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布置作业

2024-04-16

浅谈如何布置作业(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布置作业

浅谈如何布置英语作业

在教学环节中除了备课,上课等,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布置合理并多样化的英语作业,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更好的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因此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应改变老套的方式,注意引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使他们愿做、乐做。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英语作业布置谈以下几点: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导向性,要把握好尺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不是题目越多越好,也不是题型越难越怪越好。繁而杂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再加上题目偏难偏怪,做一道题就要花费很长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会惧怕写作业,甚至不交作业,那么我们布置作业会事与愿违。所以布置作业关键要讲究作业的质量、作业的导向性,也就是说作业必须起到强化学生,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功能。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设计布置合理的作业,包括单词拼写,选词填空,句型仿写,翻译句子,单句改错,短文改错,缩写短文,短文赏析,写日记,写心得体会等。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布置作业时分层次设计,由易到难,由基础题到扩展题再到提高题。也可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某些方面的误区设计作业,以求查漏补缺,扫除一知半解。

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融入语言环境。英语与其它学科不同,缺乏语言环境,所学知识无法最大程度再现。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明确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趣味性,选择切近生活,富有较强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把课堂和课本中学到的英语真正和生活结合起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上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5.教师应布置一些实践型作业:实践型作业将改变以往单纯的作业模式,学生不在只是一味地作听力练习,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参加每学期一次的演讲比赛了,它的内容比较个性化、生活化、社会化,形式强调开放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手段则丰富多样,例如,英语接龙,英语歌唱比赛,制作英语报、英语广告、英语网站,演讲,辩论,编演英语短剧,开展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等。这样,相比之下,实践性作业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化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篇2:浅谈如何布置作业

景县任重完全小学王丽丽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学生、作业分层比较科学以及生物作业怎样布置才能使学生饿的吃饱,饱的吃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发挥作业的真正目的——巩固基础、强化技能、发展思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 新的作业关 学生分层 作业分层 评价分层

长期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千篇一律,所有学生的作业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的是同样的课内作业。其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的做、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而且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占去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化发展,优等生成为机械学习的呆子,后进生则全无学习兴趣,某些人甚至于因害怕作业而形成对学习的恐惧。《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要重视学生语言潜能和智商的差异,学习风格不同,经验背景不同及情感态度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布置弹性作业即分层布置作业的作法,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要求。国家教委规定的小学生作业量:一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三十分钟;三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一小时;六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一小时。以下谈谈我在分层布置作业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树立新的作业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头脑中充满着“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下初中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开拓视野、自由自主、驰骋思维的广阔空间,并享有足够的时间.布置并组织指导学生完成适当的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后作业过程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新问题,同时,在产生困惑,解除困惑的循环中,不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参与、自主探求的精神得以升华;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激发并持久保持对学习的学习兴趣;树立并不断巩固学好语文的信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课后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努力并高质量地完成课后作业将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二、科学的分层布置作业(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语文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语文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语文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语文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在分层时便给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作业分层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按统一标准来划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注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将作业分为三层: a基础类作业 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作业内容基本可以通过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成就感,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b提高类作业 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c创新探究类作业 这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多个知识点综合练习。这一类作业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意性强。达到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3)作业的布置

根据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特点及班级的不同特点,可以采取采取不同的分层措施布置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a教师给出所有层次的作业范围,学生自由在所有的层次中选做自己认为合适的作业。这种模式适合在思维能力强,能领会事物的相互关系的年级和班级进行。

b教师具体指定各层次的作业,这一模式主要在思维能力不强,补能领会事物的相互关系的年级和班级进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就是上面谈到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D 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结果马上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首先作业全交齐了,字迹工整的人数多了,而且没有出现抄袭的情况。若使作业达到相应的效果,评价的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评价分层

(一)作业评价中的“三结合”

如果说教师盲目布置练习会将学生带进“题海”的话,那么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的评价方式,不仅会消耗教师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只重结果(对、错)而忽视过程(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1.“粗评”与“精评”相结合

我们常听到许多师生抱怨“作业难评”、“作业难做”,看到许多“学生忙着写、老师忙着评价”的情形。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评价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将每次作业盲目地全批全评,而收效甚微。如果对某些作业“粗评”与“精评”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粗评”与“精评”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学生知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做到“对症下药”。

2.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师“包办式”的作业评价方式,往往使学生产生惰性,这是应予以扭转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某些作业的处理,可采用让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不仅反馈及时,而且更重要的是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评价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对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作业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在选择评价手段时,教师应根据活动的目的、活动开展的方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采取适当而多样的评价方式,让评价结果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1.激励性语言评价

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评价除了对作业的评判外,还应赋予它另一种作用,那就是这种评价既要让学生看到不足,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着这种思路,我在我所教的班级进行实验,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采用“你真棒!你最行!”等激励性语言,并常挂嘴边,通过班级评比、橱窗展示、家长会上表扬等方式表扬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以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在作业中体验了成功,这种细微的成功感又将成为其学习的动力。

2.重复性评价

多数学生常常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比如作文),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篇3:浅谈如何布置小学语文作业

布置作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练习,掌握并加深对学过的课堂知识的理解;二是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作业设计的形式应当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活动,在作业的布置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儿童具备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求知的“闸门”也会打开.

主体教育思想理论也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一个又一个知识学习参与的过程,便是学习主体素质一次又一次重构与发展的过程.作业的完成过程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许多重要的学习品质就是从这里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应该考虑作业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增强学生做作业时的主体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还有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热情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各种各样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又如,教学《人物描写一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布置课外作业:阅读《红楼梦》,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歌曲,评价其中的两个人物.本节课的作业设计讲究趣味性,在文学常识的积累、说话能力的培养、概括能力的训练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如,教学《晏子使楚》时,作业以“口头训练型”为主,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描写的重要性,从中感悟到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文章的主旨.在教学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更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异彩纷呈的作业.

此外,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1)我读一首夏天的小诗;(2)我说几句描写四季的话.两者选一完成.我感到很新鲜,这种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提出来的作业,正可以激发学生产生这样一种主体意识:学习是我的任务,我要学会,我能学好,于是,我也仿效起来.我将“抄词语3遍”改成“我要抄词语()遍”,让学生在写作业前考虑一下:抄几遍可以掌握词语?这是我应该完成的,也是我自己要完成的.一段时间尝试下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比原先主动了,听写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样,学生的进步也体现在预习课文上.自从我把作业改写成“我今天预习(),读了()遍后,我认识了()个字,懂得了(),不明白的是().”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了.实践让我体会到:这样布置作业,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巩固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广泛地接触到与其相关的文学、绘画、工艺、家庭、社交、道德、科技、历史、信息技术等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学生可以与同学合作,邀家长参与,甚至邀请教师参与……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1. 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已初步掌握了语文学科中的字、词、句,以及篇章的基础知识,对学语文的欲望已转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尝试阶段.因此,此学段作业的设计应投其所好,多趋向于实践运用的题型训练,以实现学以致用,满足学生的求学需要.

例如,教完“语文园地三”有关气象的谚语后,让学生去搜集其他的民间有关气象的谚语,观察各种生物现象,并推断出近日的天气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推测、交流、展示及验证等亲身活动体验教材知识的真实性.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实践能力.又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并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利用的资源.布置作业时若适当地加以利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预习《喜鹊》时,我就请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有关燕子的资料,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好.第二天他们带来的作业有彩色图片、有故事介绍、有歌曲等,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查找,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我们在学习一些课文的前后,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例如,教学“读信与写信”后,可请学生去试着给亲人写一份信,说说心里话.

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2. 面向全体学生,作业要有层次性

作业的布置同样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因材施“做”.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可能完全等同,优、中、差生的语文能力仍有一定差异,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也可不等同地对待,以此激发全体学生的作业兴趣.

例如,在布置作文作业时,以不同的要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即提高对学优生的作文要求,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作文要求,使同一题目的作文中,学困生的作文往往比优生的作文评分分数较高或同等分数.这样,既激励了学困生的作文兴趣,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学优生的竞争意识,使全班形成一个激烈竞争的学习氛围.

又如,在抄写词语这类作业上,在默写前我从不布置抄写作业,而是让学生自行掌握,再根据默写情况,分层次地布置,这样,不仅省下了单调枯燥的机械式作业时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例如,套餐A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套餐B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套餐C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一点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师设计作业时,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又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于永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设,2007

篇4:浅谈如何布置作业

【关键词】作业;合作;教学效率;层次;科学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在对作业的布置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学生已经不是被动学习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一定程度的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有效作业的布置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那如何有效的布置作业,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让学生既喜欢做作业又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还有很多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形式停滞于传统的做法,就是只注重于让学生写,一味的做提海战术,甚至有些老师还让学生抄公式,抄笔记很多次,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概念学生就会运用自如。殊不知学生在机械的抄写过程中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有可能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设计时可让听、说、读、写与做、演、唱、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作业、乐于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作业要形式多样,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的作业,使作业更具有吸引力。

二、作业要有层次,体现个性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学生的性格习惯差异都很大。罗杰斯曾说: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学生个体特征不同,基础不一,理解接受能力、自制能力等方面就有差别,教师面对各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层次感。对于理解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布置拓展性作业,而对于后进生可以布置基础知识,巩固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是应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应使其既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考虑到学生能力提高层面;二是应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使其既要具有必要性,又有典型性,从而达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 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价每个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来量化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

三、同行老师的合作,提高作业质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结合多位同年级的教师一起选择精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充分赋予每次作业更典型的练习意义,就是通过作业巩固方法,训练思维,训练思路,也就是除核对答案外,要充分挖掘题目的语言训练要素,联系或拓展相关练习,使之成为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或者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例子。这样的训练可以减少作业量,保障作业质量。一个教师的资源是有限的,若每个教师都参与,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老师也要精心设计题目,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就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几个班的特点,教学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老师就相对比以往要多一点。那我们就可以共同分工合作,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习题。将竞选的习题可作为作业或小练习,复印发给学生完成。如果是作为回家作业的话,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写作业的时间,减轻学困生的厌恶情绪,从而提高作业质量。但不同的教师标准会不一样,所以在合作前应先做好选题的统一,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四、搭建关注作业的网络,家长学生教师共同监督

学生是作业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应做好配合工作。教师是作业的主要相关人,作业的布置、批改、讲评、指导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写作业时的态度,而不是只顾正确率。学生在作业上写的字都可以看出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字迹工整,作业上又有对关键词圈圈点点的,说明他最近学习认真。若字迹潦草,随便应付就将作业上交的学生,教师最近一段时间要对他多关注,了解他的学习状态,以便更好的调整他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教学生学会学习[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篇5:如何布置、批改作业

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就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如何布置作业,我有以下几点见解。首先,作业的量要适中,初中年级的学生们所学科目较多,作业量较大,科任老师要考虑周全,布置作业前要想想大部分学生是否有时间完成本科目作业,如果他们完不成,那么第二天来到学校他们肯定会抄其他同学的,或是匆匆一写,敷衍了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点儿效果也没有。此外,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确保没有怪题、难题、偏题出现。再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作业的内容要与当堂内容有关,但不能简单的重复课上的内容也不能任意的加深和拓展。

篇6:如何布置暑假作业

要放暑假了,面对着我们的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题,很不满意。有的老师还停留在生字写几遍,解词写一遍的程度;有的老师还是站在让学生背会知识点,默写知识的角度;有的老师只有极少几句话:预习XX,复习XX;有的老师的作业华丽新鲜却让学生无从下手……,为了给学生出好暑假作业题,整整忙了一整天。

我们做老师的,心里一定要记着,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具有更多的能力。我认为,学生长时间的假期,一定要让学生学习、学会、会学。我们应该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

我认为我们的作业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决不是浪费学生的时间。

2、假期的作业应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深层次的东西,决不能停留在课本。应该把重点放在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留一些评论型的小论文。

3、注重实践,可以多留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和社会实践的问题。

4、作业题要明确,应让学生能明白学什么。

篇7: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在学校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生方面存在学习目标、学习信心、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不同差异,从而导致对完成作业的态度和重视程度的不一样。在学校教师方面也有很多的差异和不同。有的是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有的是教学技能不高,有的是认识不到位,有的是管理不到位等等。我们看似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其原因是不同的。

教师在作业布置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1、作业完全是统一性的。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业布置完全是一刀切: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标准。

结果是:优秀学生吃不饱,浪费时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消,浪费精力。

2、作业的大容量。各个学科都超量布置,就是优生也要“赶”。我们经常看到教室的黑板上:XX学科作业《练习册》从xx页到xx页,完成套题xxx等等。为了质量大家都超量布置!

结果是:人为造成“题海”,大大超出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厌学。

3、随意性。

由于管理不到位,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往往作业布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时至今日,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班级的作业仍然是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教师嘶声力竭的叫喊声中慌慌张张布置的,教师的声音常常淹没在下课铃的叮当声以及学生急着下课的喧嚣声中。由于随意性,作业的质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

第二天,学生早上到校赶作业、或者又有一些学生没有完成作业。

教学的反馈和深化难以实现。有效教学难以体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到底该如何布置作业? 我想听听老师们的想法。

如何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呢?

统筹安排控制数量

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应放弃“哪科作业越多,学生就越重视哪科”的想法,在布置作业时相互协调,不要只考虑增加本学科的作业量而不考虑其他学科的作业量。如果教师争先恐后地增加作业量,学生要完成的作业总量就很难控制了。各位任课教师应该把作业量控制在半小时左右,这样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就能控制在三小时以内了,还能留出一点儿自行预习、复习的时间。各学科的教师如果难以把握作业总量,可以请班主任来沟通、协调。每位任课教师把当天要布置的作业告诉班主任,由班主任汇总,并且在每天傍晚放学前统一布置给学生。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各任课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量了。

为了更好地督促各任课教师控制好作业的数量,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做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如果发现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过长,学校就要认真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妥善处理提高质量 教师要实现从关注作业数量向重视作业质量的转变,力争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保质保量效果好

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应先“做作业”---搜寻作业题,并认真考虑哪些类型的作业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哪些类型的作业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哪些类型的作业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业的布置应有一定的系统性、连贯性,要依据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可见,布置作业并不是教师随便地应付了事,而是教师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筛选出一定数量的题目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布置作业是一件非常科学、严谨的事情。

---兼顾个性与共性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情感准备、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学习速度以及掌握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帮助都是不同的。

既然学生的差异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有弹性的。

教师布置作业首先要立足于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地做到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英语作业的设计类型,一般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中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

1.课前预习作业,在英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更是值得提倡和认真实施的。因为通过预习,就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并且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学习,是学生容易和可以实际操作的学习过程。至于课前作业的批改,大多可在实施新课的时候,少占点时间快速检查,并对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解决,有的问题也可以作为新课的导入点,使学生在纠正问题的同时,自然进入新课。

2.课中作业,一般指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所讲的内容随堂布置作业,并且马上核实和解决问题,课中作业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种作业设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量少性(2)及时性(3)针对性(4)明朗性等,其中量少是指课堂随时作业一般量很少。

3.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使用最多的一项作业设计,我们经常在课堂结束时要告诉学生Homework,为此学生对此非常了解,教授完一课堂,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业量必须适中,而且更要注意作业的质,作业的导向性,这就是说作业设计必须强化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出学习方法等。如:在当天的授课中,一再出现打电话的对话,课后作业可让学生自己编一个电话对话。作为下一堂课的复习检查内容。在上第二节课时,可以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电话对话,这样既锻炼了口、笔头能力,又突出了教学目的与重点,学生能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达到学、用结合,提高能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点,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操练,以便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第一招:让学生有选择地做作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抛弃原先的“一刀切”做法,精心设计若干个题目,这些题目有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题,有的是需要学生思考后才能做出的提高题,还有个别的高难度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其中的三道或四道。这样布置作业的好处有二:一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照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既让尖子生“吃得饱”,又让中等生“吃得好”,更让待进生“吃得了”;二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没有理由不做作业,有效地防止了偷懒现象和抄袭作业的现象。

第二招:布置趣味性强、实践性强的作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增加学生负担的作业都是一些枯燥无味、机械的、只有唯一答案的“鸡肋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动脑筋,尽量布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开放性、趣味性题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布置如我为狐狸和乌鸦找优点(教学《狐狸和乌鸦》后布置的作业)、阅读某篇文章写感想、观察金鱼生活习性撰写科学报告、做个性化卡片等等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个性化作业。布置这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这类作业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家校合力 共同作业

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小学 唐天池

《规范》对作业量的控制让笔者看到了教育向影响人、发展人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严格控制作业量的同时,我们可以以《规范》实施为契机引导家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正常发展。

家校合理布置分层作业,保证学生的自由时间。学校应该指导老师与家长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与年龄特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及知识的接受情况,合理布置分层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困扰学生的难题,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又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后有效地巩固课堂知识,适度平衡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集体生活也将因此愈发丰富与精彩。这样一来,孩子能更多地与同龄人接触,真正做到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家校共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课内外学习形式。在学生的学习空余时间里,学校与家庭还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游艺活动,否则孩子将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老师在校内可以经常举办诸如踢毽子、跳皮筋、接力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可带领、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参加帮扶弱势群体、义卖作品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多彩的学习形式。老师要多为家长们提供一点生活实践项目,鼓励他们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带领孩子走出家门,走进自然,感受生活,享受阳光,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

作业,你的名字叫快乐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中心小学 李亚东

作业的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学生和家长。其实,作业是为师生教与学服务的,其内涵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自主和个性。只要科学、合理地看待作业,师生就可从中得到快乐。

作业是教师的“晴雨表”。教师要真正发挥作业的功能,让作业成为反映教学情况的晴雨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控制好作业的量。与各科教师计划一下,合理配置作业的时间和数量,如每科不超过半小时等,让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也要控制好作业的质。作业要少而精,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适当降低部分待进生的作业难度,让每个学生都完成好作业。更要注重作业的评价。教师对作业每做必查,挖掘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反馈、表扬,让每个学生都想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大都“多云转晴”,有了做作业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快乐。

作业是学生的“营养站”。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因此,除了巩固知识、技能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增加“营养”。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可以给学生补点方法,如阅读的方法、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可以给学生补点情感,利用学科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语文教学有关亲情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的亲情故事,同时教师也要调适好学生的作业情绪;还可以给学生补点兴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如趣味数学题等。作业布置只要科学、生动,就能成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

布置作业八忌

山东省招远市第四职业中专 李从尼

一忌内容重复。有些教师想当然地以为重复训练就能出成绩,于是动辄让学生把同一类型的作业做两遍、三遍甚至几十遍。这种原始的低层次的训练方式,是教师教学能力贫弱的一种表现。二忌无的放矢。作业设置应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随心所欲地布置作业,其结果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忌形式单一。教师布置作业时必须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训练功能的多样化。四忌忽视差异。作业设置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能力差异,设置分层次的弹性作业。能力强的学生着眼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中等学生着重于基本技能的培养,待进生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五忌讲练脱节。练的最佳时机是与讲同步,教师要把讲与练结合起来,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六忌数量无度。作业设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通过做这类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基本题型和解题规律,做到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类,会一片。七忌难易失度。作业设置要难易适度,过易,失去练习的意义,学生不能刻苦钻研;过难,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耗时费力,事倍功半,容易导致学生畏难而止,不求进取。八忌死板无趣。教师应遵循心理学原理,按照教学规律设置作业,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心情愉悦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布置作业三大注意

山东省利津县盐窝中学 陈学勇

一注意布置作业要精。教师应对作业题进行认真筛选,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二注意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利用同样的学习条件,达到同样的学习成绩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作业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次布置作业,把作业题分成基础题和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得到提高,感到满意。

三注意布置作业时各学科任课教师要相互沟通、配合、协调。如果只是某一学科的作业量小了,而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依然如故,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各学科布置多少作业,合起来每天应该布置多少,这些作业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教师们事先都应该有一个测算和建立在测算基础上的总量控制,做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注重体验 体现成长

河北省平山县大吾乡中心学校 封志宏

作业的内容:体现孩子的发展性。在作业的内容方面,把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两种。巩固性作业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家庭作业,对于此类作业我们应精心布置,使这部分作业在少而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作用。发展性作业,就是那些易于发挥学生想象空间的作业。此类作业应注重孩子的体验,让孩子在体验中得到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

作业的形式: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及操作性。孩子作业时间减少了,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各种活动,因此在发展性作业上,要引导孩子参与与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加每项活动后写一篇报告(日记),以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

作业的评价:体现孩子的成长性。对于巩固性作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评价日常化,让孩子尽可能在学校掌握好基础知识。对于发展性作业,教师应对完成好的报告(日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再次提高。此外,对于发展性作业,教师还应该把孩子的成长记录在案,形成一份完整的成长性评价报告,并定期公布于班内,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作业布置可在下放权上“开刀”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崔现龙

在严格作业时间的限制下,探究性、实践性、实效性自然是家庭作业的基本要求。要使此类实践性的作业体现人文性,凸显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调动学生自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可在作业布置下放权上“开刀”。

就作业而言,老师可以举行作业布置值日周活动,即每周小组推选一人布置作业,看谁作业布置得好,看谁作业布置得新颖,更能彰显探索性。老师可以此为标准,定期评选作业布置“小能手”。引导学生要想成为“小能手”就必须认真听取小组同学们的建议或意见,使作业更能代表学生的心声。作业适量、典型、创新逐渐演变成了作业布置的一致共识,也着实让学生为之动一番脑筋。另外,可以采取小组表决的形式决定作业形式,或心得体会,或调查活动,或成果展示,或主题演讲,或小品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另外,鼓励学生勇于竞争,比作业布置满意度,比作业完成率,比作业质量。学生爱做自己布置的作业,真正使作业不再成为包袱,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变得浓厚了。

可见,老师把作业布置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能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灵活布置作业,有利于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作业的布置应彰显学生的个性 江苏省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贾 清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学生的作业时具有艺术性,既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彰显个性。

作业要体现基础性和全面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全班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作业。因此,教师要控制作业总量,家庭作业要和当天其他科任教师相互沟通,使学生的作业时间合理、科学,以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

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为了让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提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选题,作业既要体现基础性,还要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让作业的难易有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作业布置要体现开放性和探究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设计以教材为主体,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超越和延伸。设计过程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同时更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立足于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8:浅谈如何布置小学生作业

一、目的明确, 要求严谨

作业并不是机械的巩固, 而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目的明确, 要求严谨, 从而使小学生对作业活动做出定向、积极的思考, 形成作业的内部动因, 培养他们以主动态度写作业, 提高成效。学生的目的性明确了, 要求严谨了,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利用主体字构成多个汉字的作业布置中, 一班的布置方法是:要求同学们根据“主”组成多个常见的汉字, 并且组词, 看谁组得又多又快?学生完成作业非常好。“住”住房;“拄”拄杖;“柱”柱子;“注”注册;“驻”驻地;“蛀”蛀虫;“炷”一炷香等等。二班的布置方法是:我们学过了汉字组成的方法, 那么我们今天作业是用“主”组成汉字, 能组成几个呢?学生完成作业最多的只有组成4个汉字。很明显, 目的虽然都明确了, 但一班的同学日常作业要求严谨, 让学生认识事物并应用加以掌握的结果比二班好得多。

二、创设有效的作业情境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作业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里有意识地掌握某种技能。如在六年级讲完课文《第一场雪》的单元训练《快乐的学校生活》作文布置中, 我选择了雪后这天才布置。我对学生说道:“这节作文课, 同学们全体到操场选择自己的题目, 仔细观察, 写出“快乐”的学校生活。”这样学生跑到操场, 有的堆雪人, 有的打雪仗, 有的和老师在雪地里玩, 有的观察雪后校园美景。生动活泼的真实情景激起了小学生的童心童趣, 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到各个活动中。写作效果也很好, 字里行间, 快乐无比, 师生和谐, 如同姐妹, 同时还增强了应对恶劣天气变化的能力。

三、强调作业的统一性与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既要强调作业的全面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作业任务的类型与例子保持基本不变, 考虑全体学生, 协调一致。) 同时又要强调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作业任务的类型与例子多样化, 考虑学生个体, 因材而留, 分层而作。)

四、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匹配的作业类型

教师布置作业大体分为两种, 即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一般就是对本课学习的例子、概念、法则、公式等加以理解、巩固和运用。这样的作业都是集中作业。因为它可以使同学们聚集一堂, 马上巩固, 且有教师指导巡视, 作业效果很好, 不仅时间较为集中, 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接受和保持。家庭作业是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 在学校有效的时间内所掌握的态度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回家进行巩固吸收再利用, 是一种分散作业。这种作业的学习材料很多, 时间充足, 内容设计有一定的难度, 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挖掘他们潜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教师布置作业, 可采取循环间隔法

众所周知, 所有的知识掌握和利用并不是一次作业 (或一次阅读) 就可以掌握和运用的, 何况现在的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将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顺利的迁移, 落户生根。所以除了用循序渐进、培养兴趣为主的简单作业训练学生外, 若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或熟练某种技巧,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提供“循环间隔法”, 这是相当可行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 循环间隔法有“当天三遍法”“事后隔三差五法”等等, 循环的次数越多, 作业的效果越明显, 学生掌握得越深刻。

六、教师布置作业要重视“一线穿”

小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一遍遍地多次单纯重复, 也可以将回忆与重复相结合, 即在布置作业时一面进行重复, 一面尝试回忆这种重复。教师布置作业时, 无论哪一年级的哪科知识, 都有一个知识面也叫系统的复习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需要教师用“一条线”按一个系统穿接起来, 按线找知, 按线穿知, 使学生回忆起知识比单纯的重复效果更好。

在我教的科学课中, 我将“植物与环境”“动物与环境”“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动植物的方法”“水土流失”“保护环境”这六课作业融为一体, 用“一线”穿起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 言简意赅。因为在学生作业中反复阅读, 时间太长, 只是单调的口头作业, 学生会感到厌倦, 提不起作业的积极性, 而在阅读的作业中插入一些尝试性回忆的活动, 让知识“一线”穿, 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 印象深刻, 储存牢固。

七、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先求质量, 再求数量

对作业来说, 质量和数量是两个同等重要的问题。教师不应只顾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正确性, 也不能强调质量而忽视数量。一般来说, 布置作业的初期 (课堂巩固作业) 阶段要先求质量的准确性, 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 因为预防和避免错误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而且更容易做到。在不妨碍正确的原则下, 应力求速度, 当然这些作业要因人而宜, 不可一律对待。

八、教师要布置反思性的作业, 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改教材中每课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作了创新设计, 并且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进行了反思性的教育教学作业布置, 教师要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 设计并布置发展反思性的作业,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并及时反思, 查找不足, 弥补缺漏。

上一篇:新诚信伴我成长下一篇:临界生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