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本岗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2024-05-24

班主任本岗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精选4篇)

篇1:班主任本岗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参加“三名工程”名班主任培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不仅进行了网络研修,还听了很多名教师的讲座,也学到了很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此次本岗实践前期,我对日常班主任工作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优势所在、不足之处,找到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和如何优化组织过度环节这些问题制定本岗实践计划,并按照该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施。

本次实践活动我为自己制定的预期目标是:1、根据本班和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一日活动安排;2、合理安排过度环节,学习更多简单的手指游戏、歌曲、活动等;3、找出合理方式让幼儿愉快进餐。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的合理组织和实施对于提升班级工作效率,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有重要意义。幼儿在幼儿园里一天的活动,都需要教师事先科学的安排好。本岗实践期间,我根据科学理论知识,结合幼儿园和本班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本班的一日生活安排(见附表一)。

二、对于如何优化组织过渡环节,我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研究。例如,在进餐后的过渡环节中,可以在进餐结束后,让幼儿清理自己的位置,并快速进入下一个活动。避免让先吃完的幼儿等着,直到所有幼儿进餐完毕。如果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下一个活动,在等待间隙,给幼儿分发一些纸笔让他们画画或者给他们一些图书进行阅读。

三、进餐时间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食物的积极态度以及良好的进餐利益实践,是幼儿安静思考和轻声交流的时间。然而,有些幼儿在进餐时会有一些挑衅行为或者用消极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有些幼儿甚至已经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挑食的`幼儿,不能勉强他们吃完,我们可以对幼儿说“礼貌起见,每种食物都应该品尝一下”。不要让幼儿感觉有压力,幼儿的心情放松了,他们才会愿意吃饭,教师才有可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这次本岗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1、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让相关理论知识更扎实;2、通过研究实际案例,解决了过渡环节难题;3、通过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4、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创新适合幼儿的活动,让教室变得有序。

虽然收获很多,但在这次本岗实践活动期间,我还有很多地方准备的不够充分,希望自己在下次本岗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得更好。

【2020班主任本岗实践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1.暑期实践活动总结

2.语文实践活动总结

3.学习实践活动总结

4.2020年教师节活动总结

5.学校班主任实践总结

6.2020班主任工作计划

7.班主任对学生的寄语2020

8.班主任沙龙活动总结

9.班主任见习工作个人活动总结

篇2:班主任本岗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宁河县造甲城小学:张春娥

2014年9月——12月,我又开始了第二次的本岗实践和行动研究。在这几个月里,我善于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种种问题,以及自己所遇到的困惑。归到一起主要就是怎样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重视文本阅读,积累写作方法。

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读写结合的范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要将习作指导化整为零,从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文章的布局谋篇、到读写结合的具体形式都分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内外自然链接,读写紧密结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要抓住关键点,比如要抓住以下几点:(1)、抓字词

教学时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应遵照“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顺水推舟地要求学生进行内化、升华。

(2)、抓句式

文章当中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会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式灵活运用的方法,并加之辅导,自然而然地就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3)、抓修辞手法

只要是写作,就离不开修辞,大到文章章法的推敲,小到一个句子的修饰,都要用到修辞。文章当中的修辞手法就相当于花儿上的露珠,它能给文章增添光彩。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进行修辞手法的训练。比如老舍的作品《猫》中,在写猫的的温柔可亲时一个“蹭”字就生动传神地位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人爱猫,猫亲人”的画面。再有《去年的树》中当鸟儿千辛万苦找到它的树朋友——即将熄灭的灯火时,旅行诺言给它唱歌。此时的两个“看”字又孕育了作者的多少情感在其中呀!此时,引导学生仿照拟人的句式来写话,并且更详细地补充了拟人的写法注意的事项,以及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的灵活。

二、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我们班里有图书角,有几百册图书。学生们非常喜欢读,爱上了阅读之后,这时教师应不时予以指导,引导他们更加广泛的阅读,比如推荐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流传下来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多读此类的书,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就会内化,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另外,比如像我们班的学生每天坚持“一日一古诗”,利用晨读课的时间,我们沉浸在快乐诵读的氛围中,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带路,睿智而富有启发的名言让我们奋发。做好阅读记录卡,丰富素材积累。记下自己读书的痕迹,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督察,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比如我们班,表现好的学生有时是一朵大红花,有时是一个温馨的交流纸条,在成功的喜悦下,通过正强化,学生更加奋进。

三、以点促面加强小练笔训练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小练笔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例文进行习作的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学习表达的例子。

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童话,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及时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编一则自己喜欢的童话,学生兴奋异常。一篇篇生动的小童话让老师刮目相看!(2)写读后感。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3)坚持写“周记”

我现在在四年级开展每周写“周记”的活动,想方设法地寻找能够触动学生心弦的话题,让他们“说真话,诉真情!”渐渐地发现学生有话可说了,比以前强了许多,但就是错别字较多,内容欠丰满,语句不很生动!低年级的作文课也在开展“讲讲你身边的故事”锻炼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写出几句通顺的话来。

下一步我们的研究的重点放在“用自己读过的优秀文章,优美句子劳指导自己的作文,把句子写生动。使文章内容丰满,真情流露!或者进行同题目的作文比赛,看谁写的最好!

读写有效结合要取得成效,还需要教师的用心,坚持。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

我的本岗实践还会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力求自己的课堂越来越有自己的特色,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 岗实 践 工 作 总 结

宁河县造甲城小学:张春娥

年9月6日

篇3:班主任本岗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我市高新区基层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情况, 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进程, 我们对高新区九所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进行了座谈研讨, 使我们对全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其中重点了解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情况。

一、现状

(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体制现状

高新区自2008年成立了文教卫生局, 由教育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工作, 但至今还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

目前, 区内各小学已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管理, 由教导处负责。开设信息课、研究性学习课、地方社会实践活动课各一节, 教导处每一学期要检查教学进度。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管理, 只是将其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 由德育主任或大队辅导员负责;学校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分离开来, 没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区内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学校也没有集体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教研现状

课堂教学偏离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每一所学校能够保证有教师上课, 能按时上课, 但普遍不能开展正常教研活动。因人员不齐, 小组教研不能正常进行;大型教研活动也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展示等;教师的教学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按照任课教师各自的理解和想法上课。

(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现状

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基本按教材上课, 有个别学校能选择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上课。研究性学习每学期上三到四个主题, 每个主题上三到四节课, 学生每学期能写三至四个主题研究报告, 有少数学校积累了学生制作的小报和手工小制作, 基本很少有社会调查方面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活动内容比较单一。经调查, 小学开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活动:

1.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每一所小学都与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 开发社区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 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学生利用假期清理社区环境卫生, 如清理楼道、清理社区内白色垃圾、清除野广告活动等。

(2) 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如社区科技活动、法制宣传、社区文体活动等。

2. 社会考察

社会考察活动主要是利用春游、秋游时间, 由学校集体组织参观、游览活动。一般是以游玩为主, 很少布置记录、访谈等任务, 回来后只有少数学生写篇作文, 没有学生写参观调查报告, 而且参观过程中学生不能长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实物。

3. 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

组织学生接触各行各业, 亲身体验真实的社会。如参加农业劳动、除雪劳动, 到市场体验售货员活动等。

学校虽然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但各年级基本上按照统一要求完成一定的主题实践活动, 在几年中重复开展相同或相似内容的活动, 或者是活动的类型集中在某一种或几种上, 如升旗仪式、艺术节等。另外, 除了春游和秋游这样的活动是全校学生参加外, 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与, 不能兼顾全体, 这就造成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一, 直接影响了研究性学习, 这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使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中有一些内容不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大部分学校老师都把内容做了调整, 主要是根据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选定的。

(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现状

各小学已建立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但师资骨干力和有效性不足。指导教师主要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担任, 有个别学校还利用社会教育力量, 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队伍。而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基本没有专职指导教师。

(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现状

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工具。老师凭着对学生的印象和平时的表现评价成绩, 对学生具体能力的发展关注不够, 出现评价具体指标不明确, 评价过程随意性大, 以教师的总结代替评价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提升。

在评价社会实践活动时学校一般关注对安全工作的评价, 把活动中师生的安全作为重要指标, 活动方案中重点强调学生安全, 让每名学生都写安全公约, 家长要签字。

二、存在的困难

(一) 意识问题

调查访谈发现学校普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不重视, 没有专门制度, 没有评价和激励机制做保障。大部分学校说不清楚这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不了解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有的个别学校认为可以取消研究性学习课程, 出现不按时上课、不能保证上满课时、落下的课不能及时补上等现象。

(二) 安全问题

目前学校施行的是安全责任制, 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 学校都承担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减少责任, 学校很不情愿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家长也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赞成学校少搞社会实践活动;即使搞活动, 有的家长也不赞成孩子参加, 甚至担心影响孩子学习。至于研究性学习, 需要学生自己走向社会调查、实践, 学校和家长更不放心了。

(三) 时间问题

学校虽然设置了一周一节的研究性学习, 在这一节课中要确定研究主题, 还要设计方案、教给学生调查研究的方法等指导, 基本一课时就用完了, 教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践活动。如果布置给学生业余时间自己进行研究, 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 环境条件问题

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不够。许多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活动内容和环节, 都不能有效地完成, 致使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部分孩子的家庭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学校大面积开展研究活动, 只能针对有条件的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小组活动。而且社会大环境对这门课程认可度也不高, 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活动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现实情况是:社会机构与资源对教育系统相对封闭, 课程改革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进行现场观察、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 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却得不到有力的配合, 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

(五) 成本问题

大凡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都需要一笔开支, 目前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是有限的, 学校为了生存与发展, 宁可把钱投入到能立马带来社会效益的教学活动、竞赛的辅导上。从另一方面来看, 如果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这部分经费转由学生家长承担, 就家长而言, 他们宁可把精力和资金放在与孩子学业有关的各项辅导活动上, 也不愿用来投资其中。

三、对策

基于以上现状和困难,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应着重对研究性学习的对策思考:研究性学习课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采取研究性学习才最有效, 研究性学习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 加强规划与管理, 强化评价, 提高开展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等课程形态是相辅相成的, 都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因此应该被置于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 学校在改革与发展的整体及课程规划中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具体来说, 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的专门机构, 明确课程的实施目标和原则, 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行政部门在评价机制的建立上应加大力度, 从中考评价抓起, 牵动小学及家长的重视。小学阶段也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推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良好载体。

(二) 开展教研与科研, 掌握方法, 提高实施课程水平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活动的力度, 及时掌握最新课程发展动态, 引领区域内教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力。对于新增设的课程, 各校要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出发, 开展课题研究, 主要研究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

本着“思考全球化、活动地区化”的特点, 认真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并具体化,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不同学段的具体目标, 形成每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体系。

2. 研究确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

针对学校的目标体系要求, 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知识基础和活动能力, 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活动内容, 确定独具特色的活动主题。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框架, 研制相应的课程纲要, 编制校本教材。选取的内容需要具有四个特点:时代性、趣味性、适切性和特色性。

3. 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式

研究不同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年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师指导方式、课时安排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及课时安排;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反过来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

4. 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在评价设计上, 应坚持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采用多主体、多元评价方式,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三) 优化师资配备, 及时培训, 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根本特点是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一方面,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探讨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 要研究和探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其建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师配备要合理优化。尽量配备专职教师, 培养骨干教师, 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秀课和论文评比, 给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培训活动。 (2) 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 应针对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 设计指导方案。 (3)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指导行为、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指导行为、总结交流阶段教师指导行为;认知基础与方法论指导;校外活动指导等。

(四) 从实际出发, 争取社会力量和家长支持,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课程顺利开展

为解决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和安全问题, 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成立学校志愿者队伍, 参与学校的安全维护工作、专题指导工作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 用于活动课题的提炼和设计;成立督导评估组,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召开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 就小学生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 以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帮助。

(五) 合理利用资源, 降低成本, 增加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篇4:班主任“活动策划式”的实践研究

一、活动策划介绍

我们通过“现象分析、问题提炼、选定主题、实际调研、分组研究、室内交流、形成报告(方案)”七步研讨方式,展开班主任工作室阶段性活动。研究成果主要有“教育案例或小故事”、“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活动建议”、“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课间十分钟现象的调查分析”等。

开学不久,二年级两个男生在课间追逐中相撞,其中一个学生的头被撞破,到医院缝了几针。班主任周旋于两位家长之间进行事故处理,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课间十分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隐患?该如何管理?有多少人知道课间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到底要学生做哪些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近两个星期的活动——“课间十分钟活动策划”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过程

(一)现状调查。尝试反思

这个项目主要以低年级组的教师为主,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查。

1.对学生课间十分钟的现状调查。主要采用情景定格的方式,也就是抓拍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一些镜头。有的学生奔跑相撞、满头大汗;有的学生在地上打滚,身上弄得非常脏:有的学生躲在厕所里互相挤门,厕所门被破坏,然后互相指责、打架;有的学生跳绳、踢毽子、看书、写作业。还拍下了学生课桌上学习用品的摆放情况等。

2.对学生真实想法的调研。我们设计了问卷,对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同学喜欢在楼梯、操场或者教室内进行课间活动。共有62.3%的同学喜欢“比赛跑步”“捉迷藏”“玩打架”“跳楼梯”活动。

3.对教师课间管理常用方法的调查。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我们了解到,所有班主任都对课间活动作出过指导,就是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摆放好书本、学习用品等;上厕所:进行一些活动,但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并没有按照教师指导的那样,所以情况依然混乱,还时不时地发生一些打闹甚至是安全事故。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大部分教师经常采用提醒与教育的方法进行课间管理,如班上有特别爱闹的学生,在他们“出事”时就把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叫到办公室进行思想教育,他们当时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时隔不久就会“老毛病”重犯。也有教师做出了一些硬性的规定不准追逐打闹、不准做危险游戏,只能在教室内看看书、写作业。

调查结论:学生的课间活动随心所欲,存在着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学生选择的课间活动和地点是容易引发课间安全事故的“高危行为”和“高危区域”,而他们自己却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些危险:教师在课间指导上存在着要么放任自流、要么过分限制的状态,对学生的课间活动缺少有效的引导、监督与管理,教师的课间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

(二)收集资料。理解学生

这阶段主要是收集文献资料和在办公室教师自由沙龙收集相关资料。

1.课间十分钟的实际意义。通过上网查找,发现叶忠根老师在《天津教育》发表的《课间十分钟的意义》一文中提出。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唱唱跳跳,做做游戏,活动活动骨骼肌肉,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者喝点开水,或者去一下厕所等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实际上,它还蕴有更为深刻的含义。须知,学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和养料,如果补偿不足,就会感到头昏、疲劳,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减退。所以在每一节课之间,需要稍事休息,恢复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且使前一组优势兴奋中心平静下来,进入相对抑制状态。这样,下一堂课就可以顺利进行了,可以建立起新的优势兴奋中心了,可以接受新的(或另一类的)知识体系了。这类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活动,乃是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

2.我就是这样长大的。“这个活动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上课总盼着下课,下课我可以踢毽子、跳绳、丢沙包、抓七子、滚铁环、攀梯、爬杆、打陀螺、老鹰捉小鸡等,现在想来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得先问问孩子们自己需要怎样的课间活动,然后我们再做适当的引导。”沙龙活动上,一位老师的话让我们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三)活动策划,尝试实施

这阶段主要是工作室成员分年段进行的小范围的活动策划和实践尝试。

第1步: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充分认识到课间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到课间活动的形式和注意点。

第2步:课间活动设计及指导。征集学生的活动设计,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及时制定课间活动的内容。

第3步:设计检测方法和评价。在班中墙壁上开辟一块内容,叫“请你表扬我”,将课间活动纳入其中。表扬本样本见右上表。

实施效果:利用主题班队活动中的课本剧、小品、相声等节目,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课间活动时的一些不良行为。学生在自由设计课间活动时,根据教室内、教室外和操场上这几类不同的地点设计出很多安全有益的活动。如室内的五子棋、筑七子、贴烧饼等。室外的跳绳、踢毽子、跳格子、溜溜球展示、三分钟过桥等。通过效果检测,教师们认为比较好,“因为我和他们说,只要在一个月里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十五次表扬。月末统计后,就可以得到一张奖状。所以学生特别喜欢。而且也特别积极。”

(四)形成结论,进行推广

通过研讨,大家认为课间十分钟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课间活动准则,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将课间十分钟分为三部分:整理上节课的学习书本,准备下节课的学习书本,上厕所;在规定区域休息、娱乐,做规定的一些活动;听到预备铃响后迅速结束活动,到教室,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2.师生共同创设课间游戏活动,按季节和年级段定期推荐,让课间十分钟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具体的课间活动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室内游戏活动和室外游戏活动。

3.建立课间巡视制度,及时反馈活动效果。学校建立值周教师、红领巾监督岗课间巡视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做好引导和督促,在学生活动后及时通过师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用好课间十分钟。

上一篇:学校消防工作年终总结下一篇:民俗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