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2024-04-25

冷门专业就业前景(精选11篇)

篇1: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哪些专业方向就业最容易,又有哪些专业就业难度较大?快来看看你报的专业咋样?2016年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从2016年大数据分析得知,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难度指数(毕业生数量/需求岗位数)差距较大。就业难度排名前十的专业有:农业经济管理类、地质类、矿业类、草学类、财政学类、旅游管理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经济与贸易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究其原因,这十个专业情况有所不同,地质类、矿业类是由于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供给侧改革造成的需求量的减少,而经济贸易类岗位需求量并不低,但是由于此专业毕业生供给量更大,因此经济贸易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相容易就业的专业,分布在一些供需量不大的冷门专业,比如军事类、医学类、天文学类、艺术理论学等,其中尤其以医学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在最容易就业的2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有10个之多,占据了半壁江山。分析原因,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除了医院之外,医药公司、制药厂、医药贸易、经销、检验等企业对医药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是导致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原因。而临床医学专业学制长,实习时间也长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再加上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学医的热情不高。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不足,医学类就业容易也就不难理解。

就业难度指数排在第21名至80名的如上图所示,其中比较受人关注的计算机类就业相对较容易。 从专业大类来分析毕业生就业难度指数,出乎预料的是,排在就业难度指数前三位的是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文学类,这三大类专业的毕业生都已经供过于求,就业相对困难。而就业难度指数较小的是军事学类、医学类、教育学类。一般认为历史学类的就业相对较困难,实际情况分析下来,历史学类的就业情况要远比经济学类、管理学类要好很多。

1“热门专业”只是相对一个时期有效

所谓“热门专业”具备人才市场紧俏、工作环境好、收入相对较高等就业前景方面的优点。但是,“热门专业”也具有很大的时间依赖性,而且“热”的周期有长有短,这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以及学科自身发展、人才市场的供求比例。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一个稳定增长时期过渡,专业的热门程度和人才市场走向的变化都很快。根据欧、美、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和人才就业市场的演化情况来推断,我国目前人才市场上紧俏的专业4~7年之后未必依然紧俏。“热”与“不热”难以预测,是相对的;只有毕业时的实际竞争力才是绝对的。

2“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并不固定

所谓“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本身是相对的。各行各业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急需要各种专门人才,这种需求的变化,反映到高等学校招生中,出现所谓“热门”与“冷门”的情况,“冷”与“热”并非一成不变,专业本身更无好坏之分。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反映到高等院校招生中,就相应出现了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会计、英语、法律学、金融学、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热门专业。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而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它们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值得注意的是,“热门专业”并不是需求量大的专业。一些急需的人才,如石油工程、边防管理学等专业,由于其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其招生并不多,可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因此仍不失为“热门”专业。考生既要想到当前的冷热程度,更要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关注该专业的发展前景。

3“报考热门”专业并不是“就业热门”专业

“就业热门”专业不能因为其就业率极高,就一味盲目地报考,因为该类专业一般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少,社会需求量不大,就业面较窄,有定向培养的性质在其中,如边防管理、石油工程等,其高就业率正因为这些原因而产生。而“报考热门”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由于其招生人数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报考该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多。该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创业或出国,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急于在毕业时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待价而沽”。越“热门”的专业,这种现象越严重,正是因为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量大,毕业生“心中有数”,就业时自然“不慌不忙”。因此“就业率”并非考察专业热门与否的唯一标准,“报考热门”专业并非是“就业热门”专业。

4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与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之比较

该问题几乎每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可能遇到,我们建议考生首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其原则是:如考分较高,能上重点大学的尽可能上重点大学,哪怕是该校的“冷门专业”。名校师资强,讲座多,学习氛围浓厚,这些都是一般院校无法比拟的。对于想考研[微博]的同学来说,进名校“冷门专业”就更值得推荐了。如果考分只允许上第二批录取院校的,就应选定好该批次中“热门专业”,报考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热门专业”的生存竞争异常残酷相较于冷门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热门专业可以尽快地带来效益。本科毕业后,就能获得不错的就业机会,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能够就读于热门专业当然是每个考生的梦想,但是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够持续热下去,很多考生都没有认真想过。许多人当初为了热门专业而选择计算机,尽管自己并不喜欢。但目前中国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人数过多,再加上社会上大量的职业教育机构,计算机专业的供求市场已经失衡,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再加上考生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并不高,即使他将来毕业走出校园,将来面临的生存竞争也会是异常残酷的。

5应当理智看待“热门专业”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包括电子、旅游、物流等。但是“热门专业”有它的时间性与区域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在义乌、温州等地的职业学校,只要与当地市场紧密相关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用英语、酒店管理等,这些专业的近几年毕业生供需比高达1∶10以上。另外,不同的层次教育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专业在重点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就是好专业,而到一般专科院校就读就不一定是好专业。

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艺术类、生命科学类、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会计学、英语、法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10个热门专业半年后就业率在90%以上,但这10个专业的失业人数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三成。总体看,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

毕业于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同。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大概是88%,非211工程是59%,职校和专科院校是43%。10个热门专业的失业人数高是因为毕业生数量庞大。

[2016年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篇2: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邵先生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心理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学算是一个热门的专业,可是中国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大学毕业的时候,邵先生试图去做心理医生,可是没有做起来。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市场机遇:目前中国每年有100多万对夫妇离异,面对离婚带来的心理阴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各种问题,婚姻咨询师的专业服务显得很有必要。于是,邵先生决定做一名婚姻咨询师,并且顺利地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每天来找邵先生的客户络绎不绝,而邵先生每天都只能接待7~8对夫妇,很多需要咨询的人只能提前预约。邵先生每小时收费为200元,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22天计算,他每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了3.5万元。

如果说心理学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冷门专业,那么,农业和林业总该够格了吧?农林院校在高考招生的过程中总是生源不足,很多考生都会被调剂到这类学校,林小姐便不幸成为了其中一员。她本来是报考一所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可是被调剂到了某林学院的园艺专业。经过一番犹豫之后,林小姐决定接受这样的录取结果,开始了自己与园艺的不解之缘。虽然原本很不喜欢这样一个专业,林小姐仍然非常认真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林小姐竟然迷恋上这个别人都不看好的专业了。

毕业的时候林小姐尽管有机会进入别的行业获得非常不错的工作,但是她毅然放弃了。经过在多个沿海城市长达几个月的辗转奔波之后,她终于被上海一家园艺公司聘用了。因为她的设计方案每次都能让客户非常满意,所以不到一年时间她便被提升为部门经理。而现在,林小姐已经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园艺公司,主要从事花卉租摆、庭园绿化、工程绿化和节目花坛制作。虽然公司暂时还有待发展,但是,年方28岁的林小姐已经拥有一套四居室的房子和一辆宝马车了。要知道在上海买一套那么大的房子可是绝大部分二十几岁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篇3: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一、冷门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1.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由以前的“供给导向”转向为“需求导向”。在这种新的社会形势下, 一个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合理与否, 与其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范围。在计划经济时代, 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分配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由国家负责, 个人不需要操心。这种毕业分配制度使得高校一直不注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后, 国家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由“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由于高等学校市场需求观念弱, 缺乏认真的市场调研, 导致一些专业的设置对市场变化缺乏弹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对于一些社会需求少的冷门专业, 高等学校没有及时进行教学改革,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了冷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境。

2. 社会对冷门专业的认可度低。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步伐, 许多人将高等教育当成了一种隐性的投资, 纷纷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回报高的专业, 如计算机、电子、金融等。而历史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学等专业, 由于市场需求较少, 就业较难且回报率低, 而被迫“边缘化”, 成为就业的冷门专业, 成为高校关注的盲点。

3. 冷门专业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就业市场的严峻, 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自身专业与社会的严重脱节, 造成了冷门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也导致了他们在就业上的自卑、自闭心理。在就业取向上, 冷门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 分化很明显: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或者转专业来完成专业的转换, 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就业机会;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专业的“冷门”现象, 不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入手, 而只是怨天尤人, 消极悲观;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面对未来很茫然。消极盲目的择业观念使得冷门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打折扣, 从而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

二、提高冷门专业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

1. 针对就业市场需要, 合理选择双学位。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 (第一专业, 即指学生入学时所选专业) 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 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 (第二专业, 即指学生入学后兼修的专业) 而获取的学位”。主修专业与兼修的第二专业分别为不同的学科门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各门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 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学校大多数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也较旺。双学位教育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克服了单一专业型人才的缺陷。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修读第二专业, 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但为自身增值, 成为多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还为就业增加了砝码。

2. 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大学生就业与高等学校教育内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紧密相连。目前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结构本身存在着与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或者说, 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落后于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冷门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困难,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人才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冷门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应该对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本身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高等学校应转变观念, 根据自身办学的优势, 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合理地设置专业, 并确定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 不断加强高校教学改革力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使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符合社会的需求, 做到“产”、“销”对路。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3. 实行教学改革, 提升冷门专业大学生的各项能力。

教改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 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它必须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 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因此, 高等学校自身应转变教育观念, 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通过加强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各项能力, 针对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潮流, 深入思考和推进冷门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首先, 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 拓展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强调文、理科的知识渗透;强调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课程的学习;训练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社会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其次, 加强实践教学比重, 突出实践环节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就业认知力和就业适应力。通过实践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行业的内在信息, 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幼萍, 邓宇立.提高和稳定毕业生就业率的途径及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9) .

[2]董军武.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J].学术探讨, 2010, (1) .

[3]冯媛媛, 廖晓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述论[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4]李泽娟, 刘洪泉.抓好实践教学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 2006, (9) .

[5]戴建中.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 2010, (12) .

[6]徐小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8, (27) .

[7]宋徽, 白明, 王颖.边缘化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与职业生涯规划[J].铜陵学院学报, 2010, (1) .

[8]丁琳, 龚琼.双学位——实现自身增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 2007, (11) .

[9]谢维和, 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篇4:热门专业为何成了冷门就业?

【案例播报】

在高考之前我根本就没考虑什么专业问题,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我老爸老妈也没什么文化,他们认为考什么分上什么学,哪用得着去瞎琢磨呀。没想到分数一出来,全家都着了慌,那么多专业让我眼花缭乱,有的专业名称我连听也没听说过。我爸说,你还是到学校问问老师吧,让他们给你参谋参谋。

第二天,我拿着志愿表去了学校。唉,不问老师还好,一问更拿不定主意了。英语老师说,学外语吧,将来考研或出国都方便;政治老师说,甭管上什么学校,千万别报哲学专业,要不然,你将来只能回来跟我做同事……眼看着快到交表的时候,我还一点眉目都没有,后来我问了几个分数跟我相近的同学(分数都是超过二本线十多分),他们都说,反正也上不了什么好学校,就挑一个热门的专业吧。我见许多同学都选跟政法有关的专业,于是,我就报了现在这个地方学院的法学专业,梦想着将来能当个“大檐帽”法官什么的。入学后我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校前几年新上的,根本就没什么实力,专业老师都是从社科部转过来的,据说原来是教“马列”的。连我们的辅导员私下里也发牢骚:“就咱们这小学校,学什么法律呀!第一届学生毕业已经两年了,没听说有一个人找到对口工作。你们还是好好学英语,将来跨专业考研吧。”听得我心里直冒冷汗。

【案例点评】

行业无优劣,专业无冷门。表面上再热的专业四年后也可能因为供大于求而备受冷落,而看似冷门的专业却往往因为无人问津而供不应求,特别是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一旦真正钻研进去了,再冷的专业也可以通向成功的殿堂!

热门专业年年有变,但是法学专业在一些高校里一直“高烧不退”。许多考生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学习法学专业,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神气的检察官、法官,实在不行就自己开个律师事务所,根本就没想到,要想跨进这一行,本科毕业时,你必须和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去参加“天下第一难考”——司法考试。

为了造就精通法理、有着高尚情操的司法精英,保持法律职业的精英性和社会公信力,司法考试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最难的考试,其录取比例少得惊人,比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平均每年通过率只有3%,而我国香港的司法考试通过率只有2%左右。我国大陆的司法考试,通过率是6%。在这些有幸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的考生中,很多人并不是科班出身。2013年全国司法考试中,某直辖市著名大学法学院的28名法学硕士参考,只通过了7人。

【求学提醒】

行业院校VS综合大学:全国15个专业被亮“红牌”

2014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整理并公布了2012—2013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共有15个专业“榜上有名”,同时公布的还有全国各省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详见附录)

这15个专业中,有不少是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热门专业,比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生物科学、贸易经济、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等。这些专业几乎都是前些年大量的行业性院校为了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而增设的。但是这些专业由于是“急就章”,师资力量难以保证,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如前不久一所重点师范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的一位同学到一家外资企业去应聘,考官举着该同学的那份简历一脸吃惊:“你们学校还有这个专业?”

揭秘:行业院校增设非行业类专业的类型

◆生源捞取型:增设专业就是为了多招学生,结网捕鱼,所以这张网织得越大越好,网眼越密越好,尽可能多上专业。学校普遍喜欢上投资少、见效快、靠几本书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应付的“软专业”,而对像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化工能源等需要上设备、上仪器、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

◆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过多地集中在一个专业,会人为造成就业压力过大,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

◆高考导向型:考生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就上什么专业,而不考虑市场就业形势。

热门专业VS冷门专业:“冷”“热”不绝对

所谓热门专业是和冷门专业相对而言的。正常的“热门”是有关专业人才短缺在社会人才市场上的反映。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如果社会上某行业相关人才紧缺,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就高薪聘请人才,造成某一专业领域内人才一时走俏的态势。这种态势又刺激考生争相选报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一段时间以后,该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社会需求下降,人才市场就以此类专业人才就业难、待遇低等现象反映出来,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剩,成为“冷门”,诱导人们不再选报此类专业而转向其他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形成新的“热门”。

然而,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它们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上的作用周期,盲目挤报“热门”,有可能仅仅抓住了“热”的尾巴,等大学毕业后,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上的过剩品。

城市发展VS高校名气:就业首选求学地

求学看城市,城市发展与高校数量的多少、名气的大小相辅相成。城市的地域、区位优势、支柱产业等与大学的气质、学科的组成息息相关。尤其是当你大学毕业时,如果想留在当地就业,就一定要提前考虑当地的经济传统和支柱产业情况。

也许有人会说:我干嘛非在母校所在地找工作呀,反正现在都是双向选择,我可以到更好的城市去应聘。

篇5:关于冷门专业就业前景好推荐

其实,究竟什么是冷门的专业,它到底因为一些什么原因而被划归为“冷门”?现在带大家来看看,一些大学专业到底“冷”在哪里?

传统观念忌讳

俗话说:“思想指导行动”,要是从思想观念里就忌讳、排斥一样东西,怎么可能轻易的接受它呢。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很多观念忌讳,虽然社会已经进步了,并对一些大学专业放开了政策,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法接受的。

比如“殡葬专业”,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都不会考虑这个专业。其实平时的殡仪课程并不“灵异恐怖,“遗体收敛、尸体防腐整容,火化烧骨”等课程在上课的时候都是用塑料假人做实验对象,而且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能拿到不错的薪酬。

供大于求,社会需求小

其实,在高考过后的志愿填报中,无论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无论是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也就是说,考生在填志愿时,绝大程度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尤其是社会的供求关系就是志愿填报的一根“无形指挥棒”。

往前推个几年甚至十几年,师范专业、法学专业还是大家争相抢报的“热门专业”,可是随着就读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毕业数量也随着“水涨船高”,加之教师、法学相关岗位的更新换代较慢,近年来社会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且有点“供大于求”的苗头。因此,法学专业、师范相关专业等也被考生和家长划为“冷门专业”行列。填报这些专业,反而不利于考生毕业后的就业。

就业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

在大学专业设置中,有一些工科专业也被归为“冷门专业”,它们不是因为思想忌讳,也不是因为社会需求小,而是因为就业的环境艰苦,且危险系数高。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都会比较保守的对待这些专业,包括:船舶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力学、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动力工程、冶金工程等。

在知道这些大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要不就是偏远的山区、海洋,会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险的地方工作,许多考生及家长都会“避而远之”,宁愿选一个工作环境安定,薪资报酬不高的专业,都不愿填报这些薪酬高、工作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的专业。久而久之,这些工科专业就自动成为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了。

谈“农”色变: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可是农业相关的大学专业依然没有受到考生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家长及考生都是谈“农”色变,避而远之。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考生,家长就盼着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以后有一份好工作,彻底与“农”字划清界限,当然不愿意孩子填报与“农”相关的专业。

所以在众考生及家长看来,所有农科类专业都是冷门专业,如:农学、林学、植物保护、茶学、蚕学、水产养殖、园艺、园林、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都被“一竿子打翻了”。

实际上,农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发展得好,其他产业才有发展的客观条件。要发展就需要人才支持,国家每年在农业方面的人才缺口非常巨大。与同样是冷门专业的法学类专业相比,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

篇6:什么专业很冷门但就业前景好

1、物联网工程专业

现在是物联网的发展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进步,也使得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而物联网产业已经涵盖了各行业,虽然国内起步比较晚,但是前景大好。

2、宠物医学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在家中饲养宠物,宠物跟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生病的时候,宠物是不会告诉人类的,只能通过它一些表现来判断是否生病,而这种情况下对没有动物医学知识的铲屎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时候,他们通常会选择带着宠物去宠物医院看病治疗,这就催生了宠物医院,宠物美容等等行业的发展。

在我国宠物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一名合格的宠物医生收入一般都能达到万元以上,如果选择自主创业,开办宠物医院,一年的收入甚至可以高达近百万。

3、特殊教育专业

特殊教育逐渐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其主要学习的课程为:手语翻译、特殊教育心理学等,毕业之后主要在一些福利机构或者一些特殊教育机构从事教师工作,这种工作往往都是铁饭碗,福利待遇也不错,如果有对这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考虑一下。

4、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篇7: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你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在每年高校接到的志愿填报咨询中,这类问题出现频率很高。对此,很多高校招办的老师都没法给出答案。因为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热门或者冷门专业。

专业热与冷,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前些年金融危机之前,物流、贸易等专业的就业一直不错,可是金融危机之后,这类专业的学生却一时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工商管理这个曾经“时髦”的专业,如今报考人数很多而就业形势却不好,今年被不少高校减招或停招。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也坦言,上大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并不理想,而不被家长和考生看中的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却是每年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该专业研究生毕业签约薪水可达7000元。

事实上,一些被冷落的专业,由于需求持久而且人才缺口一直较大,近几年的就业形势都很不错。同济大学招办主任邓秋军告诉记者,与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建筑、城规等专业相比,同济的交通、机械、电气等专业,也是全国排名一流的,就业前景相当不错,但家长和学生却未必知道和关注。随着世博会的举办,很多专业的优势也更为显现。

上海财大招办主任魏立东表示,某一专业在某一年或几年的录取分数比较高,主要是由该专业的办学质量、师资力量、社会信誉、社会需求和行业收入等许多因素决定的。而且,招生热门的专业并不一定表明就业时也热门。

家长切勿包办孩子志愿

每到填志愿时,考生大多没有自主权,往往家长说了算,家长又紧盯着所谓的热门专业,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或所谓将来的“好出路”,包办考生的志愿。

复旦招办主任丁光宏对此呼吁,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专业志愿。如果子女毕业后面对不感兴趣甚至是其讨厌的专业,一辈子都会感到很痛苦。而如果他另外择业,职业生涯会多走弯路。同济招办主任邓秋军也提醒,对于目前的“90后”考生而言,他们这一代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如果家长再一味地采取包办志愿的做法,则可能会产生更多适得其反的恶果。

自我调剂避免“被调剂”

很多家长会简单地把调剂录取的专业看成是差专业。上海财大招办主任魏立东表示,调剂录取的专业不能完全表明这个专业在这所学校的地位,况且招收调剂志愿的专业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调剂只是给那些志愿没有填好的考生再增加一次机会。

魏立东同时支招说,如果志愿填得好是不会被调剂的。“志愿填得好主要是指‘有梯度’、‘有保底’。在多个招收调剂的专业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还可以接受的专业,填在志愿表第五、第六的位置,这样即使是以较低的分数投档到这所学校,也不会被调剂了”。

当然,一旦遭遇到“被调剂”,学生入学后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很多高校新生入学1年后都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还有选择第二个专业的机会(双专业),还有到国外大学学习的机会。此外,部分学校现在都采取宽知识厚基础的本科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差异不大。比如上海财大,八成的毕业生在金融领域和会计师事务所就业。

选专业别光赶“时髦” 要掌握四大填报技巧

近年来,高校新专业频频推出,而且很多新专业的名称很潮很时髦。但这些专业往往没有“学科实力”和“学业就业”的资料参考,搞得家长考生一头雾水。高招专家提醒,面对专业选择,考生应掌握以下技巧:

技巧一:了解课程设置

高校中很多专业名称非常新颖,比如金融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与管理等。很多学生看着专业的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其实,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

技巧二:考查师资力量

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不要忘记考查一下院校师资力量、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也有一些高校因“专业名称不好听”而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手法把它变为新专业,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技巧三:分析就业前景

现在很多考生总是喜欢报考金融、贸易之类的“热门”专业。事实上,热门与冷门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冷门与热门也会出现交替。因此,考生报考专业时应考虑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意向和兴趣,关注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综合判断,不必一味追求热门专业。

技巧四:权衡院校关系

篇8:浅谈高校“冷门”专业人才培养

1. 目标量化及生涯规划问题

“冷门”专业就业面较窄, 就业方向单一。因此, 必须量化并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目前, “冷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量化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目标量化单一。许多高校教学目标不清晰, 甚至存在照本宣科或完全脱离教材的情况, 量化目标仅采取考试制度, 考察题型单调, 以成绩量化学生学习效果。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发挥不强, 在知识的真正掌握与运用能力方面仍然不足。第二, 对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缺乏重视。大学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本科期间的学习做导航, 而学生上大学的自觉性、主动性本身十分欠缺, 学校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与督促, 使学生学习盲目、存在普遍厌学状况, 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分化。

2. 导师制不理想

导师制是针对大学生个人而进行的一项专门培养学生独特发展能力、关注其生活及情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创造性制度。目前, 导师制已经在各大专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冷门专业学生人数少, 导师基本上可以实现一对一形式。但是一对一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 导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欠缺。许多导师要么投注于硕士生方面, 要么自身也在继续教育阶段, 或者忙于科研项目, 基本不太关注本科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状况。这导致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欠缺, 导师制形式化了。第二, 导师责任心不够。许多导师并没有落实自身作为导师的职责, 只是偶尔找学生吃饭, 聊聊天。他们几乎不太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问题。 第三, 导师缺乏培养学生的一套计划方案。由于导师自身不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问题, 因此, 许多导师在学院制定作为某个学生的导师之后, 也没有下多少工夫为培养自己的学生制定一个很好的计划方案。

3. 教学模式落后

很多高校在“冷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即使在教学中会用到实际案例, 但并未从根本上适应并达到学生对掌握、理解知识的价值与真理性的渴望。课程结构也不太不太合理:第一, 专业课课程设置过多, 学习深度不够。第二, 专业课程比重过大, 容易导致课程结构失调, 学生学习乏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缺乏教学技巧问题, 没有很好的结合生活实际讲学, 学生也没有极强的学习兴趣。第三, 专业课内部及与其他课程协调教学不到位。其他课程虽然很多结合了学生的兴趣教学, 但由于课时较少, 教学不深入, 也没有给予学生多大的能力提升空间。此外, “冷门”专业的实践教学部分欠缺, 实践教学时间短, 形式单一, 也是制约培养学生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冷门”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措施

1. 量化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冷门”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量化目标。即科目学习要落到实处, 根据不同科目采用不同科学的量化方式, 规定学生达成这门科目目标的具体标准, 而不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此外,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及社会人才需求, 制定一套详细的人才培养量化方案, 把培养方案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不放弃任何一名大学生, 让学生精学并掌握好相关知识与技能。将人才培养方案制度化、规范化。学院要根据各种要素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后, 采取相应的制度化措施维护其顺利进行, 落到实处。

必须指导学生做好的大学生涯规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目标、计划的学习, 学生才不会虚度大学光阴, 可在课外多阅读课堂外延的书籍等。学校应该指导学生每学期, 甚至细致到每月、每周、每天做好规划, 并督促其落实。

2. 根据学生特点, 精心选好导师, 落实导师职责

学生学习“冷门”专业本身带有一定的偏见意识, 这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学院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 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因此, 导师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学生的大学生起到重要作用。学院要精心选好每位学生的导师, 并通过制度规范导师的职责, 完善考核制度及激励机制。针对某些责任心欠缺、选择继续教育等的教师, 则不宜选择做导师, 所以一名导师可以安排3-5 名学生。只有选择那些责任心强、积极性强的教师当导师, 才能培养好学生。

3. 扩大“校社”合作模式

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与社会对口的实用型人才。因此, 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高校应以权威的渠道于社会多个部门、机构、组织合作,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方式, 即建立“校社”合作模式, 聚合社会优秀的多样化教育资源, 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今后就业积累经验。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教育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实习等等, 都需通过学校的正规途径, 才能保障其实习的人生及财产安全。“校社”合作模式是以学校教学为主, 以吸收社会优秀教育资源为辅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特色教育模式, 为“冷门”专业人才模式的创新, 逐步使“冷门”专业同“热门”专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佘双好, 刑鹏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02) .

[2]游珍.高校“冷门”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措施.[J].高教论坛, 2007 (01) .

[3]张春芳.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师制的实践探讨[J].改革与开发, 2010 (08) .

篇9: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在麦可思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业遇冷专业不乏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一些经常需要高分第一志愿报考的热门专业。而经常被作为调剂专业的地质类、矿业类、水利类、机械类专业,如地质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却在就业中以热门抢手的姿态上榜,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堪称冷门专业的逆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传说中的“傻大粗黑”专业。

矿业类专业

这类专业从事的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亲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煤矿、金属矿及非金属矿。

捣鼓煤矿和金属矿的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不同的大学研究的方向也不同,中国矿业大学主要是针对煤矿,中南大学则侧重金属矿。但相同的是毕业生基本都是到矿上工作,很多工作在井下,事实上井下工作并没有你想象的危险,大型矿业公司的安全措施都比较到位,但环境肯定不如地面。采矿工程师和矿山测量工程师可以在井下或露天矿藏开采企业工作,从技术、经济和安全方面规划矿场,为开采做准备;或是在矿山管理部门工作,代表采矿部门的利益,颁布保护条例,维护矿山企业工人们的权益;或是在环保部门工作,从矿床、环境和国土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矿山经营施加影响;抑或是在矿区开发规划部门,从事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而捣鼓非金属矿的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去油田工作,刚工作时,大多做采油工、钻井工,或者从事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的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工作一年后可以做技术员,逐渐转为管理岗位。

与之相近的还有油气储运工程。其就业大多是在国家或各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工作。

土建类专业

土建类专业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的热炒而火热起来的专业,常见的专业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土建类除了这三个耳熟能详的大哥外,鲜有人知道他们的几个小弟。而在就业市场上,这几个小专业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光听这个专业的名称就很晦涩。该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燃气应用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员。随着大量新型建筑体系的出现,人们对建筑内部的设备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某些外观华丽的建筑物内部,明显存在通风不好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或者夏季制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问题。这都需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与建筑设计师沟通,以对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

而给水排水工程这个从土木工程专业独立出来的专业就更重要了,难道你忘了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吹起的“看海风”吗?你忘了“在大城市生活你不仅得有车有房,还得有船”的调侃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缺乏。该专業毕业生专门负责房屋的上下水工程,城市地下水网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等工作。

水利类专业

水利类专业与土建类专业是近亲,只是术业有专攻,水利类专业面向的是水利工程方面。近年来就业比较热门的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两个。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主要面向两个方面,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般在南方的学校多是侧重地表水方向,如河海大学;而北方的学校多是面向地下水方向,如太原理工大学。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则是培养具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水利以及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类专业的毕业生视野比较开阔,经常各地跑。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常驻几个月左右,负责当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如画手绘图、现场解决工程问题、协调甲方乙方的关系等。

机械类专业

在机械类专业大家庭里,有个不起眼的小家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专业调整之前它叫做化工机械。化工机械与制造业中的机械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生产的对象是流体物料。流体物料必须在设备内部完成生产过程,这些生产过程分为若干单元,每一个化工生产单元,都需要一套设备支持,这些单元设备连在一起,就是过程装备;在化工生产中,不仅需要设备,还要控制生产流程中的各项参数,这就是控制工程。这个专业主要学习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过程设备(泵、压缩机、压力容器、分离器等)的设计、维修、保养、检测等,还有一些具体工艺方面。就业方向大致有两个,在化工企业中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在化工设备企业做化工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维护工作。

篇10:高考冷门地矿油专业就业率居榜首

在本科专业中,工科专业就业率最高。其中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飞行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无论是211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而这些专业的规模均不超过5000人,有的规模只在1000人至人之间。结合教育部去年公布的就业状况看,这些专业就业良好势头已保持了两年。

工科专业中,拥有10万人以上毕业生规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情况最不好,总体就业率在75%至80%之间,211高校能达到85%。除此之外,工科类绝大多数专业就业率均在80%以上。规模较大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生人数在5万至10万人之间,211高校就业率在90%至95%区间内,整体就业率则在85%至90%之间;规模相当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率在80%至90%之间。毕业生人数在2万至5万之间的自动化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就业率分别在85%至95%之间、80%至90%之间。

相比之下,近年来考生报考比较热门的经济学、法学等专业,毕业生人数多,就业率却没有那么热。毕业生规模在5万至10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率仅在80%至85%之间,法学专业就业率仅超过75%。英语(论坛)及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率均未超过85%。

篇11:冷门专业就业前景

届毕业生是自大学扩招以来本科生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明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10万人,超出去年60余万人。日前,温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毕业生会谈时表示,他最担心忧虑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分配。但他同时强调,很快就会提出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这个困难。”。

今天本报刊出的《四川大学生就业报告》,除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调查外,西南财经大学也参与其中,样本量较去年进一步扩大。此次调查历时一年,针对全省届大学毕业生,共回收问卷36289份,覆盖全省167所院校。在2009届毕业生就业的黄金期,本报推出这期报道,期望这些数据或结论,能给那些正在为找工作而苦恼的大学生、为报考专业而彷徨的高中生们有效帮助。

关键词1

专业冷暖

【《报告》显示,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金融工程、材料工程两大专业名列前茅,而皮革、轻纺、金融等专业小类则包括其中。月薪平均在~5000元,成为去年就业的最旺专业。】

昔日王牌专业签约仅10余人

20金融危机或许将成为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成都某高校皮革专业的小田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该校历年来的王牌专业,今年却在就业上遭遇“滑铁卢”。

4年前,小田以高出省控线40多分的高分考入了这久负盛名的皮革学院。“前两届的学长、学姐要么去研究机构,要么去大型公司,基本每年的12月左右就被‘抢’完了。”然而,今年的就业形势却急转直下。从今年10月以来,小田一共投递了30多份简历,仅获得了5次面试的机会,但都再无下文。到目前,本专业签约的不过10来人。“只能说没赶上就业的好光景。”

和皮革专业一样,今年就业突然遇冷的还包括纺织、制造、金融等相关专业。记者对省内10余家高校就业情况调查后发现,这些在去年同期基本都超五成多签约率的专业,今年却不到三成。西华大学一学生就业工作负责人说,金融危机对外贸、房产、金融、物流等专业冲击最大,而这些都曾是学校的热门专业。报读的人相当多,其中大多数都冲着就业来的。

灾后重建刺激冷门大翻身

与此相反,一些过去“默默无闻”的冷门专业却开始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据省教育厅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据目前统计,土木、基建、勘察设计、交通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异常火爆,在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截至11月底,就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西南交大一负责人称,由于地震后国内多项交通项目上马,以前往往会在第二年的4月出现的签约高峰,今年提早到了11月,目前,该校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基本被“预订”一空。甚至该校下属的一般本科院校峨眉分院,今年也出现了历年来就业的“最旺季”。

“土木、铁路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设置这些专业的高校也并不多。”中铁八局人力资源部人事科副科长胡芳平告诉记者,虽然该局目前已招聘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但未来岗位缺口还很大,招不到人是他们目前最头疼的事。

据记者了解,省内目前开设有土木、铁路、交通等相应专业的高校确实不多,交通类专业除西南交通大学及其二级学院外,基本就以高职和中职为主。而土木专业开设的院校相应较多,但每年招聘的人数却并不多。各校人数一般控制在50人左右。而金融、制造类专业却比比皆是。

专家之言

填报专业应结合爱好放长远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周雪峰认为,作为教育监管部门,惟一的方法就是在专业设置上把好关,依据未来的`专业就业趋势,控制好高校的招生人数。但今年的冷热专业是因受金融危机以及地震两大不可控因素影响造成的,对此,教育部门实际很难预测和拿捏。也有高校认为,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的不理性同样影响了高校正常的专业设置。

“专业冷热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来的热门很可能就是现在的冷门。”周雪峰表示,从大趋势看,今年的特殊就业形势并不能完全作为高中生选择专业的依据。而应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着眼于专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2

薪酬高低

毕业半年月薪1323元 临床医学惨“吆鸭子”

【2007届大学毕业生调查显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结论―――临床医学成为四川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低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月薪仅为1323元/月(含实习收入),低于省内本科生平均月收入2298元/月将近一半。】

入学之盛临床医学报考者众多

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职业声望进行的排名中,医生居于第三位;我国公众在希望子女所从事的职业调查中,教师的期望值是最高的,医生居第二位,科学家居第三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是众多高分学子追逐的理想学府,据该校一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由于报考人数多,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分数往往会高出省控线20~50分,每年都有很多考生由于分数不够被拒之门外。

“从医的人还是都想当医生,临床医学自然火爆。”成都医学院招生就业中心主任也表示,近年来该校报考临床医学的学生逐年增长。但即使如此,由于报考人数较多,分数也一直下不来。

就业之困每月千余元难过日子

与报考者趋之若鹜的盛况相反,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

去年从泸州医学院毕业的小张如今在锦江区某医院当实习医师。一年多以后,小张仍未拿到单独行医的资格,每月拿到手的1040元工资,让她觉得苦不堪言。“还想着毕业后让家里出个首付就能自己供房,可现在哪里敢买什么东西!”

小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租房子350元/月,加上水电气费、交通费、手机费、生活费,一个月的定额开销一般都在800多块左右。“本来读书就比同龄人多读了1年,我高中同学现在一个月起码都能拿3000元左右。而我却连商场都不敢逛,只能期望以后能好点吧。”

小张并不是个特例,由于医学类专业很讲究临床经验,因此年轻医生很难有市场。《报告》显示,2007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低的10个本科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就占了3个,而临床医学成为月收入最低专业。

专家之言

延长实习期变自由职业者

“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使医学本科毕业生自身水平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他们的薪资水平。”据成都医学院一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介绍,医学类毕业生要在所在医院参加相应考核,合格后才具有单独行医资格,因此年轻医生的收入往往不高。要有所改变,首先就要改革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在校内延长实习期,增加学生的临床经验。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医学类本科专业普遍采用5年制教学,最后一年为实习期。由于实习期太短,很多毕业生都把真正的实习期延长到了上班期间。而在加拿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医学专业学生需要经过至少约8年时间才能从医,其中实习时间大约4年。

上一篇:读老人与海有感800字优秀下一篇:狗年小年夜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