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读书报告

2024-05-05

网络安全读书报告(通用8篇)

篇1:网络安全读书报告

《石油化工设备在湿硫化氢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读后感

该文介绍了H2S在较湿环境中的腐蚀机理及腐蚀形式,分析了设备在湿H2S环境中可能引起腐蚀的因素,从设计角度提出了提高化工设备抗湿H2S腐蚀能力的设计要点,并提出在设备制造和检测时应采取防范措施。

通过阅读该文章我对湿H2S对化工设备的腐蚀有了初步的认识,H2S在水中呈现较强的酸性,会对化工设备造成腐蚀,稍不注意会发生应力腐蚀事故。化工设备表面的钢材在硫化物的溶液中会发生电化学反应造成渗氢从而导致钢材被腐蚀。

钢材被腐蚀程度主要是由钢材的成份与PH值所决定的,钢材中的锰和硫是影响H:S腐蚀的主要元素。硫会在钢材中形成FeS非金属杂质以及MnS的带状分布,会促使钢材部分显微组织松软,从而增加湿H2S环境下应力氢致开裂的敏感性。同样锰也在钢材的生产及焊接过程中,形成贝氏体和马氏体等高强低韧的显微金相组织,从而使钢材呈现出高硬度,为焊后组织开裂增添了可能性,导致设备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非常不好。所以在选用设备的钢材时应该注意钢材的成份,切忌在H2S量较大的场合使用锰和硫含量较高的钢材。而且要对钢材进行防腐表面处理和回火等增加钢材强度的操作。

关于设备的结构设计上应最好选择连续结构,如为了避免应力集中,焊接件与焊接件的焊缝应过渡圆滑,防止形状突变。特别对应力较集中的重要方位,应考虑增加其厚度,比如设备的连接处和支承处,在设计时要高度重视。因为如果结构设计不合乎常规就会造成该位置的应力集中,从而产生局部应力,再在湿H2S介质的影响下就会导致应力腐蚀,会产生较严重后果。

结构设计导致化工设备被腐蚀主要有:异种钢焊接和设备同一受压元件或尺寸发生突变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因为合金成分或金相组织的不同,使焊接接头的局部应力升高,便导致焊缝出现裂纹的情况较多。所以在设计上最好不要采用异种钢焊接。第二种情况是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管板与薄壁筒体的焊接最常见的结构。这个位置除了焊接热应力外,还存在不连续应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还要认真思考法兰弯矩所带来的弯曲应力。容易在死角处造成腐蚀介质的积聚或停滞,形成浓差电池,原因是同一受压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突变而导致。所以针对该情况,最好将管板兼做法兰的换热器换成薄管板结构,在形状和尺寸突变处选择圆弧进行处理。

在以后的化工设备设计中我们应该明确设备所工作的介质环境从而正确地选取材料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并进行必要的模拟实验,从而可以保证所设计设备的质量与寿命。

篇2:网络安全读书报告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美国著名社会学者和作家曼纽尔·卡斯特的著作,是《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第一卷,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信息技术革命富有洞察力的见解,以知识和信息为原动力的技术为切入口,对技术决定论予以驳斥,详细阐释了技术在社会结构和组织制度的嵌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后者对技术的反作用,将网络社会的脉络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在开头先论述了技术、社会与历史变迁的关系,指出技术并未决定社会,社会通过国家的作用可以窒息技术的发展,然后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角度界定了信息主义与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和国家主义,并得出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与信息化过程中人们自我认同感的变化。然后将主题内容分成了七大章,分别明确了信息技术的革命,强调信息技术革命成功的影响因素,并突出国家的作用,和信息技术范式的5个特征,处理信息、效果广泛、网络化逻辑、弹性、系统化;然后阐述了信息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总结出新经济的特点:出现在特定时间即20世纪90年代,特定空间即美国,围绕特定产业即信息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以及生物科技产业。在随后的几章中,作者详细介了工业主义向信息主义转变的过程和原因,并强调大众媒体文化对信息选择的重要性;在最后,作者表述了全球资本市场、网络企业、生涯工作时间、生物与社会之节奏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命周期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形成一种虚拟时间的文化是网络信息社会的内在表现。

在文章的结论处,卡斯特指出,我们对信息社会结构的探讨已经得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结论:时至今日,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的主导性功能与进程正日益紧密地与网络结合起来。网络建构了崭新的社会形态,而在现实世界中,网络化逻辑的扩展已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和文化进程中的操作与结果。尽管社会组织的网络形式已经存在于其他时空形态之中,但新型的信息技术范式却为其无孔不入地渗入整个社会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除此之外,卡斯特还认为,这种网络化逻辑会导致重大的社会影响甚至特殊的社会利益,而这种利益恰恰是通过网络表现出来的:流动的权力优先于权力的流动。在网络中“出现”抑或“消失”,以及每个网络相对于其他网络的动态性关系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信息社会中主导与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这种崭新的社会形态,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社会。

历史发展进程中,从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已经超越了社会关系领域和技术关系领域,这些发展进程也对文化和权力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历史演变与技术革新往往不谋而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信息社会中,已经出现了一种反映社会互动和社会组织的纯文化模式。毋庸置疑,这就是信息已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动因、网络之间的信息流动已构成社会结构的重要环节的基本线索。

首先,卡斯特较为全面地从理论上触及了信息社会(或曰网络社会)这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主题。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拓展、信息流动、网络经济的发展等等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卡斯特触及到了这个最现实、也是最迫切的问题,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一部具有原创力的著作,卡斯特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思想,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信息社会的演变过程,对于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网络化、媒体文化、社会组织等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了系统的信息社会理论。只要通读全书即可看出,这一结论并不为过。

再者,资料翔实、论据充分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书中的注释、图表、附录资料和参考文献占有很大篇幅,尤其是作者引述了众多名家的著述,其数量之多,资料之新颖,足以令人感到惊讶。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学风。

其四,卡斯特并不是从纯技术的角度,而是从社会人文科学的视角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来考察整个网络社会的发展。全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不厌其烦地阐释信息时代的社会动因与经济动力。卡斯特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及时总结前人的学术成果,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最后,卡斯特尤为关注中国的网络化进程,在《网络社会的崛起》第三章中亦辟有专论。他多次来华讲学,旨在加强中西交流。卡斯特对中国的企业文化乃至东亚文化圈的影响评价甚高,并将其作为案例研究的重点。

在文章中提及中国的地方,作者写下这些话:“中国的国家主义,似乎成功地由国家主义转变为由国家所引导的资本主义,并整合进入全球经济网络之中,事实上这比较接近东亚资本主义的发展性国家模型。”这里有个“国家所引导的资本主义”。我不禁想起在上毛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国家的经济。何为资本主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而我国的社会则是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与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又不是标准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国家性质也即姓资姓社肯定有很多的争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一致对外的优势对中国来说依旧存在,比如举国办奥运、全国赈灾等,其所说的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优点的延伸即缺点——官僚主义、特权和腐败——也愈演愈烈,其所总结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社会生产计划性”、“主张为全社会福利而非资本利润的最大化而生产”却是让国人越来越迷惑的地方。我想,这也是许多人批判中国的资本主义倾向的主要参照标准。以我个人感受为标准,我也同意作者的“国家引导的资本主义”的说法。

在文中,作者还表明了一个观点:全球化只是再一次证明着马太效应而已。扩张是强者的本性,尤其是在个性泛滥的国度,而开放则是强者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只要逢遇盛世,疆域便空前扩张,汉朝、唐朝如此,元朝更是将铁蹄踏上了白种人的国土。十月革命成功,苏联崛起之后也广纳国土,光收臣民作为一种生物,虽然是有思想、有道德的生物,人类依然摆脱不了进化论的魔咒,依然走着弱肉强食的丛林之路。

篇3:《文化研究读本》读书报告

1、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简介了文化研究内的几个理论和方法,包括对文化工业,话语霸权的批判,女权主义的探讨,最后是对信息循环模式的分析。比如,Ranato Rosaldo指出文化研究具有全球化本质,其关键读者群遍布世界。因此要求这一学科要运用更多的“社会描述性的修辞形式”。而Theodor Adorno和Max Horkheimer提出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表明现当代文化工业批量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导致诸多不良后果(详见Section 2)。Roland Barthes分析了一位80岁农民被判死刑的案例表明霸权是这样产生的 :通过不同机构和话语——该文中指的是文学,法律和新闻学——的勾结以压制几乎不能还击的群体。

第二部分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介绍了学者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包括对现代性和后现代的看法。其中Lyotard以自己的观点定义了后现代,指出后现代不是在时间上紧跟现代之后,而是现代性一直包含着后现代的因素。 后现代的“后”不是指回忆,反馈的过程,而是回溯分析, 回想并反思的过程。第三部分Forgacs对葛兰西的理论进行了阐释,认为新右派不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只是新右派的替代品如法西斯主义一样四处分散,支离破碎。在该情形下, “教育联盟”就具有真正意义 :它倡导少数民族和下级文化价值观以及话语。

第四部分围绕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主义、历史研究这三个关键词展开。首先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和Sneja Gunew的对话表明 :一旦一个社会被识别为异质的, 由多元文化构成,那么其核心机构将会从少数民族中选择代表人共同管理行政。Spivak认为象征主义(即表面文章) 几乎让所有人背离了主流意识形态而且远离了文化遗产,但这种“非真实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第五部分涉及性的相关讨论。男作家Andrew Ross的文章对色情文化研究进行高度概括,指出性幻想和性欲望的经济体系与性别划分没有固定关联,认为传播色情文化的项目必须要和欲望结构达成妥协。第六部分是关于娱乐狂欢和理想主义的讨论。Meaghan Morris以她所熟悉的购物中心为例提出设计管理和经营购物中心的人(由于对女性了解甚多)也是理论家。文章还提出了若干问题,比如失业之人(假设有能力购物的话)和有工作之人在购物中心购物是一样的吗?这一有关消费的研究拓宽了早期文化研究主题。

第八部分是有关休闲娱乐的若干讨论。Dick Hebdige表明亚文化通过协商和混杂化确立自身的反霸权式的风格和身份。他认为商业文化有能力生产反霸权式风格的娱乐文化,比如朋克风就是一种先锋派文化策略,营销策略和工人阶级违抗精神的独特结合体。而第九部分则探讨了传媒与市场的联系、生产浪漫的机制以及对大众文化的看法。Armand Mattelart等人发现传媒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西方媒体日益受到市场力影响,后工业化国家的信息处理主导了增值经济。提出要谋求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信息通讯联盟,提倡通讯工业结构变革以产生更加灵活的媒体系统。

2、笔者评论

笔者认为Theodor Adorno和Max Horkheimer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耐人寻味,在此作简要评价。该理论认为“文化工业实质是一种欺骗大众的启蒙”(16),它运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批量生产一系列标准化的,去掉了个性化特征的产品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文化工业极尽能事地从各个渠道扼杀差异性的、个性化文化特征,无疑泯灭了艺术个性和文化创造力,最终导致大众失去辨识高雅低俗,是非善恶的能力,即批判理性的能力。由此,该理论对于个人主义的发展,批判理性的回归以及文化的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强调文化的区别性特征以及文化主体的自主性,有助于捍卫个人主义的自由,解放思想 ;反对理性的工具化,主张重归批判理性,这有助于读者在技术的世界里重新思考理性的作用。它揭开了这层“欺骗性”的面纱还原了部分真相,有助于催促变革,催生新鲜的文化生产机制,使得文化生产背向工业化生产,靠向艺术性生产。然而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首先,它过于强调文化工业的负面意义而忽略了其正面意义。其实文化工业的发展给文化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载体,比如广播、广告、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等载体。 这些文化载体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使更多人拥有更多机会接触文化,了解文化,使得文化更加普适和亲民。例如《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把高雅文化传递给普通受众,解除了阳春白雪的“高不可攀”。

3、结语

篇4:《读书与治学》读书报告

而成。这本书专门谈论青年人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治学,全书共分为“怎样读书”“漫谈教学”“确立志趣”“训练思想”“治理国学”“论学书简”六卷。

【关键词】读书;胡适;治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第一卷,就“怎样读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怎样读书,胡适在书中主要从什么是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以及找书的快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胡适在《读书》一文中就读书的方法讲到读书的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还有就是他在《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中讲到“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第二卷,“漫谈教学”。就教学这一块看法,欧阳教授摘取了胡适先生的《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黄谷仙论文审查报告》《谈谈大学》《大学的生活》《教师的模范》等六篇文章,主要讲述中学国文的教学方法、我国大学的历史以及学科选择的重要性、教师的模范作用等等。

第三卷,“确立志趣”。它摘取了《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等五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作为一个学生不管他毕业与否,都不能抛弃学问,即使毕业之后也应该培养一种“业余”兴趣。

第四卷,主要从“训练思想”上来进行阐述。欧阳教授摘取了胡适先生的《少年中国之精神》《思想的方法》《智识的准备》《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谈谈四健会的哲学》等五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谈论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接受,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并且用事实去证明。

第五卷,主要阐述的是“治理国学”。其摘取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治学的方法与材料》《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考证学方法之来历》《校勘学方法论——序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阐述的,治理国学需要一套科学的治学、考证方法。

第六卷,“论学书简”。欧阳教授在本卷主要摘取胡适先生的一些书信,主要包括:《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要“小题大 做”—复吴晗》《只有真话可使这个民族独立自主—答陶希圣》《文字不可轻作—致罗尔纲》《龟兔之喻—致吴健雄》《学术工作的“为人”与“为己”—致王重民》《思想不可变成宗教—答陈之藩》《存疑精神与宗教信仰—答朱文》《训练良好的工作习惯—复陈之藩》。胡适以这些书信与朋友谈论读书与治学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还应该找到科学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接受,应该具有自由的思想。

读后心得

在这些文章当中,有教人们怎样读书的,有教人们怎样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还有教人们怎样获得科学的治学方法的经验总结;同样,他的这些文章当中还有对我国传统学术当中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提炼以及对年轻人即使步入了社会也要坚持自我学习的劝诫等等。这些浅显易懂的话语都是出自胡适先生的切身体验,他将深刻的道理用最朴素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些话语当中包含了非常强烈的科学精神,体现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我国下一代的深深的关切之情。胡适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人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勤、谨、和、缓”以及“不苟且”,还需要做到“有几分证据,说几分的话”,这些发自肺腑的经验之谈不仅对莘莘学子有很大“点醒”作用,对于那些已经毕业并踏入社会开始进入工作岗位的有志青年来说同样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胡适先生的这些至理名言对于现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学风,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以及极度的夸饰等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对于人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与学习的习惯有着很好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

评价

胡适先生不愧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以及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就像孔子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德国的康德在哲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我们可以对他进行赞美甚至批判,但是他的成就是真实存在、不容忽视的。

《读书与治学》这本书是胡适先生一些与读书、治学有关的代表性文章的汇总,这些文字都是胡适先生终身积累的丰富的读书与治学经验以及研究。在文章当中,他的一些关于怎样读书、怎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年轻人的劝诫和治理国学等等的见解非常的独到与精辟,值得人们去借鉴与学习。但是,同样他文章中的有一些观点与思想是不值得提倡与学习的,例如他将大学毕业生列为少数特权分子以及逃往台湾之后言论中对大陆的敌视与诋毁等等。

附注

本书虽为欧阳哲生教授汇编而成,但其中的文章都为胡适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所创作。

篇5:网络安全读书报告

二、著者:陈晓云

三、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233

五、内容大意:

在21世纪,数字化生存不仅代表一种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主宰着人类的娱乐生活和娱乐方式,甚至还会主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脑网络将成为新的娱乐霸主。这本书从人类娱乐活动的变迁入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网络时代的游戏、爱情、影视、文学等等活动的类型与特质,并对网上娱乐活动出现的网络生态问题,如,人的异化、以假乱真的虚拟世界等,作出了思考

书中在前言部分用了邵培仁先生的一段话:“所谓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还表现在传播技术和传播能力上。可以预测,在21世纪,一个人传播技术的高低和传播能力的大小,肯定会与他的经济状况的好坏、社会地位的高低基本成正比。”电脑和网络传播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从上面的这段话中看出来。作者也正是在邵培仁先生的厚爱和敦促下,写下了这本书。作者站在了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起点上,来面对已然变得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从中梳理出具有借鉴价值乃至建设性价值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给我们读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理论视野和一个具有较强可读性、趣味性的阅读“界面”。

六、心得体会

我主要从网络发展的必要性、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网络给人们带来欢乐以及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来理解本书。

第一节从东西方古老的文化传统中找到娱乐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各种庆典、祭祀、狂欢、游戏、博彩等说明娱乐的重要性和我们为什么要娱乐,娱乐的方式从古就已存在,延续至今,形式上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本质是人们都一直在进行着娱乐,娱乐的带来的欢乐根深蒂固。虽然娱乐活动在古代常受到宗教和社会束缚的威胁,可是从来没有被消灭;它非但没有消失,反而继续扩张,向新的领域发展,说明社会的某些禁忌并不能阻止人类娱乐的天性。相反,在种种对于娱乐的禁忌中,娱乐反而获得了更为充分的发展。人们习惯于过节,在过节时有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吃”一直是节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同的只是吃的对象和地点不同。然而随着媒介的发展,电视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觉得天天像过节一样,在家看节目、足球比赛,不得不由衷感慨一句:过节真好。我们为什么要娱乐,一是因为娱乐方式的发展经久不衰,二是我们对娱乐的无限喜爱,我们的生活早已融入娱乐之中。

随之的一个话题是20世纪我们怎样娱乐,我们的娱乐方式又是什么。打扑克牌、打麻将,作者引用了《新周刊》里的一段话,说明了打麻将和打扑克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的“运动”,都被赫然列入“20世纪十大经典娱乐”之首。体育在作者看来,除了它的强身健体之外,也是一种游戏,但在现代,体育早已变了味道。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让人们对社会的信息更新得更快更多,通过电视知道了更多体育精神的丑闻,但是,体育给现代人带来的巨大欢乐也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奥运会和世界杯。电影是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娱乐方式,美国的好莱坞,中国文革时的样板戏,中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段黄金时代的电影,总能够让人们共同面对那个已经逝去不堪回首的岁月和即将到来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也许,在许多时候,娱乐的魅力并不完全来自游戏、小说和电影本身,而是来自人自身娱乐自我的能力。电视的发展开拓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回家打开电视俨然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对电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网络的发展给新一代的青少年带来了更多娱乐方式的选择,作者引用了零点调查公司所作的“中学生眼中的‘酷’标志”调查,发现各种各样的娱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就是新生活,传统的娱乐方式会继续发展,但网络的介入不可避免地会对它们有所改变,新兴的娱乐方式也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并且更新。作者将网络和电视、电影等其他娱乐方式进行了对比,网络尽显优势,因此得出结论,在21世纪,“数字化生存”不仅代表一种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决定了我们的娱乐方式。

《新周刊》把电脑游戏称为“新世纪的王牌娱乐”,电影版《金眼睛》的票房1.06亿美元,游戏版《金眼睛》的销售量却是2.3亿美元,而电脑游戏的制作相比于电影要便宜得多,作者通过两者的对比进一步证明了《新周刊》的观点。小时候,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都会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时代发展的脚步毕竟不可遏制,我们也许会嘲笑父辈们无趣的童年的娱乐方式,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新生代”、“新新生代”的新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我们也应该庆幸现代科技的发展,即使再久远的娱乐方式,比如扑克、麻将、象棋、军棋、跳棋等等,电脑都可以包容这一切,因此它无疑是21世纪新的娱乐霸主。

作者具体写了MUD这款电脑游戏,写了它的玩法、制作、给人们带来的刺激、影响,引用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威廉·J米切尔在他的《比特之城》一书中对走进MUD的过程和感受的描述,MUD给人们带来的娱乐是两方面的,它使人们娱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好的习惯。就现在看来,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乐不思蜀,无心学业,虚拟的游戏让他们活在同样的虚拟世界里,最后难以自拔,连大学都毕不了业,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增加社会负担。游戏本身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娱乐大众,给人们增添新的娱乐方式,让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生活压力,结果却不如人意,家长恨铁不成钢,开始对网络游戏产生抵触情绪,致使一部分群体在不自觉之中阻挡了电脑游戏的发展。而且赌博也是一种娱乐方式,并且被很多人狂热着,这种原始的娱乐方式主要是用来满足人类“不劳而获”、快速致富的心理,人们热衷于买彩票,参加各种设置了巨额奖金的游戏节目,五花八门,让人兴味无穷。作者认为,之所以很多人痴迷于网络游戏那样的虚拟世界,是因为游戏常常能让人好梦成真,来弥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种种缺憾和不平。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当中来,电脑游戏无疑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并在此基础上诞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游戏天赋的超级玩家。而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又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新世纪最大的娱乐产业,其他的一些娱乐方式也会或多或少地与网络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现在网上的各类小游戏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男生喜欢网游,女生则偏好于这类的小游戏,斗地主、升级、连连看等,都是身边的人在玩的小游戏,这种小游戏不会上瘾,偶尔放松一下还是可以接受的,顺便还可以练习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就此看来,网络游戏的设计如果可以针对开发小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不是让人痴迷,难以自拔,网络游戏还是有很大的存在意义的,社会和家长对小孩子玩游戏简单的禁止,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网恋同样也是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古代的《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红楼梦》等给人们描述了许多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也想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那样的爱情,网络恰恰给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皇帝的虚衣——因特网文化实情》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就像因特网那样,爱情也是一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东西,而且爱情还能够在那些最奇怪的地方被找到,甚至是在电线上,在一条贴满全球的电子花边带上”我们小时候几乎没有见过电脑,每天都是埋头学习,然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小孩子从小就接触网络,几乎每个孩子和家长们都会上网。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在虚拟的网络里,人们认识了很多所谓的好友,每天都会相约在网上聊天,时间久了便会产生了情愫,然后网友相约见面。但很多情况下是受骗的,毕竟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人们对它抱有太多的幻想,最后只会越失望。网恋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有待解决,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很重要,加强孩子安全意识的教育也同样重要。

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借助网络的发展,传播色情文化,使社会形成了许多不良的风气,阻碍了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步伐。青少年正处于懵懂的时期,对很多敏感的话题充满着好奇,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传播的色情文化,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很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社会负担。无法想象,在未来的社会,来自各个阶层的数十万男女每周五坐在电脑前,随着数十万鼠标吱吱作响,开始了放荡的网络性生活,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来说,那无疑是类似于2012世界末日的场景„„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在带来种种社会问题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欢乐。许多人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每到周末,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到种类繁多的艺术培训班,渴望着自己的家庭也能够出现音乐家、美术家、画家,尽管许多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在网络时代,也许这个梦想将变成可能的现实,也许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当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自己的版块,在那里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上传自己的音乐、图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等。像网络流行歌曲《伤不起》《爱情买卖》等都是通过网络传播而成为一种时尚,也让歌手走红网络,成为公众人物,用一句不耐听的话就是“咸鱼翻身”。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毫无疑问不仅使每个人都有成倍的机会施展和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而且打破了现实的时空关系,让传统社会里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淡薄、隔膜,变得越来越无法沟通,网上交流则重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网上交流毕竟是借助了机器这样一种媒体,它似乎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魅力,甚至也比不上亲笔书写的信件。然而网络针对这些问题又发明了新的聊天联络方法,当两人聊天时可以看到对方,可以听到对方讲话,即视频聊天,这样就和见面聊天一样。网络还给人们发贺卡提供了方便,在特殊的节日、在朋友的生日,将情人卡、生日卡、教师卡、圣诞卡、新年卡、春节卡等通过网络送给远方的人们。可以选择静态的图片,也可以选择动态的影像,写上一些祝福的话,选上一段动听的背景音乐,朋友便可以得到一份真挚的祝福了。

“驴友”这个网络流行词汇已经家喻户晓了,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便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到处游山玩水,不亦乐乎。曾被媒体与尧茂书、余纯顺并称为当代三大探险家的宋小南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多次的短期旅行探险,因为城市的发展使人异化和压抑,大自然将恢复我们的生命节奏,重新激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再次肯定生活的意义。网络上有许多旅游站点,至于你先去哪里,完全看你自己的爱好和选择了,没有人会强制你,没有人会对你发号施令。在网络上,你可以先去祖国各地,领略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布达拉宫的神秘莫测、黄山的美妙奇丽、西湖的婀娜多姿,欣赏南国的热带风情、北国的冰雪世界。在网络上,你可以走出国门,圆一个出国梦,去看一看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日本的富士山。作为一个虚拟的旅游者,只要用鼠标点一下,就可以足不出户感受那些地方的美丽景色。而对于那些未来准备去旅行的人来说,网络则可以提供包括交通、住宿在内的各方面资讯,甚至可以预定房间。

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也许21世纪的地球将变成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超级娱乐大市场。但一种事物的发展一定会有其曲折漫长的过程,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相应的阻碍。人们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在网上看电视、电影,在网上阅读书籍,这就使得盗版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而且形势越加严峻。于是版权保护由以前的印制书籍上升到今天的网络书籍保护,网站也采取了各种阻止盗版行为的措施,但问题始终有待根本解决或者说是根本无法彻底解决。网络要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着。“黑客”一词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的,不法分子通过攻击他人甚至国家的电脑来获取信息,严重的则危及国家安全,盗取国家机密,构成犯罪。如果这些懂得高科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我们的网络安全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篇6:从读书笔记到读书报告

——2011年“世界读书日”在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讲座

邓湘子

小朋友好。小朋友们的大朋友好。

每年4月,有两个与读书有关的节日。4月2日,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也是国际儿童读书节。有些同学不知道这个节日,大概是没有认真阅读《小学生导刊》。每年4月的刊物上,我们都设计了国际儿童读书节的活动。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

这些年来,儿童阅读受到社会更多重视。4月21日的《中国教育报》“读书”专版上,发布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一共是30本。我在这里做个介绍。

低年级10本是:文学6本,即《蝴蝶〃豌豆花》(金波/编)《稻草人》(叶圣陶)《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小猪稀哩呼噜》(孙幼军)《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尔兰/麦克布雷尼)《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法国/约里瓦波);科学2本,即《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法国/雨果)《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浏览)》(美国/乔安娜〃柯尔);人文2 本,即《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中国神州故事》。

中年级10本是:文学6本,即《千家诗》《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三毛流浪记》(张乐平)《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译)《长袜子皮皮》(林格伦)《亲爱的汉修先生》(美国/克莱瑞);科学2本,即《奇妙的数王国》(李毓佩)《让孩子着迷的77Χ2个经典科学游戏》(日本/后滕道夫);人文2 本,即《林汉达历史故事集》《书的故事》(前苏联/伊林)。

高年级10本是:文学5本,即《西游记》《城南旧事》(林海音)《草房子》(曹文轩)《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夏洛的网》(美国/怀特);科学3本,即《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昆虫记》(法国/法布尔)《地心游记》(法国/凡尔纳);人文2 本,即《孔子的故事》(李长之)《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丰子恺)。

发布这个书目说明什么?说明小学生阅读的书,是需要慎重选择的。教师和家长一个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读到最好的书,对孩子身心发育健康有益的书。

这里我还想推荐我主编的“小发现者丛书”,这套书共6册,即:《小发现者成长地图》《小发现者作文地图》《小发现者阅读地图》《小发现者电影地图》《小发现者在行动》《小发现者家长读本》,去年获了湖南省首届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奖,是获奖的20部优秀书籍中唯一的少儿读物。因为今天我们将讨论如何写读书笔记的话题,这套书实际上就是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孩子的阅读,确实是需要引导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如何阅读,是需要学习的。

学习写读书笔记,是有效阅读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写读书笔记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精读,促进思考,领悟书中要领和精髓。这是相对浅阅读而言,有的孩子看书就像看电视,获得表面的印象就行了。我们提倡深阅读,是让孩子摸索阅读方法,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学会在阅读过

程中积累知识、搜集材料、综合思考、消化创新的能力。

许多杰出人物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鲁迅说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其中的“手到”,就是动手做笔记。毛泽东在一师上学时,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他是通过动笔——画重点、做记号、写批语——促进自己思考。爱因斯坦教大学生每天花一点时间看权威的书籍,找出观点,动脑批驳。每天批一个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这些杰出人物做读书笔记,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了,让心灵、思维在文字里出发了。他们强调“破”的批判思维,训练“立”的创新思维。总之,是让自己学会思考。

怎样写读书笔记呢?传统的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批注、提纲、心得等。一是摘要式笔记

索引——记录文章题目、出处,便于以后查找。

抄录——抄录原文中的精彩语句、段落。

二是批注式笔记

重点标记——在书中重要的地方标上符号。

书头批注——在书头、书尾等空白处加批注。

三是提纲式读书笔记

叙述提纲——按原文的结构,提纲挚领地叙述内容。

概括提要——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梗概。

四是心得式笔记

札记——把摘记的要点和思考结合起来写成的。

心得——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发现和收获写出来。

许多小学生最习惯做的一种笔记,就是抄录摘要式笔记。读过一篇文章,把好词好句抄录到自己的本子上。这种做法对于丰富和积累词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能让你的脑子动起来,不能让你的心灵、思维在文字里出发。也就是说,这种做法不能帮助你学会思考和发现。

这里,我想介绍两种我认为比较有效的读书笔记。

第一种方法,是问题式笔记。也就是从阅读中提出一个问题,再从书中寻找材料、思路和答案。这里以阅读《森林报·春》为例,阅读这本书,尝试提出下列问题:

这是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本书?

哪些动物最先活跃起来?

哪些植物最先开花?

淙淙的溪水里漂来了什么生物?

哪些动物有了新生儿?哪些鸟下蛋了?

写了哪些动物的叫声?叫声是怎样的?

„„

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阅读,你的收获会很不一样。你们可以去试一试。

第二种方法,是主题式笔记,比较适合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做。即,确定一

个主题,在阅读过程中收集有关材料。这里以阅读《从文自传》为例,这本书是沈从文先生记叙自己从小到20岁的人生经历,我们确定下列主题:

生平年表主题——列出每年传主的主要事件,考察哪些事件对他的人生产生过深刻影响。

人文地理主题——画出沈从文活动地图,了解地理环境对他有过什么影响。民俗主题——考察书中的湘西民俗风情及对作者的影响。

教育主题——了解作者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人物主题——以“沈从文和他接触的各色人物”为主题,进行阅读考察。文本欣赏主题——考察这部书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一个班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负责一个主题,分别从各自的主题写阅读笔记,然后开一个读书交流会。我相信,这个读书会将是非常精彩的。

中国的孩子在抄录好词好句的时候,美国的孩子怎么读书呢?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美国孩子的阅读活动是如何开展的。美国小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要写读书报告。

我们来看一个美国老师指导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写读书报告的案例。

老师给家长一张纸条,提出下列要求:①家长带孩子到社区图书馆借一本人物传记,至少要25页;②孩子把书交给老师去批准(2月6日前);③家长督促孩子阅读;④学生填写好老师的读书报告表(2月19日前);⑤做一个该人物的木偶(2月22日前);⑥孩子在学校完成最后的报告(2月22日)。

从纸条的时间安排来看,是要求学生在一个月里,完成这本书的阅读和写读书报告的任务。

老师还给学生提供一份读书报告表

书名:

作者:

插图:

这本书是关于:

这个人物出生于:

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在于:

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关于这个人物的两个最重要的事情是:1.2.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

为什么?(推荐理由)

老师的要求很具体,学生和家长比较便于操作。根据上述要求,有个美国一年级小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读书报告:

我读的书是《马丁〃路德〃金和华盛顿的游行》。这本书有48页。

马丁〃路德〃金的重要性是他在华盛顿发表了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他说:“我有一个梦,希望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不以肤色而区分的国家。”他没有使用拳头,他没有使用武器,他用的是语言。

说起来,马丁〃路德〃金的这个演讲,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在哪里演讲?什么时候?有多少听众?可能未必能回答出来。这本书告诉读者,那是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之所以选择那一天,是因为在一百年前的这一天,林肯解放了美国黑人奴隶。参加听演讲的人很多,有25万人。书里有一些小故事很感动人。

我读过之后,觉得这本书真是太好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很容易找到,我在网上找到了原文,推荐给大家。

再介绍一个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读书报告的案例。

老师要求二年级学生每个月至少读两本书,家长要在“读书确认表”上签字记录,交给老师。老师给家长一张纸条,提出下列要求:①让孩子阅读一本人物传记,选择这个人物作为报告内容。②为孩子准备一个空咖啡罐。③孩子把与人物有关的图贴在罐头外围上,写5到10条关于该人物的暗示纸条,放进咖啡罐里。④孩子做报告时,从咖啡罐里取出纸条,念出来请大家猜。

我们来看一个美国二年级小学生写的读书报告。他写了八条暗示,大家猜一猜该人物是谁?我请一个老师来朗读他从书中摘出来的八条暗示,请同学们猜一猜。

1.他曾与他的父亲和叔叔旅游。

2.他喜欢探险。

3.他生活的年代比(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还要早。

4.他来自意大利的威尼斯。

5.哥伦布探险是受他的影响。

6.他13世纪时到了中国。

7.他向欧洲人介绍了木炭和米饭。

8.他与忽必烈会面。

有个同学猜出来了,这个美国小朋友阅读的书,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传记。

我们再来看美国二年级小学生如何写关于动物的读书报告。

老师的要求是:借一本关于一种动物的书(25-30 页)。这本书必须有关于这个动物的出生、主要特征、习性、自然繁殖地、在哪里生活、如何生活、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捕捉,等等。这本书需要得到老师的批准。学生阅读这本书。填写老师提供的表写出草稿。检查自己的草稿,改正标点、语法、大小写,要求笔迹整洁。写出最终的稿子。做一个自然繁殖地的小型橱窗。最后递交稿子和小型橱窗。

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读书报告表,内容是这样的:

书名:

作者:

插图:

这本书是关于:

这类动物出生于(季节、地哉):

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这类动物的主要习性:

这类动物的自然繁殖地:

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

为什么?(推荐理由)

做一个自然繁殖地的小型橱窗。

关于动物的读书报告,这里不举例。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美国老师提供的读书报告表,自己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

我们中国的小学生在抄录好词好句的时候,美国的同龄孩子在写读书报告。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带来的不同阅读质量,大家应该是可以想象的。

你们看,美国老师指导小学生的阅读,是很有创意的,还要求学生做人物木偶、做动物自然繁殖地的小型橱窗,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阅读活动就更加生动有趣了。

小学生的阅读,老师应当用心指导,提出比较具体的有创意的要求,便于孩子进行操作。还需要家长的帮助与配合。这样,小学生的阅读才能落到实处,形成良好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阅读时,这样说:“一本书之好坏,可以拿下列三个标准判断它:

(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二)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

(三)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我觉得,陶行知先生谈的,既是判断书籍的三个标准,同时也是三种有益的阅读方法。孩子们的阅读,就是要让他们行动起来,要让他们学会思考,从中产生新的价值与力量。

篇7:网络安全读书报告

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

“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先进的大炮强行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信仰随之成为炮灰,人民对他们奉为神明的天子也不再顶礼膜拜。除了鸦片贸易造成的大量金银外流之外,巨额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把压力分摊到百姓头上,加之外国工业品流入对本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巨大冲击和行政机关的腐化堕落,苛捐杂税使下层民众的生活到了不堪维持的地步。即使习惯了封建制奴役的中国农民被逼到死角之后也不得不奋起反抗。此外,我非常赞同马克思对中国革命必将对欧洲革命产生影响的原因的论述,即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市场的巨大联系使得当中国市场因农民革命骤然缩小时,英国经济利益也必然受到严重破坏,这种破坏将由作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中心的英国传递到整个欧洲大陆,并在当时欧洲大陆各国严峻的社会情况下产生爆发式的影响,从而点燃整个欧洲的政治革命。

他在文章中指出:“战争也好,革命也好,如果不是来自工商业普遍危机,都不大可能造成全欧洲的纷争,而那种危机到来的信号,总是来自英国这个欧洲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代表”,“现在,英国工厂空前扩充,而官方政党都已完全衰朽瓦解;法国的全部国家机器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从事诈骗活动和证券交易的商行;奥地利则处于破产前夕;到处都积怨累累,行将引起人民的报复;反动的列强本身利益互相冲突;俄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出它的侵略野心”。所以,当中国市场因农民革命而产生剧烈变动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不可避免的重要影响时,“虽然利益攸关的各方或许不会马上感觉到这种打击,但它到一定的时候会实实在在地起作用,并且使我们前面预言过的普遍的金融危机尖锐化和长期化。”并且,由于英国工业自1850年以来发展迅猛,当繁荣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市场的扩大仍旧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这时,“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

然而在马克思对于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的期望值上,我却是不赞同的。他认为中国此次的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是决定性且必然性的,这种影响会扩大到整个欧洲。虽然随后的历史上欧洲确实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革命,但与其说这是源于中国农民革命的影响,我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而中国革命,在这些遥远西方国家的革命中,虽然确实通过利益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且在一定程度是起到了一种“声援”的作用。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中国的这场农民起义的结局并不如马克思想象的那么伟大。当时马克思所持的观点是“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而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由于自身的腐化堕落及在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联合压制下以失败告终了。也就是说,中国这次革命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以及时间长度上都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期望的地步。

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马克思虽然看到了当时进行得轰轰烈烈的革命在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但他却忽视了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制度下传统的思维方式及思想传统对中国农民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而恰是这些早已被内化了的影响使得马克思的结论竟似乎显得武断。

“小富则安”“富则求乐”几乎是所有中国人尤其是习惯了受压迫的中国农民的历来品性,这就是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们在占据了一定疆域以后便开始懈怠,纵情享乐的原因。而且,早已深深植入中国人民灵魂的阶级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一旦开始拥有领导权,便开始产生权威,随之在中国王朝上演了千百年的争权运动便悄悄在那个才刚开始形成的农民起义领导组织内部展开,也就注定了这一伟大革命的消亡。此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封建王朝亘古以来不变的规律,而每一个王朝的末期似乎都不可避免地产生造成这个王朝走向衰败的农民起义运动。然而虽是“自古英雄出草莽”,但出自草莽的英雄却往往不是最终主宰新的历史发展方向的人。也就是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短浅的目光、不切实际的领导能力、以及科学战略的缺乏,使得最终真正掌握新国家政权的人都不会是曾撼动了前朝政权的农民。而19世纪50年代在中国爆发的这场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巅峰的太平天国运动也确实是一场发生在了行将必亡的末期的清王朝的一场农民运动,本质上并没有摆脱这一规律的影响。再者,想想该起义的领头人,洪秀全,一个科举制度下的失败者,以及其领导的众多或农民或潦倒知识分子的起义者,想想他们在清朝统治下所受的苦难,或许也可以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与清王朝的血腥对抗理解为一种并非寻求解放而是伺机复仇的快感?

篇8:2009年演艺名人读书报告出炉

《扬子晚报》消息, 2009年,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 网易读书频道策划了一个百人读书名单, 首次推出了10位演艺名人的读书报告, 在这里批露其中几位的具体情况:知名主持人赵忠祥2009读书不超过10本, 他最喜欢阅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演员兼主持人伊能静最想给读者推荐的是《与神对话》, 这是她去年读到的最喜欢的书;导演贾樟柯去年读书不少于30本。他向读者推荐的是《吴法宪回忆录》。谈起新年阅读计划, 他透露, 以晚清历史和武术书籍为主, 因为要拍《在清朝》, 力争再出一本书;主持人戴军一个星期读一本书, 一年读了52本, 每次出国休假都带十几本书出去, 看完了送当地华人, 然后再扛一堆书回来;湖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汪涵去年大概读了30多本书, 时常翻阅的一本小册子是马以浮先生的《泰合宜山会语》;著名青年演员赵薇2009年读了很多文学作品, 其中有张爱玲的《重访边城》, 格非的《山河入梦》, 还有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厨房》, 卢基扬年科瓦西里耶夫的《守日人》等……

上一篇:爱国知识竞答总结下一篇:学生实习报酬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