有耶稣受难十字架、教堂、鸽子等, 间接的有通向光明的林间纵深小道、大地、星空、灌木、稻田小溪中众多拥挤在一起的蝌蚪。在片中出现过至少三次的林间纵深小道是梵高心中通往天堂的路, 稻田小溪中的蝌蚪是相拥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爱的象征。除了宗教的意味, 还有梵高对回归的渴望。反复出现的大雁、火车的声音表现了画家漂泊的生活。在城市建筑中盘旋的海鸥表现了挣脱束缚, 向往自由。而风车是多义的, 一方面是荷兰的象征, 另外则暗示艺术家对现代工业的排斥, 希望回归荷兰传统、恬静的农业生活。片中出现的向日葵、橄榄树、鸢尾花、柠檬树等, 也都是梵高作品中经常表现的元素。

在影调的处理上, 影片很好地还原了梵高对于色彩的理解。片子开始以蓝、灰、黑为主, 表现了梵高的孤独、忧郁、痛苦。进入中间部分, 色彩开始丰富、鲜艳起来, 体现了艺术家物质生活贫瘠, 但在精神上、艺术中得以悟道, 也体现了梵高擅长于主观色彩的把握。他终日在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中来来回回地往返, 情绪大起大落。

摄影:

片中绝大多数是主观镜头, 画面都是模拟梵高当时心境下的视野。比如面对夕阳解读生命, 面对田野诉说树叶的色彩, 摄影机都是按照画外音中梵高的心绪波动来调动镜头。通常我们要求摇动摄影机时讲究稳准平匀, 但实际上, 人在观看景色尤其是空旷的原野时, 视野的巡视不是平稳顺滑的, 而是断断续续。恰如其分的主观镜头为画家添上了复活的灵魂, 一切都随着画家的视觉行动, 所有的心理动机有了现实的依托。比如梵高自杀那一段, 画家对人世间那最后留恋的一瞥都得以细微刻画。片中, 摄影机变成了梵高, 至少是巧妙地扮演了他的灵魂。

音乐:

片中使用音乐处不多, 主要是维尔瓦蒂和巴赫的音乐, 比如《四季》、《马太受难曲》。后者是宗教音乐, 梵高的精神原点是他难以释怀的宗教情结, 而这样一种情结对于理解精神性的梵高和他作品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2. 场景再现

绘画作品的再现:

梵高的作品多数是表现的, 强调精神层面和心灵深处, 让人难以解读或理解其中的深意。在影片中, 通过对其绘画作品中涉及到场景的再现, 进一步帮助观众结合梵高进行创作时的心境、环境来体味其作品。比如再现《吃土豆的人》这幅画出现的场景时, 片中模拟了一位失去工作的工人或是没有生活着落的农民从屋外走进破烂的家中, 拧亮一盏油灯坐下来, 叹气着捂住自己的脸。下一个画面是夜晚萧瑟的寒风中, 他的妻子或是姐妹从屋外端进来一盘土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享用这盘土豆。如此, 你会对梵高的这幅画和这些话理解至深:“我是一名农民画家, 我考虑的是食物、水、衣服和住宿的地方, 农民们本身都会考虑的问题……他们是怎样赚取他们的食物的, 我想深刻地描绘一下跟我们所谓的文明生活, 显得如此不同的这种生活。”

生活情境的再现:

影片中梵高对表姐的爱慕, 他和妓女的纠葛, 还有与高更的冲突等也都是通过演员扮演和再现的。这在现在的电影或纪录片中并不少见。一方面突出了影像的特性;另一方面与全片占主导地位的写意主观场景进行虚实、跌宕的节奏布局。值得一提的是, 就是在写实的情境再现中, 导演依然巧妙给与了多义的解读, 最精彩的是还原1888年12月梵高割去自己左耳一大半这个著名事件的场景。镜头段落大致如下:

一个旅馆大堂, 舒缓音乐中有客人在打台球, 突然, 伴随着杂乱的桌椅和争吵声, 有一个玻璃杯从楼上砸下来。 (切) 一段在黑暗中上楼找寻事情原因的主观镜头, 到客房门前敲门, 房内传出的男女杂乱的人声中有疯笑, 有哭泣。 (切) 门打开, 一个男人的脸部特写, 随后关上。伴随着屋内的大笑声, 突然一声尖叫。 (切) 两个主观的甩镜头。 (切) 梵高割掉耳朵自画像的特写慢慢拉出。

画外音:

篇4:生与死的对话

欢迎来到影坛怪侠蒂姆·博顿(Tim Burton)为我们创造的这个哥特式的、诡异的、凄美的僵尸世界!

青年维克多因为害怕在正式婚礼上出丑,于是对着一棵枯树练习读婚誓,并把戒指戴在树枝上,阴差阳错地把僵尸艾美莉唤醒,并进入了她的僵尸世界……

The Corpse Bride Emily: Isn’t the view beautiful? It takes my breath away. Well, it would if I had any.

Victor: Look, I am terribly sorry about what’s happened to you, and I’d like to help, but I really need to get home.

Emily: This is your home now.

Victor: But I don’t even know your name.

The Bug from Emily’s Head: Well, that’s a great way to start a marriage.

Emily: (to the bug) Shhh. Shut up. (to Victor) Hmm. It’s Emily.

Victor: Emily.

Emily: Oh. I almost forgot. I have something for you. It’s a wedding present.

Victor: Thank you. (There’re some skeletons of a dog in the box.)Scraps? Scraps! My dog Scraps! Oh, Scraps, what a good boy.

Emily: I knew you’d be happy to see him.

Victor: Who’s my good boy? Sit. Sit, Scraps. Sit. Good boy, Scraps. Roll over. Roll over. Good boy, Scraps. Play dead. Sorry.

Emily: Oh, what a cutie.

Victor: You should see him with fur. Mother never approved of Scraps jumping up like this. But then again, she never approved of anything.

Emily: Do you think she would have approved of me?

Victor: You’re lucky you’ll never have to meet her. Well actually, now that you mention it, I think you should. In fact, since we’re, you know, married, you should definitely meet her. And my father, too. We should go and see them right now.

Emily: What a fantastic idea. Where are they buried?

Victor: Oh.

Emily: What? What is it?

Victor: They’re not from around here.

Emily: Where are they?...Oh, they’re still alive.

Victor: I’m afraid so.

Emily: That is a problem.

僵尸新娘艾美莉:这儿的风景真美,不是吗?美得让我不能呼吸。嗯,我本来就没有呼吸。

维克多:瞧,我对你的遭遇深感遗憾,我也很想帮忙,但我真的要回家了。

艾美莉:现在这儿就是你的家。

维克多:可我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

艾美莉脑中的虫子:对于一个婚姻来说,这倒是个不错的开始。

艾美莉:(对脑虫)闭嘴。(对维克多)嗯,我叫艾美莉。

维克多:艾美莉。

艾美莉:噢,我差点忘了。我有东西送给你。这是个结婚礼物。

维克多:谢谢你。(盒子里有一堆狗骨头。)史可拉斯?史可拉斯!是我的小狗史可拉斯!噢,史可拉斯,乖乖狗。

艾美莉:我就知道你会很高兴见到它的。

维克多:谁是我的乖乖狗?坐,坐,史可拉斯,坐下来。乖乖狗,史可拉斯,翻身,翻身。乖,史可拉斯。装死。对不起。

艾美莉:噢,多可爱的小狗啊。

维克多:你若看到它有皮有肉的时候更可爱呢。母亲绝不允许史可拉斯像这样跳上来的。不过再说了,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

艾美莉:你想她能接受我吗?

维克多:不用见她算你运气好。然而事实上,既然你说起,我觉得你应该见一见她。因为实际上,我们,你知道嘛,已经结婚了,你的确应该见见她的,还有我父亲。我们现在就去见他们。

艾美莉:好主意。他们埋在哪里?

维克多:噢。

艾美莉:怎么?怎么了?

维克多:他们不在这附近。

艾美莉:那他们在哪里?……噢,他们还活着。

维克多:恐怕是的。

篇5:生与死的经典名言

死亡并不困难,生存则是非常艰难的。——(爱尔兰作家)萧伯纳

懦夫一生数死,丈夫只死一遭。——(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为了惧怕口J能发生的祸患而结束了自己的牛命,是一件懦弱卑劣的行为。——(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死亡是造物者为人类安排的一种自然的、需要的、普遍的灾害。——(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人生的卒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法国物理学爱)帕斯卡

生由死而来。麦子为了萌芽,它的种子必须要死了才行。——(印度政治家)甘地

人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爱情生存的缘故。——(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是将我们所有的秘密、阴谋、奸诈的面纱揭开的东西。——(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时,人死或许可以是一种刑罚,但并不等于赎罪。——(法国作家)大仲马

自杀是可恶的,因为上帝禁止这样做;上帝禁止自杀,因为这样做是可恶的。『——(德国哲学家)康德

死亡的恐怖是浪漫主义的,死亡的平静则是古典主义的。——(日本哲学家)二木清

隆重的葬礼不过是活着的人的一种虚荣。——(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

死是伟大的激情惟一纯洁、美丽的线路。——(英国作家)劳伦斯

在还没死亡以前,就不能算作完全诞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一切关于死的苦闷,对于强者无异是猛烈的鞭挝,把求生的力量剌激得更活泼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死亡是那些自由不能解救的人的解脱者;是药物不能医治的病人的医师;是时间不能释怀的人的慰藉。——(阿根廷作家)科尔顿

死,对于智者并不是恐怖,对于善者并非是终点。——(德国待人)歌德

死,使善者坚强,使智者认识生,教他如何行动。死使智者和善者永生。——(德国诗人)歌德

对于认识到死并不可怕的人,生活中就不会有可怕的东西。——(古罗马哲学家)伊壁鸡鲁

死亡和老人的距离并不比和婴儿的距离更近,生命也是如此。——(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懦夫失去了比自己生命更多的东西。他虽生犹死,因为他被集体所抛弃。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捷克作家)伏契克是另一场出发?

篇6:生与死的抉择小学作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一次听妈妈说这句话时,实在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人都死了,哪还有什么轻重呢?难道死还有重量吗?

今天,我在妈妈的陪伴下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终于领悟到了死的分量,也明白了那句话的含意。

当时的邱少云如果就地一滚,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这样他就不会被大火活活烧死。可他想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组织的命令。他一定觉得牺牲自己,成全部队,才是他应该考虑的事。邱少云的`组织纪律性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令我敬佩。

想想自己,跟邱少云比,实在自愧不如。大火烧身的那一刻,会是怎样一种钻心的疼痛呀?可他忍了下来,一动未动。而我呢?每次摔跤了,撞到哪了,擦破皮了,都会哇哇大哭。其实,我的这点伤和邱少云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篇7:生与死的较量抒情散文

生与死的对话

生:我不怕你,你的世界离我很遥远。

死:哪怕再给我一刻钟,让我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1

霞,是我在一个亲子课程上认识的。见到她的第一面,她穿着一件明黄色的毛衣,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让人眼前一亮。当时我的心里还在嘀咕,女孩这么年轻,咋会来上亲子课程?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女儿已经上了高一,她是一个十六岁孩子的妈妈。聊到孩子时,看到她有些焦虑的眼神,感受到她对孩子的用心良苦。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在一个激活健康能量的律动课程上又遇见了她。她这次穿着一件白色镂空雪纺上衣,飘飘欲仙,好像流落人间的仙子。总听到有人说,喜欢她的穿着。她的举止吸引着身边的人,坐在角落的我也被这个清纯的女性打动。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活力,就有多少热爱生命的气息。

课上一个环节,让大家讲讲自己经历生死的故事。轮到她时,她娓娓道来自己的生死故事。

十六年前,她在医院生下自己的女儿,然后就昏迷不醒。医生和家人乱作一团,各种检查过后,医生断定她脑里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当她醒过来时,看到大家怪怪的眼神,学医的她有一种预感,自己得了不好的病。

一天,家人和医生在门外低声的谈话,让她明白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看着襁褓中可爱的女儿,痛彻心扉。孩子刚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的爱,老天对我如此残忍,还没有尝到做母亲的滋味,就要离孩子远去,真是造物弄人。她在心里痛苦地挣扎着,不行,不能就这样算了,不能就这样向命运低头。她的心里升起无数的不甘,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我一定要好好活着,一定不能这样弃女儿于不顾。小小的生命,需要她一生的呵护,她要陪伴她走过人生的每一个路口。她要陪着她学会走路,她要看着孩子步入学校,她要等到孩子结婚、恋爱,生子……爱,很多时候,会给我们无形的力量;当这份力量升起的时候,死神也会望而却步。

在人前,她依然装作不知自己的病;人后,固然含着泪水,也要拼死挣扎到底。不知是生的眷顾,还是上天感到动,她的病情没有太大发展。她辗转各大医院,最终医院确诊,她是因生孩子后身体机能下降,得了脑水肿。伴着不断的治疗,她恢复了健康,同时,留下一个后遗症,经常会头疼,这次参加健康课程,也是想疗愈这个病。

听她讲着自己经历生死的故事,旁边的人不禁落泪。母亲,不愧是世上最美的称呼,孩子,就是母亲生命的支柱。爱的延续,就是活着最好的理由。

2

那年,小佳在当地市里的大学就读,周日下午,她早早准备着从农村的家赶往市里的学校。天空下着雨,看看正在打麻将的父亲,怯怯地说:“爸,你去送我吧,外面下雨了。”父亲连看都没看她一眼撂下一句:“没空!”冰冷的话刺痛了小佳的内心,浑身冷得就像这深秋的阴雨,找不到一丝温暖的气息。

她带着恨,带着怨,背着沉重的背包出了门,坐上了去往市里的公交。一路泥泞,公交车在一个路口撞上对面的大车,刹那间车翻人毁,血流成河。小佳在强烈的撞击下晕了过去,当她醒来时,身边到处是血,惨不忍睹。惊吓之余,她赶紧抓住身边的东西,哪知竟是一条没有了身体的胳膊。她吓得哭天喊地,没有人回应。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孤独无助的女孩就这样一个人经历着人生的生死攸关。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温暖依赖的怀抱,一人独自沉寂恐惧中。后来大家被送到附近的医院。还好,她只是胳膊上有些小伤。病房里的另外两个年轻人,都伤的不轻,小佳在心底默默庆幸自己不是最糟。门边的那个年轻男孩伤的最重,他的爸爸一直守在他的身边,可是,可是,不久,那孩子就撒手而去,离开了人世。男孩只有十六岁,花季的年龄,男孩的爸爸一夜之间白了头。生命没了希望,眼中失去了生命的光芒,这世界没了亲情,没了孩子,还有什么可以相信。这一切,小佳都看在眼里,不断的告诉自己以后有了家有了孩子一定要好好陪伴她们,珍惜自己拥有,再也不要经历这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

后来,小佳遇上自己的爱人,生了漂亮的女儿。生孩子那天,真可谓又在鬼门关绕了一圈。女儿从肚子里生出来后,胎盘一直无法剥离,引起子宫大出血,医生束手无策。止不住的血就这样往外冒着,打了麻药的小佳清晰地听到血往外冒着“呲呲呲”的声音。情急之下,医生说如果再止不住血就得切掉子宫,一切准备工作进行着,最后血惊奇地止住了。生育,对于女人来说,就是一场劫难。劫后余生的小佳,得到老公更加温柔的爱恋。一个女人,为自己生孩子受了这么多的苦,是一定要拿一生去好好爱着的`。生育政策放开后,小佳还想再要一个孩子,丈夫死不同意。小佳从爱人的眼里,看到的满是爱的担心与宠溺。

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小佳,人生越走越顺,不但开了自己的书法学校,还被聘为某学院的导师,现在她到处传讲“夫妻智慧”课程。她是大家心中的女神,她是很多问题家庭的福音。她孜孜不倦,传播亲子、夫妻智慧等方面的学问,用自己的力量温暖身边的生命,她要在死神来临之前,好好活出精彩的自己。

3

假如生死真的可以上演,假如生死真的可以互换角色,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是否可以震撼你麻木的心灵,让你的生命渐渐醒来?现在,就让我们在内心上演一场生死大戏:

生看着死渐渐倒下,回来我的生命,回来,我的伴侣,回来,我还没有好好爱你的孩子。你呼唤自己,你呼唤爱人呼唤孩子。但他们还是那样安详死去。你想到自己还有未完成的心愿,还没有给老公做刚刚学会的菜谱,没为孩子讲解昨晚没做的题目……死看着生痛苦的样子,依然平静,如果生时好好待我,又哪会这么痛苦与不甘,安详地闭上眼睛,这人间的一切已与我毫不相干。

4

总是, 在经历风雨后才能看破生死,看破这一切的起起灭灭。生命的行者告诉我,生即是死,只有一呼一吸的距离。既然生命来了会走,我们何不珍惜当下拥有,因为,谁也不知道死亡和明天谁先来到;生命的行者告诉你,死即是生,既然曾经真正活过,既然曾经珍惜拥有,那么,死不过是为生划了一个叫做“句号”的标点。

篇8:生与死的演讲稿

一、生与死:蔑视生态的轻狂

“种族灭绝是一种持续的、有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顾被害者的无抵抗或无威胁”“直接或间接地对待这一特定的群体进行肉体的毁灭”, 可见, 种族之间呈现为生存之争而相互残杀的局势, 在为生存而战的独立意识个体内心深处, 激荡着难以磨灭的讽刺与谑嘻。电影《荒原猎人》中, 对野生动物的猎杀, 从中获取皮草的利益, 忽略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平衡, 导致人类生存、文明处在危险之中, 从而引发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种族之间的血腥之战。影片中上演的生存与灭亡、复仇与回报、杀戮与救赎似乎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生存模式的嘲讽与讥笑。影片《荒原猎人》折射出在人性的贪婪下生态环境的悲哀, 人类在利益驱使下而导致的动物生存之忧、人类种族之间的博弈之战……都是“轻狂”之下违背生态伦理的写照。电影是现实生活的镜像艺术表现形式, 影片中投射出人类扭曲的生态伦理观念, 强烈的视觉冲击下, 蕴含了人类蔑视生态平衡的轻狂。

二、生与死:背信弃义的痴傻

“一种对行为及其后果的评价与担当意识, 它追问行为本身的善恶以及行为后果的良窊”“它对人们主观意图之善恶抱有理想性的怀疑, 并否定一切以善的意图虚饰的恶的作为”。人性的贪婪吞噬着的内心促使其抛弃患难之情, 欲望之火驱使其卑劣的行为, 约翰·菲茨杰拉德 (汤姆·哈迪饰) 无法对他人的遭遇进行理解和同情。其对同伴的抛弃美其名曰“仁至义尽”, 却为了个体的私欲蔑视他者存在而杀害格拉斯的儿子, 并说服吉姆·布里杰 (威尔·保尔特饰) 将休·格拉斯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 抛弃在荒野中。队友之间的伦理关系被悬置, “患难之情”与“同生共死”的道义伦理皆被消弭, 在约翰·菲茨杰拉德的眼里, “道义”“责任”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存在, 成为了其可以肆意扼杀的对象。休·格拉斯面临生死的困境, 从对儿子的爱与对约翰·菲茨杰拉德的恨中衍射出人性的弱点。休·格拉斯历经磨难回到部落去为儿子复仇, 而约翰·菲茨杰拉德自私的欲望迫使其对队长痛下杀手。爱恨交织下, 人性的弱点考验着人类文明选择, 同样也考验社会最基本的“道义”与“责任”。“上帝让洪水去洗刷人类的罪恶, 除掉世上的污秽、邪恶, 使世界得以再生。”约翰·菲茨杰拉德最终葬尸于江河之中, 以此浇灭欲望之火, 换取肉体的惩罚与灵魂的救赎。

三、生与死:荒野求生的疯癫

人作为世界上唯一具有理性、情感、价值、信念的意识实体, 具备“天地之性, 人为贵” (《孝经·圣治章》) 以及“天覆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黄帝内经·素问》) 的地位。“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 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圣洁的国度, 是属神的子民, 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得知, 人作为意识主体具有独立不可侵犯的地位和身份, 获得尊重、尊严与完善的人格。影片《荒原猎人》中休·格拉斯为了复仇, 选择活着, 然而生存之路并未开启, 等待荒野生存的挑战与病痛的折磨。休·格拉斯在生命垂危之际, 目睹儿子遇害, 经历被抛弃在荒野中, 困境与绝望中迫使个人意识主体“人性”特征的丧失与边缘化。其摈弃了人类生活的方式, 像动物一样生活, 食生肉、住荒野, 以动物的行为习惯来保持生命体的延续。传统观念中的“天赋人权”在电影中变得岌岌可危, 个人意识主体的身份在身披熊皮中逐渐模糊化, 以马裹体的举止蕴含着荒野求生的困苦与人兽不分的疯癫。个体意识形态在求生与回归中丧失了作为人“生存”、“生命”的伦理底线, 迫使主体的本我对超我进行了完全的钳制, 失去了对自我“人”的身份的肯定, 甚至完全违背了传统“仁义礼智孝”等伦理, 彻底颠覆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生存的界限。

影片《荒野猎人》阐释透露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于伦理底线的缺失。人性在欲望的摧毁下导致的生态失衡化、责任与道义伦理的丧失以及意识主体生存境况的模糊化……均是折射出对社会现状的伦理反思。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批评纲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2]袁智忠.影视艺术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篇9:生与死的边界

编辑/糯米团 技术支持/纳吉亚动物诊所

SOS!医院迎来重症病号

本期的病号一到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就知道,这又是一个随时可能被病魔夺取生命的重症小病号。

大腹便便的小病号

胖子的主人带它来到医院的时候,在任何人看来它都是一个重症小病号,主人发现它最近很嗜睡,而且本来就很胖的身材越来越圆,腹围明显增大,却不爱吃东西,还经常出现腹泻。医生诊断发现,其实它的症状远不止如此。

确诊为传染性腹膜炎

医生进一步诊断发现,胖子的体温高达39.8℃,腹围明显增大,右侧眼球出现葡萄膜炎,眼前房出血,眼结膜呈黄色并伴随呼吸急促的情况。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的检查后发现,多项指标异常,x线片检查出明显的腹腔积液,抽出腹水进行分析之后,医生诊断胖子遭遇了可怕的猫咪杀手——传染性腹膜炎。

传染性腹膜炎和其他

一旦确诊为传染性腹膜炎,无论是干式还是湿性,猫咪都几乎被判了死刑,然而有时传染性腹膜炎也会和其他疾病有相似症状。

有腹腔积液

一定是传染性腹膜炎吗?

不少主人看到猫咪肚子大了就会吓得浑身发抖,其实渗出型病例有相似性症状的还有腹膜炎、心衰、脓胸、淋巴球性胆管炎、腹腔或胸腔肿瘤、肝硬化、乳糜胸囊肾、子宫积脓。

而和非渗出型病例症状相似的则包括猫白血病(FELV),弓形虫,猫免疫不全病毒(FIV),肿瘤,隐球病等,所以并不是出现了一两项相似的症状,猫咪就被判了死刑。

生化指标读取要谨慎

传染性腹膜炎的病例常常会出现异常的血液生化值,但这些异常的发现并不具有明确的传染性腹膜炎的特异性,一些其他疾病也有可能有类似的数值异常,所以应小心谨慎地解读这些检验数据。

腹水生化值更有价值

相较于血液生化而言,腹水的生化分析就显得较有价值,哪怕怀疑是非渗出型的病例,也要看腹腔内是否有少许的渗出液可供检验。抽出的腹水通常是淡黄色、清澈具黏性的液体,如将腹水静置,会有纤维的凝块,总蛋白质也有异常,但是一些其他的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腹水的发生,并同样具有相似的高蛋白浓度,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淋巴球性胆管炎。

总之,结合临床症状,加上腹水、血液检查、X线片和B超等多种手段,小心地和其他病症区分,才能最终判断猫咪是否患了传染性腹膜炎。

努力治疗

和临终关怀

确诊之后,大部分猫咪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死亡。但是我们仍旧应该采取一些治疗,并采取更多的临终关怀手段,减少猫咪的痛苦。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细胞毒性药物抗炎症,提高免疫力;有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防止二次细菌感染,尽量让猫咪进食以延长生命;用输液矫正脱水,用胸腔穿刺术舒缓呼吸症状。最重要的,一定要多陪伴猫咪,让它尽量舒舒服服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光。

预防最重要

传染性腹膜炎说起来虽然可怕,但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降低环境中粪便感染机会,避免猫咪共用猫砂盆,每天及时清理更换猫砂盆,猫砂盆要与食盆尽量隔开,减少“粪→口”传播机会。

猫咪饲养密度不要过大,并尽量饲养在室内,减少与外界接触传播。

定期给猫咪做冠状病毒抗原、抗体检测,阳性与阴性的猫咪加以区别并隔离。

新猫进家要隔离一周。

避免频繁地更换环境,增加营养,提高猫咪免疫力。

什么是传染性腹膜炎?

传染性腹膜炎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一旦患病,几乎就被宣布了死亡,很少有猫咪能被治愈。

冠状病毒所引发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介导性传染病。病毒携带猫通过粪便排毒、通过“粪便→口腔”的途径在猫之间传播,一旦发病,几乎100%会导致猫咪死亡。青少年猫是主要患病对象。

高传染,低发病

传染性腹膜炎的传染性很强。在群居的环境中,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感染)率可以达到70%~90%。但是感染这种病毒的猫咪中,最后只有5%~7%会发病,变成猫传染性腹膜炎。

干式和湿性

传染性腹膜炎分干式和湿性两种,主要视肉芽肿所侵犯的器官或组织所定。

干式(非渗出型)

干式没有明显的腹腔积液,但包括肝脏,肾脏,脾脏,在某些病例中通过腹腔触诊能察觉腹腔肉芽肿团块。大约有50%的非渗出型病例会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及眼睛,如果腹腔的大部分器官受到侵犯时,最常表现的症状为慢性发热,体重减少及沉郁。

湿性(渗出型)

湿性的病程较短,特征为腹腔内蓄积不等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并伴随发生沉郁,失重,贫血的症状。大部分积液发生于腹腔,但胸腔也可能单独或与腹部一起发生积水,心包积液也可能发生。一旦发生胸膜渗液及心包积水,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某些病例也会出现黄疸。

篇10:生与死的一瞬间作文

“生,死”两个字在人们脑海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代表着希望,死代表着哀痛,悲伤。在这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字里,却铸成了生与死的一瞬。

刚来到世间的小鸟是新生,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是新生,由此可见,生命是多么美妙。

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这是正常死亡。在我国每年都有很多人因发生意外而死亡,这些是非正常死亡,我们是可以避免的。例如,交通事故。

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我看来,死于交通意外的人轻于鸿毛,每年发生交通意外的人数,多半是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还没报效祖国就走了,太可惜了。为何他们不再有限的生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正如少年不知愁,青少年不知死的滋味,死就像魔鬼,如此可怕,带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今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交通道路多了,国家制定了《道路交通法则》难道是一些废纸,不是,它是我们生命的保证书,如果每个人都遵守,那么就不会发生悲剧。那宽大的马路上就不会躺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我看过一个悲剧:在某公路和某公路交接点,有一个大约10岁左右的男孩骑车,看马路上没车就直穿过,他没看见迎面而来的到卡车,悲剧发生了,刚才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消失了,小男孩永远离开了美好的世界和爱他的父母,我怨恨老天爷为何无情带走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是我知道,生命从来就不掌握在别人手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小男孩多等一会,结局会是另一种局面。小男孩的父母知道后,头发在瞬间都白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当我看见小男孩那双求生的双眼,我被震撼了,我知道小男孩后悔了,但为时已晚。朱自清说过,我赤裸裸的来到世上,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这个小男孩还没来得及报效祖国,就被死神无情带走。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无情的。

篇11:生与死的演讲稿

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听到两次哭声:一次是出生时自己的哭声,那是宣告你来到这个世界,叧一次是你即将离世时听到的哭声,那是亲人的缀泣,宣告着你的生命即将结束。来到这个世界肯定是欢欣的,离开这个世界肯定是悲伤的,在这欢欣与悲伤之间便是一个人的全部人生。 其实对生命的过程来讲,从出生开始就在走下坡路,快乐的少年、多姿多彩的青年、劳苦的中年,一直走向衰弱的老年,这个过程中只有少年时代是快乐的,因为年 少而没有思想。而当长大了懂得思考的时候,痛苦便远多于快乐,直至走到人生的尽头。然而这个世界依然是值得留恋的,只因生命的精彩。生命的精彩并不仅仅是 快乐,哀愁、相思、拼搏、意气都是生命中难忘的时光,所有的人生际遇和心灵历程组成了“活着”的交响曲。君不见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多少人想着长生不老!然 而梦想终究是梦想,又有哪一个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真的永垂不朽?因为生与死的距离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有神论者来讲,生命的长度是注定的,对于无神论者来说,懂得生活可以调节生命的长度,怎样生存、怎样处世、怎样活着都决定着生与死的距离。

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这说的是生命的价值,引申开来就是: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在这 里,生与死的距离变得模糊。世间有许多人象行尸走肉般活着,但他们的灵魂和思想早已死去,而有些人,他们早于死去,但他们的思想却永远活 在世人的心中。屈原、老子、岳飞、李时珍这些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留给后世的是民族的精神、人类的传承,历史不会记载一个平庸的人,历史只会记载那些 为人类文明进步有过贡献的人。历史是漫长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前人的瑰宝,在我们的后世仍会有伟大的人出现,这将是更为后世的人去缅怀,但无论未来有多远,前人的瑰宝仍会在后人的记忆中永恒。从这个角度讲,历史的长度便是生与死的距离。

死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忌讳谈到的事,从生到死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人生向往的等待。生活是一个美好的梦,活着的人都不愿醒来,因为一 旦醒来,死亡也就到来。然而这个梦并不是想做多久就能多久,醒来的过程只在一瞬间。因为理想赶赴刑场;因为执念轻此一生;因为病痛无奈离世;因为孤独勇赴 轮回……,一瞬间生死刹那,一念间天上人间。有一对夫妻,丈夫重病,医生对他妻子说:“ 手术也不能确保他活着。”当妻子因为一大笔的手术费而犹豫时,丈夫的心瞬间象冰一样寒冷,拔掉针管跳下病楼。这是多么无奈的瞬间!我很崇敬用胸膛去堵枪眼 的黄继光,也佩服那些明知危险而不顾生命的勇士们,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无畏的精神。“生死间有大恐怖”,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害怕在等待中死去,手术刀下 的徘徊、地震中的挣扎、病毒感染的窒息,即使是短短的瞬间,心灵的恐惧也如漫长的人生。有的人可以平淡地过完一生,有的人也许只有匆匆的数十载,这是命运的安排无从改变,但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用温情、热忱、爱恋、感恩来让短暂的人生多些快乐和精彩。

篇12:生与死

伟大的死亡比苟且的生存更令人尊敬。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场口英勇就义,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赴死前围观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样的死亡不是阴沉的、灰暗的,而是激昂的,先明的,这样的死亡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有时候,生存与死亡一样需要勇气。战国时期,吴越相攻,越兵大败,越王勾践只好去吴国当人质请求讲和,勾践到了吴国,光着上身,跪在台阶上觐见。从此他整天锄草、养马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当他被夫差羞辱去赶车时,吴国百姓看到便指指点点,勾践受尽折磨,却为了复仇,不发一句怨言。为了不沉迷锦衣玉食而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这样的生存难道不比死亡更加令人畏惧吗?豫让为了替荀瑶报仇,坚持不懈,三番五次甘冒生命之险,宁可毁坏容貌,烫伤喉咙。支撑他存活的,是大仇未报,使他一心慷慨赴死的,也是这个信念,这样英勇正直的生与死,又分什么先后高低呢?

生死之所以平等,是因为生与死都不重要了,有一种更高大的东西凌驾于它们之上,那就是信念。公元前2,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闯入阿基米德住宅,看到一位老人埋头做几何图形。士兵将图毁坏,阿基米德怒斥:不要毁坏我的图!士兵拔出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在那时,阿基米德并没有表现对生的渴望,也没有表现对死的恐惧,他甚至不曾想到自己,印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而不只在生死。

篇13: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

ISBN:9787213059636

所属分类:

图书>经济>通俗读物

你多长时间换一次手机?多长时间升级一次电脑硬件?那些被你淘汰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东西从诞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至少要经历5个环节:开采资源、生产制造、销售配送、消费使用以及丢弃处理。本书从这5个环节出发, 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件东西所必经的各个阶段, 其间的故事发人深省。

1杯咖啡=136升水, 1枚戒指=10吨废料, 1吨纸张=98吨原材料。《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这本书如同《寂静的春天》, 不但会改变我们的想法, 同时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系统下, 在一味担心经济增长衰退时, 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看待我们身边的商品。消费者没有错, 生产者也没有错, 但是事情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了解东西背后的故事, 就是改变的契机。

安妮·雷纳德 (Annie Leonard) , 著名环保人士, 被《时代》周刊誉为“环保英雄”。

点击量最高的环保短片《东西的故事》制片人, 跑遍全球40余个国家, 历经25年, 走访数百家工厂和垃圾场, 调查环境问题和生态可持续性问题。

国际全球化论坛及全球焚化炉替代方案联盟的现任理事, 曾任草根回收网络、环境健康基金、全球绿色基金印度分会、全球绿色和平组织印度分会理事。

篇14:生与死的尊严

生命的出生与死亡,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出生之时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生未必可喜,死未必可哀,生命若无尊严,何喜之有?死亡若有尊严,何可悲哀?

生命的本身,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无法分割——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如果生存、生活得没有尊严,那死亡有什么好可惜?生命又有什么可喜?相反,如果死亡得很有尊严,那死亡又有什么可以悲哀的呢?

生命的尊严,从佛教的立场看,生命是因为因果的事实而存在。生命的价值,并不是由客观的他人来评估判断、确立认定,而是自己负起责任,来完成你这一生中必须要完成的责任,同时尽量运用其有限之生命,尽自己的责任,作不求回馈的奉献。甚至于,对一个自然的环境,也要尽到保护的责任,这就是做自利与利人的工作。必须将自己的所有,分享给他人,回馈给一切众生。这样的人生,不论是长是短,都是极有尊严的。

生命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所以生存与死亡,都是无限时空中的必然现象。

生是权利,死也是权利;生是责任,死也是责任。活着的时候,接受它、运用它;结束的时候,接受它、欢迎它。我常常对癌症末期的病人说:“不要等死、怕死,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珍惜活着的生命。”因为生存和死亡,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不应该死的时候不应求死,必须要你死的时候,贪生也没有用。

生与死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从知道有生命的事实那一天开始,就要有面对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要知道,死亡随时可能发生,至于什么时候,任何人都无权知道,因此,应该珍惜生命,并且运用生命奉献他人,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智慧地成长。

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许多人从哲学上和宗教的信仰上,来建立生与死的理论和观念,也有人相信神通,用宿命通、天眼通,看过去及未来;这些,我只能说是人的一种希望、一种看法和一种追求,但并不是可靠的。

中国的儒家学者主张“朝闻道夕死可矣!”又云:“生死由命”或者是“听天由命”,也就是说,生死是由命决定的,但是儒家并未说明命是什么。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老子讲得很有道理:“出生入死”,出生一定会入死;又云:“人之生,动之死地。”当人生的时候,死亡这条路已经开始在动了,因此,老子叫我们不必担心生与死的问题,只要“尊道而贵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是说,只要有道德,至于人的生死,让它自然即可。

西方的宗教,不相信人是有过去世的,他们说人的生命是由上帝所创造、所赐予的,死亡时,也是应上帝的召唤回天国去,这也很好,一切由上帝支配,不必担心着生与死,这也算是快乐又幸运的事。

泛神论的哲学,是说生命来自于整体的神,死亡又回归于整体的神。唯物论的哲学,则是生死都是物质现象,生如灯燃,死如灯灭。

而佛教徒是相信人有过去世的,但是,生从哪里来?是否要借神通去知道呢?不需要,因为过去的生命是无限的长,无法去追究一生一生再上一生,究竟是從哪里来?我们只要好好地作最大的奉献、最好的修行,其他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顺其自然。

平安的死亡,即是死亡的尊严

生死的现象,犹如日出与日没。日没时,只是太阳在地平线上消失,而其本身永远不会消失;日出时,只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而其本身永远高悬于太虚空中。人的肉体虽然有生与死的现象,然而,人人本具之清净佛性,永远如日中天。因此,死亡不是可怕、可悲的,不必畏惧它;而我们的未来,却是充满着希望。

死亡来到时,若能自主自知,当以喜悦的心,勇敢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对于自己一生的行为,不论是善、是恶,都要感谢,那是历练的经验,应当无怨、无悔、无悲、无傲。过去的已成过去,迎向光明的未来,最为重要。

临命终时的人,如果已陷入昏迷,失去自主自知的能力,亲友应当以虔诚安定的心,帮助他的神识免于茫然,免于昏乱,而得到安定,迎向光明。死亡的尊严,不是让临终的人痛苦地走,不论是在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对死亡的人有害无益;重要的是,让他平安、宁静、祥和、温馨地离开人间。

死亡的原则不能违背平安与宁静,那便是重视死亡的尊严。(一九九六年十月廿七日讲于纽约东初禅寺,姚世庄整理录音带成文,本刊有删节。)

上一篇:仿编诗歌I《春天在哪里》大班下一篇:拥抱大草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