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祝词

2024-04-23

例说祝词(通用8篇)

篇1:例说祝词

例说祝词的情感表达方式

祝词也称“祝辞”“致辞”“贺词”,是一种常用的书面文书,情感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祝词围绕怀念、感怀、祝愿之情,缘情而发,要求热情友善、真诚得体地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对方真切感受到深情厚谊、友好热情,并为之感染、为之感动。祝词的情感表达方式有对话、叙述、描写、议论。

一、对话抒情

祝词是祝贺者和被祝贺者口头或书面交流时使用的文书。祝贺者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对话,向祝贺对象直接抒情,当面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众人,引起共。鸣。对话抒情不讲究含蓄委婉,不需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流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对话抒情在祝词中常常采用“我代表×××,向×××表示热烈祝贺”或者“再次祝贺/愿×××,为×××干杯”等句式来体现。

(一)招呼问候,直接抒情

因为有些是当面宣读的,所以开篇打招呼、作问候的祝词十分常见。在招呼和问候的同时,直接对话,抒发感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密切双方关系。

比如,1946年11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朱德总司令六十寿辰的祝辞中这样写道,“亲爱的总司令朱德同志:你的六十大寿,是全党的喜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我能回到延安亲自向你祝寿,使我万分高兴。我愿代表那反动统治区千千万万见不到你的同志、朋友和人民向你祝寿,这对我更是无上荣幸。”

在这里,周总理以“亲爱的总司令……”开头,在问候的同时,将自己对多年来一直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那份真挚情感抒发了出来,更不用说这里周总理代表的是全国人民,他将人民对朱老总的热爱都凝聚在简短的祝辞里。

(二)首尾照应,情感贯穿

祝词一般语言简洁,对话交流往往首尾照应,开篇有招呼问候,结尾有衷心祝贺和良好祝愿。友好、亲切的感情贯穿始终。

例如,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同志向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致欢迎辞,“尊敬的连战主席和夫人、尊敬的吴伯雄副主席、林澄枝副主席、江丙坤副主席,尊敬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全体成员:大家好!”称谓礼貌、全面得体,紧接着一句“大家好”,既是招呼,更是问候,表达了亲切友好的情感。文中的“首先,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向连主席和夫人,向各位副主席,向访问团的全体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良好的祝愿”,是典型的直接情感,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和大陆人民对于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热烈欢迎和良好祝愿之情。开篇的“大家好”、文中的抒情以及文尾的“谢谢大家”相互映衬和照应,使热情、友好之情贯穿全篇。

二、叙述抒情

叙述抒情就是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进行叙述,寓情于事,也称即事抒情。有些看似简单普通的叙述,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情厚谊,甚至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一)回忆往事,激发感情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在共同的战斗、学习、生活过程中凝结的,而这些共同经历中形成的情感往往让人终身难忘,影响深远。

像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给2010届毕业生的致辞,连用了12个“记忆”,而“记忆”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喜怒哀乐的平常之事,这些看似平常的回顾,却凝聚着华科大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情谊,饱含了一名尊者、长者和学者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学子的殷殷之意、切切之情。难怪李培根校长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根叔”,受到师生的热捧。

(二)述说衷肠,传递真情

真诚、真挚和真实的感情表达,往往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实在的词语和实诚的语言进行表达。

例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女儿婚宴上的致辞,通篇叙述了女儿出生、成长、恋爱、结婚的历程,虽然平铺直叙,但叙述之中体现了一名父亲对于女儿深深的挚爱之隋。围绕这份挚爱,父亲的复杂感情溢于言表,期盼女儿成长成才、寻求真爱、找到自己的幸福;女儿出嫁、成家立业,离开父母,对于女儿的眷恋和未来独立生活的担忧,希望开心快乐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即使是对女儿的祝愿,也是通过叙述来表达的: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 “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这里通过朴实的话语,慈父的良苦用心和美好祝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三、描写抒情

通过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即常说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写景来间接抒情。应用文中,直接描写抒情的比较少见,但是祝词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常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法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不着意描摹景物,而总是借景抒发情感。

例如,2006年10月15日,温家宝同志在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上的致辞,“今天晚上,美丽的羊城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我们欢聚一团,共同庆祝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隆重开幕。”这里“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羊城夜色,看似繁华热闹的景色描绘,蕴含的却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广交会在中国外贸和建设史上的光辉业绩,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广交会的美好向往和期待。景色描写只是点缀,目的在于以景寓情。

(二)借物抒情

所谓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可以只有物象,不抒情,甚至可以淡化景物描写,将作者或致辞者的绵绵情思全部寄托在对事物的描写之中,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隋语”的最高境界。

例如,2003年8月27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晚宴,欢迎参加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的各国代表并致祝酒辞,“钓鱼台曾是中国清朝一位年轻皇帝送给他一位老师的礼物……钓鱼台历史的最好启迪就是:和平最可贵,通过对话争取和维护和平最可贵。……中国古诗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里的钓鱼台泛指世界各国的钓鱼台,也包括我们所在的这个钓鱼台。希望并相信各位同事将以自己的远见、智慧、耐心、勇气和对和平事业的诚意寻求共赢。为此,我提议,为北京六方会谈成功,为大家在钓鱼台‘稳坐’愉快,为和平、健康干杯!”

这个祝词融情与景、情景交融,意蕴隽永、文采斐然,堪称佳作。

四、议论抒情

在祝词中,附情于理、寓情于理,可称为议论抒情。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祝词中的议论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论证,只要明确观点,用饱蘸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景物,达到通过议论抒情的目的即可。

例如,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对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欢迎致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这里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论点,虽然论据和论证过程都不完整,却把中国共产党和大陆对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喜悦之情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再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给2010届毕业生的致辞,直接发表议论,“什么是母校?那就是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但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科大记忆!”通过设问和排比的方法引发议论,因表达的内容饱含师生、母校深情被学生们接受和认可。

总之,祝词必须蕴情、含情、抒情。人们常说感情复杂,难以表达。根据对象关系,感情大致可分为友情、亲情和爱情三大类。祝词可以通过对话、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怀念、感恩、感谢和祝愿之情。怀念昔日的美好时光、共同的经历或者友好的往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亲友的支持、爱人的理解、同事的帮助,以加深相互缔结的深情厚谊;祝愿亲朋好友身体健康、幸福快乐、爱情甜蜜、家庭美满、学业有成、事业兴旺。当然,对于国家、单位、团体来说,祝词的情感表达是一致的。

篇2:例说祝词

有一姓张的中学电脑教师,为人风趣,他经常以形象的比拟来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名词。

有一次,一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网恋是什么意思?”张老师环顾四周,最后目光定格在

教室角落的一张蜘蛛网上。刚好此时一只蜜蜂飞了过来,一头撞在网上,被网粘住了,蜘蛛立即爬到蜜蜂身边。于是张老师指着它们向学生说:“瞧,那就是网恋!”“什么叫网虫呢?”

另一位学生发问。老师不慌不忙地指着那只蜜蜂解释说:“这只点击蜘蛛网的蜜蜂不就是网虫吗?”

“网虫”这一词语,如果要循规蹈矩地加以解释的话,就要说是“男女之间不是通过彼此

面对面的接触、了解,而是通过互联网上的互不谋面的虚拟接触、了解而产生恋爱”。但这位以幽默见长的中学老师,不愿墨守成规,画地为牢,他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称蜜蜂粘到蜘蛛网上为“网恋”。“网虫”本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指迷恋互联网,每天化很多时间上网,并且上网成瘾的人,张老师不直接加以解释,而是信手拈来,把蜜蜂当作“网虫”,让学生去品味,既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又与对方分享了幽默。

可见,对于问话人提出的需要解释、区别或判断的问题,回答的`一方故意违反常规,不作

正面的回答,而是直接举例作答,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示例”。“示例”运用得好,能变逻辑

思维为具象思维,使抽象的概念浅显化,使回答的方式新颖化,从而收到令人解颐的效果。

某培训机构的教头在讲到“推销”、“广告”和“公共关系”三者的区别时说;“一个男

人碰见一个女士,对她说她长得多么好看,自己多么爱她,多么少不了她,那就是‘推销’。如果他不讲这些话,只一味地自吹自擂,那便是‘广告’。而要是女士听到别人说她多么好而

主动地去追求他,那就证明他的‘公共关系’做得好。”这位培训人员对于“推销”、“广告”和“公共关系”这三个概念,不是像某些学究那样去下定义,作比较,而是直接举例加以证明,通过男人求爱过程中表现自我的不同方式来说明它们三者的不同,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

245200         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篇3:互文例说

互文可分以下三类。

1.单句互文, 即一句之内上下语义相互补充。如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 是指雾气 (即“烟”) 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河边沙地。雾气既然笼罩水面, 也当波及河边沙地;月光笼罩河边沙地, 自然也笼罩河水。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 是指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上船。如译为“主人下了马在岸上, 客人在船上”就难以理解了。故“烟”与“月”、“主人”与“客”为当句互文。

2.对句互文, 即上下两句语义互补。例如:“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 是指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 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 有的死了, 有的胜利归来。不能理解为“将军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 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再如:“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清代黄生说:“花径不曾缘客扫, 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 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交互成对。”这就是说, 上句“花径不曾缘客扫”, 包含“今始缘君扫”之意;下句“蓬门今始为君开”, 也包含过去“不曾为客开”之意, 从而表示对来客的特别欢迎。

3.多句互文, 即多个语句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 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 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 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一样东西。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组成互文, 意思是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了。

了解互文修辞, 对于鉴赏古代诗文颇有益处。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边防筑城, 起于秦汉。明月属秦, 关属汉, 诗中互文。”这就是说, 从字面上看, 首句“明月”和“关”分属于“秦”和“汉”, 而意义上是互补的, 要合起来理解, 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诗人由月夜的关塞, 联想到秦汉时期抵抗匈奴统治者的斗争。当时由于有李广那样的名将, 修关备“胡”取得了胜利;而诗人所处的时代, 明月依然照临关塞, 战争却节节失利, 远征的将士不得生还。

又如《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余冠英先生在《汉魏六朝诗选》中说:“扑朔, 跳跃貌。迷离, 不明貌。以上两句互文, 雌兔的脚也扑朔, 雄兔的眼也迷离。”正因雌兔雄兔都是脚扑朔, 眼迷离, 故“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总之,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了解“互文”, 不仅可以提高对于古代诗文的鉴赏能力, 而且有助于正确的训释词义。

篇4:例说学诗词

那是在天天六岁那年的三月,那天,是个周末,我带天天到桂湖公园玩。路上,天天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说好。可是不知道怎么的,肚子里故事倒是不少,适合给天天讲的实在太稀缺。《西游记》故事他也很熟悉,《三国演义》的很多我自己都记不清了,讲希腊神话吧,又记不住那些长长的名字,此刻附上心头的只有几首唐诗,于是“敷衍”天天:

“爸爸给你讲一个诗人写诗的故事好吗?”

“好好!”天天倒是兴致勃勃。

可是到底讲什么呢?我抬头四望,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指头新绿初绽,春意盎然,干脆就讲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吧!我开始给天天大声讲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叫杜甫……”

我话音未落,天天马上大声插嘴:

“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嗯,说得真对!”我从来不放过对孩子表示赞许的机会,更欣赏他在我讲的时候随时插话,因为这说明孩子的小脑袋在跟着我一起转,也许有时会转到别的地方去,但如果没有自由的想象力,孩子怎么会“跑题”呢?

答应了孩子要讲故事,那么必须还是得有故事的样子,我心里想:把诗人写作诗歌时的背景连着诗歌一起介绍,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吗? “天天知道,杜甫是中国的大诗人,不过你知道吗,杜甫还在我们成都生活过几年呢!当时,他就住在爸爸带你去过的杜甫草堂。那时候,杜甫有个邻居,叫黄四娘,黄四娘有一个爱好,你知道是什么吗?”天天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

我告诉他:黄四娘最喜欢养花了,她养了很多很多的花,有一年春天,就跟现在一样,她花园里面的花儿都盛开了,杜甫在花园里游玩,欣赏着这美丽的繁花,还有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小鸟在树梢上婉转啼叫,真是一幅美丽的画!

天天听得出神了,握着我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努力想象一千多年前的鲜花。

我继续讲:杜甫心里就想啊,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一定要写一首诗记下来!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我把诗歌给天天背了一遍,根本用不着多余的解释,天天就完全理解了这首诗。

而这次经历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是,他从此觉得古诗很好玩。又好听,又有故事,一石二鸟,因此就开始经常缠着我要讲诗词故事了。

对很多人来说,古典诗词仿佛是供奉在神坛上的塑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些家长更是认为古典诗词距现在过于久远,一些语句连家长自己都不懂,怎么给孩子讲。其实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从语言发展的角度上说,古文与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阅读古文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对大多数经历过正规教育的家长来说,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其次,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一般语言都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生僻字词,加之儿童古诗词读本大多有较为准确的注释,父母粗看一遍,理解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就这样直接给孩子讲,似乎情节性弱了一点,孩子也不会满意,所以,我采取的是背景加释义的方式,在讲一首诗之前,先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再将背景与诗歌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简陋”,不过这种情节上的简陋往往可以以诗歌的音韵、节奏、内涵之美来弥补,因此,孩子一般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自从那次去游桂湖公园给天天讲了杜甫作诗的故事之后,天天对诗歌故事的兴趣陡然增加,天天睡觉前都要我讲诗词故事,于是,我就用这种方法,给天天讲了很多诗词。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按照讲故事的要求,我先给天天讲了这首诗写作的背景——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原来是个大官,后来因为被人陷害,就被贬到江州当一个小官了……

“江州是什么?”天天是个每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

我耐心给他解释:江州是一个小地方,这里也很穷,大家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白居易在这里也就交了不少朋友。

有一个冬天,天很冷,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不过古代的酒跟现在我们喝的白酒啤酒不一样,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很老练地进行了解释。

我笑了:是啊,可是,一个人喝酒太孤单,白居易想请一个朋友来一起喝,于是他就想到了刘十九。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白居易是诗人啊,所以他的信也是用诗来写的:我刚酿好了美味的米酒,小小的泡沫浮在酒面上,就像绿色的小蚂蚁。我温酒用的,是一只小小的红泥的火炉。天晚了,看来要下雪了,我的朋友啊,你可以过来喝一杯吗?

我给天天解释了这首诗,又给天天读了一遍,没想到的是,他的好奇心还没得到满足:“后来呢?”

我楞了一下:白居易诗里面没有讲后来怎么样啊?不过为了不让天天失望,我干脆就根据诗意杜撰了:

“后来啊,刘十九看到了这首诗,高兴极了,马上跑过来和白居易一起喝酒,两人正在喝酒的时候,天就下起雪来了,外面天寒地冻,里面两个人喝着烫过的热酒,聊着天,真快乐啊!”

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古代,诗歌本来就是诗人们用来记录人生经历、抒发个人感受的工具,从这个角度说,每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蕴含了诗人的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背影。而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说,也只有了解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特点、创作背景,才能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一首诗。而在给孩子讲诗歌的时候,将诗歌讲解与背景介绍适当结合,将单纯的意义讲解变成立体的背景、诗人、内容介绍,既比较全面地让孩子了解了诗歌,又更受孩子欢迎,何乐而不为呢?endprint

只要我们注意阅读和积累,就会发觉,很多诗歌背后经常都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比如在讲了《问刘十九》之后不久,我又给孩子讲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那是一个冬日的周末,有成都难得的阳光。“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我索性让他自己“点菜”:天天说讲什么诗词吧?

他想了一下说:“讲那个白居易的什么古原草……”

我笑着说:“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吧?”

“就是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天应该是从他的诗歌碟子里听到这首诗的。不过看样子他对这首诗大致意思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不给他一点新鲜货色,估计是无法让他满意的。因此我决定把与这首诗有关的故事讲给他听:

白居易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很爱看书。很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呢,他的奶妈抱着他,就指着屏风上的一些简单的字念给他听,后来他会说话了,居然那些字就都认识了。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写诗。等他长大的时候,他的诗就写得很好了,后来他就到了长安去。按照当时的习惯,他要把自己的诗歌给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看,所以,他就来到了一个著名的诗人顾况的家里。

“我怎么不知道这个大诗人呢?”

天天觉得自己诗歌“造诣”已经很深了,对现在居然冒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大诗人觉得很奇怪。

我笑了笑,继续讲:“顾况在当时很有名,不过现在不是那么有名了。白居易到了他家门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让仆人传进去,把自己的诗歌也托仆人带进去。谁知道啊,顾况看见白居易的名字就哈哈大笑说:“京城米价很高啊!白白居住恐怕不容易啊!”

“什么意思啊?”

六岁的天天一下子很没能明白这个文字幽默。我跟他解释:“白”就是不给钱,“居”就是居住,“易”就是容易,顾况把白居易的名字拆开了,意思就是白白居住很不容易,他在跟白居易开玩笑呢!天天明白了,也跟着咯咯地笑。

可是,当顾况笑过了之后,拿起白居易的诗歌一看,大惊说:“能写这么好的诗歌的人,在京城白白居住也是很容易的啊!”马上派人把白居易请进来,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后来,白居易在顾况的推荐下,又结识了很多诗人,他自己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大诗人。顾况称赞的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一起背一下好吗?

我知道天天对这首诗已经比较熟悉了,答应得很干脆。于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牵着天天的手,一起大声背诵。我们刚背完,天天就着急地说:这首诗的前面我明白什么意思! “好啊,那你给爸爸讲一下好吗?”我说。

“好!”天天答应:“古原上生长着很多小草,每年会黄一次,枯一次,没有一次。也会生长一次。野外的火烧起来但是无法烧完它们,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又会生长出绿色美丽的小草了!”

“天天解释得真好!后面什么意思呢?”后面四句,天天却不是很明白。

“好的,爸爸来讲。草原上盛开着一些小小的花,这些小花啊,生长得很远,连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都生长着它们;草原很宽广,草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古代留下的城市里面。现在又要送我的好朋友离开了,这里的王孙就是指作者的好朋友,萋萋满别情就是说,我的心里就像这凄凄的春草,充满了离愁别绪啊!”

“哦,我明白了。”天天点着头说。我没有要求他,他自己又大声地把这首诗背了一遍,古人说,读书切忌太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天天倒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个理念了。

一般情况下,我并不要求孩子把我讲的诗歌背诵下来,但是我却发觉,天天还是能够很顺畅地背诵很多我讲过的诗歌,甚至一些很早以前讲过的诗歌他也能记得。现在天天已经13岁了,我也没有再给他讲诗词故事,更多的时候是他自己找喜欢的书来看。而对诗词的爱好却一点没有减少。读六年级的时候,他看完了原本的《三国演义》,自己把里面的很多诗歌背诵给我听,让我大为惊讶。我相信,最好的记忆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因此,有时候问他诗歌的时候,他首先想起的是我给他讲的诗词故事,然后再由故事联系到诗词,试想,这样的记忆能够不牢固,不久远吗?

篇5:“讽诵”例说

“讽诵”例说

作者/杨邦俊

讽诵是古人留传下来的一种朗读艺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古代,讽诵有固定的类型和读法,由师徒口耳相授,一代一代在教学中沿用。但是,到了现代社会,随着文言语体向白话语体转移,讽诵这门古老的艺术正在日益淡出我们的视线,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读书方法,能够传承这项艺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帮助人们了解讽诵这种朗读形式,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笔者结合实例,给大家介绍一些讽诵的基本理论和运用方法。

一、“讽诵”的要义

所谓讽诵,就是抑扬顿挫地读。许慎《说文解字》将“读”释为“诵书也”,又说:“《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这里的“讽”为背其文,“籀”为绎其义,“讽书”、“籀书”、“讽籀书”,就是学习时通过讽读声诵从音节的抑扬顿挫中体会文章的辞气。

讽诵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艺术,它凸显了汉语特有的声韵美和情感表达形式。从声韵学的原理和语感的生成机制上看,讽诵需要经过断字发声、揣摩语气、调整语调等环节才能有效进行;需要经过辞气的觉知与把握、声情的承传与演吟才能实际完成。因此,讽诵的实际运用需要把握以下要义。

1.讽读达气。通过有声的朗读,借助音节的抑扬顿挫感获文章的辞气。这里的“声”是文辞的音节美,这里“气”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气势――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所形成的语气的抑扬顿挫。讽读的价值在于,能使人通过有声的读,借助语感作用,把握文章的声韵,进而进入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感受文章流动的气韵。因此讽诵最本质的特点就是通过讽读来感受作者沉淀在文中的辞气。

2.诵读入情。通过对文章辞气的诵读演吟,激起与作者类似的情感反映,进而顺势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的思想合而为一,真切地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大凡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言辞的音节短长,声调的高低疾徐,感情的沉郁奔放,自然而然地在“心”之统摄下融合为一体。讽读诗文,反向而为,倚气入情,也就能够潜入作者洞开的心境,进而捕获到作者内心深处不可言状的情愫。

3.声读演义。通过反复的讽读声诵,随声起情,潜情入意,以情演义。从语言音义、情意相互依存的特点看,诗文是一种情志与意旨的组合结构。情意相随,情意相生,情意相映。析义需以声先,达意当以情带,以声显情,以情尽意,通过声读能够把作者寄托在情感深处的用意演绎出来。

二、“讽诵”的类型

关于讽诵,虽然找不到系统的文献记载,但在一些古人的笔记中能寻到不少实例描述。笔者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讽诵的基本类型,下面结合实例加以介绍。

1.读 最基础的讽诵,有如说话,但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以及情感的美化和深化。读时情感要充沛、真诚。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通过写六国“赂秦”而亡,讽谏北宋当局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的政论文。文章写得沉郁顿挫,很有气势。第一段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第一句话,提出论点,文气生成;第二句话,正面立论,文气加强;第三句话,反面诘问,文气回旋;第四句话,反面驳论,强辞否定;最后慷慨作结,气势雄辩。这种文气单凭教师讲,学生是不好把握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读”来展现,来体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把上述文气流动的过程演示出来,就是讽诵意义的“读”了,进而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就是讽诵教学了。

2.诵 根据表达需要把字词或句子声音抬高、拉长的讽诵技巧。讽诵时当诵则诵,音长要显,音高要足,情感要浓烈、彰显,但又不可字字争诵。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通过写后唐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史实,阐述国家盛衰主要在人事的道理,告诫北宋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文章第三段写得很有气势: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整段文字只有两句话:第一句写庄宗得天下,意气之盛,文势上升,是大起,是扬,要读得雄放,“可谓壮哉”一句的“壮”字更是要拉长并上扬。第二句写庄宗失天下,国运之衰,文势下降,是大落,是抑,要读得沉郁。“何其衰也”的`“衰”字语音要拉长,语气要下沉。(语文论文 )诵能通过特殊的声音表达,把文本特有的情感表现出来,供人赏玩、体会,但诵又不可过滥,要根据文本情感表达的需要适当选用,当诵则诵,绝不能每字每句都将字音抬高拉长,要把握好分寸。

3.吟 从口,从今,就是根据现实的情境,声调抑扬地念。吟时情感要炽烈、放达。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作者三岁丧父,依靠兄嫂养大,不久兄长又宦死南方,家中父兄、子侄两代人中只存韩愈和侄子老成。韩愈和比自己只小几岁的十二郎情同手足,没想到老成突然病死。写他闻听老成去世的一段: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文章沉痛悲切,一叹三问,围绕“信”设想,围绕“梦”推因,回到现实哭诉。吟时需要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声调抑扬地“念”,才能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哀痛。

4.咏 从口从永,本义是曼声长吟,就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咏时情感要饱满、夸张,语音在口腔中要有运动感,要找到“叼”、“弹”、“滚”、“喷”的感觉。大型音乐舞剧《奚仲造车》是一篇记载人类远古文明史诗般的美文。开头一段写人类从远古走来,时空久远,灾难深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共工触柱,裂地崩川。女娲炼石,以补苍天。

(选自“我乐网”)

这一段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时代久远、天穹浩瀚、天崩地裂、灾难深重的图景,女娲炼石补天,困难重重,可见一斑。很显然只有通过曼声长咏,才能表达时间之远,年代之久,灾难之重的深厚意蕴。

5.唱 从“昌”得声,嘴形张得很大,唱即歌,是有一定的腔调和固定的节拍可供依循的表现方式。有些诗歌是要唱要歌的,非“唱”无以传情,非“歌”无以尽味。“诗言志,歌永(通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见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中华书局,7月第1版。第19页)讲的就是诗是要歌唱的。我们先来看一首诗歌作品: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选自裘梦痕、丰子恺选编《中文名歌五十曲》)

《送别》既是一首优秀的诗歌,又是一支抒情名曲。词意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作者又借用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把它谱成一首中国名曲。像这样的曲作,无论你怎么读,怎么吟,都没有演唱的那种味道,所以是一定要唱的。

6.弦 就是通过丝竹管弦等乐器的演奏来表现诗歌意境的方法,重点在于借助声情塑造诗歌意境,渲染氛围。如要展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最好用古筝来演奏《春江花月夜》曲谱,听者和而歌之。弦与唱的不同在于唱诗时以器乐为伴奏,而弦诗时则以歌声为衬托。

7.舞 舞是融入肢体舞动的诗乐展现,舞诗通常有歌有乐,以显示“诗、乐、舞”一体的精神。例如屈原的《湘夫人》如果采用舞诗的方法来读解,效果会更明显。

讽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传承,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古诗文教学中广泛使用。

篇6:内经例说

为何做梦?

老百姓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时想要的,靠做梦去实现。

周公说:

梦可预示未来,占卜吉凶。——睡神说的话,信不信由你。

弗洛伊德说:

白天被理智和规则压抑的.欲望,只好在梦里得到释放和满足。——梦里的你,最不装。

诗家词人说: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喝多了;

苏东坡「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想家了;

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要穿越。

中医说:

各种能致病的邪气,突破人体防线,顺着营养通道,侵入五脏六腑四肢百脉,让人睡卧不安,梦境频繁。——物质决定意识,做梦代表你的身体有问题,三魂七魄呆不住。

多梦怎么办?

按照上表,「十五衰」比较常见,指人体卫气不足、各种外来邪气侵入五脏六腑四肢百脉后,人在梦境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是可能患病的警示。这也符合西医神经学有关身体组织、器官功能状态不佳时对睡眠影响的理论。

而「十二盛」中的肾气、脾气、心气、肺气这几种过旺对于现代人来讲并不多;肝火旺倒是很常见;阴阳都旺的情况,往往只能遥想少年时了。

「至人无梦」,本义说的是身心康泰、心境清明的人睡觉都是不做梦的。如果常做梦,以至于影响精神状态,那不妨对照一下内经的说法,调理调理身体。下面两个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多梦的困扰。

1、护丹田,听心跳

睡前平躺,双手叠放,手心对着丹田处(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相反)。随着自然、均匀、深缓的呼吸,渐渐放松全身各个关节,每块肌肉。而后试着听自己的心跳,只是听着就好,自然而然就能进入深沉无梦的睡眠。

2、不贪睡,早静坐

做梦几率最高的时段是半醒未醒的时候,如果已经醒来,就不要再赖床贪睡了。不管有多早,只要醒过来了,就先静坐五分钟,还想睡的话继续躺下睡,若已经精神充沛了,就可以起床了。如此可以有效减少多梦、精神差的现象。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且经常做内容相近的梦,最好去做一次系统的体检。身体是很智慧的,不要忽略了她的提醒。

篇7:成语题型例说

1.成语填字

成语有较固定的组成,可以从中抽取某个字,让学生填空。如:

日新月()得意()形美不()收指()为马

心旷神()()声匿迹()木求鱼破()为笑

2.辨音

考查学生拼音成语的能力,多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如:

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敷衍塞责sè偃旗息鼓yǎn并行不悖bó

B.拈轻怕重niān出类拔萃chuì杞人忧天qǐ

C.姹紫嫣红yān连篇累牍dú罄竹难书qìng

D.如坐针毡tǎn锐不可当dāng豁然开朗huò

解析:“悖”与“脖”和“毡”与“毯”形似而音义皆不同,应分别读为“bèi”和“zhān”:“萃”应为平舌音,读作“cuì”。故选“C”。

3.辨字

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成语的能力,多以改错或选择的题型出现。如: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用横线画出来,并在后面括号内订正。

姹紫嫣红()无精打彩()拈轻怕重()声色俱厉()

永往直前()挑拔离间()安然无恙()郑重其是()

解析:“彩”应是“采”,神色、精神的意思:“永”应写作“勇”,勇敢的意思:“拔”应为“拨”:“是”应写成“事”,事情的意思。

4释义

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掌握情况,一般考查成语中某个字的意思,亦有考查整个成语的意思。如:(1)试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穷形尽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A.手不释卷(放下)德高望重(希望)循序渐进(按照)

B.相时而动(观察)莫名其妙(说出)永垂不朽(流传)

C.深恶痛疾(痛恨)拍案而起(桌子)绿草如茵(褥子)

D.偃旗息鼓(放倒)人迹罕至(稀少)安然无恙(病)

解析:第(1)题“穷形尽相”本指作品描写刻画细致生动,形象逼真。结合《竞选州长》的具体语境应理解为“丑态毕露”的意思;第(2)题中“望”不是“希望”的意思,而是“声望”的意思,故选“A”。

5.出处

大多数的成语都有一定的出处,如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或古诗文等。主要考查学生所熟悉的古代文章中概括出来的成语。如:

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中可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000年河北中考题)

《<论语>六则》中表不虚心学习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限四个字)

解析:《出师表》和《<论语>六则》都是同学们所学过的课文,因而很容易知道答案是“三顾茅庐”、“学而不厌”和“不耻下问”。

6.运用

即检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如:

(1)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_________.

(2)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__________.

A.心旷神怡唯命是从B.心安理得甘拜下风

C.心安理得唯命是从D.心旷神怡甘拜下风

解析:做这类题目一定要透彻理解成语的意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心安理得”意为:自认为做得合乎情理,心里坦然、踏实:“心旷神怡”形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第(1)句中形容山水等优美景色给人带来的快乐应用“心旷神怡”。“唯命是从”意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对服从:“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结合语境来看,周瑜属东吴都督,不可能完全听从于诸葛亮,应用“甘拜下风”。故选“D”。

7.联想式默写成语

提供要求,根据要求默写出有关成语。如:

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解析:带“狼”字的成语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有“狼狈不堪”“狼子野心”“狼烟四起”“引狼入室”等。

8.考查成语的结构类型

成语有各种各样的结构类型,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形)补结构、主谓结构。因而这也是一个考查的内容。如:

“粉身碎骨”“偃旗息鼓”“花枝招展”“赴汤蹈火”——短语的结构方式完全相同。

解析:四个成语中,“花枝招展”应是主谓结构,其余为并列结构,所以这个判断是不正确的。

9.考查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有褒有贬,亦有中性的,因此同学们应能辨别出来。如:

用表格分类整理下面的词语。

臭味相投废寝忘食周而复始(其余二个字的词语略)

篇8:例说“开发”教材

一100的分离

分离是一种逆向思维, 是一种解题策略, 也是一种开拓与创新。

例1:把100分成两部分, 使第一个数加3, 与第二个数减3的结果相等, 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版七年级上册第176页中的第3题, 该题就是100的分离问题。根据题意容易求出100分离成47、53。然而, 100是否可以分离成其他数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教材资源为学生设置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索1]100能否分成连续偶数和, 应该怎样分呢?

解:能。设连续偶数为2a+2、2a+4、2a+6…2a+2k (k为大于1的整数) 。

[探索2]100能否分成连续奇数和呢?如果能, 应该怎样分呢?

[探索3]100能否分成连续整数和呢?如果能, 应该怎样分呢?

本文已三次探索了100的分离问题, 但该题仍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还可以继续设计问题, 为学生设置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在分离中提高思维品质与数学素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具体数字引入, 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然后, 再借用字母进行分析探索。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效果很好。

二为什么差一定能被9整除

例2:随便写出一个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不相等的两位数, 把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另一个两位数, 并用较大的两位数减去较小的两位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吗?为什么?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版七年级上册第218页的第17题, 该题解答如下。

解:能。设随便写出的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 个位数字为b, 不妨设a>b, 则这个两位数为 (10a+b) , 把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另一个两位数为 (10b+a) 。

于是有A= (10a+b) - (10b+a) =10 (a-1-b) + (10+b-a) 。

因为差A的两位数字之和为 (a-1-b) + (10+b-a) =9, 所以A能被9整除。即较大的两位数减去较小的两位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理由是“一个整数能被9整除的特征是: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至此, 例2得到圆满解决。不过, 例2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使人产生许多联想。我们应“开发”这一教学资源, 为学生设置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空间。

[联想1]随便写出一个百位数字、十位数字、个位数字互不相等的三位数, 把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另一个三位数, 并用较大的三位数减去较小的三位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吗?为什么?

解:能。设随便写出的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个位数字为c, 不妨设a>b>c, 则这个三位数为 (100a+10b+c) , 把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另一个三位数为 (100c+10b+a) 。

于是有A= (100a+10b+c) - (100c+10b+a) =100 (a-1-c) +10×9+ (10+c-a) 。

因为差A的三位数字之和为 (a-1-c) +9+ (10+c-a) =18, 又因为18能被9整除, 所以A能被9整除。即较大的三位数减去较小的三位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

[联想2]任意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 分别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 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吗?为什么?

解:能。设任意写出的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分别为a、b、c、d, 不妨设a>b>c>d, 则最大数为 (1000a+100b+10c+d) , 最小数为 (1000d+100c+10b+a) 。

于是有A= (1000a+100b+10c+d) - (1000d+100c+10b+a) =1000 (a-d) +100× (b-1-c) +10 (9+c-b) + (10+d-a) 。

因为差A的四位数字之和为 (a-d) + (b-1-c) + (9+c-b) + (10+d-a) =18。又因为18能被9整除, 所以A能被9整除。即最大数减去最小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

[联想3]任意写出五个互不相同的数字, 分别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 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吗?为什么?

解:能。设任意写出的五个互不相同的数字分别为a、b、c、d、e, 不妨设a>b>c>d>e, 则最大数为 (10000a+1000b+100c+10d+e) , 最小数为 (10000e+1000d+100c+10b+a) 。

于是有A= (10000a+1000b+100c+10d+e) - (10000e+1000d+100c+10b+a) =10000 (a-e) +1000× (b-1-d) +100×9+10 (9+d-b) + (10+e-a) 。

因为差A的五位数字之和为 (a-e) + (b-1-d) +9+ (9+d-b) + (10+e-a) =27。又因为27能被9整除, 所以A能被9整除。即最大数减去最小数, 所得差一定能被9整除。

评注:例2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笔者抓住这个问题进行联想开发, 收到很好效果。在课堂上, 当笔者讲完联想1、联想2之后, 学生就自然想到了联想3, 还有本文没有写出来的六位数、七位数等问题。学生的这种联想是由内向外的自我生长过程, 所以是生机勃勃的, 充满了对数学的情感。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例说祝词】相关文章:

例说祝词的情感表达方式04-17

寿诞祝词04-12

生日祝词04-14

佳节祝词04-21

花篮祝词04-22

开张祝词04-28

节日祝词05-03

大会祝词05-15

大会祝词范文05-16

婚宴祝词范文05-16

上一篇:野鸭湖湿地公园感受下一篇:收获一箩筐数学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