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游山玩水的诗

2024-05-14

李白游山玩水的诗(精选7篇)

篇1:李白游山玩水的诗

李白关于游山玩水的诗

李白(7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4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9、《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0、《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1、《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2、《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1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4、《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5、《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篇2:李白游山玩水的诗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诗人都非常喜欢旅行,尤其是盛唐时期,那时候的诗人几乎隔三差五出去旅行,到处游玩,而且还喜欢结伴而行,如果有机会回去看到李白和杜甫等人一起到处游玩千万不要惊讶,那是常见的事情,在这么多爱好旅游的是人中,李白又尤为特殊。那么李白特殊在哪呢?

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别人还好歹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么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从20多岁的时候出蜀离家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甚至在安史之乱以后,天下大乱而蜀地还算和平的时候他都不曾回去。

李白不是不想念故乡,他在很多的诗歌之中都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但是李白偏偏没有回去甚至于对于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怎么提起,或许李白这样是因为觉得不能衣锦还乡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为家中亲人已逝不愿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从出蜀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四处旅行,四处游玩,差不多有27年。

篇3:李白的诗与酒

矛盾与浪漫,使李白爱酒成为必然。在矛盾中坚持浪漫,以浪漫去对抗矛盾,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诗人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

一、坎坷一生

李白早期曾受过很好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样的,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复杂性。

当他二十五岁初出夔门时,正是身钟巴山蜀水之灵秀,胸怀报效国家的热忱走向政治、文化中心长安的。他满怀信心地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憧憬着自己功成名就的光环。在这以后的十年内,诗人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他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

到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终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玄宗所赏识的只是李白的才华,把他当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灭,他上书请还,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后,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他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地注视着事件的发展。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下浔阳狱,出狱后,又被判处长流夜郎,李白这时已五十八岁。乾元二年,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还。他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往来于金陵、宣城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岁,闻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纵览诗人六十二年的人生旅途,坎坷崎岖,最后壮志未酬,饮恨而逝。但就是在遭受嘲弄、挫折、幻灭的困扰中,也从未停歇过对建功立业的追求。可见他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始终是坚定执着的。

二、对酒当歌

李白的一生都在苦苦地追求某种理想的人生方式,儒、道、仙、侠,他都曾经尝试过,但最终也未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这并不是李白的遗憾,相反,正是李白的意义所在。儒家的用世济时与道家的神游求仙,纵横家的汲汲于功名与侠士的不矜其功,高远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这一对对矛盾左右着诗人命运,也因此,诗人饮酒当歌、对抗命运,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

1.酒可言志。

李白以诗抒写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欲安天下济苍生的远大理想。李白总幻想能实现其“奋其所能,愿为辅弼”的雄心,建立“济苍生”、“定寰宇”的大事业。但在现实中却总是常常碰壁,李白的一生,是不平的一生,又是不停地追求理想,百折不挠地抗争的一生,这种济天下的理想到老仍未消减。然而在不受重用的情况下,自己也对天长叹:“空怀钓鳌心,从此别宫阙。”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但至始至终,李白诗歌中在写酒时都在言志或写壮志难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恼,都是诗人那一颗积极用世之心的具体体现。

2酒可遣愁

由于李白无法在现实中展示出自己高远的情志,他往往显得悲郁莫名,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跚而行,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愁之苦,愁之闷,愁之深,愁之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愁之深广如此,吓煞人!酒之效用如此也吓煞人。这酒喝得何等快意,然而,伴随着失意的寂寞与不受重用的愁,这些都是愿望,都是想做也做不到的企慕。即使是醉,充其量不过就是一时的麻痹罢了!李白借着《将进酒》饮酒放歌之辞,隐隐表现出鄙弃功名富贵,纵酒销愁的愤懑,而其实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李白在求用遭挫、隐居思动的矛盾里,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三、酒助诗兴

李白将饮酒与作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对饮酒的看法和他对饮酒的描写,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李白常说“饮酒至酣方成诗。”诗人大都爱酒,也许是清醒时有太多的顾忌,太多的牢笼,一喝酒,所有的藩篱都融化在酒里,所以诗也就汩汩滔滔地奔泻而出。酒后的诗,酣畅淋漓,一泻千里,那种意兴飞扬的快感,是清醒时所无法(下转2-7版中缝)(上接2版《李白的诗与酒》)比拟的。李白将饮酒看作为一种物质享受,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诗由酒生,酒助诗兴,李白的灵感才气、高风亮节,在酒的熏陶下越发迸射出浓烈的光彩。

篇4:李白的诗

总是那样喜欢李白的诗,到了极致。

超凡脱俗的字眼中流露出一份份对现实的失望,对未来的自信。除了他,有谁能写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言语呢?除了他,有谁能写得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凄苦名句呢?除了他,有谁能写得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呢?无论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悲凉慨叹,还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荡性格,都表现出了他在浪漫主义诗坛上无人可比的地位。应制诗中,他能写出“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佳句;写景诗中,他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绝佳比喻;感怀诗中,他能写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潇洒气质。

是他——李白,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真正的“诗仙”!

篇5:李白的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吴小如)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1_13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句 越女词其三 南奔书怀 古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风其二十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寻雍尊师隐居 赠钱徵君少阳(一作送赵云卿)远别离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古风其二 送贺宾客归越 过汪氏别业其一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幽涧泉 登瓦官阁 太华观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

大库

poem.8dou.net)

文参

: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66.shtml

行路难 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简析】:

《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余恕诚)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62_12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秋夕旅怀 凤台曲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赠崔咨议 哭宣城善酿纪叟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上李邕(此诗萧士□云是伪作)【上斌下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拟古其一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白头吟 赠崔侍郎(郎一作御)送王孝廉觐省 句 赠新平少年 北上行 结袜子 舍利弗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299.shtml

战城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1] 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2]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3]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注释】

[1]“避”一作“备”

[2]“征战”一作“长征” [3]一作“衔飞上枯枝”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所评颇中肯綮。

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惨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本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呢?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战城南》是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为汉《饶歌》十八曲之一。汉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本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孙静)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全唐诗:卷17_7,全唐诗:卷162_7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越女词其一 宣城青溪(一作入清溪山)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金陵望汉江 句 襄阳曲 公无渡河 郢门秋怀 钓滩 登峨嵋山 江夏行 拟古其十一 南都行 东山吟 蜀道难 上清宝鼎诗 玉真仙人词 效古其二 越女词其二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详文参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3976.shtml 秋浦歌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1]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2]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

[1]人一作叉 [2]舟一作行

[3]波一作陂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2)个:如此,这般。(3)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译文]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张秉戍 陈长明)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全唐诗:卷167_1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咏苎萝山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赠韦秘书子春 赠张公洲革处士 句 古风其十五 结客少年场行 题元丹丘山居 赠从孙义兴宰铭 古风其三十六 送别 思边 古风其十七 嘲鲁儒 梁甫吟 湖边采莲妇 战城南 别鲁颂 金陵其一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关于我们|用户服务|合作联系|网站导航|网络广告服务|友情连接

八斗版权所有

感谢诗词总汇提供部分资料

备案号:沪ICP备05001932号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9-2011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678.shtml

篇6:李白写的诗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7、《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9、《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0、《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3、《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4、《对酒》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15、《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16、《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17、《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18、《塞上曲》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19、《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20、《紫骝马》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篇7:论李白的诗与酒

【关键词】李白;酒;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何等痛快淋漓豪迈奔放。

一、酒助李白诗歌创作

酒可以激发诗人创造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怀。在李白那里,酒醉的迷狂与艺术精神是同一境界。李白借助酒把生命的激情转化为奇瑰的诗篇,同时也通过诗歌的创作抒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展示自己的人格风采。酒、诗与李白的个体合为一体,观李白的酒态可以看出他的诗情,读李白的诗歌可以想见其人格。

杜甫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增加了李白诗仙的知名度。李白有嗜酒之行动,还有爱酒之理论:“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月下独酌·其二》)李白醉中所作之诗,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体现一种壮美。在醉中,他热血沸腾,心潮汹涌:“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他的长篇歌行,多写于醉中。象他的《玉壶吟》、《梁园吟》、《江上吟》、《笑歌行》、《悲歌行》、《行路难》、《把酒问月》、《答五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都是酒后即兴之作。最能代表他这类作品的就是他的名作《将进酒》,这首诗是劝酒歌,诗中虽然语含悲愤,惜时不我遇,叹岁月蹉跎,但语句雄奇,豪气盖世。

酒使诗人胸中的矛盾一次次化解,使手中的笔传神,在悲愤之中还跳跃着乐观的音符,在牢骚之外也颇有旷达的笔墨。时代在他心中激起的种种思想感情,使他不能安静,总想借什么相当的东西把它们抒发出来,酒就成了他抒发激情的最佳对象。“愁来饮酒二千石,寒衣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涤荡千古愁,流连百壶饮。”(《友人会宿》)在黑暗现实面前,只有大量的酒,才使他冷如死灰的心得到一些温暖。

酒犹如他的能源,帮助他排除忧愤,自慰自解,增强他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严羽评曰:“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字句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成,此其所长。”此语所言极是,正是酒激起李白的满腔豪情,写出了这样激情澎湃,势如江河的壮美诗篇。李白酒后悠然自得,自笑自舞,独步幽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醉里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游谢氏山亭》)“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写还入亦稀。”(《自遣》)但他最拿手的还是月下的醉吟之词。那金樽中的月亮是李白最喜爱的东西。因为只有在月光下,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朦胧而富有诗意。而只有在朦胧的醉眼中,才能发现和看到平时生活中所看不到的东西,心灵也只有在醉意的虚幻中,“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酒不醉人人自醉”,在似醉非醉之中,诗人的意志自由伸展,情感自由挥洒,思维处于一种奇妙的境地。酒让李白的神智产生了麻醉,却使他的思维意识获得升华,创造能量得到意想不到的迸发,各种情感和心绪一一被灵感点缀出来,情感一旦在诗与酒的交融处找到自己的领地,不仅成为审美活动的动力,而且伴随着诗人的整个艺术创造过程,情感得到毫无阻碍的渲泄和抒发,从而使他冲破束缚走向自由的创造,灵感自然而然得到显现。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将进酒》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吟诵出的。就是在这种独特的心境中,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创作能量,创作出的作品比起某些完全受制了理性作用所产生的作品更加接近和反映出艺术的真实,从而真实无饰地展现出诗人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因而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成为激励后人,流传千古之名作。

二、酒助李白诗歌豪放

饮酒不仅增添了李白傲视王侯的气概,张扬了他的人格力量,而且使他天真浪漫,狂逸纯朴的真性情自然流溢而出。通过狂饮醉歌,李白向世人袒露出自己自然率真的个性。“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人的自我在酒中极度扩张,气吞山河,直到移山倒海,狂豪之气呼之欲出。“举杯向天笑,天迥日西照。”(《独酌清溪江祖石上寄权昭夷》)宇宙中夕阳下兀立着手持酒杯,仰天大笑的诗人,天地间只剩下狂放的自我,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借酒浇愁,愁思无劲,这是人生不得意的呼喊。无论是浅酌低吟,还是痛饮高歌,是一人独酌,还是两人对饮,李白的真性情都从酒中自然流出,酒中浸泡着的是李白那颗纯真的赤子之心。此时的李白饮酒,不是用以麻醉自我,也不是借以逃避现实,而是用来表现自我,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自由的人生。酒是生命的汁液,给李白以豪情,酒是人生的明镜,映照出李白豪迈率真的个性。

酒在李白身上已转化为生命意志,使他的内在情感得以自由地宣泄,个体的意志得以扩张,使他的精神与宇宙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由的世界中徜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花间月下,诗人把酒独酌,却不感到孤独,相反却兴致勃发,举杯邀月共饮,歌舞与身影相伴。“明月皎洁,花影婆娑,玉宇澄澈,不染纤尘,诗人已与自然同化,个体与宇宙合一,主体与客体相融无间。”诗人已将自己的生命意识汇入自然之中,使自己与自然一样走向永恒。

“逍遥”,是李白在失意后所表现出的旷达人生观,“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春日独酌其二》),显示李白处世态度,此诗,体现了诗人的道家思想。诗人的内心是极想出仕的,然而在四处碰壁后,便将出仕思想放纵诗酒,“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颓废,消极,然而这种思想,却掩藏不住诗人那颗滚烫的心。“无为”只是社会的不允许。“行路难”的哀叹,换成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何等逍遥,何等旷达。

三、借酒消愁

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高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满怀报国热情,准备大鹏展翅,但是社会现实残酷地粉碎了他的大济天下苍生的壮志。此时,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打发日子,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可见愁之深,愁之重。我们也可见诗人在理想破灭后的悲愤。特别其在贬夜郎后所写的诗中,更深沉地体现这类思绪。“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愿结千江流,添成万行泪”(《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无边的惆怅,无限的空虚,在悲愤的诗人笔下显得动人心弦。

四、借酒行乐

在人生的理想数次不能实现后,李白的诗流露出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他完全把自己泡在酒里,在酒中寻找那种落魄与寂寞。”“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萧龙管行相催。”(《襄阳歌》)诗中对淫乐生活的追求,不作丝毫掩藏,特别是

上一篇:2016年山东省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预付款模拟试题下一篇:城建档案馆十一五工作总结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