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先进事迹

2024-05-23

工人先进事迹(通用9篇)

篇1:工人先进事迹

工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工人先进个人事迹

一、勤奋好学,钻研工作业务

1976年,年轻的同志参加了工作,成为县房产管理所的一名维修工。工作中,憨厚、朴实的他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利用休息间隙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研究、维修,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不仅很快使梁士忠成为了单位业务骨干,也极大的降低了单位的维修费用和购置成本,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他十分欣赏的一句

话,为此,同志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

随着单位维修量的增加,工作难度也在加大,原来作为设备维修主力的卧式管道疏通机,常因施工中进水而造成电源短路,既影响施工进度又是事故隐患,同志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对原有机器进行技术改造,啃下这块硬骨头。

同志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认真研究卧式管道疏通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其间,有的同志开玩笑的说:“咱就是一个维修工,操那份闲心干啥呀”?每逢这时,他总是淡淡一笑,心里说:“因为我是党员,就得要钻研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同志终于解决了将卧式管道疏通机改成立式的技术难题,机器投入使用后,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机器使用寿命,还为单位节省设备购置和维

修费用万元以上。

近年来,城镇居民区下水道井盖丢失问题严重,这不仅加大了维修的工作量,更危及到群众的出行安全。经过同志的几经调研,提出了利用单位废旧钢材自制水泥井盖代替原来铸铁井盖的思路,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推广,如今的水泥井盖不仅避免了丢失,而且还为单位节约了大量维修资金。

同志的钻劲不仅表现在技术革新上,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如今,他炼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户主的简单介绍,就大体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干一行,钻一行。如今,凭着这股钻劲,使原本木工出身的,成为了集木工、瓦工、管道工、水暖工、油漆工为一身的全能人才。

二、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

作为一名房产管理所的维修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在与广大居民群众打交道,谁家的屋子漏了,谁家的下水道堵

了,哪片的居民区污水外溢了,都离不开梁士忠和他的同事们,每当这时,不管时间早晚,梁士忠总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

2月26日,建华楼1号楼1单元202的于师傅因家中下水道被堵而急匆匆来到房管所请求帮忙。原来,于师傅家里的下水道因为种种原因18年没有疏通了,现在找了几个维修队,要么人家嫌活太脏,要么觉得技术不过关都没有承揽,万般无奈之下,于师傅找到了房管所。同志听说情况后,二话没说和两个同事就来到于师傅家开始工作,寒冷的天气,加之下水道刺鼻的屎、尿、洗衣粉等味道混合在一起,熏的人抬不起头,但是他没有任何抱怨,率先跳入下水道开始工作,机器处理不了的地方,他就把手探进去清理,清理过程中,污水不时的喷到脸上、身上,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住同志的工作,最后,同志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终于将管道疏通了。当时,于师傅激动的说:“我

儿子18岁,这个下水道就整整18年没有疏通过,今天,你们可是了去了我一块心病!”

房管所维修工的工作特点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过节,更是不得闲着,为此,有的朋友也劝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那么认真干啥,该歇就歇了!”每逢这时,他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就得要为群众着想。”因此,每当群众有了困难,他显得比户主还着急,总是想方设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11月26日,星期六,同志正在亲戚家忙碌着丧事,接到报修电话,说沿河路街85岁孤老户唐淑珍家的坐便器漏水急需修理。他二话没说,和亲戚打了个招呼就会同同事赶到了唐淑珍家。由于坐便器老化,第一次维修后还是往外渗水,虽然这样,唐大娘还是一个劲的说:“大礼拜天也不让你们休息,行了,行了,这就挺好的,挺好的!”可是,梁士忠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身边又没有

人照顾,毅然又把坐便器拆了下来进行了补救,彻底解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同志不善言辞,但是他的心里总是这样想,任何家庭成员都代表着自己家庭的形象,同样,自己是党员,也就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梁士忠在工作中总是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努力将群众因维修而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排千家忧,解百家愁。同志解决的虽然都是些烦琐的小事,但是他以自己那凡事都要多为群众着想的朴素感情,书写着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炽热情怀。

三、共产

党员,时刻无私奉献

同志上有年近七旬的老母亲,下有在外上学的儿子,妻子没有工作,全家的收入只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同时,他自己也患有血压高和轻微的甲亢,如果工作累了,身子就会发酸,出虚汗。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丝毫影响他的工作

热情,相反,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30年来,他奉献了多少个公休日已经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了。

今年年初的一个星期日,楼居民区下水管道因过往车辆碾压而破裂跑水,污水又很快溢到地面结成冰层,如不及时抢修就可能造成人员、车辆事故。这天,在家休息的同志接到报修通知后,迅速和三名维修队员赶到现场。施工中,因天气寒冷,冻土层深达几米,每一钢镐砸下去,镐柄震的手掌都发麻,手都打起了血泡,但是同志全然不顾,毅然脱下外衣继续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全体维修队员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在主管线位置挖出了一个2平米的作业坑,然后马不停蹄的拆碎管、安新管,很快使下水管道恢复了正常,临近施工地点的饭店老板主动邀请他们吃饭,都被他带头谢绝了。

有朋友不解的问他:“凭你的技术自己干一定比在单位干强多了,何必在那瞎守着甘奉献呢?”每逢此时,他总是

淡淡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党员,就得要无私奉献。”就这样,义务奉献也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奉献源于责任。多年的维修工作中,总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很少想哪些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哪些是无私奉献的,他心想:只要群众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了,自己也就知足了,也就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了。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无私奉献,不能图名图利,只有在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干点事,心里才会踏实。不善言辞的梁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人,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

党员的高尚情怀。

篇2:工人先进事迹

20____县____毛纺(原名:鹿港毛纺)建厂伊始,从____县粮食部门下岗的____应聘成为鹿港第一批选派到张家港学习操作技术的员工,在学习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白天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晚上不顾自己腰酸背痛认真学习技术书籍。短短三个月时间,她的操作技术、理论知识都有长足的进步,得到了师傅们的夸奖。

学成归来,她被任命为代班长和车间质量检查员。她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车间刚投入生产的时候,由于职工文化较低,大多来自农村又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她们的思想中根本没有质量这个概念,生产的产品存在条干不均,成形紧,回潮高低现象,在这种情况下____不怕苦不怕累一个一个耐心地向员工讲解产品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手把手地教她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动员技术好的职工对新手进行传帮带,在她的辛勤培育下工厂一批优秀的操作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产品质量也有了质地飞跃。

____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随着职位的提高,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协助主任把车间工作搞好,她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不仅要对员工操作技术进行培训,还要对车间的现场进行管理。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毛纺行业是劳动密集企业,厂房面积大,机器设备多,产品批号多,那个机台生产什么批号,那个批号用什么颜色的标签都有严格规定,安排错了产品将全部报废,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对现场管理要求极其严格。面对困难她毫不畏惧,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这是她的性格,在鹿港的张家港师傅就是她最好老师,她虚心拜师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0是鹿港大力发展的关健之年,五期工程投入生产,六期工程又开工建设。五纺车间全部从意大利引进的现代化设备,如何把质量控制在最佳程度?如何尽快提高职工的操作技术水平?这时厂领导想到了只有____才能担当此重任。于是她带着上级的希望,带着领导的嘱托,没谈任何条件就又到了五纺车间工作。五纺车间面临着新设备和新要求,特别是职工思想问题如何解决?一时困难重重。但是,____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她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她将全体职工技术水平逐一摸底,分成一二三等级,实行一等带三等,手拉手结对的前进方式,一个月就解决了职工的操作关,同时还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这时她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控制上来,为了弄清质量控制点的各种指标,她先后学习了《纺织学》《精纺产品生产技术》等资料和书籍,自己学习后再讲解给职工听。对典型的质量问题,专门召开现场会议,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在她的辛勤耕耘下,短短半年五纺车间就实现了达产达效。

____出色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20公司领导又给她委以重任,提拔她到新建六纺车间担任主任。新的起点,新的征程。____把新车间存在的问题逐条梳理,抓住人员紧缺的矛盾,春节期间她亲自带领班组干部深入到招工现场向大家宣传公司的优越的用工条件,对以前离厂的老职工一个一个的上门做工作,在她的真情感动下,有40多名熟练工回到六纺车间工作,一举解决了车间缺工问题。新车间新工多,技术力量达不到生产要求,____亲自带领骨干员工手把手教新职工,短短3个月车间生产就有了很大的起色。

公司投资1.2亿元,引进国际上最先进一流生产线的七纺车间竣工投产,主要生产中、高档产品。领导再一次把重任交给了____,将她调到七纺担任车间主任,在重重困难面前,____没有胆祛,她与车间其他职能人员经过考虑商量,迅速制定出培训计划和目标,面对新工,____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解,大到巡回路线怎么走,布面、经纱怎么查,小到一个处理断纬停台动作和一个目光的运用,一个班下来,嗓子讲的又干又涩,喝水也不管用,有的学员为她送上西瓜霜含片,尽管如此,她还是愿意多讲点,还是愿意把自己的操作特长和生产经验多传授她们点。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因为她期盼技术属于更多的人,希望在____的新工中涌现出更多的操作新秀和技术能手,在她不懈努力下,100名员工经过三个月短期培训,全部合格上岗,并迅速成长为企业重要骨干力量。

篇3:工人先进事迹

关键词:生产线平衡,工人分配,0-1规划问题

1 引言

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系统中,工人分配对于系统的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产系统中个体差异比较大,在分配工人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本文就是基于工人的差异性对生产线进行人员分配的。

2 文献研究

Karee Leapairote(2003)[1]阐述员工-工序分配问题,分配每个员工到一定的工序上,目的是优化生产系统的指标,比如系统的生产力、产出时间和员工和机器的闲置时间等。Yano and Rachamadugu[2] (1991)探讨了在装配线超负荷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利用问题。Lee和Vairaktarakis [3] (1993)研究产品排序,以降低在生产周期内对人员的需求量。Wirth等人[4](1993) 研究除了群体调度外还有劳动力调度政策的问题。刘绘珍等人(2011)[5]研究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单元的配置和排序问题。分三阶段解决这个问题,依次是:单元配置、人员分配和产品排序。Ceyda等人(2010)[6]在工人分配之前,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方法评价工人,再利用最大最小工人绩效的方法和非参数统计法为工人分类,为分配工人提供关于工人绩效的清晰分布的信息。B.L. Song等人(2006) [7]提出递归算法解决工人分配,首先为每道工序计算工人的分配量,再借助工人的具体效率,通过递归算法分配工人到具体的工序上。B.L. Song等人(2007) [8]继续在原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人数量有限时的解决方法。

3 优化模型

实践中工人的效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熟练程度、情绪、疲劳等,这对生产线的影响也很大。为生产线配置工人时,需要考虑工人在对应工序的效率。

3.1 各道工序加工产品量相同的优化模型

假设各道工序需要加工的产量数量相同,优化目标为整条线的效率最大,即瓶颈工序效率最大。参数:J表示工序的总数量,I表示待分配工人的总数量, eff(i,j) 表示工人i在工序j上的效率。 决策变量:x(i,j) 表示工人i是否分配到工序j上,分配为1,否则为0。

目标函数:

undefined

undefined

x(i,j)…0,1变量,且当eff(i,j)=0时,x(i,j)=0…(i=1, 2, 3…I,j=1,2,3…J) (4)

1式目标函数表示最大化效率最小工序的效率。2式计算每道工序的效率。3式表示每人必须分配到一道而且只能是一道工序上。4式约束决策变量为0、1变量。

本文利用三个算例说明优化模型优化的效果,算例1和算例2的数据来自文献7,结合企业调研设置算例3的数据。数据如表1、2。算例1的单件标准加工时间是[1.2 0.6 1.8], 算例2的单件标准加工时间是[2 0.5 1.5],单位分钟,这两组数据来自文献7。算例3单件标准加工时间根据工人在此工序上的较大的加工时间(即熟练工人的单件加工时间)确定,即[2.1 0.67 0.6 1.67 2 1 1 1.43] ,单位分钟。优化结果的比较如表3、表4和表5。

算例1的优化结果如表3,两种优化算法得出的结果相同。算例2的优化结果如表4,优化结果不同。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得出瓶颈工序效率为1.5,而文献7的优化瓶颈工序效率为1.4,本文优化模型使系统效率提高7.14%。算例3的优化结果如表5,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得出瓶颈工序效率为1.45,而文献7优化的瓶颈工序效率为1.05,本文优化模型使系统效率提高39%。之所以两种优化算法得出的结果不同,原因是,文献7中提出的方法在第一个阶段分配工人数量时,基本把人看成同质的(隐含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在第二阶段分配具体人到具体工序上时才考虑工人在对应工序上的效率。而本文提出的方法优化过程少了每道工序人数的限制(少了工人同质的约束),直接按照工人在对应工序上的效率进行分配。所以对于工人熟练程序差别比较大的生产系统,本文提出的方法更有优势。

3.2 各道工序加工产品量不同的优化模型

制造业竞争的激烈使得有些产品的部分工序外包或者有些产品有重入的现象,使得不同工序加工的产品量存在差异。本文考虑到一条生产线上不同工序需要加工不同产品的数量,这时的优化问题,需要在上面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做修改。假设每道工序需要加工n(j)个产品,这时优化时修改前面模型的式2为式5,即各道工序按照比例进行优化。

undefined

以算例1为例,假设n=[50,30,20],优化结果如表5。结果可以看出加工量多的工序多分配了工人(与表3比较),这样平衡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提高了整体效率。

4 结论与展望

基于工人的异质性,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明显优于文献7中提出的方法。但由于本文采用的工人和工序的数量比较有限,当工人和工序数量比较大时,模型的维度就很大,规划的优化算法难以实现,需要采用智能算法或启发式算法,这也是本人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LEAPAIROTE K.Policies for multi-skilled worker selection,assign-ment,and scheduling[D].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03

[2]YANO C,RACHAMADUGU R.Sequencing to minimize work over-load in assembly lines with product options[J].Management Sci-ence,1991,37(5):1-15

[3]LEE C,VAIRAKTARAKIS G L.Job sequencing in cellular layouts tominimize total manpower[C].Research Report,University of Flori-da,Gainesville,FL,1993:93-18

[4]WIRTH G T,MAHMOODI F,MOSIER C T.An investigation ofscheduling policies in a dual-constrained manufacturing cell[J].Decision Sciences,1993,24(4):761–788

[5]刘绘珍,张湘伟,张毕西,等.劳动密集型制造单元的配置与排序模型[J].工业工程,2011(10):45-46

[6]SEN C G,CINAR G.Evaluation and pre-allocation of operators withmultiple skills:A combined fuzzy AHP and max–min approach[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2043–2053

[7]SONG B L,WONG W K,FAN J T,et al.A recursive operator allo-cation approach for assembly line-balancing optimization problem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operator efficiency[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6,51:585–608

篇4:工人先进事迹

前 言

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劳动力体制是由国家完全控制的。城市劳动力由机构统一分配,工资按级分发,有一套详细的体制规定。劳动力的变换是禁止的,无论是在城市间还是在城市内,工人的工作从一而终,即所谓的“铁饭碗”。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企业开始自由招聘,它们有权制定工人工资以及招聘和解聘事宜。最近几年,企业实行下岗制,在1996年到1999年间就有2500万工人失业,同时,工人可以自由转换工作。

劳动力市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起点很低,还在不断发展。刚开始,工作变换是非自愿的,随后,当越来越多的工人辞职挑选好工作时,用人体制迈进了一步。在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有三个主要方式:最普遍的长期雇用制,最近兴起的超短期雇用制和合同到期工作中止制。我们认为第一种方式比较适合中国,第二、三种则不是。

本文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1999年中国城市家庭情况调查数据分析,阐述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劳动就业的不断发展变化。

工作变换的差异

在中国,城市居民的工作年限相对长,外来移民的相对短。

劳动力变换的分析大多基于企业明细的资本理论和工作匹配理论。劳动力变换既有坏处也有好处。一方面,导致企业人力资本的损失;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匹配率,通过个人技能的更佳匹配及高薪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在雇主间的变换部分原因是薪水的不断变化。在中国这样经济高速增长的转型国家,随着许多企业的衰退和其它企业的扩张,工作变动越来越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工作变动比其它国家高了。

在中国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工作匹配。即使90年代末,工作单位仍提供社会福利。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仍在进行,福利体制改革尚未完成,阻碍了自愿工作变动。相反,90年代末发生的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政策导致了大量的失业现象,政府要拿出相当大的财力和精力解决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外来工人在城区就业受到严格控制,即使在改革期间,外地户口工人只能在城市中找到城市户口工人不愿从事的剩余工作,且城市企业招聘外来户口工人的数量受到限制,外来工人一般只签定短期合同。外来工人的如教育和医疗的社会福利得不到保障,这将许多外来工人拒于城市之外。最常见的模式便是外来移民中的某个人在城市里参加了一两份短期工作,接着便回乡下老家了。最近,越来越多的外地工人将家小从外地搬进城市居住,从事不受城市欢迎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老板们都不愿花精力培养外来工人。

不同变动的模式

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放松政策出台之前,对城市户口的偏爱可以保证其获得“好”工作,即永久的安稳的“铁饭碗”,对外来户口的歧视只能限制他们,只能找到“坏”工作,如临时工作,高危工作和低薪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有差别变动的模式只反映了歧视特点。外来移民的工作变换对有效率的城市人力资本结构冲击太大了,这样十分危险。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不匹配显著特点是耗费巨大成本寻找合适的企业及员工,我们的目的是分析决定变动的因素,不仅要考虑企业原因,还要寻找动机和企业的需求。

数据说明

对中国城市家庭就业状况的数据调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同国际经济学者一同设计,于2000年由国家统计局实施,数据主要包括1999年的信息,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历史信息。总样本发放到4000户家庭,其中2500户是城市户口家庭,其余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家庭,包括一些没有城市户口,常住于城市的外来工人。另外,我们还从国家统计局抽取了500个有过下岗经历的城市家庭样本,800个外来工人样本。对于城市样本和外来工人样本反映出劳动力变动的一些特点。

本次调查遍及全国6省13个城市。北京(代表直辖市),辽宁(代表东北),河南(代表内陆),甘肃(代表西北),江苏(代表沿海),四川(代表西南)。除北京外,其余5省省会都在调查当中。本次调查不是专门为了研究劳动力变动而设计的,我们只选取其中最有用的数据。因此,调查结果可能反映出影响工作变动的原因,比如:总就业率的上升,劳动力的增长及结构的变化。

城市样本

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一些城市样本,不包括那500户在5年中经历过下岗的家庭。它们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大多数缺少工作变动。

被访者中78%只从事过一份工作,11%的被访者从事过两份。只有11%的被访者从事过三份以上工作。74%的被访者有30年工龄的工人还在从事他的第一份工作。少数工作变动的被访者的每份工作平均时间为5.5年。这还并不代表城市样本的全部。第一份工作平均周期为21.3年,若只考虑在职者,排除退休者,平均工作周期为16.6年。附表中数据显示,被访者参加工作时间、离职时间、从未变动工作者比率,只一次变动工作者比率、多次变动工作者比率。只一次变动工作者按离职时间分析,清楚地反映出详细时段和参加工作时间后的第一次变动工作的比率变化。

我们所关注的是随着改革的进行哪类变动上升得最快。西方理论认为就业第一年的离职率最高,随后降低。附表可以按行、按列方式研究。按列研究,我们发现,工作时间越长,变动比率越低。

我们继续研究自愿变动和非自愿变动。我们发现无论就业时间长短,时间越近,自愿变动率越高。1995年至1999年中非自愿离职远比上一个五年高,“铁饭碗”越来越靠不住,的确在1995年-1999年间,“铁饭碗”被完全打破。

当那些从未变换过工作的受访者被问到是否愿意换工作时,77%的人回答不愿意——他们认为这不太可能。国企员工、干部对自己工作满意度较高。我们还发现工资超过预期,未变换工作人员对工作都比较满意。

民工样本

民工样本取样于外来工人的家庭,定居于城市的外来户口人员。这些定居的移民不能完全代表外来工人。还有许多离家打临时工的同其他工友同住的移民尚未算在本样本内,这些人的工作变动率远比定居的外来移民高。

在某些方面,外来移民与城市居民很相似。77%的移民工人只从事过一份工作,10%的两份,7%的三份,6%的三份以上。但这种相似有误导性。对城市工人来说,我们分析的是他们参加工作以来的整段时间。但对移民工人来说,我们分析的是他们进城工作以后的时间段。城市工人平均就业年限为22.8年,而外来工人为5.9年,他们比城市工人年轻,城市工人平均年龄38.4岁,外来工人则为28.6岁。

移民工人平均完成工作的合同时间为2.2年,最低工作时间为1.3年(20多岁)最高为4.1年(50多岁)。变换过一次工作的外来工人中有72%高比率的为自愿变换,从未变换工作的外来工人中的33%想变换,67%不想变换。学历越高越想换工作,私营企业中换工作的比率减少。与城市工人不同,移民工人工作时间经验越长越可能换工作。私营企业中未换过工作的工人都不太愿意换工作,外来工人更愿意在私营企业中工作而不是国营企业,薪水也比国营企业多。

结 语

对于第一次对中国城市就业变换性的系统调查,我们对城市居民和在城市定居的外来工人的家庭进行了大量数据样本调查。我希望这些样本数据能给我们提供测量性的研究,勾画出中国工人工作变动方面的轮廓,并加以解释。基本结论为中国城市中外来工人的工作变换率比城市工人高。

在改革之前,城市工人变换工作的情况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终身在一个单位工作,工人与工作的匹配和调动只发生在单位内部。

而外来工人的工作变换率非常高,基本模式是他们暂时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短期工后再返回,数据显示这种模式没有大规模变化。数量巨大的城市工人只有一个老板。随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开放,城市工人并没有直接受影响。而且,移民工人的就业年限比传统判断要高,部分原因至少是因为样本异样于定居于城市的移民工人。在发达国家,在城市里站住脚的移民工人也同样在工作中站住脚。

得出结论:移民工人的变换工作率几乎是城市工人的6倍。这对比的数据,反映出这两群人在就业选择上的法规、机会限制方面的差别,这两群人的就业条件是不平等的。至今为止,对城市工人变换工作的限制和对移民工人变换工作的法规都被解除,两者变换工作的条件、限制基本统一。

其它分析结果如下。对于城市户口居民,象其他国家一样,年轻人变换工作的比率要高,随着时间延长,在未变换工作的工人中,想换工作的工人是因为本身工作没有吸引力。

衡量劳动力变动的市场价值时要考虑四点,还有一个判断标准。

第一,工作变动具有社会成本,造成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损失。

第二,工作变动,尤其是非自愿的变动,能造成失业方面的社会成本。

第三,工作变动有社会收益,即允许工人和工作的更佳匹配。

第四,工作变动能造成劳动力市场竞争,工资的竞争及其社会收益。

在中国城市工人和外来工人的个人要判断工作变动是否在社会意义上最佳,主要标准为个人的收益与社会的成本收益成本是否相同。

以上考虑,显示城市工人和外来工人工作变换率相差很大,两者的自愿变换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是程度是否足够还不能肯定。

作者简介

约翰·奈特(John B.Knight)教授于1999年至2001年担任牛津大学经济系主任;1998年至1996年担任牛津大学经济与数据学院院长;1996年至今担任中国劳动部经济研究顾问;1966年至今《牛津大学经济数据学报》主编;奈特教授还担任世界银行、英国海外发展管理部、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非洲发展银行的经济顾问。

编译者简介

篇5:环卫工人先进事迹

创作并演奏这首进行曲的艺术家,就是我们最可爱的环卫工人。

如果仅仅用披星戴月、餐风饮露和冒严寒、战酷暑等词语来表现环卫工人的辛勤劳作,就可能显得肤浅和一般化。一滴水能够映照出太阳的光辉,在市劳动模范、涟水县环卫工人...的身上,就集中体现了环卫工人高尚的品格,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平凡的人生,却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翻开昨日的日历,让历史的年轮回归到1995年,刚走上环卫粪便清运工作岗位的...,就将这样几句话作为自已的金科玉律:“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宁愿个人麻烦,方便千家万户;宁愿个人辛苦,一心为民服务。”不身临其境,你也许无法理会这个“脏”字的全部内涵。

请朋友们想象这样一个镜头:时间,盛夏的一天。地点,县城东路的一座化粪池旁。人物,环卫工人...等同志。环境,烈日当头,没有风丝,没有荫凉,化粪池长15米,宽4米,深2米。场面,...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一股呛人的沼气几乎将他熏倒。他忍着扑鼻难闻的气味,用铁锨一点点地把粪便、淤泥、碎砖、杂物挖进粪桶,然后传给上头的同志。他的高统靴灌满了粪水,身上、脸上沾上了粪便,氨气熏出的眼泪与满脸汗水混在一齐。

甘于与粪便打交道并不难,但要热爱这一行,干好这一行,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不行的。...说“吃喝拉撒,人之常情。既然社会需要环卫工人,我就要乐意干好这一行。如果嫌脏,你不干,我不干,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貌呢?”他一人负责县委和一招大院等7座公厕80多个蹲位的清掏洗涮工作,每一天冲洗达10多个小时。6载寒来暑往,清水担进去,粪便拖出来,若要计算,约有20万公斤。每逢中央、省、市领导来涟视察或县里举行重大活动,他就请家属来帮忙,自我连饭也不回家吃。

脏累的劳动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艰苦的岗位能锻炼人的意志。...正是靠这种对环卫事业执著的爱,靠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默默无闻地发挥着光和热,被人们赞誉为涟水的“时传祥”。

,...被调入涟漪东路做清扫工作。他说,岗位变了,维护城市清洁卫生的职责没有变。自此,他以扫帚当笔,汗水作墨,道路为纸,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干起工作来,从不明白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他每一天的作息时间有一张很规律的图表:凌晨3点起身;3点半到路上开始作业;6点,清扫结束;6点半吃早饭;7点上路保洁;上午11点半回家吃饭;中午1点,上路保洁,晚7点,下班。细算一下,...每一天上班时间超过13个小时。

这些时间数据,虽不算耀眼,但它像珍珠,光灿灿;像玛瑙,亮晶晶;像将熟未熟的葡萄,有酸有甜又带着点苦涩……

...在清扫保洁岗位上为了直面来自社会世俗的压力,他摸索总结出“清扫经”:“重点路段勤打扫,人多之处见空扫,垃圾多时突击扫,饮食摊旁轻轻扫,灰尘多时压着扫。”这清扫经一念就是四年。天天念,天天干,干不好,就寝食难安。他手执扫帚4年如一日,扫地面积共达648万平方米,约9700多亩土地,扫秃了的扫帚共计300多把,要装一汽车。枯燥的数字就是他无私奉献的证明。

人常说,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家是温暖的。可...为了涟城的洁净美而忘我工作,根本无力顾及自已的家,就连与家人出动逛公园和商店都成了奢望。除夕之夜,...和妻子带着孩子到环城南路上,这是他们全家第三次在马路上“过年”。孩子望着周围居民燃放爆竹迎新年的情景,对妈妈说:“我们家好几年‘三十’晚上没放鞭炮了,”听了孩子的话,...的泪水夺眶而出……鞭炮声映衬着“哗,哗,哗”的扫地声,好像是这一家人共同演奏的“迎春曲”。、...看看身后洁净的路面,冲着孩子和爱人,脸上荡漾着甜美的笑意。

篇6:环卫工人先进事迹

她4月份来到我们崇义环卫至今,一向在一线从事清扫保洁工作,由于她工作进取肯干、认真负责、热爱环卫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不久就担任了大道清扫班班长。担任班长后,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班组成员,完成清扫保洁任务,取得明显成绩,所在地段的群众对其道路卫生评价很高。

所在班组道路干线长,大道两边都是县委、县政府办公要地,又是风景区域的重要干线、新城区开发等所有建设都要经过这条道路运往城区各个工地,车辆多,车速快,清扫难度大,工作量也大,可她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总是坚持天天起早贪黑带领班组成员,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三伏酷暑;不管是接待任务,还是平时卫生检查;不管是双休、节假日、还是周一至周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了城市的干净,一向和班组工人们战斗在一线,道路清扫卫生始终做到四个一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和平常一个样;繁华地段和城乡结合部一个样;下雨和晴天一个样。

她所负责的路段,道路两头建筑工地上来往车辆带来的泥沙较重,收沙,运沙成了班里最苦、最累的活,异常是每当大雨、暴雨过后,很多的泥沙、淤泥积在道路上,影响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她为了让市民们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生活,立即带头排沙清道,从不向所里请求派车,也不要求临时增加人员,以全班职工每人两只手将所有的沙、泥、垃圾全部运往垃圾站。她就是以自我的实际行动,以自我的实干精神,以自我过硬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身为一个班长,不但带头实干,还把所里提出的“城市不清洁,我们脸无光”,“宁愿脱皮掉肉,不愿环卫落后”的环卫精神化成班组的精神动力,变成每个人的行动,并教育班员把奉献摆在第一位,履行好道路卫生的各种承诺服务。并严格按照清扫保洁标准和要求,认真管理,出色地完成所里交给的各项任务。她不但工作勤勤恳恳,还是一个有情班长,有些职工、临时工在工作中有时情绪不稳定,她主动找其谈心,关心她们的生活,就像对待自我的亲兄妹一样。她总是公平、合理、有效地安排工作,由于她一贯平易近人,工作踏实,班组的每一位职工都很敬佩她。

篇7:环卫工人先进事迹

3月,城乡综合整治,早上6点半上班,做完自我的本职工作外,领导安排她午时去突击其他地方的死角和陈旧垃圾,她总是欣然理解。在城乡综合整治中她最进取,表现最突出。章源大道中心地段新增大型购物超市,由于当时人手不够,垃圾又多,无法每一天清运完毕,所里安排其他同志加班,但很多都嫌工作量大,不愿一理解安排,便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不嫌工作量大,不提任何条件,也不喊苦喊累,坚持把工作做完才回家。

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树立了环卫工人的良好形象,她以身作则,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人们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她在清运本职工作外,还帮忙其他同事做事。有时同事家有急事,喊她帮忙或者加班,她也无任何怨言地去做。进取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把单位提出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城市不干净,我们脸无光”,“环卫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创立口号熟记于心,说服教育同事增强职责感、使命感,深受市民的好评,在生活上,她像大姐姐一样关爱同事,谁有困难,她进取帮忙解决,谁有急事,她主动承担清运任务。

篇8:环卫工人先进事迹

刚下岗的他以往在建筑工地做过、洗车行业也干过、家政服务也干过,但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干多久,他爱人是单位的正式职工,想到单位正缺清扫工人,何不干跪就让他扫一段路,刚开始老胡还顶不情愿的,觉得一个大男人在大街上扫地,不但成天与垃圾打交道又脏又臭,并且天天要起早摸黑,工资待遇又低,碰到熟人总是低人一等,但他爱人却安慰说,我在扫马路几十年有什么丢人下等,哪样工作都要有人做,只要自已看得起自已,又不是去偷去抢,能做好才是本事。爱人一些简单朴素的话让老胡觉得有道理,于是才下定决心在环卫所干到此刻,并且工作起来很认真。

他清扫的路段干净彻底备受店老板他们的称赞,平日里上班别人按时上、下班,他就习惯于没事整天泡在路上,办公室组织上街检查时看到其它路段的人都已经下班了,唯有他还在自我的清扫的路段上保洁,禁不住也会说,老胡,怎样还没不下班?他总是笑呵呵地回答:反正回到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把街扫干净些心里更踏实。所以,他扫哪段路都是免检“产品”,久而久之,让大家把老胡这个人也成了放心“产品”,天生老实本分,勤俭朴素的性格铸就了他干了这一行就必须会干好,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县城第一座垂直式垃圾压缩中转站做成之后,需要培训一位专职操作管理员,所里第一人选就是老胡这个人,再适宜不止了,但由于中转站每一天中转的垃圾吞吐量大,运转了几天后才发现没有两个人轮流上班是吃不消的,短时间内又难以物色到适宜的人,仅有靠他一人顶着,垃圾实在多时,中午和晚上的饭都是他爱人送到在中转站吃,晚上通常都要干到十点多钟才能下得了班,第二天一大早又得赶到中转站上班,但老胡他自已却从来不会说什么,也没有向领导提任何条件,因为他理解所里的难处,就这样一向坚持物色到了人之后,按理能够简便许多了,可新来的人还需要带出师来才行,老胡还是要天天早起晚归手把手地教会他的第一任徒弟,等到完全能够独立操作了他才放心。

老胡在工作上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他还有一种爱护财产的良好性格,中转站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就不是那么回事,全套设备都是液压电脑控制系统,稍有不当就会缦殖绦虼砺叶无法工作,所以,每当他压缩好垃圾后,他都要认认真真地检查一番,从来不会马虎了事,只要发现有一丝异常情景,他就会尽早排除解决。中转站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他手上从来没有出现差错而影响工作,有一次在徒弟手上发现过错乱,他立即采取应急手动液压的办法首先确保白天正常的垃圾压缩,等到晚上下班之后,他一人不慌不忙地细心检查设备中每一道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到彻底排查恢复后,已经是零晨三点多了。事过之后还是他爱人说出来的,所以在局领导眼里也好,所领导眼里也好,对他的工作确实没有二话可说,因为一个单位难得有这样的人,难得有这样品格,环卫工作就是需要有这样踏踏实实的人。

篇9:环卫工人先进事迹

一.干一行爱一行

刚到环卫所工作,由于司机少,单位安排他跟师傅学开车,说是学开车,其实什么活都得干,装卸工请假人员不够的时候,他得去顶,有单位要清垃圾,他又要跟车的铲垃圾,身上经常沾到污垢,可是他没有抱怨,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尽管他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进取肯干,好学上进。有时车出了毛病,修理师傅修理的时候,他在旁边专心的看着,并不时地请教,回到家后又把这些情景记录下来。几年下来,他的小本上记满了车辆故障的原因,以及排除方法。平时车辆有什么小病小灾的,他都手到擒来。由于他对车辆的精心爱护和勤于保养。使得他的车况最好,为单位在修理这块的费用节俭了不少开支。

在干好本职工作同时,他还热心地帮忙同事,在垃圾场和工作当中,他经常为其它垃圾车排除故障,并向司机耐心地讲解,将自我的技术无私的传授给他人,赢得同事的尊敬。

二.爱岗敬业无怨无悔

三十多年如一日,他日复一日地干着自我的清运工作,每一天应对呛人的灰尘、臭气熏天的气味,他没有退缩,没有气馁,反而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与车组人员共同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单位交给的工作任务。他常对同事们说:“环卫工作别人瞧不起,我瞧得起;有人不愿干,我愿干;别人不爱,我爱!”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总是抢重活、脏活、累活来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他也抢着干。垃圾点的垃圾装完了,他总是抢着盖篷布、打扫场地。每一天上班,他第一个来把车里车外擦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的车组出色的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垃圾清运任务。装卸工们都愿意跟着他干,都说跟着蒋师傅干“有劲”。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单位几乎成了他的家,工作成了他全部的生活。他经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单位需要加班,他从来不讲条件,一叫就跟上走。有时下班后刚回到家,身上的土还没有拍掉又有人喊,他也跟上就走。之后,渐渐的加班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有事没事他都到单位转悠一圈。有一次,他正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有位司机来找他说,收转垃圾的农用车陷到了垃圾场,需要一个车去拉,让他去帮忙,他拿了一件衣服就

走了。由于下了一天的雨,垃圾场成了一个泥坑,车又不能进去,无法往上拖,他不顾脏,和其他人一齐用手推、用肩抗,硬是把农用车从泥坑里推了出来。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钟,他也变了一个泥人。

还有一次,他开的封闭式垃圾车的链轨出了问题,在修理的过程中,链轨突然滑了下来,把他的小拇指砸成了粉碎性骨折。但他没有所以停止工作,只是到附近的小诊所进行了简单的包扎,修好链轨后又把车开出去拉垃圾,忍疼完成了自我的工作任务。之后到医院一检查他的小拇指是粉碎性骨折,医生都向他投出了佩服的目光:“要是常人早就疼得受不了了”。

上一篇:南京市内部审计管理办法下一篇:同济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