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碳生活的一些感想

2024-04-12

对低碳生活的一些感想(精选8篇)

篇1:对低碳生活的一些感想

对低碳生活的一些感想

以前并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直到曾经有一次看了一个视频,是关于低碳生活的。它先描述的是温室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看见冰川消融,极端气候,粮食减产,海面上升,空气污染,特别看到物种灭绝,那些可爱的珍贵动物正无声无息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我忍不住落泪了。结尾的时候打出沉重的八个“珍爱生命,低碳生活”。

看了这个对我触动很大的视频后,我了解了一下“低碳生活”原来是因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过量,让地球发烧了。造成了一系列上述的危害。知道低碳生活的定义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要从衣、食、住、用、行实行低碳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经受破坏环境后遭受的磨难。在经历目睹这些危害之后人们也开始渐渐觉醒。提出了各种保护环境倡议和措施。“低碳生活”就是其中一个。说到低碳生活还真是一个对环境很好的倡议。我们如果每个人都能响应这个倡议那么小力量也会凝聚成一股无可限量的力量。我们不能做到什么惊人的伟大行动来拯救地球于危难之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生活”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为地球建设出一份力。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其实也很多比如:选用节能空调,空调不要低于22度。多用节能灯看电视机时将屏幕调暗一点,这样既节能又护眼。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又可换得自己的健康; 学会科学用电脑,如果暂时不用电脑时,就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当彻底不用电脑时,记得拔掉插头。这样既省电又安全。用电冰箱时,要更据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温度。还要对电冰箱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煮饭提前淘米,并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这样饭既熟得快又节约了电。选用马桶时记住要选双键马桶,选用洗衣机时选节能洗衣机,这样既好用又省电。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们,要坚持无纸办公节能环保、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交通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多倡导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有利于减轻交通拥挤的状况。出门时多骑自行车,既有利于健身又环保一举两得。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绿色购物节能源。少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减碳排等等原来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做的事去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同时也是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我们轻而易举能办到的事既有利于环境又有利于我们计划经济节约成本,高效生活。不要以为环境恶化与我们无关那是灾难还没有落到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不要等到灾难到来时才后悔莫及。看看那些正在消失的可爱珍贵的动物们吧。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我们必须拿出行动了。是到我们出力保护我们的地球的时候了。我们不仅要低碳生活还要做到能源低消耗,资源低浪费最好重复利用。不要随意捕杀动物,要关爱每一个生命,即使是动物。要保护我们的环境。

就像我所看到的那段视频上的灾难。人和动物在灾难面前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在自然面前都太渺小了,所以在我们还有机会改变的时候多出一份力,这样灾难才会离我们更远。不仅是我自己的觉醒,也希望还没有忧患意识的人们赶快觉醒让我们一起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珍爱生命,低碳生活。

篇2:对低碳生活的一些感想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有的人认为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能尽可能接近低碳生活。

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在广州也有这样一群人,和风就是其中一个。土生土长的她如今是一间公司的股东,她看起来热情而开朗,对低碳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发达的现代工业制造无数产品,但这些都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前提的,对我来说,回归最简单而天然的生活方式,就是低碳生活。”

在饮食上,他们以素食为主,这并不是由于宗教信仰,而是畜牧业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相比之下果蔬要少得多。他们少喝或基本不喝果汁等碳酸饮料,他们这样解释:“我们会更倾向于吃新鲜水果。把水果制作成果汁,撇开果汁含量不说,从果实到工厂处理、灌装、运输、销售,事实上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容器还可能是不可降解,造成污染。”

在穿的方面,他们尽量少买衣服,如果买,多数人选择穿棉质衣服,拒绝皮草和化纤衣服,他们希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习惯的改变来减少碳排放。而在用方面,买电器的一个原则是:如果一个星期没有使用两次以上的,坚决不买,尽量减少不必要浪费。

室内以走简约设计之路设计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通常,在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而且能够隔绝噪音,降低能耗。小户型无论在节约建筑材料、节能节电、建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大户型,碳排放量也明显小于大户型。

静下心来把杂乱无章的书房收拾一下吧。布艺和地毯统统都拿走,散落的杂志都收进柜子里去,开放式的书架里不要放太多的东西。只要记得简单就好,简约风会使你的房间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凉爽惬意起来。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购物的人,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开车族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地铁。

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办公室内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能咽下尼古丁。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商家发来的广告宣传品,大多数人将它们丢进垃圾桶,每天有那么多纸张白白地被当成垃圾一样扔掉,着实让人心疼,可以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理。

“低碳”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的概念,所有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都可以统称为低碳,包括工业生产上的节能减排、建筑的绿色设计、汽车的节能。低碳生活对于家居来讲,也能尽量节约能源,减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简约大方最利于节能。近几年来,简约的设计风格渐渐成为家庭装修中的主导风格。而简约的风格恰恰就是家装节能中最为合理的关键因素,当然简约并不等于简单,只要设计考虑周全,简约的风格是很适宜现代装修,特别是年轻人的装修来使用的。而且这样的设计风格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装修当中的材料浪费问题。通透的设计如今也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业

主所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在保持通风和空气流通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浪费。

色彩回归环保自然。以前的家总是千篇一律的白色,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家居的颜色越来越多。其实色彩的运用也是关系到节能的,过多使用大红、绿色、紫色等深色系其实就会浪费能源。

特别是高温时节,由于深色的涂料比较吸热,大面积设计使用在家庭装修墙面中,白天吸收大量的热能,晚上使用空调会增加居室的能量消耗。

绿色建材筑就低碳生活。在装修过程中,其实可以更多在一些不注重牢度的“地带”使用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尽量少用粘土实心砖、射灯、铝合金门窗等。而在一些设计上也可以考虑放弃,比如绝大多数家庭只是偶尔使用的射灯和灯带,其实是造价不菲的设计,很可能成为一大浪费。完全可以通过材质对比、色彩搭配等各种手段,替代射灯和灯带。

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多使用竹制、藤制的家具,这些材料可再生性强,也能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低碳生活,家居业似乎已经领先一步。从环保材料到环保装修,从砍伐树木到建设速生林,从发光顶设计到太阳能灯具„„

人类生活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近200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上升30%,人们普遍认为各类极端气候都和此有关。人们开始呼吁“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这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的生活模式。

低碳生活并不深奥。设计师认为,“低碳”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装修初期,业主和设计师都想方设法用最低的成本,最常见的材料和最简单的设计,布置出一个舒适、安全又健康的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开始在个性风格、特殊材料和高科技智能产品上下工夫,此举无疑消耗了许多不必要的能源。如今,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缺乏和经济危机等因素,促使最初简朴的装修理念升级为低碳生活了。

简约设计风潮再回归。“近年来,尽管家装风格概念一直在不停变换,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始终是主流。”瑞家装饰设计师说,许多中高端的客户主动提出,拒绝采用过去那种崇尚奢华的家装设计理念,改走简约路线,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为原则,减少空调、电灯的使用几率,节约装饰材料、节约用电、节约建造成本。

“如果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房屋内部结构改造,那就更‘低碳’了。”装饰设计师认为,从设计上而言,低碳理念其实与这两年一些家装公司强调的“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是吻合的。在装修设计的时候,一些较为时尚的家庭也不再简单地用吊顶、壁柜,以及用一些昂贵的装饰材料打造的装饰造型等将空间堆砌装满,他们更讲究空间布局、功能设置等,注重装修和装饰的区分,会利用实用的家具与恰到好处的装饰品来表现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情趣。

设计师建议,简约装修要遵循“少改动少修饰”的原则。即使房间结构存在很多问题,也不要大规模改动。消费者可以和设计师多沟通,用其他办法解决或弥补。房间中少用隔断等装饰手法,尽量用空间的变化来达到效果。如果一定要使用隔断,尽可能将其与储物柜、书柜等家具合二为一,减少其独立存在的机会,增大室内空间。另外,减少隔断的设置,还可以加速室内空气流动,减少空调、电扇等家用电器的耗能。

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家居行业的原材料在采集、生产制造和运输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能够做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不多。“家装设计正在流行‘天然风’,并非只为了迎合田园式、乡村式的风格。”华泰经典装饰设计师认为,家装流行“天然风”的意义在于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建议业主在选择木材、棉花、金属、塑料、玻璃、藤条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很多人并非不注重环保,而是容易陷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装

修过程中,其实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射灯、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也可以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

一些家居配饰师也认为,在家居生活中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对于营造“低碳”的生活环境同样意义重大。比如,将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枕头芯,不仅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用废纸壳做烟灰缸,随用随扔,省事且方便。这些毫不起眼的废物经过精心的DIY,都可以变废为宝,让自己的家变得更环保、更温馨,又充满实现创意的欢乐。

节约能源。低碳家居的核心是节能,但是节能并不意味着要牺牲居住的舒适度,并非就是要把空调或采暖系统关了。其实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就是在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最小,甚至是有助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让人的身心处于舒适的状态。比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照明和供暖;还有欧洲现在建设了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隔热层可以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

“低碳生活,关键是一种态度。”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不仅应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实现低碳生活更需要政府、单位、社区、学校、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篇3:对低碳生活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1低碳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伴随着低碳理念, 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与设计时, 设计人员必须将低碳生活观念自觉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但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 低碳生活的园林景观设计仍然是一个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低碳生活观理解

目前, 许多城市在景观设计上, 过多地关注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感受, 忽视了景观的生态效应, 园林景观本身具有的生态效应和低碳生活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忽视了景观的生态效应, 那就会使低碳生活理念融入不到景观设计中。

1.2 园林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大、资源消耗大的系统工程

在当前城市园林建设中, 无法避免资源过度浪费的情况。同时, 为达到观赏效果快速见效的效果, 对施工初期的过度堆积造成资源的浪费, 造成了较高的养护成本, 也影响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1.3 使用不合理的材料

在目前的景观设计中, 使用的材料是不合理的, 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没有多方面考虑。如园林植物的植物选择忽视了生长速率和植物寿命, 使园林植物的观赏期缩短, 更替频繁, 远期不能形成预期的效果, 从而导致重复建设。景观设施没有考虑成本的情况, 一些景观设施是可以使用木材结构的材料, 但使用的钢结构的材料, 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成本。

1.4 忽视了利用生态技术

如雨水回收利用, 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生态节能技术。由于较高的施工成本, 并不能形成直接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中使用较少。

2融入低碳生活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

2.1 景观植物选择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 设计人员应根据其特点和功能要求,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合理配置方案, 以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 加强可持续发展, 真正做到低碳景观。常见园林植物配置模式包括以下几个:

2.1.1 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搭配

在固碳释氧能力上灌木树种明显高于乔木, 灌木植物固碳释氧比草本和藤本植物高。根据试验, 该植物类型的碳固定和氧释放能力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因此, 建议增加常绿灌木和落叶树的应用率, 并可用于搭配。它能增加单位空间的绿地, 改善冬季的绿化景观, 也能有效增加绿地的固碳能力。

2.1.2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

研究表明, 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高于慢生树种。但对于长远考虑,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种植, 既能有较高的固碳效益, 又能形成长期良好的植物景观和生态效益。

2.1.3 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

彩叶植物固碳释氧能力比常绿植物更强, 这可能是相关的 (花色素苷) 的叶中的含量和分布的差异, 从而影响叶片光谱反射率的能力, 但也影响光吸收。但是考虑到大多数的色叶植物和落叶植物在秋季和冬季是落叶, 秋季和冬季的固体碳效益接近于零。因此, 常绿植物与彩叶、落叶植物搭配, 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在确保秋季和冬季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的同时, 形成四个季节的植物景观。

2.1.4 老树和小树搭配

相对较小的树木, 固碳能力比老树高。这是值得思考的, 这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对目前的“大树进城”现象。在每棵植物的碳储存方面, 老树远高于常规树种, 但由于老树的数量基本不变, 生长基本停止, 碳储存更稳定,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贡献较小。然而, 无论从生态效应, 景观审美水平, 或科学价值的历史方面, 保护古代和著名的树木是不争的。因此, 在同一时间, 在建设低碳景观的同时, 也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需求, 因此, 在建设低碳景观的同时, 也可以考虑到这一点。

2.1.5 地方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配置

地方植物是当地的植物。这种植物有一个长期的进化过程, 它可以适应当地的环境, 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和当地自然条件,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 适当增加当地植物, 以及常规园林植物配置, 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固碳能力, 也能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和适应性, 也能为当地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做出贡献。

2.2 园林景观水体选择

水在园林景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选择合适的水体和水体中或在水生植物旁边,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体景观。当然, 有一些景观没有水体。在水体景观中, 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地形、水体等因素的影响, 选择合理的大小和形式。最好是采取最近的水, 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而合理的规划和水植物配置。这不仅可以增加观赏价值的水景观, 而且还节约用水, 减少污染,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水循环。

2.3 景观材料选择

园林景观设计应以城市的自然环境为基础, 然后进行连续的加工与改造,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景观体系。而在改造过程中, 将其应用到大量的景观材料中, 并对景观的质量和景观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 设计师必须注意景观材料的选择。为了满足低碳生活理念, 园林景观材料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污染、重视园林材料的使用而受到重视。当然, 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 应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当地的石材。这不仅可以节省材料的运输成本, 可以搞活当地市场。特别能提高园林材料的利用率和成活率, 并能提高当地的实际情况。

2.4 景观维护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 为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通常, 我们采取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而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与低碳概念相反。因此, 设计师必须考虑的情况, 采取适当措施, 增加植物种类, 数量的措施, 以确保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但在合理的范围内, 应注意控制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2.5 低碳景观建设思路

在低碳景观设计中, 我们应该试着使用生产性景观。因此, 它不仅可以有良好的观赏, 而且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例如, 在园林景观中单独开辟一个生态农业观光点, 在园林中设置景观, 建立小型太阳能发电厂, 以进一步减少花园的能源消耗等。但在设计中, 应控制发展的程度和规模。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尽可能地保护和完善原有的生态系统, 特别是应加强生态技术的使用。例如在水景设计中增加雨水花园, 景观构筑物中加入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既能节约能源, 也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结合这些理念, 不仅可以优化和美化景观, 而且还可以减少园林能耗, 从而实现低碳园林。

3结论

篇4:对低碳建筑发展的探索研究

摘 要 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一词,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新高潮掀起,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低碳建筑成为一种潮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见证了低碳建筑的良好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低碳建筑,找出了發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在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建筑 世博会 房地产业

一、低碳建筑

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建筑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低碳建筑实例

1.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

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为世界首个低碳建筑社区,这里的建筑都是约40 m高的棕褐色“板楼”。每栋楼的屋顶南侧铺着大片的太阳能板,北侧种着大片的绿色植物,中间则竖立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风帽。贝丁顿社区建筑每一处独特的构造都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的,真正是表里如一的“低碳”建筑。比如,楼顶的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因此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此外,整个小区还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生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联产厂。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个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2.北京国奥村项目

作为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运动员村——国奥村是2008伟大盛事所直接催生的国家级住宅项目。国奥村建设过程中采用一系列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节能技术,令其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先进的微能耗奥运住宅项目。国奥村采用多项节能技术,如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集中式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景观花房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LED建筑发光系统等36项低碳减排技术,令项目科技含量与节能品质进一步攀升,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绿色建筑建设体系。

3.世博会中的低碳馆

(1)零碳馆

作为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的模型,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零碳馆也是由邓斯特和他的团队设计完成。上海世博会中的零碳馆,源于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却又高于其原型,他所用到的低碳技术和理念,在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中几乎都有体现,而且在某些方面更为领先。为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这两栋建筑同样使用了高性能的隔热材料和供热设计,并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法国馆

法国馆基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所倡导的未来环保节能宜居方面的主要设想。在充分考虑低碳、环保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上,从设计本身出发,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环保。其在降低能耗方面,采用了6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部分解决了场馆的用电问题。立体花园的设计,采用保温材料,起到保持温度的作用,尽量少开空调;馆内的小水池也是一个微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筑采用整体的隔墙与吊顶系统以及一系列建筑节能和环保解决方案,使法国馆在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和循环使用、宜居环境、智能高效的生态技术方面进行了展示。

三、低碳建筑在中国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宣传不足,地方和企业不重视。虽然目前低碳建筑的提出如火如荼,但真正能开发和建设的开发商还不多,他们对此类新型理念还处于观望状态,不知道是否会盈利,也不清楚究竟怎么样才能达到标准。究其原因,是宣传不足,目前口号喊得亮,实际操作却没有指导。

(2)技术材料亟待跟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效率低和技术相对落后,单位国民生产值的碳排放往往高于发达国家。另外,利用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来打造低碳建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传统建筑技术和传统建筑材料中的高耗能,高污染和低碳建筑的要求背道而驰,成为发展推广低碳建筑的瓶颈问题。

(3)立法规定欠缺,无标准化体系。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我国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还只是提倡,并没有在立法中强制规定下限,随着发展的深入,势必会引起低碳与传统的交锋,一些建筑打着低碳的口号,摇身一变,宣传中就是低碳建筑了,使得消费者怀疑甚至不认可此种理念。

2.建议

(1)加快建筑业立法建设。随着低碳概念的提出,欧美国家纷纷提出征收碳关税和限制碳汇等措施,为了防止因不法分子钻空子,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和规范这个市场,如新出台《低碳经济法》来限制建筑业碳排量,修改《建筑法》,在考核建筑等级时增进建筑中低碳的理念。

(2)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新材料新技术形成。国家应加大科研经费对建筑材料、技术和能源的研究,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及推广运用,同时还应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交流,学习国外成熟技术。

(3)倡导低碳消费,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建筑包括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在低碳建筑发展初级阶段,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低碳社会消费理念和行动的转变显得更为重要①。低碳房地产的核心和可持续的动力在于拥有低碳理念的城市居民,良好的公共参与机制是保障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先决条件。整合低碳房地产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性,促进企业决策者及公众观念的转变,形成支持其发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引导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全社会完成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②。

注释:

①崔大鹏.低碳经济漫谈.环境教育.2009(7):13-21.

篇5:小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建议书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地球污染也变得十分严重。而我,中国后的环保大师,让中国不在受到污染的侵害,成为一个绿色之国。

提起污染,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塑料袋、快餐盒等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带来的污染。可以说这是中国当前面临最大的环保问题。但这对于20年后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区区小事”!20年后,中国抛弃了原来的白色塑料袋,改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袋”。所谓的“绿色袋”其实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不易破裂、不易腐坏。是猪笼草与捕蝇草进行杂交变异的结果。人类在这基础上使其达到透明的效果。绿色袋是土壤的好帮手,它在土壤中1个星期就可以被分解,成为土壤的养料。在被白色污染的土壤中1个月就能够分解土壤中的塑料。绿色袋的纤维还可以替代衣物中的塑料成分。杂交变异出这一植物使我成为了中国的环保大师,每当看到被白色污染的可耕地越来越少;购物的人们都在使用绿色袋时,我心里就说不出的高兴。

希望这个梦想20年后会变为事实。如果1个20年不够,那我就用2个、3个、4个20年来实现它!

篇6:对低碳生活的一些感想

关于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随着“绿色奥运”、“绿色世博”等口号的相继提出,一轮新的节能环保之风在神州大地悄然吹起,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关键词:节能 低碳 大学生

一、前言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 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为了挽救这一现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近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被提出并发展成一种潮流。紧跟哥本哈根会议后,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低碳”在此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本次调查立足于在校大学生,希望通过本次对大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程度,加强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献出一份力量。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时间 2011年7月20号——2011年7月30号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QQ群发送)

三、调查结果以及现象分析

1.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总体来说不是很强,行动积极性不高。

2.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淡薄,消费中追逐时尚新潮,喜新厌旧,追求档次。在校园里,大学生们追逐时尚新潮,喜新厌旧,追求档次,崇尚名牌;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等。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观已逐渐被高消费高需求的消费价值观所取代。这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背道而驰的。

大学生在消费中忽视了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程度。一般我们购物买东西,只求买到自己喜欢吃的喜欢穿的,注重眼前的、自身的利益根本不会去考虑我们这样的消费行为是否是健康、可持续的,也很少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方式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比如即使在“限塑令”的规定下,还是一如既往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快餐盒等。

3.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不强,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教学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以及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迅速扩张。水、电、煤、气浪费现象严重,“白昼灯”“长明灯”,供水管泄漏、水龙头滴水,使水、电、煤、气等费用开支随之大幅上涨。这与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相违背的。我们应该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大家的节约意识不够。

2)学校的相关规章执行、校园管理不到位,在对大学生节约意识的教育方面力度还不够, 没有积极组织有关环保活动。

四、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和激发其行动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储备力量,正在成长和接触社会的群体,一言一行将关系着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的修养和素质将影响着社会未来的主导思想。在大学生中倡导低碳,便会给整个社会的未来带来不可忽视的新希望、新理念。

1.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

创建节约型校园,首先要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将节约教育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崇尚节俭,简朴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做到,厉行节约人人有责,共创“低碳、环保、和谐”,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创新低碳管理体制,促成适合大学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形成。创建节约型校园,除依靠人的节约意识和道德自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约束和奖励机制。对注意节约、减少耗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超出定额、造成浪费的行为,应给予批评和处罚。在管理体制上,要打破原有的资源能源管理体系,根据校情,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教学、实验、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区的用水、电、煤气实行“核定指标,节约奖励,超支自付”的管理办法。

3.学校要在低碳大学校园行中应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低碳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建成低碳环保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大学作为承载着育人功能的高等文化机构,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储备力量,正在成长和接触社会,他们的一言一行将关系着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大学生中倡导低碳,便会给整个社会的未来带来不可忽视的新希望新理念。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统计,我们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程度。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有理由为自己将来美好的家园负责,因此,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达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就在你我身边。

班级: 应电0933班

姓名: 刘 庆 利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蒋 翅 辉

参考文献:朱志胜:《不要让低碳经济成为“纸上谈兵”》。

波涛:《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低碳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学术期刊网。

附录

1、您的性别:()(单选题)A 男 B 女

2、您所听说过下列相关事项的有:【可多选】()(多选题)A 低碳生活 B 哥本哈根会议 C 京都协议书 D IPCC气候报告 E 节能减排 D 碳中和

3、您认为什么是低碳生活?()(单选题)A 降低碳的使用量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 降低所有含碳物资的使用量、排放量 C 降低所有有害的含碳物资的使用量、排放量

D 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

4、您觉得“低碳”与您现在生活关系大吗?()(单选题)A 不大,那是政府的事 B 有点关系 某些方面 C 与生活息息相关

5、您主要是怎么了解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多选题)A 亲戚朋友同学互相传播

B 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等媒体传播 C 专业环保机构的宣传 D 其他

6.您认为影响您行动起来“低碳”生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可多选】()(多选题)A 政府宣传力度

B 生活资料和低碳产品的价格 C 您所受的教育 D 他人的影响 E 学校的文化与倡导 F 其他

7.您为低碳生活有过哪些举动?【可多选】()(多选题)A.未曾刻意为低碳生活有过某些举动 B.向家人、朋友讲述低碳生活 C.劝阻家人、朋友为低碳生活做贡献 D.自己从一举一动为低碳生活做贡献 E.其他

8.下列哪些行为是您平时做到的?【可多选】()(多选题)

A.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在寝室做到节约用电 C.节约用水,做到循环使用 D.拒绝一次性的东西

E.打印时尽量双面打印,必须打单面时才打单面 9.您认为您周围的朋友环保意识强吗?()(单选题)

A.大部分人意识都很强 B.个别人环保意识强

C.大家都有一定意识但很少有人身体力行 D.普遍无所谓

10、您所在学校在低碳生活方面是否做的足够?()(单选题)A.是 B.否

11.您愿意为“低碳生活”做出怎样的努力?()(多选题)A.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B.避免无用购物,节俭生活 C.少用一次性用具

D.随手关灯,用完电脑后及时关机 E.洗衣服时洗衣粉使用适量

F.出行不乱扔垃圾,对垃圾分类再扔

篇7:低碳生活感想

自从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也应运而生。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不仅仅意味着发展经济这么简单而已,更是“低碳生活”“低碳能源系统”的贯穿。低碳经济可在多个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说,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的变化,建设低碳城市推进产业结构创新,推进节能减排等等。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就自然产生了“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低碳生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如果人们都能自觉地爱护环境,对生活有一种节制的态度,那么低碳生活的的发展和延续是必然的事情。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篇8:对低碳生活的一些感想

关键词:碳金融,气候变化,碳交易市场,建议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成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科学家们警告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发布了四份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的报告,引起了各界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广泛重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国际气候制度已经形成并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中。2009年年末,全球对气候与环境问题关注度随着哥本哈根大会的召开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此背景下,人类开始反思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节能减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的加速过程已非任何单方面因素可以阻碍。

尽管目前谈到低碳经济,人们更多的是与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联系起来,但在其背后实际上形成庞大的资金供给与金融流动机制。美国奥巴马政府承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替代能源开发,并已成立总额约为30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预计2008年—2012年间全球因发展低碳经济而形成的低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08年成交总额为1263、45亿美元,2012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目前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低碳技术的研发或引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是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已日益引起金融机构的关注和广泛参与。

碳金融作为低碳化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构建完善的碳金融体系也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支柱。由于金融业在实体经济中拥有广泛的利益相关基础,因此碳金融的崛起将对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助推人类经济体新一轮低碳繁荣。本文系统研究了受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因素驱动,全球在碳交易市场、碳金融组织机构、各国政策支持与引导三个方面的多层次创新,希望通过碳金融体系整体分析对我国在后哥本哈根时代积极探索碳金融体系建立与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碳金融概念、源起及经济学分析

(一)碳金融概念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国际碳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正日益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机制。

从理论上讲,碳金融是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活动。

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碳金融市场包括碳现货、期货、期权等金融及衍生品市场。

(二)碳金融的起源

碳金融源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科学家证明温室气体增加主要来自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1992年全球150个国家签订UNFCCC,承诺到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50%。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要求2012年底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降低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和加拿大削减6%。同时规定通过补充性市场机制来降低减排成本的三种灵活机制:1.联合履约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即发达国家间通过双边项目级合作转让减排单位。2.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交易,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合作实现的“经核证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减排、限排。

3. 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即

发达国家将超额完成的减排量转让给未完成减排的发达国家。

灵活机制的共同点是境外减排,即不在本国减排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低的碳减排成本路径。经济学原理是在世界任何一处产生的碳减排对大气产生的效果一样,各国减排成本不同,碳减排比较优势各异,为碳国际贸易、全球碳减排创造条件。六种减排温室气体以CO2量为最大,因此碳排放权市场简称碳市场(Carbon Market)。

(三)碳排放权的经济学分析

传统经济学将温室气体作为自然要素、经济外生变量。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经济的外部性问题。马歇尔、庇古及科斯等经济学家提出外部性问题解决办法。1920年庇古提出政府征收庇古税(修正税)拉平私人与社会成本来解决负外部性。温室气体减排使碳排放权成为稀缺资源,存在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单靠市场机制的资源最优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提出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配额与税收解决办法。科斯认为产权是财产所有者的行为权力,产权制度能保障资产排他性和资产有效运行,产权明晰并允许自由交易,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科斯定理提出了产权和政府干预来解决外部性的新参照体系。

碳金融市场实质是通过政府碳排放配额和市场机制来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将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碳排放权不仅是为解决环境资源问题而设计的产权,更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其对超过规定排放额的碳排放有明确的处罚制裁措施,碳排放额的卖方可以通过转让碳配额并控制相应数量碳排放,获得补偿收益;而买方则通过支付对价获得碳排放额,拥有相应数量的环境资源量,进行正常碳排放生产经营,获取收益弥补环境资源耗费。碳排放权成为商品,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环境资源。

发达国家的碳减排成本数倍于发展中国家是碳排放权交易兴起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其现实表现为发达国家通过CDM项目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设备以获取利润,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从事CDM项目获得碳减排量,并通过卖出减排指标获得补偿收益,减排指标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在二级市场上投机商又可用价差来获利。

二、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

(一)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口的增长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自然环境的进一步被破坏。第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阶段,但伴随着高速增长的却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即以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第三,我国正在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导致了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迅速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我国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也使我国实行绿色经济、绿色金融尤为迫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是当今我国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实行金融创新,开展碳金融业务,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十分迫切的客观需求。通过发展CDM项目,尤其是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项目带动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应逐渐向符合CDM项目要求的领域和行业倾斜,从而促进我国CDM项目的发展。

(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增长只是纯粹的生产增长,经济发展不单纯看重当前的增长,更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求资源到达最优的配置。我国目前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的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数量的提高,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要看到,无论是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即降低每单位GDP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GDP二氧化碳强度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为严重的挑战是,受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因此,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高碳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强制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从产业角度来说,要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第二产业中,要加快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直接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通过绿色化的金融活动,可以引导企业的投资取向、资金的流向,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式。以金融手段、金融创新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提升、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市场份额

首先,金融业的发展要依赖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以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石。实行“碳金融”,符合当前国家的基本政策。其次,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应充分考虑环境风险的因素,不能一味的只考虑经济效益。例如,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向银行融资,一旦造成严重污染被政府环保执法部门勒令关停,银行贷款不但不能收回,致使银行蒙受损失。再次,实行“碳金融”,有利于金融部门充分发挥对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产业发展的“金融导向”作用。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合理科学的确定贷款的投向,对那些造成严重污染至今还没有关停治理的企业和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新建、改建与扩建项目,坚决停止贷款,并限期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对按期进行污染治理的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项目等,金融部门在信贷上给予优先的支持。最后,低碳经济的研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不仅可以在资金上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还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相应地衍生出诸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一是投融资需求,如企业上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的升级换代;二是项目咨询,碳排放涉及技术和方法学、文本处理等专业知识,可衍生出庞大的咨询需求;三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碳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要求金融机构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因而可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创新,陆续推出了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例如,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融资项目合作协议创造性地引入了国际金融公司贷款的本金损失分担机制。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先后推出了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推出以CDM项目的排放指标为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中国农业银行成立投资银行部,与多家企业达成项目合作意向书,涵盖了小型水力发电、水泥回转窑余热发电、炼钢高炉余热发电等CDM项目。

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能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当金融机构将自身发展目标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时,就可以实现银行和社会的“双赢”。碳金融的功能和目的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金融机构从事碳金融业务,有利于促使其成为保护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有利于展示金融机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碳交易及其衍生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据世界银行测算,如果发达国家2012年要完成50亿吨减排目标,其中至少30亿吨来自购买我国减排指标。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供应方,我国每年可提供1、5亿吨-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碳金融给银行各个业务部门带来很多业务发展的机遇,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近年来理财业务无论是市场规模、投资范围、还是产品种类都发展迅速的市场优势,发展与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理财产品业务。CDM项目中蕴含着对金融中介服务巨大的需求,金融机构可通过提供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碳交易代理、融资担保、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务,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逐步优化我国金融机构的收入结构。

三、发展碳金融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制定引导推动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

1. 加强碳金融需求的培育。

碳金融具有政策性强、参与度高和涉及面广等特点,发展碳金融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提高全社会对碳金融的认知程度,加强碳金融需求的培育。人民银行可以和环保部门等部门联合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经济意识,加强社会公众对碳金融的认识,让企业充分意识到CDM机制和碳金融所蕴涵的巨大价值,推动企业根据所在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划,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开发CDM项目,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2. 完善环保信息沟通机制。

首先,环保部门应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库,将企业环保违法情况、缴纳排污费的情况、限期治理情况、限产限排情况、停产治理情况、责令关停情况、环保评比情况等信息纳入环保信息库,并加快信息的更新频率,及时将信息提供给人民银行。其次,人民银行将环保信息纳入征信体系,并及时通报循环经济、节能技术和产品等产业政策导向,做好压缩、淘汰、关停等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提示,发挥企业征信系统的警示作用。再次,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或项目提供授信等金融服务时,把审查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严格信贷环保要求,并将信贷情况反馈给环保部门,以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3. 制定碳金融的扶植政策。

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碳金融,兼具短期带动经济增长和长期促进经济转型的双重社会功效,国家的有关部门应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方式,对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进行必要的激励,要以CDM项目开发为切入点,加强与各类CDM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大力支持工业节能(如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建筑节能(如智能建筑、节能家电、节能材料与节能照明)、汽车节能(如电池部件及原料、电池制造及组装以及节能汽车制造)等节能产业和污水处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减排行业。要树立绿色信贷文化,将信贷投向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核能、生物质能等)、新材料、智能电网等为重点,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碳金融纳入发展低碳经济的整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国家环保投入资金,设计专项扶植政策。

首先,通过财政拨款成立专项基金,为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提供利息补贴,为低碳经济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奖励资金;第二,在税收方面,在税收方面,可以通过降低CDM项目的有关税率、适当延长免税期、对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收入进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合理分散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项目融资支持的信贷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通过财政拨款成立专项基金,为金融机构CDM项目贷款提供必要的利息补贴;第三,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可以建立与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相关联的信贷规模指导政策,加大碳金融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降低碳金融贷款资本金要求等,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向碳金融领域倾斜;第四,在外汇管理方面,研究并开通碳金融绿色通道,考虑将跨境碳资本的自由流动列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目标;第五,鼓励碳交易的人民币结算。目前欧元是碳交易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伴随各国在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搭乘碳交易快车,提升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推进碳交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

(二)加快碳金融创新步伐

1. 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

国际上碳金融已深入人心,相关标准制定权正在逐渐被欧美日等金融发达国家掌控,这些国家已形成了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以及碳指标交易、碳期货期权、碳证券、碳基金、碳税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虽然目前国家部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对我国低碳经济及其碳金融的制度、体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业务标准、运行规则等有所研究或涉及,但尚未形成合力,缺乏总体战略构想和规划设计。而国内金融机构在碳金融方面虽有所动作,但均不涉及核心、高端部分,即便参与CDM项目也常常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被低价购买,缺乏定价权,然后被发达国家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予以倒买倒卖。如果不能参与国际碳金融标准和规则的制订,国内银行业将不可避免地沦落到被动接受其他国家的标准和规则,从而也难以与国际金融机构抗衡。

2. 要成为低碳经济的创新者。

从根本上讲,碳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除了期待政府部门的配套政策外,金融机构应树立为低碳经济服务新理念,加快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使更多的资金能够流入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各个行业中去。

(1)拓宽绿色信贷领域

我国的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领域已经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碳金融需要继续拓宽绿色信贷领域,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应对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生态农业、研发生产环保设施以及从事生态保护建设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而对污染企业实行信贷限制措施,以达到有效引导资金向优秀环保企业流动的效果。同时,针对绿色信贷往往缺乏抵押担保品的情况,金融机构可以在抵押品上创新,对CDM项目可以采用碳排放权抵押贷款。针对企业环保技改项目对长期贷款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方式,积极为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支持。

(2)开展CDM项目中介服务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客户资源以及渠道优势,为国内减排企业提供CDM项目开发、交易和全程管理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在项目开发流程,金融机构开展项目分析,并对项目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并确定开发成本以及开发风险;在项目交易流程,金融机构协助CDM项目业主选择合适的买家,协调项目发起人、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以降低企业的交易风险。

(3)发行碳基金产品

碳基金是目前国际碳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也先后推出了与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挂钩的基金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了购买绿色环保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机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发行碳基金可以在现有实践的基础上,设立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为具有良好开发潜质的环保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开展融资租赁服务

融资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在CDM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往往需要投入使用较为先进的设备,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可以利用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为项目企业购买设备,企业从出售碳减排指标的收入中支付租金,从而释放企业的流动资金,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5)开展碳交易保险

碳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碳交易保险可以为碳交易提供一定的保障。2009年以来,我国的保险机构已经着手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各项试点工作,在易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理的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园区六大领域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断丰富碳交易保险的品种,拓宽被保险企业的范围。一方面,通过为节能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等提供新险种来规避环境风险;另一方面,适应碳交易发展的需求,开发碳交易保险,为碳交易合同的买方或开发CDM项目的企业提供保险,以转移项目违约风险。

国内金融机构要想继续拓展节能减排信贷业务,应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配合国家产业政策推进环保产业的优化升级。开办专项治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项目贷款业务,通过对清洁技术产业和新型环境服务行业所研究开发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来支持这些产业、企业针对特定环境问题,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型环境融资产品。创新推出以CDM项下的碳核定减排收入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新模式。开办排放权交易购买方专项贷款。在中间业务方面,可利用金融机构下属的金融租赁公司,为CDM项目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其遍布全国各地分行的营销资源和信息优势,作为CDM项目的咨询顾问,协调项目发起人、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并借助银行内部专业人才组织专业团队,跟进CDM项目的设计、立项、注册、监测、核查、CERs签发全过程。为排放权交易提供账户便利、研发支持和中介服务。发挥托管各种基金的经验优势,参与托管正在快速成长并大规模进入我国的碳基金等业务。积极开发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努力实现商业利益与环保公益的良性结合。

(三)组建碳金融业务机构和专门人才团队

1. 引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在人才方面,金融机构应该通过新人员的招募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的重组和培训,逐步构建适合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团队。金融机构要制定“碳金融”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在培训、引进、储备、交流和使用等方面,边干边学边培养。在加强银行内部人员碳金融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广泛吸纳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信用评级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和企业界等具有低碳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积极做好低碳金融的人才储备工作。

2. 组建碳金融业务机构和团队。

由于碳金融服务专业性较强,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中应设置专门的部门,专门负责处理融资过程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等问题。为此,在银行系统内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或从外资银行引入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考虑先聘请一些社会和环境专家或行业环保专业人员充当外部顾问,在必要时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并审查项目融资过程中的环境评估报告、行动计划等。

(四)加强碳金融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1. 身体力行,作低碳金融理念的倡导者。

国内银行业本身对碳金融的认知程度有限。碳金融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但中国的碳金融市场早就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青睐,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碳金融项目常常被国外金融机构获得。例如,中国目前最大的碳交易项目———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就被高盛国际和加拿大纳德资产管理公司拿到。相比之下,国内多数金融机构很少认识到碳金融蕴藏的巨大商机,介入较少、较浅甚至完全没有介入,且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对包括CDM、绿色信贷等在内的碳金融业务的项目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加之熟悉碳金融业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对于项目咨询、二级市场交易以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涉足更少,进而导致银行业本身对发展碳金融业务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国内金融机构应加强碳金融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2. 锐意进取,作低碳金融领域的开拓者。

学习国际先进银行在碳金融市场和“碳银行”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碳信贷”创新体系,在碳金融衍生品和碳基金等方面探索进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建设,寻求更多的合作模式,利用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协调中的重要地位,在碳交易、碳基金和碳金融衍生品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与研究。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碳交易机制、碳金融制度和产品,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交易制度,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加快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研究探索排放配额制度和发展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中介市场是开展c DM机制的关键,中介机构应抓紧制定减排标准、增强减排认证和评估能力;政府应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重视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允许金融中介购买或者与项目业主联合开发c DM项目。

3. 勇于探索,作低碳金融服务的实践者。

我国应加强碳金融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改变中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获取国家最大的战略权益。

要不断熟悉国际相关碳金融制度和规则,实时掌握政策变动情况,开展多层次的合作,通过学习国际先进主流银行在低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在CDM项目贷款(包括传统的项目资产抵押和创新的收益权质押)、资金账户管理(如CER外币收入账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融资租赁、保险/担保(信用增级)、套利交易工具、向交易双方提供流动性支持(或提高交易金融资产流动性)以及与低碳概念挂钩的本外币环保投资理财、碳基金托管、跨境资金结算清算等领域,积极探索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发现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金融投资价值。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并适当综合债券、票据、股权、信托、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除信贷以外的融资工具,拓展多元化低碳企业融资渠道,实现协同创新效应,提高产品定价能力,拓展业务空间。

碳金融的发展框架已经基本建成,然而其运行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宏观上囿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后京都时代国际规则的不确定性,微观上则受制于碳信用、碳交易乃至碳金融本身的缺陷。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减排额的权属分配问题;当2009年12月交付的c ER在二级市场的价格由去年9月的21欧元跌到了8欧元之下以后,缺乏国际法约束的巨大违约风险如何应对的问题;欧盟和中国这样掌握碳金融市场供需方话语权国家的单边行为对碳金融机制的掣肘问题,例如根据欧洲议会2008年10月7日的建议书,经联合国认证的减排信用额有1/3无法为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三阶段中有减排目标的企业所用,直接对联合国认证的碳信用额提出了挑战。还有如何通过严格的检测、报告和验证制度建立完全可互换的碳信用额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碳金融的国际化走向;而CDM的运行机制存在项目登记进展太慢以及项目渠道存在各种瓶颈的弊端需要尽快改革;另外,如何加强监管并促进项目的审计、验证与监测机构的工作效率问题也相当迫切,因为世界上最大的CDM项目审计机构挪威船级社(DNV)对不符合CDM的相关规定的项目签核放行,CDM执行理事会2008年11月终止其碳减排项目审计资格后致使大量的项目积压待审。总之,碳金融的发展是应用经济金融手段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但是需要在既定的国际法框架内运行才能为其科学发展确立方向和目标。因为上述问题无一不需要通过国际谈判并确立国际法规则才能解决。

综上所述,当前的全球金融模式正在进行新一轮调整,国内经济发展方式也在谋求深层次转变,中国金融业必须适时调整创新,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2]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3]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3)

[4]于杨曜,潘高翔.中国开展碳交易亟须解决的基本问题[J].东方法学,2009(6)

[5]谷雨,丁丁.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构的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09(12)

[6]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中国科技投资,2008(7)

[7]刘春航.建设节能减排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J].中国金融,2008(4)

[8]周宏春.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9(12)

[9]郑爽.碳市场经济分析[J].中国能源,2007(12)

[10]冯巍.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J].发展研究,2009(5)

上一篇:安全金字塔下一篇:小草也会疼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