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的近义词及造句

2024-04-26

猜测的近义词及造句(精选13篇)

篇1:猜测的近义词及造句

(1) 科学的结论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建立在大胆的猜测上。

(2)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平日都会有错误的。

(3)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4) 她心里怎么想的,别人无法猜测。

(5) 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马可·奥勒留

(6)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7) 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猜测,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和宽容,共同努力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生活。奋进,坚强不息。我希望能成为你们的一份子和大家共同打造完美新天地!

(8)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9) 人际关系的天敌是“猜测”,密码是“真诚”!

(10) 我有时猜测,唯一不神秘的东西就是快乐了,因为它只需靠自己来证明。

(11) 最徒劳无功的行为莫过于试图去猜测大户与炒手的心理。

(12) 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13)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14) 旁观者清楚的,只是旁观者自己的猜测。

(15) 我猜测你的想法,你怀疑我的心,我累了,我只想简单的相处,保持最安全的距离!

(16) 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正直坦白,不要我左右猜测、说一套做一套就OK了。我对男人的外形并没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基本上我不喜欢多话的男人,但也不是所有寡言的我就会喜欢。

(17) 深秋的天空异常肃穆而爽朗,在自习过后,天空一片漆黑,让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几颗星星来点缀,让人猜测:别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18) 把支离破碎的句子组成忧伤的画,看到就揪心!听那悲伤的旋律,猜测你的心事!看世界模糊点好,看的太清楚,伤的越痛苦!现实的社会,我们还是虚幻点比较好!要么生活会把我们糟蹋的遍体躏伤!

(19) 春天,隐藏在那嫩绿的青草坪上。那些刚刚探出头来的小草,正害怕的注视着外面的世界,用小小的眼睛小心地看着每一个从它身边走过的高大的人类,猜测着他们的行踪。

(20) 不一会儿,山坡后面就升起了缕缕炊烟。这时,盒子里已经有五六只被俘虏的知了了。它们垂头丧气地躲在盒子里猜测自己的命运,叫声也不似开始那么趾高气扬了。

(21) 夏天的溪水潺潺地淌着,溪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清清的溪流,带着纯洁的心,从遥远之处而来,没有人打搅她。她静静地淌着,遐想着……抚摸着每一块石头,都令人带着无比的喜悦与猜测……

(22) 每个人都更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少有人专注于评价别人。所以无须猜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别人其实更关心你对他们的看法。

(23) 老师是先活在学生们的眼睛里,而后才活在我们的心里的。要把学生们目光之中的怀疑,猜测,挑剔变成心目中的信任,尊敬和爱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传道,授业,解惑”包含着多少的苦涩和艰辛啊!

(24) 一位主将不应过于重视俘虏的报告,因而轻信自己对敌军地位的猜测为正确,除非那些报告与先锋队的报告相符合。

(25) 有时候,我们会后悔开始,如果没有开始,我们也许永远可以回味当天那种互相深听、互相猜测的兴奋。假如没有和你开始,我会不会有另外的际遇?不管会有甚么结果?我还是宁愿跟你开始,因为我更想知道和你相爱的滋味。

(26) 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贝多芬

(27) 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不能因为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他。

(28) 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无法揣测耶和华神把这样一棵树安设在伊甸园的原因,也更无法猜测为什么人一吃这树上的果子就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无论如何,这棵善恶树上的果子必定是寓示着丰富的的,因为我们看到人吃了它就发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转变,这个转变也就是堕落。

(29) 不必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将走在自己的深渊边缘。也没有谁对谁错,是非标准本就无绝对。存在的只是人的偏见,猜测和评断,而那些的确是不重要的东西。

(30) 有时候,我们会后悔开始,如果没有开始,我们也许永远可以回味当天那种互相深听、互相猜测的兴奋。

篇2:猜测的近义词及造句

推测;凭想象估计。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她又知道怎样在人们的眉眼中猜测他们的内心的动机。” 赵树理 《三里湾·奇遇》:“ 登高 老婆摸不着头脑乱猜测, 灵芝 故装不知和她瞎对答。”

猜测词语的近义词

推测 [ tuī cè ]

揣摩 [ chuǎi mó ]

臆测 [ yì cè ]

猜测词语的造句

1、尽管鼓舞人心的核心样品和猜测,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2、当人们在猜测中国电信市场可能的重组时,目前还不清楚何时会出台相关措施。

3、他们的大多数结论都是基于猜测。

4、说损失会非常严重,我猜这是一个很好的猜测。

5、痛苦不能解决问题,在于人的智慧,只有单调的学会孤独,单调的学会冷静,才能猜测更多的世界,打开更多的门,掌握一个心房,关闭全世界的忧伤。

6、在以前,我很少想到未来,因为未来很令人不可猜测。

7、路上堆放着沙石,路边有人正在修建新房,这群陌生的面孔好奇地迎送着我们,几分新奇,几多猜测。

8、一个人,一个句子,一段人生的在意,总有一份沧桑,也有一份辛苦,很多话,说不出来,很多事,无法猜测,就这样散了。

9、聪明的人,喜欢退步,也喜欢微笑,更喜欢孤独,退步让自己心宽,微笑让自己安静,孤独让自己猜测。

10、一片凋零的心碎,一份柔情的付出,人生总有很多感动,无法感动别人,人生总有很多失去,无法猜测自己做人的底线。

11、忘记,写不出的句子,暖不了心,猜测的故事,开始徘徊人生的浪迹,多少花开,只是一句花落。

12、在连续转过几个弯道之后,路面显得阔了点,我猜测可是快要到山顶了。

13、人变了,风散了,情断了,只是一首歌,一个不懂的爱情泪,一段失落的猜测。

14、无奈的做错,无奈的猜测,只是风景变了,爱情散了,后悔来不及,到最后只是一句无怨无悔。

15、心有一种失落,爱有一种猜测,乱了心的懂,只是一种错过,只是一种活的太累了。

16、吃的时候知道吃,看的时候知道看,用心的时候未必知道猜测未来,离开的一个地点的时候未必懂得分析自己的一辈子。

17、整理思维为了下次的面对,改变人生需要思维的框架,造就灵魂需要学习的时间,不要躲着学习和猜测走,不要绕着命运和灵魂奔跑。

18、看外貌,只能了解的很少,体谅内心,只能揣摩一个昨天,若说观察加上猜测,得知的就是一个未来。

19、不要以说出每句话的猜测,驾驭心算的风险去解决问题,要懂得看清市场。

20、一加一是故事加上心跳,更是感情加上付出,可以理解为死亡和猜测的连接。

21、怕的人都不会赚钱,等的人都不会吃喝,看的人都不会温暖,说的人都不会猜测。

22、说出的每一个错,不是拒绝就是否定,说出的每一个词,不是被卡住,就是被阻挠,我们是为了树立自己,就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去猜测更多的方式。

23、智慧是速度,那么生命如果缺少判断,猜测,自己的巩固就找不到安静的微笑。

24、要在别人说自己的时候,从侧面去猜测,要在别人和自己有距离的时候去观察下一步,昨天,还有自己计划的未来。

25、不是没有阅读,不是没有分析,而是没有真正的侧面猜测,没有内心过桥的外方计算。

26、其实我们知道的很少,可是依然要学会猜测结局,决断开始,因为思维频率不能停下来,生命的思维灵魂停了,那么自己的进攻就等于失败。

27、呐喊就是生命观,只有把这两种方式合起来,就是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发出思维的频率去阅读,发出灵魂的猜测去探索。

篇3:猜测的近义词及造句

在现代汉语中, 多义词的数量较大。《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中所收词的平均义项数为2.4个 (王惠, 2009) , 可见, 多义性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

引申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代汉语多义词的形成是古代汉语词汇引申发展的结果。从历时的角度来看, 词汇从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对于词义引申的规律, 王力 (1980) 、符淮青 (1985) 、蒋绍愚 (1989) 、Nunberg (1995) 、Pustejovsky and Boguraev (1996) 、Langacker (1999) 、Ravin and Leacock (2000) 、苏新春 (1997) 、张博 (2004) 、周荐 (2007) 等学者都曾进行过研究。王宁 (1996) 认为本义和引申义可以从平面上系联起来, 整理成一个意义系列。从共时的平面来看, 作为历时发展结果的现代汉语多义词的诸意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多义词的诸多意义中, 通常有一个意义使用频率最高, 在多个意义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对词义的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称之为多义词的核心义。

本文旨在研究多义词的核心义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词义习得的作用。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实验研究, 二是问卷调查。前者通过实验设计调查多义词的核心义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词义猜测的影响;后者旨在了解学习者的多义词意识以及学习多义词的方法。

二实验研究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是否提供多义词的核心义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猜测多义词的其他意义有无影响。进而讨论学习多义词的有效途径。

(二) 核心义的确定

这里所说的多义词指的是共时平面的多义词, 即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和使用的一个词的多个意义。

在确定核心义时, 我们主要考虑多义词的意义在现代汉语语料中的分布, 使用频率最高的那个意义, 将其认定为核心义。在此, 以“薄báo”为例说明本文确定核心义的方法。

“薄báo”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中有4个义项: (1) 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跟“厚”相对) :~板|~被|~片|这种纸很~。 (2) (感情) 冷淡;不深:待他的情分不~。 (3) 不浓;淡:酒味很~。 (4) 不肥沃:变~地为肥田, 变低产为高产。

我们对这4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 以“薄”为检索对象, 得到了19813条语料。限于精力, 我们决定采用等距抽样的办法“隔十抽一”。对于抽样方法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可靠性, 一些学者曾有过论述。步延新、张和生 (2006) 曾以“白”为例, 分别选取10%、50%、100%的样本对“白”的不同义项的分布进行了考察, 结果发现, 抽取不同比例样本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本文对得到的1981条语料逐一进行了人工分析。对读音为“báo”的语料进行了义项标注, 其中义项 (1) “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出现的次数最多, 有490条, 义项 (2) “ (感情) 冷淡;不深”的用法有31条, 义项 (3) “不浓;淡”的用法有10条, 义项 (4) “不肥沃”的用法有49条。

在抽取的样本中, “薄báo”的义项 (1) 的使用频率最高, 几乎占了样本中“薄báo”的语料总数的84%。进而可以推断在全部语料中, 义项 (1) 应该是“薄báo”使用频率最高的意义, 由此可以认为, “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这一意义是“薄báo”的核心义。

以“薄báo”为例, “薄báo”的不同意义分别出现在以下几个句子中:

a.这张纸很薄。

b.这片土地很薄。

c.这对夫妻之间的感情很薄。

在句a中, “薄báo”使用的是其最常用的意义, 即“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在句b中, “薄báo”的意思是“不肥沃”, 这是引申义;在句c中, “薄báo”使用的是另一个引申义“ (感情) 冷淡;不深”。当直接把“薄báo”的两个引申义提供给学习者时, 他们很难推测这两个意义之间的关系。而如果从核心义出发, 给学习者讲明核心义与引申义之间以及引申义内部之间的联系, 将有助于学习者习得多义词。本文将通过实验验证这一推测。

(三) 被试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63人, 汉语水平经分班考试测定为中级。被试来自8个国家, 分别是澳大利亚、波兰、韩国、荷兰、美国、日本、泰国、印尼。其中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有57人, 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有6人。

(四) 实验材料

王惠 (2009) 的研究表明, 随着词长增加, 多义词的平均义项数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 现代汉语中单音词的多义性最为显著, 双音词的多义性仅次于单音词。因此, 我们将选取常用的双音节多义词作为研究对象。

在选取多义词时, 主要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为选词来源, 在选取的多义词数量不够时, 再参考《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为选词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该大纲是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编写和词汇学习的重要依据, 与被试的学习情况最为接近;二是该大纲根据常用度对汉语常用词汇及其意义进行了分级, 这有利于我们根据学习者的汉语水平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三是该大纲列举了常用多义词的常用义项, 便于我们选取义项数量合适的词作为实验材料。

最终选取的十个多义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所选词为被试尚未学习过的词, 词的难度与学习者现有的汉语水平相当或略高于现有水平;二是所选词具有三个及以上义项。在编制试题时, 需要选用多义词的三个意义, 一个核心义, 两个引申义。在选用引申义时, 要求这两个引申义之间没有直接的引申关系。

编制出的实验材料包括两张试卷:A卷和B卷。这两张试卷形式相似, 均包括10道题, 每道题均有2个句子, 第1个句子为引导句, 第2个句子为目标句, A卷和B卷的引导句不同, 但是目标句相同。A卷给出的引导句是核心义的用法, B卷给出的是非核心义的用法。

以“薄báo”为例, 样题如下:

A卷

a.这张纸很薄。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跟“厚”相对) 。/Thin./薄い (「厚い」の反対) 。/

b.这对夫妻之间的感情很薄。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a.这片土地很薄。不肥沃。/Poor unfertile land;thin soil./ (土地が) やせている、肥えていない。/

b.这对夫妻之间的感情很薄。________________

在对引导句中的多义词进行释义时, 我们分别给出了汉语、英语、韩语、日语的解释。此外, 尽量控制句子中目标词以外的其他词的难度, 并控制句子的长度。

(五) 实验任务与方式

采用随堂测试的方式, 首先对5名学习者进行了试测, 根据试测的情况, 我们对问卷进行微调, 并确定了施测方案。正式测试时, 要求被试在30分钟内完成释义任务。任务内容是被试根据对第1个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 来猜测第2个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释义时可以用母语。

问卷的发放采用相同数量随机发放的方法, 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同, 我们在每个班发放问卷时, 保证A卷和B卷的数量大致相等。为了提高调查的信度, 我们与担任被试所在班级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沟通, 对调查目的进行了详细说明, 以消除被试的疑虑, 尽量让被试在自然的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

三结果分析

(一) 学习者猜测词义的成绩

本着考察被试对词义是否理解为目的, 我们对释义进行了计分, 每个词释义的满分为5分, 最低分为0分。回收的问卷中出现了日语、韩语、泰语等多种语言。对该部分问卷由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的汉语言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进行翻译, 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最终根据被试对目标词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赋予合理的分值。

根据以上原则, 我们对被试理解多义词的情况进行了计分统计。被试猜测目标词词义的成绩如下:

从A、B卷的得分情况来看, A卷10道题总成绩的平均得分为25.29分, B卷为21.22分。A卷测试了在提供多义词的核心义的情况下, 被试对多义词的其他意义的猜测情况。B卷则是在提供非核心义的情况下, 被试对多义词的其他意义的猜测情况。仅从平均分来看, 在提供核心义的情况下, 被试对多义词词义的猜测成绩优于提供非核心义时猜测词义的成绩。

我们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这两组被试的平均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 样本通过了方差齐性检验 (F=0.046, p=0.830>0.05) ;T检验值等于2.025, P=0.047<0.05。由此说明,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 A卷和B卷的总体平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在提供多义词的核心义的情况下, 被试对多义词的其他意义的猜测情况优于不提供核心义的情况下的成绩。这一结果也与我们的假设相吻合。汉语中多义词的核心意义是贯穿多义词意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为学习者提供核心义就相当于提供了多义词意义的主线。核心义有利于学习者把握词义发展的内在线索, 因此学习者根据核心义来猜测多义词的其他意义的成绩较好。

(二) 性别对词义猜测的影响

被试中, 男性有25人, 女性有38人, 这两组被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4.32分和22.50分。我们同样用spss16.0对其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样本通过了方差齐性检验 (F=1.686, p=0.199>0.05) ;T检验值等于0.863, P=0.392>0.05。由此说明, 两个独立变量的总体平均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学习者的性别不影响他们猜测多义词的成绩。

(三) 多义词的音节数对词义猜测的影响

试卷1~5题中的目标词为单音多义词, 6~10题中的目标词为双音多义词, 被试对这两类词猜测的平均成绩分别为10.68分和12.65分。我们用spss16.0对这两类词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样本通过了方差齐性检验 (F=1.331, p=0.251>0.05) ;T检验值等于-2.144, P=0.034<0.05。这一结果说明, 两个独立变量的总体平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 这两组被试的成绩存在着显著差异, 即多义词的音节数影响他们猜测多义词的成绩。学习者对双音多义词词义猜测的平均成绩明显好于单音多义词。

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 单音多义词和双音多义词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同。双音词一般由两个语素组成, 而单音词均为一个语素。从这两类词中语素所提供的信息量来看, 双音词提供的信息量要大于单音词, 因此学习者在猜测双音多义词的意义时, 可供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习者来猜测双音词的意义。其二, 虽然实验材料中的词语均为学习者尚未学习的词语, 但由于双音词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 学习者虽没学过该词, 却有可能学习过双音词中的某一语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对双音多义词词义猜测的难度。其三, 从单双音节多义词词义的承载量来看, 单音词的平均义项数多于双音词, 对学习者来说, 单音词意义的复杂性也加大了学习者对单音多义词词义猜测的难度。

调查发现, 提供多义词的核心义有利于学习者猜测多义词的其他意义。多义词的音节数对词义猜测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学习者猜测双音多义词的成绩优于单音多义词。学习者的性别对词义猜测的成绩并无显著影响。

四问卷调查及讨论

(一) 调查设计

调查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初、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其中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有30人, 中级水平的学习者有63人, 共计93人。旨在了解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多义词意识及其学习多义词的方法。问卷采用五度测量法。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对多义词难易度的认识;学习者对母语及汉语多义词词义之间意义关系的认识;学习者学习汉语多义词的方法;学习者认为教师对多义词的重视程度。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学习者对多义词难易度的认识

多义词的难易度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数据, 为了了解学习者对多义词难易度的总体认识情况, 我们将多义词的难易度大致划分为五个等级:非常难、比较难、中等、不难、容易。调查结果表明, 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认为学习多义词非常难的占20%, 认为比较难的占56.7%, 认为中等难度的占10%, 认为不难的占13.3%, 没有一个学习者认为多义词不难。这一比例在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中分别为23.6%、47.6%、23.8%、4.8%。总体上看, 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基本上都认为多义词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难点。此外,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 学习者认为多义词难学的比例略有下降, 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认为多义词的难度在中等以上的达到76.7%, 而在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中, 这一数据为71.45%。由此可见, 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 学习者汉语知识的增加有利于化解多义词的难度。

2. 学习者对多义词意义之间关系的认识

本部分的调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学习者对母语以及汉语中多义词意义之间关系的总体认识, 第二部分是学习者对汉语多义词的核心意义的认识。我们将学习者母语和汉语中的多义词意义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分为5个等级:A.都有联系, 联系紧密;B.有联系, 不紧密;C.有时有联系;D.偶尔有联系;E.无联系。

学习者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被试选取的百分比来看, 学习者认为母语中多义词不同意义之间都有联系且联系紧密的占24.7%, 而这一比例在学习者对汉语多义词的认识中占21.5%。学习者认为多义词意义之间有时有联系这一选项, 在母语中和汉语中的比例分别为39.8%、37.6%。学习者认为母语中的多义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在“有时有联系”以上的占87.1%, 而这一数据在学习者对汉语多义词的认识中占82.8%。虽然我们对多义词的意义之间关系的五个分级并非完全准确, 但是从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 学习者认为母语中多义词意义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高于汉语中的多义词。

第二部分是调查学习者对汉语多义词意义之间关系的具体认识。主要考察学习者认为汉语多义词的多个意义是否可以概括出更少的意义、对汉语多义词意义之间的远近关系的认识以及汉语多义词的诸意义之间是否存在核心意义。

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习者对多义词的多个意义是否可以概括出相对较少的意义这一问题的认识有较大差异。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认为“经常可以”和“有时可以”的占53.4%, 而这一比例在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中占76.2%。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认为“每个词都可以”的占10.0%, 而这一比例在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中仅占3.2%。由此可见, 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 学习者更易理解多义词意义之间的联系, 而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对多义词意义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 要么认为所有的多义词的不同意义都可以概括出更少的意思, 要么认为偶尔或根本不可能概括出更少的意思。

对于多义词的多个意义, 是否有的意义之间关系较近, 有的关系较远。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认为每个词都有的占3.3%, 而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则无一人选择该项。中级水平学习者的选项集中在“大部分词有”和“有些词有”这两个选项上, 这两个选项的百分比占87.3%。由此可见, 中级水平学习者的选择更接近汉语多义词的实际情况。

对于汉语多义词中是否存在核心义这一问题, 大部分学习者认为存在, 不过这一数据在中级水平学习者中的百分比大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这表明随着学习者汉语知识的积累, 学习者对多义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汉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习者正确认识汉语多义词之间的意义关系。

3. 学习者学习多义词的方法

我们首先调查了学习者是否会主动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尝试学习和掌握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当学习者学习多义词时, 有51.6%的学习者选择“有时会”主动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选取这一选项的学习者中, 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多于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同时, 有28%的学习者选择“经常会”, 其中中级水平的学习者选取这一选项的数量略高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由此可见, 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 学习者更倾向于主动地采取各种方法来学习汉语多义词。

“把新意思与旧意思联系起来”是学习者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选择“有时”“经常”“每次”使用该方法的学习者占86.1%, 而这一比例在“结合汉字来学习多义词”这一方法中占72%。可见, 学习者对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词义这一现象并不能完全察觉, 这是由汉字这一书写符号的特殊性决定的,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 它有明显的表意特征, 而这对于一部分学习者来说, 体会汉字这一表意文字体系在汉语中的作用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把新意思与旧意思联系起来”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学习者在母语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使用过该方法, 因此这一方法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除以上两种方法以外, 问卷还列举了其他几种学习多义词的方法, 例如:多读多背、结合汉字形体、在语境中记忆、联系学过的旧意思来记忆、总结词的多个意思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习者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在语境中记忆”, 其次是“多读多背”“结合汉字形体”, 使用最少的方法是“总结词的多个意思”。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者认识到多义词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大。“多读多背”是学习所有语言最简单的方法, 对于还没有掌握多义词意义之间联系的规律的学习者来说, 这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此外,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 学习者不善于总结多义词的不同意义。这也给多义词的课堂教学以一定的启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把多义词的多个意义系联起来, 帮助他们建立多义词的意义系统。

4. 教师对多义词的重视程度

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认为教师“非常重视”“比较重视”“重视”的占53.3%, 而这一比例在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中占90.5%。对于“教师是否会想办法帮助我们学习多义词”这一问题, 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相比, 中级水平的学习者认为教师更重视多义词的学习。

出现这一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学到的词汇大多都是常用词的常用义或基本义, 对多义词的其他意义较少涉及;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确对多义词的重视不够;三是教师认识到了多义词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学习者的汉语知识较少, 所以不便于进一步展开多义词的教学。

五教学建议

(一) 关注核心义在多义词诸意义中的重要性, 利用核心义关联多义词的其他意义

核心义是多义词的诸多意义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意义, 由于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常用性, 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 它通常是最应该被学习和掌握的意义, 因此, 常用多义词的核心义常常被安排在初级阶段。

当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掌握了常用多义词的核心义, 这便为进一步习得多义词的新意义打下了基础。到了中高级阶段, 多义词的其他次常用义会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在学习这些新意义时, 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建立多义词诸意义之间的联系, 以核心义为基础, 以旧带新, 引出新意义。有时多义词的核心义并不一定是它的本义, 到了中高级阶段, 在学习者掌握了多义词的多个意义的基础上, 可以适时引入本义, 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本义、核心义、引申义、比喻义之间的联系, 帮助他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多义词意义的流变。

(二) 引导学习者关注多义词意义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习者建立词义网络

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 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建立多义词意识, 引导他们了解汉语多义词的一个特点, 即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之间的排列并非无绪的, 而是有规律的。学习者认识到这一点, 既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感, 又可以帮助他们在一个词的不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 进而形成多义词的意义网络。

朱志平 (2005) 曾以“开”为例, 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开”的19个义项进行了归纳, 将其概括为8个义列, 从中提取了多义语素“开”的诸多意义之间的共同属性。例如:“开辟”“开发”是指使原本不相通的两处接通, “开除”指使劳资关系不再连接, “开始”“开演”指事物从静止状态到运作……。这种提取和归纳使多义词纷繁复杂的意义关系变得简单, 有利于教师帮助学习者归纳多义词的意义系列, 也有利于学习者将多义词的不同意义进行前后联系。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学习者或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成年学习者, 当他们学习了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以后, 才能对多义词的不同意义进行前后联系,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汉语多义词的特点。

(三) 引导学习者关注多义词的多个意义内部的潜在义素

在多义词的引申过程中, 常常有一个贯穿于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之中的潜在义素, 它揭示了该词的意义内涵, 决定了词的组合搭配和用法, 是贯穿词义内部的一条主线。例如“穿”是一个多义词, 有“破、透”“通过 (孔洞、缝隙、空地等) ”“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上”等多个意义。从表面上看, 这几个意义各有其使用范围, 但是这些意义内部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穿”的词义内涵来看, “穿”这几个意义都含有[从物体内部通过]这一潜在义素, 如:“水滴石穿”是水从石头内部通过, “穿针引线”是线从针眼儿中通过, “穿珠子”是线状物从珠子内部通过, “穿衣服”则要求肢体从衣服中间通过, 而“穿过马路”则是从马路的一边到另一边, 如果从街道的一头到另一头则不能称作“穿”, 只能是“沿着”或者“顺着”。因为“穿”的多个意义中都含有[从物体内部通过]这一义素 (2) 。

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 “穿”的“穿戴”义被安排在一年级大纲中, 且作为第一个义项。由于“穿衣服”这一表达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早需要使用的表达, 因此从对外汉语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实践来看, “穿戴”义常常被安排为初级阶段需要学习的意义。在学习“穿”的“通过”义时, 我们就可以联系“穿”的“穿戴”义, 通过动作让学习者体会“穿”的多个意义内部所暗含的潜在义素, 使学习者了解该词的内在含义, 这样不但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词的新意义, 而且也有助于辨析意义相近的词语, 进而准确地使用该词。

(四) 把握汉语多义词及多义语素引申的民族性特点, 掌握有文化色彩的引申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决定了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Nation (2001) 认为影响学习者词义猜测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相似度。由于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中有些多义词的引申线索与汉语相同或相似, 而有些则呈现出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

例如“红”在汉语中有“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的意思, 但是在其他一些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如在越南语中, “红”表示隆重的意思;在塞尔维亚语中, “红”则表示感情强烈的意思;而在波斯语中“红”与“邪恶”之义有关。此外, 在股票市场上, 中国大陆用红色的线条表示上涨的股票, 但在国际市场上, 红色却表示下跌的股票。

此外, 双音词中的多义语素也是解析双音词意义的重要途径, 弄清多义语素的引申线索对把握双音多义词的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草”在现代汉语中本指植物, 在“草”作为语素参与构成的双音词中, 有一部分双音词中的“草”含有贬义, 例如“草率”“草包”“潦草”等。在越南语中, “草”含有“初次”的意思, 这类似于汉语中的“草稿”一词。而在英语中, “草”除了指“植物草、大麻”的意思以外, 没有其他引申义。因此, 在讲解由多义语素“草”组成的双音词时, 可以将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词放在一起, 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篇4:猜测的近义词

猜想、推测、估计、推想、推断、料想、猜度、推求、

揣摩、探求、料到、推度、揣测、臆测、判断

篇5:操练的近义词及造句

2 谁会知道呢,通过现在的辩论操练,说不定我们的学生就成为第二位叱咤风云的毛主席。

3 蛙人部队操练时,吼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4平时不好好操练,难道想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吗?

5平时不好好操练,难道还想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吗?

6 这个连的战士个个年轻力壮,精神抖擞,操练起来杀声震天。

7 军号吹响,我们就向操练地点出发了。

8 他原想发号施令,显示一下自己的指挥才能,但同学们都不听他指挥,结果却是弄巧成拙,操练的秩序全乱了。

篇6:演示的近义词及造句

演练:1. 演习,练习。如:小演员们加紧演练,为国庆献演练

示范:做出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示范作用|请老师示范一下示范

篇7:辉煌的近义词及造句

绚烂:1.光彩炫目。 2.谓文辞华丽富赡。绚烂

璀璨:鲜明灿烂:明珠璀璨。璀璨

光彩:①颜色和光泽;光辉:大放~丨橱窗里面摆着~夺目的光彩

光辉:①闪烁耀目的光:太阳的~。 ②光明,灿烂:~前光辉

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万丈丨~四射。光芒

明朗:①明亮:天青云淡,大地明朗。 ②明白;明显:心明朗

光线:光①。光线

斑斓:〈书〉灿烂多彩:五色~ㄧ~的玛瑙。斑斓

鲜丽:1.鲜明艳丽。鲜丽

明后:1.贤明的君主。明后

篇8:萧瑟的近义词及造句

冷落:①不热闹:门庭~ㄧ过去这里很~,现在变得很热闹了冷落

衰落:①由强而弱;失去盛势;没落:文教衰弱,风俗靡靡|衰落

凋敝:(生活)困苦;(事业)衰败:民生~ㄧ百业~。凋敝

萧条:①凋零;冷落:村落萧条|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萧条

萧索:①萧条;凄凉: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萧索

篇9:瞬间的近义词及造句

霎时:1.片刻﹐一会儿。霎时

刹那:1.梵语的音译。古印度最小的计时单位,本指妇女纺刹那

篇10:激烈的近义词及造句

激烈[jī liè]

基本解释:

1.激越高亢

2.激昂慷慨

3. 猛烈,剧烈

4. 激动

5. 急进

近义词:

剧烈,强烈,猛烈

用激烈造句:

1.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今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烈,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

3. 下一轮的男生比赛更是激烈,只见两组男生抓住绳子,这边的男生铆足了劲,把脸都憋红了。那边男生的前腿直蹬,后腿弯曲。“加油!加油!”的喊声响彻整个校园……

4. 尘世是复杂的,特别是在生存激烈的今天,为了生存,人们往往疲于奔命,由此暗淡了笑容。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我们要坦诚地对待生活,绽放笑颜,更会成就事业,成就自己,取得更骄人的成绩。

5. 想有一次最好的建设,就要有一次最激烈的破坏。

6. 比赛是激烈的,操场上,一大早便已是人山人海,呼吸着新鲜空气,我们观看着比赛,枪声一响,运动员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我想用秒表记下时间,可连按钮还没按,他们已经到了终点,真是一个比一个强!

7. 要完成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8. 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都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

9. 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

10. 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随着速度的加快更加激烈,随着散播面的扩展更有精力。

11. 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须要调剂心态,并且调解与别人的关系。

12. 最美妙的音乐能令我们陶醉其中而无法自拨,最激烈的音乐能令我们的身体不由自主的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用激烈近义词造句:

剧烈:由于人口剧烈增长和竭泽而渔的捕猎方式,许多动物的品种已被灭绝。

强烈: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篇11:兴致的近义词及造句

二、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谈起出国旅游的见闻。

三、课余时间,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加科技小组的活动。

四、当老师讲到感人的故事情节时,大家都更加兴致勃勃地聆听了。

五、她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明天她要去旅游了。

六、这部大家期待已久的电影还没上映,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了它。

七、他兴致勃勃地开始他的新工作。

八、开学第一天,小强第一个兴致勃勃地做了自我介绍。

九、这天中午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劳务市场,想找一个第二职业。

十、这条街对面围着一大堆人,看似个个兴致勃勃。

十一、一说起钓鱼,强就表现得兴致勃勃。

十二、大家萍水相逢,挤在一起,畅谈祖国各地建设情形,兴致都很高。

十三、这一对双胞胎弟兄俩对听音乐会总是兴致勃勃。

十四、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阅览室里兴致勃勃地看书。

十五、看着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玩着游戏,我也很想参与进去。

十六、我在岱庙里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历代名人的碑石雕刻。

十七、今天,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历史博物馆。

十八、旅行家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这次原始森林大漫游。

十九、他们的谈话并没有因我的出现而被打断,他们仍然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二十、每当爷爷谈起旧社会发生的故事,我们都会兴致勃勃地认真倾听。

二十一、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兴致勃勃地在兴趣班报了名。

二十二、今天早上风和日丽,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去公园玩。

二十三、他兴致勃勃地跑来向我们宣布这个好消息。

二十四、看着他们兴致勃勃地聊得起劲,我也不忍心打扰他们。

二十五、通过村长兴致勃勃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村官们,已经融入农村,象一株株小树苗深深扎根在这片热土上。

二十六、由于接触太多,我对电脑的兴致变得淡薄了。

二十七、“让我看看。”布里森登兴致勃勃地提出要求。

二十八、你不参加也就算了!何必冷言冷语地坏了大家的兴致。

二十九、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篇12:创造的近义词及造句

营造:①建筑,修筑:营造桥梁。 ②制造;做:营造器物营造

创办:1.开始举办。创办

兴办:1.犹创办。兴办

创建:1.亦作“剙建”。 2.建造;建立。创建

创举:从未出现过的行动:伟大的创举。创举

发明:①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指南针 ㄧ火药是中国发明x

制造: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制造兵器|制造制造

缔造:创建:缔造者|缔造共和国。缔造

独创:独特的创造:~精神ㄧ~一格。独创

发现: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发现

建立:①开始成立:~政权 ㄧ~新的工业基地。 ②开始建立

建造:建筑;修建:~房屋 ㄧ~花园。建造

设立:1.设置﹔建置。设立

成立:1.犹成就。 2.成人;成长自立。 3.创办成立

创设:1.亦作“剏设”。 2.设置;创办。 3.谓创设

创制:1.创建;创造。 2.建立制度。创制

篇13:彻底的近义词及造句

彻底的反义词 :

表层、肤浅、表面

彻底的详细解释

1.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十日内,每日数度以杷彻底搅之。”

唐·马戴《边将》:“塞迥连天雪,河深彻底冰。”

《朱子语类》卷十九:“所谓诚其意者,表里内外彻底皆如此,无丝毫苟且为人之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历来的督抚难道都是睡着的,何以不彻底根查一次?”

巴金《秋》四三:“他们说前回分家不彻底,原是三爸有私心。”

2. 形容水清见底。

例: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诗:“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宋·杨万里《谢曹宗臣惠“双溪集”》诗:“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於溪。”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碧澄澄,凝一万顷彻底琉璃;青娜娜,列三百面交加翡翠。”

上一篇:小学英语中文转英文下一篇:关于中学师德师风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