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干培训学习资料

2024-04-12

处干培训学习资料(精选10篇)

篇1:处干培训学习资料

安庆石化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 理论学习班关于信访稳定方面讲课提纲

一、充分认识信访稳定工作肩负的重大责任

2015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石化全面转型发展的破题之年,更是安庆石化“适应新常态,凝聚新动力,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是贯彻集团公司工作会议部署,抓好2015年工作和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当前,中国石化正处于改革转型期,旧的发展路径尚未摆脱,新的增长动力还未有效形成,特别是在新常态和低油价的叠加影响下,经营创效、投资发展、“精兵简政”的压力巨大,生存环境极为严峻。

随着总部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试点“三项”制度改革、开展“三定”和富余人员安置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面临重大调整。安庆石化用工总量大、结构性缺员矛盾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要实现更少的人管理更大的企业,机构变革和利益调整带来的阵痛难以避免。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稳定的形势还不容乐观,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维稳任务仍然艰巨。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稳定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提前谋划,提早安排,把困难和问题分析得更细一些,把工作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坚定不移地抓好信访稳定各项工作,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定不移抓发展,坚定不移保稳定,坚持两不误,两促进,把维护稳定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在实处。

二、今后一段时期信访稳定工作总体要求 1.进一步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

要以“努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形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指导思想,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做到领导有责、部门有责、个人有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是信访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信访稳定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其他领导抓好各自分管工作领域内的信访稳定问题,落实“一岗双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解决从源头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具体问题。对因解决职工群众合理诉求不力、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

紧密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集团公司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便群众、解决问题”和“立足解决和减少信访突出问题”的原则,组织好领导干部定期接待来访及干部下访,并与业已建立的领导包案、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方式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类历史与现存的矛盾。

3.进一步推动依法治访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维护稳定。着力提升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水平,既要解决好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又不能无原则迁就,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要深入开展“运用法治思维推动依法治访工作”暨《信访条例》修订实施十周年宣传活动,教育引导职工学习法律,提高职工守法自觉性,维护法治权威,引导信访人依法理性提出诉求,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要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的原则,对无理闹访、滋事、制造事端的人员,发挥企地联动机制作用,依法妥善处理。

4.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要认真排查分析信访情况,及时准确掌握信访动态,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对可能导致集体上访的问题,提前部署,及时处理,就地化解,避免形成集体上访。对重大信访问题,要严格落实“包调查、包处理、包做疏导教育工作、包息诉罢访”的“四包”工作要求,实行领导包案,包案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处理、亲自督办,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彻底息访。对符合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对触及政策底线解决不了的,主动做好教育疏导和稳控工作,对把握不准的及时向公司报告,细化稳控措施,落实稳控责任,做到“一事一案”。

5.进一步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认真落实集团公司重大决策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企业现有制度体系,做到每出台一项政策都要开展信访稳定风险评估,都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与广大职工承受的程度相适应,注重从政策层面减少矛盾诱因,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坚持科学决策和依法管理,避免因决策失误或领导行为不当而引发稳定问题。对于新出台的政策,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让广大职工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理解政策规定的内容,教育引导职工自觉地遵守执行。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保证上下信息对称,政令畅通,在执行过程中不跑偏、不走样。

6.进一步拓宽信息沟通渠道

对信访老户和群体性上访的牵头组织者要安排专人掌握动态,及时获取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集体访、越级上访问题,认真制定和完善应急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尽快组织人员做好劝返、控制工作,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政策主管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做到从容应对,及时依法果断处置。按照“融入地方、借势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完善企地沟通、协调机制,对组织串联、聚集上访及无理缠访、闹访的人员,讲明利害关系,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帮助做好信访秩序维护工作。继续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充分利用“员工心声”网络互动平台和“总经理信箱”,对职工反映的利益诉求问题及时给予正面答复和解决,同时充分发挥好宣传媒体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重大发展事项和重要决策等的宣传力度,解疑释惑,赢得职工的理解和信任。

7.全力做好敏感时期稳定工作

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在排查中发现的信访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积极疏导,增进感情,确保稳定。加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力度,确保及时就地化解和缓解信访问题。重要时段,各单位要安排专人“双休日”不休息接待来访,做到随来随接、应谈尽谈。继续坚持信访稳定值班工作制度、维稳信息“零报告”制度和维稳工作小组例会制度,在敏感时期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对重大问题要随时报告,及时提供上访人员动态,掌握工作主动权,确保不因信息环节出现差错而贻误时机,酿成事故,千方百计地把影响稳定的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严防越级进京上访和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确保敏感期间企业的和谐稳定。

篇2:处干培训学习资料

这次培训形式丰富多样,我珍惜这次“加油”的机会,能够集中精力、每天早出晚归地认真参加听课、调研、听厅局长报告、讨论、参加学员论坛、写论文等多种交流和实践活动;能主动为老师、同学服务;能静下心来,学好理论、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我深深感到了“加油站”的强大助推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提高了理论素养。

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唯物主义、7.23重要讲话等,提高了战略思维能力和党性修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

二是拓宽了视野,联络了感情。

通过学习,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在信息时代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和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全班55位同学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地方,性格不同,情趣各异,通过集中学习交流,大家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拓展了资源,感恩缘分让我们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交流。、

三是开阔了思路、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系统地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广泛了解当代国际、国内多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学会了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战略规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实践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篇3:维修培训“学习承诺制”亮剑

与此同时, 技术素质不高的现状, 却制约着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有关专家指出, 在汽车维修业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中, 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 有38.5%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 汽车维修人员高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由此, 汽车维修、保养培训在国内火爆了起来。

安莱 (北京) 汽车技术研究院培训中心以“服务于汽车服务企业利益、服务于汽车服务企业员工”为目标, 意图通过多样化的培训, 把因员工能力不足和态度不积极而导致的人力成本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 为汽车服务企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经过对汽车服务企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行业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多年潜心研究, 培训中心为汽车服务行业‘量身定制’出融入‘教练技术’的系列课程体系, 建立以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课程体系, 帮助企业达成‘当地公众最信赖、最喜爱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 安莱 (北京) 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阚有波介绍, 通过该中心培训实现“建立最有影响服务品牌”的愿景, 使售后服务的亮点直接呈现出来, 最终成为本地区样板式企业。降低客户流失率, 提升客单价, 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来, 能在企业中做到三赢—“赢人、盈利、赢口碑”。

文/龙泉

“参加培训的企业, 签订培训协议, 研究院承诺:年底不能帮着实现目标退换课程的打包费用;每次课程结束后签订学习应用承诺书;针对每个参加培训的企业制定培训手册。”阚有波向记者具体介绍。

该院培训中心课程主要分为四部分:汽车服务行业卓越领导力特训营、员工执行力特训营;汽车服务企业有效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三赢系统;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技术营销。

打造教练般的企业文化, 找到让企业生生不息的灵魂, 帮助企业基业长青, 是培训中心的奋斗方向。阚有波介绍, 该中心采取“学习承诺制”, 也就是参加培训的企业如果没有实现经营目标, 赚取预定的利润, 该中心将退还全部学费。

“参加培训的企业, 签订培训协议, 研究院承诺:年底不能帮着实现目标退换课程的打包费用;每次课程结束后签订学习应用承诺书;针对每个参加培训的企业制定培训手册。”阚有波向记者具体介绍。

记者看到, 该中心开设有领导力、执行力特训营课程, 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训对象为店面总监、各部门主管与优秀员工。该课程能够提升员工的时间执行力, 使其养成“不找借口”的习惯;以“结果第一”为导向, 主动参与工作、关注企业绩效、共同维护企业文化;制定并实现个人职业规划, 做到自律, 言必信、行必果。

第二阶段的培训对象是集团高管与项目总监。企业领导通过该阶段的培训能够做好本职角色, 拥有良好的工作事业心态, 具有领导别人的心法, 能够以身作则;能够带领“上下同欲者”共胜, 打造优秀团队, 使下属愉快的接受任务分配, 不同部门之间形成相互支持、互相包容的良好氛围。

篇4:英国培训学习影像

强烈的办学成本概念

评价一所学校办得是否成功,除了质量指标,还有经济指标,如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指标和由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利用率等组成的数量指标等。

英国学校的资源利用率很高。虽然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2005年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3%,但英国学校讲求实效的办学理念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强调了成本概念,学校在资金的安排上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参观过的近十所英国学校都是平房式和两三层的楼房,没有宏伟的校门,在路边竖块牌子或在墙上写上校名就是校门了。学校在经费安排上,80%为人力成本,用于教师薪金的支付,其余部分用于学生身上。体育、艺术、职业教育等公共设施与社区融为一体,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学校的资源向社会开放,如Northgate High School的艺术室、体育馆、音乐室及各种技能训练室,每周有2-4个晚上向居民开放,为居民的艺术深造、继续训练提供场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Claydon 高中里,我们看到一个多功能场馆。这里早上是学生开早会的地方,上课期间是学生排练戏剧、游戏的地方,中午是用膳的饭堂,餐后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下午体育老师组织学生摆上乒乓球台或者移动的篮球架,这时就是体育活动室了,甚至还可以是接待外宾的会议室,场馆的使用率极高。英国学校的计划性和管理效率也很强,每做一件事总有详细的行动计划。比如我们第一天到挂职的Claydon High School,校长已把挂职期间的详细安排印发给我们,每一个时间段做什么、由谁负责接待,一目了然,更让我们吃惊的是校长把她自己一周每天从早到晚的详细安排也都印发分给了我们。

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

英国的中小学拥有广泛而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民间组织间的协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社会化学习资源在教育中实现了高度共享。全国各地政府投资兴建了100多个城市学习中心。社区所有的俱乐部、体育场、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均免费向学生开放,政府还在每个城市建有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供中小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这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校董会成员除教师代表外,其他成员来自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都是义务为学校服务的。学校也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校际间组成教育集群,互派教师,优势互补,高级教师等每周抽出一天到合作伙伴小学、初中或需要帮助的学校开展教学指导与课题研究,经济实现了共享,资源实现了共用。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英国中小学制定发展计划并不仅仅是校长的事,其中既有董事会的积极参与,更有社区与校外人士的热心帮助。在参观Sir John Leman高中时,我们就得到了一份由一位企业家为该校制定的2006-2007年学校发展计划,内容详尽多达六页。在Northgate High School参观时,与我们座谈的一个公司的老板的一番话更让我们震撼:“今天学校要接待一批重要的朋友,他们需要我来参与,我可以放下自己重要的事情不做,因为这是一件比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

教育当局下属的许多机构都积极地在资源建设与开发等方面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帮助。每所中学也有结成伙伴关系的职业学院,中学参加选修的学生每周有一天到职院学习。职院开设的课程与实际密切联系,有的学生穿着工作服学砌砖建房,有的学生在动物课室学养兔、养猪、养狗,有的研究蛇与蜘蛛,有的在室外学习园林设计与施工及如何上油漆,还有的学生开着机器在扫落叶。

校长是一种职业

我国公办学校的校长由行政机关任命,而且有行政级别,“市属校长处级待遇,区属校长科级待遇”,校长是一个职位而不是一种职业,这样自然会在学校营造出一种“官味”,让本应“书卷味”浓一些的校长变得“官僚味”甚浓。

在英国,校长是一种职业,实行的是“职业校长制”。校长的聘任是由校董(监)会完成的,地方政府主要是提出校长标准,一般不参与校长聘任工作。选聘校长时,首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意者凭“校长资格证书(NPQH)”个人申请,经校董会、校监会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考核后任命,呈现竞争的态势,他们的高级教师都可以通过申请进修来获得校长上岗资格。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负责,拥有教师聘用、考核、奖惩权,拥有学校经费的安排使用权。但一些比较“差”的学校,有可能没人去应聘,那么政府将会委派一名优秀的校长去该校工作,这在英国是平常的事,被任命者都认为这是一种荣耀,是政府对他们的信任,是对他们的最高的奖励,当然其待遇也是最高的。这种做法便于传扬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经验,从而把这些所谓“差”的学校管理好,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校长职业化是当今时代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反映,是教育竞争公开化的反映,也是学校功能扩大化的反映。好的校长是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在英国一般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一般老师年收入在1.9万英镑左右,剑桥大学一个博导的年薪是4万多英镑,而中小学校长的年薪在6-10万英镑之间,是教师的3-5倍。我们某小组参观的Stowmarket High School的校长年薪7万多英镑,校长即将退休,故该校公开选聘新校长,但应聘者寥寥,本校的两位副校长也没有参与。究其原因,是当一名职业校长,既要管理老师和学生,又要管理经济环境,既要对老师和学生负责,又要对学校董事、社会和政府负责,压力太大。我们在英国接触的多位校长年纪都较大,这固然跟在英国当校长需要较深资历有关,也跟校长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年轻人不愿承受有关。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呼唤着“职业校长”的脱颖而出,改变目前由政府行政部门对基层教育事务包揽一切、校长由行政部门一纸任命的现状。让既有丰富学校管理实践经验,又熟练掌握现代前沿教育理论的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管理代理人,是一条势在必行的路子。

此外,英国办学体制中政府出色的管理服务也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他们国家对教育的领导更多体现为一种支持,对教育的管理更多表现为一种服务。政府为学校服务,学校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政府在经费上给予学校足够的保证,确保办学条件的均衡化。政府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不干预学校的用人和经费使用权,政府倡导全员性服务,为学校的规划、教师培训、新技术维护、教学方法改进、家庭教育改善、特殊学生的辅导提供服务场所。

篇5:创新培训模式 学习效果显著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加强辽宁省档案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6月7日至18日, 全省档案系统领导干部专业知识培训班在辽宁大学成功举办, 来自各市、县 (区、市) 及省局机关50名同志参加了学习培训。

本期培训班是省委组织部首次将档案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纳入全省高层次人才培训规划。这在省档案局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局领导从培训班筹划到实施, 从课程设置到业余活动, 都详细安排和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人事教育处必须将这次培训班办好。

一是授课老师层次高是本期培训的主要特点。省档案局 (馆) 局 (馆) 长孙成德同志主讲第一课, 题目是:《辽宁省档案事业发展战略及“十二五”规划编制设想》。培训班还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冯惠玲教授作了《牵动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六大变化》的学术报告、国家档案局档案馆 (室) 司司长孙钢作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辅导报告, 副局 (馆) 长赵焕林、许桂清分别讲授了《强化档案馆工作基础提高档案馆管理水平》、《辽宁省档案信息化总体规划与研究思路》。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志超等教授、博士生导师就行政管理、法律法规、领导艺术和素质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授课和辅导。二是培训方式新颖、灵活。培训班主要授课内容安排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 其完善先进的教学条件、优美安静的学习环境, 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根据授课内容, 还安排了省档案馆和省社会主义学院两场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 使省档案局 (馆) 全体同志、沈阳市档案局 (馆) 和省 (中) 直部分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共同享受了高层次档案学术和工作盛宴。培训班授课与交流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受到学员们的欢迎。三是培训收获大、效果好。参加培训人员普遍反映通过培训考察, 学到了理论, 丰富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 明确了思路, 提升了素质;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 看到了差距, 增强了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 受到全体参加培训人员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篇6:未来没有培训,只有学习

每一个企业,几乎都是一所社会大学。但是,今天对于人才的培养,如果还停留在打鸡血式的培训阶段,显然早已失灵。

特别是在知识型企业里,知识就是最高雅的“原材料”。知识的来源是通过学习来获取的,而不单单靠培训。尽管培训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形态,但除了培训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心智模式的学习,才能真正促进人才的成长。

所以,培养不是简单的培训行为,学习行为才是决定一个组织保持活力的最佳源泉。现在,有很多企业纷纷扛起学习型组织的大旗,其核心就是让培训走向学习。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很重要的一点,不和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定不能获得最佳实践的。

因为事实上,一个人只有用心工作的时候,他才能用心学习和发挥创造力,真正用心投入到事业当中。

从人保财险的经验来看,要构建一个落地式的学习型组织平台,打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机制至关重要。什么意思呢?我们就是围绕公司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解决问题式”的学习模式融入经营管理中,这称为“三合一”综合开发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带头,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师也要加入这个课题组,将工作中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当每个团队、每个层级,甚至每个人遇到的制约组织发展的问题,被作为课题专门研究的时候,可以达成三个结果:一是它会迅速转化为工作方案;二是转化为向上辅助决策的建议,三是转化为课件和讲义形成培训方案。

学习型组织原本就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这意味着从工作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形成范本有效推广。

学习,要依托于人本管理的环境

管理者的思想往往能够辐射、影响广大员工的行为。将这个重要的管理逻辑形成机制化、常态化,根本在于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

当员工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必将得到真正激发。这些积极的因素被激活后,学习和创造就成为他们最常态的职业修炼,这对一个组织的持续成长大有裨益。

在人保财险看来,做管理实质是做环境,因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做环境实质是做互动,即管理者与员工的互动;做互动就是做员工体验,员工体验决定他们的情绪、情感和价值观念,最终决定他们的行为表现以致绩效。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通过人本管理去构建组织的人本环境,从中让员工有足够的意愿去学习,这才是让学习深入心智模式的最佳实践。

我们为什么说“心灵不改变,一切无从改变”呢?原因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李靖

篇7:物理新课程培训之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改给物理教师胜任物理教学提出了很多挑战。其一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其二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其三是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更新;其四是评价方式的更新。面对这些挑战, 我们一是要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二是加强交流, 相互学习借鉴, 借助已有课改经验, 实施当地的课改;三是勇于实践, 不仅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而且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 引向实验室, 引向科学探究;四是不断探索评价模式, 把过去单纯的分数评价逐步转化为对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载体, 把过程和方法作为手段,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体验作为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家长、社会等的评价意见。总之, 把评价的方法、范围和手段尽可能地综合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模块教学、探究性学习是物理课程改革的亮点, 教师们在讨论中对模块教学、探究性学习讨论的非常热烈。他们认为新课程的模块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实施模块教学有利于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和发展;探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但同时也有些老师提出了疑问:新课程改革增强了探索性学习, 这样势必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更多的是通过实验自己来总结得到结论, 那么这样肯定会导致教学过程中有些基本的内容无法按计划完成;还有老师担心把学生全放开了, 学生会不会放任自流, 教师在课堂中又该做些什么等等。是的, 新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同时, 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那么,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怎么样的?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呢?我通过这次新课程培训, 收获很大。我认为, 新课改标志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新课程、新教材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创新意, 要求教师角色发生以下三个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 对教师提出: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促进者”, 而非传统的只“教”的教师。这个“促进者”的角色特别适用于新课程中的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 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 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 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 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因此, 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 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1.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 人们必须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 教育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使学生少走弯路, 提高学习效率。

2. 做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新课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激疑善问, 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批判。

3. 做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新课程强调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的过程。学生可以打断教师提问, 也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不要怕学生问倒,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懂和不够, 在实践中, 真正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 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从而解决问题。

三、由居高临下的“知识垄断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研究”

新课程特别强调, 教师在“课改”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角色的变化。为此, 广大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 对过去那种“居高临下, 惟我独尊”的旧观念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教师的授课不再是权威的理论, 教师更不是理论的权威, 而要放下架子, 同学生交朋友, 心平气和地坐下来, 同他们一道研究, 一起探索。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坚决改掉我“讲”你“听”, 我“写”你“记”的那种陈规陋习, 创设生动活泼、争议探索的教学氛围, 重能力、轻知识, 重过程、轻结果,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培养。

而针对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模式来说, 物理课程的教学更是发生了很多的转变。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 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教师需要从这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提高科学探究质量, 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 也是《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通过自己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 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 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是目前物理教学十分需要的。

篇8:校长培训班学习感悟

聆听了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三十年专注于研究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引领师生如何把一所仅有两间茅草屋的农村小学办成了今天令世界关注、令同行羡慕的特色化教育基地,从他那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感受到那才是真正的学校文化,是“长”出来的文化,她生动、真实,又符合规律。我常自问:教育的真谛在哪里?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远学习先哲们的教育思想,近比照实践者们所走过的道路,我的思路渐渐清晰了。

近年,我校实施三大综合工程,造就了学校发展的良好风气,提升了学校以教育绩效为核心标志的综合竞争力。通过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实施师资素质提升工程、实施科研兴教工程,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举措,有效提升了全校教师的教育力;围绕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三大要素,以养成板块、学习板块、活动板块、能力板块训练为途径,积极探索有效教育方法,使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以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为中心的系列工作,有效提升了学校发展力。

那么,学校的发展力、教师的教育力、学生的学习力,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内涵、实现的途径、学校的责任以及最终的目标还需要在哪些内容上进一步挖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如何去有效再提升?根本就在于学生学习力的提高。

“静待花开”。“静”是一种心态,安静,宁静,平静,静心,不浮躁,带着欣赏的眼光。“待”是等待,期待,留出空间和时间。有学者说过,教育是等待的艺术,教育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孩子大脑的某个区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时,教育所能做的应该是等待,而不是把事情搞糟。就像我们既欣赏美丽的花瓣,又热爱迟开的花蕾一样,听了专家“基于脑的教育”讲座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有了这样的“花苞心态”,学校教育会更加遵从教育规律,教育方式会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力提高才能有了抓手,一切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静待说的是心态,而非状态,就像花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园丁浇水、施肥、拔草、捉虫一样精心的养护,教育过程就是我们帮着学生成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另一个更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如果教师主观没有变化,外围创造的条件再好,最终效果都会打折扣。教师劳动的职能是综合性劳动,必须全面发展,整体投入,才能享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只有从以下五个把握入手了解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才能引导教师寻找教育的幸福:

一是把握教师角色多重特征,引导教师多扮演积极角色,如:社会代表,知识源泉,家长的朋友,学生情感发泄对象,少扮演消极角色,如:替罪羊、侦探、纪律执行者等。

二是把握教师的教育生命周期,帮助教师突破“高原停滞期”,引导教师不断否定自我,开展教学研究,做课题,搞校本研究。

三是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提升应对压力的本领,帮助教师总结当教师的好处、优势,审视反思自己的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修炼学生喜爱的专业品质。

四是把握教育本质,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句话不一定对,但可以拿来品味。你想地位显贵,就去从政;你想发财致富,就去经商;你想精神富有,就当教师。

五是把握幸福公式,引导教师做幸福的人。幸福=敬畏+喜好+投入+意义,我们怀着敬畏孩子的圣洁,敬畏校园的神圣,敬畏教育的崇高之心,用十二分的投入去做自己喜欢而且有意义的事,这就是幸福。解决了教师从教的思想问题,教育力的提升自然不用多说了。

培训学习中,参观了合肥市内五所学校,特别是高中校规模都比较大,校园面积动辄百亩以上,十分羡慕,也许他们的办学条件因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等原因我们学不来,但办学的思想、思路是能借鉴的,也许像杨瑞清校长一辈子琢磨干好一个学校的经历无法模仿,但他对教育的情怀、执着,对学生的无限牵挂是可以学习的。

我很钦佩徐传德书记“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大度、大气和眼界,也十分感慨南京教育的领先发展。通过对培训课程的反思,引发我们对办学理念更深层次的思考,为助推我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输入新的动力之源。我坚信:只要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一定会办出自己的学校特色来。

篇9:赴加拿大培训的学习心得

1 教学方法的交流

1.1 分组讨论学习, 加强互动

在加拿大上课时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分组讨论学习, 而且经常重新分组, 这样学生在各种组合中和不同的同学合作, 相互交流的内容会更多。教师先提出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材料 (阅读材料, 听力材料或图片等) 分析问题, 围绕问题讨论, 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和学生一起对各个方案分析总结。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学习气氛活跃, 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大大提高, 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2 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注重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给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 把思路教给学生,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课,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课后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去查阅有关资料, 开展对有关问题的讨论, 进行分析和综合, 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中课前预习更为重要:一方面要预习教学内容, 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同时还要预习专业英语词汇。为了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要提前布置一些思考题, 并列出下节课中的重要英语专业词汇。

1.3 师生关系融洽, 寓教于乐

教师对待学生以鼓励为主, 师生打成一片,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教师经常让学生回答问题, 互动很多。而我们可能更注重课堂纪律, 学生在教室里安安静静, 还会以为自己很有威信。为增强教学效果, 经常采用教学模具、幻灯片、多媒体、典型案例、专题讨论等教学手段。为了改善课堂气氛, 还会通过教学游戏、看短片等方法来活跃教学气氛。教学游戏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起来, 寓教于乐, 这样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 在一个游戏中, 通过掷骰子在图纸上前进, 每前进一次都需要抓一张卡片, 卡片上是各种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 要求根据设计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方案合理的才能向前进。在游戏中要求用英语分析卡片中的教学案例, 这样在娱乐中既相互交流了教学方法, 又锻炼了英语的沟通能力。

1.4 结合实例, 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注重实例与知识、技能的结合, 通常由完整的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用于讲解知识和培养技能。重视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强调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常利用课堂练习、作业及小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情况, 利用课下交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收集学生意见,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经常采用提交报告等方式, 提交报告可以使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总结, 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组, 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这次赴加培训的老师各自的英语基础和专业领域都不同, 老师就经常给我们分组, 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按英语能力分组讨论中西文化差异, 有时按专业分组讨论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等。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课堂上课外, 常组织我们进行专题讨论、实践课等,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院很多专业都有完善的实训场地, 我们参观了学院的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机械实训基地, 以及模拟医院护理的实训室等。

2 英语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 我们听老师讲课, 阅读材料, 分组讨论, 课后写心得体会……所有的听, 说, 读, 写都是用英语进行的。我们各自住在不同的家庭, 生活中都用英语进行交流。每天时时处处都在强化我们的英语能力。作为双语教师, 我深知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认真揣摩英语的发音, 虚心向外国朋友请教。在英语学习方面, 我的体会是尽可能多地去听去说:逛商店、农贸市场时主动和他们交流, 加拿大人都比较热情, 他们很乐意介绍他们的产品, 通过沟通既了解了很多信息, 又锻炼了英语。英语就是一个沟通的工具, 用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3 中西文化的差异

3.1 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

见面打招呼, 我们通常会很随意地问“吃饭了吗?”“到哪里去?”等, 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加拿大人感到不适应, 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他们见面就说一声“h i”“Hello”。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 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准则。西方传统文化以个人为中心, 主张个人主义至上, 竭力表现自我。在别人赞扬我们时, 我们往往会表现得很谦虚, 而西方人受到赞扬时, 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 (谢谢) 表示接受。

3.2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加拿大人在烹饪技巧上比较单一, 喜欢吃牛排, 鸡排, 面包, 奶酪, 蔬菜吃得少。我们的烹饪技巧多样化, 我们饮食的目的, 除了充饥外, 还要满足对美味的渴望, 带来身心的愉悦。我们吃饭的时候喜欢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 说说笑笑, 大家在一起感觉热闹温馨。加拿大人在用餐时, 喜欢安静的环境, 在进餐时身子要坐正, 不能发出难听的声音。用餐时不会相互劝酒, 而我们餐桌上常常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 以表达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友好。

3.3 加拿大家庭生活的感受

加拿大人的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 和他们相处坦诚直率就好。住在加拿大家庭中, 由于生活习惯、想法和观念的不同, 开始几天容易发生一些误解, 这需要及时沟通消除误解。后来我和住家相处得很好, 有什么事直接说, 彼此经常开玩笑。我们一起去爬山、游泳、打网球, 参加聚会, 玩纸牌游戏。

摘要: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可以学习国外职教的成功经验, 并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我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与美国特尔学院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 我担任《大学化学》的双语教学工作, 并赴加拿大奥克纳根学院进行培训学习, 收获很大, 主要有:教学方法的交流, 英语能力的提高, 以及感受了中西文化的差异等等。

篇10:从校本培训走向校本学习

近年来,校本培训在我国教师培训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实践。相对于培训院校“集中培训”而言,这种培训形式能够缓解培训资源不足、培训经费缺乏和受训者“工学矛盾”等难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反思校本培训的实践,发现其依然遗留着传统师训所固有的若干负面问题。其一,训教分离。来自高校或培训机构的专家往往游离于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之外,只是以传递系统知识为基本导向。其二,训研脱节。未能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纳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并成为其中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其三,标准一统。从培训内容到培训考核,都用刚性和量化的标准要求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客观上抑制了教师个体的独特发展。其四,缺乏互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深度的双边互动,教师在灌输式培训中丧失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这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部分教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对他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来说,来自于外部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命期间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使自己成为自觉、高效的学习者。因此,诉诸于教师内在的、主动发展的校本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校本学习的涵义解读

校本学习是相对于校本培训而提出的,它是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以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的一种教师教育新形式。校本学习顺应了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形成全员学习的氛围,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主动学习的品质。学校和教师必须从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校本学习的意义,推进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变革。

1.教师是学习者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根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的观点,教师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从事学习时具有强烈的自我指导的心理需求,具备有待挖掘的丰富经验,具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并且这种学习首先是内在激发的。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自造”,而不是“被造”。校本学习就是要引导教师把学习当成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当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2.教师是学习文化的建设者

教师学习是教师获得与教育有关的知识、技巧、理念和行为习惯的连续过程。可以预见,让教师通过长期、连续的立足于学校的学习,会“内化”生成专业教师所必需的知识、能力、信念、态度等专业素质,也会同步构建起新型教师文化。这种新型教师文化的特征是沟通、对话、合作、互助和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成员在相互理解、开放互信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交换,拿自己的经验与别人的经验共享,使自己的情感与别人的情感沟通,最终形成积极参与、全情参与、主动参与的学习文化场。因此,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同时,也应成为学校学习文化的建设者。

3.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

教师专业化运动使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的校本学习将带动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促使学校成为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生成性的“教师发展学校”。

二、校本学习的有效途径

1.反思教学过程,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校本学习的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反思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这里的反思指的是:思考、探索、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自身素质、教学行为、教学计划、教学评价、自身成长、学生发展等。其中,较常见的是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主要涉及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氛围是否和谐、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等。自我反思的具体方式主要有:教育叙事、反思日记、反思随笔、微格教学、相互观摩、对话研讨等。

2.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发展自己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它不同于专家和学者,教师的研究植根于教育实践,研究内容来源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归类和筛选,最终形成研究的主题和方法。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可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四个阶段,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重视与同行、专家的伙伴关系,重视研究过程对已有观念和行为带来的变化与改进,将研究过程变成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修正的过程,最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并在把握规律中发展自己。

3.寻求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完善自己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持续的学习,而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能够为校本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支持环境。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即使讲授同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同伴互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或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教师之间的对话与研讨还是教学灵感的巨大源泉,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在校本学习中,同伴互助的主要方式是在学校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可以采取教师自愿组合的方式,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学习型组织中的基本学习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分享式讨论和批判式对话。

4.阅读理论文献,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教师的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教师才能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为了避免理论学习的枯燥乏味,在校本学习中要让教师拥有阅读的自由、享受阅读的快乐。在形式上,要避免“言者昭昭而听者昏昏”的理论讲读,提倡气氛宽松的读书沙龙、读书俱乐部等学习形式。在内容上,要避免用硬指标给教师增加阅读的负担,而应向教师推荐教育故事和教学课例类的读物。唯有让教师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方能使理论学习真正走出无奈、走出重负、走出枯燥。

三、校本学习的基本评价

为促进教师将学习需求从外控转变为内控、从生计需求提升为发展需求,校本学习的评价应建立起以激励发展为导向的多元化学习评价系统。倡导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努力使校本学习关注真实任务的解决。倡导以知识建构为标准的评价,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建构。倡导情境驱动的评价,促进学习者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将学习与教学研究整合。倡导基于进步程度的评价,引导学习者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评价的内容包含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及主动程度、迁移应用能力、自我监控水平和能力、反思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评价的方法可以是学习档案评估、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论文评比、课例研讨、教学技能比武、成长故事演讲、科研报告答辩等。

总之,从校本培训走向校本学习,将形成更加完善的促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机制,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处干培训学习资料】相关文章:

纪检培训学习资料07-05

学习培训资料06-09

校本研修培训学习资料06-06

安全学习培训资料06-22

环保学习培训资料07-03

培训学校学习培训制度01-29

学习培训总结04-12

国优资料培训04-23

学习组长培训05-03

干部学习培训05-10

上一篇:留学马来西亚各方面常识值得学习下一篇:浴池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