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小学作文

2024-05-15

同情小学作文(通用9篇)

篇1:同情小学作文

记得那是我三、四岁时的事儿,没想到小小的我竟有很强的同情心,哪怕是假的我也会弄假成真。

那时,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皮卡丘,我甚至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员。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在看《神奇宝贝》的某一集,也就是小智和皮卡丘在草地上,突然被另外一只神奇宝贝袭击,那是的皮卡丘的力量还很微弱,一下就被打倒在地,半天起不来。那只强大的神奇宝贝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皮卡丘,准备把它一举歼灭。

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一会儿,我便号啕大哭起来,泪如雨下,皮卡丘真可怜!它甚至比世上所的生物都要悲惨得多得多!我不断地擦掉在脸颊上流淌的眼泪,可眼睛里的“泉水”又不断地涌出来,喉咙里理想是被什么卡住似的,吐不出来,也难以下咽。

妈妈见状,立刻将电视机关掉,把我抱起来,跑到房间开始哄我,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等我醒来,天空是那么的晴朗,白云那么柔软,发生了什么?好像是一位朋友,倒在草地上,我满脸是水,然后,然后……“吃饭了!”“好的,我来了!”十秒钟后,问题消失了,我呢?则去品尝美味佳肴去了。

 

篇2:同情小学作文

从前,太阳系中只有太阳和金星,没有其它星球。人们在金星上快乐地生活着。

一天,金星上的一个顽皮小男孩牵着一个色彩斑斓的小气球飞快地奔跑着、嬉戏着。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气球啊!它不但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而且还很有思想,会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

小男孩牵着小气球跑啊跑,恨不得气球带着他一起飞。风吹啊吹,吹得他睁不开眼睛。突然,小气球的线被树枝挂住了。小男孩着急地把气球的线用力一扯,“嘣”的一声,线断了。小男孩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小气球想去安慰他。可是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大风,“呼——”,小气球被吹跑了。

这阵风真大啊!气球晕晕乎乎,不知道自己到底飘了多久,直到撞到了一堵墙才停下来。它看见身旁有一个六角形的东西,那东西上面有两个圆溜溜亮闪闪的“眼睛”正盯着自己。气球转头一看,呀!马路上、街道上、屋顶上全是漂亮的.一片白,没有一丁点儿杂色。

小气球问那个六角形:“你是什么?这儿为什么这么白?”六角形回答说:“我是水的一种形态,人们叫我‘雪花’。我的兄弟姐妹们给这座城市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对了,那边有堆雪人比赛。我带你去看看吧!”

雪花带着小气球七拐八拐,到了一座广场。呀,广场上的人真多!有的在滚雪球,有的在溜冰,有的在堆雪人。但是,更多的人在打雪仗,好不热闹啊!气球看见不远处有一个雪人,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非常可爱。小气球左看看,右瞧瞧,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突然,它一拍自己的脑袋,跳了起来,正好落在雪人手掌之间。瞧,这个雪人闭着眼睛,鼓着腮帮用力吹一个彩色的气球,看起来天真、有趣,被评为堆雪人大赛的冠军。小气球看着评委把奖牌发给小朋友,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呢!

气球继续飘呀飘,落到了湖里,湖水把它送到大江,江水又把它送入大海。在大海里,它跟着鱼儿快快乐乐地做游戏。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气球决定不旅行了。

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再飞到太阳身边时,已经变成了一颗星球啦!

篇3:同情小学作文

关键词:同情心;成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21-0012-03

同情心是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今小学生的同情心现状不容乐观。据笔者对一百名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愿意用自己的压岁钱主动去帮助身边经济有困难的人不到10%;当身边同伴发生意外时,能主动去关心和安慰的不到25%;对生病的小动物产生怜悯心的有78%,但主动去提供帮助的却不到30%。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富有同情心,并要将同情主动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

一、当前小学生同情心缺失例举及成因分析

1.“金钱至上”理念下同情心的缺失

案例1:小学一年级新生想当贪官

2009月1日,广州的中小学开学了。9月2日,南都网上推荐了一段视频,是记者在采访一所小学时拍下的。当问道“关于长大了想做什么”时,其中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想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记者在深入调查中发现,这个女孩的观念主要受到母亲的影响。广州小学的入学年龄是6岁,这个6岁的孩子说长大要做贪官,引来很多关注。

作为小学一年级新生,表达了自我的理想——当贪官,显然,这不仅说明家庭、社会不良环境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也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很多人认为,做贪官是不需要靠自己勤劳和智慧的付出,只要当上官,就可以不劳而获,这种把自己所得建立在别人的劳动基础之上的观念,可以看作是无视他人劳动艰辛的同情心缺失。

案例显示,这位新生要做贪官的念头来源于其家庭,可见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急需加强。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父母的权利导致儿童对规则和权威人物的盲从,如果父母不放弃一些权利,就可能减缓道德发展的进程。可见,父母对孩子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

2.“适者生存”理念下的同情心缺失

案例2:要饭的,谁叫他没本事

某周日,上海静安寺地铁口有一位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孕妇正在向人群乞讨,一位8、9岁小学生模样的男孩路过,不但不给钱,反而说:“谁叫你没本事挣钱。”边上的几位游客听到后说:“不要歧视要饭的,他们也是万不得已才要饭的。”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影响着当今社会。嫌贫爱富的思想愈来愈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一些小学生往往家庭条件较好,娇生惯养,没有体验和感受他人痛苦的经历,看不起弱势群体,更无法同情遭遇困难的人们。究其原因,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有思想品德课,但大多是空洞的说教,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很难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为此,让小学生适当走进弱势群体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困境是必要的。法国18世纪著名教育家卢梭认为:“身体太舒服了,精神就会败坏。没有体会痛苦的人,就不能理解人类爱的厚道和同情的温暖;这样的人势必心如铁石,不同他人来往。”

3.“唯我是大”观念下的同情心缺失

案例3:我要别人都比我差

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王,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有一缺点就是不喜欢帮助别人,总希望别的同学都比他差。有一次,班上有一位成绩与他相当的同学在一次数学单元测验中由于生病没有做完卷子,最后考了不及格。小王对此高兴得在班里跳了起来。还有一次,老师安排一位成绩一般的同学与小王同坐,希望小王在他有困难时多帮帮他。可是,小王从未认真帮过,都是敷衍了事。当别的同学请教小王问题时,他总是假装自己不会。

今天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思考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有些聪明的孩子常常在家长的赞誉中长大。到学校后,孩子会遇到很多竞争对手,老师也不可能经常表扬他。因此,在小王的心里,很少换位思考学习成绩不佳时的感受,也很难伸出帮助他人的友谊之手。这样的行为,不利于与同伴建立情感和友谊,不利于学会交往和合作,更不利于自我的发展。为此,理解别人的感情、关注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富有同情心是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4.“宿命论”信仰下的同情心缺失

案例4:谁叫你们命苦,运气差

有一次,某小学在为某严重受灾地区捐款时,老师发现有三位学生没有捐款。于是,老师问,是不是自己没有零花钱。“不是,谁叫他们命苦,运气不好,天灾是命运注定的。”三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有些迷信的人,总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人遇到倒霉事,就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同时,一些学生的家庭一帆风顺,没有磨难经历,他们总是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命好。当看到别人遭受天灾人祸时,总会说:你们的命就是这么苦的。因此,受苦受难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可见,学校有必要教育学生:人的一生难免有难以预见的和不可避免的事情使自己陷入困境。命运可能会有沉浮,境况可能会发生巨变,只有改变对宿命论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一分子,才能对那些有难的同类产生同情心。

5.“狭隘生命观”下的同情心缺失

案例5:小动物就是人类的玩物

据《大连晚报》报道:有三个八、九岁的孩子,为了看看猫是否真有九条命,他们在一起残酷地玩弄一只瘸腿的病猫。他们一会用手拎着猫尾巴抡圆圈,一会抓起猫往地上摔,一会又用脚踩在猫肚子上揉搓。可怜的小猫被玩弄了两个多小时,直至脑浆迸裂,凄惨死去。

相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动物是弱势的,需要人类的关怀。但本案例中,这三个学生根本没有考虑猫被杀是否有痛苦,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猫仅仅是动物,不需要考虑它的感受。事实上,这是一种狭隘的生命观。从宇宙观来看,只要是动物都是有感受的生命,需要引起高级生命——人类的关注和庇护。正像大哥哥要爱护小弟弟一样。当人开始关注动物的情感,那么,同类人群将会更加被爱护。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对动物的困境也要有怜悯之心。

二、当前小学生同情心缺失的对策

1.社会要成为积极培植小学生同情心的土壤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以同情心为基础的,因此,同情心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心理学上讲,6—12岁的小学生是培养同情心的最佳期。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指出:“ 6岁时,孩子开始了同情心发育的认知反应阶段,具备了根据别人想法和行为来看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去安慰正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到10至12岁时,孩子们的同情心从认识的或直接看得到的人身上扩展到陌生人身上。这阶段被称作抽象同情心阶段。孩子们对处于劣势的人,无论是否生活在同一社区或同一家庭,都能表示同情。”对此,要抓住这年段的有利教育契机,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同情心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其一,电影、电视、广播、图书等媒体要积极为儿童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远离暴力,要宣扬真、善、美,传播仁爱思想。其二,社会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精神文明建设,禁止儿童进入网吧、酒吧、夜总汇等场所。其三,社区街道在寒暑假和节假日要积极为小学生提供“献爱心,送温暖,乐做仁爱小天使”的活动。例如组织小学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讲故事,送礼物、表演节目等活动,对灾区学生开展“手拉手”和捐款、捐学习用品活动等。

2.家长应成为孩子言传身教的榜样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家长首先要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要把同情心作为学会生存的基本素养之一。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家长重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同情心教育,片面地认为孩子要学会生存,要学会与人争斗,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不要做好人,更不要同情弱者,否则做老实人会吃大亏。其实,没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很难与人交往,往往会被孤立。其次,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很大一部分生活经历是与家长在一起度过的,因此,家长要把同情心教育融进日常点滴的言行中。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无论在言语上,还是在行为上,家长始终要做到言行一致,对周围的人要满怀同情和爱心,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家长在社会公众场合显得彬彬有礼,在家却缺少对弱势群体应有的尊重,经常骂贫穷的人为“穷鬼、无能”。显然,这对孩子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不利的。其三,让孩子在给予爱心中培育同情心。要经常引导孩子参与各种爱心活动,例如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乞丐一些自己的压岁钱,为年老的孤寡老人做一些献爱心活动,给学习困难的同学热心辅导等,这些行为都会得到被帮助者的感激,从而使自己感受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感觉到一种被人尊重的愉悦,最终体会到同情心和爱心是种高尚的情感。

3.学校要把同情心教育融进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要有效开展同情心教育,就要走出机械的德育课堂,走进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给道德情感教育注入汩汩活力。

首先,同情心教育要从学生身边的事做起。学生要对遇到生活和学习困难的同伴伸出温暖之手,对他们的困境要学会“换位思考”,急他人所急,帮他人所困。其次,学校要在少先队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升旗仪式等各类活动中把同情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道德情感教育赋予生命活力。再次,学校要引导学生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细心观察各类动物可爱之处,培养仁慈心,以爱护各类小动物,学会换位思考。

4.教师要成为学生同情心教育的主要责任人

课堂教学是同情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因此,教师要灵活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利用学生中的鲜活资料,拓展教材,捕捉校外资料,使同情心教育有声有色地展开。

首先,教师要机智地利用贴近儿童的鲜活资源,摆脱空洞的说教,提高同情心教育的有效性。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形式由于机械、死板、抽象而显得效果不佳,远离学生实际,因此,学校教师如何利用生动、鲜活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资源是当前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把同情心教育延伸到教材之外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从而使认知和行为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其二,教师要对有同情心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激发正确的道德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及时强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当教师注意到学生有善良的道德行为时,要及时激励,使学生知道乐于奉献、富有同情的人会得到尊重,从而培育爱他人的情感。

其三,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观察和理解受困者的遭遇,以培育同情心。大家知道,理解别人的感情、关注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富有同情心是良好道德感情的核心。例如当小学生看到聋哑人不会说话而要嘲笑他们时,老师要及时引导说:“这些聋哑人听不到别人说话,自己又不能用口头语言表达是多么痛苦的事啊!”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上海200400)

篇4:同情小学作文

行为:

1.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讥笑和戏弄人。2.见到同学中戏弄人的现象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关

系所必须的,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拿别人的缺陷、弱点开玩笑。四年级学生取笑他人或给他人起绰号,多数是出于好奇、好玩儿,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这方面的意识,使他们懂得:给别人起绰号或拿别人取笑,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培养他们从小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给别人起绰号和取笑别人是不道德的。

由于学生社会经历有限,对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不深。一般说,他们被人取笑时,反应不会很强烈,而取笑别人时,也很难意识到别人的痛苦。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被人取笑的窘迫与伤心,由此产生情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想一想”栏目,通过让学生设想被人取笑者的心清,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由此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对取笑人的行为产生反感。

课文选择的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李刚等同学摘下杨立的帽子,见到杨立得了斑秃,不但不同情,还哈哈大笑。虽然他们是出于好奇,但这是取笑人的行为,是很不应该的。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师生们对这件事的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取笑人是错误的,对同学的痛苦要理解、关心和同情。第二层是讲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使杨立倍感温暖,而且改变了自己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性格。

教法建议

1.取笑人不同于辱骂人。后者很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的不尊重,给人的伤害也能直接再现出来。而取笑人,表面看起来对人的伤害程度不大,但实际上,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深层次的,甚至可以给人的心灵带来永世难忘的创伤。本课的明理必须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观点。

2.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主,联系实际也是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澄清对与错、是与非,解决学生的模糊认识。至于学生中取笑人、不尊重人的现象,应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领悟,不宜在课上批评指正,以防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同情还是取笑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人应当尊重,拿同学的缺陷、短处起绰号,或取笑别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不道德的。

情感:

1.对取笑他人的行为感到不满、气愤。

2.对被取笑的人有同情心。

行为:

1.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讥笑和戏弄人。

2.见到同学中戏弄人的现象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短处,你有没有碰到过因为自己的缺陷和短处而被别人取笑的“烦恼事”呢?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老师一一概括列出同学们所说的事。)

2.那么,面对别人的缺陷和短处,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同情还是取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十课—同情还是取笑。

板书课题:同情还是取笑

二、讲故事,明白道理。

被人取笑是痛苦的。最近,四(1)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1.出示幻灯,老师讲故事,学生展开讨论。

师:杨立是新转来的同学,他老是戴着帽子,上课时也不摘。李刚等同学很好奇,他们打算摘下杨立的帽子,看看他头上究竟有什么秘密。这一天课间,李刚见杨立向教室走来,便赶快躲在门后。当杨立跨进教室时,李刚伸手摘下他的帽子,原来杨立的头上是一块块秃斑。“快看杨立的头!哈……哈哈哈……”这时,周围一些同学也跟着笑起来。

问:如果你是杨立,你会怎样?

(四人一组讨论。)

小结:是啊!杨立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非常难过,伤心地哭了。正因为杨立害怕被别人取笑,所以他不但不爱说话,也很少和大家一起玩。李刚取笑杨立,使杨立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给他带来了心灵的伤害,这是对杨立的不尊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板书:取笑难过

2.出示幻灯,续讲故事。

篇5:同情小学作文

犈喔说:“同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是类与生俱来的善良天。小孩子看到别哭,也会跟着哭就是同心的本能反应。同心会使变的可亲可敬、伟大崇高。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因其悲天悯的怀而为民所爱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则彰显了鲁迅先生的拳拳爱爱民之心。面对弱者而冷眼旁观,是一件很残忍的事。须知那些经受艰难困苦之,无一是出于自愿,无不充满着无奈。一年级作文以前,现在_1000字而那些在贫困环境下仍然自强不息的.,更值得我们同与尊敬。

可是柏拉图说:“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怜悯!”韩新生代作家金正贤也说;“同过分是毒”。如果同心不能从本质上让的内心更加坚强,并战胜生活中困苦和艰难,那这样的同心无疑是一剂甜蜜的毒。著名爱心士丛飞,助之际自己却陷入贫困,债台高筑。可那些接受他帮助的孩子并没有对他感激涕零,甚至有还理直气壮地写信要钱:“你不是活雷锋吗?怎么给我一点生活费都不行?”如今丛飞已逝,又有谁能会他心中的悲凉?长的道路上,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们应该在困苦中学会不懈奋斗,而不是指望别的同和怜悯,各有一段生命的崎岖路要走,无需同。

篇6:同情与悲悯作文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只见之前还矗立在那的棵棵树苗,早已被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直接躺在地上长眠了。草儿历经风雨的洗刷,也都像蔫了一般,丝毫没有活力。隔天还盛开的花儿呢,此刻也已缩成一团,仿佛受了教训,挨了骂。虽说磨难能使成长,但这未免也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吧。

看着被暴风雨无情地摧残的生灵们,我难过极了。它们,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们,世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而现在却奄奄一息,怎能不让人看着心疼和悲悯呢?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大自然为何如此粗暴地对待那一些弱小的生命呢?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人类的种种作为,才使自然发怒的吧。那么,我们对于生灵的悲悯,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惩罚。

这时,我又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电影,反映了二战中德国纳粹党对待犹太人的那些画面。粗鲁的德国士兵逼迫犹太人做苦力,还将老人、小孩等不能作为劳动力的送入毒气室,将他们毒害。

为什么德国军人如此无情呢?他们为何不曾设想,如果自己的亲人遭受着同样的罪孽,他们会有什么感想?生命是何等重要,珍爱生命是何等高贵。他们怎么能轻易地践踏别人的尊严?一个民族即使再优秀,一个民族即使再卑微,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才对啊。对于苦难中的人们,他们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心,这是多么的难以想象。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应该有战争,而是和平相处才对。一切的苦难需要我们的同情和悲悯,这样生命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庇佑。

篇7:应有同情的了解

乙:再认识?认识本来开始于对事物的接触和直观。过去我们对张恨水的认识,并非是大量阅读他的作品以后的揭示与升华,更多的来自先验的印象。只晓得张恨水写旧章回体小说,属于鸳鸯蝴蝶派,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家。因此,对于一个并没有真正认识的作家,似乎说不上“再认识”。

现在,我们认真地阅读张恨水的作品之后发现:张恨水从事创作五十年,写的中长篇小说有一百一十多部,加上散文和诗词等,总数不下三千万言。他的小说内容,描叙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段漫长而多变的社会历史风貌;刻画的人物,举凡官僚政客、军阀流氓、豪绅富商、优伶侠客、少男淑女、将士兵勇,几乎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嘈杂喧闹的现代中国的形象画廊。即以他的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作品来说,都有较高的现实主义水平。这些作品,尽管是他在新闻记者的匆忙生涯中快写赶写出来的,但就其反映社会的广度和讽刺现实的作用来看,不能不承认他作为艺术家的智力和能力是极其高强的。

甲:张恨水小说的客观效应不可低估。他的作品屡印不衰,具有最广泛的阅读面。但从纯文学的方面看,不少人认为他写的是章回体旧形式的小说,不脱鸳蝴派礼拜六派的窠臼,向来文学史家是不把他和五四新文学家并提的。

乙:是这样。一方面,文学史家似乎是约定俗成地对他不屑一提,最早的新文学史,如朱自清、陈子展、王瑶、丁易写的。直到修订前唐主编的,都没有张恨水的名字;再一方面,张恨水本人自卑自谦,说过自己“曾受民初鸳鸯蝴蝶派的影响”,“是礼拜六的胚子”。这就不免使新文学史家有了这一印象,因而从张恨水那里划一条新旧界限,一般不把他算作新文学家。

甲:对张恨水作出新的文学界定与评价,可以从两方面展开研讨,第一点,怎样看过去新文学史家的态度?你大概看到最近报刊上有人发出了“重写文学史”的呼声,过去文学史家,受着本人主观视野的限制,不可能全面观照文学材料,更主要的是多年“左”的影响,限制了史家的客观公正性。近年来,我们的现代文学史接二连三地发掘了钱钟书、张爱玲、沈从文等等。这正说明,凡是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作品的作家,并不因个别人的主观意志或一段历史的“失误”,就可以抹掉他们客观存在的熠熠光辉。象张恨水也是如此。如上所谈,既然他写下了那样多的等身著作,又有那样广泛的读者影响,文学史能永远无视他的存在吗?文学史可以修订、补充、甚至重写,文学史是在流动中趋向科学性,这点好办。问题在第二点,即张恨水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二十年代初,正是新文学的主力军文学研究会,对鸳鸯蝴蝶派进行了攻打与批判。一般认为,鸳蝴派是作为新文学的对立面的。张恨水又该如何评说呢?

乙:什么是鸳蝴派?怎样对它进行历史评价?张恨水属不属鸳蝴派?诚然这些问题是评价张恨水小说创作的壁障。我们知道,鸳鸯蝴蝶派还有礼拜六派,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这两句诗正好说明鸳蝴派得名的由来,也正好概括这派文人创作的内容。不外“言情”、“哀感”而已。此后的礼拜六派,因为“礼拜六”杂志而得名,它正是鸳蝴派的延续与递进。新文学刚起时,批判它的消极影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确的。要知道,生长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壤上,受到环境挤压而又一时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去革命又害怕,依附反动政府必非所愿,只好拿文学来迎合小市民趣味。在依违两可的矛盾中求生存发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纵然我们批判他们不革命的消极态度,但也不应把他们划入反动的文学派别。而况在巨大的历史潮流推动下,他们不少人跟上了时代。当我们深入对鸳蝴派进行考察和分析,就知道过去那种笼统的认识与简单化的批判是多么的不恰当!至于说到张恨水,究竟是不是鸳蝴派,更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讨。

乙:张恨水是否属鸳鸯蝴蝶派。他本人在五十寿辰时写的《总答谢——并自我检讨》一文里有所申辩。他说:“我毫不讳言地,我曾受初期蝴蝶鸳鸯派的影响。但我拿稿子送到报上去登的时候,上派已经没落。礼拜六杂志,风行一时了,现代人不知,以为蝴蝶鸳鸯派就是礼拜六派,其实那是绝大的错误。后者,比前派思想前进得多,文字的组织也完密远过十倍。但我这样说,并不以为我是礼拜六派,远胜鸳蝴派。其实到了我拿小说卖钱的时候,已是民国八、九年。礼拜六派,也被‘五四’文化运动的巨浪而吞没了。”时间的推移与流派的盛衰固然不能作为摆脱关系的理由。但“五四”以后,新文学成为主潮,鸳蝴派渐入尾声,这时崛起了张恨水小说,与其说是鸳派为摆脱困境所作的“内部调整”,毋宁说章回小说在新文学影响下在努力开拓新路。

甲:张恨水对人们的误解是耿耿于怀的。直到一九四三年三月他写的一首七绝还说:“蝴蝶鸳鸯派或然?孤军作战甘余年。卖文卖得头将白,未用人间造孽钱!”末一句情见乎词。可以看出他的愤慨。

乙:张恨水不认为自己是鸳蝴派。只承认早期创作受其影响。这种影响也不必看得过重过死。就连鲁迅、叶圣陶、张天翼等这样的著名新文学家,早期也在鸳蝴派刊物上发表过作品,有的还是用文言写作的。当然我们不能将张恨水与鲁迅等认同。但极而言之,鲁迅的写作,他说是揭示“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试用此创作的根本之点去观照张恨水的全部小说,当会看到交合会通之处。

甲:鸳蝴派小说“言情”,张恨水也多写三角、多角恋爱关系。

乙:爱情算得是文学的母题之一,爱情生活有纠葛和矛盾。这种联结有二角、三角或多角关系,不足为奇。文学的高低在于为写爱情而爱情还是写爱情寓有思想意义,张恨水的小说属于后者。他自己说他的写作“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这可以拿他的作品为证。早期的《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前者写杨杏园与梨云、李冬青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二十年代北洋军阀统治北京的社会生活;后者以金燕西与冷清秋始好终离的婚姻悲剧,揭示了豪门大族家庭分崩离析的过程。至于脍炙人口的《啼笑因缘》,在樊家树多角恋爱的情节牵动下暴露军阀横行霸道,小民受屈反抗的现实矛盾,更是家喻户晓了。难怪有人把《金粉世家》与巴金的《家》、《啼笑因缘》与田汉的《名优之死》、《夜深沉》与老舍的《骆驼样子》相类比,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这种比较,不应看作简单的比附,并不妨碍我们区别其间的不同与超越。

甲:章回体小说毕竟属于旧的形式,张恨水的长篇小说都采用这种样式。可见他是摆脱不了旧的羁绊的。

乙:是的,说到张恨水,往往这样认为:“他嘛,写的是旧章回体的通俗小说!”言下有贬斥之意。“五四”以来,运用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突破旧章回体的框架,是文体解放的进步标志。甚至有人以为是小说现代化的开始,内容的革命与形式的解放,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新旧的划分,不能单从作品体裁上着眼,旧形式如果是一种民族习惯与大众心理的积淀未必不能经过改造而加以利用。关于用章回体写小说,张恨水专门作了回答。他说,“在‘五四’的时候,几个知己的朋友,曾以我写章回小说感到不快,劝我改写新体,我未加深辩,自《春明外史》发行,略引起新兴文艺家的注意。《啼笑因缘》出,简直认为是个奇迹,大家有这样一个感想:丢进了毛厕的章回小说,还有这样问世的可能吗?……我觉得章回小说,不尽是可遗弃的东西。不然,红楼水浒,何以成为世界名著呢?自然,章回小说,有其缺点存在,但这个缺点,不是无可挽救的(挽救的当然不是我);而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上的组织,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正如雅颂之诗,高则高矣,美则美矣,而匹夫匹妇对之莫明其妙。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法组织的文字,硬套入这一班人的脑袋,窃不自量,我愿为这班人工作。有人说,中国旧章回小说,浩如烟海,尽够这班人享受的了,何劳你再去多事?这有两个问题,那浩如烟海的东西,他不是现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点写现代事物的小说,他们从何觅取呢?大家若鄙夷章回小说而不为,让这班人永远去看侠客口中吐白光才子中状元,佳人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故事,拿起笔杆的人,似乎要负一点责任,我非大言不惭,能负这个责任,可是不妨抛砖引玉(砖抛甚多,而玉始终未出,这是不才得享微名的缘故),让我来试一试,而旧章回小说,可以改良的办法,也不妨试一试。”(《总答谢——并自我检讨》)

甲:从张恨水的话里可以引出这几方面的思考:第一,我国许多古典小说名著都是章回体,民族传统和民族形式中有些东西未可轻视和.随意丢弃;第二,旧的文学形式可以加以改造,揉进西方的表现技巧与方法,以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审美需要;第三,照顾到一般民众的文化教养和文学欣赏水平,尝试着走一条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让文学在另一个层面——更多数人的层面发挥效用。

乙:应当说张恨水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他的试验也是成功的,就连新文学界的泰斗茅盾也肯定他:“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首推张恨水先生。”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革命作家写的《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等,也采用了章回体,现在兴起了金庸热、梁羽生热,他们的小说不也是用的章回体么?

甲:大众的需求推动文学的发展,现在是文学的新潮时期,反而出现了这种现象,大有通俗文学压倒纯文学之势。未来如何,我们未敢下一断语,但前者适应了广大层面的读者的审美需要,未必就是低下的;后者如果不食人间烟火,一味高蹈绝俗,难免走向困境,张恨水的道路会给我们不少启示。不过,我总觉得张恨水的小说,在内在旨趣与外在风貌上,和新文学的作品总有些相隔,这种感觉你有吗?

乙:这要说到张恨水创作的缺点与局限性,即使说张恨水是通俗文学与章回小说创作的佼佼者,但与新文学作家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相比,尚缺乏大家风度与哲人品性,欠缺渗入真正的阶级关系和政治背景的解剖力与批判力。没有创作出融真善美于一体的艺术巨构,不能在思想的制高点上,提供使生命力奔放和灵魂提升的深厚作品。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中都具有严重的弱点,象《春明外史》中的主角杨杏园,作者虽倾注很大的同情作正面力量来写。其实这个人奉行的是“一律忍耐”的改良礼教,其间发出的对新文化的反感与讽刺,把自己放置于文学革命的对立面。《金粉世家》里写到显贵豪门大家庭的最高人物金铨,着意描写他的仁慈公正;女主角冷清秋嗟怨的是“齐大非偶”,恪守的是“清白自许”的旧妇道,都不见一丝一毫的批判。《啼笑因缘》虽然在富家子弟樊家树身上注进了平民思想,但将社会矛盾的解决寄托在富有者解囊相助和侠客的锄奸除恶上,显得多么幼稚可笑。张恨水创作中的缺点与不足,正是他本人具有改良思想与封建意识的反映。后来的创作,如《八十一梦》、《五子登科》。是他克服缺点,向艺术高峰登攀的自觉努力。可惜一九四九年的一场大病,终止了他继续前进的步伐,使他的大多数创作停留在历史的局限里。

甲:用二分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把张恨水贬得那么旧,也不应捧得那么新,作为“历史的中间物”和向新文学的过渡人物,这样来评价张恨水是否较为适宜?

乙: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六日《新华日报》曾说:“张恨水先生的作品虽不离章回小说的范畴,但我们看到和旧小说之间显然有一个分水界,那就是他的现实主义道路。”现在,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评定张恨水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是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由鸳蝴派向新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前后两种论述都看到张恨水的中介性。谁也不能否认,张恨水小说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同一目标,其批判指向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而且他还作用于今天,海外研究张爱玲、琼瑶、金庸、梁羽生,成为热门话题,难道我们能不谈张恨水小说创作对他们的影响吗?

甲:我还想告诉你通俗小说回归的一个世界性的有趣的信息。一九八八年一月二日《参考消息》刊登了《美国新闻与报道》的一篇文章《故事动人吗?》的内容,其中说现在美国各地已建立大约一百个说书人协会。每天举办五十多个说书节。一些大学把讲故事列为教育内容。文艺报一九八八年第二十一期有位作者在援引这篇报道时惊呼:“如果说小说艺术最早的创造者正是那些古老的说书人,那么比现代小说更新的未来难道仍属于这些所谓的说书人吗?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到纳闷和困惑不解。难道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怪圈,转来转去,还要回到原来开始的地方吗?”后工业社会文学发展情景难以预测,但从通俗文学回归这一现象,难道不使我们想到张恨水的价值与影响吗?

乙:所以,经过印象式的批评到科学的界定,会使我们对张恨水的认识更接近实际。

甲:由此要提到文学规范的重构与开放。

篇8:同情优秀作文

《105枚硬币引发的故事》讲了一个与我们同年级的一位小同学去村庄玩,见了那儿的校园与同学后决定帮助他们,就把自己的钱捐给了那儿的同学,但她知道这些钱是根本不够的,于是,她向报社发出求救,让大家一起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们。

听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同情、激动。

首先是感动,感动这个仅只有五年级的10岁女孩,这么小就懂得关爱山村里穷苦的孩子。虽然,她只有105枚硬币,但是,这105只是个数字,真正的是无数的关爱和同情心,那颗善良纯真的心。

然后是同情,同情那些山里的孩子,没有肉吃,一星期才吃一罐咸菜;一星期的零花钱只有4元,但他们只舍得花一元九角钱;鞋子破了,但没钱买,就穿着一双破烂的布鞋。他们和我们简直是没法比,所以我们应该同情他们,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

最后是激动,终于,有一个机会能让我们将自己的爱捐出来,哪怕只有一元,全校同学每人都捐一元,就有八百多个一元,所以不要求多捐钱,只需要捐出你的爱心。

一回到家,我立刻上了楼,从抽屉中翻找到了那只“小金猪”,其实是我的储钱罐,我把钱全都倒了出来,零零碎碎地拼揍起来总共50多元。我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包起来放进书包,明天就能把它们捐给山村的孩子们啦!

篇9:同情的作文【热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同情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情的作文1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在无休无歇的寻找、寻找。他什么地方都找遍了:沙滩上、草根下、排水沟里、风中。常常有人问:“你在沙滩上找黄金吗?”“你在草根下找人参吗?”“你去了异国香粉吗?”他听了都摇摇头。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快活人,快活的人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你在找什么?黄金?人参?异国香粉?”“不,”那人说:“我要找的东西是泪水。”

“泪水?!哈哈哈!哈哈哈!”快活人笑得喘不过来气:“就眼泪也能让你如此愁眉苦脸?真可笑!”“是啊,我真的不知道它在哪儿。”那人说。“我告诉你吧,你到码头上去,那的人都怪怪的,只要船一鸣笛,那些人就放声大哭,那儿的眼泪多的是。”快活人说。那人听了摇摇头:“那是爱恋的眼泪,那种泪太多了,不是我要的。”“那你就去找拍戏的演员,”快活人继续说:“他们演戏时,只要剧情悲伤就会哭,你去那儿找找吧!”“不,”那人说:“那种眼泪是虚假的,我要的眼泪非常真诚,没有一点虚假。”“那你要找的是什么眼泪呀?”快活人大惑不解。“是同情的眼泪。”“同情的眼泪?哼!我根本就没听说过,我才不陪你这种人浪费生命!”快活人走了,留下讽刺、嘲笑。“唉!……”那人又继续寻找、寻找。

他在城市的街道上看见了一些要饭的穷人,他们个个面黄肌瘦,一幅可怜的样子。他想,这里应该有同情的眼泪吧。可看看街上的人,大家各做各的,谁也没有理睬这些穷人。他摇摇头走了。

他走啊走,看见了一个工厂,里面的人拼命的干活,若不干就要遭到工头的打骂。他觉得这里应该有同情眼泪吧。可看看厂里,人们的眼睛似一口干枯的井,不曾有一滴泪。唉!看来城里是不会有这种眼泪了,还是到乡间看看吧。

他来到了乡间,只见远处有一座小木屋,屋外站着一位妇女,正要杀一只鸡,鸡可怜的挣扎着,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屋里跑出来,眼看着鸡就要被女人杀死了,那孩子再也忍不住了,他一面抓住女人手中的刀,一面放声大哭,一颗颗晶莹的泪花似水晶。那个寻找眼泪的人不禁大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找到同情的眼泪了!”他急忙上前把手凑到那孩子的眼下,不一会儿,他就捧了一满手泪花。

他明白了,世界上的人就丢了这同情的眼泪,把它送到每一个人手上是自己的责任。于是他起程了,他第一个要找的就是快活人。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应该接受他这份礼物呢?

同情的作文2

有人告诫我,别随意倾注和播撒你的同情心。这世界上没有谁活得真比谁幸福,没有谁活得真比谁悲哀。

我同意,我也一直这么做的,我惧怕被同情,所以我想做强者,我深知在被同情者看来同情者除了仁慈,也会有傲慢,所以我不轻易同情别人,当我心理有了关与同情的欲望和念头时,我会自责,当我眼里溢满了由于同情而翻滚和流泪的泪水时,我不会让它留下,即使眼泪已无可阻挡无可否认,我也会说我为自己流泪。

最近,我看到有人在忧郁,我知道她忧郁的事情,谁都知道,我不知道使她忧郁的真正原因,谁都不知道,我们知道一个原点,一个终点。可我们不知道将其连接的复杂轨迹,人心的轨迹,随血液被冲刷,更难捉摸。

不是所有哭过的人全部痛苦,不是所有痛苦的人全部选择哭泣,我不说同情。

我不说同情,因为同情是我虚伪中最虚伪的一个,我不说同情,因为同情是对别人所有的轻蔑中最轻蔑的一个。况且,享受痛苦或许也是幸福,比我的平静由虚伪的幸福更美丽的幸福,所以,何以见得她在痛苦着她的痛苦?同情践踏你的尊严,同情斜靠在你颤抖的不幸上,双手抱在胸前,深奥又冷酷的对你微笑。你是不希望看到它的影子的,我知道。

最近,我们经常能在校门外看到那些自强的残疾人,我们都看到了,英语课的老师让我们讲述感受,这让我难受和迟疑,嘴唇轻碰,禁不住要吐出同情的话语;思绪轻浮,止不住开始同情的念头,我说“敬佩”?难道“敬佩”没有可怜他们的成分吗?我说“感动”就没有庆幸自己的成分吗?我说“震撼”?难道“震撼”就没有声讨命运的成分吗?

我不做声了,我不敢做声,我惊异每条路的末端都一样,我惊异每条感情的末端都系着自己。原来我是觉得自己活得不错了,才去关注别人,以至于同情别人的,原来以为最无私的同情,正是最自私的只爱自己。

我不敢做声,同班的一个女生站起来说“lt’s so cruel(残酷)”cruel对了,这就是我想要的词汇,虽然她所指的并不是我心里想的,但我喜欢这个词。

我还没有低下头来看清楚自己,我怎么有权力把目光移到别人的身上?

我还没有部开心来识别自己的悲哀,我怎么有真情湿润了眼眶为别人流泪。

我还没有停下步来思考明白,自己以及自己的命运有多可笑,多值得同情,怎么有真心同情别人?

做不到绝对无私的同情,就别去轻易的同情。

同情的作文3

一枚小小的硬币,落进了乞讨者的铁罐子——叮当!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么善良,我的行为多么高尚!同情是高尚的,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爱的具体表现,也是互助原则的具体行为。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人在遭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显得格外的孤立无援,这时候接受亲朋好友的同情是绝对需要的。同情正是在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美德。

同情的美是一种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犹如一面镜子。人们常说,人应该有同情心。不能想象,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会没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去张扬,看来是极其必要的,在与被同情者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这便是镜子的功能。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就关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现,并且对它作了比较充分的解释。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里了,必定会有人去救他,因为同情心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到了近代的西方,随着人道主义观念的逐渐普及,关于同情的解释就了。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编写的著名儿童读物《美德书》里,第一单元就讲同情,他关于同情的解释是:“如果说,勇气是当别人面对困难时与他站在一起,那么,同情就是当别人感到悲痛时与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种认真对待别人的现实——不仅是他的生活境况,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和美德。它是一种与处于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结成伙伴,支持他,为他分忧的积极态度。”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我的话:同情的美是流动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

人为求名而施予,那潜藏的欲念,使他的礼物不完美。同情不是一种炫耀、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天地间只有一个实际的行动,才能达到善行的顶峰。由此,不禁使我想到那个扔给乞讨者的硬币。在一群围观者中间,施予者叮当得越多越可谓善者,旁人的赞叹声也越频繁。假如他就此而陶醉,陶醉于第三者的捧场,那他只是一个傻瓜,他只是用几个硬币租了一个瞬息即逝的桂冠。他一旦离开这个空间,谁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在他未到家之前,也许连他自己也忘了曾经戴过这样一顶桂冠。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愿每一个人都有真正的同情之爱,也愿这种同情之爱有理性的光辉照耀,富有真正的人间情味。

同情的作文4

记住: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艰辛的路上,唯一容不下的就是眼泪。题记历史的长河;公元前108年。文章“记住:生活不同情眼泪1000字”正文开始>>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艰辛的路上,唯一容不下的就是――眼泪。

――题记

历史的长河中……

公元前108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史记》,在这段“艰苦岁月”里,他不仅忍受了肉体上的痛苦,更忍受了精神上的折磨,花费了16年,完成了这部历史巨作。

有人问,司马迁在受了宫刑之后为什么还能勇敢地站起来,并坚持忍受了16年的痛苦和折磨来写这一本《史记》?

我说,受到如此巨大的打击,哭又有什么用呢?人生长路,根本不会因为你那点点眼泪就改变方向,与其在痛苦的泪水中终其一生,还不如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的走下去。

要记住:生活不同情眼泪。

科学的领域里……

1879年,爱迪生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可爱迪生仍然没有被击倒,而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完成了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有人问,爱迪生在经历了那么多次失败,那么他的信心有从何而来呢?

我说,爱迪生对电的热爱,早已超出常人很多,再加上他那远过于常人的意志力和毅力,使得他的信心反而因为失败而增加。虽然其中会留下不少的泪水,可我相信,这些应该都是喜悦的泪水,因为他说过:“这说明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与其多在一旁哭泣,不如站立起来,乐观面对生活,朝着理想迈进。

要记住:生活不同情眼泪。

物理的天空上……

伟大的物理家,天文学家霍金虽然身患绝症,可他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坚持自己的研究,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并著有天文巨著《时间简史》。他因患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可他的意志并没有被封印起来,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

有人问,霍金在轮椅上呆了40年,他不会觉得苦闷吗?他会坚定自己的意志吗?

我说,因为霍金热爱科学,以至于完全融入了他的科学研究当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烦躁和苦闷,他把科学当成自己的朋友,研究科学,就像在和一个好朋友聊天一样,试问谁又会感到苦闷呢?再说,因为种种的原因,他不可能放弃科学,就算遭到了多大的打击,也是如此,因为科学,他的意志自然而然的坚定了,就因为这样,他才不会流泪,要记住:生活不同情眼泪。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人生之路,只有把握好方向,保持坚定的信念,以及顽强的斗志,才能一路向前,畅通无阻。反之,若是因为一时的打击而陷入低迷,在悲痛和愁闷中不能自拔的话,那你永远走不到成功的终点。

同情的作文5

我本以为世上充满勾心斗角你骗我诈,没有一点真情,没人肯付出爱心、同情心真心地去对待每一个人。但从那天我亲眼目睹那件事起,我的想法从此以后改变了。

那天,我和妈妈去公园玩。路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天桥下车辆穿梭,在这一曲美妙的乐章中,突然间我听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声音沙哑、凄凉,那是

循声望去,只见天桥一边的地上坐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衣衫破烂,披着一块烂布,穿着一条用碎布几次缝缝补补的烂 裤;头发蓬松,像一个疯子一样。他紧闭双眼,正忘情地拉着二胡的一首名曲《二泉映月》。他似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但仔细观察后,就感觉到有点儿不对劲。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开着盖的铁盒,里面零乱地躺着几个钱币。原来他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乞丐。

天桥上人来人往,竟然没有人愿意驻足聆听二胡乐曲;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没有人用自己的爱心、同情心来真诚地关心他。二胡发出的声音不断地哽咽着,似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似一个天使蹦蹦跳跳地走来,在那可怜的老人面前静静地听他拉完了一曲。

“妈妈,妈妈,给这爷爷一点钱吧!”她使劲地晃着那妇女的手哀求道。只见她妈妈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你装什么好心?你看这盒子里有多少?”

“可这爷爷看上去真的是挺可怜的。就给一点点好吗?”“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就别瞎说。你知道现在有几个乞丐是真的吗?”可女孩怎么为乞丐说情,换来的只是妈妈的又一次瞪眼。这一刹那,我看见那乞丐的脸上有了稍许的变化,那就是一种委屈与无奈

妇女拉起女孩的手正准备离开时,女孩却使劲地挣脱妈妈纤细的手。她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终于摸出一枚纪念章,放进铁盒中。她亲切地对老人说:“爷爷,我只有这个了。对不起,我不能帮助你。”这时,乞丐缓缓地抬起头,但仍是闭着眼睛,慈爱地“看”着小女孩,我从他的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他的脸上流淌着两行热泪。我这时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盲人。

天桥又恢复了刚才的热闹,二胡声也跟着响起来了,唯一增多的,只是小女孩留下的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那天的我已经无心逛街,思绪一直停留在天桥上的那一幕,和那小女孩离开时的背影……

那天的我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那天的我虽然是在天桥上,但是小女孩的行为告诉我:人间自有真情在。孩子的纯真、善良能让我们是否有所思索吗?

同情的作文6

今天放学后打开了电脑,登上了博客,去了许多人的博客里面看了看。在同学的博客中,我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一面:无助的熊;无助的鸡;无助的鸽子。难道它们的宿命就注定一生要被人类掌握、摧残麽??

不!这是残忍的,这是不公的!

人类,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变得如此冰冷残酷!变得如此冷血!在我的印象中,人类不是冷血动物吧……

也许是被现实逼得……

我觉得我从来都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动的人,有一次,我曾经对我的小学同学说,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富翁。因为我看到一个个乞讨的老人或者小孩儿时,我的心就像被一把刀,一下一下地割了一样,疼痛无比,也许,这种感受正应了一句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是,我有时也会略过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那天,我和一个好朋友去了台东,去那儿的目的只是玩、买东西。在车站里,我看见了一个老人,他跪在那里,身前放了一个已经破旧不堪的铁碗,那碗里少的可怜的钱好像也透露出了某些东西。一个老人的晚年就是每天跪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祈求他们给予自己一些帮助,但是,过路的人好像没有看见一样,说说笑笑地走了过去,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他摇摇头,心中充满了伤心:人类,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变得如此冰冷残酷!变得如此冷血!

我却在那一次也做了一个“冷血”的人,因为当时我的钱包里只有二十的留着买东西的钱,就连五毛的也没有。我看到那位老人跪在那里时,心中立刻有种想哭的冲动,他们本不应该给我们下跪,却为了生存,为了钱,忘记了辈份,他们是残疾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我立刻皱起了眉头,心中纠结不已,到底是给还是不给?可是,我错过了,我走过了那位老爷爷,我没有给予他一些帮助,哪怕是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帮助,也许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一些,让他们觉得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点点人性。

人类,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变得如此冰冷残酷!变得如此冷血!

错过了,我却有些后悔,也许像我这样的人做事就不应该犹豫,因为事实证明,每当我犹豫过后,都会后悔莫及。

这一次的后悔应该就是我下一次改正的动力,我会努力做好自己,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使这一面面的黑暗演变成光明,让一缕缕柔暖的照射在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的心中。它将穿过人们内心黑暗的一层薄雾,照耀在每个人的心底,使之更加纯洁、善良……而那薄雾,也就随风飘散了。留下的只是一颗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

就让同情心在这个社会中泛滥吧……

同情的作文7

公元20xx年,这是人类在计算机统治下苟延残喘的第十个年头。

乌漆的石油河面映出了岸上之人的`佝偻身影。大半个世纪,足以沧海桑田,老人如是想。他小心翼翼地抬起了头,看向远方混沌的穹窿,若是此时此刻有鸟儿飞过,定会惊异于老人的脸而忘记扑打翅膀。这张在尘世中浮沉了近一个世纪的脸完全可用沟壑密布来形容,那些毫无章法的褶皱中竟满是阴险和算计,老人抬起自己干枯的手仔细勾勒着面上的纹路,这曾受利益侵蚀的脸连他自己都憎恶,更何况是善良的鸟儿?然而,他清楚明白,这个世界早已没有了鸟类。老人笑了,是自嘲,也是无尽懊悔。

犹记得,大半个世纪以前,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说过: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不曾想,一语成谶。在那个忙碌的时代,人们为利而来,为利而往,他们为了利益强行给自己戴上一面虚伪精明的笑脸,如此一来,他们在利益倾轧中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那些人理性得过分,情感生活逐渐褪色,他们只记得利益至上这一人生格言,完全罔顾了从前那平淡却又温馨的一檐一瓦,一蔬一汤。时间确实会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在如此只为利益、罔顾后果的不健康环境中,他们终于变得如计算机一般理性、麻木、冷血。

老人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当世界被人类所创造出的计算机统治后,幸存的老人也曾愤怒,而后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拥有至强武器的人类会败给计算机?回首过去,老人这才惊觉,从前,他为了利益所付出的一切竟然是如此不值!如今的他一无所有,却在顿悟之后努力将自己从前所丢弃的价值观与同情心一点点捡拾回来。当人类被计算机统治后,当所有物质武器已不再占优势,他们才猛然惊觉,价值观与同情心成为了人类仅存的武器。

这是冷冰冰的机器所无法拥有的,也是曾经人类为了虚无的利益狠心抛弃的,但好在,人类仅存的良知将混沌中未来渺茫的男女唤醒以拯救这个毫无人气的世界。

此时的人类,只有价值观和同情心,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他们微如蝼蚁。然而,人类看似柔弱不堪,可恰恰是这仅存的武器,使他们的力量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滋长,成就了极其惊人的社会凝聚力,并使之化作一把可割开昏暗,穿透敌人咽喉的利刃,无坚不摧,势如破竹。人类实则刚强。

阳光即将穿透密布的乌云,渗入葱郁的新叶洒满斑驳于大地。老人走出了暗不见天日的地下藏匿点,他看到同伴们褪去虚伪与浮华,感受到了人类应有的价值观与同情心人类获得了新生,世界回到了正常秩序。

劫后余生的老人是幸运的,看着这美好的世界却后怕起来:若是没有及时的醒悟,人类将何去何从?

未来不可知,但我们掌握着此时此刻。

同情的作文8

“一位妇女教育一个小朋友不要随地丢垃圾;一位妇女关心智障儿童,一位青年扶残疾人上公交车……”以前,每当我看到这则公益广告,在我的脑海中都会“冒”出两个字—“虚伪”。这则广告也太“老掉牙”了吧,现在怎么会有“如此”好人?广告毕竟是广告,真人真事倒是没什么。呵,现在想起当初的想法,只怪我自己过分聪明!

记得有一次自己一个人在街上闲逛,经过市中心某处,见到许多人在围观着什么且喋喋不休地议论着。我心想,是不是在做秀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的脚不由自主地移向人群。哇,想不到这干实事的人不多,管闲事的人倒不少!这人群可真是“里三层,外三层”,怎么挤也挤不进去。唉,只怪我当初没买“**高,助长源动力”了!不过,我“偷听”有一手。“哟,真可怜啊!”旁边一位大妈感叹道,“可怜”是怎么一回事啊?尽管我长得矮小,但我现在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使我越发好奇了。于是,我只好学那些粵语长片的“必杀计”—“开水啊,开水呀……”嘻嘻,果真灵,终于挤进去了!哟,这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原来是个可怜巴巴的弱智儿!你瞧:他一头蓬松松、乱糟糟的头发,脏兮兮的脸蛋上挂着傻乎乎的笑,还流着口水,发育不良的小手正在玩着地上的泥巴……此时,旁边有位哥哥笑得大声,他打了一下响指,弱智儿望着他笑,他笑得更开心了。后来,那个哥哥过分起来,拣起身边的小石头扔向弱智儿,围观的群众用鄙视的眼光望着他,但始终没人哼一声。他视而不见,继续用石头扔弱智儿,而弱智儿还依然天真地笑着……“请不要太过分!你没有权利这样侮辱他的人格!”一位大叔挺身而出,而哪个哥哥则操着北方音说:“你嚷嚷啥?这娃一生出来就是供俺娱乐的,哈哈……”哥哥笑得更开心啦。“这天理何在啊?你根本没权利这样做!”“你这是干啥,这事与你有关吗?搞宣传是吗?拍广告吗?别假惺惺!”……在一片吵闹过后,警察来维持秩序,带走了弱智儿。在警察抱弱智儿上警车的过程中,弱智儿不时回头望着那位叔叔,脸上还是挂着傻傻的笑。不过,在这笑中仿佛多加了写其他东西……

从前的我真过分聪明。呵,如今我该是知道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而且,我从那位叔叔身上学到了什么叫“同情”。那则公益广告到如今还不停地在我脑海播放着,但我再也不会觉得这则广告“老掉牙”了……

同情的作文9

在我们成长的足迹里,不时出现着“心”,有“爱心”、“信心”、有“同情心”等等。而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同情心的事,这件事让我至今也难以忘怀。

记得在“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一天后,我们小区组织了一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活动刚开始,就有不少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我看到后,赶忙回到家,告诉了妈妈,妈妈二话不说就给了我五十元钱,我便急急忙忙地下楼跑向了中心广场地募捐点。

这时,一位妈妈拉着一个比我大二、三岁的女孩也走向了募捐点。女孩妈妈身上穿着都是名牌,手腕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金表,手上提着一大包零食和饮料。当她们走到募捐点时,我听到女孩指着现场悬挂着地震发生时的一组图片对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些被压在废墟底下的孩子真可怜,我们捐点钱吧!”女孩还拉着她妈妈的手臂摇了摇。大人说:“好吧,”接着喝了一大口雪碧,说道:“给你200元,捐100元,剩下的钱留给你当做零花钱吧!”接着亲了那个女孩一下。那个女孩笑了一下,便把钱朝捐款处甩了过去。看到这里,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拿着妈妈给我的五十元钱,认真地把钱递给了志愿者。

过了几天,我在一处商场又见到了那对母女了,那女孩的妈妈上洗手间去了,女孩在等着妈妈,这时一个乞丐走向了小女孩,并向她乞讨,她厌恶的甩了甩手,一下子打翻了乞丐的碗,碗里的零钱“叮零零”地撒了一地,乞丐可怜地在地上捡着撒向四处的零钱,她不屑一顾的看着乞丐的行为。围观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那个女孩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女孩面对人们的指责有一点怕了,朝着她妈妈那个方向跑去。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沉,现在怎么就是有那么一些人那么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呢?我想起了一句话:人要是没有同情心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有一句歌词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特别喜欢这句歌词。因为它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每个人的渴望。

现实生活中,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少了,然而我们的生活多么需要你我奉献的爱心。爱心犹如一把火能把坚硬的冰融化。爱心犹如一把铲能把痛苦斩草除根。爱心犹如一场春雨可以滋润大地上所有生灵。请人们把丢失的爱心找回来,让爱洒满人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双手共同奉献我们的爱心,让爱满人间。

同情的作文10

一枚小小的硬币,落进了乞讨者的铁罐子——叮当!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么善良,我的行为多么高尚!

一颗金灿灿的种子潜入了本是荒芜的土壤,它是那样的悄然无声,既使当它带着喜悦钻出地面,欣赏着已经成为土地一部分的自己,也仍然显得如此安详。

如果在命名同情的圣典上,当之无愧的应该是后者——悄然无声的种子,而不是叮当作响的硬币。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同情,是一种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结,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同等的情感流动。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同情者把自己比作高山,而把被同情者看作低洼,那么高山流水只能在低洼里搁浅,而无法反馈。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最寂寞的。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恩赐于凡民,却永远不能获得交流。有的孩子说:“我也想同情和帮助别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头就走了。”我真想告诉那孩子:去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那脸上的表情一定象个骄傲的王子。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我的话:同情的美是流动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

有人为求名而施予,那潜藏的欲念,使他的礼物不完美。同情不是一种炫耀、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天地间只有一个实际的行动,才能达到善行的顶峰。由此,不禁使我想到那个扔给乞讨者的硬币。在一群围观者中间,施予者叮当得越多越可谓善者,旁人的赞叹声也越频繁。假如他就此而陶醉,陶醉于第三者的捧场,那他只是一个傻瓜,他只是用几个硬币租了一个瞬息即逝的桂冠。他一旦离开这个空间,谁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在他未到家之前,也许连他自己也忘了曾经戴过这样一顶桂冠。

同情的美是一种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犹如一面镜子。人们常说,人应该有同情心。不能想象,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会没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去张扬,看来是极其必要的,在与被同情者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这便是镜子的功能。

同情的作文11

20xx年11月20日,维密秀首次在中国登台演出。然而身为中国超模的奚梦瑶却在T台上摔倒了,足足十几秒。当晚10点,奚梦瑶的微博瞬间被刷屏,那些她所谓的明星朋友们纷纷发言表示安慰,许多网友也表示让她再接再厉·。但,这真的值得同情吗?

在众多安慰奚梦瑶的网友中,也不乏异类的网友。有一位网友犀利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奚梦瑶,她犹如一袋湿水泥一般跌倒,还偷走了舞台的聚光灯。”,要我说,这句话说得十分中肯。

要知道,维秘秀场的时间都是严格规定好的,包括灯光、音乐、舞美等,只有每位模特都按着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才能保证整场秀的顺利进行,可谓一环扣一环。维密秀上失误,在奚梦瑶之前也并非没有先例,但她摔倒后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跪在原地,长时间不起来。维秘的舞台对每位模特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露脸的时间一共就十秒左右。奚梦瑶这一摔,耽误的不仅是她自己的时间,还有后面等待的模特们。在工作人员的怒吼下,其他模特的搀扶下,她才懵懵的站起来。被扶起来之后,她就完全乱了阵脚,开始不走台步,变成胡乱走了,弓着腰一脸夸张尬笑前仰后合,颇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谁敢说自己没有犯过错误呢?但作为一名合格的超模,不仅要做到大方美丽的走完秀,还要具备正确处理失误的能力。

20xx年,超模费尔南达在走秀的过程中,被衣服上的流苏缠住了脚,险些摔倒,但她迅速调整状态,机智的化解尴尬,转身时美丽自信却挂着泪痕的笑脸惊艳了全场,她不曾拖沓半秒。20xx年,泡泡莉走的时候鞋跟卡进了一个小洞里面,险被绊倒,但她马上反应过来,弃了鞋子继续走。20xx年的维秘舞台上,超模KK走秀时鞋掉了,但她根本没有多余的停留,舞台上锐利的闪钻扎着她细嫩的脚底,她仿若未闻。

摔倒了不可怕,你若勇敢果断的站起来,像只骄傲的孔雀般,我们都为你加油喝彩:但你若像个可笑的小丑般逃离还拖人后腿,抱歉,我们嗤之以鼻。

奚梦瑶摔这一跤,绝对不是什么“虽败犹荣”,“励志楷模”,她是一个因为自己能力有短板而导致工作严重失误的模特。不论是什么T台,需要的,从来就不是像奚梦瑶这种松懈可笑的模特,而是一个足够优秀美丽,永远昂首挺胸的模特来做它的缪斯。而我们的同情,也不是廉价的给不该给的人的。

同情的作文12

看到乞丐渴望的眼神而心生不忍,是同情;看到残疾人艰难的行走而心生怜悯,是同情;看到人伤心痛哭而心酸,是同情;我们的同情心经常受到可怜事物的作用,而跑出来怜悯他人,但同情心并不是经常用对地方的,来看看现在同情心怎么了?

同情心被欺骗,如何是好?

街边常有一些“文章乞丐”,他们用粉笔写下乞讨原因,然后跪在街边等待别人援助。“文章乞丐”年龄范围广泛,上到老人,下至3岁幼童,他们衣衫破烂,目光呆滞,引得行人纷纷注目,同情不已。但很多这样的乞丐都是骗子!那是一个个诈骗集团赚钱的工具!被骗的人,痛心不已,痛心自己被欺骗,痛心扔下的钱,也痛心人性的丑恶。那被欺骗的同情心也偷偷落泪......难道同情心被骗了,我们就不再同情乞丐了吗?当然不是,被欺骗又如何,帮了人,心也舒坦,何况并非每个乞丐都有诈骗集团控制的。再者,即使你施舍的乞丐真的是被控制了,你抛下的钱可以使那乞丐少饿一顿饭,少挨一顿毒打,又何乐而不为?同情心被欺骗,我们无暇理会,我们忙着将善良的同情温暖更多的人。

同情心被厌恶了,如何是好?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同情,别人受苦受难了,要自己站起来,你那泛滥的同情心只会招来白眼,招来厌恶。你也莫名其妙:“我只是觉得你可怜而已,想帮帮你而已,有什么不对呢?”

泛滥的同情心让人受不了,自己被厌恶了也觉得难受,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同情心管好呢?别人可怜,是值得同情,但别人没开口请求帮助,就别自作多情。桑兰半身瘫痪够可怜了吧?可她不需要我们同情,因为她有足够的力量挣脱命运的摆布,我们的同情只需化作鼓励,为对方加油打气。

同情心被误会,该如何是好?

试过可怜别人丢了钱包,请对方吃饭,反被怀疑偷钱包的是自己吗?我试过。结果哭笑不得,也骂自己为何多事,那被误会的同情心委屈得想哭。

被误会了,就不再帮助别人了吗?当然不是的。那就真诚地帮助别人吧,即使被误会,真诚地解释一番,别人会明白理解的!真诚的同情心一定会被接受的。

现代社会,同情别人也要受罪,但那又如何,我们的同情心无罪!将我们的同情给与真正需要的人,我们就能收获一份满足,别人也收获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

同情的作文13

《稻草人》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这篇文章讲述了有一个在泥土里,手上拿着扇子的稻草人不像牛一般躺在地上看天,也不像狗一样到处乱跑,他总是勤劳地站在稻田旁,从不休息。

有一天,稻草人像往常一样原地不动的站着。突然,宁静的夜晚被一个孩子的咳嗽声打破了。稻草人看见了一个渔妇把渔船停在河边,用网捕鱼,她的孩子在发烧,躺在船舱里咳嗽,可是渔妇并管不了那么多,继续捕鱼,可是看得出那位渔妇女心里在想:如果多打些鱼,就可以将鱼卖掉给儿子买药了。稻草人在一旁看着,他多么想上前帮助那渔妇,可是他不能动,他恨自己不能帮助别人,最终,稻草人结束了生命,带着恨离开了……。看到这里,善良,有同情心的稻草人忍不住哭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善良与有同情心的人千千万万。

但是有些人也会将这美好的“仙境”打破。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妈妈带我坐公交车去上书法课。一辆九号线公交车来了,我们迅速地上了车。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睡觉,甚至还有人在腿上打牌……“陆家嘴到了,请乘客没拿好随身物品,从后门下车。”只听见售票员拿着喇叭大神的喊着。突然,一位脸上洋溢着温柔的微笑,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慢悠悠地走上车。这时,坐在老人专用椅的人看见这位老奶奶上车了,有的假装在闭上眼睛睡觉,有的看着窗外,似乎没看见,还有两个人甚至吵了起来:“你让,你年轻。”“你让,你离得近。”……看了这一幕,我恨不得把那些人踢下车去。正在这时,一位孕妇阿姨扶着座椅,慢慢站起来,指着自己刚才坐的位置,笑眯眯地对奶奶说:“阿姨,您坐这吧!”那位奶奶听了,感动极了。“谢谢你,真是太感谢你了!”看到这里,我也感动了。

我恨那些不善良,没有同情心的人,是他们将这美好的“仙境”打破,是他们,将这美丽的世界变得不和谐。我们不像稻草人那样,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但却无法帮助别人。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但我们却没有像稻草人那样有颗善良的同情心。我们是有生命的人,连一个看田野的稻草人都不如,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我们是在一个地球里长大的,只有每一个人都怀着用自己那一颗善良的同情心去帮助他人,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和谐,快乐,美好!

同情的作文14

中国人天生有一颗悲悯之心。早在佛、儒、道三家融合时,就提出了“悲悯”的概念,这固然不失为给本学派招徕追随者的一种手段,但更是源于对生命之脆弱无助的洞察。在文明早期,医疗技术不甚发达,又加上天灾人祸的频繁发生,使得人随时有可能经历着身心上的苦楚,如草芥一般被抛弃在世间。其中,平民百姓已是凄惨,老弱妇孺残穷更为不幸:老人为过于持久的生命、日益衰颓的身躯所压追;妇孺为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所束缚;残疾人为无用的肢体所奴役;穷人冻馁交加,朝不保夕。世间似乎没有苦痛能更甚于这几类了,因此,这些人被打上了“弱势群体”的烙印,“享受”着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追根溯源可以发现,我们如今所说的“同情”是变味的。同情,原指在感情上对别人的遭遇产生的共鸣。对此,叔本华曾有过十分贴切的注解,他认为“同情心的本质是对他人的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认为人、我其实本无差异,这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平等上的人道关怀,可以说是“对事不对人”的。然而,随着思维的固化和对文化的无暇反思,我们的同情心变得狭隘了,且在其间泛滥了,由此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假象。我们“对人不对事”,认为只要是老弱妇孺残贫,都是值得同情的,无论他们做什么事,都是带着悲剧色彩的。而这种扭曲的“同情”,恰是对“人生而平等”的否定,是对平等人格的蔑视,是有悖于历史发展潮流的。

我们没有资格将内心泛滥的同情加诸被强行框定的“弱势人群”身上,也许我们只是在某一方面胜于他们。每个人作为独特的个体,各有各的幸运,也各有各的不幸。生命快走到尽头,但却可以用这有限的时间回味一生的老人和虽有大把光阴生活却只会忙碌、没有方向的年轻人,谁更值得同情?生活优越,但灵魂已被打磨得麻木不仁的城里人和经历风霜但依旧用最朴实的心灵去感知收获喜悦的乡下人,谁又更值得怜悯?须知,世间得失互替,当我们强加“同情”,自私地向所谓的“弱势群体”炫耀自己的幸福时,也正在丧失造物主赋予我们的“人生而平等”的本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的生命早已不似先前那般脆弱。所以,我们更要呼唤对生命平等的尊重,我们更需要源自本心的同情。道德的起源是看透人、我之间的无差异性,只有这种广义的同情,才能成为公正、仁爱思想的建立基石。而当今,我们思想中根植的却是狭隘的同情心,这种同情,无异于是隐形的社会等级,生生扼杀了人之为人的生命内核。因此,让我们像富兰克林那样,用同情生命的方式去对待那位跌倒的女士,而不要将她视为一个天生的弱者吧。

同情的作文15

20xx年11月20日,彭宇案的发生时间。接着,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老人对扶起自己的恩人不但不感恩言谢,还反口咬一口所求赔偿;小悦悦事件中冷眼旁观的十八个路人……于是,有人说中国人失掉同情心了。

单凭这一点,同情心是早就失掉了的,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美国人也是失掉了的。20xx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三次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如此说明,这种怪现象是早就已经存在的,而且并无国度之分,叫嚣着“国民冷漠症”“与其说是抹黑不如说是中国人的缩影,事实上中国是最不团结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勾心斗角,自己过好了就不管别人,即便有时候团结,也只是团结给外国人看,作秀罢了,等做完秀继续窝里反”的人也不过是在以偏概全。

虽然说中国的这些现状是冷漠无情的,但是前文也说了,这种现象是在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在许多国家都有过。可是“社会越发展,人心越冷漠”这种说法明显就是错误的。“人之初,性本善”才是真理。难道看到的就只有被无限放大的18个冷眼旁观的路人吗?难道看到的就只有被无限放大的是扶起小悦悦的老人家拾破烂的身份吗?中国发展迅速,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中国人越来越冷漠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怎么可能经得起汶川的一震?中国怎么经得起舟曲的一塌?中国怎么经得起长久的干旱?如果真是这样,今日存于世上的怎么不是其它古文明?怎么只有中国在历史的洪涛骇浪中仍旧挺直着脊梁屹立不倒?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虽然外界的强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责任感,但绝不可能完全摧毁它。”如果你向善,怎能会被这小小的事情给吓到,而不继续向善?中国人不是越来越冷漠了,中国人也不是失掉同情心了。中国人缺掉的是在多重压力下继续向善的信仰。可是对于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即使微小,可是凝成了一股绳,韧性也是会有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每个人坚守良知,竭尽责任,对周围的人伸出援手,中国何尝不能复兴呢?何尝会有“中国人失掉同情心了”的谬论呢?

上一篇:新手业务员跑药怎么跑下一篇:国企工会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