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18大召开开幕式观后感

2024-05-21

党的18大召开开幕式观后感(通用3篇)

篇1:党的18大召开开幕式观后感

党的18大召开开幕式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1月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9点整,党的十八大开幕式正式开始。聆听着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的报告

2002年11月8日,那是一个起点,2012年11月8日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历史刚好在这里划了一个圈。10年,虽说弹指一挥间,但这10年,是几多艰险,几多惊心,中国前进的道路极不平坦;10年,又是攻坚克难,屡写新篇,中国取得的成就极不平凡。

回首10年,中国的底气因自信而更强。我们亲历了这一伟大时代的奋斗,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牢牢抓住了10年机遇,沉着应对了10年的挑战,不辜负光阴,不愧对年华。10年,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突破,科学发展铸造辉煌,和谐社会展露新貌,中华盛世谱写华丽乐章„„毫无疑问,中国已更好地融入了全球市场,在改革开放中与世界共赢,现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留给世界崭新的形象!

回首10年,中国已然写下辉煌的答卷。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坚实有力,围绕逐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成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如此多的目光,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形成了包括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我们有理由期待,十八大会成为凝聚改革共识登高望远,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鲜花与荆棘丛生。

踏上十八大这趟时代列车,未来之中国注定要再创辉煌。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新的重大部署和要求,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制定蓝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的召开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要身体力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学院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要联系学院实际,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来完成各项工作。

作为中国人,我由衷的为我的祖国骄傲,领导人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事求是,为民谋福利。我对自己说,我很幸运,因为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和亲身见证者。我相信,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样,个人命运因为国家的昌盛而走红。

十八大来了,我在期待中确信,中国、中国人民明天会更好!

篇2:党的18大召开开幕式观后感

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三门核电现场,约一百五十名领导员工聚集在一起,共同观看了十八大的开幕式,并聆听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

报告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向全国和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领导人口最多的执政党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清晰构想、迎接挑战的坚定决心以及完成使命的扎实举措。从报告里,我们聆听到了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强大的声音,更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纵观十八大报告要点,语言朴实、论述精辟、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观点深刻,是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也是全党智慧的集中体现。

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变革

胡.锦.涛以变革为主线,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报告的十二个部分,展现了过去10年,过去5年以及未来8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的各类探索创新和变更。胡.锦.涛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要求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

关键词:小康社会

当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场掌声雷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时间表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和目标,也是理解中国是否有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的基础,通过几十年艰苦探索,执政党不断丰富和明确了这个小康社会所包含的内容。

在十八大报告对于这个发展目标则给予了更为全面的阐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成小康社会,是几代人,十几亿人的梦想。为实现这个目标,胡.锦.涛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发展,“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键词: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老百姓的目标早已不再满足吃饱、穿暖、有房(尚未解决)这些具体物质性的标准,追究更高的精神境界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就整个国家而言,发展目标也在不断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宪法已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列为国家发展目标。此次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又看到了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提出的多个新目标。比如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谈到经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新的发展目标,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新期待,更体现了执政党的胸怀理想、与时俱进。

篇3:党的十7大召开意义

讲到十七大召开的意义,十七大新闻发言人有一段话讲的非常好。就是说党的十七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为什么说这句话说的好?因为这句话到位地刻画了我们党的十七大在未来的意义。我们讲它的意义,不但因为它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而且它还是划时代的。我们怎么理解划时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大会本身来看。在世界政党当中,还没有哪个政党的大会受到外界如此关注。为什么这么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党,代表大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影响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世界的形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外界这么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因为这里面确实是影响全局的,影响世界的。

讲到十七大的意义,还可以从代表大会本身发展的历程来看。从一大到十七大,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再到XX年召开党的十七大,历时十七次代表大会,十七大是划时代的。党的一大是1921年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当时参加大会的是13名党员,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应该说那时候人数很少。到1945年,党胜利召开七大。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到了党章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到了建国以后,召开了党的八大,八大是党在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它确定了执政以后党的建设应该怎么往前走。

然后到十二大,改革开放新时期召开的代表大会。接着就是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这次召开党的十七大确实是继往开来。用新闻发言人的话来讲,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是划时代的。什么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过去我们经常讲改革开放发展新时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现在讲的就是新的历史起点,就是要以十七大为标志,推进社会发展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

上一篇:端午节传统饮食文化下一篇:《出卖笑的孩子》读书笔记个人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