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植树节的课件

2024-04-26

幼儿园植树节的课件(精选9篇)

篇1:幼儿园植树节的课件

植树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教学重点:两端都栽:发现并理解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的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师:请大家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五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

生:四个。

师:三个手指间呢?两个手指间呢?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空格叫间隔,把间隔的多少叫间隔数。(板书:间隔数)

师:五个手指的间隔数就是4.下面让我们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师生举例:

1、楼层之间的间隔。

2、柱子与柱子之间的间隔。

3、钟声之间的间隔

4、据木头时出现的间隔。

5、树与数之间的间隔。

师:公路旁整齐漂亮的树不仅美化环境,而且还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所以我们大家不仅要爱护树木还要植树。我们国家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就是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

(一)二、探究新知

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引导

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先读题然后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下列数学问题:“一边植树”什么意思?“两端都栽”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每隔5米栽一棵”?

(2)猜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师:我们可以把这条路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更加直观的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得出结论:棵树=间隔数+1(3)小组合作 发现规律

出示课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探索规律。小组汇报发现的规律。1.棵树比间隔数多1.2.也可以说间隔比棵树数少1。

(教师板书)

3、运用规律,学习新知

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三、实际应用

(一)活学活用

1.现在要在这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桶(首尾要安装),每10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2.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二)逆向思考

1.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5m种一棵,一共种了21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三)拓展应用 1.判断

(1)锯下一段木头,用一分钟的时间。照这样计算,锯6段同样的木头用6分钟。(X)

(2)12个同学排成一队,每相邻两个人间隔1米,这个队伍长12米。(X)2.对号入座

(1)小明从一楼到二楼用了30秒的时间,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一楼到五楼共需要(A)秒才能达到?

A 60 B 75 C 50(2)20米的主席台一侧摆放花盆,每2米放一盆(两端都放),一共需要(B)盆花?

A 20 B 11 C 10

四、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解决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棵树 =间隔树+1,间隔数=棵树-1)

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作业布置:练习二十四第三,第八题。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一)两端都栽

数=间隔数+1

100÷5=20(个)20+1=21(棵)

间隔数=棵

数-1

答:一共要栽21棵树。总长=间隔数×间隔距离

篇2:幼儿园植树节的课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二、说重难点:

1.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已知间隔长和全长求棵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棵数和间隔长求全长的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所以全课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植多少棵树、公交车站等)都是来自于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明白学习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验证、归纳这一系列的活动经历,感悟出数学规律,从而很好的满足了学生想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的强烈欲望,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让学生通过“植树规律”的探究,自主建构数学模型,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去探究。在学生获取规律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植树规律”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所以、就安排了诸如设计公交车站等问题让学生解决。本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后,能明白解决类似植树问题的题目时,较好的方法是先画图,然后根据图来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设计了如下环节: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植树问题》

2、分组探究,发现规律

首先创设这一教学情境:为了美化学校环境,学校要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然后提出问题:一共可种多少棵树?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初步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将自身的设计方案带到小组中交流,在合作时,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变抽象为形象,就得出:两端都种的设计方案,经过交流后,选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当每个同学都了解了这种方案后,教师再逐个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第一种方案“两端都种”,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棵数=间隔数+1,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再经过教师的提炼。在这个过程中,把一个复杂问题通过画图,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分解成了一个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出示课本中的例题,要求学生应用刚得出的规律来解决。再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以此来巩固刚发现的规律。

4、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于“植树问题”的题目,我设计了3个题目。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5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起到知识系统化的作用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问答,认识“间隔”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

2.把你的手放好,我们进行快速问答:五个手指几个空?4个手指几个空?2个手指几个空?3个手指几个空?一个手指几个空?

3.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跟间隔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最近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修建的操场旁有一条小路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来绿化、美化我们,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你对自己有些信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并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3.从屏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能解释什么是两端吗?

(总长20米 两端都栽 间距相等)

4.在分组探讨前,请先商量好准备每隔几米栽一棵,然后动动手、动动脑,看用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

三、探讨新知:谁能展示一下你的设计才能,注意说明白你是每隔几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获得这个结果的?

2.学生交流汇报(画线段图法、计算法)

3.教师介绍讲解概念: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并随机板书)

4、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的推理过程。

在设计方案、交流方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画线段图,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们一定找到了规律,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找一找这个规律是什么。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总比棵树少1。

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6.当总长是20米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解决,当路段变长是1000米、2000米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需要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7.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了解题目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8.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手指数和间隔数分别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数量呢?生活

中不止是植树问题包含着间隔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存在,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锯木头、路灯、表面上的间隔和数字)

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1)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应该设置几个车站?(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3)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听老师读题你自己再读一读,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词语?(2千米 两旁)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方法。

四、拓展例题,训练思维: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1)了解题意,解决问题。(21-1=20段 20×5=100米)

(2)学生质疑:为什么用21-1=20 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我们所解决的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解决的例1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要算出棵数还是总长都要先知道间隔数,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思维训练:

①第一个同学到第二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1米,那么,第一个同学到第五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谈一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教学的是植树问题中的一种情况,即两端植树问题。反思这节课,我是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学生学习比较投入,气氛比较活跃,大多数发言积极,悲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中等以上的学生掌握的很轻松,但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的不太好,还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我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首次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可以说是扫清了解答此题的障碍,降低了此题的难度。

篇3:幼儿园植树节的课件

一、多媒体课件是一本书———引发幼儿主动认知

3~6岁的学龄前幼儿, 他们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不稳定,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 易受情感支配,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入园, 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 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 使其喜欢画画, 愿意画画。而且小班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 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 在教孩子如何画直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时, 我在网上找了个课件《扭扭变变》。这个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线条变成了绳子, 变成了蚯蚓, 又变成了波浪, 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激发了画画的兴趣, 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又如, 小班美术《花棉被》, 活动目标是在情境中感受冬天的景象, 并乐意用棉签蘸上颜料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色。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页面, 第一个页面的运用起导入的作用。老师将圣诞节下雪的气氛做成页面引入话题———老师说:“冬天来了, 我们给小动物设计一些暖暖的棉被吧!怎么设计呢?”接着播放第二个页面, 出示几幅棉被的图片, 让孩子说说自己喜欢哪一条。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怎样均匀地涂色, 在电脑上画的好处是能让每个孩子看清楚, 而且节约集体教学时间。

由此可见, 多媒体课件是一本书, 它能有效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多媒体课件是一瓶催化剂———诱发幼儿的情感

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 这是他们的天性。因此,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 更多的是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 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达到这一目的, 做到知识的整合和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例如, 中班的主题“我爱我家”的二级主题中“画画我的爸爸”, 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说说画画爸爸, 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爱, 进而关心爸爸, 爱爸爸。可见, 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爸爸, 更多的是爱的情感的激发。因此, 在活动的准备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 将爸爸和宝宝的的照片做成一页一页的PPT, 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了爸爸。当要求孩子说说自己的爸爸长什么样时, 有的孩子说:“我的爸爸肚子大大的, 圆圆的。”孩子边说我边将他爸爸的画像画下来。在画的同时有的孩子会说:“我的爸爸也是这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再现, 不在身边的爸爸变得具体形象了。一个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变得生动并且赋予了情感的寄托。环境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情感体验的空间和机会, 更加催化了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和做一名小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 多媒体课件是一瓶催化剂, 它能诱发幼儿的情感, 从而达成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多媒体课件是一面镜子———督促幼儿养成习惯

我们教育目的重在育人育心, 就是将美好和丑恶的事物分明地刻写在幼儿的思想里, 引导幼儿认清事物存在的本质, 提高其辨明是非的能力。多媒体的画面可塑性强, 能够非常直观地将要颂扬和鞭笞的对象表现出来, 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作用, 使幼儿在生动有画面的形象里准确地把握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对立关系, 并通过大量的行为练习, 帮助其良好行为的形成,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 教学活动“保护牙齿”, 大班的孩子基本都开始换牙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我们开展了“保护牙齿”的相关活动, 而怎样正确刷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孩子们都知道刷牙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且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是难事, 但要想真正地把牙齿刷干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 我选择了有关牙齿的动画课件让幼儿观看。卡通形象的牙齿宝宝生动、可爱, 一出现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通过观看动画, 幼儿了解了牙齿的作用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后来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们在家早晚都能非常仔细地刷牙, 那认真的样子真可爱。一个有龋齿的孩子还对我说:“老师, 我现在好好刷牙, 等到换牙的时候就能长出好牙了。”可见, 生动有趣的动画更能加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4:幼儿园大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多媒体课件 制作

1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幼儿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依靠表象,表象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表象经验,让幼儿逐步的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特点是能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动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多感官刺激,调动人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的同时参与,有研究表明:“个体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到的 10%,自己听到的 20%,自己看到的 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 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 70%”。说明从记忆角度,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多媒体能很好的做到视听结合,调动幼儿思维。

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审美要求,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表象经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延伸幼儿的感知觉,扩大幼儿的知识量,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2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建议

2.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天生对新奇的、色彩差异大、运动的事物感兴趣。但是切记不要太花哨,会让幼儿分不清主次,容易分散注意力。针对小班幼儿,要充分体现出小班的活泼的特性,尽量选择色彩对比大的,动态的内容;而对于大班来说,由于抽象思维已经萌芽,而且有一定的知识量,针对大班幼儿的课件的制作,要尽量减少活泼元素,而选择多一些知识性的内容,风格自然清新。

2.2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

老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先前经验、实际的水平、平时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如“垃圾回收”中设置的“物品投放”的游戏。通过对幼儿的现状分析,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因材施教,建立最近发展区,避免内容过高或过低对幼儿的影响。如果是购买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老师必须要根据自己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而进行修改加工,以适应本班幼儿的需要,而不能拿来就用。

2.3艺术性

(1)色彩搭配合理

色彩在课件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同的色彩会表现出不同的感觉,如粉色、黄色、绿色等明亮的色彩给人明快的感觉;黑色、灰色等深色给人深沉的感觉等等。当然不同的老师对色彩也有不同的偏好,不过老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喜好为主要原则。

幼儿喜欢色彩鲜明,但是要有层次秩序,能突出重点。色彩不能过多,也不能过于单一。如果色彩过于花哨,重点不突出,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果色彩过于单一,会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不能保持幼儿的注意力。这个度要掌握好。

(2)合理安排画面的结构

画面简洁清晰,会让人有美的享受,所以画面不要出现太多的字或者是人物,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文字、图片、声音的出现要与课件的内容恰当的配合,时间尽量同步,该什么时候出现就设置在什么时候出现,可以选择单击时出现或者是设置在几秒后出现等手段;各部分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结构应该合理的安排,文字、图片都能清晰的呈现出来。

(3)画面的转换速度

两个界面之间的转换速度要符合幼儿的思维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尽量保持在 3 秒左右。可以运用一定的淡入淡出等画面转换技巧,让幼儿慢慢的适应节奏和内容的转变,不会太突然,有一定的缓冲的时间,设置合理的时间间断。让幼儿能跟上课件的节奏,更好的理解。

(4)动听的音效

课件中的音效主要包括人物配音、独白解说以及背景音乐等。配音可以让幼儿视听结合,各种感官协调,更好的理解课件的内容,进入到内容之中;独白解说,可以让幼儿更好的理解过渡画面的内容,连接上下文,促进对内容整体的理解;音乐能烘托气氛,产生情感共鸣,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如配乐诗朗誦,可以让幼儿培养朗诵的节奏感,可以促进对诗歌感情色彩的理解。运用的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实现;配合的不好会产生反作用。配音要与人物形象性格相符,不要产生太大的反差,如一个小孩子用成年人的声音太唐突了。所以,课件的音效要能与内容很好的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节奏的可控性

课件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当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尽量做到结构清晰,在课件当中要尽量多设置一些导航按钮,不仅自己看着清晰,而且其他的使用者能清楚的的知道课件的结构。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很好的控制节奏,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进行适当的暂停、重播等功能,用起来得心应手。

2.5素材资源的丰富性

素材资源是课件的基本元素,但对于课件来说至关重要,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素材资源的质量以及丰富性,因此要准备丰富的质量高的图片、声音等素材资源,以确保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课件的素材资源主要包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获取资源的渠道很丰富:从专门的素材库中获取;互联网上的资源搜索非常方便,通过各大网站如百度、图吧等等;从光盘或者录像中获得。如果搜集到的资源不能直接用,需要修改,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视频处理技术将所需的内容进行修改。

3结束语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属于多媒体教学、幼儿园课程资源以及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一部分。世界各国都充分的挖掘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国外很早就意识到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属于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关于多媒体课件资源的相关研究极少,有待后人的继续研究,以弥补该空缺。要充分挖掘家庭、社区、乡村、民族中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 年.

[2]高月梅,张泓. 幼儿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年.

篇5: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1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1.1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 初期对幼儿的启蒙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自身又没有什么知识储备, 生硬死板的教学显然是不适宜的。幼儿对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 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性、生动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满足了幼儿对知识形式上的要求, 使幼儿更加感知到知识的魅力,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氛围更加良好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 可以使知识更加动态地展现出来, 使幼儿接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影响, 很快将自身融入到这个良好的氛围之中, 进而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并且自主的学习。

1.3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改善幼儿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灵活的画面, 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 使幼儿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 增强了学习的效果。这种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增加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使教师在更加理解幼儿的基础上, 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从而改善了幼儿的学习效果。

2 多媒体课件在制作时需遵循的原则

2.1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 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托。不能仅仅简单地追求标新立异。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和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 使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课件融为一体, 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如果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就会使幼儿的学习内容更加盲目, 使幼儿对学习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进而降低幼儿的学习效率。

2.2 生动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该更加生动, 更具有趣味性。如果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那么多媒体课件就没有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 无法使知识立体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也就失去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所以,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必须重视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 思维更加灵活多样, 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进一步地创新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

2.3 立体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效果应该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所学到的知识, 使其对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有一个立体性的认识, 而不是死板的知识。只有幼儿接受到立体性和形象性的知识, 才能帮助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使其思维更加灵敏, 并将思维与具体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进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使知识源于生活, 同时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得到推广, 学有所用。

2.4 互动性原则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可以使幼儿和教师学习的互动性增强, 使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在抓住幼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 也使幼儿学习的内容更加灵活, 使整个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 在提升幼儿学习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其综合能力。

3 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多媒体手段属于教学范畴内的一个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因为多媒体具有很好的教学作用, 就只选择它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虽难免有缺点, 但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手段中也有其优点, 不能厚此薄彼。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工作服务, 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 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不断优化教学活动。

3.2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明确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 也不能一味地放任幼儿自学。应该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然后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从而让其在引导下进行自由的学习, 并不断推进教学课程。

3.3 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决定是否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生动性、灵活性、交互性等优点, 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课程都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否运用多媒体应该针对具体的课程决定。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 有些课程不需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而一味地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则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的画蛇添足,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 对于目前的幼儿教学来说,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手段, 它不仅推进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 也使的教学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因而, 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晓娟.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04) :56-57.

篇6:图片在幼儿园多媒体课件中的运用

1.从多媒体素材角度来说,图像在多媒体课件中占有很大比例,是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除了声音以外,其他素材都需要图片的支撑。

第一,文字的图片化处理可以深化主题。这里所说的文字不是文学意义上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涉及字体、大小、美观性等美学角度上的特性,很多漂亮的文字都可以图片的格式运用到课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装饰性文字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图片的运用直接影响课件的整体效果。图形、图像素材在多媒体课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的课件图片处理得很到位,教师使用时方便、便捷,对幼儿有很好的提升。相反,图片运用不好,整个课件就黯然失色。

第三,图片是动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动画是由运动变化的图片和声音组成的,图片的选择决定动画的成败,动画效果直接影响整个课件。

2.从人体生物学角度来看,在教学中运用图片是因为它们是学习者能够借以获得视觉表象的手段。多媒体课件中,图片作为幼儿获取视觉表象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学习内容,为幼儿创建人性化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学习效果的实现。

3.从心理学角度讲,图片的使用可以更直观地刺激人的视觉。视觉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图片用于教学有助于学习者获取教学信息。对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幼儿来说,图片的这一优势更明显。因此,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图片辅助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图片的直观性不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幼儿的记忆,帮助幼儿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二、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选择和处理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可以分为装饰性图片、表征性图片及程序性图片三大类。

1.装饰性图片的选择和处理。装饰性图片作为课件的修饰,有助于增强趣味性。选择和处理背景图片时最重要的是避免喧宾夺主,一方面可以选择颜色淡雅的图片,或者降低图片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背景中的图案要小,留出足够大的空白区域展示主要元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课件中最好选用同一系列或者同一色系的背景图片,使整个课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如果很难找到同一系列图片,那么可以根据需要将原图剪切后重新粘贴组合成新的图片,或者直接改变图片的色相,生成新的图片。最好的装饰性背景图片除了具有修饰作用,还应该与主题相关,能够表达一定的有效信息。

2.表征性图片的选择和处理。表征性图片指媒介中出现的用于指代人、物或者事件的图片,能够表达课件中大部分重要信息。选择和处理这类图片时不应该有背景,需要的只是具体形象。要注意线条少而清晰流畅、色彩块面大而少,这样能突出物体的主要特征,便于幼儿分辨和理解。另外,对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来说,多媒体课件中使用的应该是形象生动、颜色鲜艳、充满童趣的图片,这样才易于被他们接受和理解。

3.程序性图片的选择和处理。程序性图片一般通过提供序列的操作性图片解释流程性知识内容,通常用于操作性实验或制作内容的讲解。幼儿园多媒体课件中常用的程序性图片为流程图,流程图基本是由若干组文字(有时文字带外框)和若干个箭头构成的,箭头的形式有多种,文字和箭头的出现,可以用动画形式按顺序逐步呈现,这里面包含若干技巧,掌握得好,效果鲜明,可使幼儿记忆深刻,容易接受。

4.图片的美化与细节处理。

(1)去除图片中的水印

无论哪一类型图片,来源于网络的因为版权问题大都有水印。在实际运用中,水印往往都在图片的重要位置,会影响使用,除了购买这类图片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修改,将水印剪切、模糊或者遮挡,使画面更清晰、更美观。

(2)注意同比例缩放及分辨率的问题。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很多时候都需要调整大小,调整时注意同比例缩放,以免图片失真。

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图片的分辨率,一些分辨率较低的图片,在放大后往往会出现马赛克,使图片清晰度降低。如果使用的图片分辨率都过大,会增加整个课件的容量,占用较大内存,打开和使用时速度较慢。所以根据需要调整好图片的内存大小很重要。

(3)使用适合的图片格式

图片的格式有多种,如最常见的jpg,gif,png,pdf等,每一种格式的图片都有自己的优缺点。Jpg格式的图片的使用最为广泛,能够对其进行旋转、剪裁。Gif图片支持动画和透明化,但是在缩放过程中容易模糊。Png格式的图片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矢量图的格式,在对图片进行透明化和缩放甚至色块更改时,不容易失真。Pdf格式的图片则适合photoshop这一图片处理软件编辑,因为它保存了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层次信息。制作者应该熟悉每一种图片格式的特点,根据课件需要使用适合的格式。

三、多媒体课件中整体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整体布局的艺术美。

1.注意视觉的三分之一法则。在构图时,不要在画面中安排过多内容,过多的内容会使整个画面凌乱,造成视觉图像的拥挤感。同时应该注意视觉三分之一法则。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信息都显示在屏幕上,对于屏幕上的不同位置,人们观察时注意力的集中点是不同的,制作者把幼儿掌握的内容放在合适位置上,以最大限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最重要的信息应该分布在屏幕的左上部分,因为画面的左上方是人眼睛最容易注意到的部分,而右下角则是人们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这就是“构图三分之一法则”。

2.注意画面布局的整体平衡。多媒体课件中画面的整体布局要符合美的规律,力求做到画面的艺术形象协调完整、对称平衡。画面的平衡一般分为正平衡、非平衡和非正平衡,在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尽量采用非正式平衡的布局。图片排列要注意图片之间的紧密联系,包括图片内容的联系和图片运动轨迹之间的联系,通过图片之间的联系,将图片组织成有序的整体,形成整体的外部形状,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图片组织要有疏密对比,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3.注意突出图片的主次关系。在图片编排设计中,将这些不同形态组织在一起,解决好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关系,突出和强化主要形态,构成主次形态的视觉秩序服务与视觉传达效果。在构图的形式中,一般存在形状、位置、面积、方向、层次等关系要素,制作者应该根据这些要素把握好主次。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制作者应该熟练使用各种图片处理软件,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将图片运用好才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篇7:简析幼儿园课件《分一分》

涉及学科:小班数学

开发平台:Flash MX 2004

下载地址:www.jgbb.com.cn

课件设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 幼儿园小班孩子必须能区分三种形状和三种颜色, 课件《分一分》中的“按形状进行分类”和“按颜色进行分类”就是根据纲要中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 普通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乏味, 在活动中都是以教师画图讲解为主, 把形状和颜色直接灌输给孩子, 让孩子们硬生生地接受知识。Flash课件《分一分》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转变为幼儿喜欢的游戏式教学。这样, 就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课件的重点是用电脑实现一个分类游戏, 让幼儿能够操作鼠标对物体进行分类, 由电脑判断正误。通过分类游戏, 幼儿可以较好地掌握对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识, 对于红、绿、蓝三种颜色也得到了更好的巩固。

课件实现

1.素材准备

(1) “按形状分”和“按颜色分”部分, 用Flash中的绘图工具绘制几个简单的几何形状并涂上颜色。

(2) “按运动方式分”部分, 需要老虎、大象、海马、鱼、鹦鹉、猫头鹰的形象, 图形来自网络。

2.结构和使用

课件主页:打开课件主页便能一目了然地看懂课件的主要内容, 课件分为三个子页。分别为三个小游戏。

“按形状分”页:单击位于屏幕上按纽“按形状分”, 出现“图1”。这是一个为孩子设计的区分形状的小游戏。单击或者把它们拖放到这个矩形框内, 便是将这两个圆形进行了正确的分类, 这时候禁止再次拖动矩形框中的物体;如果把这两个圆形拖放至后面两个矩形框内, 则分类错误, 它们会返回到原位。

“按颜色分”页:与“按形状分”页操作方式相同。

“按运动方式”页:这页的具体操作方式与前面相同。孩子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一直让他们对着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会使他们觉得枯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动物, 因此在“按运动方式分”页“图2”, 我设计了一个按动物活动的空间来进行分类的小游戏, 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将物体按形状、颜色分类后的一个放松游戏, 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自然知识。

课件整体风格简洁、明快、不花哨, 一切服从主题。

技巧心得

篇8: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 幼儿园教学 交互式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小,但是兴趣广泛,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而促进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才是真正早期开发幼儿学习潜力的途径。相对于其他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够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

那么如何正确运用?本人认为,一要充分利用其独有的交互性;二要用它来解决以往媒体不易解决的问题;三要与传统媒体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课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情况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讨的内在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手段的新颖多样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条件。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为幼儿创造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班语言课《小猴卖“O”》时,教师设计制作了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小猴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小动物们都喜欢到他的百货商店买东西。在小猴的百货商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店员小猴还能够在教师的按钮控制下跟小朋友打招呼。通过这个动画首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幼兒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故事情境。每个来小猴百货商店光顾的小动物手上都拿了一张卡片,卡片上都画了一个圆,这个标志代表了小动物们要买的东西的形状。教师通过播放小猴与小动物的对话中提供的线索让幼儿猜测,小动物想买的圆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其中设置了四个动物的购物场景,难度逐级递加。在这样的情景下,幼儿仿佛置身其中,兴致勃勃的讨论、争辩、动脑。当电脑显示了正确的故事结果,核对他们的过程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忘记了这是在课堂学习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有些数学教学内容离幼儿的现实生活及经验有较大距离,是无法现实感知的,实施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教学中,幼儿对这些抽象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往往局限于从教师语言描述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中获得,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比较呆板,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不足。

如在教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图形排列规律时,教师设计制作了一个《米奇妙妙屋的腰带舞会》的数学活动。米奇妙妙屋是小班小朋友都很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观看《米奇妙妙屋》开头曲动画。创设幼儿参加“腰带舞会”的情境,然后在此出示四种颜色、四种形状的米奇妙妙工具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的特征。然后运用游戏化的课件让幼儿进行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腰带找规律排序练习。在游戏中发现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对故事的映像以提高幼儿复述故事的能力

复述故事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述故事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大班语言课《顽皮的小兔》时,教师已经通过游戏引导等传统教学方式,教会了幼儿掌握“如果……就……”句式仿编故事,理解事物间的关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口述故事给小朋友展示了《顽皮的小兔》,在最后结束时则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朗读方式复述了一遍故事,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跟着动画一起模仿人物的对白。

总之,多媒体走进幼儿园,走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活动将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才能使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焕发新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琴.运用多媒体优化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J].中国教育现代化, 2004,(4):33-33.

篇9:幼儿园植树节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简单说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根据自己的 教学需要, 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 然后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集成, 制作出符合教学过程的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 幼儿园可以利用优化的课程资源自由选择最合适的教育内容、尝试各自富有特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但是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有很多探索活动不能直观地展示在幼儿面前, 而多媒体课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使用这种现代化手段, 能使教学形象生动, 幼儿感知鲜明, 印象深刻, 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那么,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该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高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呢? 笔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实践与尝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认知活动中, 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 而多媒体课件具有色彩鲜明, 有动画和动态演示效果、声音等特点, 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1 打破空间的限制, 增强直观性

现代教育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图形演示可以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把空间的距离变近, 把微观的事物放大, 把宏观的事物缩小, 使那些原来需要教师费尽口舌花费许多时间仍然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例如, 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 以往大都是教师单纯的说故事、讲道理, 教师自身都常常感觉其活动内容枯燥, 活动方式单一, 作为年龄幼小的孩子, 当然更没有兴趣了。如今由于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 社会性活动中提到的很多情景都被演绎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再也不见往日的“单调”, 教学变得直观有趣。例如, 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菁城》中,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由卡通人物做导游的展示家乡美丽风光、风味小吃、特色民俗的课件, 其中有幼儿熟悉的东山塔、榉子洲公园;喜欢吃的米浆粿、冬至包;喜欢看的划龙舟、元宵踩街等片段, 幼儿看得津津有味。通过课件幼儿对自己家乡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 使枯燥、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简单明了, 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式获取了“家乡菁城”最多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信息, 从而激发了对“家乡菁城”的热爱和为菁城人感到自豪。

1.2 避免时间的限制, 增强直观性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 有许多活动需要让孩子现场观摩、亲自实践才能达到效果。 而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活动因其时间的限制, 孩子们不可能什么都能亲眼所见、亲手参与。而这时, 多媒体课件就成了幼儿学习的“新老师”。例如, 在开展《家乡的小吃———米浆粿》活动中, 因为米浆粿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 其制作时间又长, 我们不可能带着一帮孩子去现场观看。因此教师事先联系了师傅录制了米浆粿的 整个制作过程, 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向幼 儿展示米 浆粿从选 料———浸泡———磨浆———蒸煮等一系列独特的制作工艺, 让幼儿充分了解家乡特色小吃———“米浆粿”与众不同的做法和特点, 既卫生又安全。又如, 在健康活动《搓汤圆》中, 通过课件让幼儿知道了汤圆的备料和做法, 既直观又易于理解。

2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但很多课件没有互动性, 如果处理不好反而容易抑制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所具有的表现性、受控性、参与性等技术。 通过实践总结, 笔者认为, 一方面要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幼儿,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另一方面又要给幼儿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作用, 并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教学的主体性。

(1) 在数学活动中 , 课件成为吸引眼球的“带路人”, 充分体现其互动性。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由于该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 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而幼儿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学习时难免有枯燥感。而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常常在数学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多种互动游戏, 让幼儿在学习中主动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及反应的灵敏性等方面的发展。例如, 在组织《有趣的小吃拼盘》的数学活动, 一开始教师没有马上展示小吃拼盘的各种排列方式, 而是用课件展示了各种的水果拼盘、卤水拼盘, 让幼儿感知拼盘的基本特点, 让幼儿在制作小吃拼盘中自由创作, 教师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 不时地将幼儿的探索———感知———感悟———运用的过程及好的作品及时拍摄, 在分享和评价等环节中利用DV将幼儿个体的反馈信息, 群体之间的交流信息马上展示出来。通过马上展示, 使幼儿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使幼儿从评价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 焕发起新的要求成功的需要。

(2) 在游戏活动中 , 课件成为浓厚氛围的“添加剂”, 充分发挥其互动性。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幼儿游戏的特点是自由性、娱乐性、假象性。玩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是任务, 而是愉悦身心的, 所以要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愉快。而课件的多功能性恰恰能成为游戏浓厚氛围的“添加剂”。 例如, 在娱乐游戏《翻骰子》中, 教师利用链接将游戏的音乐直接做在课件上, 游戏的时间在制作课件时也由音乐的长短来控制, 在游戏中通过课件出示让幼儿此次游戏中要翻的骰子的点数和颜色, 然后直接点击课件, 这样只要点击了“开始”, 音乐自然就开始了时间控制, 等音乐结束了, 游戏也自然结束了, 改变了以往教师又要指导游戏、又要顾及时间的长短, 容易顾此失彼的组织形式, 在游戏中能更好地和幼儿互动。

3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学的健康、社会性、科学、艺术、语言等五大领域活动有着各自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介入各领域教学带来了生动的视听效果, 为各领域教学活动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1) 拓展不同地域的艺术素材, 增强趣味性。艺术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但是对于幼儿, 一些地域差别太大的教育素材, 是比较难接触和体验的。例如, 生长在南方的幼儿对京剧可说是一无所知, 但在《欣赏国粹———京剧》的艺术活动中, 通过课件, 我们可以把京剧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唱腔和美轮美奂、 形态各异的脸谱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这极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学习唱腔的时候, 教师又利用课件把唱词中的“啊”处理成能随着唱腔的变化进行抖动, 更加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又如, 在绘画活动《家乡的板凳龙》中, 教师采取利用图片和视频结合的课件让幼儿充分感受板凳龙的制作特点及农民画的绘画特点, 通过课件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农民画在色彩上多采用大红大绿, 画面鲜艳、明丽、光洁、丰满的绘画形式和特点, 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 优化抽象单一的科学内容, 增强趣味性。在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中, 以往大家都认为科学类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单一, 逻辑性强, 组织起来不灵活, 幼儿学习时难免感觉枯燥。如今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它能让幼儿充分了解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 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弥补幼儿经验的不足, 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 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 主动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促进思维能力、德育、反应的灵敏性等方面的发展。例如, 在数学活动《复习7的加法》中, 教师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 变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 优化了教学情境;整个活动由“小吃一条街”贯穿始终, 通过课件直观地让1~6元价格不等的家乡小吃进行随意组合, 让幼儿在购买两种小吃的过程中形成了“1+6=7”、“6+1=7”、“2+5=7”、“5+2=7”、“3+4=7”、“4+3=7”各种“7”的加法组合。整个活动不用教师一味地说教, 幼儿从课件“小吃的不同组合”和“购买小吃”的游戏活动中就能充分感受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7的加法。又如, 在科学游戏《油水分离》的活动中, 在让幼儿实际动手探索后, 教师通过课件将幼儿在操作“油水混 合———搅拌融合———慢慢分离”的探索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通过对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 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 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得出合理的原因。这样的经验获得, 幼儿能够真切感知, 不但容易理解, 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3) 再现丰富多彩的语言形象, 增强趣味性。语言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倾听、表述等活动让幼儿想说、敢说、会 说。在传统语言教育中通常通过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 这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幼儿的需要了。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故事、儿歌的意境、内容、 语言统合在一起, 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 极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生动的动画与多变的表现, 将抽象的文字知识形象化、兴趣化, 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真正体现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这一观点。这样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美的 魅力, 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例如, 在儿歌《卷粿条》活动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儿歌的内容、语言整合在一起, 配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 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 然后通过生动的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 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语言互动, 这样不仅让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又真正达到了会说、能说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价值, 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 使现代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幼儿的特点, 不断探索与实践实用易于接受的多媒体产品, 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促使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摘要:多媒体课件, 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和鲜明的教学特点, 让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发直观, 其色彩鲜明, 有动画和动态演示效果、声音介入等特点,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活动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强大的信息功能, 便捷互动的沟通方式, 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幼儿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所具有的表现性、受控性、参与性等特点, 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幼儿,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同时给幼儿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上一篇: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系统的一般规定有哪些?下一篇:要吃粗粮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