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影院设计装修要求介绍

2024-05-01

成都电影院设计装修要求介绍(通用7篇)

篇1:成都电影院设计装修要求介绍

成都精雕国际有着国内一流的电影院装修,影院设计装修经验丰富的团队,专业从事电影院设计,影院设计装修施工等业务.成都精雕国际以优质,低价,方便的影院设计、装修、施工一站式的服务得到业界一致好评!下面是成都精雕国际带来的电影院设计装修的要求介绍:

第一、电影院休闲区与放映区的设计装修

休闲区主要是供观众休闲,感受影院氛围到观影的过渡,它应该突出电影文化,在等待观影的前夕从动趋向静,从听说欲观影片到大致了解影片内容、演职人员这么一个过程,而不能把休闲区搞成小卖部林立,商业气氛过浓,人员嘈杂的商场。这样一个区域,同时应该跟影厅区域有明显的区分,把外面的干扰声、干扰光隔离开来,给观影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根据国外的一般作法,休闲区的面积与影厅面积相当。第二、电影院售票处设计装修

售票处位于门厅入口处的明显位置,要体现出一种快餐式的售票形式,设置空间隔离线,让顾客能够快速有序排队买票。售票旁提供饮料、爆米花等食品,方便观众购买售票处上方要有醒目的显示设施,可显示映出节目单(包括片名、片长、国别、声音制式、画幅格式等内容)、厅号、映出时间、价格等;服务台内宜配置电脑、电话、保险柜,以及电影厅座位排列的显示设备。

第三、电影院影厅的设计装修

根据国外的一般经验,一般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城区中心),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城市的副中心),人口20万左右建造一座6~8厅,座位总数1000~1500是合理的,在经营上不会有困难的。在我国,一线大城市建8~10个多厅影院,100-150块银幕应该能满足观众的需要的,经营上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二线城市,建6个左右的多厅影院,50~80块银幕是合理的;三线小城市, 一般可以建2~3个多厅,而在县城,一般建一个4~6影厅的多厅影院就能满足人们观影的需要。当然,经济发达的地区可适当地多建一些。根据以上分析,在确定了多厅影院的规模后,影厅的布置应该遵循在同一个平面(搂层)大小组合,便于观众流组织,机房布置贯通的原则进行。第四、电影院消防系统的设计

每个观影厅需要设置两个安全出口,50平米可设一个出口,设置自动门闩;安全出口应采用双扇外开门,门的净宽为1.4米,门口正面1.4米内不应设踏步,门内外标高应一致,门道内应无门槛,突出物及悬挂物;电影院的防火和疏散设计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防火规范执行; 选用的装修材料,符合防火要求;在安全出口和主要通道的显要位置设置“安全出口”标

篇2:成都电影院设计装修要求介绍

追求个性化是现在成都办公室装修的市场趋势,在这里四川瑞联精工装饰提醒大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满足办公的功能要求实用便捷等方面。牢记办公室装修的基本要求,不可一味的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而忽略办公室的一下几个基本需求。

1、地面:建议铺设地板。电脑、传真、复印、打印等设备使用时会散发一些有害物质,而地毯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且不方便清洁。

2、墙面:建议使用健康型涂料,因墙布也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长此以往不利健康。

3、天花板:尽量简洁,保持高度以利通风。

4、隔间:为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将工作间尽量安排在员工不常走动的地方,如有条件,不妨进行一些隔音处理。

5、通风:各种设备要求良好的通风,所以办公区通常不应设在四面无窗的封闭环境中。

6、色彩:办公区应该要加入一些激情的色彩,打破传统式的沉闷感。设计师推荐的色彩搭配是墙壁为淡绿或淡蓝色;地板为红木色或咖啡色;窗帘为淡黄或碎花型。

7、照明:应当简洁实用,同时避免使用荧光灯具,宜使用目前较为流行的间接照明,它可以把光线射到顶棚、墙面或其他界面上形成反射光,光线较柔和均匀。

8、布线:这是办公区最复杂的工程,在装修之前就应该有所规划,应该预留的接口包括供电脑、传真等设备专用的电源、电脑接口、ISDN接口或ADSL接口、卫星电视接口等。

篇3:成都电影院设计装修要求介绍

一、电气水平定义和使用

1、1级——低电平

模拟信号50伏直流, 数字信号0~12伏直流。

1) ACOM, DCOM, SCOM和CCOM (公用信号) 。

2) 控制公共联络。

3) 50伏直流信号传输到灵敏的模拟硬件。

4) 所有与灵敏模拟硬件结合的小于50mv的部件, 例如张力计, 温差热电偶等。

5) 操作用的放大信号。

6) 功率放大信号。

7) 灵敏模拟硬件的隔离放大器输出。

8) 电话线路。

9) ≠12伏直流馈电给灵敏数字硬件的总线。

10) 所有与12伏数字硬件联系的信号线。

2、2级——中电平

大于50伏的模拟直流信号, 该信号带有小于28AC波动28伏直流灯和开关的线路。

1) PCOM, SHCOM.

2) +28伏直流总线, 该总线馈电数字继电器, 灯和输入缓冲器。

3) 所有与28伏输入缓冲器, 28伏灯, 28伏继电器连接的导线。

4) 6伏AC灯母线。

5) 模拟转速计和pilors.

3、3级——高电平

大于28伏的直流开关信号, 大于50伏直流模拟信号, 该信号带有大于28伏交流波动, 50伏, 20安的调节信号, 交流20安的馈电电流。

1) 2 5 0伏控制母线保险。

2) 除了28伏直流和6伏交流以外的指示灯。

3) 105到250伏直流继电器和接触器线圈。

4) 断路器线圈 (2 0安以下) 。

5) 小于2 0安的机械范围。

6) 静态主指示灯。

7) 电枢电压反馈。

8) 接地探测器。

9) 线路分流指示信号。

10) 所有小于20安培交流馈电。

1 1) 合适的插座和盘后灯。

1 2) 记录仪表, 图表, 驱动。

13) SCR (可控硅) 激发电路小于20安交流功率输入和直流输出。

3S级

20) 从COMM场所和线路电阻器来的信号。

21) 从线路分流到调节器的信号。

3G级

22) 所有线合用于105伏直流控制。

3U级

23) 超过500伏无保险丝的高电位。

4、4级——动力

电压从0到800伏, 同时电流20到800安的交直流母线。

1) 电动机定子回路。

2) 发电机定子回路。

3) Silcomatic (硅堆) 交流输入直流输出功率。

4) 变压器原副边超过5KVA.

5) 可控硅激发电路交流功率输入和直流输出 (大于2 0安) 。

6) 静止激发器 (可调节和不可调) 交流功率和直流输出。

7) 250伏车间母线。

8) 机械设备 (大于20安) 。

4S级

10) 功率>800伏和或者>800安培。

二、各种管线, 桥架距离要求

(一) 桥架间空间

表一表示一桥架顶与另一桥架底之间最小距离, 以吋表示。同时也表示两临近桥架间边的距离。也同样适用于桥架与小于100KVA的动力设备的最小距离。

(二) 桥架——管线间空间

表二表示桥架与管线间的最小距离, 以吋表示, 也同样表示桥架或管线与小于100KVA的动力设备间的最小距离。

(三) 管线间空间

表三表示室外成排敷设的管线间的最小距离, 以吋表示, 同时也表示管线和小于100KVA的动力设备间的最小距离。

附录

1、电平3.3G可允许和电平4共用一桥架敷设, 但其间应用一隔板分开 (该隔板不一定要求接地) , 其空间应满足电平4。

2、当不能实现分开桥架敷设时, 电平1和2可共用一桥架敷设, 其中用一接地钢隔板隔开。但这方法实际上不如分开桥架敷设和变更敷设路程在突发情况下有效。在电平1和电平2边靠边的敷设时, 安有一寸的隔开空间。

篇4:电影院观众厅设计有哪些要求?

1.观众厅设计应包括电影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应参与建筑设计全过程,

2.观众厅的设计应将银幕的设置空间作为统一整体考虑,观众厅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观众厅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应为1.5(±0.2):1。

3.观众厅最大面积不宜大于700,观众厅最大座位数不宜大于600座。

4.观众厅的平面应符合所在建筑物的柱网结构。楼面活荷载应取3kN/。

5.观众厅体形设汁,应使声场分布均匀,避免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

6.观众厅的净高度不宜小于视点高度、银幕高度与银幕上方的黑框高度(0.5~1.0米)的总和。

7.观众厅的每座平均容积宜取6 m3~10 m3。

8.观众厅每座平均面积不宜小于1.20,不宜大于1.50。

9.根据观众厅的面积、容积和座位数,可分为大厅、中厅和小厅,不同厅型电影厅的面积、容积与座位数都不同。

不同厅型和电影厅的面积、容积和座位数:

厅型面积容积(m3)座位数(座)

大厅401以上2501~4500550~351

中厅201~400900~2500350~181

小厅200以下900以下180 以下

10.新建电影院的观众厅不应设置楼座,

篇5:成都新农村建设做法介绍

2003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 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0月22日, 地处西部的成都召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 一场遍及全市1.24万平方公里城乡大地、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 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拉开大幕—成都,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 开始了此后5年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谋求城市与农村同发展共繁荣的生动实践。

经过5年实践, 一个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局面正在成都显现。5年来, 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05%, 农业增加值增长37%,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7%, 城镇化率提高了10%。从2003年开始, 成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 2003年~2007年, 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始终保持在2.5~2.6的范围内。2008年上半年, 虽遭地震重创, 全市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依然保持11%以上的增长。

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先导, 确立全域成都的发展格局

拿着规划图纸介绍情况, 这是记者在成都市县乡基层采访时最常见的情景,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规划意识正扎根广大基层干部的头脑, “按规划办事”正成为新的行政习惯。

2003年, 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之初即明确提出“以规划为龙头和基础”, 并作为“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当年, 成都开始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征得建设部同意,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启动。成都产业布局规划也开始从无到有开始编制, 各区 (市) 县的规划在此基础上陆续修编, 交通、教育、医疗、物流、文化等一系列指导城乡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相继完成。根据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全市被划分为3个圈层:5城区及高新区为中心城;新都、青白江、龙泉驿、华阳、双流、温江、郫县等7个城市组团为近郊区, 并与中心城共同构成主城区;远郊区则包括都江堰、邛崃、彭州、崇州、金堂、大邑、蒲江、新津8个 (市) 县。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各项规划有机衔接、高度一致。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被融入成都城乡空间规划管理的公共政策中, 城乡规划体系全面重构,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 市域全境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从无到有, 并且相互对照, 衔接一致。成都城乡规划, 从市到区 (市) 县、再到乡镇, 到村、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 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

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樵说, 现在我们的工作量是以前的好几倍, 我们的成果受尊重的程度则无可比拟。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城乡规划法》, 把城市和乡村建设看成是整体的系统工程。现在回头看, 当初成都提出变“城市规划”为“城乡规划”的举动, 并非突发奇想, 而是顺应城乡发展规律的适时之举。

2007年7月, 成都首次提出“全域成都”的理念, 把1.21万平方公里幅员面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区来统筹发展, 并据此初步规划出“一区、两带、六走廊”的“全域成都发展格局”。

以“三个集中”为核心,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个集中”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是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邛崃市羊安镇位于成都远郊, 前几年经济实力在邛崃的24个乡镇中也只能排到中游。在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 羊安镇先后实施了大庆高宇磷酸一铵项目、中冶美利崃山纸业项目、四川品牌家具工业园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将53家企业集中到羊安工业集中区发展。2007年, 全镇工业增加值达3.15亿元, 较2004年增加1.95亿元, 增长16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25亿元, 较2004年增加1.55亿元, 增长218%。

依靠工业集约化发展, 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 创造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条件, 有效解决了城乡居民就业, 加快了新型城市化进程。3年来, 羊安镇共投资5.5亿元, 全面推进羊安新城和2个二级场镇、4个农村新型社区及5个弱势群体集中救助所建设。目前, 羊安新城农民集中居住总计2500余户近万人, 其中农民跨村集中居住1116户3900人。

同时, 农民向城镇集中,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为农村腾出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羊安镇汤营村, 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 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新增耕地入股、国有独资兴农公司投入风险股金100万元, 成立了汤营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由公司对集中起来的耕地进行统一规模化种植, 股东自愿转为公司员工。

目前, 汤营农业公司集约了全村80%的耕地, 规模经营土地由1060亩增加到2070亩, 入股农户增至总户数的77%, 土地产出效益由平均每亩五六百元增加到1600元。今年, 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超过7000元, 比成立公司前翻了一番。

土地规模经营带来了农民生产和收入方式的转变。村民闫树清算了一笔账, 作为公司股东, 一亩地一年有400公斤稻谷的保底收入, 在公司上班每月挣550元的工资, 年末每亩地还有分红。他说, “现在我有3份收入, 一年下来能挣1万多元, 是3年前的两倍多。”

羊安镇是成都实施“三个集中”的缩影。5年来, 成都市大力实施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促进了城乡资源空间整合与产业发展。一是加快了工业集中发展。通过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 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 优化调整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2007年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9户, 工业增加值的集中度达63.5%。二是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5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2249.1万平方米, 37.8万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55.7%提高到2007年的63%, 每年以2个以上百分点增长。三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5年共流转农用地235.6万亩, 其中流转耕地170.8万亩, 全市2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粮食规模经营面积达2.6万亩。建成标准化特色农产品基地152个, 新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911个, 培育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5家, 联系带动农户135.2万户。

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2008年1月8日, 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李义村, 村民洪伦海从自己的饲料商店里, 找出两张缴费发票向记者展示:年缴费金额714.12元, 缴费日期2007年12月1日。

这不是普通的交易发票, 而是四川省“社会保险专用发票”。它意味着, 只要连续缴费15年以上, 洪伦海以后将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养老金。

洪伦海11岁的独子洪世祥在和盛小学读六年级, 上学包括书本费在内全部免费;孩子去年底支气管炎住了5天医院, 医药费1360元, 因为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儿互助金两重保险, 报销了1080元。

让农民老有所养, 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成都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提供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作为基本着力点, 历经5年努力, 一个城乡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成形。

2004年初, 成都在全国率先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将1991年实行货币化安置以来已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范围。成都市两级财政为此要在10年内注入45亿元给予补贴。

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另一目标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2003年3月, 《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施行, 为农民工提供工伤或意外伤害补偿、住院医疗费报销和老年补贴, 当年就吸纳近10万人参保。2007年, 成都市连续出台三项补充政策, 如农民工可刷卡买药, 住惠民医院有补贴, 重点吸纳建筑业农民工参保等。截至2007年底, 全市有21098户用人单位、60.59万名农民工参保, 征集率达99.63%。

2007年1月, 成都出台《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全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07年10月, 参保的农民共有43438人, 已有13440人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领取养老金共计4403.42万元。

从2003年在都江堰市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 2004年, 在大多数区 (市) 县还未纳入中央财政补助的情况下, 成都在全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7年底, 成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559万人, 农民参保率超过96%。

解决了农民“看得起病”的问题, 还要解决农民“看好病”的问题。为此, 成都市在14个郊区 (市) 县共225个乡镇恢复建立公立卫生院。市财政更统一为每一个卫生院配备“七大件”:救护车、多功能产床、X光机、B超、半自动生化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

为从源头上控制“看病贵”, 2002年起, 成都还在农村建立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和药品价格统一控制网络, “两网”让药品利润全部控制在30%以内, 保证农民吃上“放心药”和便宜药。

教育被称为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 成都首先从2004年起向外来农民工子女敞开了校门。2007年, 4.1万名外来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并免交借读费。

学校设施差和学生上学贵, 是农村教育最难的问题。2004年起, 成都市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 在全市农村调整布局了450所标准的农村中小学校, 基本实现教育硬件城乡均衡配置, 成都市县两级财政为此投入14.5亿元。

成都还建立起“责任明确、经费共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级保障机制。2006年春季开始, 成都市14个郊区 (市) 县84万名中小学生免交杂费和信息技术费, 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 免费义务教育将扩展至市中心五城区学生。

令人欣慰的是, 在汶川大地震中, 这几年在成都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修建的标准化中小学、卫生院无一倒塌。

以制度创新为抓手, 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

2001年, 成都市为改善投资环境, 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当时主要从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提高行政效率着手进行政府职能优化, 搞好服务, 方便招商引资为政策出发点。自2003年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 发现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义远不止这么简单和肤浅, 于是, 进一步提出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保障, 其外延和内涵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02年以来, 成都先后9次大规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由1166项减少到107项, 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由1006项减少到210项, 是全国同类城市中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2004年, 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 43个部门的390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集中统一办理。全市各区 (市) 县也先后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 镇乡一级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 村一级设立了便民服务代理点 (站) , 并整合四级政务服务网络资源实施网上协同审批。

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走向深入,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成都破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居民身份制度。2004年5月1日起, 成都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 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 统称为“居民户口”。2007年, 成都市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

2004年夏, 成都突降暴雨, 刚刚投入使用的东城根街下穿隧道被淹。隧道临近市内的府南河, 水却几天没抽出去。原来, 府南河流进成都就分属五家管理, 水利局管农村段, 市政公用局管市区河道, 市容环卫局管下水道, 府南河管理办公室管府南河综合治理, 国土局管地下水。平时各司其职相安无事, 危急时却没有一家出面牵头协调, 本来想“九龙治水”, 结果却成了“龙多不治水”。

以“治水”为契机, 成都开始探索实行“大部门制”。2005年, 成都组建的新的市水务局, 将原市政公用局、市容环保局、府南河管委办对水务的管理职能“打包”一并放入新部门, 实现了城乡“一龙治水”。此后3年夏季, 成都连续碰到大雨, 全市的下穿隧道再没有被淹过。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成都先后实施了涉及30多个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除成立水务局外, 2005年2月, 撤消成都市农牧局, 设置成都市农业委员会;2006年1月, 撤消成都市交通局, 组建成都市交通委员会;2006年10月18日, 撤消成都市林业局和成都市园林局, 组建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 初步形成了大农业、大林业、大水务、大交通的新格局。经过几年努力, 成都已经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

此外, 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同步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 撤并乡镇78个、行政村2057个, 精简分流乡镇人员5000多名。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探索建立新型基层治理结构

如果说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为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那么以2003年12月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诞生作为起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增强基层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基层政治基础。

2004年7月, 成都市委下发文件, 在全市范围推行以“群众民主推荐、党员直接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 随后又将“公推直选”的范围扩大到重点企业、学校、医院等。

公推直选一改过去单靠组织任命的方式, 在公开推荐的基础上由广大党员和群众代表直接选举产生。采取这种方式, 不仅将基层干部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交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手里, 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公推直选出来的干部对群众负责的责任心。这样, 基层干部能够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 接受群众监督, 使工作方式和作风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007年, 成都市一项调查显示, 93.9%的党员群众感觉到公推直选后基层干部工作比以前积极, 更关心群众利益, 听取群众意见。

截至目前, 全市69个乡镇实现了党委书记公推直选, 90%以上的村、社区采取公推直选实现换届选举。

此外, 成都全面推行区 (市) 县党委常委会、全委会、政府常务会的“三会”开放制度, 吸引普通党员群众参与决策, 并将“三会”开放向乡镇、街道延伸, 拓宽了开放层面, 扩大了公众参与。成都还在对干部的考核中积极引入社会评价, 全面引入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述职评议、线型分析等, 形成了“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社会化评价机制。

二、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12月22日, 成都彭州市磁峰镇被形象地称为“土地银行”的农业资源经营专业合作社诞生了。农户将零散的承包地经营权“存”入合作社, 合作社根据产业规划和种植大户对土地经营规模的需要, 将土地成片“贷”给种植大户, 合作社通过利息差获得收益, 农户可获得“利息”、盈利分红和务工收入。像这样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 在成都已渐成气候, 繁荣了农村经济, 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集约化经营推动农业二次飞跃

2008年1月1日, 成都市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试行) 》,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冰起航:以“还权赋能”为着力点, 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提高农业农村的市场化程度。

这项改革的前提是保护耕地。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四证”同时发给农民的还有“两卡”, 即耕地保护卡和养老保险卡。成都市和下属区 (市) 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26亿元设立耕地保护基金, 基本农田每年每亩补贴400元, 一般耕地每年每亩300元, 扣除10%的土地流转担保金和农业保险, 划到农民“耕保卡”上的数额分别是360元和270元。农民男到60岁、女到55岁, 经耕地保护协会确认自己的承包地没有遭受破坏, 可一次性领取耕保补贴。

截至11月30日, 成都市222个乡镇和涉农街道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共涉及农户119万多户, 颁证31万多户, 占试点村农户总数的26.3%。

以统筹城乡思路推进灾后重建

12月22日上午, 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 灾后联建房屋的大观镇茶坪村4组村民王正良和成都市民邓小林, 分别领到了各自的《集体土地使用证》, 并立即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这是成都市颁发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农村房屋联建集体土地使用“第一证”。

联建, 是成都市在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等5个重灾市县重建农村住房中,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的一项政策创新。这5个市县的受灾农户可自愿选择5种住房重建方式:符合规划原址自建、按照规划集中自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自愿搬迁异地安置、社会资金开发重建。其中, 原址自建、集中自建的农户, 在领取政府发放的户均2万元重建补助款、享受贴息贷款支持之外, 还可与单位或个人等社会资金联建。

坐拥优美山水生态环境的茶坪村, 农户富余的住房参与村合作社“乡村家庭连锁客栈”经营, 而他们生产的生态食品, 也会成为“乡村酒店”餐桌上的佳肴。“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搞灾后重建, 我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少提速10年!”大观镇党委书记柴林说。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向农村延伸

12月21日, 一场强降温天气让成都寒冷异常, 而在地处城郊的涉农社区青羊区文家街道康庄社区, 几位居民却微微冒着热汗—他们正利用广场上的体育设施在锻炼。

自2003年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至今, 成都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为农村居民办理社保和医保, 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 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 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服务, 建设公共文体设施, 初步形成了城乡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都将现阶段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内容设定为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7个方面。政府主要做好基本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村级自治组织切实做好自治组织内部的服务和管理, 依托市场主体开展以市场化方式供给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5年前, 成都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5年多来, 成都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着力于统筹推进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改革与制度创新, 而不是在某一方面的单兵突进, 初步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一体化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成都市邛崃羊安镇农民岳双全告诉记者:“2005年, 羊安镇在汤营村 (现汤营社区) 探索出了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模式, 村集体以土地整理新增的部分耕地入股, 邛崃市国有独资的兴农投资公司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投入100万元风险股金, 成立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模经营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村民入股土地每亩每年保底收入800斤黄谷, 公司经营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生产发展资金, 一部分作为分红资金, 这种模式太好了。前几年, 一亩地能挣400元, 把土地交给公司后, 自己在公司务工, 烧锅炉一个月工资700元, 晚上守夜有300元补贴, 还有保底分红, 去年挣了1万多元。”

汤营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桂全告诉记者, 经过3年发展, 汤营公司2007年底已经有400多万元的经营收入, 90多万元的赢利。

羊安镇镇长高智勇对记者说:“这就是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带来的转机。我们按照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办法去做, 就找到了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三个集中”是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农民向城镇集中,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很多农村地区, 成都探索建立了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经营方式。农民参股入股, 按股分红, 保障了长期收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离开土地, 在城镇定居并找到生计, 这为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养老、医疗、教育“安全网”覆盖城乡

成都自2003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起, 就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提供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作为基本着力点, 建设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教育“安全网”。

在养老保障方面, 成都市于2004年就出台了《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截至2007年, 44万名2004年前被征地农民社保做到应保尽保。2007年1月1日又出台了《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为全体农民办理养老保险, 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08年7月, 成都已有11.25万人参加农民养老保险, 其中4.4万名农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领取养老金共计2.35亿元。

在向农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同时, 成都几乎同步开始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安全网”。从2003年在都江堰市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 2004年, 在大多数区 (市) 县还未纳入中央财政补助的情况下, 成都在全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7年底, 成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559万人, 农民参保率超过96%。从2008年1月1日开始, 成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

在教育方面, 成都首先从2004年起向外来农民工子女敞开了校门。2007年, 4.1万名外来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并免交借读费。2004年起, 成都市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 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市县两级财政为此投入14.5亿元, 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中小学410所, 2007年9月全部建成交付使用, 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同时, 成都还建立起“责任明确、经费共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级保障机制;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甚至延伸到了高中阶段教育。

城乡一体化把农村改革引入“深水区”

2007年6月, 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力度。

2008年1月1日, 成都市委出台“第一号文件”。这份名为《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 (试行) 》的文件, 把改革的重点锁定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推动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开展农村房屋产权使用权流转试点等目标, 这份旨在切实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创造条件的文件, 把农村市场化改革推入“深水区”, 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市场化程度。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提出: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 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据此, 成都按照“全域成都”理念规划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以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8万元以上, 城镇化率达68%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

根据2007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到2017年, 将有150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 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实现基本同质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 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突破3000亿元。

四、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构架已经形成

“纪念改革开放30年———统筹城乡发展论坛”近日在四川成都娇子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落幕。论坛为期两天, 主题为“科学发展统筹城乡”。300余名来自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了这场规模庞大的智慧盛宴, 同议科学发展, 共论统筹城乡。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作为演讲嘉宾介绍了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做法和经验。成都自2003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 特别是在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锐意改革, 大胆探索, 在加快城乡统筹和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效。李春城表示, 5年之后, 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脉络, 即“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 推进“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先导, 确立全域成都的发展格局;以“三个集中”为核心,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抓手, 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探索建立新型基层治理结构。

统筹城乡, 破解发展难题

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 全市辖9个区、4个县级市和6个县, 2003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3%, 经济总量有60%在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县 (市) 。全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面积382.5平方公里, 基本的行政格局是大城市带大郊区, 城郊大部分区域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地区,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明显。如何走出一条破解“三农”难题的道路, 是成都发展过程中必须逾越的关口。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 为成都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钥匙。成都深刻认识到,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实践活动, 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关系和领导方式方法全方位的深刻变革。统筹城乡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003年10月, 成都市召开了第一次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场会, 揭开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序幕。这个会议是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经过历时近两年的思考、调研、试点、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召开的。当年3月, 成都已确定在双流、郫县、龙泉驿、大邑、都江堰5个区 (市) 县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行试点。

2004年1月, 中央1号文件公布: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农民增收;2月10日, 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发出动员令:全面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 同时出台市委7号文件———《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这标志着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全面展开。

2005年底, 成都市委全委会提出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的建议, 次年纳入了成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随着实践的深入, 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思路得以丰富和扩展, 形成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 以市场化改革为动力, 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为保障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

2007年, 成都被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显示了国家对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高度肯定, 也为成都开创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描绘蓝图, 坚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提出, 要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 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其基本思路仍是坚持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 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为重点, 提高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水平, 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重点,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以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为重点,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增强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

成都据此提出了试验区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 到2012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以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8万元以上, 城镇化率达68%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到2017年, 将有150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 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实现基本同质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 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突破3000亿元。

篇6:成都电影院设计装修要求介绍

特点:专用的复合生物制剂。无公害, 无污染, 脱毛速度快。用途:用于猪、牛、羊的无公害, 无污染的专用脱毛材料。取代传统的硫化碱石灰脱毛,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质量标准:浅棕黄色粉末, pH 10~11, 固含量 (%) 97±2

◆HTR-2502

特点:松散纤维, 松散毛根, 取代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膨胀。消除制革污泥的产生, 制革水场污泥量可减少90%以上, 用水量减少40%~50%。用途:取代传统的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的膨胀。质量标准:外观白色稠状液pH 12~13, 固含量 (%) 47±2

◆HTR-2503

特点:松散纤维, 松散毛根, 取代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膨胀。消除制革污泥的产生, 制革水场污泥量可减少90%以上, 用水量减少40%~50%。用途:取代传统的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的膨胀。质量标准:外观浅蓝色液体pH 9~11, 固含量 (%) 50±2

◆HTR-2504

特点:简化操作, 缩短浸酸和鞣制周期。降低中性盐、酸、提碱材料的使用, 降低铬用量及铬含量, 减少污染。用途:用于软化后的预处理。质量标准:外观米白色粉末pH 6~7, 固含量 (%) 91±2

◆HTR-2505

特点:消除猪皮反绒服装革露底现象, 提高猪皮绒面质量和。用途:用于猪皮膨胀工序。质量标准:外观白色标末, pH8~9, 固含量 (%) 97±2

◆HTR-2508

特点:不含重金属及醛类。用途:用于取代铬鞣剂而研制的一种专用无铬鞣剂。外观:无色液体, pH 4.5~5.4, 固含量 (%) 50±2

◆HTR-2503-2

用于配合HTR-2502用于羊毛的脱毛, 以及牛皮、猪皮的辅助性脱毛 (即去除残毛) 。用法用量:使用皮重1.5%~5%配合适理的HTR-2502涂于肉面 (条件许可可直接喷涂于皮张肉面) 。外观微黄透明液体。

◆HTR-无氨脱灰剂

篇7:成都电影院设计装修要求介绍

特点:专用的复合生物制剂。无公害, 无污染, 脱毛速度快。用途:用于猪、牛、羊的无公害, 无污染的专用脱毛材料。取代传统的硫化碱石灰脱毛,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质量标准:浅棕黄色粉末, pH 10~11, 固含量 (%) 97±2

◆HTR-2502

特点:松散纤维, 松散毛根, 取代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膨胀。消除制革污泥的产生, 制革水场污泥量可减少90%以上, 用水量减少40%~50%。用途:取代传统的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的膨胀。质量标准:外观白色稠状液pH 12~13, 固含量 (%) 47±2

◆HTR-2503

特点:松散纤维, 松散毛根, 取代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膨胀。消除制革污泥的产生, 制革水场污泥量可减少90%以上, 用水量减少40%~50%。用途:取代传统的石灰, 硫化碱用于生皮的膨胀。质量标准:外观浅蓝色液体p H 9~11, 固含量 (%) 50±2

◆HTR-2504

特点:简化操作, 缩短浸酸和鞣制周期。降低中性盐、酸、提碱材料的使用, 降低铬用量及铬含量, 减少污染。用途:用于软化后的预处理。质量标准:外观米白色粉末pH 6~7, 固含量 (%) 91±2

◆HTR-2505

特点:消除猪皮反绒服装革露底现象, 提高猪皮绒面质量。用途:用于猪皮膨胀工序。质量标准:外观白色标末, pH8~9, 固含量 (%) 97±2

◆HTR-2508

特点:不含重金属及醛类。用途:用于取代铬鞣剂而研制的一种专用无铬鞣剂。外观:无色液体, pH 4.5~5.4, 固含量 (%) 50±2

◆HTR-2503-2

用于配合HTR-2502用于羊毛的脱毛, 以及牛皮、猪皮的辅助性脱毛 (即去除残毛) 。用法用量:使用皮重1.5%~5%配合适理的HTR-2502涂于肉面 (条件许可可直接喷涂于皮张肉面) 。外观微黄透明液体。

◆HTR-无氨脱灰剂

上一篇:2018宜春教师招聘考试高中政治练习题下一篇:爸爸的白发不是老阅读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