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2024-05-13

美丽的幼儿园美术(共14篇)

篇1: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画的手法表现美丽的鸟,并突出鸟的不同特征。

2、通过欣赏各种鸟,教师的示范讲解,尝试运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和图案装饰鸟。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范画,勾线笔,白纸。

2、幼儿已认识过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复习已经认识的鸟。提问:你认识那些鸟?为什么?这些鸟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教师小结:这些鸟都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尖尖的嘴巴,翅膀和尾巴,猫头鹰的眼睛大大的,老鹰的翅膀大大的,鹦鹉的嘴巴尖尖的,还会说话哩,真有趣。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出示范画)这是一只鸟妈妈,它的鸟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那我们来看看它和以前我们见过的、画过的小鸟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鸟的画法。

1、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认识各种点、线、面。

教师:鸟妈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点(线、面)还可以怎样画?让幼儿在黑板上画出来。

2、尝试用线条来装饰鸟。

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鸟?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3、教师提绘画要求。

教师:现在该轮到小朋友大显身手了,我们一起来画鸟宝宝。我们画小鸟的时候啊,先画小鸟的头(圆圆的脑袋)再画小鸟的嘴巴,小鸟的身体可以画半圆型,也可以画椭圆型。然后我们再画小鸟的翅膀和尾巴,最后,我们用各种线条和图案来装饰。注意:装饰的时候:头、嘴巴、身体、翅膀和尾巴都要装饰到。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鸟,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赏评析作品。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鸟妈妈找回了鸟宝宝,并且鸟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鸟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鸟妈妈,小朋友来当鸟宝宝,我们一起飞出去做游戏吧。

篇2: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1、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正方形纸三次对角折后,通过剪去三个角、三条边的适当部分,表现出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的不同窗花。

2. 发展手部运动的灵活性。

3. 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窗花的欣赏情感。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2、活动准备:

1. 窗花范例。

2. 正方形的彩纸、剪刀、浆糊。

3. 操作材料“剪窗花”,引导幼儿欣赏民间剪纸艺术。

3、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窗花范例。

师: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看!这上面的花纹好看吗?想一想它是怎么弄出来的?

师:这个叫窗花,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过年的时候就有贴窗花的习惯。我们今天就来制作美丽的窗花。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师:这些窗花都是用折剪出来的。我选一张正方形的彩纸,把正方形纸角对角折三次后再用剪刀剪出小三角形、心形、还有只要是漂亮的图形都可以。再把彩纸慢慢的打开,我的窗花就剪好了。

三、观看操作材料学习制作再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观看操作材料“剪窗花”,看看操作材料是怎么教我们制作窗花的。

师:我们都知道了怎么制作,那么我们也拿起彩纸剪窗花,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四、展览并评价作品。

篇3: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一、广泛收集, 激起兴趣

1. 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 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 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的力量来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如:旧报纸, 塑料袋, 一次性杯碟, 碎布条, 饮料瓶, 包装纸等, 从中引导孩子从身边的角角落落里、废旧物中去寻找一切可以变成美的材料。如:在美术活动《快乐的小鹿》中, 教师在导入部分带领幼儿在垃圾桶里找一找可以利用的拼贴画材料, 像废纸、丢弃的塑料瓶盖等等。立刻, 孩子们就感到了好奇, 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想看看老师会做些什么。接下来, 教师通过剪剪、贴贴、画画等方法做成一幅漂亮的画, 孩子们欢呼雀跃。原来那些零乱的、不起眼的、甚至是被我们丢弃的东西也能变成美丽的画。从而启发幼儿发现、体验身边平时忽略的美。

2. 收集大自然中的材料。

如果教师引导得当的话, 孩子们就能运用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材料, 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异想天开地玩、新颖独特地去做。如:在幼儿的美术区域活动中, 由孩子们亲手收集而来的瓜果蔬菜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创作欲望, 他们运用茄子、萝卜、土豆、辣椒等制作成了各种小动物, 既有趣又生动;用各种瓜果蔬菜做拼盘, 色彩鲜艳, 造型美观;运用瓜果蔬菜的横截面当印章作画, 构思奇特又巧妙。孩子们在体验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过程中, 对一切自然物充满了兴趣。

二、动手动脑, 变废为宝

1. 模仿中的一物一用。

为调动幼儿作画的欲望, 在刚开展活动时期, 一般教师选择的是具有美丽图案的, 在印画过程中能自然成型的生活物品作为美术工具及材料, 使孩子们在美丽图案的吸引下产生绘画的兴趣。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藕》中, 幼儿和教师一起谈论藕的用途, 开始时幼儿话题始终围绕吃。可是当教师将藕切开, 让幼儿观察藕的横截面时, 他们异口同声:“好像花朵啊!”教师再摆出一副魔术师的模样, 示范印画。他们就会特别惊奇, 纷纷拿起老师事先给他们准备好的一截藕, 兴高采烈地蘸着各色颜料, 愉快地印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 从而感受到了色彩的美丽及创作的乐趣。

2. 活动中的一物多玩。

孩子的美术活动不仅可以用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 也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开展。孩子们在玩乐中思维不断扩展, 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从而也创造出了一物多玩的新花样。比如在一次区角活动中, 孩子们迎来了美工区的新伙伴———各色各样的纽扣。田田第一个拿起这个新玩具在海绵上蘸了颜色, 在纸上印出了一个个花瓣, 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孩子们看见了都聚了过来, 也照着她的样子印了起来。不一会儿, 贝贝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 只见他用一根绳子将各色各样的纽扣串联了起来。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 觉得不够好看, 又找来了几片树叶作为点缀, 一串好看的项链就呈现在大家眼前。这时, 教师及时鼓励幼儿多动脑筋多作尝试, 去探索一种材料的多种用处。这样一来, 很多材料在活动中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 幼儿打破了思维定势, 不但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功能, 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 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多元性与灵活性。

3. 主题式的多物一用。

在不断地尝试、实践中, 幼儿了解了许多工具、材料的特性, 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工具、材料的运用, 表现出同一主题的内容。例如:在蛋糕房里做蛋糕是孩子们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做的事, 教师可以结合秋的情境, 由教师、家长、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和种子, 让孩子尝试用树叶和种子装饰蛋糕。这不仅在孩子的自我探索中渗透了点、线、面的知识, 而且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他们掌握根据主题进行多物一用的创造途径。

三、自主学习, 大胆创造

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 有效地借用生活化的美术工具、材料来唤起蕴藏在幼儿身上“沉睡的力量”, 使幼儿在无穷的乐趣中学习、体验、实践, 发现色彩世界之奇妙。

1. 提供自由、开放的生活化工具和材料。

在材料投放上, 教室要赋予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为幼儿提供可自由选择的各种生活化的材料、工具, 可在教室放置“百宝箱”以满足幼儿的各种创作需要, 也可为幼儿开辟“美术创意领地”, 为幼儿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提供空间,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工具,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内容。

2. 营造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

在活动中, 教师与幼儿要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当幼儿运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活动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教授给他们相应的技能, 在他们掌握之后就及时地退出, 让他们自由发挥。在集体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真正让幼儿的创作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完成。

篇4: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树林

传统的绘画活动因过于强调技能而遏制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每次绘画活动总有一些幼儿不想画、不喜欢画。幼儿天性爱玩,如果将玩的因素渗透到绘画中,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境,在玩耍中探索技巧、自由绘画,出“奇”定能制胜。记得一次水粉活动结束,几个幼儿在盥洗室清洗调色盆,不知哪个小调皮用抹布沾着颜料往墙上扔着玩,其他幼儿见了纷纷效仿。他们嘻嘻哈哈玩得不亦乐乎,白瓷墙上很快出现了一幅“抽象画”,看上去竟然蛮大气、蛮漂亮的。受此情景启发,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让幼儿用“扔”的玩法痛快地边玩边画。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反复推敲,我设计出了下面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报纸球和抹布团用“扔”或“按”的方法,在白色画布上留下色块,并注意合理地布局画面。

2.根据色块的形状大胆想象,创造性地添画出姿态各异的树、花、果等物来表现美丽的树林。

3.玩中作画、合作作画,体验集体作画的创作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许多关于树林的图片或绘画作品。

2.材料准备:

每桌一份加洗洁精调制的颜料:

鹅黄、嫩绿、深绿、咖啡色、橘红、橘黄、大红、嫩黄、中绿。

人手一个抹布团、报纸球;人手一支小号排笔;人手一块擦手湿巾;每人一件罩衣。

3.音乐准备:

背景音乐:《爱的罗曼史》

4.场地准备:

活动室墙面用报纸糊底,再挂上4×2米的白色画布。画布下方铺塑料地垫。活动室两边放两排条桌,桌上摆绘画材料,每桌底下一个空塑料篮。

活动过程:

一、探索“扔”和“按”的技巧,激发活动兴趣

1.观察操作材料、了解活动内容。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特别的画画材料,看看有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边玩边画画。

(评析:看了材料,幼儿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出来——今天要怎么玩?会画什么样的画……在充满期待中,一张张小脸写满了迫不及待和跃跃欲试。)

2.观察画布上的色块,寻找玩色办法。

(事先在白色画布上“扔”或“按”出几块色块)

师:瞧,这里有几块漂亮的颜色,它们是用纸球和布团印出来的,猜猜是怎么弄上去的?

请猜对的幼儿尝试操作,提醒孩子注意颜料的滴漏,保持环境和自己身体的干净。

3.尝试玩色游戏,合理布局画面。

(1)幼儿集体尝试,两种材料分别尝试两次:一次用投掷方法,一次用按压的方法。

师:你们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幼:用纸球“扔”出来的颜色淡一些,“按”出来的颜色深一些。

幼:我用布团压出来的印和纸球压出来的印花纹不同。

(2)幼儿自由游戏,引导他们将整个画布印满图案。

(评析:纸球和布团玩色的技能不难掌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授法,幼儿肯定不感兴趣。所以在这里采用了自主探索的方法,幼儿探索的过程因具有挑战性而变得有趣,探索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增强。)

二、展开丰富想象,探讨添画技巧

1.欣赏并联想。

组织幼儿洗干净手,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刚才玩色的作品并想象“这些色块看上去像什么?”

2.交流并添画。

提问:(1)这些漂亮的色块像是什么季节的?为什么?

(2)这些色块看上去像什么?

师:你能试试把一个色块变成一棵大树吗?(请幼儿尝试添画树干)

师:除了这样画,树干还可以怎么画?(请其他幼儿尝试添画其他姿态的树干)

(3)这些色块除了像树叶,还像什么?

(评析:对幼儿来说在玩色游戏留下的不规则色块上进行想象不难,可要把想象的东西通过添画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为了降低难度,这里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引导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性添画尝试,从表面看幼儿掌握技巧的过程比较慢,其实自主探索和经验互补更益于幼儿技能的掌握。)

三、进行自由添画,体验创作快乐

1.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拿起小画笔在这些色块上把刚才想好的东西添画出来吧!

2.教师参与添画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地辅导。(播放背景轻音乐)

四、欣赏绘画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交流添画情况。

师:你添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画的?

2.赏析作品。

师:宝贝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竟然画出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

(评析:教师由衷地赞美幼儿的作品会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幼儿的自我欣赏不应该是空洞无物的,所以这里设计了关于欣赏视角的提问。)

3.作品命名。

师:画家们都会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你们这些小画家想给自己的画起什么名字呢?

师:那就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名字记住我们今天一起画的画吧!

(评析:相互配合完成一幅大气的画作对幼儿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为了让他们能牢记这个愉快的合作故设计了命名活动。)

五、活动延伸

带幼儿去小树林散步,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篇5:幼儿园美术教案美丽的挂饰

目的:

1. 欣赏挂饰精美的图案,知道饰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2. 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挂饰,掌握简单的构图方法,巩固剪、贴、搓、压等技能。

3. 通过评价自己及同伴的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力,体验亲手设计、制作的快乐。

准备:

1. 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挂饰,如有布制的、木制的、竹制的、玉石制的、编织的、石膏制的挂饰5-6件。

2. 用来制作挂饰底板的材料,如小块竹席、塑纸、泡沫板等。

3. 橡皮泥、各色蜡光纸、挂历纸、软塑泡片、毛线等。

4. 夹子、剪刀、白乳胶、盘子、大头针、抹布等。

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来了各种挂饰,你们看这些挂饰美吗?美在哪里?

二、欣赏挂饰

1. 这些挂饰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布制的、木制的、竹制的、玉石制的、编织的、石膏制的。)

2. 这些挂饰是什么形状的?(扇形的、长方形、菱形、不规则形状等。)

3. 挂饰除了各种漂亮图案外,还有什么?(挂线或飘 的穗子等。)

4. 挂饰有什么用?

三、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1.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步骤:

构图——画草图——剪下所需图案——拼贴。

2. 教师示范以吹塑纸为底板,以蜡光纸为材料,用折叠、拼贴的方法制作一文档仅供参考

件挂饰。

3. 请幼儿当挂饰设计师,按自己意愿选择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挂饰。

四、幼儿分组制作

1. 把幼儿分成四个制作组:

①在小块竹席上用橡皮泥粘压;②在塑泡垫上用吹塑纸粘贴;③在泡沫板上用软塑泡片拼贴;④在吹塑纸板上用蜡光纸粘贴。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粘贴出有前后关系、色彩丰富的图案,协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展览

将幼儿制作的挂饰布置在活动室四周,请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件挂饰,为什么。

活动延伸:

1. 用幼儿制作的挂饰装饰“娃娃家”。

2. 开一个小型挂饰展,请其他班的幼儿前来参观。

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篇6: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小路教案

2、能用抓、粘、按等方法,进行美术活动。

3、提高手的协调能力,养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粘好的五彩小路、各种豆类、粘好双面胶的小兔家小路

三、活动过程

(一)小兔哭了

1、小兔造了一个很漂亮的新家,在新家的外面用泥土铺了一条小路。可是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把小兔铺的小路给冲坏了。小兔看见小路坏了就急的哭了起来。小朋友们来帮助小兔好不好啊?那你想怎样来帮助小兔呢?

2、幼儿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教师示范

1、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棒。

2、师:老师也想了个办法帮助了小兔,让小兔笑了,你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帮助它的!(出示粘好的美丽的小路)

3、师:这条小路是用什么做的?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豆子呢?

4、师:你想不想也来给小兔铺一条美丽的小路啊。

5、师:铺美丽的小路要用到各种的豆。先把小路上的双面胶纸拿掉然后拿起一些豆后贴到小路上,直到把小路贴满。贴的时候要注意要用力的按豆子,才粘的住,这样才能铺成美丽的小路。

6、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三)铺小路

1、师:现在宝宝们可以自己铺小路了

2、提醒幼儿铺小路的时候要注意把豆子按紧一点不要掉下来,才能铺成美丽的小路。

(四)展示并讲评作品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上展示并点评幼儿的作品。

(五)结束

师:我们去把小路送给小兔吧,让小兔不要哭了。(走出活动室)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篇7: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陆续地围上了围巾。围巾是孩子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了,但围巾“**”却不少:活动时有的幼儿偷摸自己或别人的围巾;课后有的用围巾盖在头上玩新娘的游戏;离园时有的把围巾丢在幼儿园,经常有家长来园找孩子的围巾。为此,我设计了《美丽的围巾》这一教学活动,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围巾,激发了幼儿更多的好奇心;此外,教学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欣赏、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幼儿对围巾的认识和热爱之情。活动生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美丽的围巾及其功能。

2、培养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热爱围巾及身边小事物的情感,使他们有进一步探索保护自己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各样的围巾,布置围巾展览

2、操作材料:表演区――各式围巾、快节奏音乐磁带、录音机

手工区――印染(宣纸、各色颜料)

装饰(蜡笔、剪刀、各色彩纸)

3、知识准备:活动前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围巾。

活动过程:

一、参观活动――激发兴趣、欣赏围巾

最近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围巾,今天我们举行一次围巾展览,你们想参观吗?

老师请你们看一看都有哪些围巾?

摸一摸围巾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围巾?

你参观了围巾展览感觉怎么样?

这么美的围巾,我们应该怎样呢?

二、认知活动――自由探索、感知围巾

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谁能告诉老师这里有些什么围巾?

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怎样制成的?

你喜欢哪条围巾?为什么?

三、探索活动――操作分类、巩固认识

围巾专卖店开业了,我们把围巾分门别类的摆放好,想一想怎样摆放呢?

大家商量一下,按什么来分类呢?

四、交流活动――畅所欲言、谈论用途

围巾专卖店布置好了,为什么开围巾专卖店呢?

这些围巾有什么作用呢?

请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

五、表演活动――激情表演、装扮自我

围巾除了保暖的作用,还有美观装饰作用,选条围巾来装扮自己,表演一下,试试看。(教师身披围巾随音乐进行表演)

小朋友听着音乐模仿时装模特进行表演。(可以把围巾装饰在头上、颈上、臂膀上、手腕上、腰间等等)

六、制作活动――仔细欣赏、动手尝试

出示用宣纸印染制成的各式围巾,让幼儿观赏。

你知道这样的围巾是怎样制成的吗?

教师示范印染步骤。

你想动手制作美丽的围巾吗?

你可以印染,也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蜡笔、彩纸来装饰围巾。好,到手工区去试试吧。

评析:

围巾是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件用品,教师能通过观察生活,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选材的新颖、构思的巧妙、教育的及时,充分体现了教师有较强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意识。

篇8:美术老师如何“画出”美丽人生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品德修养是根基

角色的自我转换是完成优秀画家到优秀老师过渡的必备过程,也是在教师的岗位上能够完美转换的前提条件。当前,一些从美术学校毕业的专业学生,总是无法正确地看待教师的岗位。在工作中随意散漫,迟到早退; 在教学中,轻描淡写,有气无力。

首先美术老师必须明白,学生时代和老师时代不一样,是自身岗位的一种进化,应该认真地对待从事的教师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同时,为人师表,以作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侮辱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以身作则;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献身教育的决心,不怕艰辛,积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有包容的气量,不能只认为自己的画法和画作才是正道,而应该辩证地看待每一个作品,多看优点,包容缺点。

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上好美术课,首先要备好课。要熟悉课本,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取舍,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标记,并将一些知识点进行扩充,准备好素材,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对难易情况进行把握。美术课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很多时候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就需要用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让学生真正地领会到美术的美。要设计好教学过程,提什么问题,学生又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如何来引导,等等,多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更有针对性。

三、活跃的教学气氛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要注重教学方式。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不一样,注重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对美的欣赏、心理能力、想象力与基本绘画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美术课一定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功上,如素描能力、色彩鉴赏能力,等等。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来决定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多采用“老师问—学生答”和“学生问—老师解读”的教学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课程指导,老师在上课时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并对学生的“大作”进行鉴赏,提出修改意见。在一些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方面,要主动地帮忙修改,作出示范,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术的真谛。

四、自我提升与课后指导是教学质量的促进

45分钟的课程很短暂,但是却需要花费老师很多的工夫,要用到很多的知识,因此老师一方面自身要多充电,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多辅导。人类对美的欣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要上好每一个45分钟,美术老师就一定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及时地吸取更加现代的绘画方法和表达方式,虚心向网络、同事甚至学生学习,确保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要注重课后小结和评价,对前面的课程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条理清晰的脉络。要注重课后指导。要利用好课外的点滴时间实行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以点拨为主,启发学生。特别是针对较为优秀的苗子,要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出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对于底子较弱的学生,也要在课外给予更多关注,开开小灶,帮助其尽快提高。

摘要:美术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是对人生的纸上规划;老师又是辛勤的“园丁”,所以,美术老师注定是一个人生的规划师、向导师,其作用无比重要。本文笔者就如何做好一名美术老师,上好美术课,从而“画出”美丽人生发表几点看法。

篇9:小班美术活动案例:美丽的线条

1.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学会弹珠滚画的基本方法、常规,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初步产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有弹珠的碗、广告颜料(红黄蓝绿)白纸、托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叫什么?噢,是弹珠,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玻璃球。

(2)看看这又是什么?(顏料)什么颜色?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吗?

分析:谈话的方式作为开场,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从而认识了弹珠及颜色。

2.让幼儿探索如何去玩玻璃弹珠。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2)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幼儿举手发言。

分析: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吗?幼儿欣赏,猜测用什么作画。

分析:教师通过电脑屏幕让幼儿来欣赏用弹珠滚画做出来的色彩图,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给孩子以美的感受,激发孩子用弹珠绘画的兴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2.教幼儿弹珠滚画。

你们看老师是怎样用玻璃球作画的?教师示范弹珠滚画的步骤:

(1)将白纸放在托盘里。

(2)取一个弹珠充分蘸满一种颜料后放在托盘里,用抹布擦擦手。

(3)两手端住托盘,让弹珠在托盘里均匀滚动。(左右滚动,上下滚动,四面八方都滚动)

(4)用同样的方法蘸其它颜色滚动,然后把珠子放回的颜料里。

你们看,白色的纸变成什么了?(漂亮的图画)

分析: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教师的示范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年龄小,经验少,这样的美术活动也许是第一次接触,教师通过这节课要让孩子学会滚画的基本方法和常规。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师:你们想玩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材料,小朋友轻轻地走到座位上,按老师刚才的方法来玩一玩吧!

分析:幼儿喜欢自己操作,在玩中去体验、感受线条的色彩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4.教师评价:你们用弹珠做的画真漂亮,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展览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老师将幼儿的弹珠滚画剪成不同的图案,如:服装图案,动物图案,各种形状图案等等,贴在彩色的卡纸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作品装入相框,成为家居挂饰。

分析:怎样让画更加美,看上去舒服,老师可以进行简单地加工,真正成为一幅作品,幼儿看到自己绘画,有一种成功感,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反思:

篇10: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盘子

作者:陈雅典 冷妩

来源: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活动目标:

1.欣赏生活中盘子的美丽花纹及色彩。

2.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

3.感受中心对称装饰的均衡美,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图案中心对称的盘子欣赏课件一套,一次性盘子若干,红、黄、蓝等各种水粉颜料,双头棉签,湿抹布、调色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每天吃饭,我们桌子上都用各种盘子装菜,请问你家用的是什么样的盘子? 二.欣赏图案中心对称盘子的课件

1.重点欣赏第一幅画面:盘子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盘子上除了花,还有什么线?花和线是怎么组合的? 2.重点欣赏第二幅画面:这只盘子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中间是什么花纹?旁边有什么花纹?这些花纹是怎么排列的?这个盘子有几层花? 3.介绍中心对称的装饰方法。

教师小结:用中心对称方法装饰的盘子看上去很整齐、很有规律,有一种节奏的美。

三.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1.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盘子。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品

1.将幼儿装饰好的盘子用大头针固定在前面的KT板上展示。

2.教师提问:你装饰的盘子是哪个?你用了哪些颜色?用什么样的花纹来装饰的?

篇11: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1.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感受彩绘、拼画的特殊效果。

2.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范例:彩绘积木、积木拼图。

2.材料:三角形木块、丙烯颜料、棉签、毛笔、白色底板。

活动过程:

活动一:积木彩绘

1.感知欣赏。

(1)教师出示材料——三角形木块,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再出示彩绘的木块,引导孩子观察:这些木块跟刚才那些相比有什么不同?上面有哪些颜色和图案?如果让你们来画彩色的积木,你想在上面画上什么样的图案和花纹呢?

2.创作表现。

(1)教师介绍彩绘的材料:丙烯颜料、棉签、毛笔。

(2)提出创作要求:在木块上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制作漂亮的彩色积木。

(3)孩子动手彩绘,教师重点指导孩子在木块上先涂上底色,再大胆设计图案和花纹,注意运用对比色进行装饰。

活动二:积木拼图

1.欣赏讨论。

(1)教师:上次大家都制作了很多五颜六色的积木,想一想,这些彩色的积木可以怎么玩呢?

(2)教师出示积木拼图范例,引导孩子欣赏,激发兴趣:你们看,老师用彩色积木拼了一个什么图案?你们想用彩色的积木拼出什么东西呢?

(3)请个别孩子上来示范拼图,大家一起评价讨论,提出改进方案。

2.合作设计。

提出活动要求:请每组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设计,合作拼出作品,看看哪组的设计最有创意。

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作,教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边想边拼,边拼边调整。

3.展示作品。

篇12: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1、初步了解京剧脸谱, 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

2、通过给脸谱涂色,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3、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脸谱

2、幼儿绘画用品。

3、作业纸-我的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过京剧吗?谁能说一说你看到的京剧是什么样子的?

有谁会唱京剧吗?谁想给大家唱几句?

二、展开

1.观看图片—京剧脸谱

引导幼儿观察,知道京剧脸谱有丰富、鲜艳的色彩。

(1)让幼儿找找京剧脸谱让有哪些颜色。

(2)引导幼儿观察京剧脸谱左、右边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具有左右对称的特征。

2.观察京剧脸谱

逐一介绍脸谱的色彩与人物个性的关系。

脸谱不仅很漂亮,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作用,它可以用各种各样颜色表现各种人的物征,

让观众一看演员脸上的脸谱就知道他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教师演示,幼儿学习绘画。

(1)知道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2)京剧脸谱的特点就是左右对称,也有个别不对称的。

我们可以在脸型中用记号笔勾画线条:

先在脸谱的中间定一个点。

左右画对称的弧线。

依此勾出额头、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各部位。

勾线条前一定要想好,勾时一下子画成。

教师演示多种脸谱的画法。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小朋友,你喜欢哪一个脸谱,就在作业纸“我的脸”上画哪一个脸谱。

(2)要求幼儿选择一个脸谱进行作画,按照老师教的画法勾线,

线条流畅,作画大胆,

脸型布局合理,左右对称,

个别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不将记号笔画到桌上,看范例作画。

三、讲评

请画的比较好的幼儿讲述他(她)的作画经验,方法,画的是哪一个脸谱,幼儿评价。

篇13:让农村中学美术课“美丽”再现

其实,在农村中学教美术的教师们若能静下心来思考,擦亮眼眸去发现美、创造美,就不难看到在农村学校教美术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只要能开拓创新美术课教学,农村中学美术课就会“美丽”再现。

一、充分利用农村天然资源,拓宽美术课教学内容

农村中学虽然条件差、美术教学设备奇缺,但在开展美术课教学方面也有它独特的优势。一是农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这是很好的天然写生场所;二是农村有丰富的材料资源,特别是用于制作、雕塑的材料随处可见,如石材、泥土等,不用花钱买就可以得到。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农村天然资源,在风景写生、工艺制作、剪纸、雕刻、泥塑等方面多下工夫,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不失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一条新路子。

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爱上美术

美术教育是学生情感态度的自然产物。当学生对事物有表达的需要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也会受到鼓舞,这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美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感兴趣的事和物开始,让其思想上忽然间产生的冲击波即时展现在纸上。但学生的兴趣往往是阶段性的,一时的新鲜感过后,便会呈现下降趋势,此时,教师就要审时度势,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并加以正确引导。当学生捕捉到了一时的灵感,有了成就感,就会获得持久的兴趣,就会真正爱上美术这门学科。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美术教师若能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运用到美术课上,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就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更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工艺美术课上,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件服装,从种出棉花到纺出纱、织成布、染上色再裁制成衣服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理解劳动人民的生产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可以教育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教给学生工艺制作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兴趣就浓厚了,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靠美术课堂教学,而应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地去挖掘。充分开展美术课外活动,不仅能使美术课变得丰富多彩,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全校性的学生美术作品展,以此提高学生的成就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美术作品比赛,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请美术专家来校为学生讲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名家美术作品展,以此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艺术水平,让农村美术课活力四射

美术新课程更加强调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中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自身艺术修养,更要注重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实践证明,美术教师若能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做到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就能以丰富的学识感染学生,以高超的画技吸引学生,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以过硬的素质带动学生,就会让农村美术课教学活力四射。

篇14:美丽的幼儿园美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其中的美,你感受到了多少?很多次和朋友来到美丽的大自然,当我被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博大生机、深秋五花山的绚烂、雪后森林美丽的树挂……所深深吸引和震撼,而身边的友人却不为所动时,我会觉得若有所失和遗憾,也深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身上的责任。

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是初中美术教育的基础和本质。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美術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

通过近二十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敲开美术殿堂的钥匙,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敏锐地观察、深刻的表现。多年来,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做了深刻探究。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感受身边的美

美术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美术。无论是常规美术课,还是第二课堂的辅导,都应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因为这是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的第一课,关系到学生在教师身上能否抱有信心的第一课。因此,要精心设计、周密构思。多年来在常规教学的第一课,我都安排了《我身边的美术》这个自己设计的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己学校的以及身边的美术形式,如走廊文化,校徽校旗及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学校的建筑绿化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身边美术形式的认识欣赏和理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关注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二、欣赏课教学变枯燥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欣赏是门艺术,学会欣赏,才能从美术课上找到更多的乐趣。欣赏课上,我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不是一味的讲解,而是教给学生学会欣赏,在探索中学习。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都安排了“中外经典作品剖析”,也就是所说的“鉴赏示范系列”,于每册的第一展开页置放一件大幅作品及对作品整体介绍与评价,包括对作品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细节分析及创作过程等的剖析,使学生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范例,使他们学会如何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了,在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课时,学生先对作品提出问题,或者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共同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找出答案,再向同学老师汇报,这样的美术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了解欣赏各种美。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美、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大自然的美是无私的、和谐的。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美又升华至畅神,所谓畅就是认为自然美景能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情操,足见自然美有着何等感染力。在欣赏中国画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时,我会引导学生感悟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美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进一步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同时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我尽量在每学期安排一次野外写生课,通过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升华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

2.结合自身生活,发现和正确认识社会美

结合欣赏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美德。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的内涵最丰富,在学生审美能力中也最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所以在欣赏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体会劳动的美、勤劳朴素的美。比如:《在激流中涌进》《灿烂的青铜文化》,让学生体验劳动能创造财富,能创造奇迹,正因为无数不知名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浇铸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明。

3.正确认识艺术美

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产物。艺术美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它往往主观性强,又具有隐蔽性。通过欣赏课中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集中地、长久地去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认知。如何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识?首先应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艺术语言包括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量感。如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的情感的信息。比如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是明朗而欢乐的,蓝色是抑郁而悲哀的,绿色是和平而稳定的。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热烈与沉静、冷暖、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梵高的《向日葵》扑面而来的金黄色,使我们看到了阳光,看到他追求幸福、光明的心。

学生说:“美术欣赏课从枯燥变成是快乐的课堂,我们可以畅游在浮罗宫,面对《蒙娜丽莎》和大师对话;可以从兵马佣的身上解读神秘的秦始王朝……

总之,美术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很多讲授法、谈话法、参观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都会取得一些成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更应积极创设一个轻快、和谐、民主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做到知己知彼,才会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这也是我近几年尝试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收获

上一篇:功能高分子材料概论论文下一篇:知行论坛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蕴含的三个关系