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2024-04-26

200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4篇)

篇1:200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2013年秋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3年12月31日

在这个紧张、充实而有序的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回想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觉得十分有必要做一个总结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更上一层台阶做准备。而我作为备课组长,刚开始比较紧张和无头绪,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走向正轨,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的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学习新教材,统一制定了教学目标和计划。

2、加强集体备课,随时随地讨论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到每一个细节。

3、分工合作,轮流备好讲学案。轮到的人负责备一个课时,先写好讲学案给大家参考,提出修改意见,出稿人再根据大家的意见重新修改,是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份讲学案都是精益求精。

4、相互学习,互相听课,也开拓校外教学交流。

5、配合学校搞好公开课活动。

6、拟定期末复习计划,明确复习进度和要求,每人出一章节的复习题。为期末考试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几点思考和困惑:

1、备课组充分合作能发挥更大的效力。经常性的交流是必要的。但有时时间一节课的讨论太短,交流的不够深度,互相弥补提高的实效性不大。

2、讲学案的使用是我们学校的主打产品,但有时有点 束缚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时课堂效果比较低。

3.学生每天一张讲学稿,五科5张,留给学生的作业太多,以致于许多学生都是应付作业,效果差。

上面所说的,只是这一学期来我们备课组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取得的成绩尚不理想,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一如既往务实地工作,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真诚地希望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帮助我们提高。

篇2:200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马关县第三中学 付兴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日常生活入手,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将其转化为理性思维。通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堂作业、课后巩固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探索、学会总结规律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实物与具体模型,了解从实物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通过实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本章次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并对其分类和比较大小;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并利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化简和计算;理解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解题和计算中。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本章通过日常生活事例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进而导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并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式的理解和对数的认识。本章重点内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及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将其熟练的应用于整式的计算。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本章通过图形的抽象、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和基本技能。在研究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角的意义,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次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既是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方程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整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三、学情分析

本期我任七年级125班的数学教学。通过查阅新生录取成绩册,对比小学平时成绩与小学毕业成绩,以及对部分新生的调查摸底,发现两个班新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不乏高分,但普遍成绩较差。数学不及格的人数达到半数以上,甚至多名学生数学成绩是十几分。从小学毕业试卷分析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简单计算,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有理数和整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通过对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线和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并用有理数、代数式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点、线、角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三视图、展开图,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解决问题过程相互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五、主要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六、课时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1--2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3—6周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7--10周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第10--12章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13--15周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16--18周 综合与实践 第19周 期末复习第20周

篇3:200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学习目的: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

进行运算。

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

2.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自主学习

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二、合作探究

1、练一练(1)3xy-4xy-(-2xy)(2)(8a-7b)-2(-4a-5b)

222、求整式x―7x―2与―2x+4x―1的差。

223、一个多项式加上―5x―4x―3得―x―3x,求这个多项式。

三、小结整式加减的步骤

(1)如果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先按乘法分配律乘以括号内各项,再去括号。(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四、达标测试

1、计算:(1)(x+y)—(2x-3y)(2)(8a-7b)-(4a-5b)

32223(3)―2y+(3xy―xy)―2(xy―y)。

33332、化简求值:(2x―xyz)―2(x―y+xyz)+(xyz―2y),其中x=1,y=2,z=―3。

篇4:2007年秋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七年级数学科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21分,每小题3分)1.A2B.3 C.4.B5.A6.D7.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4分)

8.209.510.1711.4.17610912.313.不唯一,如:8214.1.2a,3.615.<16.a30

817.2

三、解答题:(共89分)

18.解:原式=-1-4+3 …………………………………………4分

=-5+3

=-2…………………………………………………9分

19.解:原式=1

231

423

451

2…………………………2分 =1

251

2(31

423

4)…………………………5分

=66

=0……………………………………………………9分

20.解:原式=

1

63

41

824…………………………2分 =1

62431

424824……………………5分

=4183

=11…………………………………………………9分

21.解:原式=11

4(11

5)5…………………………4分 =14(1)1

55=41

55

=1………………………………………………9分

22.解:原式=15

27

410……………………………………4分

=15715

2410=116……………………………9分

23.正确画出数轴并标相应的…………………………………6分

4<3<1<1

2<2<3<4…………………………………9分

24.解:(1)阴影部分面积为a24r2……………………4分

(2)当a15,r2时

a24r2=15243.1422≈174.8………………9分

25.解:(1)+24+(-30)+(-13)+(+32)+(-36)+(-18)

=56+(-97)=-41

答:粮库里的水泥减少了,减少了41吨。…………………4分

(2)470(41)511(吨)

答:3天前水泥库里存水泥有511吨.……………………8分

(3)(2432)a(30133618)b56a97b(元)

答:这3天要付(56a97b)元装卸费…………………………13分

26.解:(1)102(1610)2.5201535(元)………………3分

(2)解法一:∵102(2010)2.54569

∴吴老师家5月份用水超过20吨.∴吴老师家5月份用水量为20694526(吨)……7分 4

解法二:设吴老师家5月份用水x吨.∵102(2010)2.54569

∴吴老师家5月份用水超过20吨∴45+4(x-20)=69 解得x=26

答:吴老师家5月份用水26吨.………………………………7分

(3)①当0a10时

应交水费为2a元…………………………………………………9分

②当10a20时

应交水费为: 202.5(a10)2.5a5(元)……………11分

③当a20时

上一篇:0f学年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下一篇:关于开展2014年五一劳动模范评选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