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与探讨

2024-04-26

(会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与探讨(共9篇)

篇1:(会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与探讨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收支改革的重点,它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行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是主体,本文对会计核算中心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对国库来说,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注销银行账号,其各项资金的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所以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补充,可以使财政监督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具体参与和了解预算编制及用款情况,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

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会计主体及责任仍然是纳入集中核算中心的各单位,而不是会计核算中心。因为,实行集中核算后经济活动的主体、权利没有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单位自行决定,会计核算中心不得干预。核算中心监督的重点是审核原始单据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财经制度的规定等。至于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经济活动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必须由单位负责。核算中心对凭证进行准确分类、正确记录、及时结账、生成报表,及时向单位提供信息,做好会计档案管理。

三、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身份定位

独立性是确保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在会针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到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由其统一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来会计人员以单位管理为主的体制,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控制甚至打击报复,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敢于监督;另一方面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各预算单位经济利益联系,使会计人员个人利益不受单位经济状况的影响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当然,这种独立性决不是做“钦差大臣”,作为被管理单位的会计,还必须履行管理职能,对所管单位负责,为搞好财务管理出谋划策,在上传下达、化解矛盾、平衡关系方面做出努力。

四、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位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但分离不能造成脱节。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是行使日常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但参与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总之,会计核算中心应是各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经营状况的管理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财务关系的协调者,即溶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各单位领导应积极支持核算中心人员到本单位调查研究,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对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会议主动要求核算中心人员参加,使会计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溶为一体。

五、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与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定位

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单位负责人仍然是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这也符合《会计法》的规定。但是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加工、整理,最后生成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制作,因此,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以及负责会计核算的人员应有一定的责任,这也符合《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计法》的规定。总之,从划分责任角度讲,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可视同总会计师的地位。从法的意义上说,一个是单位负责人,一个是单位主管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掌握单位资金的审批、对外投资、财产处置权等,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应具有一定的建议权、否决权,使单位负责人的滥用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六、健全各项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健全制度,应建立的主要制度有:

1.规范运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循环和存在的风险,规范运作,加强内部控制,严明工作纪律,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岗位、控制点、每个岗位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对资金的请用、拨付,原始凭证的传递、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票据的领用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办事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2.凭证审核制度。单位所有原始凭证都必须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才能收支款项和进行账务处理。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批程序是否齐全。

3.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核算中心应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合理使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三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四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五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

4.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在科学设定岗位的基础上,应针对工作人员的各自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职、定责,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和压力,激发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实行“四定”:定管理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定制度,对票据的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定数量,即根据各单位业务需要核定供票数量;定期缴销。

6.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核算中心应对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形成制度。中心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上岗后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还应注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依法办事,防范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综上所述,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对预算单位管理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成功地实现了对资金的集中核算,集中管理,全面监督。特别是在当前预算管理较为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改观的情况下,依靠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务收支管理,是符合我国国情,也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也应看到,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上级机关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有效手段,作为当前社会的新生事物,并非是完善无缺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篇2:(会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与探讨

会计核算中心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政管理模式,它的建立对提高财政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公共财政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一项前景光明的改革;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是显著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1、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收支都通过核算中心一个帐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核算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收支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收支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从而将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支出

2、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调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3、强化了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帐户,及时反映了财政资金整体运行情况,对财政部门掌握各预算单位资金使用和拨付情况、从宏观上管理好各单位资金,搞好财政统一调度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会计中心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保证了每笔资金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精简了人员,提高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不设会计人员,只保留一名报账员,大大减少了财会人员,节约了经费开支。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从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业务工作,从全局角度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财务计划。

5、推进了预算制度改革,为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个单位每笔资金的活动情况,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从而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帐户”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形式,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目前我县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现状

我县于2000年11月正式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首次对全县105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在收入管理上,取消了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户,实行集中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支出管理方面,实行公用经费“内外统筹,核定指标,超支不补,节支留用”管理办法,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等办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会计核算中心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运行两年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2004年5月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二厅,把遗留的48个行政事业单位再次纳入集中核算,各乡镇先后成立会计核算站,对乡镇的七站八所会计业务实行集中核算,从此,全面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基本遵循“三个不变”的原则:一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变,经费预算仍由各单位编报,财政审核后批复给各单位,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二是单位的理财机制不变,即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仍在各单位;三是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即单位的各项收支仍由单位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变化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部门分散核算为集中核算,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二是所有的经费集中管理,取消各单位的银行帐户,由结算大厅按柜组统一核算。实行“单一帐户、集中支付、统一核算”的管理办法,统一办理资金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会计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从运行情况来看,各方面工作运作较好,情况相对平稳,前后台之间、中心与银行之间、各分类帐和总帐之间的数据核对无误。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财政支出,制止铺张浪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当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存在的问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理财机制、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等都没有改变,但是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的管理权移至核算中心,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约束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当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同时,预算监督机制也很不健全,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还较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相当突出。

(二)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给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困难。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与实际支付有较大差距,在报帐业务的审核中,会计核算中心把关较为困难,灵活性与原则性的尺度较难把握,势必造成与各预算单位之间的矛盾;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的现象时而发生,这就经常会产生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这也是摆在核算中心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分散在单位,造成会计管理职能难以深入,虽然强化了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但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单位的会计活动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撤销会计机构,取消会计岗位,等于取消了财政工作的基础,给财政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加强解决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四)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核算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收付,进行统一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不再设会计人员,实行报账员报账制度。所以,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过大,报账员在中心报账等候时间较长,核算中心的明细科目分类过粗,以至单位无法了解单位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核算单位与中心之间造成一些矛盾,特别是核算业务量较大的核算中心,这些矛盾更加突出。宜川县城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原有财会人员超过 100人,而核定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编制只有11人,负责县级153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造成核算中心人员长期超负荷的工作。

三、对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三)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建议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在各个单位统一执行,从而在制度上遏制各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滥发钱物的现象。

(四)完善内外监管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必须加强内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篇3:(会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与探讨

(一) 没有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对上机操作人员没有限制操作内容和设置操作密码, 各统管会计可随意进入对方账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区会计核算中心使用“华兴财务软件”, 该软件具有“反记账”、“反结账”功能, 可对本年或以前年度的会计记录和数据直接进行修改, 记账凭证数据修改后, 系统可将会计报表自动调整修改。以上使会计数据的真实、安全和完整无法保证。

(二) 统管会计录入记账凭证时复核、记账、制单等多由统管会计一人进行, 没有明确的内部审核控制, 会计数据录入的正确性无法保证。

(三) 中心对核算单位的支出凭证主要审核其合规、合法性和手续是否完备, 对支出的真实性不能保证。

(四) 票据和印章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不相容岗位没有适当分离, 资金安全性在制度上得不到保证。

(五) 对收入或支付的款项, 中心不能及时通知核算单位, 不便与核算单位及时对账。

(六) 未督促或派人协助每年对核算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一次盘点, 不能保证固定资产账账, 账实相符。

(七) 街道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纳入中心核算;8、提取和使用核算单位存款利息缺乏依据。

二、加强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 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固定资产是街道会计核算中心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而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首先, 构建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严格依照该项制度保管固定资产, 以确保账实相符;其次, 构建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审批与清查制度。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落实好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环节跟踪监督, 以确保实时了解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固定资产变动状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调控配置, 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二) 缩短报账员等候时间

报账员等候时间长始终是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该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而且还降低了会计核算效率与质量, 所以缩短报账员等候时间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 可借助互联网技术、终端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实现数据输入、传递、录入信息化、现代化、自动化, , 报账员仅需操作电子计算机便可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同时通过实现电子计算机联网便能够使数据使用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数据, 如此以来既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 防止了数据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现象, 又减轻了报账员工作负担, 提高了报账员工作效率与质量, 从而为真正意义上实现会计核算准确性、高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规范备用金核心行为

备用金指的是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备作零星采购、差旅费、零星开支等业务活动的款项, 通常情况下, 要求会计部门依照街道会计核算中心经济业务、人员编制规模及距离“中心”远近等指标对备用金予以核定。就经济业务少、人员编制规模小、距离“中心”远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而言, 按照4——5天资金需要量对备用资金予以核定;反之就经济业务多、人员编制规模大、距离“中心”近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而言, 应按照2——3天资金需要量对备用资金予以核定。

(四)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力度

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借鉴其他组织优秀管理经验, 结合实际状况对各项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如绩效考评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奖惩激励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 同时强化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力度, 切实充分发挥各项管理制度价值效应。

(五) 健全政府采购制度

采购是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业务环节,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采购环节极易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因此需要协调好政府采购与集中支付之间的关系,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拓展政府采购规模。除此之外, 积极推行公开招标制, 实现政府采购透明性, 以从根本上规避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六) 落实好银行结算业务活动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 银行结算的方式多样化。实践表明, 传统银行结算方式既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又存在多种资金风险。所以需要转变银行结算方式, 积极实行网上银行支付, 这样以来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结算方式的各类薄弱环节, 提高了银行结算效率与质量, 有效遏制了多种资金风险的发生。

(七) 强化核算后的审计工作

内、外部审计是加强会计核算的重要途径, 通过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予以纠正, 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强化核算后的审计工作, 一方面, 调整优化审计操作程序,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简化审计操作流程, 由此不断提高审计效率, 同时明确各方职责权限, 即由核算中心承担解决会计核算与资金核算环节的问题, 由被审计街道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解决财务决策与资金使用等环节的问题, 而由双方共同负责解决各项不合规、不合法行为;另一方面, 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 加强对审计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再教育, 组建高水平、高质量审计队伍。

(八) 完善经费开支标准

经费开支标准是防范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资金流失、浪费现象的重要依据, 所以要求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以一视同仁原则为指导, 着力于奖金补贴发放等层面进一步完善经费开支标准, 确保各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奖金补贴发放的科学合理性、公平公正性。另外, 经费开支标准强调:对于支出数额较大、政策性较强的项目而言, 应做好对其可行性研究工作, 以保证资金使用的价值性、合理性, 这样有助于缓解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资金压力, 对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各项经营业务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九)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明确上机操作人员的内容和权限, 设置并严格管理操作密码, 建立会计电算化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会计软件, 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安全、完整、保密。制定计算机硬件、软件故障排除管理措施和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管理措施。;核算中心应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注重核算和监督并举;健全内控制度, 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发生收付款时应及时通知核算单位, 便于记账和对账;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对固定资产数量大或增减变化多的单位, 中心应于年末督促或派人协助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保证账账、账实相符;适当增加中心人员, 充实中心力量, 将应纳入而未纳入的单位全部纳入中心核算。同时按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合理配置岗位, 进行明确分工, 实行责任追究。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入, 传统会计核算理念、制度、模式呈现的弊端日益突出, 此形势下应从会计核算方式、财务资金收支管理、预算执行控制等多个环节推行会计核算改革, 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合理性。计划经济体制下, 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 重资产管理轻预算管理, 以致大量的资产得不到有效应用;而市场经济体制下, 需要转变街道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方式, 由国库集中收付制代替财政集中收付制, 要求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基于预算的基础之上进行资产管理, 这样便从根本上遏制了资产浪费、流失现象的发生, 有利于实现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尤芹.浅谈事业单位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18)

[2]王宏.浅谈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方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18)

[3]秦文娇.《小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会计处理[J].注册税务师.2012 (10)

[4]郝文英.对成本会计核算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11)

[5]林春花.论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与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04)

[6]王春梅.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08)

篇4:(会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实践与探讨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县财政局沟通不畅,对各单位预算资金监督不到位。

县级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一个会计集中核算单位,除会计核算外,还具有会计监督职能。但由于中心很少就预算资金安排问题与县财政局联系,不了解各单位预算资金的安排情况,各单位预算资金的用途全凭各单位报账员填写,中心凭报账员填写的报账单登账。这样中心对各单位预算资金是否全部到位,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就难以监督。

(二)会计信息不清晰。

会计信息不清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清晰地反映各单位的业务收支状况。一些业务量大,专项资金多的单位,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会计信息有比较特殊的要求,如林业部门。中心会计由于对核算单位的业务不太了解,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能按上级特殊要求进行核算,产生的会计资料也就不能清晰地反映核算单位的业务收支状况。所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报送有关业务数据资料时,就不能直接使用中心的会计资料,需要核算单位重新加工后才能上报。(2)个别会计软件设置不合理,一些基本数据都不能清晰地反映。如账页上没有年终累计数,需在11月份累计数的基础上,逐笔加上12月的发生数才能获得。(3)会计分类不统一,比较乱。如对各单位的规费收入,有的按规费项目进行分类,有的则按核算单位的内部股室进行分类。(4)将核算单位所有人的借款都归在报账员名下,责任不明,时间长了会造成互不认账的局面。(5)一些单位的规费收入和其他一些收入未按要求先进中心账,而是直接进财政预算外账户,然后财政以预算外收入名义划到中心账上。这样在中心账上就看不到核算单位的规费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明细情况,不利于审计、财政监督。(6)同一张记账凭证附不同内容的原始凭证过多。(7)经济业务摘要笼统,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运用。(8)以打印姓名代替签名、盖章,增加了会计资料被篡改的风险。

(三)对各单位的费用控制不严。

会计核算中心建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控制各单位不合理的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差强人意。随意支出现象普遍存在,假发票报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部制定的一些支出标准,已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旅差费标准和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开支标准过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干脆据实报销,造成了有没有标准一个样。(2)有的中心人员原则性不强,把关不严。

(四)中心人员偏少,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刚设立中心时,一些单位还没有进入中心核算,所以中心的人员比较少。后来随着进入中心的单位越来越多和一些新单位的设立,以及一些单位下属单位的分开核算,中心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人员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致使中心人员工作负荷越来越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再者,进入中心的人员原来在单位上只从事某一方面会计业务的核算工作,进入中心以后,要从事十多个单位的会计业务核算工作,这些单位会计业务各有特点,如不主动学习、掌握,就不能很好地做好这些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进行会计监督工作。另外,随着进入中心时间延长,少数中心人员产生了懈怠情绪,工作只图应付了事,而不去认真学习、思索、总结,业务水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地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中心应加强与县财政局的沟通工作,及时从县财政局取得各单位年初预算安排资料及年中预算调整资料,了解各单位预算安排数及用途,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各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核算、稽核制。中心应挑选政策理论水平高,责任心强,会计业务熟练的人员牵头负责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

(三)实行会计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中心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每半年开展一次会计质量检查,对玩忽职守,把关不严的人员进行会计责任追究,着力提高中心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加强对中心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全局意识。要建立健全中心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使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与时俱进。

(五)科学设岗,合理调配人员,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人员使用效率。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县政府提出申请,增编增人。

篇5:会计核算中心请假条

本人因需要请假天,请假时间从月日至月日。

B岗人员签字:请假人: 副主任签字:主任签字:

年月

会计核算中心请假条

本人因需要请假请假时间从月日至月日。

B岗人员签字:请假人: 副主任签字:主任签字:天,日

篇6:县推行会计核算中心的情况调查

漓江之滨,碧莲峰下,**,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小县,不仅以其特有的自然风光闻名全球,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该县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不合理开支,全方位加强会计监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将全县225个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纳入核算中心管理,各单位只设一名财务主管,主要负责报帐工作。核算中心经过将近半年的工作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仅年末两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就节省开支161.48万元,同时,通过核准税收,使县财税收入增加346.9万元。

一、具体做法

第一,统一认识,上下齐抓共管。该县的会计核算中心是在向各单位进行会计委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早在两年前,该县就对县直有关单位派驻了会计,这对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不少派出会计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在具体财务工作方面还得看单位领导眼色办事,有的单位避开派出会计继续私设“小金库”,单位的开支也不经过派出会计,派出会计的工作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个别派出会计甚至还写了辞职报告。针对这种情况,该县决定对现行的会计委派制度进行改革。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该县决定由纪委牵头,由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编制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派出人员组成调查组,深入到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调查组先后召开了各单位领导、干部职工,离退休同志参加的各种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深入的调查,调查组发现,现行的财务管理确实存在有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少单位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同程度存在乱收乱支、截留、滥用资金的现象。二是一些单位帐目混乱,帐目严重不全甚至没有帐目,会计数据失真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上级财政部门监督失控,特别是对回拨款的使用,几乎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四是有些单位的预算管理不够严肃,不按照预管理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资金,有的单位本来还有资金,但出于本单位利益考虑,也不断打报告要求拨款。五是有的单位的财会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有的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对如何搞好财务工作并不十分清楚。针对上述情况,调查组向县委、县政府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建立会计结算中心的建议。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研究,决定成立**县会计核算中心,是隶属县财政局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wenmi114.com

为了统一思想,该县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和思想工作力度,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各单位领导专题会议,主要领导在会上亲自进行动员,反复强调推行财会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调查组也深入到各单位进行反复宣传,耐心做工作,重点解决一些单位担心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后,会影响单位资金正常使用,影响单位正常运转的思想认识问题。反复强调会计核算中心的原则是“三不变”和“三集中”,即财务收支自主权不变、单位内部理财权不变、单位预算安排的资金使用权不变;实行会计人员、会计帐户、会计凭证集中管理。从而统一了思想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各单位都能积极支持核算中心的工作,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依靠整体力量,搞好核算中心筹建。一是由县财政局牵头,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县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实施方案》,使中心的筹备过程始终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聚地有条不紊进行。二是严格配选中心管理人员。决定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招聘21名中心管理人员,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成立了监察局、组织部、人事局、编制办、财政局等部门领导参加的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招考实施细则,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政审等环节,将21名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选配进核算中心。三是配置现代化的硬件网络系统。为了解决办公场地和购进微机等硬件设施,县财政局会同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单位,通过职工集资等方式筹集资金60余万元,购进二十多台电脑等硬件设施和其他必需的硬件装置。四是认真做好帐户的交接。清理各单位帐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为此,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撤销单位银行帐户和会计岗位的通知》提出了规范要求。核算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按照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分户开户内部帐户、方便工作”的原则,深入到每个单位协助清帐,对一些单位的坏帐、死帐进行了清理,调平了十九个单位的财务帐目,他们在工作中不辞辛苦,不计报酬,表现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精神。在清理取消旧帐户的同时,全县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的225个单位均设立了专门帐户。并按照规定办理了帐务移交,主要资料包括会计凭证、月报表、季度报表、清产核资报表以及固定资产明细清单、往来专项明细清单、银行存款帐户清单、有价证券清单、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支出标准、支出依据等。同

时,各单位原户头中的资金也按其性质、用途等转入到新帐户中去。

第三、加强管理、确保核算中心有序运转。一是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先后两次对各单位的报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组织他们认真学习财务知识,学习有关财政法规和有关规定,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

求,从确保网络单位的数据安全出发,设计了各单位的会计科目表、会计报表、摘要代码、固定资产分类代码、帐套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和权限密码。三是各单位的收入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办公用品实行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严把四道关,即统一票证关、及时解缴关、收费分配关和支出审批关。同时严格审定政府采购项目,既要节约资金又要保证各单位正常运转。四是严格把住原始凭证单位领导会签关、单位财务人员审核关和核算中心核准关,严格杜绝白发票和不规范发票进帐。五是各单位工作人员工资通过银行统一发放。工资表仍由单位按县人事局核定的工资清单,统一标准,统一项目,经核定后发放。各种补贴仍沿用原标准,连同工资表一起送所属会计核算柜台,经核定后发放。六是对日常开支严格实行备用金制度。各单位备用金数额根据其性质而定,基本上定在5000到30000元之间,超过备用金的大额开支要单独申请,报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七是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不使用规定收据,不按规定设立会计帐薄和私设“小金库”等违反财政法规行为,一经举报并查实,即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八是核算中心严格加强自身的制度管理,制定了学习、考勤、卫生、保密、内部审批等方面的九个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中心人员的行为,确保核算中心的高效运转。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wenmi114.com

二、主要效果

**县会计核算中心经过近半年的工作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强化了财务监督,规范了管理秩序。一是由宏观上的要求变成了具体管理,政府直接履行对各单位的监督职能,克服了原来那种监督不到位的状况,变虚监督为实监督。二是财务管理步入了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核算中心建立以前,各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是半路出家,有些根本不懂会计业务,甚至还出现“包包帐”和会计出纳一人兼的情况,核算中心建立以后,配备了专业人才,全部进行微机操作,进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使整个管理工作既科学又规范。三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严格把好关。先后拒收14个单位送报的白发票和不规范发票30多张,涉及金额达10多万元;纠正报帐手续不符合要求的单位22个,涉入金额13.6万元;对90多张手续不全、无单位领导、经手人签字或未写明用途的发票,退回补齐手续。确保了财务管理的严肃性。四是确保了财会数据的真实性。核算中心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单位上报的会计报表都不同程度存在不真实性,中心成立后,会计报表的月余额比以前多出将近两千万元。

2、精简了财务人员,提高了办事效率。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的单位原共有会计人员225人,而核算中心只核定编制21人,不仅降低了财务成本,而且也适应了这次县级机构改革的需要,同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也大大提高。核算中心采用微机网络及集中收付结算软件系统等现代化会计核算手段,摆脱手工汇帐,既保证了会计工作质量,又保证了会计原始凭证的安全完整。

3、节约了开支,减少了浪费。据年末两个月的统计数字表明,纳入中心管理的单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共节约资金161.48万元,其中,公务费784294.18元,邮电费109776.77元,水电费157954.08元,差旅费230520.99元,车辆燃料修理费109691.63元,会议费12536.6元,其他补贴6万元,工作成本15万元。同时,通过认真核算,保证了税收收入的准确性,其中仅通过核算增加所得税收入一项就达到346.9万元。

4、各单位开支由事后监督变成源头控制,有效地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在建立核算中心以前,有些效益较好的单位受利益驱动,搞帐外帐、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奖金和补贴。建立核算中心后,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和办公用品政府采购制度,以及有奖举报制度,不仅使预算外收入由2000年的4460万元增加到7148万元,同比增长60.27,使政府采购720万元,节约资金70多万元,而且杜绝了“小金库”资金来源和预算外资金的坐收坐支现象,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篇7:会计核算中心工作职责

为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财经纪律;依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审核各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和资料,办理支出业务和资金结算,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根据各单位情况确定单位帐套,设置会计科目,填制记帐凭证,登记会计帐簿;向各单位提供编制预算的有关资料,协助各单位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和预算,会同各单位严格执行经财政部门批复的单位预算,及时向各单位和财政部门提供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会计报表。同时为规范工作程序,协调工作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内部管理制度。

(一)中心主任职责

1、在主管局长的领导下负责核算中心的全面工作,负责制定核算中心的工作计划,检查、落实各项工作。

2、做好工作总结,抓好行政管理工作和组织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做好与市财政局有关业务处室、纳入集中核算单位和银行之间的协调工作,严格控制各核算单位各项经费开支。

4、完成局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二)总会计

1、协助主任负责会计业务工作,对中心主任负责。

2、组织领导中心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会计

核算制度和内部制约机制;

3、审核规范各核算单位会计报表,会计科目准确运用,保证会计账务处理的规范、准确;

4、负责与市财政局相关业务的衔接,帮助解决核算单位账务处理中碰到的业务问题,并做好日常业务指导工作。

5、负责将市财政局提供的预算及时下达各核算单位,并及时对增加和调整的指标进行处理,随时掌握单位的预算指标变动情况;

6、根据单位提供的每月用款计划与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单位超指标的情况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7、掌握核算中心资金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满足相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8、督促各单位会计按时编制帐簿、报表,并加以复核;

9、协调中心领导与各核算单位的业务关系;

10、组织指导核算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11、检查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12、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记账会计

1、记账会计在总会计领导下进行工作。会计人员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廉洁自律,秉公办事,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和监督,保证会计财务处理及时,会计科目运用准确,会计信

息规范完整。

2、对原始凭证手续完备性进行复核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帐薄,对已经记账的凭单及时打印。

3、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票据,定期核对银行存款账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保证调节后双方余额一致。

4、根据账薄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做好各单位财务决算工作。

5、增强服务意识,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档案管理制度

1、核算中心日常会计档案由各核算单位会计负责管理。档案管理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等项工作。

2、会计档案不得外借。对审计等部门因工作需要,需查阅单位会计档案的,应凭有关部门介绍信,经中心主任批准,并办理查阅登记手续,方可查阅。

3、会计档案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保管。

(五)计算机管理制度

1、各操作人员必须保管好自己的操作口令,只能以自己的口令进入计算机系统,按各自的权限进行操作。不得越权操作。

2、爱护电脑等设备,不得擅自拆卸设备,不得随意插拔网

线,严禁在带电的情况下移动机器、插拔外设接头。核算中心的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未经许可不得外借。

3、必须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保密。计算机管理人员负责对计算机的软硬件和网络的安装、管理、维护、检修,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行。

(六)保密及财产管理

1、工作人员应对单位预算指标和会计信息保密,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对外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2、发生失密或泄密的,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及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不得隐瞒、谎报。对失密、泄密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3、对中心的财产物资,全体工作人员要注意爱护,合理使用,妥善保管。

4、因工作变动须及时办理有关财产物资的移交手续,以确保中心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篇8:对当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思考

一、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职能及定位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度的高级形式, 它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初级形式。它主要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从源头上遏制政府腐败, 杜绝铺张浪费, 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其实质是一种代理机构。它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 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 同时又行使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 对国库来说, 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

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一般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注销原来的银行帐号, 其各项资金的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 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都要先在单位领导审核的基础上, 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 从而保证了各项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量力而出,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所以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核算日常财务管理,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 而且, 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补充, 可使财政监督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 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当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1、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认识不够到位

实施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 很多单位都主观上都认为本单位取消了账户和会计人员, 也就不用再履行什么具体的会计工作了。很多人认为报账员只要把所有账簿拿到核算中心核算, 财务由核算中心把关, 凭证由核算中心审核, 账目由核算中心来处理, 甚至本单位都不用接待具体各个上级方面的检查, 事情的责任完全由核算中心来承担。这种认识误区的存在会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大大地弱化, 因为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一个人兼任多个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 但是这些会计人员原则上却是不参与各个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的, 所以会使得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事项知道很少或者根本不知道。例如, 记账人员对于各单位报上来的发票一般只能够做到鉴别真伪, 无法具体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种情况的存在客观上会留下一个会计核算的漏洞, 即会使得部分单位开具虚假发票来套取资金或者对部分收入不报账实行体外循环。

2、有些单位中报账会计人员的素养有待提高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后, 单位取消了专门的会计人员, 只设置了报账会计。所以报账会计就成了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单位之间往来联系的主要桥梁。从现有各单位保障人员的组成来看, 很多是由原单位的会计或者出纳人员担任, 我们也发现个别单位的报账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知识达不到专业的水平, 没有专门的从业资格证书不说, 在实际业务处理上也是不熟悉, 经常出现纰漏。例如, 有些报账会计员在申报单位税款时, 不是按照发票收入的金额申报, 而是按照自己实际收到的金额申报纳税。结果只能造成少报税, 金额较大的话甚至会构成偷逃税款。也有些不懂得报销程序, 只是故意将发票送到核算中心试报, 造成很多重复和无聊的工作内容, 有的时候还会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不准确。

3、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单位执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 很多单位的会计岗位被取消, 进而使得原来与会计岗位相关的预算编制管理等工作没有人具体落实。部门单位单单的报账会计人员是无法为预算单位编制合理有效的预算资金计划的。所以, 纳入集中核算后, 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很难克服预算追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同时, 有的时候预算单位为了本部门的利益, 有意相互挤占和挪用资金的现象也没有办法抑制。这些状况的存在都会使得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没有办法得到相应地提高, 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4、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作用弱化

事业单位监督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完整, 同时也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然而, 事实上, 自从会计核算中心执行操作以来很多时候, 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时候倾向于审核和检查事业单位上报的凭证和票据, 因而, 使得核算中心监督控制的功能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付诸实践。近几年, 在检查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预算单位财务执行情况时, 人们就明显地感觉到核算单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有所削弱, 虚假凭证有所增加, 会计核算中心年的控制作用没有发挥好。

三、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水平的对策措施

1、明确核算中心和各单位的职责, 加强监督约束

各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应该从原则上认识和明确自身的职责范畴, 争取及早纠正错误的认识。原则上来说, 会计核算中心只是负责统一办理会计业务, 负责被服务单位的会计资料如凭证的审核编制、登记等, 负责对会计档案的管理, 为单位领导提供和反馈会计信息, 对违法乱纪的财务行为进行约束。而单位的职责则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依法阻止收入、积极筹措资金, 保证单位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金。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资金, 增强使用效果, 防止国有资产的不合理流失。此外, 会计核算中心还应加强对各单位的管理和监督约束, 高度重视各预算单位的收入和报销审核, 对于一些乱摊派行为应加以督促, 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上核算中心也应该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2、提高保障会计人员和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财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从业者要求具备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以及税收法律等方面专业的知识。所以对于现今个别单位的报账会计人员我们要时刻加强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同时鼓励单位内部财会员工积极参与各种职称专业考试。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也是一样, 从业人员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财会知识, 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也要自觉遵守和执行各种财政纪律, 科学公正地对待相关业务。此外, 各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也应该制定配套的奖励措施, 提高从业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水平, 以期能够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确实强化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针对以上情况, 核算中心在管理单位的预算时应确实按照财政部门布置的部门预算各项指标掌握执行, 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财政预算和业务部门, 以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指导。根据实际资金的运用情况, 分情况来编制预算报表。如对于一些业务量不大的预算单位, 干脆就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其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等业务。而对于那些业务量比较大的预算单位, 则可以考虑保持原来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 不去改变它。总之, 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单位情况和核算中心的运行管理状况, 较好地解决会计预算管理被弱化的问题, 确实地强化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4、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功能

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主要是资金的收付和会计核算, 然而, 将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不够的, 要加强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单位预算指标情况, 来严格控制各单位的用款进度, 通过实时控制, 杜绝超预算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 及时确定支付申请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及占用的指标和列支的科目, 并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会计核算中心要特别重视预算外收入的管理, 避免在预算单位形成新的“小金库”, 应从实际出发, 在发放奖金、补助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 防止各单位各自为政。会计核算中心要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 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只有服务到位, 才能监督到位。

综上所述,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虽然我们在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然而,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逐步实施,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谢绍波.浅谈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现状的成因与对策[J].广东科技, 2007 (8) .

[2]、孙颖.浅谈会计核算中心有关问题的分析[J].农业经济, 2007 (6) .

[3]、李永波.试论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8) .

[4]、谢玉叶.浅谈会计核算中心的现状与发展[J].农村财政与税务, 2008 (9) .

篇9:试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

关键词:会计核算 内部审计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185-02

1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的特点

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在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中摸索出来的一种融会计服务和财政监督管理为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初级阶段,是财政核算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监督职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加强财政资金核算和监督工作,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融会计服务、财政管理与审计监督为一体的会计集中核算部门,内审工作也同其他部门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1 审计对象的确定性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对象是核算组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内部审计对象是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这种单一的审计对象,有利于审计人员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有利于编制审计工作中期、长期计划,有利于抓住审计重点,揭示主要矛盾,寻找相应对策予以改进,有利于开展审计工作,协调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关系。

1.2 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尽管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核算组的工作,但是核算组的工作涉及到核算单位的业务,内部审计必须了解核算单位的业务,在审计时要获得核算单位的配合。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一般应做到,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要求审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审查什么。

1.3 审计目的的内向服务性

在核算中心一个核算组负责多个单位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工作量大,任务重,出现审核和核算差错可能性较大。为了及时发现核算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必须对核算组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进行质量控制。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

1.4 审计内容的单一性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重在遵循性审计,主要审查核算组在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并做出相应评价。

1.5 审计程序的灵活性

审计结束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是审计项目的终结,还需要就发现问题进行跟踪问效。针对出现问题,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对重大问题、重复出现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还要由责任部门提出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防止问题的重复出现。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达到整改的目的,并验证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2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关系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所称的内部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离不开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审计依据、审计方法、抽样方法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仍需执行传统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但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等方面又不同于传統的内部审计。

2.1 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传统内部审计是通过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属于经营审计。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虽然也是对集中核算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但目的却是通过检查核算单位的会计资料,评价核算组在进行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时是否遵循了相关法规政策和会计制度,在遵循性审计基础上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管理审计。

2.2 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活动的目的物。传统内部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对象是核算组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情况及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2.3 审计程序

过去内部审计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责任部门是否整改审计机构不再关心,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监督责任部门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内部审计成为核算中心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2.4 审计重点

由于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不同,导致审计重点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重在经济效益审计,凡是影响单位效益的因素应进行重点审计。而核算中心内部审计重在质量管理,凡是在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应进行重点审计。

3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3.1 正面影响

3.1.1 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了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会计核算得到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3.1.2 有利于减少审计成本,突出审计重点

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确定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

3.1.3 有利于对“小金库”的确认和判定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进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银行帐户均被撤销,所有资金全部纳入核算中心。因此凡是没经批准遗留和新出现的中心之外的帐户和资金都应视为“帐外帐”、“小金库”。

3.2 负面影响

3.2.1 资金载体发生变化使内部审计客体增加,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的单位、部门之间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被审计单位、部门变为被审计单位、部门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被审计单位、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管理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力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部门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以及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辩认,增大了一些责任认定难度。

3.2.2 准则规范的滞后,有待于完善

会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部门分离出来后,谁对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出承诺,由谁签证、怎么签证,而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按照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现状,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部门原来的会计责任在被审计单位、部门与核算中心之间发生一定转变。被审计单位、部门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有部分转变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主体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因此,在会计责任变化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3.2.3 新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增添一些审计难度

成立中心后,一些单位、部门为逃避核算中心会计监督,采取更加隐蔽的违纪方式,将资金转变到与之相联系的二、三级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及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因此给内部审计检查难度加大。

3.2.4 由于中心单位开支标准不统一,对违规违纪开支不好认定

由于各单位、部门收支状况原本不同,没有统一开支标准,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集中在一个桌面上,因此标准问题凸现出来。从大宗材料、设备采购等大额费用支出,到差旅、电话费等小额费用支出,从招待、会议费的公务费用支出,到补贴、奖金等福利费用支出,因没有统一标准,不好确认其违规违纪问题。

3.2.5 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部门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审计难度

会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增加具体审计的难度。

4 做好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4.1 完善法规制度,使内部审计有法可依

目前有关内部审计法规都是针对会计核算主体或所属单位的,核算中心怎样进行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市政府以规章等形式予以补充。由于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没有隶属关系,而内部审计范围包括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因此在规章中特别要明确核算单位应配合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工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一来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才能做到依法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4.2 制定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审计风险

有了规章作保障,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不仅有法可依,还要有章可循。在内部审计制度中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法律责任,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4.3 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质量

面对众多核算单位和有限的审计资源,究竟怎样合理选取样本编制可行的审计方案,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首先要充分了解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可以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找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将其列为审计范围进行重点审计。其次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随时检查会计核算情况,将检查中发现的疑点列为审计范围。再次要关注新法规、新政策的出台,将与新政策、新法规有关的核算业务列为审计范围。最后要将核算单位的投诉、其他部门及人员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另外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还要注意点面结合,抽取的样本必须涉及到每个核算组,目的是不但要发现核算中的问题,而且要发现核算中的成绩,对成绩突出的要采取适当方式予以鼓励。

通过编制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项目的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及要求,并严格按制度进行审计方案的审批与调整,使审计工作能够得到事先规划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

4.4 合理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由于人员和时间的限制,内部审计只能进行抽样检查。合理确定审计重点是审计目标实现的关键。

4.4.1 将单位的往来款作为审计重点

实行集中核算以后,一些单位、部门为逃避核算中心会计监督,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将资金转移到与之相联系的二、三级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审计时要注意支付依据是否合法、真实、完整,必要时进行跟踪审计和延伸审计。

4.4.2 将专项资金作为审计重点

由于核算中心会计独立于单位,对各单位专项资金的来源、性质及相关政策并不能及时掌握,再加上报账员素质不高或者报账员从单位的利益出发,报账时填写资金来源、性质、开支渠道不准确,造成专项资金被挤占或挪用、核算不准确等现象发生。

4.4.3 将财务软件系统中非法修改历史资料作为审计重点

作为会计电算化基础的软件以其规范、高效的技术优势,已经逐渐取代纸制账簿,成为财务工作的主流。但由于目前對财务软件制作和使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工作人员利用“反记账”、“反结账”等功能修改账务软件系统中的会计凭证,使凭证和账簿的更正不留痕迹,严重违反了会计法和会计制度。

4.5 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主要指审计组织机构、审计人员配备、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工作底稿复核、审计文书签发、重大事项请示和审计资料归档等工作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主要指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时,对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实施后续审计、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应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4.6 抓好审计整改,促进中心制度建设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在遵循性审计基础上,要向管理审计过渡。内部审计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督促责任部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中心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娟.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开展内部审计[J].当代审计.

[2]奚淑琴,吴晓根.审计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张成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中国时代出版社,2005.

[4]钟淮山,李建平.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及其审计对策[J].湖北审计,2002.

上一篇:商场服务承诺下一篇:鲁口镇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